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审美意识的提高,乳癌根治术后要求乳房重建的患者逐渐增多。在各种乳房重建术式当中,DIEP乳房重建虽技术难度大,但有病程短、恢复快、不影响腹直肌功能,能同时进行腹壁整形,解决腹部脂肪堆积问题的诸多优点,而倍受医者和患者的青睐!乳房重建术前切取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切除部分第三肋软骨,显露胸廓内动静脉,拟行血管吻合。行胸廓内动静脉、腹壁下动静脉血管吻合术后重建乳房形态及皮瓣血运良好
软组织肉瘤是一类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发病率低,不被人们重视,往往容易受到忽略。软组织肉瘤是一组来源于非上皮性骨外组织的一组恶性肿瘤,但不包括网状内皮系统、神经胶质细胞和各个实体器官的支持组织。软组织肉瘤主要来源于中胚层,部分来源于神经外胚层,主要包括肌肉、脂肪、纤维组织、血管及外周神经。软组织肉瘤发病率为2.9/10万,占恶性肿瘤的1%左右,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可出现在全身各部位,60%以上在四肢及臀部。常见的软组织肉瘤如未分化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滑膜肉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纤维肉瘤、恶性神经鞘瘤、透明细胞肉瘤及其他肿瘤等。软组织肉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男女比例为1.4:1。30-70岁人群最多,未分化肉瘤好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而滑膜肉瘤则好发于21-50岁之间。软组织肉瘤全身各个部位都可发病,臀部和下肢多见。头颈占9%,躯干占10%,后腹膜占15%,内脏占19%,肢体占43%。软组织肉瘤开始是以无痛性肿块就医,肿块生长速度较快,数月或半年体积会迅速增大,生长呈离心性球状增大,其周围正常组织受压排列,形成“受压区”,使肉瘤成为有边界的肿块。伴随着肿瘤生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侵犯压迫神经时则疼痛表现更为突出。软组织肉瘤的质地跟肿瘤具体成分有关,脂肪性、血管性、淋巴管性的肿瘤质地较软,平滑肌成分的肿瘤质地较硬。肿瘤的活动度跟肿瘤的位置深度及周围组织的浸润程度相关。恶性肿瘤的血供丰富时,局部皮温会高于周围皮肤温度。软组织肉瘤发生部位,纤维性肉瘤多发于表浅皮下组织,滑膜肉瘤则易发生于大关节附近及筋膜等处,但很少累及关节腔;间皮瘤多发生于胸、腹腔;平滑肌肉瘤多发生于腹腔及躯干部。脂肪肉瘤多发生臀部、下肢,也常见于腹膜后。软组织肉瘤发生血行转移是主要的转移途径,也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如上皮样肉瘤、横纹肌肉瘤、透明细胞肉瘤、滑膜肉瘤会出现淋巴结转移。软组织肉瘤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软组织肉瘤的主要临床表现是逐渐增大的无痛性局部肿块,生长迅速的肿块应该考虑到肿瘤恶性可能性大,有约5%左右的病人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相对较晚的出现肺部转移。X线检查在软组织肉瘤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有助于了解肿瘤的部位及肿瘤与临近骨的关系,包括一些肉瘤内肿瘤钙化、骨化一些情况。超声检查是软组织肿瘤检查常用手段,价格便宜、检查方便等优势。超声检查可以显示肿瘤的边界、形态、内部性质等情况,临床上对于深部的软组织肉瘤,触诊不易发现,或者触诊不清时,行超声检查方便快捷。另外超声可以引导对肿瘤的穿刺或针吸活检。CT检查对软组织肿瘤的确诊有很大帮助,其平扫和增强扫描对肿瘤的密度和空间具有分辨力,包括对皮下、肌肉,与周围血管、神经以及骨的毗邻关系,侵犯与否;以及肿瘤的边界清晰程度,内部结构是否均质,肿瘤内有无骨化、钙化。CT值可以判断肿瘤组织的密度,增强CT能判断肿瘤的血供情况和周围重要血管关系。CT检查可以帮助手术医师设计手术切口、切除范围,以及周围血管神经是否受累,更好帮助医师制定手术方案。早期肺部、腹腔转移CT检查可作为首选检查手段。MRI检查比CT检查具有更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其多序列、多平面检查的特点,可以从各个角度和不同方向显示病变部位及周围结构的关系,MRI增强扫描或血管造影显像可明确肿瘤血供及临近神经、血管干的毗邻关系。软组织肉瘤内某些特殊成分在MRI中不同序列中特定的信号特征,可选择MRI不同回波序列确定肿瘤病理性质,帮助区分软组织肿块、手术后改变、术后复发等。MRI目前作为软组织肉瘤首选检查方法被学界所接受。血管造影检查被用来了解血管和肿瘤的关系,是否与较大血管有黏连,对判定是否需血管移植或行人工血管替代有指导意义。从影像上可见到的肿瘤血管变化可以有动脉偏位,动脉扩张,肿瘤内血管网增生,动静脉短路,动脉狭窄,血管闭塞,血管池等。从治疗意义上看,血管造影的同时可以行化疗,可以将供瘤血管栓塞以减少手术时的出血。另外化疗后的血管造影可显示化疗是是否有效,如果化疗后血管造影显示肿瘤血管影像减少便证明化疗有效。核医学检查,全身骨骼放射性核素显像是检查肉瘤骨转移的有效方法,可早期发现骨转移。PET-CT费用昂贵,一般不作为常规软组织肉瘤检查手段,其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判断软组织肉瘤术后残留、复发、和远隔转移,对转移性软组织肉瘤可以帮助寻找原发灶。病理学检查:组织学诊断可确定软组织肉瘤的生物学性质,通过细胞学检查、钳取活检、切开活检、切除活检、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方法,可明确病理结果,帮助医生制定治疗计划,推断患者的预后。对于临床医生,正确的病理材料的取得是十分重要的。一般建议粗针穿刺,尤其适合腹膜后,深部肌肉内肿瘤,肿瘤临近神经血管的,可在彩超或者CT引导下穿刺是安全可靠的方法。治疗:一.手术治疗:外科手术切除是软组织肉瘤治疗的主要手段,有囊内切除,边缘切除,广泛切除,根治性切除4种方式。1.囊内切除:手术切除在病灶囊内,最常用的是病理诊断性切开活检、刮除术或次全切除术。2.边缘切除:经假性包膜或反应组织,病灶可整块切除。作为局部手术,边缘切除是指良性病灶的切除活检或整个切除;边缘截肢是一种辅助手术或姑息手术,主要受解剖部位限制而不能做更大切除。软组织肉瘤边缘切除复发率达80%,不提倡边缘切除。3.广泛切除:包括将病灶、假包膜或反应区以及肿瘤周围部分正常组织一同切除,手术切除完全在正常组织内。广泛的切除肿瘤将复发降到最低,又有效的保留肢体功能。如何才能做到呢?日本的川口智义教授经过20余年的研究,得出以下结果:他先将能够阻挡软组织肉瘤生长的机体部分组织称为不同厚度的屏障,厚的屏障包括厚的肌膜、儿童骨膜、婴幼儿的骨骺线,按3厘米计算;薄的屏障包括簿的筋膜、血管外膜、儿童骨骺线,按2厘米计算;关节软骨按5厘米计算;肿瘤和屏障之间有正常组织的屏障外按5厘米计算;没有屏障的部位直接按照距离来计算。川口教授认为安全的切除缘:对于高恶性软组织肉瘤距离屏障2厘米以上的切除缘是必要的,无屏障的部位要求5厘米;低恶性软组织肉瘤距离屏障1厘米以上切除缘是必要的,无屏障的部位要2厘米;另外,高恶性软组织肉瘤术前放化疗十分有效的患者,有屏障的部位距离1厘米或屏障边缘切除也可以。对于追加广泛切除术(肿瘤瘤床广泛切除术),手术瘢痕外的广泛切除可以和初次手术一样获得根治性的治疗。复发肿瘤的切除缘评价很难,特别是多次复发的病例更加困难。对于复发后的肿瘤是否要将上次手术瘢痕一定切除的研究,得出可以不必把手术瘢痕一定要设在切除缘内。这样作为安全的切除缘,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切除,使得患肢的功能容易得到保证。4.根治切除:包括将病灶、假包膜或反应区以及整块骨或肌肉整块切除,纵向包括关节近端的骨和肌肉的起点,横向包括软组织间室的主要筋膜或超出骨内病灶的骨膜。美国Enneking教授提出四种切缘中最为理想的肉瘤切除方式,也就是间室切除术,此种切除可以使软组织肉瘤术后的复发率降至20%以内。但是由于肉瘤居于间室中央者较少,真正能够做到根治性切除的患者不多。二.放疗放射治疗是治疗软组织肉瘤的重要手段,通过反射线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从而杀灭肿瘤。通过辅助放疗,可以提高肿瘤切除率,更好减少的软组织肉瘤的局部复发。术前放疗可使巨大肿瘤的体积缩小,避免切除肿瘤周围的重要血管和神经,最大程度保留肢体功能;术前放疗使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产生一层组织反应区,易于手术分离,使原认为不能完整切除的肿瘤易于切除。但放疗最大的影响可能造成被照射部位血供减少,组织缺氧,导致伤口愈合不良。三.化疗化疗药物用于治疗软组织肉瘤的远处转移及提高局部治疗的生存率。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使体积较大的恶性程度高的肿瘤体积缩小,有利于手术切除,避免截肢。术后辅助化疗的意义在于减少远处转移和提高生存率。尤其是对于恶性程度高、部位深、体积较大的肿瘤患者,无疑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选择。以蒽环类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多柔比星或表柔比星联合异环磷酰胺或达卡巴嗪)应用于软组织肉瘤患者。有数据表明多柔比星和异环磷酰胺单药对控制软组织肉瘤的可重复反应率在20%以上。多柔比星的用量60mg/m²;分2天给药,多柔比星按75mg/m²给药比按60mg/m²效果更好,但心脏毒性蓄积问题值得考量,多柔比星脂质体和表柔霉素对心脏毒性比多柔比星要弱,但表柔比星比多柔比星骨髓抑制作用更强;异环磷酰胺10-16g/m²,分5天给药;美司钠是异环磷酰胺使用量的60%。四.分子靶向治疗一部分软组织肉瘤亚型对分子靶向治疗显示了一定治疗效果,但对于没有特定靶点的肉瘤,临床获益有限。2022年CSCO指南建议晚期或不可切除软组织肉瘤的二线靶向治疗:安罗替尼(1级推荐)治疗软组织肉瘤,培唑替尼(2级推荐),瑞戈非尼(3级推荐)治疗除外脂肪肉瘤的软组织肉瘤;特殊病理亚型晚期或不可切除软组织肉瘤的靶向治疗:1.血管肉瘤:贝伐珠单抗+化疗(二线治疗),罗拉非尼(二线治疗);2.腹膜后高分化/去分化脂肪肉瘤:哌柏西利(一线治疗);3.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安罗替尼(一线治疗Ⅰ级推荐),培唑帕尼(一线治疗Ⅲ级推荐),舒尼替尼(一线治疗Ⅲ级推荐)4.ALK融合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克唑替尼(一线治疗Ⅲ级推荐)赛瑞替尼(一线治疗Ⅲ级推荐)5.恶性孤立性纤维瘤:罗拉非尼(二线治疗Ⅲ级推荐)舒尼替尼(二线治疗Ⅲ级推荐)培唑替尼(二线治疗Ⅲ级推荐)贝伐珠单抗+替莫唑胺(3级推荐);6.隆突性皮肤纤维瘤:伊马替尼(一线治疗Ⅲ级推荐);7.恶性血管周上皮瘤:依维莫司(一线治疗Ⅲ级推荐),西罗莫司(一线治疗Ⅲ级推荐)替西罗莫司(一线治疗Ⅲ级推荐);上皮样肉瘤:他泽司他(二线治疗Ⅲ级推荐)。五.免疫治疗免疫治疗目前来说是软组织肉瘤治疗方面研究的热点问题,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PD-L1)单抗单药或联合治疗在某些亚型软组织肉瘤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2022年CSCO指南推荐: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多形性未分化肉瘤(二线治疗Ⅲ级推荐);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帕博利珠单抗(二线治疗Ⅲ级推荐),阿特珠单抗(一/二线治疗Ⅲ级推荐),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阿西替尼(Ⅲ级推荐)。六.预后:软组织肉瘤患者的预后优于许多上皮类肿瘤,全部5年生存率在50%,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组织病理学的分化程度及受累范围,位于四肢的肿瘤预后要优于其他部位者。发生了转移但治疗仍有收效的患者,中数生存期为确诊转移后大约1年。
是怕化疗?还是怕命没了? 作为乳腺科工作多年的大夫,我还是第一次和乳腺癌患者说出这么直白、这么重的话,只因心急挽救这个乳腺癌病人,故意把话说重了一点!希望能“点”醒她! 这是一个年轻的乳腺癌患者,不到40岁,花样年华的她已经经历了一侧的乳腺癌手术、化疗、放疗、复发、再化疗、再手术、再放疗! 不幸的是两个月前另外一侧乳房出现乳腺癌征象,超声4B及橘皮样变。 好在我及时发现了乳腺癌的这些特征性表现,并且建议她立即住院检查、穿刺活检、根据病理结果进一步治疗(包括化疗等全身治疗、手术等)。 然而,她拒绝了,她的原话:“我害怕再化疗!” 欣慰的是,经过一段时间,她终于同意治疗了,原因有以下两点: ①她为逃避化疗,自己吃中药后复查,发现了病情加重了。 ②我的话警醒了她:“是怕化疗?还是怕病情加重转移扩散没命了?” ——————后记—————— 故事到此并未结束,因为,她,爽约了,没来住院。 ——————知识点—————— ①乳腺癌已从第二位超越肺癌,跃居第一位。 ②双侧乳腺癌,越来越常见,病因不明:一小部分是一侧转移到另一侧,更多的是双侧都是原发癌。这就意味着如果另一侧是新发癌经过积极规范治疗,仍有很大机会根治、治愈。 ③好的疗效,不是说什么都不做就能获得!而是经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规范、精准、个体化的高水平治疗,才能获得最好疗效。 ④化疗的副作用经过积极的预处理,可以降得很低,不必谈“化疗”变色。 ⑤治疗拖延,病情加重,一旦发生远处转移,则变成晚期乳腺癌,不仅失去根治、治愈的机会、生存期缩短、疗效差、花费多、遭罪大,需要“终身治疗”。
不再孤单!昨天,有同事和我开玩笑,说你明天开始就不再孤单了。我雅然,问为什么?答曰:明天开始无假日医院,全医院的人都陪你上班啦。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从北京回到家乡一年多,主动申请的周末无假日门诊一年余,一度被院长公称“我们不是无假日医院”的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首次开始成为无假日医院。广大肿瘤疾病患者,她们的病情是“不休息”的,病痛的折磨是“无假日”的,因此,无假日医院,不仅仅是理念和噱头,更是广大青城百姓实实在在的获益!有人说,医生就不需要休息吗?需要!但是无假日医院,周末仅仅是多了一个排班而已,并非全员武装上阵。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有的科室在周末仍然不能开放全部业务,部分患者的就诊需求不能再周末达到满足,那么无假日医院的名头是要打些折扣的。以前有的科室说我们周末只查急诊项目,现在是无假日医院,应该会有所改善吧!当然,我并不是说医院在我的带动下才开始无假日医院,我只是想,或许在医院起步蓬勃发展的道路上,留下我忙碌的身影……如果能带动一个团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促进内蒙地区乳腺诊疗水平提高,使青城百姓获益,或许是从北京千里迢迢回到家乡内蒙古的最大理想。
乳房肿块伴压痛,不按不疼,严重吗?可能是那些疾病?需要看医生吗?可以理疗吗?可以按摩吗?乳腺专家如是说! 乳房肿块伴压痛,是患者到门诊就诊的常见症状。 其原因乳腺增生最常见,早期乳腺炎也可有此表现,乳腺癌则少见(以无痛性肿块为主要表现)。其他疾病如纤维腺瘤等伴随乳腺增生或压迫神经,也可出现类似症状。 所以,乳房肿块伴疼痛需要到乳腺专科手诊,行乳腺超声、钼靶等检查进一步明确。 一般来说,不建议热敷、理疗、按摩等治疗,以免加重病情,譬如炎症或肿瘤可能引起扩散。
太多患者有这样的疑问,甚至有人试图根治乳腺增生!我在这里告诉您我的治疗原则,那就是:1.不疼不需要治疗。2.疼的不厉害不需要治疗。3.疼的厉害可以短时间口服药物缓解疼痛。4.疼痛缓解后即时停药。5.避免长时间服药。6.定期规范的到乳腺专科查体、做乳腺超声等检查,而不是一般的体检中心。7.少生气、少紧张、少压力,改善睡眠,避免熬夜。健康饮食,健康生活规律!8.在门诊,我经常给前来就诊的夫妇一起讲解,讲到少惹家属生气时,讲到乳腺增生疼痛的治疗家属可以起一半的作用时,不少女患者流下眼泪!是的,男同志们,关心、关爱、呵护你身边的爱人了吗?如果没有,从今天做起,不迟!大家也许会问,为什么董大夫会有这样的治疗原则?除了大量的临床实践和深厚的理论知识,更有一颗为广大健康女性保健、科普的热心!我是看病的专家,我不是卖药的。没病我绝对不会让患者吃药,有病而不需要吃药我也不会推荐即使一个药片,因为过度治疗就是伤害!对其它那些所谓的乳腺专家给普通的无症状的乳腺增生患者一开药就开好几个月的,我深恶痛绝,不耻为伍!因为,而乳腺增生,不是病!不需要治疗!更无从谈起根治!试想如果你发现自己长了跟白头发,需要治疗吗?发现自己长了条鱼尾纹,需要治疗吗?过生日发现自己长了一岁,需要治疗吗?NO!不需要!乳腺增生就是乳腺雌激素刺激年龄增加的一种表现!乳腺变老了,上年纪了!退行性改变!所有需要治疗的,仅仅是乳腺增生的症状!而非乳腺增生本身!大爱无疆,愿所有女性乳房健康美丽,天下无疾!
乳腺增生是否会癌变,这个问题涉及到的范围很广,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微妙,一些疾病名称貌似相同,实质却大不一样,然而广大女性缺乏医学知识,网络上不可信的或者机械教条的或断章取义的帖子铺天盖地,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乳腺癌大多由正常乳腺组织突变而来,乳腺增生是否会增加癌变的几率,这也是大家特别关心的问题。遗憾的是,并没有明确的答案。 一般来说,还没有手术,通过临床诊断的一般的乳腺增生和乳腺癌可以说没有直接联系。大家大可不必谈虎变色,谈“增生”色变,更不必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医生查体或体检B超、钼靶说你有乳腺增生,通畅就属于这一类型。 只有手术或穿刺病理诊断的不典型增生与乳腺癌有一点关系。但是这种不典型增生并非医生通常诊断的乳腺增生,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换句话说,普通的乳腺增生和不典型增生并不是一回事。 如何预防乳腺增生,或者说有没有办法让乳腺增生不加重?很遗憾,并没有明确的办法可以立竿见影的预防或根治乳腺增生。因为一般的乳腺增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并非一种疾病,可以理解为乳腺随着“雌龄”(雌激素刺激乳腺的年龄)的增加,乳腺也会“上年纪”,也会“变老”,也会“皮肤不顺溜,不光滑”,也会长“白头发、鱼尾纹”。看到这里,您应该自己就可以得出结论:乳腺增生本身并不需要治疗,而且说“治好乳腺增生”、“治愈乳腺增生”、“根治乳腺增生”都是不科学的,那样的话无异于“返老还童”,那只是“神话”。 临床上需要治疗的仅仅是乳腺增生引起的症状,这些症状包括各种乳房、腋窝、甚至肩部、上肢、背部等地方的发胀、疼痛、刺痛等等。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加或不加他莫昔芬,可以起到很好的止痛效果。用药原则我总结为“董氏治则”——“三不一早”,即“不疼不吃药,疼的不厉害不吃药,不长期服药,症状缓解尽早停药”。 如果说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和减轻乳腺增生的症状?我想对于乳腺增生,减少外源性动物性雌激素的摄入、少紧张、少压力、少生气、改善睡眠,避免熬夜,保持情绪乐观、心情开朗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我认为乳腺增生也是社会性的疾病,因为紧张、压力等因素多为社会因素引起。而且我要强调广大女性的老公、爱人、子女、同事,请不要惹女同志生气,关爱女性。临床上可以见到,老公不气老婆了,老婆的乳房就不疼了。 对于乳腺癌,至今病因不明,除了健康宣教,科普等办法,还没有针对病因的预防方式。主要是二级预防,指的是乳腺癌筛查,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所以,广大女性朋友,每年需要定期到乳腺专科体检或复查(并非一般的体检中心)。 大爱无疆,愿天下所有女性乳房健康美丽!
眩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本症发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国内外医务界广泛重视。Smith(1993)报道眩晕是门诊常见症状的第三位。它涉及多个学科,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经历此症。据统计,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喉科门诊的15%。生活在家中的老人50-60%有眩晕症,占老年门诊的81-91%;其中65岁以上老人眩晕发病率女性占57%,男性占39%。 什么是眩晕?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 眩晕的分类:真性眩晕、假性眩晕 1、真性眩晕 是指由于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根据受损部位不同,可以分为眼性、本体感觉障碍性和前庭性眩晕。 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眩晕多数症状较重,如美尼尔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干梗塞等,常反复发作。 眼性眩晕可以是生理现象,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如在列车上长时间盯住窗外的景色,可以出现眩晕及铁路性眼震;在高桥上俯视脚下急逝的流水,会感到自身反向移动和眩晕。这些都是视觉和视动刺激诱发的生理性眩晕,脱离环境症状就会消失。眼睛的疾病,如急性眼肌麻痹可以出现复视和眩晕。 本体感觉障碍引起的眩晕称为姿势感觉性眩晕,见于脊髓空洞症、梅毒患者因深感觉障碍和运动失调而引起的眩晕。 2、假性眩晕 是指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眩晕,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贫血、尿毒症、药物中毒、内分泌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几乎都有轻重不等的头晕症状,患者感到“飘飘荡荡”没有明确的转动感。 病史和临床症状体征 1、眩晕发作前的情况 发病前有无烟酒过度、精神情绪不稳、劳累失眠等因素。 2、眩晕发作情况 (1)夜间还是晨起发病,突然发病还是缓慢发病, (2)首次发病还是反复发病; (3)何种情况下发病,体位改变、扭颈,或某种特殊体位发病; (4)眩晕的形式是旋转还是非旋转性的; (5)强度能否忍受,意识是否清楚; (6)睁、闭眼时眩晕是减轻还是加重,声光刺激、变换体位时眩晕是否加重。 3、眩晕伴发症状 (1)自主神经症状:血压变化,出汗,面色苍白,腹泻; (2)耳部症状:耳聋,耳鸣,耳闷; (3)眼部症状:眼前发黑,复视,视物模糊; (4)颈部症状:颈项部或肩臂疼痛,上肢麻木,活动受限; (5)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痛,意识障碍,感觉运动障碍,语言或构音障碍等。 眩晕应该做哪些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 (1)诊室或床旁前庭功能检查:包括直立倾倒试验、原地踏步试验、扭颈试验等; (2)眼球震颤 (3)眼震电图 (4)平衡姿势图 听功能检查: 影像学检查:头颅CT、MRI等以明确有无头部占位、缺血性或出血性疾患。其他内科检查:包括血压、心电图、生化检查等。 伴眩晕的各种常见全身性疾病 1、脑血管性眩晕:突然发生剧烈旋转性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10-20天后逐渐减轻,多伴有耳鸣、耳聋,而神志清晰。 2、脑肿瘤性眩晕:早期常出现轻度眩晕,可呈摇摆感、不稳感,而旋转性眩晕少见,常有单侧耳鸣、耳聋等症状,随着病变发展可出现邻近脑神经受损的体征,如病侧面部麻木及感觉减退、周围性面瘫等。 3、颈源性眩晕:表现为多种形式的眩晕,伴头昏、晃动、站立不稳、沉浮感等多种感觉。眩晕反复发作,其发生与头部突然转动有明显关系,即多在颈部运动时发生,有时呈现坐起或躺卧时的变位性眩晕。一般发作时间短暂,数秒至数分钟不等,亦有持续时间较长者。晨起时可发生颈项或后枕部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颈神经根压迫症状,即手臂发麻、无力,持物不自主坠落。半数以上可伴有耳鸣,62-84%患者有头痛,多局限在顶枕部,常呈发作性跳痛。 4、眼源性眩晕:非运动错觉性眩晕,主要表现为不稳感,用眼过度时加重,闭眼休息后减轻。眩晕持续时间较短,睁眼看外界运动的物体时加重,闭眼后缓解或消失。常伴有视力模糊、视力减退或复视。视力、眼底、眼肌功能检查常有异常,神经系统无异常表现。 5、心血管性眩晕:高血压病引起的眩晕通过血压测定可以明确诊断。颈动脉窦综合征可以导致发作性眩晕或晕厥。发病诱因大多是突然引起颈动脉受压的因素,如急剧转颈、低头、衣领过紧等。 6、内分泌性眩晕:低血糖性眩晕常在饥饿或进食前发作,持续数十分钟至1小时,进食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常伴有疲劳感,发作时检查血糖可发现有低血糖存在。甲状腺功能紊乱也可以导致眩晕,临床以平衡障碍为主,对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检查可以确诊。 7、血液病导致的眩晕:白血病、恶性贫血、血液高凝疾病等均可引起眩晕,通过血液系统检查可以确诊。 8、神经官能性眩晕:病人症状表现为多样性,头晕多系假性眩晕,常伴有头痛、头胀、沉重感,或有失眠、心悸、耳鸣、焦虑、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多种神经官能症表现,无外物旋转或自身旋转、晃动感。对于45岁以上的妇女,还应注意与更年期综合征鉴别。 眩晕的预防和治疗 患有眩晕的病人外出时应由家人陪伴,以防意外事件发生。 1、脑血管性眩晕:夏冬季节由于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发生各种脑血管意外,导致脑血管性眩晕的发生。应注意多饮水,不要突然改变体位,如夜晚上厕所时猛起,都容易引发脑血管性眩晕。一旦发生,应尽快到医院就诊,经确诊后可以适当给以扩血管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抗凝药物等。 2、脑肿瘤性眩晕:此类眩晕发病多较缓慢,初期症状较轻,不易发现。对于逐渐出现的轻度眩晕,若伴有单侧耳鸣、耳聋等症状,或其他邻近脑神经受损的体征,如病侧面部麻木及感觉减退、周围性面瘫等,应尽早到医院诊治,明确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3、颈源性眩晕:应注意平时工作学习的体位,在长时间伏案工作后应适当活动颈部。枕头高度适宜,不能垫枕过高,以导致颈源性眩晕的发生。治疗上多采用康复方法,如颈椎颌枕吊带牵引、推拿手法治疗、针灸等,严重的需要手术治疗。 4、对于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如内分泌 性眩晕、高血压性眩晕、眼源性眩晕,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血压,治疗眼科疾病,在原发病恢复的基础上,眩晕可以自然缓解。 5、神经官能性眩晕:对于因精神因素导致的眩晕,首先应解除病人的焦虑不安情绪,可适当给以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但要避免长时期使用镇静药物,以免增加药物的耐受性和依赖性。 结语 眩晕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涉及到多种学科,几十种疾病。患者应积极预防,控制原发病;一旦出现症状应尽快到医院诊治,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