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患友:本文内容包括颈椎手术后炎症期的卧姿指导、翻身要领、颈部支具的使用、术后饮食、伤口疼痛的处理、术后功能锻炼、留置导尿及下床时机。望各位谨遵医嘱、广而告之、铭记于心。以上为颈椎术后0至14天的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术后康复初期,物理治疗的首要目标是保护手术部位,保持颈椎中立位生理曲度。(正常的颈椎中立位生理曲度是使颈椎、胸椎和腰椎排列适当,使椎间关节、肌肉和椎骨的应力最小的姿势。)多数情况下,术后1~2天内患者将佩戴颈部支具,保持颈椎生理曲度,限制颈椎活动,有利于皮肤软组织和骨质的愈合。(颈部支具的佩戴请参见颈椎术后0~14天康复指导)在住院期间,医生还会指导病人在活动时如何保持正确的颈椎姿势,避免导致骨与软组织继发损伤。同时,由于许多肩带肌协同参与颈椎活动,病人应尽量避免提重物或上举等累及肩带肌的活动。出院前,病人在佩戴颈部支具的前提下进行步行康复训练。出院后,病人应遵循以下事项,保护颈椎:——按规定佩戴颈部支具;——早期避免提重物;开始提物练习时,可以先从提约2Kg的轻物开始,比如水壶,然后逐渐、适量增加重量;——不要用手抱着头睡觉;——不要把双手举过头顶;——选择合适的枕头,需能支撑颈椎、维持生理曲度;——间断变换姿势,避免长时间坐或站;——多休息,但避免长时间卧床;——根据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步行时间,但避免过度劳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切口干燥。切口拆线、完全愈合后方可淋浴;——除了压肚子和手臂高举过头等不利姿势,可以选择舒适的姿势睡觉;——在医生批准之前不要开车。下列情况很少发生,但万一出现其中任何一项,请立即联系您的医生:——体温超过38.5度、切口周围皮肤发红或肿胀伴疼痛、出现流脓等情况;——切口裂开;——切口周围出现大片瘀斑或血肿等;——手臂、手感到麻木或刺痛,颈部、肩部或手臂疼痛加剧,手臂、手或腿产生无力感,无法缓解或者逐渐加重;——长时间的吞咽疼痛。若有任何关于颈椎康复的问题,请通过好大夫——宋滇文个人主页或前往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松江院区与我取得联系。祝您早日康复。本文系宋滇文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温馨提示:本文1813字,全文阅读预计11分钟康复和锻炼是患者腰椎融合术后得以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患者因为担心影响融合而不愿或不敢活动,事实正好相反,适当的活动有助于融合。当然,我们首先应牢记,腰椎融合术后,尤其是手术后近期,不要做任何弯腰、负重、扭转动作,而应保持短时间、频繁而轻柔的活动。康复训练会给手术患者带来诸多好处:肌肉对脊柱稳定发挥重要的作用,手术或创伤后,脊柱周围肌肉,尤其是小肌群会出现功能障碍,康复训练有助于活化肌肉功能,减低手术部位应力。同时,经过恰当而轻柔的训练,腰背部、腹部和髋关节周围肌肉的灵活性能够更快恢复。康复训练还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而良好的血液循环可以为植骨愈合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对融合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除了对身体的好处外,人体会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分泌更多内啡肽,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也会得以改善。接受腰椎融合术的患者通常会在医院里度过手术后的第一周。从全麻中苏醒后的头晕、反胃,到在他人帮助下下地行走,对患者来说这一周是最为艰难但又富于变化的时光。在这一周里,患者最重要的是要严格遵照医生的指示,对于有关术后康复的问题,不要怯于向医生咨询。术后第一周手术后第一天的阳光开始照耀之时,经过一个并不好受的夜晚,患者已经完全清醒了。从这一天开始,康复训练便正式开始,最主要的活动是拉伸运动,不仅有助于下肢肌肉正常功能的尽早恢复,而且有助于减少神经粘连。这一周里,患者还要学会起床行走,重新迈开步伐,回归正常生活。1.肌肉拉伸训练腰椎融合术后最需要拉伸的肌肉是分别位于大腿前、后侧的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股四头肌拉伸时需要俯卧,屈曲膝关节足跟尽量靠近臀部,可以感受到大腿前侧的拉伸感;腘绳肌拉伸则需仰卧,膝关节伸直并保持脚尖向上勾,然后将腿尽量抬高直至感受到大腿后侧肌肉的拉伸感。肌肉拉伸时动作应缓慢、柔和,每组动作坚持30秒。手术后第一周每天可进行两次肌肉拉伸训练,每次3组,左右交替。2.神经拉伸训练神经拉伸动作要求患者仰卧,屈膝状态下抬腿,用双手抱住大腿后侧,然后反复伸膝关节将足跟伸向天花板方向,感受下肢后侧的牵拉感。一侧完成10次左右后换另一侧,每两小时一组。需要注意的是,拉伸时如感觉到明显疼痛,应停止动作,并咨询医生。3.行走医生通常会在约24至48小时引流量足够少时拔除腰椎融合手术部位留置的有引流管,然后会要求大多数骨质正常、手术顺利的患者下床行走。不少患者对手术后第一次起床感到恐惧,还有一些患者扔持有手术后卧床不起3个月的“老观念”。其实在医生的指导和他人的帮助下,尽早起床活动益处多多。多数脊柱外科医生建议患者下床前佩戴好硬质腰围(也有医师不要求使用腰围,请遵从指导),在他人帮助下侧身,双腿利用重力垂至床沿下,同时上半身坐起。由于卧床的缘故,一些患者在第一次起床是可能感到头晕目眩,甚至眼前发黑,此时应稍坐一会儿,或重新躺下,稍后再起床。患者下床后应当尽量抬头挺胸,可以扶靠他人或扶手,缓步前行。转弯时应放慢脚步绕行,避免原地转身,快速扭转躯体。下床时间以不敢疲劳或疼痛为限,每日逐步增加。患者在医院顺利度过手术后第一周便可出院了。出于安全考虑,脊柱外科医生仍然会建议患者在回家的旅程中保持卧床并佩戴腰围,或者预约救护车由专门的救护人员转送。出院后,除了继续数后一周的训练外,患者还需要进行更多康复训练,至于如何进行,敬请期待后续的指导。
温馨提示:本文1554字,全文阅读预计10分钟腰椎融合手术后一周左右,医生会安排大多数患者出院啦。尽管此时患者多已能够短时间下地行走,总体的活动量仍然不足。为了更快更好地恢复正常生活,患者在家里或社区医院中还是得坚持康复训练。除了继续术后一周内的肌肉拉伸训练和神经拉伸训练外,患者需要增加腰椎静稳性训练。称为“静稳性”的原因是因为活动主要依靠四肢完成,而躯干在此过程中保持静态。骨愈合过程在这个阶段尚未完成,植骨尚需6至9周的时间才能达到初步的稳定,虽然有内固定器械的支撑,但并不足以对抗身体扭转的力量。腰椎静稳性训练可以在仰卧、俯卧和坐姿等不同姿势下进行,每种姿势又有多种训练方法,主要目的在于活化椎旁和骨盆周围的肌肉,增加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本文将介绍每个姿势下的两种代表性训练方法,供患者选择,其他锻炼方式可查阅相关资料或向医生和康复医师咨询。俯卧训练1. 上身伸展动作患者俯卧,双手背于身后,缓慢地将头和肩部抬离床面约3cm。注意练习此动作时保持眼睛向下看,避免过度抬头。2.髋部伸展动作患者俯卧,向后伸展髋关节使足部离地,双侧交替进行。过程中保持下肢伸直,但要避免带动骨盆扭转。以上两组动作类似于传统“飞燕”动作的分解。笔者认为,尽管多数外科医生和康复医生推荐“飞燕”动作,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我们常看到“飞燕”动作的示意图如下: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难达到图中所示动作的程度,而且腰椎过度反张反而增加了腰椎所受压力,反而可能带来损害。即便减小动作幅度,刚刚手术后没多久的患者也恐难完成,不利于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倒不如先从相对简单和轻松的“上身伸展动作”和“髋骨伸展动作”做起。为了避免腰椎受到过大的压力,训练时可以在腹部垫枕。坐姿训练坐姿训练主要锻炼背部的肌群,增强胸背部力量,并且对改善体态也有帮助。这些训练需要简单的器械辅助,但完成起来比较轻松切更有趣味,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补充。1. 持球训练患者坐在凳子上,手持篮球/排球,以肩关节为轴心,保持肘部屈曲90°,将球举过头顶并向后垂至枕后,此时可以感受到腰背部肌肉的绷紧。2. 弹力带训练将弹力带固定牢靠,患者反坐在椅子上,椅背支撑胸口。保持上身位置固定,双手将弹力带向后拉,感受双侧肩胛骨向中间靠拢。建议腰椎融合手术后的患者在出院回家后每天坚持住院期间的拉伸训练,每天增加2次腰椎静稳性训练,每次完成仰卧和俯卧训练的4个动作,有条件者可以增加坐姿训练的1~2个动作。每个动作10次,并根据恢复情况在一个月时间内增加至20~30次,以感到轻微疲劳而无疼痛为限。相信经过1个月余的康复训练,患者已经可以轻松地行走并应对日常生活了。此时也到了与医生联系,到医院首次复查的时间。除了拍片查看融合手术情况外,与医生交流一下康复的情况和自身感受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这可以让医生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有助于此后进一步针对性的康复指导哦。祝大家都能早日康复,享有健康人生~!
《名医话养生》是东方卫视重磅推出的大型日播健康科普节目,以“倡导科学养生,服务大众健康”为宗旨。邀请最权威的名医,用最可靠的新知给大家带来最有用的帮助。第一集 现代人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玩手机,普遍都有颈椎不适的问题,有的人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颈椎病!那么,你的颈椎还好吗? 不妨找一把尺,就能测出你的颈椎好不好,究竟该怎么测呢? 另外,长期低头竟会导致颈椎反“C”?市面上流行的护颈“神器”,到底有用吗? 专家的独家护颈秘方您想学吗?4月27日17:30东方卫视《名医话养生》将邀请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兼脊柱外科主任宋滇文来教大家如何《逃离反“C”魔掌》。第二集 你是否已经习惯了在忙碌和繁杂的工作一天后,脖子就想要“断了”一样酸软无力? 其实这不是简单的颈部疲劳,而是颈椎发出的“求救信号”。 因为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存在着不少意想不到的“伤颈”隐患,究竟有哪些呢? 平时我们又该如何做出改变,呵护颈椎健康呢?4月28日17:30东方卫视《名医话养生》将邀请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兼脊柱外科主任宋滇文来告诉大家《生活中暗藏的“伤颈”元凶》。让我们相约东方卫视,相约《名医话养生》,听宋滇文主任给我们讲解怎样才能更好的保护我们的颈椎,不见不散!专家介绍宋滇文,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2016年作为脊柱外科带头人由上海长征医院人才引进至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美国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美国纽约长老会医院(New York Presbyterian Hospital )脊柱外科医院和悉尼大学医学院Westmead医院脊柱外科中心访问学者。专业擅长颈椎病、腰椎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胸椎病变、脊柱肿瘤、脊柱结核、脊柱畸形、脊柱外伤、脊柱感染、骨质疏松性脊柱疾患等脊柱外科疾病的诊断和微创化治疗,并在规范化诊治的技术和理念方面与国际接轨,积极发扬推广。迄今已主刀完成颈椎手术2000余例,涵盖创伤、退变、肿瘤、结核和上颈椎等各类复杂颈椎疾病,师从著名颈椎外科大师Daniel Riew教授和John Heller教授。担任国际组织AO讲师,每年向来自全国的高年资医生讲解和演示各类颈椎外科手术技术。
一、脊柱侧凸简介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宋滇文 1.人体正常脊柱解剖结构 正常人体脊柱由24块椎骨组成,其中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腰椎下方有骶尾骨与骨盆相连。每块椎骨之间由椎间盘隔开,使椎骨间具有一定活动度。脊柱内包裹着脊髓,并在各个椎体间的双侧发出神经,控制躯干及四肢的感觉、运动。从正面观察正常脊柱应该是直的,从侧面观察脊柱应有四个生理弯曲,颈椎和腰椎向前凸,胸椎和骶椎向后凸。 2.什么是脊柱侧凸 脊柱侧凸是指背部的脊柱向一侧或双侧偏移于躯干中轴线,形成“S”形弯曲,如果X光片上的弯曲角度(Cobb角)大于10°时,我们则诊断为脊柱侧凸;如果角度小于10°且没有任何功能性问题,则称之为脊柱不对称。 3.脊柱侧凸的病因是什么 造成脊柱侧凸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常见的一类是特发性脊柱侧凸(70~80%),其发生的具体原因到目前仍不清楚,可能由骨骼、肌肉、神经或者基因的异常引起。目前医学界更倾向于将特发性脊柱侧凸定义为一种遗传性疾病,正在不断努力试图将导致脊柱侧凸的基因鉴定出来,以便最终能早期诊断从而给予每个病人最佳治疗。 4.脊柱侧凸患者外观有何异常 ·两侧肩膀不等高 ·一侧肩胛骨比另一侧突出 ·两侧髋部不等高 ·双侧乳房发育不对称 ·双腿不一样长短 ·双手自然下垂时,腰部至上肢间的距离不一致 ·躯干和胸廓向一侧偏移 ·身体向前屈曲时,背部或腰部不对称,一侧明显高于另一侧 5.脊柱侧凸会遗传吗 脊柱侧凸有一定家族遗传性,虽然这种几率非常低,但侧凸患者的后代发生侧凸的概率较正常人高。由于其遗传特性不像头发、肤色那样简单,很难准确预测。作为家长,您应该对孩子的脊柱进行密切观察,如果孩子中有一位出现侧凸,则对其他孩子也需要进行检查。 6.脊柱侧凸容易发生于什么年龄阶段 脊柱侧凸主要出现在人体的生长发育阶段,一般从出生至18岁骨骼发育成熟期间皆可能发生。以青少年最常见,约占70~80%,尤其是10~15岁的中学生,高发且进展快,故初中3年是发现和治疗脊柱侧凸的黄金时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类型根据发病年龄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婴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 0~3岁;少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4~10岁;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凸11~18岁。 7.为什么脊柱侧凸不容易被早期发现 一方面由于我国国内还未建立完善的青少年脊柱侧凸健康筛查体制,学校和老师层面无法掌握其脊柱健康情况;另一方面患者的身体将在青春期前期和青春期迅速发生变化,而在此期间,孩子们对自己的身体觉得格外私密,羞于同外人交流自身的变化,以至于父母不容易发现他们身体的改变;并且脊柱侧凸一般不会合并疼痛不适等症状,容易被家长和患者本人所忽视。二、脊柱侧凸的自我诊断 早期发现脊柱侧凸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正规普查,通过X线检查能够获得正确的诊断。但目前,我国青少年儿童的脊柱畸形普查制度仍处于推进之中,所以,最早发现脊柱异常还是依靠家长和患者自己。 实际上,家长是患者脊柱侧凸最早和最重要的发现者。观察的办法很简单,让孩子自然直立,两足靠拢,两上肢自然下垂,抬头平视,从孩子的后方观察双肩是否对称,背部肌肉是否对称,有无一侧肩胛隆起,骨盆有无倾斜。目测或采取一定方法观察孩子的头是否位于骨盆的正中线,然后让孩子弯腰,从前或后方向观察背部两侧是否对称。通过这些检查,就会发现孩子的脊柱是否存在问题。具体来讲: A.站立位观察:正常情况下,头部在臀部正中线上,双肩平衡对称,肩胛骨水平、等高,臀部水平对称,手臂和身体的间距相等;可能存在侧凸的情况下,头部在臀部正中线一侧,两侧肩不等高,一侧肩胛骨高并伴隆起,一侧臀部隆起或一侧腰折痕更深,手臂和躯干间的距离不等。 B.弯腰位观察:被筛查者下颌抵住胸部,双手对掌,挺直双腿向前弯腰近90度。背面观察,正常情况下被检查者,上、下背部双侧对称,臀部水平对称,头部位于双脚之间;可能侧凸的情况为,一侧胸廓或上下背部不对称,棘突排列呈弯曲状。三、 脊柱侧凸的治疗 有些家长发现自己孩子有脊柱侧凸后非常紧张,甚至不知所措,常常到处乱投医,有补钙的,有“推拿按摩正骨”的,有针灸、电刺激的,有戴“背背佳”的,甚至有许多骇人听闻的方式。而上述大部分治疗方式往往都收效甚微,有时反而起到反作用,既增加了孩子的不便和痛苦,又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由此,发现脊柱侧凸后到底该怎么进行正规治疗呢?家长首先应向脊柱外科专科医生征询意见,并进一步让孩子接受脊柱专业医生的彻底检查。门诊咨询专家时,通常需要做以下事情: ·询问病人病史及脊柱侧凸的家族史 ·身体体格检查 ·拍摄站立位全脊柱X光片(目前松江区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有此设备) ·专家通过X光片进行角度测量、总体平衡性分析、判断发育潜能,综合评估患者侧凸的严重程度 ·解答您对疾病基本情况的疑问 ·给出治疗的建议 在此,我们将科学的治疗方式总结如下:(1)随访观察 如果弯曲不到20°,而且病情进展不明显,通常不需要治疗。然而对于还有很大生长发育潜力的孩子建议定期随访——因为弯曲进展的速度可能很快。随访时除做临床检查外需行脊柱正侧位摄片检查,建议每半年一次。如果弯曲角度20°~30°之间,每3个月需要门诊随访摄片。(2)支具治疗 支具治疗仅对骨骼生长发育尚未停止的患者有效。经过长时间的随访研究已证明,初诊时弯曲角度在20°~30°之间,并且两次随访角度进展在5°以上,应进行支具治疗;初诊时角度若已达30°,应立即行支具治疗。 支具治疗脊柱侧凸是非手术治疗中最重要的一种,是能有效阻止脊柱侧凸发展的唯一非手术疗法。儿童和青少年适当和及时的使用支具可以一定程度上阻止侧凸的进展,极大可能避免手术。 关于支具佩戴时间,患儿佩戴支具的时间会影响支具治疗的效果。传统标准:全时段支具治疗。全时段,意味着每天22到23小时,有1到2小时沐浴、更衣时可不穿戴,直到青春期骨骼成熟。 关于支具佩戴随访,除非患者觉得支具完全难以忍受,否则青少年需要穿戴支具直到他们的骨骼成熟。大多数孩子将因此有至少 2至 3 年的时间穿支具并且有时会更长。快速生长、年龄较小的孩子可能需要每3个月就调整支具,将近骨骼成熟的孩子则可能每6个月调整一次。您的孩子将需要定期随访,来保证支具调整到最佳状态。(3)手术治疗 对于儿童及青少年,手术的指征为侧凸角度的大小和非手术治疗的效果。通常来讲,角度在40度以下的一般不需手术;侧凸角度≥40°,则应行手术治疗。而对于成年人,因侧凸带来的腰腿痛等神经压迫症状为另一手术指征。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脊柱侧凸的进一步发展,并尽可能安全地进行矫形。早期手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及风险、尽量保留脊柱活动功能,进而避免由于脊柱侧凸继续恶化(重度脊柱畸形)引起的心肺及消化功能障碍、腰背疼痛、以及婚姻就业等身心健康问题。 患者及家属可以了解更多有关脊柱侧凸的科普知识,同时询问脊柱外科专家的手术建议,征求完善的手术矫形治疗方案。详细了解手术风险及益处,明白如果不及时进行手术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也可以通过向身边具有相同病患经历的病友咨询,了解治疗前后的变化,消除恐惧心理。 很多家长会问到:手术内植物是什么材质,可在体内放置多长时间?内植物包括螺钉和连接棒等,通常由钛合金、钴铬合金制成。一般内植物在脊柱骨融合后,将不再发挥作用,融合后的脊柱将维持侧凸矫形。但由于内植物移除手术一般创伤大,有一定的危险性,并且有矫形效果丢失的风险,故如无感染或不适等特殊情况,无须再次手术将内植物取出,可在人体内永久存留,一般不会产生不适的感觉,对人体也无危害。 脊柱侧凸矫形术后,患者及家长往往会担心手术影响孩子继续生长发育。这一问题已有国内外专家进行过研究,结果表明侧凸节段的固定虽然会抑制此部分脊柱的生长,但由于单个椎体每年生长速度仅为0.7毫米,从手术当年算起至骨骺闭合发育停滞,手术固定丢失的高度(2~3厘米)往往是可以通过矫正后的脊柱高度的增加而获得补偿。因此,担心脊柱侧凸手术后会影响患者身高及生长发育是没有必要的。四、 脊柱侧凸术后指导 脊柱畸形矫形手术实施后并非意味着治疗结束,最终疗效还与出院后患者的康复训练密切相关。在此,我们就出院后的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1、两周内的上下床:下床要以俯卧位开始。即先趴在床上,然后一只脚先下地,另一只脚再下地,最后用两只手撑在床上让整个上身保持直着的姿势站起来。上床反之。 2、注意两肩的高低:在家中安放一面大镜子,每天站在镜子前观察自己的肩膀是否一样高,要努力使自己的肩膀保持一样高度和头部位于躯干中央,纠正以往的习惯性的姿势。同时,家长亦应不断提醒其注意两肩膀的高度是否一致。 3、活动:三个月后可游泳,但不能跳水,不能参加接触性体育活动(如各种球类活动等);六个月内不骑自行车;九个月后可参加非竞争性体育活动(如跑步、骑自行车等)。一年后可恢复正常人的生活和工作,但应终身避免冒险性体育活动(如跳伞、跳崖等)。 4、职业选择:避免从事一些过度增加脊柱负荷的工作,如长途驾驶、搬运、体育教师等。 5、内固定:一般说来,如果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内固定可以终身不取。如病人思想负担很重,或有其他情况(如感染、断钉等)也可以考虑将内固定取出。 6、关于随访复查:出院后必须定期复查以观察骨愈合和纠正维持情况,一般每三个月来院复查一次,一年后每六个月复查一次,两年以后每三至五年复查一次。 7、宋滇文教授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一、三、四上午;门诊地点: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松江院区)门诊D区三楼D21诊室。 *声明: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为进一步提高松江区骨质疏松疾患诊疗水平,强化对骨质疏松患者的随访监管能力,提升我院与兄弟单位的协同联动效率,同时高质量完成申康三年行动计划项目,3月19日,松江区骨质疏松防治研讨会暨申康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启动会于我院南院会议中心101会议室召开。项目启动会由松江区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临床中心宋滇文教授主持,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军副院长和松江区卫健委赵学军副主任亲临此次项目启动仪式。宋滇文教授及团队成员首先就此次已获得资助的“申康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内容进行汇报,介绍了“新型骨质疏松性骨折预警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应用”这一临床研究项目的开展计划;科研处邱燕老师围绕项目管理计划进行了讲解和梳理,为本项目后续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松江区卫健委赵学军副主任围绕松江区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区域卫生健康现状等方面发表讲话。他对我院近几年在松江区开展的一系列骨科疾病的宣教工作和义诊活动给予充分肯定,也对本项目提出了要求和希望,希望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能够与松江区各级医疗机构在专病诊治领域上下联动,协同合作,不仅要一起高质量完成这一惠民研究项目,更要携手为松江百姓的骨骼健康保驾护航。刘军副院长在致辞中向松江区卫健委对我院发展建设提供的帮助和支持表示感谢,向共同参与本次临床研究项目的合作单位表示欢迎。刘院长对本项目的意义及预期成果予以充分肯定,同时也对本项目提出了要求,希望能够通过医院各科室、各部门的协同合作,真正做好骨质疏松病人的管理工作,并针对这一新模式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为全市人民贡献骨质疏松病患管理的“市一模式”,真正惠及百姓,扩大医院影响力,打赢抗骨质疏松这场持久战。同期举办的“骨质疏松防治研讨会”,由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骨科汪洋副院长和我院创伤中心林浩东主任共同主持。我院内分泌科陈琳博士围绕骨质疏松症药物研究进展进行了学术汇报,讲授了如何合理科学的使用骨质疏松药物等相关知识;骨科赵庆华教授进行了题为“骨质疏松遇到颈椎疾病”的专题发主,从外科角度探讨了骨质疏松的危害及应对策略。与会人员包括上海第五人民医院及上海市浦东医院的医生代表,松江区各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副院长及业务骨干,会议现场反响热烈。
骨质疏松骨折是中老年朋友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脊柱椎体的压缩性骨折是最常见的的骨质疏松骨折类型,常导致剧烈疼痛、脊髓神经损害,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易造成驼背畸形、坠积性肺炎、瘫痪,甚至死亡。一、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保守治疗对于椎体压缩程度较轻、疼痛症状不剧烈、没有脊髓神经损害、脊柱稳定性好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具体措施包括:卧床休息6周、口服消炎镇痛药物、佩戴支具、针灸、理疗等。绝对卧床休息是最重要的保守治疗措施,但由于卧床时间要求较长,患者和家属往往难以坚持,过早下床活动易造成椎体进一步压缩而导致后凸畸形,而长时间的卧床可引起坠积性肺炎、泌尿性感染等并发症。二、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常用的治疗措施,手术治疗方法包括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经皮椎骨成形术(PVP、PKP)。对于有明确脊髓神经损害的患者需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经皮椎骨成形术(PVP)和经皮椎骨后凸成形术(PKP)是目前治疗无神经压迫的椎体压缩骨折的最佳手术方法,属于微创手术,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生活质量,促进骨折早期愈合,术后可较早下床活动进行功能锻炼。三、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对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至关重要国内外诊疗指南均认为规范抗骨质疏松方案是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治疗成功的关键,不仅要在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围手术期就要开展抗骨质疏松治疗,更要在手术治疗后合理应用药物治疗。据国内外文献统计,38.2%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会再次发生骨折,只有合理而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方案才能有效延缓骨质疏松进一步进展,有效减少再次骨折发生,改善病人的预后。药物治疗适应症包括以下三点(三者满足其一):1.已有骨质疏松症(T=<—2.5)2.已发生骨质疏松骨折3.已有骨量减少(—2.5<T=<—1)四、抗骨质疏松治疗常用药物(1)复泰奥即特立帕肽(女性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首选)用法:20微克/皮下注射,一天一次,总治疗时长最长为24个月;定期检测骨及血钙。停用后可继续其它抗骨质疏松治疗。严重肾功能不全者禁用。(2)地舒单抗用法:半年一次,皮下注射,肝肾功能异常患者无需调整剂量,禁忌症:低钙血症(3)密固达(使用之前应行肝肾功能检查)用法:每年静滴一次,连用三年;应每半年测量一次骨密度及血钙,调整治疗方案。(4)密盖息,鲑鱼降钙素,50IU/im,一天一次,连用3月。可用鼻喷剂。(5)福美加,(次选),一粒口服,一周一次,长期服用;五、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推荐1.复泰奥(自购)+钙剂(钙尔奇/碳酸钙)+活性维生素D(罗盖全/萌挌旺) ------女性严重骨质疏松者推荐使用2.密固达(每年一次)+钙剂(钙尔奇/碳酸钙)+活性维生素D(罗盖全/萌挌旺) ------常用方案3.福美加(每周一粒)+钙剂(钙尔奇/碳酸钙)------常用方案4.地舒单抗(半年一次)+钙剂(钙尔奇/碳酸钙)------常用方案5.密盖息+钙剂(钙尔奇/碳酸钙)+活性维生素D(罗盖全/萌挌旺)针对您目前的状况,我们建议您选择第种方案。六、在进行骨质疏松症诊断、治疗的同时,需要对原发性、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骨代谢指标、血常规、尿常规和实验室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测,如血磷、甲状旁腺素、肾功、肝功、性激素等。七、保存好自己每次检测的骨密度报告,以便医生了解情况以及自身日后对比。骨质疏松临床危险因素包括:(存在以上所述危险因素1项或以上者需做骨密度测定)1.骨质疏松、低体重2.成年后性激素水平低下3.营养(钙、维生素D)摄入不足4.吸烟、过量饮酒5.影响骨代谢的疾病6.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7.X线摄片已有骨质疏松改变8.其它继发性的骨质疏松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累及相应节段颈神经根而出现根性压迫或刺激的相应症状和体征。其退行性改变的病理特征主要为颈椎间盘退变突出、相应节段椎体后缘骨赘形成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等。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多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多见干40-60岁人群,以长期伏案作业、机动车驾驶员及长时间低头等不良姿势者多发。多数患者的自然病史具有自限性,症状可自行缓解。通常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有以下几种:特征性症状为单侧或双侧沿神经根支配区的上肢麻木和(或)放射痛;颈部疼痛和发僵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 还可伴有肩部肩胛内侧缘或胸背部疼痛, 颈部活动咳嗽咳痰及深度呼吸时可使疼痛加重;颈部活动时可有弹响感;上肢自觉沉重,无力,有时持物坠落;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的症状(如手部肿胀感),晚期可有肌萎缩及肌束颤动 ;当患者出现以上相关临床症状时,我们可以通过X-ray,CT,磁共振,肌电图一些辅助检查来判断颈椎的病变。X-ray病变节段椎间隙变窄, 椎体上、下缘及钩椎关节部骨质增生或形成骨赘;侧位片可见颈椎序列改变;过伸、过屈侧位片可有颈椎不稳定;双斜位片可见颈椎椎间孔骨质增生或变窄。CT可以显示病变节段椎体后缘、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或骨赘形成以及是否存在后纵韧带骨化情况。MRI病变节段椎间盘退变突出, 后纵韧带、黄韧带增厚,椎体后缘、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或骨赘形成,一侧或双侧神经根及部分硬膜襄受压,可伴有脊髓局部高信号改变。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对于MRl提示多节段病变患者,有助于明确责任神经节段;并有助于与其他神经病变相鉴别。同时,也可以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来判断和定位神经根病变的情况。其中,体格检查包括:臂丛牵拉实验,压颈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 。臂丛牵拉实验:一手扶持颈部做对抗,另一手将患肢外展,反向牵拉,若有患侧上肢放射痛或麻木者为阳性压颈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患者头略后仰或偏向患侧,用手向下压迫头部,患侧上肢出现放射痛者为阳性根据影像学资料和查体的情况来定位神经根受压迫的部位。颈5神经根:感觉区域从颈部向外至肩峰,再向下至上臂外侧。颈6神经根:感觉区域为颈部并放射至肱二头肌和前臂外侧,再至手背部和桡侧手指,包括拇、食指。颈7神经根:病变以中指麻木和疼痛为主要标志,并与颈5、颈6共同支配拇、食指。颈8、胸1神经根:主要支配手内侧4、5指以及前臂尺侧的感觉,范围与尺神经相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存在定位性神经根性压迫表现,典型的根性症状和体征, 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根所支配的区域一致。X线及CT检查提示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而形成神经根周围的骨质增生或骨赘或椎间孔狭窄表现;MRI检查提示神经根受压。臂丛牵拉试验或压颈试验阳性。除外肩周炎、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及颈椎骨实质性病变(如TB、肿瘤等)等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式:(一)非手术治疗适用于诊断明确症状较轻或出现时间较短者,为手术治疗的基础 。1.颈部制动:症状较轻或站立活动时应佩带颈托制动;症状较重或卧位休息时推荐平卧硬板床制动并使用低硬枕,治疗期间应尽可能卧床,并减少坐位时间及屈颈动作,时限为1-3周2.物理治疗(选择性推荐):持续枕颌带牵引、针炎治疗、红外线频谱照射等改善症状3.药物治疗 (有助于急性期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的症状,建议时限2周)①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NSAIDs)、COX-2抑制剂、阿片类止痛药物NSAIDs, COX-2②神经营养药物③肌肉松弛剂(选择性推荐)④脱水药物(选择性推荐)⑤类固醇类药物(选择性推荐)⑥活血化瘀类中药(选择性推荐)4.心理治疗:对于病程较长者应予以重视,必要时予抗抑郁治疗。(二)手术治疗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进行手术治疗,手术适应症有:①颈肩痛明显, 疼痛、麻木向一侧或双侧上肢放射持续8周以上经保守治疗无效者, 或患者明确要求;②颈肩痛及上肢的麻木、疼痛反复发作半年以上,严重影响工作、生活, 近期加重者;③有明显上肢放散痛、麻木, 并伴一侧肌肉萎缩及肌力下降,影像学检查显示病变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或椎体后缘、钩椎关节骨赘形成压迫神经根或硬膜囊者,或病变节段明显椎间不稳定者。如有颈椎不适,请及时来医院就诊。宋滇文教授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一、三、四上午;门诊地点: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松江院区)门诊D区三楼D21诊室。
各位朋友:无论是门诊的病人还是身边的朋友,常有许多人关心腰背肌锻炼的问题,然而却鲜有人知,常见的腰背肌锻炼并不适用于所有人。作为骨科医生,我在此将常见的几种锻炼法做了汇总,包括飞燕、小飞燕、拱桥五点支撑法、四点支撑法及三点支撑法。希望能为各位释疑解惑。以上为腰背肌锻炼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助力。若有任何关于脊椎的治疗需求或问题,欢迎访问好大夫网站——宋滇文主页与我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