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是以持续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中晚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行动受限、呼吸困难、影响预期寿命等。据流行病学研究估算,我国慢阻肺患病人数约1亿人,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三大死因。慢阻肺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重度阶段,中重度患者丧失部分劳动力,生活质量降低,容易发生急性加重导致住院,最终发展为呼吸衰竭和肺源性心脏病等。因此,慢阻肺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中重度慢阻肺的新希望:热蒸汽消融治疗术为什么要开展热蒸汽消融治疗术?目前COPD的治疗策略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疾病进展,但对于重度和极重度患者,药物治疗效果非常有限。热蒸汽消融系统(InterVapor)适用于绝大多数肺气肿患者。工作原理是通过热对流,产生热能量传递。在消融后,局部炎症反应和随后的愈合与修复之后,发生肺重塑,组织重塑使被消融组织和空气体积的减少,增加弹性回缩力,健康肺组织减压。热蒸汽消融治疗术与其他治疗方式相比优势明显,具有微创、治疗精准彻底且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什么患者适合开展热蒸汽消融治疗术?用于中重度慢阻肺,经充分药物及康复治疗不佳的非均质性肺气肿患者的治疗。热蒸汽消融系统(InterVapor)通过经支气管内窥镜热蒸汽消融治疗术(BTVA)将热的水蒸汽输送到靶肺段进行消融以实现肺减容。示意图如下:经支气管镜热蒸汽消融治疗已在全球多个国家使用,部分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得到显著改善!安全性也得到了较好的验证。目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已常规开展该项治疗,请有兴趣的患者朋友关注。
肺穿刺对确诊肺部疾病价值有多大?最近,到我门诊就诊作肺穿刺的病人越来越多。很多病人是通过CT检查发现了肺部肿块或肺部结节,因为怀疑有肺癌的可能,作了许多检查,时间和金钱都花费了不少,最后也没搞清楚到底是不是肺癌。这个不能确定的肺部阴影让病人寝食难安,让全家人也跟着干着急。于是,确诊成了最迫切的愿望。这些来自省内外的病人中,有些是慕名来找我,有些是经华西或者其他医院的专家推荐来我这里就诊。所以,我在这里作一下科普是有必要的。以当今医学的水平,确诊肺部疾病有两大利器,其一是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包括支气管内超声(EBUS)支气管镜、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虚拟导航支气管镜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其二是经皮穿刺活检术,简称为肺穿刺。纤支镜有一个天然的弱点,就是对没有侵犯到支气管的病变,尤其是肺外周的病变,确诊非常困难。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病人作了纤支镜,拿到报告后还是不知道是什么病的原因。而肺穿刺能有效克服这一不足,理论上讲,肺部绝大部分区域穿刺针都可以到达。肺穿刺的另一个优势是,穿刺标本的体积远大于纤支镜所获取的标本。如果考虑到后续的基因检测,纤支镜标本可能会因为标本量不够而无法做基因检测,而穿刺标本则基本没有这种顾虑。基于上述原因,肺穿刺的需求越来越大,需要做肺穿刺的病人越来越多。肺穿刺对肺部疾病的诊断效率如何呢?我对过去几年肺穿刺的病例进行了统计,发现穿刺对肺部肿瘤(包括肺癌)诊断的敏感性高达92%,特异性为100%。也就是说,绝大部分肺部肿瘤通过肺穿刺是可以确诊的。这个诊断效率与其他肺穿刺文献报道的数据大致相当,甚至是略优于其他文献的报道。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肺穿刺安全吗?因为穿刺针要插入到肺部,肺部血管密集,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气胸和出血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但是严重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则相当少见。有些病人会有顾虑,穿刺会不会导致癌细胞扩散呢?其实,肺穿刺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非常成熟。穿刺针在整个穿刺过程中,不会直接接触到病人的正常肺部和胸壁组织。因为穿刺针不是直接达到病变部位,而是通过一个空芯的引导针筒。这个引导针筒构建了进针通道,是一个绝佳的屏障,病变组织通过这个通道被取出,不会与正常组织发生“亲密接触”。所以,肺穿刺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疑难的肺部疾病,是一个极好的确诊工具。但是,这项技术有较高的入门门槛,并且穿刺成功与否相当依赖于穿刺经验的积累。因此,只有在大型医院肺穿刺才能成熟的开展。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外地,甚至是外省的病人专门到我这里来就诊的原因了。本文系田攀文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01.间质性肺炎的主要症状有哪些?间质性肺炎统属于间质性肺病系列,由于它最常见,是临床医生和病人经常遇到和困惑的问题。间质性肺炎在临床上分为原因明确和原因不明两类。一类为一般的病毒、细菌感染或某些已知原因的发生于肺间质为主的炎症;另一类为原因不明的间质性肺炎,统称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s),而此类疾病又根据其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和病理改变分为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间质性肺炎等。所有间质性肺炎都有共同的临床症状,就是逐渐加重的或急性发病的呼吸困难,其次咳嗽,开始时干咳为主,随着继发感染,可出现黄痰,发热,咯血,胸痛等表现。02.所有患者都会有杵状指的表现吗?不一定,只有那些长期患病已属于慢性缺氧的患者,可以出现杵状指,该体征同间质性肺炎没有必然的关系,另外如肺癌,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也会见到杵状指。03.急性间质性肺炎有哪些不同?急性间质性肺炎主要是起病急,病程短,进展快,如不能得到有效及时控制,很快就会发生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此时肺内病变以急性肺泡损伤为主,如果及时治疗,常可以改善预后,挽救患者生命。如果已进展到纤维化阶段,此时治疗不能逆转病情,仅仅延缓病变进展。04.出现气促、咳嗽咳痰等症状,常规的胸部X线、肺部CT等检查能确诊间质性肺炎吗?由于间质网格细小,普通的胸部X线检查分辨率低,难以早期准确判断间质性肺炎的病变情况。所以诊断间质性肺炎最理想的检查应是高分辨肺CT(即肺HRCT),常称为薄层高分辨CT。在没有条件的医疗单位,起码应是做普通CT平扫,在无CT机的医疗单位可以做普通的胸部X线检查了解肺部基本病变情况。05.动脉血气分析能够提示间质性肺炎吗?需不需要做其他血液检查?动脉血气分析不能够提示间质性肺炎,因为很多疾病均可以出现血气异常。但怀疑间质性肺炎的患者必须做动脉血气分析,据此可以判断氧合情况,了解病情严重性,还可以帮助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除查血气之外,还需要做的化验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DIC全套,筛选病原学如HIV,SARS,CMV,免疫学全套,另外炎性标记物PCT,CRP等06.做肺功能检查对于诊断间质性肺炎有什么意义?可以帮助了解目前肺功能受损情况,除了通气功能,更重要的是了解弥散功能,这有助于判断间质性损害的严重性。07.支气管肺泡灌注检查是什么?其对于间质性肺炎的诊断有何意义?支气管肺泡灌检查是指在做支气管镜检查的同时使用无菌生理盐水选择性冲洗病变部位,然后收集灌洗液,送检某些特殊项目;在急性间质性肺炎,常常因病情重而不能承受支气管镜检查,但在病情相对稳定后即可行支气管镜检查,收集灌洗液后送检细胞学分类,卡氏肺囊虫,PAS染色及淋巴细胞亚群等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排除某些疾病。08.间质性肺炎有必要做肺活检吗?什么情况下需要做肺活检?间质性肺炎是否有必要做肺活检取决于诊断是否明确。在2011年以后国际学术界已统一规范指南,并非所有间质性肺炎均需要肺活检。如对于有典型的肺HRCT改变,并排除继发性原因后即可以诊断特发性肺纤维化;此外,大部分病因清楚的也无需肺活检。只有在已排除病因明确的间质性肺炎仍无法归类于何种类别时,需要肺活检,结合病理学资料帮助诊断。09.做肺活检的途径有哪些?怎么选择?过去多为开胸肺活检,这种方式虽然有良好视野并取得较多的肺组织,但创面大,愈合慢,容易发生并发症,病人常难以接受;近年来,除了经典的开胸肺活检,还可以通过经皮肺穿和胸腔镜肺活检来取得肺组织。特别是胸腔镜肺活检由于创口小,愈合快,并发症少,又可以满足足够大小的肺组织样本要求,因此是目前肺活检最常用的方式。10.间质性肺炎能治愈吗?间质性肺炎是否可以治愈同其病因和治疗早晚有关。11.间质性肺炎可分为哪几期?不同时期的治疗原则是什么?间质性肺炎不同于肿瘤,没有绝对的分期。因此临床上上对于不同预后的 疾病采取不同的临床策略。自限性炎症/稳定性纤维化:观察;炎症为主(大部分可逆)伴有不同程度纤维化:积极治疗,达到目标后,维持治疗结果;进行性进展有逐渐达到稳定状态可能的纤维化:治疗防止其进展;不可终止的纤维化:治疗让其缓慢进展。在临床上常分为急性期,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急性期和急性加重期要早期积极治疗,特别是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并保证抗炎,足够的氧疗等。稳定期的治疗取决于原发病,如有风湿免疫疾病,则需要继续原发病治疗,另外无论何种病因,均可长期服用抗氧化剂,如:富露施,600mg,每天二至三次。12.间质性肺炎在早期能够完全治愈吗?取决于病因,多可以完全控制病情,达到临床治愈。13.间质性肺炎治与不治的区别有多大?取决于病因。仅是影像资料提示有间质改变则无需治疗;只有在急性起病,临床症状明显,肺影像提示弥漫性病变,特别是磨玻璃影时需要尽早治疗。14.已经出现肺纤维化还有治疗的必要吗?取决于病因。在稳定期,病人无症状或仅有轻微活动后呼吸困难,无需特殊处理。但可以长期服用抗氧化剂富露施和吡非尼酮。15.现在治疗间质性肺炎的主要方法是什么?取决于病因。基本治疗方法包括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氧疗,必要时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如果确诊是特发性肺纤维化,目前可以选用吡非尼酮。16.发现间质性肺炎一般首选什么治疗?糖皮质激素17.间质性肺炎的激素治疗常规用量和疗程如何确定?取决于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一般首选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40-80mg,每天1-2次,要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和疗程,当情况改善,氧合好转。一周左右逐渐减量。18.症状稳定后如何减量?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和疗程。在病情稳定后停用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改为口服强的松,根据体重情况,一般20-30mg,每天一次。一个月后复查肺CT后再逐渐减量。19.激素减量过程中病情反复,加大剂量仍然有效吗?不一定。要分析病情反复的原因,有无并发感染等。如是单纯激素减量过快,此时改为原剂量后病情常可缓解。20.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是什么?什么时候用?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是指超出常规剂量及用法,可能会出现严重副作用。冲击疗法主要用于急性期和急性加重期,此时病人严重呼吸困难,氧合很差,肺内有弥漫性病变,特别是磨玻璃影。常用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500mg,每天一次。三天后依次减量,一周左右看变化。如无然后改善,则停用。21.间质性肺炎需要终身服用激素吗?能不能停药?不一定,取决于病因。在稳定期不必服用激素。22.激素治疗有什么副作用? 有没有方法避免?取决于剂量及时间长短。短期内常可致消化道出血,中期可出现真菌感染,远期诱发血糖升高、内分泌紊乱、骨质疏松等。为避免副作用,则主要在疗程和时间上要认真评估,并要结合患者的基础疾病。大夫还要充分评估使用激素的利与弊,并获得患者的充分理解。23.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抗生素?一般选用哪些抗生素进行治疗?在并发细菌感染时要使用抗生素。由于肺脏是一个开放脏器,极易合并细菌感染。所以在间质性肺炎时多会使用抗菌药物。理想情况是需要根据所感染细菌类别和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但在实际中因病情不允许等待几天后的细菌培养结果才开始治疗,所以大夫会根据病情综合分析,经验用药。24.抗生素与激素联合使用,跟单用激素治疗效果有什么不同?取决于是否合并严重的细菌感染。一般情况下,在急性期联合使用比较保险,只有在稳定后停用抗菌药物,可以单独使用激素并逐渐减量。25.抗生素是否需要长期使用?有什么副作用?不必。在急性感染控制后即可停用抗菌药物。以避免长期滥用抗菌药物造成细菌耐药性增加,二重感染及菌群失调等。
流感是一种可以通过感染而传播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其病毒可经由空气中的飞沫、污染的表面、接触被感染者的口鼻等途径传播。为了预防流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眼睛、口鼻等,不随地吐痰,保持自己的卫生环境清洁整洁等,都是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接种流感疫苗:每个流感季节前尽量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小孩及有免疫系统缺陷的人群更加重要。避免接触感染者:保持距离,减少接触尽量不要进入人多拥挤的场所。提高免疫力: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生活规律,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等,能够帮助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概率。总之,流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高传染性疾病,我们只能通过提前防范,加强自身免疫力来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防控,同时在发现了感染同事在及时的通知和隔离病人,避免疾病的扩散。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分为多种类型。其中,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是最为常见的两种类型。虽然两种感冒具有相似的症状,但是其病因和治疗方案有所不同。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的主要症状包括流鼻涕、咳嗽和头痛。然而,风热感冒的标志是喉咙疼痛和发热,通常伴随着黄痰和口干。此外,风热感冒的舌苔黄腻,体温较高。而风寒感冒通常伴有发热、头痛和肌肉酸痛。此外,风寒感冒的症状还包括寒战、流鼻涕、咳嗽、疲劳和喉咙痛等。与风热感冒不同的是,风寒感冒的舌苔白薄滑,体温较低。在治疗方面,风热和风寒感冒需要不同的药物治疗。风热感冒需要清热解毒的药物,如板蓝根和连花清瘟等。而风寒感冒则需要祛寒解表的药物,如荆芥、羌活和薄荷等。总之,虽然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在病因和治疗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如果您感到身体不适,最好咨询医生以获取最佳的治疗建议。
■因为超声和MRI检查无电离辐射等风险,因此是可供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选择的成像技术;但也需慎重使用,仅在用于解答相关临床问题或给患者带来医疗效益时才推荐使用。■除个别情况外,X线检查、CT扫描或核医学成像检查所致辐射的暴露剂量远低于胎儿的损害剂量。如果这些检查是超声或MRI的必要补充或更易于疾病的诊断,那么它们就不应该被拒绝用于妊娠期女性。■应限制MRI造影剂钆在妊娠期的使用。只有在其可以明显的改善诊断及胎儿或孕妇的结局时方可使用。■使用钆剂后无需中断哺乳。
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因风吹受凉而引起的感冒,秋冬发生较多,生病期间害怕吹风,出门时会添加较多衣物。主要表现有鼻塞声重.打喷嚏,流清涕,一般不发热或仅有低热,无汗,部分病人会感觉全身酸痛。风热感冒风热感冒多见于夏秋季,外感风热所致。主要表现:发热,头痛,出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咳黄色粘痰,流黄涕,舌苔薄白微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病理学改变主要是气道和(或)肺泡异常。迷走副交感神经是支配肺脏的主要神经之一,其通过释放乙酰胆碱,与遍布支气管树的胆碱能受体相互作用,从而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促进气道黏液分泌和调节局部炎症反应[1]。在COPD患者中,肺迷走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是引起远端气道阻塞(气流受限)主要且可逆的因素之一[2]。 图1 肺部迷走副交感神经对支气管的调控示意图 目前,靶向迷走神经的干预手段主要包括药物和手术治疗两大类。在药物治疗方面,大量研究证实,使用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可以有效改善哮喘和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次数[3-4];但长期使用吸入制剂的患者存在依从性不佳的问题,有报告称 63%的噻托溴铵首次使用者会在1年后停药[5]。在手术治疗方面,以往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也证实,通过外科手术进行迷走神经切断术能够出现类似支气管舒张剂的效应[6-8];但并发症高、客观依据缺乏等问题也阻碍了外科手术靶向干预迷走神经技术发展。伴随着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Slebos教授团队在2012年首次提出了内镜下肺部靶向去神经术(TLD, targeted lung denervation)概念,以期通过微创的方式安全地达到长效靶向调控肺部迷走副交感神经的效果。自2015年初步临床研究结果在权威期刊Thorax封面发表以来[9],TLD技术正逐渐发展为一项治疗COPD的新兴术式。 图2 TLD研究结果封面发表在顶级期刊Thorax上 1. 什么是TLD技术? TLD技术主要通过一个合并冷却功能的射频导管进行;操作时导管经支气管镜工作通道抵达主支气管内的拟治疗部位后激发,使射频电流从导管电极穿过,对主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进行加热,产生狭窄的消融带;与此同时冷却循环装置从气道壁表面带走热量,最终实现以小热量针对性地消融深部组织,同时尽可能减少对气道壁的上皮损伤。通过靶向深层组织消融,破坏沿主支气管外部延伸的支气管神经分支内的运动轴突,阻断肺的副交感神经传递并减少乙酰胆碱释放,产生类似长效抗胆碱能药物的作用,降低气道平滑肌张力和气道黏液的产生,进而减轻整个肺的气道阻塞。 图3 TLD原理示意图 2. TLD技术的国外研究进展 目前国外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是Nuvaira公司dNerva? Lung Denervation System产品。从该产品的临床前期动物实验研究来看[10,11],研究团队对28只绵羊的两个主支气管进行TLD圆周消融(功率 20 W),在术后7、30、90、180、365和640 天观察动物;未观察到实验动物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病理学评价显示经术后恢复后治疗部位支气管组织的上皮完整,运动轴突分布降低60%以上;而功能学评价也提示实验动物经TLD治疗后气道阻力下降、黑-伯反射消失;以上结果表明该产品运用的TLD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从该产品的临床研究来看,他们目前已完成了3期临床研究: ① TLD 治疗中重度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IPS-I/II [8,12](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 NCT01483534) 2012-2013年进行的可行性研究为一项非随机、前瞻、多中心、双剂量研究;共纳入37例患者(20 W 组12例,15 W组 25例)。在研究随访期间,20 W 组观察到了3例主要不良事件,主要是因治疗能量过高引起的气道壁的损伤,提示其有待进一步的改善技术及手术操作。有效性评估来看,TLD 术后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能力均有改善;但在2年和3年的较长随访中,该改善无统计学意义。 ② TLD 治疗中重度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Airflow-1 [13,14](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 NCT02058459) 2014-2015年研究团队再改进产品后进行了一项非随机、前瞻、多中心、双剂量的可行性研究;共纳入46例患者。13例受试者中有5 例术后出现了明显的胃排空障碍,后分析得其与迷走神经食管分支的意外损伤有关;研究团队后续对电极的位置、消融功率及保护措施进行了调整。第1年随访结果显示,与基线值相比,两组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年的随访结果显示,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效果仍然维持。 ③TLD治疗中重度慢阻肺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盲法研究Airflow-2 [15](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 NCT02058459) 2016-2017年又进行了一项随机、前瞻、多中心、盲法研究;共纳入82例患者。82例患者以1:1随机分配至假手术组或TLD组。在手术后3~6.5个月内,假手术组的预定呼吸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71%(29/41),而 TLD手术组为32%(13/41)(P=0.000 8)。研究证实,与假手术组相比,TLD 组患者不良事件更少,且在1年随访期内因慢阻肺恶化而住院治疗的患者更少。 图4 Nuvaira公司TLD产品临床研究进展 该产品通过前期临床研究验证了TLD技术用于治疗COP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8-12],已成功于2016年取得CE认证用于COPD的治疗,目前经FDA批准正在进行后续的关键临床研究TLD治疗中重度慢阻肺患者的大规模随机对照盲法研究AIRFLOW?3[16](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 NCT03639051)。 3. TLD技术的国内研究进展 尽管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TLD治疗COPD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但现的产品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手术时间长(72min)、操作复杂(单侧需消融4个位点);可能导致穿孔、肉芽组织增生等不良反应等。 国内目前华西医院与杭州堃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了肺部靶向去神经射频消融能量系统(包括多极肺部射频消融仪,肺部去神经射频消融导管和配合使用射频灌注泵)。该系统通过采用更低的单极功率限值,确保消融的安全性;导管采用小电极多点消融,可以使消融深度更加均匀,提升治疗有效性的同时降低灼伤临近组织的风险;冷盐水智能灌注保护支气管上皮的方式,在消融电极与上皮组织接触位置形成液体薄膜,有效避免上皮损伤;通过上述一系列设施改进,在提升治疗有效性的同时保障了手术的安全性。其初步动物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技术可行性,相关临床试验正在华西医院积极开展中。 图5 国产自主研发TLD产品临床操作中 同时,除了主流的射频消融TLD技术外,现还发展有冷冻消融TLD。两者治疗原理基本一致,但冷冻消融TLD技术缺乏充分的临床证据,有待进一步探究[17]。 参考文献: [1] Canning BJ. Reflex regulation of airway smooth muscle tone[J]. J Appl Physiol, 1985, 2006, 101(3):971?985. DOI: 10.1152/japplphysiol.00313.2006. [2] Belmonte KE. Cholinergic pathways in the lungs and anticholinergic therapy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Proc Am Thorac Soc, 2005, 2(4): 297?304. DOI: 10.1513/pats.200504?043SR. [3] Singh D, Agusti A, Anzueto A, et al.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the GOLD science committee report 2019[J]. Eur Respir J, 2019, 53(5). DOI: 10.1183/ 13993003.00164-2019. [4] Qaseem A, Wilt TJ, Weinberger SE, et 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update from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and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J]. Ann Intern Med, 2011, 155(3): 179?191. DOI: 10.7326/0003?4819?155?3? 201108020?00008. [5] Breekveldt?Postma NS, Koerselman J, Erkens JA, et al. Enhanced persistence with tiotropium compared with other respiratory drugs in COPD[J]. Respir Med, 2007, 101(7):1398?1405. DOI: 10.1016/j.rmed.2007.01.025. [6] Klassen KP, Morton DR, Curtis GM. The clinical physiology of the human bronchi. Ⅲ. The effect of vagus section on the cough reflex, bronchial caliber, and clearance of bronchial secretions[J]. Surgery, 1951, 29(4):483?490. [7] Jammes Y, Mei N. Assessment of the pulmonary origin of bronchoconstrictor vagal tone[J]. J Physiol, 1979, 291: 305?316. DOI: 10.1113/jphysiol.1979.sp012814. [8] Balogh G, Dimitrov?Szokodi D, Husveti A. Lung denervation in the therapy of intractable bronchial asthma[J]. J Thorac Surg, 1957, 33(2):166?184. [9] Slebos D, Klooster K, Koegelenberg CFN, et alTargeted lung denervation for moderate to severe COPD: a pilot studyThorax 2015;70:411-419. [10] Hummel JP, Mayse ML, Dimmer S, Johnson PJ. Physiologic and histopathologic effects of targeted lung denervation in an animal model. J Appl Physiol (1985). 2019;126(1):67-76. doi:10.1152/japplphysiol.00565.2018 [11] Mayse ML, Norman HS, Peterson AD, Rouw KT, Johnson PJ. Targeted lung denervation in sheep: durability of denervation and long-term histologic effects on bronchial wall and peribronchial structures. Respir Res. 2020;21(1):117. Published 2020 May 18. doi:10.1186/s12931-020-01383-3 [12] Valipour A, Asadi S, Pison C, et al. Long-term safety of bilateral targeted lung denerv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PD. Int J Chron Obstruct Pulmon Dis. 2018;13:2163-2172. [13] Valipour A, Shah PL, Pison C, et al. Safety and Dose Study of Targeted Lung Denervation in Moderate/Severe COPD Patients. Respiration. 2019;98(4):329-339. [14] Christophe P, Pallav LS, Dirk-Jan S, et al. Safety of denervation following targeted lung denervation therapy for COPD: AIRFLOW-1 3-year outcomes. Respir Res. 2021;22(1):62. Published 2021 Feb 19. [15] Slebos DJ, Shah PL, Herth FJF, et al. Safety and Adverse Events after Targeted Lung Denervation for Symptomatic Moderate to 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IRFLOW).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9;200(12):1477-1486. [16] Slebos DJ, Degano B, Valipour A, et al. Design for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sham-controlled study to evaluate safety and efficacy after treatment with the Nuvaira? lung denervation system in subjec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IRFLOW-3). BMC Pulm Med. 2020;20(1):41. [17] Wang K, Sun J, Gao W, et al. Feasibility,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a novel cryo-balloon targeted lung denervation technique in an animal model. Cryobiology. 2020;93:27-32. doi:10.1016/j.cryobiol.2020.03.0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难题。慢阻肺急性加重(AECOPD)与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加速下降、生活质量下降、住院率增加、死亡风险增加密切相关,研究显示,流感病毒感染所致的流行性感冒是诱发AECOPD的重要危险因素,那么通过接种流感疫苗是否有助于降低AECOPD发作频率,降低住院率,改善患者预后呢?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文富强教授、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病学研究室的陈俊副研究员通过循证医学的研究来尝试回答这个问题。该研究系统检索了2004年~2018年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公开发表的接种流感疫苗对慢阻肺临床结局影响的临床研究,最终纳入10篇研究2 831名慢阻肺患者进行Meta分析。研究显示接种流感疫苗组AECOPD年发生人次显著低于对照组,针对气流受限较严重(FEV1 < 50 % predicted,对应GOLD 3-4级患者)的慢阻肺患者接种流感疫苗能显著降低急性加重的年发生人次。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流感疫苗接种可有效降低气流受限较严重(FEV1< 50 % predicted)慢阻肺患者的年住院人次。关于死亡率的分析发现,接种流感疫苗与不接种流感疫苗患者的慢阻肺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未见明显副作用报道。上述研究提示接种流感疫苗有益于改善慢阻肺患者临床结局,因此建议慢阻肺患者(尤其是GOLD 3-4级慢阻肺患者)每年接种一次流感疫苗以降低流感病毒感染风险、进而减少相关急性加重率和住院率。在2021年中国慢阻肺诊治指南中,也提到在慢阻肺中,尤其是年龄>65 岁的患者,推荐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参考文献:Bao W, Li Y, Wang T, Li X, He J, Wang Y, Wen F, Chen J. Effects of influenza vaccination on clinical outcome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geing Res Rev. 2021 Jul;68:101337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44(3):17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