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生活。膀胱癌高发年龄为50-70岁,男性多于女性。膀胱癌最常见的症状为间断全程无痛性血尿,血尿多为全程,有些病人为初始血尿或终末血尿,间歇出现。血尿多为肉眼血尿,其次为镜下血尿。除了血尿外,还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原因是与肿瘤坏死、溃疡、感染等引起。对于直径比较大的肿瘤,患者会因为肿瘤阻塞排尿口,可出现排尿困难或尿潴留。晚期病人还会出现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腰痛、腹痛等不适。盆腔广泛浸润时,会出现腰骶部疼痛和下肢水肿等。晚期病人还会出现消瘦、贫血等,当膀胱癌出现肝、肺、骨等远处转移时,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如右上腹肝区疼痛,不明原因的咳嗽、咯血等,还有骨痛等。
阑尾黏液性肿瘤是阑尾肿瘤中的一种,病变的阑尾为囊状结构,或含有黏液的阑尾呈囊状扩张,镜下看主要是黏液上皮增生伴有细胞外黏液,推挤式边缘。阑尾黏液性肿瘤包括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Low-grade appendiceal mucinous neoplasm, LAMN)、阑尾高级别黏液性肿瘤(High-grade appendiceal mucinous neoplasm,HAMN)、阑尾黏液腺癌(Mucinous adenocarcionma),生物学行为逐级增加。目前认为阑尾黏液性肿瘤为低度恶性肿瘤。许多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急性阑尾炎相似,手术前很难确认,术后病理可明确诊断。部分病人可有无痛性肿块,或在其他检查时偶然发现。部分病人黏液行肿瘤破裂后,会在腹腔内扩散,产生大量黏液,形成腹膜假粘液瘤(PMP)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生长缓慢,腹腔外或淋巴转移很少,主要是腹膜种植转移。高级别黏液性肿瘤,恶性程度更高,可有血行或淋巴系统的转移特点。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是严重的并发症,对于病人来说是严峻的挑战。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较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率高,但是死亡率小于胸内吻合口瘘。影响术后吻合口愈合的危险有很多,研究报道有:全身因素:营养不良、贫血;吻合口相关因素:吻合口的张力,吻合口的血运情况,吻合口的缝合技术;代食管的因素:胃代食管、结肠代食管、代食管位于纵隔内。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诊断:对于瘘口较小的类型,可能仅有颈部感染,胸引流量会增加,原因可能是吻合口部分区域坏死或吻合口局部裂开。对于瘘口较大的类型,可能有脓毒血症或。临床症状也取决于管的引流情况,患者如果出现吻合口瘘但是引流通畅的,可能仅有引流量增加,没有脓毒血症等。给予禁食、营养支持治疗及抗生素治疗等。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等)、体征、影像学检查,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即可诊断为食管癌。通过胃镜可以观察食管内有无病变,有病变的话病变的位置何病变形态,病理科医生会对肿物进行病理检查,如果看到了恶性肿瘤细胞,则诊断为食管鳞癌。食管癌还应该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可有早期食管癌的类似症状,但是胃镜检查及活检均未见肿瘤细胞。2贲门失弛缓症:年轻人多见,病程时间较长,症状时轻时重,间歇发作吞咽困难,食管吞钡造影可见食管末端狭窄呈鸟嘴状,黏膜是光滑的。3 食管静脉曲张:一般会有肝硬化病史,吞钡造影可有串珠样改变4 食管瘢痕狭窄:有吞腐蚀剂病史5 食管良性肿瘤:以平滑肌最为常见,症状轻,X线可见食管腔外压迫,黏膜光滑完整。
1胃镜和超声胃镜检查: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病变形态和病变位置,对于异常病灶进行活检,是肿瘤诊断金标准。超声胃镜检查可以精确判断肿瘤侵犯的深度和肿瘤的临床分期,判断食管周围组织和结构有无受累,还可以判断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2胸部腹部CT:可以明确食管癌向管腔外侵犯的程度,周围淋巴结抓一亲光,可以判断能否手术有帮助。3 食管吞钡造影,中晚期病人可以看到不规则的充盈缺损或龛影,病变段食管僵硬,成角等。显示肿瘤的长度及梗阻情况。4 实验室检查:血生化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如血清癌胚抗原(CEA)、鳞癌相关抗原(SCC)、组织多肽抗原(TPA)等,可用于食管癌的辅助诊断、疗效检测等,目前尚不能根据肿瘤标志物进行早期肿瘤的诊断。
微创手术是相比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创伤更小,切口小,美观,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在有效性上与传统的开腹手术一样,可以达到根治性,并不是说开腹手术切的干净,微创手术就切不干净。在安全性上,微创手术比传统手术更有优势,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病人能够很早的下地活动,胃肠功能恢复快,较早的排气排便。目前的微创手术有腹腔镜手术、3D腹腔镜手术以及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大肠癌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适应症与开腹手术类似。手术的禁忌症有:肿瘤有穿孔合并腹膜炎、肿瘤梗阻伴有腹胀、盆腹腔内广泛转移、腹腔内广泛严重的粘连不能进行穿刺,不能耐受全身麻醉,有心、肝、肺等脏器功能不全者。具体到临床中的情况,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还要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1、乳腺肿物穿刺病理学检查:病理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通过病理可以明确诊断,同时进行组织学分类(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三阴性),为临床抗肿瘤治疗提供依据。一般推荐超声引导下进行空芯针穿刺(CNB)。对于区域内高度怀疑恶性的淋巴结,也可行空芯针进行穿刺。2、乳腺钼靶、乳腺超声、乳腺磁共振(MRI)。MRI可用于分期评估,确定肿瘤范围、大小,同时也可以作为肿瘤疗效评估的基线资料。3、胸部CT检查:主要用于分期检查,明确有无胸部转移,如肺、纵隔淋巴结等。4、腹盆腔超声或CT检查:主要用于分期检查,明确有无腹腔内脏器的转移。5、骨扫描:骨扫描ECT可以用于明确有无骨转移,其优点是灵敏度高,但特异性低。6、PET-CT检查:特别是对于晚期或转移性患者中,可以更好的协助诊断。
残胃癌是胃手术后残胃发生的癌,这里的胃手术既可以是胃良性病如胃溃疡手术,也可以是胃癌手术。一般来说因良性疾病行胃切除术后5年以上,残胃出现的新发癌,或是胃癌行胃切除术后10年以上,残胃出现的新发癌。注意"残胃上的癌"不等同于"残胃癌","残胃上的癌"包含了胃癌切除术后发生癌变的所有情况,如新发癌、复发癌、残留癌和多灶癌等。据研究报道显示残胃癌发生率在2%左右,残胃癌发生的原因可能是与胆汁反流、去神经支配、胃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等有关,临床表现有上腹部不适、腹胀、腹痛、消瘦、贫血、乏力等。残胃癌的诊断可以通过胃镜检查及活检,病理明确诊断。目前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术后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时候需要化疗。
胃大部切除术后引起的贫血,多为缺铁性贫血,即铁吸收障碍引起的贫血。而全胃切除术后引起的贫血,除了缺铁性贫血外,还有巨幼细胞性贫血,即除了铁吸收障碍,还有内因子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红细胞中的DNA合成所需重要辅酶,叶酸的转化需要维生素B12参与,而维生素B12的吸收又需要内因子的参与。内因子是由胃粘膜的壁细胞产生,当全胃切除术后,机体缺乏内因子,进而导致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出现巨幼细胞性贫血。正常人体中会储存一定量的维生素B12,而红细胞合成仅需很少量的维生素B12,所以当因为缺乏维生素B12出现贫血,一般会在3-4年后出现巨幼细胞性贫血。叶酸缺乏出现贫血,一般会在3-4个月发生巨幼细胞性贫血。全胃切除术后的病人,除了补充铁剂外,还应该补充维生素B12。
胃癌相关性贫血除了胃癌本身可以引起贫血外,还有胃癌化疗相关性贫血。我们知道胃癌术后绝大多数患者或首诊4期或复发转移的患者,化疗都是必须的,化疗主要是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化疗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个地方,所以化疗也会带来一定的副反应,其中血液毒性——骨髓抑制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胃癌化疗中常用的铂类细胞毒性药物(奥沙利铂、顺铂等)是引起胃癌化疗相关性贫血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细胞毒性药物可以阻断红系前体细胞的合成进而影响骨髓的造血。这种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也会随着化疗周期数的增加逐渐增高和加重。细胞毒性药物可以促进红细胞凋亡。另外一方面,细胞毒性药物具有肾毒性,可以造成对肾小管的损伤,进而造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减少导致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