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痔是指处在同一部位的直肠齿线上下静脉丛同时曲张、扩大、充血,相互沟通吻合,括约肌间沟消失。齿线上方的痔核表面为直肠粘膜,齿线下方的痔表面为肛管皮肤覆盖,也即俗称的内痔部分与外痔部分所形成的一个整体,则称为混合痔。 混合痔的症状具有内、外痔两者的特征。一般情况下先有内痔,而后因静脉曲张,又伴发外痔。其多发于截石位3、7、11点位。故诊断并不困难,在检查时只要嘱患者作排便动作、努挣肛门,内痔部分即能很快脱出或充血隆起。 混合痔是肛门直肠疾病中的常见病,除少年儿童外,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混合痔以便血、脱垂为主症,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痛苦和不便;而长期便血,则使人体虚弱,甚至产生面色萎黄,头晕、眼花、乏力等贫血症状。混合痔一般可分成以下几类。 (1)以外痔性质来分 ①炎性混合痔;②血栓性混合痔;③结缔组织性混合痔;④静脉曲张性混合痔。临床上以后两者居多。 (2)以数目来分 ①单纯性混合痔;②多发性混合痔;③环状混合痔;④复杂性混合痔。 混合痔的主要症状为:①便血:大便时带血或射血,血色鲜红,不与粪便相混。②肿胀疼痛:肛门有下坠或异物感,大便时用力内痔部分极易脱出。③脱垂:由于内痔经常脱垂于肛门外,粘膜受到刺激,粘液分泌大量增加,可致肛周皮肤潮湿不清、瘙痒发炎或湿疹。 混合痔的治疗应以治疗内痔为主;若混合痔外痔部分大于内痔者,则以治疗外痔为主。
内痔病变的轻重程度不是完全依照内痔出血症状而定,若内痔出血量多,时间长,将会造成严重贫血,机体抵抗力下降,进而加剧内痔病变,同时又给治疗带来困难。 一般认为,内痔病变程度主要根据出血、痔核的大小、痔核的脱出情况及病程的长短,综合判断而成。通常分为Ⅰ~Ⅲ期,相对而言,Ⅰ期内痔属初期,为轻度;Ⅱ、Ⅲ期内痔较严重。
内痔通常依据出血程度、痔核大小、痔核的脱出情况及病程的长短不同,分为四期。分期标准主要根据痔核是否脱出及脱出后能否自行回纳,抑或需助纳等情况确定。 Ⅰ期 痔核较小,质柔软,其色鲜红,常因大便擦破痔核而出血;所下之血,或一线如箭,或点滴不已,无疼痛,不脱出。便血是其特征。 Ⅱ期 痔核较大,质较柔软,其色鲜红或青紫;大便时可脱出肛外,便后自行回纳,便血或多或少。 Ⅲ期 痔核更大,表面微带灰白色(由于痔核反复脱出,粘膜表面呈纤维化改变,也称纤维型内痔);大便时痔核脱出肛外,甚至行走、咳嗽、喷嚏、站立时也会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须用手推或平卧或热敷后才能回纳,便血不多或不出血。 IV期 痔核脱出肛外不能回纳肛内,痔核水肿明显,伴有剧烈疼痛,或伴有血栓形成。
外痔发炎期,可以内服槐角丸,赤小豆当归散加味,止痛如神汤等,清热通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外用祛毒汤熏洗,外用九华膏,痔疮栓,四黄膏等消肿止痛。继发感染时,可内服四环素、磺胺类药或注射庆大霉素、青霉素等。针灸大肠俞、长强、足三里、合谷等穴也有一定效果。血栓性外痔,在局部麻醉下,于血栓外痔皮肤上作一梭形切口,用止血钳剥离血栓后即可治愈。 结缔组织性外痔和静脉曲张型外痔可用剥离曲张静脉团,或切除手术治疗。 不过对一般不经常发炎无明显不适的外痔最好不要轻易作手术,注意保持大便通畅,便后或临睡用温水洗净肛门即可保持不发炎或发展。
肛门瘘管是肛缘外皮肤和肛管直肠间隙与直肠腔之间的炎性慢性肉芽组织性异常通道,由内口、瘘管、外口部分组成。肛瘘是瘘管性脓肿自然溃破或切排引流的后遗症,是肛门五大常见病之一,仅次于痔和肛裂。 大部分肛瘘由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引起,因此内口多在齿状线肛窦处,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处形成外口,位于肛周皮肤上。由于脓肿常假性愈合,容易忽视,导致脓肿反复发作,形成多个瘘管和外口,发展成复杂性肛瘘。另外,结核、溃疡性结肠炎、Crohn等特异性炎症、恶性肿瘤、肛门外伤感染也可引起肛瘘,但较少见。 肛瘘分类很多,简单介绍两种:按肛瘘部位高低分为低位肛瘘(肛直环以下)和高位肛瘘(肛直环以上);按复杂程度分为单纯性肛瘘(高位及低位单纯瘘)和复杂性肛瘘(高位及低位复杂性瘘)。 肛瘘临床表现为瘘外口流出少量脓性、血性、粘液性分泌物。由于分泌物刺激,使肛门部潮湿、瘙痒,易形成湿疹。当外口愈合,瘘管中有脓肿形成时,可感到明显疼痛,同时可伴有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感染症状。上述症状可反复发作,是肛瘘的临床特点。 肛瘘不能自愈,而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现今多采取手术治疗,以彻底根治。治疗原则是将瘘管切开,形成敞开的创面,促使愈合。手术方法很多,现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瘘管切开术 将瘘管全部切开开放,靠肉芽组织生长使伤口愈合。适用于低位肛瘘。此法简单易行,不会出现术后肛门失禁。 挂线疗法 利用橡皮筋或有腐蚀作用的药线的机械性压迫作用,缓慢切开肛瘘的方法。适用于距肛门3—5cm内有内外口低位或高位单纯性肛瘘,或作为复杂性肛瘘切开、切除的辅助治疗。此法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换药方便,在橡皮筋脱落前不会发生皮肤切口粘合,尤其是不会造成肛门失禁。 肛瘘切除术 切开瘘管并将瘘管壁全部切除至健康组织。适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此法治疗彻底,但创面较大。 另外,平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肛周清洁,保持大便通畅,多饮水,少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及少饮酒可降低肛瘘发病率。
如何诊断便秘? 不要把宝宝两天不排便就简单地断定宝宝便秘了。由于宝宝身体小,肠胃发育还不是太健全,排便的时间也是因人而异的。有的宝宝一天要大便5—6次,但有的宝宝一两天或几天才大便一次,只要宝宝食欲正常,精神状态也不错,大便没什么异常,就不用过于担心。但如果宝宝天天排便,但大便次数比平时减少,并且排便时很不舒服,排出的大便又硬又干,或者有拒食、呕吐、烦躁等情况发生,那小家伙就有可能便秘了。所以判断宝宝是不是便秘,要根据自己宝宝排便的规律仔细观察,不要盲目下结论。 治疗小方法 宝宝有了便秘,并不是非要送往医院治疗,聪明的妈妈只要根据自己宝宝的情况,适当地采取些措施,宝宝的大便也许就可以通畅了! 1.妈妈要营养均衡 如果母乳喂养的宝宝患上便秘了,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母乳不足,这时妈妈就要多食用些催奶的食物,如猪脚黄豆汤、豆腐鲫鱼汤、河虾三鲜汤等,或者为宝宝及时补充配方奶;另一个原因是母乳中蛋白质含量过多,妈妈要保证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多喝水或粥,汤要适量,控制蛋白质的含量。宝宝的便秘情况就会马上好转。 2.多喝水 人工喂养的宝宝比较容易引起便秘,因为奶粉含酪蛋白、钙盐较高,不易消化;并且添加了各种营养素,有些宝宝的肠胃不适应,引起便秘。针对这种情况,妈妈注意不要把奶粉冲得太浓;可以在两顿奶间给宝宝喝些水或果汁缓解便秘。 3.定时排便 宝宝3个月左右就可以训练他定时排便了,可以每天早晨喝奶后帮助宝宝定时排便,让宝宝建立一定的排便条件反射,这样才能养成排便的好习惯。 4.增加运动 适时增加宝宝的运动量有助于加强宝宝的肠胃蠕动,防止便秘。妈妈可以和宝宝做些运动游戏,如玩球、做体操等,也可以让宝宝练习爬行、翻身动作。 5.适当按摩 妈妈手掌向下,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推揉宝宝腹部,可以加快宝宝肠道蠕动,促进排便,也可以按摩宝宝的肛门四周,引起生理发射,从而促进排便。 6.外力通便 可以利用一些“道具”帮宝宝通便,如将肥皂、萝卜削成细细的条状,分别用水和盐水浸泡后插入宝宝的肛门,可以促进排便。 预防便秘小食谱 添加辅食的宝宝,只要在辅食中动点心思,多给宝宝喂食蔬菜等有助于肠胃蠕动的食物,也可以很好地预防和治疗便秘哦! 黄金蔬菜粥 原料:白米1/4杯,红薯1/4个,卷心菜一叶,水适量。 作法: 1.白米洗干净后稍微浸泡一下;红薯洗净去皮,切成小丁;卷心菜洗净碎净。 2.米和红薯一起放入水中煮成粥,然后把红薯碾成泥状。 3.放入卷心菜,熟透后熄火放凉,即可食用。 治疗秘籍:红薯中富含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便秘。 胡萝卜黄瓜汁 原料:黄瓜1根,胡萝卜1根。 做法: 1.黄瓜、胡萝卜洗净后切段。 2.在榨汁机里加入少量矿泉水,然后加入黄瓜、胡萝卜,榨汁。 3.在榨出的汁水中加少许白糖或兑牛奶即可食用。 治疗秘籍:黄瓜和胡萝卜除了富含维生素外,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黄瓜中富含维生素C,这两种元素都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便秘。 香蕉苹果泥 原料:香蕉半根,苹果半个。 做法: 1.将香蕉和苹果分别刮成泥状。 2.将香蕉泥和苹果泥搅拌均匀后放入蒸锅中蒸3分钟即可使用。 治疗秘籍:苹果和香蕉可以刺激肠道蠕动,是治疗便秘的理想食物。 果仁橘皮粥 原料:晒干的橘皮少许、芝麻半勺、杏仁半勺、松仁半勺、粳米1/4碗、水适量。 做法: 1.将橘皮切丝,杏仁、松仁、芝麻捣碎,放入水中大火煮开,再小火熬20分钟左右。 2.将熬好的水去渣取汁,放入粳米煮成粥。 3.食用时加少许糖和少量炒熟的果仁末即可。 治疗秘籍:果仁、橘皮都可以润肠通便,对因肺燥肠闭而便秘的宝宝非常有效。
患有结肠炎的 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非常多的,由于发病部位的原因更需要结肠炎患者注意,那么在饮食方面结肠炎患者都需要注意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具体的了解一下相关的内容。1、补充水、盐等。慢性肠炎如伴有脱水现象时,应及时饮服淡盐开水、菜汤、菜汁及果汁等,以补充水、盐和维生素的缺失。2、少吃产气食物及甜食。排气、肠鸣过强时,应少食蔗糖及易产气发酵的食物,如大豆、红薯、白萝卜、南瓜、黄豆等。3、注意饮食卫生。慢性肠炎病人身体虚弱,抵抗力差,尤其胃肠易并发感染,因而更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坚硬及变质食物,禁食酒类以及辛辣、刺激性强的调味品,尽量不在外面饭店、饮食摊用餐。4、少纤维、低脂肪食物有促进肠蠕动、刺激肠壁的作用,但不易消化,对肠道不利,故应限制。烹调方法以蒸、煮、炖、烩为主;食物纤维有促进肠蠕动,刺激肠壁的作用,对有病的肠道不利,故需限制。含纤维多的食物,如韭菜、芹菜、黄豆芽、洋葱等均应忌用。5、注意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在日常饮食中适当多选用一些易消化的优良蛋白质食品,如鱼、蛋、豆制品以及含维生素丰富的嫩绿叶蔬菜、鲜果汁和菜汁等,以补充长期腹泻所致营养消耗。慢性肠炎病人的消化吸收功功能较差,宜采用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或少渣软食,一次进食量不宜过多。以上五点是结肠炎患者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只有做好饮食方面的工作才能对结肠炎进行更好的治疗。
在临床上经常会碰到有些患者一直没把便血当回事,自以为是痔疮,就自作主张在诊所或药店买些治疗痔疮的药栓或药膏纳肛,有服用一些止血、消炎的药物,有时候也能缓解,但是经常反复发作,并且越来越严重,最后来医院一就诊,一检查发现是晚期直肠癌,延误的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所以建议患者朋友,如果有便血,请及时到医院诊治,以防延误了治疗。
我国目前已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关注老年人健康是预防医学的重要任务,而老年人由于活动较少、水分不足、进食量过少,肠道蠕动功能更差,便秘就成了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那么该如何判断老年人是否便秘呢?当老年人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次数<3次)、粪便量减少(每天<35g)、粪便干结、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肛门阻塞等症状同时存在≥2种时,就可以诊断为便秘。很多人认为,便秘只是一个小问题,但实际上便秘对人健康的危害极大,长期的便秘会引起食欲不振、头晕、头痛,尤其是老年人在用力排便时,可能会导致脑血流和冠状动脉血流发生突然改变,很容易造成晕厥、脑卒中、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动脉瘤或室壁瘤的破裂,甚至猝死。因此积极防治老年便秘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针对老年便秘该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呢?一、预防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要有规律,每天都应该多喝水帮助润肠通便。晨起空腹饮一杯淡盐水或蜂蜜水,配合腹部按摩或扭腰,可以让水在肠胃振动加强通便作用。平时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加强体育锻炼,比如屈腿、太极、乒乓球、骑自行车等都能加强腹部的运动,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促进排便。每晚睡前按摩腹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中必须要有适量的纤维素,补充膳食纤维能改善粪便性状,提高排便频率,有效预防便秘。每天要吃一定量的蔬菜与水果,早、晚空腹吃苹果,或每餐前吃香蕉,同时主食不要过于精细,应该适当吃些糙米、红薯、燕麦等粗粮。3、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结肠活动在晨醒、餐后最为活跃,因此老年人可以利用生理规律建立排便条件反射,每天定时排便,可以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避免排便时看书看报玩手机,不利于排便反射的连续进行,同时要避免时间过长,如果不习惯坐式便器,可以改为蹲位排便,能够使肛管直肠角增大,更有利于粪便通过。了解了预防便秘的措施,对于已经出现便秘情况的老年人,该如何进行治疗呢? 二、治疗1、积极治疗原发病:许多老年人患上便秘很有可能是由于原发疾病引起,如直肠炎、痔疮、肠梗阻等,因此应该及时就医进行粪便、血生化、钡灌肠、内窥镜等检查排查原发疾病,对于已经查出的原发病明确诊断后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尽快消除原发病对肠道功能的影响。2、一般治疗:当原发病一时难以纠正或没有查出有明显原发因素的老年人,应当采取一般措施可以有效改善便秘情况。包括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及排便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多喝水、逐步增加纤维量的摄入、减少排便时间等,还可以进行腹式呼吸锻炼或按摩。3、药物治疗:用于治疗便秘的药物有很多,但大多不适用于慢性便秘患者。一般来说,慢性便秘治疗以膨胀性泻剂(小麦麸皮、玉米麸皮、魔芋淀粉、车前子制剂等)为主,仅在必要时再使用刺激性泻剂(大黄、番泻叶、酚酞、蓖麻油等)。急性便秘可以酌情选择用小剂量的盐类泻剂(硫酸镁、硫酸钠)、刺激性泻剂、润滑剂(石蜡油)等,但不可超过1周。也可通过中医中药进行治疗,针对病因,调节饮食、起居、情志,合理用药。4、手术治疗:对于严重慢性便秘通过上述治疗方法均无效,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质量甚至是造成营养障碍的患者,可以积极到医院进行检查,根据医生的建议采取适当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最后要告诫各位老年朋友们发生便秘时千万不要操之过急,顺其自然解出,不要用蛮力,防止干硬的粪便将肠粘膜及肛门边缘撑破,引起溃疡、肛裂、痔疮等疾患,也不要不把便秘不当回事,及早干预调理,别让老便秘,拖累了好身体!
说起痔疮,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有句经久流传的俗语是这么说的:十人九痔,虽然有点夸张,但是从这个俗语咱们就可以看出来,痔疮在我国的发病率有多高。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在我国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中,痔疮的发病率高达50%,这主要取决于我们越来越不好的坐姿、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不太多的运动等。既然痔疮如此高发,那知晓其防治方法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可能受到现如今快节奏生活的影响,很多年轻人得了痔疮后的第一时间想到的几乎都是见效快的西药,殊不知在这个分秒必争的时代,中医已经从众多医术中悄悄脱颖而出,受到很多中老年患者的追捧,而它之所以可以杀出重围,自然说明中医药在痔疮的防治上是有自己的一套学问的,且效果肯定还不错。那中医药到底是怎么治疗痔疮的呢?其原理又是什么?有哪些方法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众所周知,痔疮的形成是因为人们的静脉血管弹力下降,血液流通变慢,血液慢慢淤积,久而久之便变成了痔疮,让患者出现疼痛、大便出血、肛门脱坠感等不适症状,十分的痛苦。而中医治痔疮就是从这个根本原因出发,通过外敷内用,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从而达到祛风除湿、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等目的,让痔疮落败而逃。这里的外敷内用指的是中医中的外治法和内治法,所谓的内治法就是通过服用汤药或者药丸等,来起到祛风除湿、清热凉血的作用;而外治法则包括了熏洗、坐浴、敷药、塞药等几种,迎“疮”而上,直面出击。外治法:中国有句古语:“良丁不废外治”,通俗来说就是一个好的医生,是绝对不会放弃外治的方法的,而中医药外治法就很好的践行了这一点。上文也提到,中医治痔疮的外治法中常见的是熏洗、坐浴、敷药和塞药这四种方法,它们既同宗同源又彼此相互区别。具体来说:熏洗法是中医肛肠科中最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其分为熏和洗两个步骤,合在一起统称为熏洗法。实施它时需先将中药材煎汤,趁着汤热时借助蒸腾之气先熏患处,然后再将药液趁热淋洗患处,让患处的经络得以疏通,气血得以通畅,从而达到清热解湿、止痛止血等功效,适合于年老体弱、不适宜手术的患者朋友。而坐浴法也很好理解,即将臀部置于药液中,让肛门浸入中药药液,让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刺激血管扩张,促进肛门处的血液循环,让淤积慢慢疏散,缓解痔疮所带来的不适症状;敷药和塞药法相比于前两者似乎更为“粗暴”些,但其所带来的药效也比前两者更为直接,而具体选用什么药?怎么塞和敷?这个就需患者朋友们到附近中医院就诊完后才能决定了。内治法:外治法虽然可以缓解患者的痛苦,但要想治本,减少痔疮的复发,则还需一定的内治法来辅助治疗。在中医中,我们将痔疮分为不同的证候,所谓的证候,它是一种中医术语,它可以在概括疾病共性的基础上,不同程度的揭示每个患者疾病的特点和差异性,然后再根据这个证候,去全面把控患者的情况,力求为其寻得最合适的治疗方法。具体来说,就诊时,我们会先根据患者的症状,将患者归于其中的一种证候,然后再根据证候,来进行中医的辩证诊治,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清热泻火法、清热利湿法、活血化瘀法、补气升陷法等。不同的症状、不同的痔疮病因所对应的内治方法有所差别,具体选用何方法,这个跟外治法一样,需患者朋友们及时到附近的中医院就诊,让老中医们望闻问切后,再为你选用最合适的治疗方法。综上所述,虽然痔疮是一个令人痛苦且难为情的存在,但大部分患者可治愈,很少有复发,所以当你发现自己得了痔疮时,请一定要积极寻求治疗。而当满天飞的治疗方法降临到你眼前时,不妨尝试一下中医药的方法,效果很不错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