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肠炎小儿病毒性肠炎是小儿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病原主要为轮状病毒,好发于6个月至2岁的小儿,秋冬季发病率较高,故又称“秋季腹泻”。轮状病毒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强,病原体主要通过粪便,经口的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病毒可在人体的小肠绒毛细胞内繁殖,造成肠粘膜损害,影响消化和吸收功能。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热,呕吐及腹泻。开始常表现为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烧、咳嗽、咽红、流鼻涕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病初1~2天常发生呕吐,接着便出现腹泻,每日腹泻5~6次,多则10~20次,大便呈蛋花汤样或水样,带酸臭味,因含胆汁较少,大便颜色较淡,故又称为“白色腹泻”;常伴腹痛、哭吵等症状。由于腹泻导致水分和盐分的大量丢失,易引发小儿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病程大多1周左右。目前,对于病毒感染无特效药物,故轮状病毒性肠炎主要依靠对症和支持治疗。对于轻、中度脱水的患儿采取口服补液即可,可选择标准配方的口服补液盐(ORS),家长只须按要求稀释至一定容量给孩子服用,脱水一般可纠正;重度则需要立即静脉补液。同时患儿可口服微生态制剂,如布拉氏酵母菌或妈咪爱等,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也可服用思密达或必奇等,吸附并促进病毒及毒素的排出。在饮食方面,不主张禁食,但应调整为少吃多餐,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还应注意如幼儿应停止喂食油腻、肉多的食物;正在添加辅食的孩子,应暂停辅食或减少次数与辅食量;小婴儿可继续喂奶,但尽量少量多次。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严重吗毛细支气管炎小儿最常见的一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好发于冬季,可引起局部流行。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变主要发生在肺部的细小支气管,也就是毛细支气管,所以病名为“毛细支气管炎”。 病原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可占80%或更多;其它依次为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少数病例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感染病毒后,细小的毛细支气管充血,水肿,粘液分泌增多,加上坏死的粘膜上皮细胞脱落而堵塞管腔,导致明显的肺气肿和肺不张。炎症常可累及肺泡,肺泡壁和肺间质,故可以认为它是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可占80%或更多;其它依次为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少数病例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感染病毒后,细小的毛细支气管充血,水肿,粘液分泌增多,加上坏死的粘膜上皮细胞脱落而堵塞管腔,导致明显的肺气肿和肺不张。炎症常可累及肺泡,肺泡壁和肺间质,故可以认为它是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毛细支气管炎,不同于一般的气管炎或支气管炎,临床症状像肺炎,但以喘憋为主,此病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小儿,80%在1岁以内,多数是6个月以下的小儿。典型的毛细支气管炎常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2日~3日后,出现持续性干咳和发热,体温以中,低度发热为见,发作喘憋为其特点,病情以喘憋发生后的2日-3日较严重,喘憋发作时呼吸明显增快,可达每分钟60次~80次以上,并伴有呼气延长和呼气性喘鸣;重症患儿明显表现出鼻煸和“三凹征”(即吸气时出现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上腹部凹陷),脸色苍白,口周发青,或出现紫绀,患儿常烦躁不安,呻吟不止;病情更重的患儿可合并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大部分病例治疗后均可缓解,极少发生死亡。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以解痉平喘对症治疗为主,首选雾化吸入,可联合吸入布地萘德雾化溶液、特布他林雾化溶液和异丙托溴铵雾化溶液,疗程7天左右;如重症者雾化吸入效果不佳可改为静脉滴注激素和平喘药物。同时可辅助抗病毒治疗,若有细菌感染证据可予抗菌药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预后多数是良好的,病程一般为5天~10天。但应注意的是,患过毛细气管炎的小儿日后容易患哮喘,通过全国小儿哮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追踪随访,发现其中有20%~40%的患儿以后发展为小儿哮喘,因此,要积极防治毛细支气管炎,以减少哮喘的发生。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常见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在儿科门诊中,每天都会有一些因咳嗽来就诊的孩子。据家长反映孩子咳嗽已一个多月了,咳嗽多在夜间或凌晨,呈阵发性,无气喘及发热,胸部X线摄片及血液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先后使用多种抗生素及止咳药,效果都不明显。以往这部分病儿常被诊断为“感冒”或“支气管炎”。近年来随着对该类患儿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发现,这些病儿可能患了过敏性咳嗽,临床上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隐匿性哮喘,在儿童中的患病率在逐年上升,其中约30%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可发展为临床典型的支气管哮喘。目前有数据显示,工业化明显的城市、沿海发达地区的过敏性咳嗽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说明环境对过敏性咳嗽的影响非常明显。如何认识“咳嗽变异性哮喘” 咳嗽变异性哮喘又称过敏性咳嗽,是哮喘的一种特殊表现,主要为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一个月,常伴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痰少,运动后加重,临床无感染表现,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可使咳嗽发作缓解,往往有个人或家族过敏症。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主要特点有:1、咳嗽持续发生或反复发作一个月以上,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运动后加重,痰少;2、实验室检查或者其他检查表明没有明显的感染征象或者经过长期的抗生素治疗无效;3、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以使发作性咳嗽减轻;4、有个人过敏史即伴有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病史,也可以查出家族过敏史;5、运动、冷空气、过敏原或者病毒性感染等诱发咳嗽发作;6、咳嗽有季节性,多见于春、秋两季且反复发作;7、胸部X线片显示正常或者肺纹理增加但无其他器质性改变。8、此病是遗传性过敏体质对环境过敏造成的。 家长发现孩子的咳嗽符合以上大部分特点时要警惕“咳嗽变异性哮喘”,及时带孩子到儿科门诊就诊,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进行规范的诊治。
冬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家长由于对孩子的担心,做好充分的预防措施,许多人还在家中备足了非处方感冒药。但是服用感冒药绝非预防手段,而是必要时感冒期间对症处理的措施,并且在使用时一定要掌握三个要点:辨析成分、判断症状、对症下药。 感冒大部分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无论哪种类型的感冒,其症状无外乎发烧、流涕、咳嗽、鼻塞、头痛等。针对感冒症状的常用几类药物包括: 抗过敏药——可缓解打喷嚏、鼻塞、流鼻涕的症状,同时具有轻微的镇静作用,例如氯苯那敏(扑尔敏)和苯海拉明等。 减轻鼻黏膜充血药——能够选择性地收缩鼻黏膜的血管,减轻鼻塞症状,使鼻涕减少,例如苯丙醇胺、伪麻黄碱等。 解热镇痛药——可以退热,缓解头痛、关节及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例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等。 目前市场上的复方感冒药大多含有以上成分,可以减轻感冒的症状。在我国,获批准上市的感冒药都是经过多年临床检验证明是安全有效的,如白加黑等,有明显感冒症状者可放心使用。选用前首先确定是感冒引起的何种症状;其次,在不同感冒药之间选择时要对症下药,可以向药房的药剂师咨询;再次,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尤其需要了解药品不适用人群、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以便在感到不适时不再继续盲目服用;最后,儿童、孕妇和老年人可能因为特殊的身体状况,在选择非处方感冒药时需要特别咨询医师或药剂师。 是药三分毒,只要是药便可能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且个体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也不尽相同。患者服用后产生的头晕、恶心、腹泻等不适症状都属于轻度不良反应,也是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患者应该及时向医师或药师咨询,及时处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一直对感冒药的不良反应进行严格监测,从收集到的不良反应报告来看,感冒药的严重不良反应病例往往是由于药物错用、重复使用及超剂量使用等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故感冒药虽然有很多是非处方药,但是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切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