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门诊经常遇到病员肚子只要受一点寒凉就腹痛、腹鸣和腹泻,原因之一是自已耐寒凉能力差,秋天开始转凉了,户外锻炼提高身体耐寒凉能力正当时。 什么是怕冷、受凉和着凉? 实验证明95%的人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冬天是 18-25℃ 、夏天是23-28℃。多数人对温度变化通过自身的生理调节,当人体进入凉或冷的环境,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及时感受、开启产热系统、关闭散热系统,很快体内温度上升,以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 但有相当多的人较长时间呆在环境温度冬天低于18℃、夏天低于23℃时,如果未采取保暧措施,身体对较低的环保温度不能适应,就会出现各种身体不适,称为受凉、着凉或怕冷。 科学家们把人体对 “冷耐受”的下限温度设为11℃,当环境温度低于11℃时,如无保护措施,人体对耐受温度的调节器作用会失效,低温会对人体直接造成比受凉更严重的伤害和疾病。 为什么肚子容易受冷和怕凉? (1)胃肠敏感性强:环境温度下降时,胃肠的黏膜、平滑肌和胃肠腺体分泌对凉和冷的敏感性最强,实验发现气温9~15℃,胃每分钟收缩20次,温度增至32~34℃,胃的收缩只有每分钟1次。突然遇冷后发生胃肠痉挛、胃酸和肠液分泌失调、胃肠黏膜血供减少损伤等。 (2)腹部保暧不够:与胖子相比,腹壁脂肪少的瘦子,肚子上少了一层腹壁脂肪,一层天然的保温层;经常上衣不系钮扣、敞开上衣,腹部得不到保暧。 (3)耐寒能力不够:最重要的原因是长时间呆在空调房内、长期不进行户外运动,对环境温度的变化适应能力变差、身体失去自身调节保温功能。 肚子受凉后会产生哪些不适? (1)上腹痛或脐周痛,喜热水袋捂肚子; (2)食欲增加或减退,喜热饮; (3)腹胀、腹鸣、肛门排气增多; (4)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但无脓血便。 受凉后除了胃肠不适还有哪些身体不适? (1)皮肤血管和竖毛肌收缩出现面色皮肤苍白、鸡皮疙瘩; (2)骨骼肌不停收缩产热出现身体寒战发抖; (3)荷尔蒙释放增多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脑血管病发作; (4)免疫力下降易呼吸道和肠道病毒感染而感冒。 哪些情况最容易受凉出现胃肠不适? (1)气温不降外出未及时加衣服; (2)夜间睡觉没盖好被子或开窗入睡; (3)冬天洗澡后未及时穿衣服; (4)空调温度过低、呆入时间过长; (5)电风扇直吹、时间过长; (6)天冷晨间迎风骑电动车摩托车上班; (7)冬季在非朝阳的房间内工作; (8)热屁股坐上冷板凳; (9)其它 哪些人最容易受凉出现胃肠不适? 环境温度降低后,对凉和冷环境变化不能及时应对和适应,保温能力下降时则容易受凉,常见于下列人群: (1)老年和儿童:儿童体温调节功能未发育成熟、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退化; (2)体型瘦弱者:缺少皮下和腹部脂肪的保温层,更易受凉; (3)荷尔蒙少者:甲状腺、肾上腺分泌荷尔蒙减少,人体产热量下降; (4)冷敏感人群:胃肠功能紊乱,对凉和冷的轻微变化特别敏感而有感觉。 受凉后出现胃肠不适后应该怎么办? (1)尽快进入室内或加衣服; (2)卧床休息、热水袋保暧; (3)饮用温开水或喝热姜汤; (4)稀粥面条等清淡饮食,暂停荤食; (5)注意避免上述原因再次受凉。 休息数小时至多一天就会自然好转,如伴有全身酸俊、畏寒、发热、恶心呕吐、稀水便等症状,说明合并肠道病毒感染,经过休息1-2日无好转时,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秋凉了,开始耐寒凉适应锻炼正当时 要得胃肠好、不怕受凉,最好的方法是进行耐寒训练,提高身体耐寒凉能力。人的耐寒凉能力部份取决于遗传和体质,更多是通过自已的锻炼而产生。这种能力,不是一次锻炼就会产生,也不是产生后够用一辈子,需要持之以恒的进行锻炼和维持。国内一项研究部队100名新兵每日在-8至-17℃气温训练4-6小时,发现一个月后南方新兵不再怕冷,两个月后和北方新兵一样能耐寒。 炎热的夏季过去了,清凉的秋季开始了,气温逐渐下降,此时开始进行耐凉寒适应锻炼,是一年中最佳时机,所谓“春捂秋冻”中的“秋冻、秋凉”是指通过锻炼让人体慢慢适应逐步下跌的气温,只要坚持就会获得耐寒凉的能力,当遇到冷空气时不会因受点凉就出现腹痛、腹鸣和腹泻了。 如何进行耐凉耐寒锻炼? 耐寒锻炼,适合自已,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1)时间:适合你的时间,每次20-40分钟; (2)地点:户外,如空气新鲜宁静的小公园; (3)穿着:尽可能穿单衣,结束时加外套; (4)频度:至少每周3次,最好坚持每天; (5)强度:微出汗、酸加量、疼减量、麻不练; (6)形式:步行,大极,广场舞,游泳,自行车,羽毛球等。
得了便秘首先应该尝试饮食调理、生活规律调理和情绪调理: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生活起居规律,不要熬夜,保持心情舒畅。通过这些调理如果便秘缓解了,那就不需要吃药。如果很认真地做了这些基础调理,仍然存在便秘,就得药物治疗了。 便秘的严重程度分为3等: 1 如果便秘还不到半年 大便不是很干硬,通过生活调理、饮食调理或者心情调理后很快就能恢复正常,这种是轻度便秘。 2 如果便秘已经十多年 大便非常困难,需要用很多药物治疗,但效果仍不是很好,严重影响生活和情绪,这种是重度便秘。 3 中度便秘则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 便秘的人最好要根据上面的标准,简单判断一下自己的严重程度。不同严重程度的便秘都可以用药治疗,或用药辅助,但不同程度的便秘,用药方案不完全一样。 轻度便秘,光吃水果、蔬菜远远不够 从原理上来说,吃了足够量的膳食纤维,相当于吃了溶积性通便药,但事实上,按照咱们目前的饮食习惯,吃进去的膳食纤维是不够的。所以,如果平时能多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确实可以改善便秘,但如果饮食上做不到,也可以通过服用容积性通便药来补充。 治疗便秘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1 容积性通便药(膨松药) 常见的有欧车前、聚卡波非钙、麦麸、车前番泻颗粒等; 2 渗透性通便药 常见的有聚乙二醇、乳果糖和盐类泻剂(硫酸镁); 3 刺激性通便药 常见的有大黄、番泻叶、芦荟胶囊、开塞露等; 4 促动力药物 常见的药物如普芦卡必利; 5 益生菌类药物 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胶囊。 轻度便秘:容积性通便药 推荐轻度便秘的人,使用容积性通便药,常见的有欧车前、聚卡波非钙、麦麸、车前番泻颗粒等。容积性通便药富含纤维素或纤维素衍生物,吸水会膨胀,形成黏液团,使粪便膨胀软化。一方面体积胀大的粪便会促进肠道蠕动,另一方面,软化的粪便也更利于排出。 空腹时吃容积性通便药比较好,服药期间要注意多饮水。因为容积性通便药的作用就是吸收肠道里的水分,使粪便的体积变大,质地变软。如果喝进去的水不够,粪便吸收的水分不足,大便还是会很硬,排起来就还是比较困难,所以一定要注意补水。 如果容积性通便药服用过量,就会造成腹胀或者轻微的恶心,调整一下用量就可以缓解,也可以与益生菌类药合用,缓解容积性通便药带来的不舒服。 中度便秘:渗透性通便药 便秘好几年了,生活调理了也没有用,吃很多蔬菜水果也不见好的话,可以用渗透性通便药,常见的有聚乙二醇、乳果糖和盐类泻剂(硫酸镁)。渗透性通便药进入大肠以后,使肠道里的水分不易被肠壁吸收,从而保留肠内水分,润滑肠道,软化粪便,刺激肠子的蠕动,促进排便。 这类通便药空腹吃比较好,同样要注意补水,才能充分发挥药效。一般渗透性通便药吃2~3天就见效,有的患者吃的量大,甚至2个小时以后就可以排便,所以见效时间是因人、因药而异。 渗透性通便药服用量大的时候会产生腹泻,可以引起电解质紊乱,老年人和肾功能减退者应慎重服用。服用乳果糖后,如果没有明显的腹胀感,可以继续服药,腹胀的感觉慢慢症状就会缓解;如果服用过量了,产生了明显的腹胀感,可以减少点剂量,通常3~5天后就可以缓解。 对于这种渗透性通便药来说,年轻人吃一段时间,便秘好了就可以停药,不用终身服药。但对于高龄的重度便秘患者(结肠性便秘),如果身体无法承受手术,或其它治疗无效,需要终身间断服药。 重度便秘:多种药物联合使用 便秘多年,体质衰弱,十多天才排一次大便,排便还很困难,吃乳果糖也不太管用的话,可能是由于结肠紧张度降低,肠平滑肌松弛导致的,简单来说就是结肠动力不足,“没力气”推动食物残渣在结肠中运行,从而引起了便秘。 这类患者除了用渗透性通便药之外,还可以使用促肠动力药,帮助肠子蠕动。像是促进肠蠕动的常用药,普芦卡必利饭前饭后都可以吃,一般用药1~3天见效。 这种药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恶心、呕吐、甚至头疼,但一般比较轻,不需要停药。如果出现了严重腹泻,可以减量,比如原来吃一片可以减到半片。 在这里提醒大家,药吃了三周效果还是不好的话,就要找医生重新评估,看是应该继续服药,还是换其它的药。
前情提要:肠镜检查,做还是不做? 问题一:小于50岁的人要不要做肠镜检查? 一位三十岁出头的朋友,几年前有过几次血便之后,医生建议做肠镜,取出两个小息肉,都是良性的。就在去年,他的父亲查出大肠癌,之前从未做过肠镜。所以,任何人,不论年龄,如果有异常症状,请咨询你的医生,做必要的检查,包括癌症筛查项目。 另外,我们要知道,筛查指南是从人群的,宏观的角度出发,考虑了经济因素,平衡了医疗投入和防治效果之后而制定的。是医生行医的指南,不是铁板一块的律法。癌症筛查,因人而异,因癌而异。 在美国,过去二,三十年,年轻人的大肠癌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可能跟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缺乏普遍的筛查都有关系。 据报道,中国人大肠癌的平均发病年龄在48岁左右,理论上筛查年龄可以比美国的酌情提前。期待大陆医学界的基于大量可靠数据的筛查指南。 问题二:都七老八十了,还要不要做肠镜检查? 美国肠镜检查指南建议,50岁到75岁的有平均风险的人每十年做一次。76岁以上的咨询医生。肠镜检查毕竟是一项侵入性的检查,另外可能还需要做镇静或麻醉。每个人患病的危险因素不同,老年人往往还患有其它疾病。所以,对这个人群,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评估肠镜检查的好处和风险,给出建议。 问题三:听说过肠穿孔感染甚至引发死亡的例子,不想做怎么办? 从统计数据看,肠镜检查导致肠穿孔的概率小于千分之一。但对每个患者来说,只有两种结果,没穿孔和穿孔。跟任何侵入性的操作一样,肠镜检查是有风险的。所以,第一,找个口碑比较好的医生。第二,咨询医生,评估风险。一些做过腹腔手术或者有过腹腔感染的病人,往往有程度不等的内脏组织粘连,严重时会让肠镜检查的操作变得很困难。第三,选择其它筛查方法,比如便潜血检查,每年做一次,没有风险。如果检查结果异常再考虑肠镜。 强调很重要的一点:肠镜检查仅仅是筛查手段之一。所有的筛查手段都有局限性,不可能发现所有的异常。举两个例子,病人A在做了肠镜检查后第五年发现患有大肠癌。病人B在做了乳腺癌筛查后6个月,发现患有乳腺癌。都还没到下次筛查的时间。有两种可能,一是病人的癌症发生在筛查之后,而且该病人的癌症发展比一般人快。另一个是上次筛查可能漏掉了一些很小的病变。 所以,最根本的预防不是哪个检查,而是在于你的每一天,无论什么样的癌症。我们能做的预防包括戒烟,控酒,减肥,健康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境。 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最好的癌症预防是戒烟,控酒,减肥,健康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境。 对于大肠癌来讲,健康饮食尤为重要。多项研究已经表明,饮食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患大肠癌的风险。 -红肉,尤其是加工过的肉制品(熏肉,火腿,香肠等)会增加大肠癌的风险,这些烟熏腌制的加工肉类中通常还加有防腐剂。 -高纤维食物促进排便,减少废物和毒素对肠壁细胞的伤害,可以降低大肠癌的风险。 发表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素食者患大肠癌的风险比非素食者低16%。然而,预防大肠癌效果最佳的饮食并不是完全素食,而是“pesco-vegetarian diet”:素食加鱼类等海鲜。以果蔬五谷为主辅以海鲜的pesco-vegetarian饮食可以降低大约45%的大肠癌风险。 拥抱地中海饮食 地中海饮食,因其最接近pesco-vegetarian diet,近几年风行欧美。这种来自传统的南意大利,希腊和其他地中海区域的饮食不仅显著降低大肠癌风险,还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中风和认知障碍的风险。通俗地说,地中海饮食是可以延年益寿的最佳饮食结构。 那么地中海饮食有什么特点?如何做到?克利夫兰诊所心血管团队的营养师给出以下几点建议。遵循这几点,无需亲临地中海,你也可以享受健康美食。 1.每天以植物类食物为主。优先食用蔬菜,水果,豆类,坚果,种子,五谷杂粮,新鲜调料作物等。 2.挑选各色新鲜蔬菜,简单加工,避免营养素的损失。生食,水煮,短时间煎炒或烧烤都可以。 3.食用全麦食物,包括各种带皮的谷物。谷物的皮上有丰富的膳食纤维,铁和B族维生素。 4.用各种豆类做主菜和汤。各种豆类不仅富含各种营养素。而且价廉物美。 5.饭后甜点可以用新鲜水果取代甜腻的各色蛋糕。 6.选用各类坚果和种子做零食。坚果类可以提供健康的脂类,蛋白和膳食纤维。因为热量比较高,建议每次少量食用(一次1/4杯)。另外,搭配松籽和芝麻都可以为你的主菜增色不少。 7.用橄榄油取代黄油和各种厚重的撒拉酱,降低坏脂肪酸LDL。 8.每星期吃两次鱼,三文鱼,金枪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富含omega-3脂肪酸。(当然,要挑选来自没有污染的水域的鱼类及海鲜)。 9.适量的鸡蛋和奶制品。脱脂酸奶和低脂奶酪是很好的钙和蛋白质的来源。蛋黄并不可怕,可以适量食用。建议鸡蛋不超过每周4-7个。 10.多吃禽类等白肉,少吃红肉(控制在每个月只吃几次) 11.葡萄美酒是佳酿,适量饮用保健康。适量指男性每天不超过两杯(3.5盎司一杯),女性每天不超过一杯,佐餐为佳。
痔疮分三类 肛门是非常精细、神经丰富的特殊器官。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痔疮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 很多人以为长在肛门外的是外痔,肛门内的是内痔,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内外痔是以齿状线(在肛管皮肤与直肠黏膜的连接处有一条锯齿状的线)划分的,齿状线以上的静脉曲张团为内痔,齿状线以下的为外痔;兼有内痔和外痔的为混合痔,是内痔通过静脉丛与相应的外痔融合,即上、下静脉丛的吻合。 临床上,经常有患者会问,“三种痔疮哪种更危险”?其实,并非哪一种痔疮更危险,每种痔疮发展到最后阶段都会很严重。 1.内痔:出血严重时,会导致失血性贫血,严重会造成晕厥、休克。 2.外痔:如果出现血栓或炎性水肿,主要以疼痛为主,应该及时就医,否则情况加重,会造成组织坏死。 3.混合痔:如果不及时手术,也是极其凶险的,会造成感染、坏死,甚至引发全身性感染,出现危急重症。 痔疮的4个时期 第一期:出鲜血为主,不脱出,轻微隆起。 第二期:痔核脱出,但能自行还纳,大小像花生或者核桃。 第三期:脱出不能还纳,需以手送回,痔疮有单核脱出,也有环状脱出的,单核就是一个痔核出来;环状就像一圈小西红柿一样,痔核围成一圈,掉出来。 第四期:混合痔嵌顿,痔疮脱出不能还纳,出现血栓和炎性水肿,严重影响生活。 痔疮与癌只差一“指” 体检时,很多人因为害羞觉得难为情而在“肛门检查”那一栏里写了放弃。殊不知“痔”与“癌”只是患者做不做指检那一念之间的差别。 许多人早期出血时,一直认为是痔疮出血,拖延了很久才来治疗。后来竟然查出是低位直肠癌晚期。如果能早点发现是直肠癌,及时治疗,可以将对身体的伤害降到最低。 “肛门指检”是一种方便、经济、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对便血病人进行肛门指检是非常必要并行之有效的检验方法。80%的癌肿可以通过肛门指检被发现,大夫会根据手可触及到各种异物,如较硬、不移动的结节状肿块,或带蒂、可移动的息肉样肿物等来判断是否癌变。 因此,大便出血也要仔细鉴别。痔疮出血的特点是,便血颜色鲜红,大多和之前吃辛辣食物有关,没有大便习惯性改变。如果是肠癌会出现,便血颜色暗红、次数增多、体重下降、饮食减少、睡眠不好等的症状。 8招预防痔疮 1.起床后一杯清水 水是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的,所以不仅起床后应该喝一杯清水,每天也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然后揉揉肚子,顺时针按摩小腹,5分钟左右,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2.蹲马桶,别超过5分钟 起床后,我们的大脑会发布“起立反射”信号,这时会产生想排便的念头。千万不要因为时间紧或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憋着。另外,蹲马桶的时候不要玩手机,不要看报纸,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 3.多吃水果 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助于预防便秘,苹果、梨、西瓜、香蕉都是不错的选择。 4.蔬菜配粗粮 蔬菜中有很多都富含纤维素,比如甜菜、西兰花、甘蓝科蔬菜、胡萝卜、绿豆、菠菜、芹菜、茭白等。全麦、麦麸等谷类食物也是不错的选择。清淡饮食,少吃过于油腻或熏、煎、炸类食品。 5.回家途中,悄悄做提肛操 不论是挤地铁还是坐公交,你都可以利用零星时间做做提肛动作。有意识地收缩尿道、阴道、直肠括约肌,然后放松。如此反复50~100次,建议每日做2~3遍效果最佳。 6.晚饭不喝酒,少辛辣 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榨菜、辣椒、辣酱、生姜、大葱、蒜头、茴香等容易造成痔疮发作。平时可以少吃一些,最好不要饮酒。 7.睡前温水坐浴 温水能促进括约肌处的血液循环,还能止痛、止痒。每天临睡前用温水清洗臀部并坐浴10分钟,是既卫生又有效的好办法。 8.保障睡眠不熬夜 调查显示,夜猫子一族是患痔疮和便秘的主力人群。身体经过一整天的劳作,到了晚上需要进入休息调整状态,肠道也正好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润滑工作,吸收营养,排出废物,这样第二天才能顺利排便。▲
医生,我这个病有什么需要忌口的吗? 医生,肿瘤患者是不能“补”的吧? 医生,哪些是“发物”?无鳞的鱼都不能吃? 医生,我化疗时都有什么东西不能吃啊? …… 这些问题,肿瘤科医生每天都要被问无数次,似乎除外治疗,患者和家属们最关注的就是饮食了。 “忌口”这一理念无疑是正确的,但也因为大家对肿瘤患者饮食的过分重视而出现了一些误区。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肿瘤患者最关心的7大问题。 1. 肿瘤患者要不要“忌”,能不能“补”? 有些人认为肿瘤的生长需要营养,患癌后所吃的营养物质会被肿瘤吸收,从而加速肿瘤的生长。因此,患者在手术后只吃主食、青菜和水果,而且还控制饮食量;家属更是不管患者被肿瘤消耗得多么清瘦,都拒绝接受医生关于营养方面的建议。 事实上,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ASPEN)发布的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指南指出:无证据表明营养支持能促进肿瘤的生长。 虽然理论上有担心营养支持具有促进肿瘤生长的可能性,但多年来的临床实践未见到营养支持促进肿瘤生长的证据。而针对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进行营养支持,不仅不会促进肿瘤生长,还能够改善患者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反而对肿瘤治疗有益。 另外,在那些已经极度消瘦的晚期肿瘤患者的体内,肿瘤并不会停止或放慢生长的脚步,饮食营养上的节制恐不能“饿”死肿瘤。 对于带瘤生存的患者,如果已有营养不良,建议饮食上增加营养,甚至接受营养支持治疗(但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能从营养支持治疗中获益)。而那些手术后的患者,需要正常的饮食,保证每日的营养需求,使自己拥有合理的体重,将机体免疫力调节到较好的状态。 所以要不要“忌”,能不能“补”,还得看患者的营养状态,无需太多其他的顾忌。 而且从人文主义的角度来说,饮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如果不能愉悦的进行饮食,还能愉快的生活吗? 2. “发物”是怎么一回事? 很多人认为“发物”就是能够导致肿瘤快速增长的食物,比如无鳞鱼。但对于肿瘤来说,真的存在“发物”吗? 无鳞鱼是传统医学认为的“发物”之一,但我认为这个“发物”恐怕被移花接木了。 “发物”更多的是能催发过敏性皮疹快速、大量生长的食物,如果你过敏了,可真是需要“忌口”这类食物(多是蛋白质类,也有植物类,如韭菜),这些食物多含组胺,而且含组胺量越多,就越容易加重过敏。但过敏和肿瘤的生长是大大不同的。 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代谢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其生长所需的营养主要来自于人体,生长速度则更多的取决于自身,所以食物恐怕不具备催使肿瘤迅速生长的能力,我们传统概念中的“发物”,肿瘤患者是不用忌的。 三、化疗时需要“忌口”吗? 化疗患者不要吃辛辣刺激食物,也不要喝酒(这些饮食容易导致胃肠道不适,尤其不适合消化系统肿瘤患者),除此之外有一些不太适合患者的饮食,但并非禁忌。 例如容易导致患者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的食物: ——加重呕吐 含5-羟色胺:常见食物有香蕉、核桃和茄子等; 含色氨酸:常见食物有小米、腐竹、豆腐皮、虾米、紫菜、黑芝麻等。 ——导致腹泻 贝壳类海鲜 这些食物如患者有意愿吃,可以少量给予,但胃肠道反应较重者需要避免。此外,化疗期间不能吃生冷硬的食品,饮食要注重清洁、清淡,营养全面。 四、非化疗期间的饮食有哪些禁忌? 无论是那些已经逃脱肿瘤魔爪的患者,还是无法摆脱肿瘤纠缠的患者,都应选择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 在饮食方面,更多的是不适合,而非禁忌。不适合饮酒(酗酒肯定是禁忌),不适合辛辣刺激食物(辣椒、生的葱姜蒜),不适合暴饮暴食。 至于那些已经列为致癌物的食物(烟熏烧烤的食物,加工的红肉,腌渍菜等),更要少吃或不吃。 五、化疗期间能否饮茶? 很多人认为,茶中的成分可与药物产生反应,从而导致“解药”。 但即使存在相互作用,两者能否在人体内环境中相遇并发生反应后导致解药,仍是一个答案不清晰的问题。 举个例子,茶多酚虽与铁剂能够产生反应,但是喝茶并不能导致贫血。 所以化疗期间还是喝白开水吧,多饮水对身体是一种保护措施,各种饮品中,能够多饮的也只有水了。 六、肿瘤患者能否使用白蛋白? 这个问题本质上还是肿瘤患者能不能“补”的问题,很多人想“补”又怕“补”。 对于营养状态正常的患者来说,是不需要使用白蛋白的。 而对于生存期较短、白蛋白缺失严重的晚期肿瘤患者来说,补充白蛋白的意义有多大?白蛋白应该更适于白蛋白有所缺失,预计生存期比较长的患者使用。 七、如何面对饮食难题? 我们面临的食品难题是农药残留,激素、抗菌素滥用,食品添加剂等。 多数医生认为,有毒有害物质达到一定量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尽量不要长期食用某一种食品,导致某一种有害物质长期在体内积累。而且经常更换食品种类,即便有害物质进入体内,量也不是很多,不会在体内累积。 最后,祝大家轻松愉快的进行饮食,吃对,吃好!
《柳叶刀》重磅:17年17万人临床试验,一次肠镜检查降低肠癌风险17年丨奇点猛科技 原创 2017-02-24 BioTalker 奇点网 就在本周二,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癌症筛查和预防研究团队的Wendy Atkin教授和她的同事们,在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了振奋人心的重磅研究(1),一次柔性乙状结肠镜检查,可以让受试者群体在随后的17年内肠癌发病率降低近30%。据悉这是柔性乙状结肠镜筛查史上,随访时间最长的大型临床试验。 「那些参加肠癌筛查的受试者,如今年龄都在72岁到81岁之间了。23年前的一次柔性乙状结肠镜筛查,持久的保护了他们17年」,Atkin在论文中介绍。 Wendy Atkin教授 在全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是第三大常见的癌症,杀伤力在所有癌种中位列第四。据估算,2012年全球新增140万肠癌患者,70万人因肠癌死亡。赫捷院士和陈万青教授等2016年在《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jicians》杂志上发表了《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2),预计我国2015年肠癌新增发病人数为37.63万,死亡人数为19.1万,发病人数和导致的死亡人数都位列所有癌症种类第五。 实际上,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肠癌可怕程度要稍低,因为肠道肿瘤从良性发展到恶性,一般需要15-20年时间。如果能在早期发现,用肠镜实施切除之后,治愈率可冲到90%以上。 从良性异常增生变身恶性肠癌需要15到20年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在各个领域科学家通力合作之下,已经开发了多种肠癌的早期筛查、检测和治疗方法,其中包括粪便潜血试验、粪便免疫化学试验、基因检测、结肠镜检查,以及柔性乙状结肠镜检查。其中以结肠镜检查效果最佳。因为侵入性的结肠镜几乎能贯穿整个大肠(可以全面覆盖近端和远端结肠),可以关照到大肠的所有部位。结肠镜检查还有一个巨大的优点是,一旦发现肠道有息肉,或者小肿瘤,要么可以立即切除,要么可以顺便取活检。大量的研究表明,结肠镜的筛查敏感性高达90%以上。 肠镜可以直接割掉在肠道中发现的异常肿块 然而,从结肠镜深入肠道的深度就可以看出,结肠镜检查绝对不易,患者的体验肯定也不佳,而且还有发生肠穿孔的危险。此外,结肠镜检查价格不菲,还需要有丰富经验的医师操作,等等。这些问题都大大阻碍了结肠镜筛查的全面推广。 于是,深入肠道较浅的柔性乙状结肠镜(可以覆盖远端结肠)应运而生了。乙状结肠镜不仅延续了结肠镜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特点,还降低了操作难度和并发症风险,患者的耐受性也大大提高,被广大医师寄予了厚望。然而,乙状结肠镜难以全面覆盖所有结肠的缺陷,也让它受到一些质疑。 左:结肠镜(Colonoscopy)能照顾到整个大肠,甚至包括离肛门较远的近端结肠;右:乙状结肠镜(Simoidoscopy)最远只能照顾到呈「乙」字形的远端结肠 不过近年来,已经有一些大型临床研究证明柔性乙状结肠镜可以大幅降低人群肠癌发生率和死亡率(3-6)。在长达11年的随访期内,接受柔性乙状结肠镜检查的受试者肠癌的发病率降低33%,死亡率降低43%,而且在乙状结肠镜可以覆盖到的远端结肠范围内,远端结肠的发病率直接下降了50%。然而,肠道肿瘤恶变时间一般超过15年,在更长的时间内,柔性乙状结肠镜对受试者还有保护作用吗? Atkin教授和她的同事统计的数据,来自英国柔性乙状结肠镜筛查多中心随机试验(UK Flexible Sigmoidoscopy Screening Trial,UKFSST),这个实验的受试者在在1994年到1999年间于英国的14个医院完成柔性乙状结肠镜筛查。 UKFSST一共研究了超过17万人,起初他们的年龄在55岁到64岁之间。其中112936人为没有接触过的控制组,另外的57098人组成试验组,其中有40621人接受了柔性乙状结肠镜筛查,其余16477人没有接受筛查。当然这中间肯定有人因为肠癌之外的原因死亡,或者退出临床研究。所有人的随访中位数为17.1年。 肠癌的发生率:红色是乙状结肠镜受试者群体 Atkin团队发现,试验组累计有1230人被诊断为肠癌,其中353人因肠癌死亡;控制组累计有3252人被诊断为肠癌,有996人因肠癌死亡。如果把那些因其他原因死亡,或者退出的人也算在内,接受柔性乙状结肠镜筛查的试验组成员肠癌的发生率与控制组相比降低了26%,死亡率降低了30%;如果不考虑因意外死亡或中途退出研究的人,接受柔性乙状结肠镜筛查的试验组成员肠癌的发生率与控制组相比降低了35%,死亡率降低了41%。由此看来,即使经过17年的考验,柔性乙状结肠镜筛查对受试者仍有保护作用。这个消息显然是振奋人心的。 肠癌的死亡率:红色是乙状结肠镜受试者群体 Atkin团队认为,虽然柔性乙状结肠镜检查价格相对昂贵,而且是一种入侵的检测手段,但是与结肠镜相比已经好多了,而且它还有三个显而易见的优点。一,它对非常小的病变灵敏度非常高,即使是非常小的瘤子,它也能检测到;二,现在的柔性乙状结肠镜兼具检查和治疗功能,一旦它发现肠道有小瘤子,可以随时切除,预防其进一步生长恶化;三,从这个研究来看,这个让人不舒服的侵入性检测或许在17年之内只需要做一次即可。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Paul F Pinsky为研究论文配发了评论性文章,他认为这个研究为政府制定肠癌筛查方法和流程提供了数据支撑(7)。 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如此长时间大规模的柔性乙状结肠镜筛查研究成果。不过已经有小范围的临床数据显示,柔性乙状结肠镜筛查在中国可能也是可行的。 乙状结肠镜照顾不到的近端结肠癌发病率,在受试者和控制组之间没有差异 台湾和信治癌中心医院Tsun-I Cheng研究该医院的病例发现,远端大肠癌的比例占所有肠癌的77.5%(8);而香港中文大学Joseph J.Y. Sung等人在中国人的肠癌筛查中也发现,远端大肠癌的比例占所有肠癌的71.4%,位于上海的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王颢团队也在临床在病历中发现,远端肠癌的比例在70%以上(9)。由此看来,柔性乙状结肠镜筛查在亚裔群体大有可为。 由于柔性乙状结肠镜自身的缺陷,它肯定会漏掉一部分肠道肿瘤患者,尤其是近端结肠肿瘤患者。虽然发病率相对降低,但是也应该想办法降低风险。如何将柔性乙状结肠镜与其他检测方法结合?在柔性乙状结肠镜发现哪些异常,需要结肠镜出马?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不过在结果出来之前,年龄满足筛查条件的人,无论如何应该给自己做个柔性乙状结肠镜检查。
强抑酸剂质子泵抑制剂 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40 mg/次)、兰索拉唑(30 mg/次)、雷贝拉唑(20 mg/次)、泮托拉唑(40 mg/次)、埃索美拉唑(40 mg/次),能够抑制胃酸分泌,治疗高酸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胃病,控制上腹部空腹痛、反酸、嘈杂等症状,由于胃壁细胞泌酸的质子泵在早餐后才“睡醒”活动分泌胃酸,应在早餐前10-30分钟口服吸收,能在早餐后发挥最好抑酸作用。 弱抑酸剂H2受体阻断剂 常用药物有西米替丁(200 mg/次)、雷尼替丁(150 mg/次)、法莫替丁(20 mg/次)和尼扎替丁(150 mg/次),能够抑制胃壁细胞分泌胃酸,治疗适应症同上,抑酸作用相对较弱,维持时间较短,但对抑制夜间胃酸分泌作用较强,每日二次,应在早晚餐前10-30分钟服用。 短效制酸药 常用有铝镁加混悬液(安达15 ml/次)、铝碳酸镁(达喜0.5-1.0克/次)、硫糖铝(1克/次)、磷酸铝(20克/次)、氢氧化铝(10-15 ml/次)、海藻酸铝镁(0.5-1.0克/次)等,能够直接中和胃酸,迅速缓解上腹空腹痛、反酸、嘈杂等症状,还可保护胃黏膜,促进胃糜烂、溃疡等炎症的修复,在胃排空后服用发挥最好的作用,每日三次,应在两餐间(上午9-10时,下午3-4时)和晚睡前服各一次。片剂要咀嚼碎,服药后不要过多饮水。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选择一种质子泵抑酸剂(同上),或一种铋剂(枸缘酸铋钾220 mg/次,果胶铋240 mg/次)均为每日两次,早晚餐前10-20分钟,并加用任意2-3种抗生素(阿莫西林1克/次、克拉霉素0.5克/次、甲硝唑0.4克/次、呋喃唑酮0.1克/次、左氧氟沙星0.2克/次和四环素0.75克/次), 每日二次,早晚各一次,由于抗生素不耐酸,应在餐后半小时服用。 胃促动力药 常用有甲氧氯普胺(胃复安5mg/次)、多潘立酮(吗叮啉10mg/次)、莫沙必利(5mg/次)、伊托必利(50mg/次)和曲米布丁(100mg/次)等,主要用于增加胃肠蠕动,减轻餐后中上腹饱胀、嗳气、反胃、恶心呕吐等症状,每日三次,每次应在三餐前10-30分钟口服,药物吸收后在餐后血浓度高,能发挥最好的促进胃排空作用。 胃解痉药 常用有阿托品(0.3~0.6 mg/次)、复方颠茄(1-2片/次)、山莨菪碱(654-2,10 mg /次)、匹维溴铵(得舒特 50 mg/次)、奥替溴铵(斯巴敏 40 mg/次)、曲美布汀(100 mg/次)、屈他维林(诺仁帕 40 mg/次)、阿尔维林(斯莫纳 60 mg/次)等,用于解缓胃肠痉挛止痛作用,餐前餐后不限,建议每日三次,餐前10-30分钟口服药物吸收和疗效会更好。 助消化药 常用有胃蛋白酶合剂(20 ml/次)、多酶片(4片/次)、得每通(2片/次)、泌特(2片/次)、达吉(2片/次)等,含有不同的消化酶,帮助食物的消化吸收,减轻餐后上腹胀、嗳气等不适,每日三次,餐后立即口服,让药物与食物相混合以达到发挥最好的助消化作用。 胃黏膜修复剂 常用有甘珀酸钠(生胃酮50 mg次)、伊索拉定(盖世龙 2 mg/次)、替普瑞酮(施维舒50 mg/次)、吉法酯(胃加强 50 mg/次)、瑞巴派特(固膜思达100 mg/次)、曲昔匹特(殊奇100 mg/次)和谷氨酰胺(麦滋林 - S颗粒 0.67克/次)等,药物吸收入血后通过不同的机制,促进胃黏膜上皮的修复,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和食管黏膜糜烂和溃疡,而非直接保护胃黏膜,无所谓餐前和餐后服用,建议每日三次,餐前服用药物吸收和疗效可能更好。 胃中成药 治疗胃病的中成药很多如胃苏颗粒、养胃舒胶囊等,有片剂和冲剂,应根据中医辩证选用不同的药物治疗胃病,餐前餐后服用均可,建议片剂可在餐前服,如担心冲剂对影响食欲可在餐后服用,餐后易饱胀者也可在两餐之间服用。
2017-04-28 医学之声 孙锋医生 中国是乙型肝炎大国,在临床上也经常遇到乙肝携带者或者乙肝患者,每每患者或家属问我们乙肝两对半的检查结果时,往往要么医生太忙、没能仔细谈;要么患者当时没听懂;要么患者听懂了、可是后来没记住。唉!想想还是把这个话题分享出来比较稳妥。 一、乙肝病毒检测意义: 1、HBs-Ag:乙肝表面抗原 阴性:阳性为HBV早期感染和持续感染的指标,也可能系无症状的HBV携带者。 2、HBs-Ab :乙肝表面抗体 阴性:是上述表面抗原的抗体。出现(HBs-Ab)表明机体对(HBV)产生免疫。可出现于乙肝恢复期或者注射乙肝疫苗后,也可通过输血等途径被动获得。 3、HBe-Ag:乙肝病毒e抗原 阴性:在HBs-Ag呈阳性后不久即可出现,是急性活动性感染的早期指标,在感染的高峰出现。携带者如检出HBs-Ag,表明其有较高传染性。 4、HBe-Ab:乙肝病毒e抗体 阴性:是上述e抗原的抗体。急性期从患者出现e抗原到产生e抗体的转变,证明病情好转,感染消失;携带者如检出HBc-Ab,表示其传染性低。 5、HBc-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阴性:是针对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抗体。HBc-IgM抗体:在乙肝急性期可检出高滴度的HBc-IgM,是鉴别过去感染和现在感染的指标。 二、乙肝两对半的知识 乙肝病毒(HBV)标志物有三对,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核心抗原无法测出,便成了两对半,两对半的阳性与否仅反映是否感染了HBV和病毒复制状态,而不能反映炎症状况,与病情轻重无因果关系。 为叙述方便,今将两对半中的项目进行编号,(一般报告单顺序也是这样的)将其最常见的组合模式释疑如下: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 2、表面抗体(HBsAb) 3、e-抗原(HBeAg) 4、e-抗体(HBeAb) 5、核心抗体(HBcAb) 1 、一至五全部阴性:未感染过,属正常状态。可注射乙肝疫苗,以获得被动免疫。 2 、一五阳(小二阳):为急性乙肝恢复期或既往感染过,传染性较弱。①若临床无症状,ALT等肝功正常,则为无症状携带者;②有症状,ALT等明显增高,为急性乙肝早期;③有症状,ALT等正常,为慢乙肝。 3 、一三五阳(大三阳):为急慢性乙肝,提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 4 、一四五阳(小三阳):为急性感染趋向恢复或慢乙肝,病毒复制不强,传染性较弱,但需检测DNA。 5 、单二阳:感染过乙肝或者注射过疫苗,现已具有免疫力,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免疫时间越长。 6 、单一阳:①乙肝感染早期,病毒复制,有传染性,②若持续六个月以上阳性,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若滴度低小于1:16,则无传染性。 7 、单五阳:①低滴度,又IgG阳性,既往感染过,现已康复,为“带毒者”,无传染性;②若高滴度,又IgM阳性:为现时感染,是病毒复制持续的标志,有传染性,不能献血;③IgG、IgM均阳性,易发展为慢乙肝或病毒携带者。 8 、二四阳、二五阳或二四五阳:感染后康复期,已产生抗体,开始有一定的免疫力。 9 、四五阳:①为恢复期或近期感染,有低度复制与弱传染性;②病毒量少,其它标志物不易测到;③检查误差,可三个月后复查。 10 、一三阳:急性感染早期,有极强感染性。 11 、一二阳:亚临床感染早期或不同病毒亚型第二次感染。 12 、一四阳:无症状感染者或病毒携带者,急性感染趋向恢复。
天天给病人开检查,有时病人也会问:孙医生,什么时候开B超?什么时候开CT?什么时候开核磁共振?用专业术语回答吧,怕人家听不懂,不用专业术语解释吧,好像又解释不清。今天,我们试试用很简单的方式来解释一下X线、B超、CT、核磁的区别,看大家能不能听懂吧。 X线:像把面包压扁了看 X线会穿过人体,遇到被遮挡的部位,底片上不会曝光,洗片后这个部位就是白色的。 就像一片面包或一块棉花,看不到里面的纤维纹理,但用手压瘪了会清晰一些。X线最大缺点是受制于深浅组织的影像相互重叠和隐藏,有时需要多次多角度拍摄X线片。 CT:像把面包切片看 CT的检查原理是X线会分层穿过人体,之后通过电脑计算后二次成像,就像把一片面包切成片来看。优点是可以分层看,经计算后可以显示出更多的组织信息。 B超:像挑选西瓜前敲一敲 B超的原理是用超声波穿透人体,当声波遇到人体组织时会产生反射波,通过计算反射波成像。就像挑西瓜一样,边敲边看显示病灶情况。 核磁共振:摇一摇再看 核磁共振机使用较强大的磁场,使人体中所有水分子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一致,这时磁共振机的磁场突然消失,身体中水分子的磁力线方向,突然恢复到原来随意排列的状态。简单说,就相当于用手摇一摇,让水分子振动起来,再平静下来,感受一下里面的振动。所以,核磁共振也被戏说为是摇摇看的检查。 四种方式分别用于何种检查? 就诊时,医生常会开各种各样的影像学检查单:超声、CT、核磁……不少患者会质疑医生故意开高价检查单。其实,医生是依据不同病情选不同影像检查的。 1、外伤骨头——粗看X线片,细看CT,核磁看不清 各种外伤,如果怀疑伤到了骨头,优先选择X光照片,检查结果快速易得。若要进一步观察,可以选择CT。超声、核磁对于骨皮髓质等看不大清,一般不选择。 2、颈椎腰椎——最佳选核磁,次选CT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椎间盘疾病需要观察椎间盘与相应的神经根,要想更好观察这些软组织,最优选择就是核磁。同样,对于关节、肌肉、脂肪组织检查,核磁也是首选。 3、胸部——粗看X线片,细看CT,看肺不要选核磁 X线胸片可粗略检查心脏、主动脉、肺、胸膜、肋骨等,可以检查有无肺纹理增多、肺部钙化点、主动脉结钙化等。 胸部CT检查显示出的结构更清晰,对胸部病变检出敏感性和显示病变的准确性均优于常规X线胸片,特别是对于早期肺癌确诊有决定性意义。但是CT检查的辐射剂量高于X线。核磁对于肺部疾病的诊断,应用非常有限。 4、腹部盆腔——除肠道外,一般超声都能检查 腹腔器官受呼吸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到CT、核磁成像,而超声不会因此受影响。同时,超声对肝脏、脾脏、胰腺、肾脏、盆腔等器官诊断准确率较高。 但是超声受气体干扰很大,对于肠道等含气较多的器官,超声诊断准确率会降低。 5、心脏——排除冠心病用CT,看心功能用超声 常规的心脏结构与功能检查,心脏彩超所提供的信息已经较为充分,又简单易行。 用CT可检查冠状动脉,但冠脉CT检查辐射量较大,不适合作为常规体检。核磁虽无电磁辐射,但对冠状动脉的观察不及CT。心脏核磁则是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金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幽门螺杆菌是世界上人群感染率最高的细菌之一,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60%。专家表示,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全球约一半的胃癌新增和死亡患者发生在中国。每年新发现的胃癌有近一半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导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险性与正常人群相比可增加4-6倍左右。 幽门螺杆菌的传染性 幽门螺杆菌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据最新的京都全球共识,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幽门螺杆菌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水源等途径传染,“经口”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和途径,比如,家长将咀嚼后的食物喂给婴幼儿、情侣间接吻、饮水不卫生、食物未充分清洗煮熟等。父母感染后,其子女的感染机会比其他家庭高出很多,因此感染情况在家庭内有明显的聚集现象。 哪些人要筛查幽门螺杆菌? 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建议筛查幽门螺杆菌。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属于胃癌发病的高危人群,他们去筛查幽门螺杆菌是非常有意义,若查出是阳性应尽快根治,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病率。 对于经常上腹胀、痛,有胃炎病史的人群,首选的检查并不是幽门螺杆菌,而应该是胃镜,胃镜检查可以避免胃癌、贲门癌等消化道恶性疾病的漏诊。医生在做内镜检查的同时,可以在镜下取胃黏膜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 4类人群应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根治 关于幽门螺杆菌是否需要彻底根治在医疗界也有一定争议,治疗应分情况对待。国际共识推荐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进行根除治疗,除非有抗衡因素如高龄、合并重大疾病、社区再感染率高等方面的考虑。 基于我国感染者人口众多、医疗水平和药物使用的地域差异明显,专家建议以下4类人群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根治: 患有消化性溃疡的人群; 慢性胃炎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 胃癌术后的人群及其一级家属; 患有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患者。 此外,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预防胃癌,有着来自我国科学、严谨、客观的临床研究数据支持。有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尤其是在萎缩和肠化发生之前来根除)可以明显降低胃癌发生率。在台湾马祖地区,一项随访15年之久的根除幽门螺杆菌在预防胃癌中的作用相关研究发现,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癌的发生率下降了25%,胃粘膜萎缩的发病率下降超过70%。 我们的邻国日本也是胃癌高发国家,日本于2013年起开始实施消灭胃癌计划,推荐对12~20岁人群进行幽门螺杆菌筛查,实施该策略后,预期至2020年日本胃癌病死率可下降约40%。现有的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据支持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行根除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无症状者可不治疗 一些专家学者不提倡根除幽门螺杆菌,最大的顾虑或许基于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无症状人群太庞大,以及根除方案混乱导致抗生素滥用等。根除幽门螺杆菌往往需要3-4种药物联合使用,其中至少两种是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其实是把双刃剑,杀死病菌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其他问题,比如胃部不适、肝功能损害、皮疹以及肠道菌群紊乱等。 所以,尽管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之间存在明确的相关性,但这并不是说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一定会得胃癌。胃癌的发生与遗传、饮食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以及病菌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只是其中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而且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最终仅有不到1%发生胃癌。所以专家建议,幽门螺杆菌感染无症状者可不治疗,以免增强其耐药性。 幽门螺杆菌的预防 预防感染及复发的根本办法是改善整个社会的生活及卫生条件,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个人能做的,主要有几点: ①采用分餐制或用公筷; ②家人间也要注意避免互相夹菜,以免幽门螺杆菌互相传染; ③大人把食物嚼了或咬下来再喂孩子的做法要避免; ④有高温消毒功能的碗柜可以杀死幽门螺杆菌,或者洗碗时放在锅里用开水煮一会儿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