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治疗原则1、控制总热量 2、平衡膳食 3、少吃多餐,定时定量进餐 1、控制总热量 以个人饮食习惯为基础,结合病情、年龄、身高、体重、活动强度等情况制定总热量。 2、平衡膳食(食物品种多样化) 主食粗细粮搭配 副食荤素搭配 勿挑食,勿偏食 3、坚持定时定量进餐,提倡少食多餐 在治疗的患者定时定量进餐,与药物作用、运动时间保持一致,使血糖不会波动太大 未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可少吃多餐 食物交换份饮食治疗的误区1、少吃米饭就可以降糖(错) 2、饮食已控制,吃点零食没关系(错) 3、打胰岛素就不需要控制饮食了(错) 4、植物油不需要限制(错) 5、只吃粗粮(错) 6、吃馒头比吃米饭升糖更高(错) 7、不吃糖,但可以多吃蜂蜜(错) 8、无糖饼干、无糖沙琪玛“不含糖”,可以多吃(错)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主要症状: 多尿、烦渴多饮和乏力症状加重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常伴头痛、烦躁、嗜睡等症状,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 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严重失水现象,尿量减少、皮肤粘膜干燥、眼球下陷,血压下降,四肢厥冷 到晚期,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终至昏迷甚至死亡。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1.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 2型糖尿病患者有很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且超过一半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急性或慢性的心血管并发症,其中主要死于冠心病。 2.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 约30%-40%的糖尿病患者将发生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其临床症状相对复杂且进展较快,并发症多,治疗相对棘手,临床疗效和预后较差。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无症状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和脑出血等。 3.糖尿病合并外周血管病变 糖尿病性下肢动脉性病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临床表现各异。 症状:间歇性跛行(走路或锻炼时小腿疼痛,休息后缓解) 静息疼痛(持续性烧灼样疼,程度剧烈,尤其是夜间,腿抬高时加重) 肢体疼痛,伴或不伴有感觉异常、麻痹、无脉、皮肤苍白 皮肤溃疡 4.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和痛苦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会增加患者医疗费用和社会救助需求,同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缩短生存时间。 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从足部皮肤完整到全足坏死。一旦发生,其住院时间长,医疗花费大,截肢风险高。 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糖尿病和高血压均为心肾事件链的重要环节,两者并存时心血管疾病风险叠加,必将明显加速心血管、脑卒中、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增加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并使调糖调压都更加困难。 6.糖尿病与高脂蛋白血症 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脑血管病、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密切相关。 7.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等聚集发病,严重影响机体健康的临床症候群,是一组在代谢上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的组合。 8.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可引起眼部的一系列并发症,如糖尿病角膜病变,糖尿病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所导致的最严重的眼病并发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盲性眼底疾病,主要以视力下降(及眼前黑影或闪光感),眼底出血,渗出,黄斑水肿,增殖性病变等为临床特征。 9.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从中枢神经至神经肌接头的任何部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痛(刺痛、灼痛、钻凿痛,似乎在骨髓深部作痛)、木、麻、感觉异常(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有穿袜子与戴手套样感觉) 10.糖尿病与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糖尿病尿路感染 糖尿病尿路感染主要包括菌尿症、下尿路感染(尿频、尿急、尿痛、乏力、腰酸和尿道口烧灼痛等)、肾盂肾炎(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腰痛、发热等)、膀胱炎等。 第二、糖尿病性膀胱病 主要表现为排尿间隔时间延长,尿次减少,每次尿量增多,排尿时间长;排尿困难、排尿无力、尿流变细、变缓,射程缩短,排尿时间延长,有排空不尽感和尿后淋漓不断的现象。 第三、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三联征包括白蛋白尿、高血压及肾功能受损(水肿伴尿量减少等)。 11.糖尿病与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糖尿病与口腔疾病 糖尿病口腔病变包括龋齿、牙龈炎、牙周炎(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牙龈局部痒、胀、不适,有口臭等症状)、口腔粘膜病(自觉口腔干燥,粘膜灼痛和味觉差异;自觉粘膜粗糙、木涩感、烧灼感,口干,偶有虫爬、痒感)、颌面部间隙感染等。 第二、糖尿病胃肠病变 (1)糖尿病性胃轻瘫:腹胀、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体重减轻。 (2)糖尿病性肠病:慢性腹泻(顽固性、间歇性腹泻,大便不成形、糊状便或水样便,可不伴有腹痛,量较多,每日少则3~5次,多者可达20~30次),便秘(早期且常见症状)。 (3)糖尿病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营养消化吸收不良、腹泻、腹胀、便秘等胃肠道功能紊乱。 第三、糖尿病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其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12.糖尿病与皮肤、肌肉、骨骼病变 第一、糖尿病与皮肤病 (1)与糖尿病相关的皮肤病:糖尿病皮病(下肢暗红色丘疹或斑块),糖尿病性大疱,色素性紫癜,瘙痒症,糖尿病性皮肤增厚,脂肪萎缩,黑棘皮病,白癜风等。 (2)皮肤感染:真菌感染(手足癣、甲癣、体股癣;念珠菌病;毛霉病),细菌感染(化脓性皮肤感染,恶性外耳道炎,红癣,坏死性筋膜炎) (3)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皮肤损害: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性溃疡(约15%的患者有足部溃疡,严重者可引发足部坏疽或下肢截肢)。 第二、糖尿病肌肉病变 主要表现为肌量减少、肌力减弱、机体运动能力下降和肌萎缩等 第三、糖尿病患者易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
糖尿病高危人群1.遗传因素 与糖尿病患者有血缘关系者,得病的机会为一般人的3-5倍 2.女性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或生过巨大儿(4公斤以上)者 3.(自己)出生时为低体重儿者 4.年纪大的人士,糖尿病患者的年龄80%在45岁以上 5.脑力工作负担重及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 6.肥胖的人士,有85%的患者现在或是过去曾为肥胖者 7.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痛风者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消瘦) 近2/3的糖尿病患者无明显症状,轻症糖尿病患者常无症状,必须通过化验血糖来诊断。 因此,40岁以上的人及一些高危人群建议每年测一次血糖,早期发现糖尿病 糖尿病的不典型症状糖尿病时还有以下临床表现: 1.乏力 2.皮肤瘙痒 3.视物模糊 4.肢体麻木 5.反复出现皮肤感染(疖、痈)或泌尿系感染(皮肤瘙痒或外阴瘙痒) 6.因血糖过高而昏迷 7.勃起功能障碍(阳痿)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久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合并多种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消瘦) 糖尿病诊断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 糖尿病分型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 3.其它特殊类型糖尿病 4.妊娠糖尿病
为什么要进行血糖监测1、全面了解血糖情况 2、保证患者的安全 3、评价各种治疗的疗效,指导各种治疗方案的调整 4、方便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5、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注意事项1、血糖采集 用75%酒精消毒或肥皂水、温水洗净手,待完全干燥后方可采血(切忌用碘酒或者碘伏消毒) 选择手指两侧部分采血,这样采血疼痛减轻,血量充足 每次不要在相同部位采集血样,以避免手指溃烂或皮肤变粗硬 保证足够的吸血量,待仪器“滴”的一声说明吸血完成 采血时不要过度挤压创口 要确定试纸插到位,不要损坏或折弯试纸 试条插入后2分钟内完成操作 检测时抓握血糖仪试纸中间部分,保持干燥洁净 2、仪器、试纸保存 仪器:存放及使用温度是10°C~40°C 试纸:应在干燥、避光和密封的地方保存,切勿将试纸放入冰箱或在阳光下直射,存放温度是8°C~40°C 使用时不要触摸试纸条的吸血区 使用前首先要注意查看试纸有效期 影响血糖仪准确度的因素造成测试结果偏低的因素: 1、消毒部位没有完全干燥就进行采血 2、血量不够(出血量不够、吸血中断、试纸条没有插到底) 3、血脂太稠 4、严重脱水 5、仪器插口有异物、酒精或血样进入产生污染 造成测试结果偏高因素: 1、使用碘酒或碘伏消毒 2、心理紧张 3、贫血者、肾病患者或孕妇 4、静脉滴注使用葡萄糖,进食或运动后 5、吸氧 需要血糖仪校准的情况新购或更换血糖仪 启用新批次试纸条 血糖仪更换电池后 检查结果与糖化血红蛋白或临床情况不符 怀疑血糖仪不准确时 血糖监测的几个时间1、空腹 2、餐前 3、餐后1或2小时 4、睡前 5、凌晨 6、出现低血糖症状时 7、剧烈运动前后 8、感到身体发生不适时
运动治疗的好处1、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2、改善血脂代谢 3、调节体重 4、防治与糖尿病相关的其他疾病或并发症 运动治疗的原则长期坚持 适合自己 注意安全 运动治疗的组成1、运动前准备活动:步行、太极拳、保健操等,5~10分钟。 2、运动锻炼: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至少30分钟。 3、运动后放松活动:慢走、自我按摩等,5~10分钟。 运动方式最好选择简单、方便、不需要特殊设备和投入且利于长期坚持的项目,而且以有氧运动(如:散步,走跑交替、骑自行车、游泳、体操、太极拳及跳舞等)为主。
妊娠糖尿病的诊断75g葡萄糖负荷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界值如下: 空腹>= 5.1 mmol/l 1小时>=10.0 mmol/l 2小时>=8.5 mmol/l 任何一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上述界值则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一、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亲的影响 1、妊娠早期自然流产发生率增高 妊娠期高血糖可明显增加胎儿先天畸形、自发性流产等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血糖控制越差,风险越高。 2、易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发生高血压风险约为正常妇女3~5倍。高糖毒性可导致广泛血管病变,更易发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 3、低血糖、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风险增加 4、羊水过多 5、难产、产伤及剖宫产率增加 严格控制血糖可减少后代远期发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风险。 6、远期发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肿瘤风险增加 妊娠期间先兆子痫发生预示母体远期发生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卒中及静脉血栓等全因死亡风险增加。 此外,妊娠糖尿病可能会增加母体远期发生胰腺癌及恶性血液系统疾病风险。 二、对胎儿的影响 1、巨大胎儿 2、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3、早产 4、胎儿畸形 三、对新生儿的影响 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2、新生儿低血糖 3、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 4、其它: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增多症等 四、对子代长期的影响 妊娠糖尿病妇女及其子代均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可以使妊娠糖尿病的妇女未来发生糖尿病风险减少。 妊娠糖尿病的治疗及管理血糖控制目标: 空腹 3.3-5.3 mmol/l 餐后1小时 =6.7mmol/l,或调整饮食后出现饥饿性酮症,增加热量摄入后血糖又超过妊娠标准者,应及时加用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