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身体的大小和强弱,除与遗传有关外,营养和运动是十分重要的促进因素。在保证充分营养的前提下,运动可使身体的发育更加健壮、反应敏捷、减少疾病、活泼自信。运动并不能使遗传预定的身高增加,但是运动可以促进遗传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据研究证实运动比不运动的儿童平均高2~3厘米。 运动可刺激生长激素分泌。儿童青少年经常从事体育运动,能促进骨骼的生长,使骨骼变长,横径变粗,骨密度增高,骨重量增加。经常运动,也使肌纤维变粗,肌肉收缩能力和张力增强,从而提高肌肉的力量、速度和耐受力。运动还可以消耗多余脂肪,在快速生长期预防肥胖。 有助于身高增长的运动如下: (1)弹跳运动 如跳绳、跳高、跳远、跑步等,有助于四肢运动。 (2)伸展运动 如单杠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前后弯腰、体操和种种悬挂性运动,有助于脊柱骨和四肢骨的伸展。 (3)全身性运动 如篮球、排球、羽毛球、足球和游泳等,有利于全身骨骼的伸展延长。
孩子矮小,主要分为非疾病性和疾病性两种。常见非疾病性矮小有家族遗传性矮小和体质发育迟缓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出生时较为矮小,但出生后生长速度正常,身高始终低于正常人。要使这类孩子促进长高,最好的方法是增强营养、加强运动、保证睡眠和防治疾病。充足的营养是长高的重要物质基础,蛋白质、钙、锌等元素是人体重要的细胞组成成份;纵向运动尤其是长期锻炼能促进人体自身分泌更多的生长激素,有助长高;充足的睡眠也能使生长激素分泌更多,因为生长激素是脉冲式分泌的,分泌高峰往往在晚上深睡眠时出现。常见的疾病性矮小有营养不良性矮小、生长激素缺乏症、真性性早熟、晚发性甲状脉功能低下、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软骨发育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等。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增高缓慢,年身高增长值低于同龄标准,表现为随年龄增大身高与同龄儿童差距逐渐加大。常见疾病性矮小的儿童中,有的因为智力正常,在班上学习成绩尚好,故未引起家长、老师的注意。实际上,对这类孩子更应该及时就诊,尽早采取治疗手段,绝大部分通过治疗可以生长到理想高度。·钙剂与增高无关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所以不少父母认为多补钙会促进孩子长高,有些“增高药”的主要成分就是钙。其实,补钙与增高是两码事,钙作为骨骼的构成成分,既不能影响生长发育的快慢,也无法左右骨骼的长度及生长情况。如果是佝偻病导致的缺钙,主要表现为骨骼畸形,而一般身高较均匀的矮个子,骨骼是没有问题的。通常意义下的补钙,是及时补充体内流失的钙,以维持骨骼密度。补钙并不能使骨骼变长,甚至也无法使骨骼变粗,而且钙摄入过多,反而易导致便秘等不良现象,影响长高。·蛋白质缺乏时,补锌无济于事缺锌可使生长激素分泌减低,从而引起发育停滞、骨骼发育障碍。但是即使家长注重为孩子补锌,却依然于身高收效甚微,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一方面正常饮食下的儿童并不缺锌;另一方面有些儿童虽然缺锌,但这并不是导致他们身材矮小的原因,实质上只是缺乏蛋白质而已。锌在人体内以与蛋白结合的形式存在,只有在其它营养平衡的前提下,补锌才有作用。家长们要清楚地认识到:锌并无直接促进生长的作用,而且给孩子补多了还会出现锌中毒,导致肝、生殖系统的损害,严重者会导致不育。对身材矮小的孩子,家长应该带其到正规医院做系统检查,找出病因,对症下药,切不能盲目滥用广告药物,致使孩子失去骨骼生长的最佳时机而导致终生身材矮小。
医学上“矮身材”的判断是用正常儿童的身高参考值来衡量的。我国约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性的正常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情况调查,所得到的资料用医学统计方法加以整理。就身高而言,按年龄和性别分组,计算出每组的平均值和各个百分位数值;在医学上身高低于第3百分位数称为矮身材。比如10岁男孩的平均身高为140.2厘米(第50百分位), 如低于128.6厘米(第3百分位)为矮身材。 对于家长来讲,孩子身高明显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或年生长速率低于4-5厘米,就应到正规医院儿科生长发育门诊处咨询并接受相关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询问家族史及生长发育史、常规体格检查、骨龄(左手腕、掌、指骨)和蝶鞍X线像、甲状腺功能、生长激素、染色体检查和其他特殊检查等,以判断生长发育状况、垂体内分泌功能及有无其他疾病等。 对于身高偏低但尚在正常范围者,多不主张进行特殊干预,而仅需调整营养膳食结构,适当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加强锻炼,改善睡眠,以及治疗潜在的疾病,并注意监测生长速率。 对于生长激素缺乏症应尽早应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进行正规治疗,使用第1年平均可增长10~12厘米。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和我国儿科学会推荐应用生长激素的其他适应征包括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生长落后的小于胎龄儿(出生体重低于相对胎龄体重)、特发性矮身材(非生长激素缺乏性身材矮小)、慢性肾功能衰竭导致的生长落后及一些遗传性身材矮小等。 对于不同的原发疾病、开始治疗的时间、以及应用剂量等可产生不同的效果。一般说来开始治疗时间越早、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大,治疗效果越好。性早熟的儿童在采用药物抑制性发育和骨骼成熟的同时亦可根据具体情况合并使用生长激素,以促进身高增长。 生长激素已被近十万儿童广泛使用,明显的药物副作用十分少见,部分孩子使用后可能有注射局部红肿,极少数儿童出现头痛、水肿和关节痛等,多在减少剂量或暂时停用药物后消失。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在长期接受生长激素治疗后有白血病、颅内肿瘤复发、股骨头滑脱或糖尿病的危险增加。但需说明,生长激素是一种治疗性药物,且长期使用花费较大,必须在专科医生的严格指导和监测下使用。
引起矮小的原因很多,要治疗必须查清病因,做出正确诊断,然后再考虑如何治疗。而要查清病因首先要通过病史调查、体格和化验检查,根据详细的资料和化验结果,综合分析,判断引起儿童矮小的原因,最后确定治疗原则。 矮小儿童到医院就诊时家长需提供以下资料:1.母亲妊娠情况,还有婴儿出生时情况,是否难产、窒息以及采用何种分娩方式,出生时身高和体重等。2.每年身高增长速度,测定时需脱去鞋子。3.父母身高和青春发育情况,家族中是否有矮身材。4.智力发育情况,有无慢性肝炎、肾脏疾病和哮喘病。5.是否用过影响生长发育药物,如泼尼松(强的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等。 孩子到了医院,常规进行血、尿检查,肝、肾功能检测和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女孩要做核型分析。其次需对左手腕掌指进行X线照片,以了解骨龄,判断孩子骨骼生长情况,骨骺闭合的程度和生长潜力。如有需要还要抽血检测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生长因子等的水平。此外,如考虑为生长激素缺乏性身材矮小,需做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才能诊断。矮小儿童都要进行颅部的MRI检查,以排除先天发育异常或肿瘤的可能性。需要注意:有些检查可能需要空腹,请注意检查前避免进食,有的检查当天可能无法出结果,请您做好时间安排。
性早熟诊疗指南一、定义性早熟(precocious puberty)是指男童在9岁前,女童在8岁前呈现第二性征。按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分为中枢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和外周性(非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以往分别称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CPP)具有与正常青春发育类同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发动、成熟的程序性过程,直至生殖系统成熟;即由下丘脑提前分泌和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活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使性腺发育并分泌性激素,从而使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呈现。外周性性早熟是缘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体内性甾体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平,故只有第二性征的早现,不具有完整的性发育程序性过程。二、病因(一)中枢性性早熟。1.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如下丘脑、垂体肿瘤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2.由外周性性早熟转化而来。3.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称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PP, ICPP)。4.不完全性中枢性性早熟,是CPP的特殊类型,指患儿有第二性征的早现,其控制机制也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发动,但它的性征发育呈自限性;最常见的类型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若发生于2岁内女孩,可能是由于下丘脑-性腺轴处于生理性活跃状态,又称为“小青春期”。女孩以ICPP为多,占CPP的80%-90%以上;而男孩则相反,80%以上是器质性的。(二)外周性性早熟。1.按第二性征特征分类:早现的第二性征与患儿原性别相同时称为同性性早熟,与原性别相反时称为异性性早熟。2.常见病因分类2.1女孩(1)同性性早熟(女孩的第二性征):见于遗传性卵巢功能异常如McCune-Albright综合征、卵巢良性占位病变如自律性卵巢囊肿、分泌雌激素的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卵巢肿瘤、异位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肿瘤以及外源性雌激素摄入等。(2)异性性早熟(男性的第二性征):见于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分泌雄激素的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卵巢肿瘤,以及外源性雄激素摄入等。2.2男孩(1)同性性早熟(男性第二性征):见于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较常见)、肾上腺皮质肿瘤或睾丸间质细胞瘤、异位分泌HCG的肿瘤,以及外源性雄激素摄入等。(2)异性性早熟(女性第二性征):见于产生雌激素的肾上腺皮质肿瘤或睾丸肿瘤、异位分泌HCG的肿瘤以及外源性雌激素摄入等。三、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一)中枢性性早熟。1.第二性征提前出现(符合定义的年龄),并按照正常发育程序进展,女孩:乳房发育,身高增长速度突增,阴毛发育,一般在乳房开始发育2年后初潮呈现。男孩:睾丸和阴茎增大,身高增长速度突增,阴毛发育,一般在睾丸开始增大后2年出现变声和遗精。2.有性腺发育依据,女孩按B超影像判断,男孩睾丸容积≥4 ml。3.发育过程中呈现身高增长突增。4.促性腺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平。5.可有骨龄提前,但无诊断特异性。不完全性中枢性性早熟中最常见的类型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表现为只有乳房早发育而不呈现其他第二性征,乳晕无着色,呈非进行性自限性病程,乳房多在数月后自然消退。(二)外周性性早熟。1.第二性征提前出现(符合定义的年龄)。2.性征发育不按正常发育程序进展。3.性腺大小在青春前期水平。4.促性腺激素在青春前期水平。四、诊断流程和辅助检查(一)确定中枢性或外周性性早熟,除按临床特征初步判断外,需作以下辅助检查:1.基础性激素测定。基础促黄体生成激素(LH)有筛查意义,如LH<0.1 IU/L提示未有中枢性青春发动,LH>3.0-5.0IU/L可肯定已有中枢性发动。凭基础值不能确诊时需进行激发试验。β-HCG和甲胎蛋白(AFP)应当纳入基本筛查,是诊断分泌HCG生殖细胞瘤的重要线索。雌激素和睾酮水平升高有辅助诊断意义。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1)方法:以GnRH 2.5-3.0μg/kg (最大剂量100μg)皮下或静脉注射,于注射的0、30、60和90min测定血清LH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2)判断:如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激发峰值LH>3.3-5.0 IU/L是判断真性发育界点,同时LH/FSH比值>0.6时可诊断为中枢性性早熟。目前认为以激发后30-60min单次的激发值,达到以上标准也可诊断。如激发峰值以FSH升高为主,LH/FSH比值低下,结合临床可能是单纯性乳房早发育或中枢性性早熟的早期,后者需定期随访,必要时重复检查。3.子宫卵巢B超。单侧卵巢容积≥1-3ml,并可见多个直径≥4 mm的卵泡,可认为卵巢已进入青春发育状态;子宫长度>3.4-4cm可认为已进入青春发育状态,可见子宫内膜影提示雌激素呈有意义的升高。但单凭B超检查结果不能作为CPP诊断依据。4.骨龄。是预测成年身高的重要依据,但对鉴别中枢和外周性无特异性。(二)病因学诊断。1.中枢性性早熟病因诊断:确诊为中枢性性早熟后需做脑CT或MRI检查(重点检查鞍区),尤其是以下情况:(1)确诊为CPP的所有男孩。(2)6岁以下发病的女孩。(3)性成熟过程迅速或有其他中枢病变表现者。2.外周性性早熟病因诊断:按照具体临床特征和内分泌激素初筛后进行进一步的内分泌检查,并按需做性腺、肾上腺或其他相关器官的影像学检查。如有明确的外源性性甾体激素摄入史者可酌情免除复杂的检查。五、治疗(一)中枢性性早熟。治疗目标为抑制过早或过快的性发育,防止或缓释患儿或家长因性早熟所致的相关的社会或心理问题(如早初潮);改善因骨龄提前而减损的成年身高也是重要的目标。但并非所有的ICPP都需要治疗。GnRH类似物(GnRHa)是当前主要的治疗选择,目前常用制剂有曲普瑞林和亮丙瑞林的缓释剂。1.以改善成年身高为目的的应用指征:(1)骨龄大于年龄2岁或以上,但需女孩骨龄≤11.5岁,男孩骨龄≤12.5岁者。(2)预测成年身高:女孩<150cm,男孩<160cm。(3)或以骨龄判断的身高SDS<-2SD(按正常人群参照值或遗传靶身高判断)。(4)发育进程迅速,骨龄增长/年龄增长>1。2.不需治疗的指征:(1)性成熟进程缓慢(骨龄进展不超越年龄进展)而对成年身高影响不显者。(2)骨龄虽提前,但身高生长速度亦快,预测成年身高不受损者。因为青春发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故对每个个体的以上指标需动态观察。对于暂不需治疗者均需进行定期复查和评估,调整治疗方案。3.GnRHa剂量:首剂80-100μg/kg,最大量3.75mg;其后每4周注射1次,体重≥30kg者,曲普瑞林每4周肌注3-3.75mg。已有初潮者首剂后2周宜强化1次。但需强调的是,维持剂量应当个体化,根据性腺轴功能抑制情况而定(包括性征、性激素水平和骨龄进展),男孩剂量可偏大。对按照以上处理性腺轴功能抑制仍差者可酌情缩短注射间歇时间或增量。不同的GnRHa缓释剂都有效,产品选择决定于医生用药习惯和患者接受程度(如更接受肌肉或皮下注射)或当地产品供应情况。4.治疗监测和停药决定:治疗过程中每3-6个月测量身高以及性征发育状况(阴毛进展不代表性腺受抑状况);首剂3-6个月末复查GnRH激发试验,LH峰值在青春前期水平提示剂量合适。其后对女孩需定期复查基础血清雌二醇(E2)和子宫、卵巢B超;男孩需复查基础血清睾酮浓度以判断性腺轴功能抑制状况。每半年复查骨龄1次,结合身高增长,预测成年身高改善情况。对疗效不佳者需仔细评估原因,调整治疗方案。首次注射后可能发生阴道出血,或已有初潮者又见出血,但如继后注射仍有出血时应当认真评估。为改善成年身高的目的疗程至少2年,具体疗程需个体化。一般建议在年龄11.0岁,或骨龄12.0岁时停药,可望达最大成年身高,开始治疗较早者(<6岁)成年身高改善较为显著。但骨龄并非绝对的单个最佳依据参数,仍有个体差异。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多呈自限病程,一般不需药物治疗,但需强调定期随访,小部分患儿可能转化为中枢性性早熟,尤其在4岁以后起病者。5.GnRHa治疗中部分患者生长减速明显,小样本资料显示联合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可改善生长速率或成年身高,但目前仍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资料,故不推荐常规联合应用,尤其女孩骨龄>12岁,男孩骨龄>14岁者。有中枢器质性病变的CPP患者应当按照病变性质行相应病因治疗。错构瘤是发育异常,如无颅压增高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表现者,不需手术,仍按ICPP药物治疗方案治疗。蛛网膜下腔囊肿亦然。(二)外周性性早熟。按不同病因分别处理,如各类肿瘤的手术治疗,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予以皮质醇替代治疗等。
由于家长和青少年对身高广泛关注,各种“增高”产品应运而生。目前市面上所售的“增高”口服药及保健品名目繁多,但其主要成分不外乎几大类:①主要成分为赖氨酸等加钙剂和多种维生素,对促进生长有一定辅助作用,但对明显生长落后者疗效不明显。②主要成分为蛋白同化剂类固醇,短期内有一定促生长效果,但促进骨骺过早闭合,副作用明显,对最终身高不利。③主要成分为雄激素,短期内有一定促生长效果,但使骨骺迅速闭合,身高增长立即停止,并可能出现女性男性化,男性性早熟,最终身材矮小。④主要成分为中草药,可改善食欲,帮助消化吸收,但疗效有限。且多种产品可能添加固醇类激素,可致性早熟并使骨骺提前闭合,影响最终身高。 众多产品往往成本低廉而价格昂贵,疗效甚微,还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在门诊经常遇到有家长反映孩子服用多个疗程的“增高”药后未见长高,经检查诊断为生长激素完全或部分缺乏,显然仅补充一些氨基酸、钙剂和维生素等不可能有显著疗效。而另一些家长反映孩子服药后短期内有较明显长高,但很快生长停滞并出现性发育征象。检查后往往发现孩子骨龄超前甚至已经闭合,失去了干预治疗的时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定期测量孩子的身高并监测年生长速率,及时发现异常。如身高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或每年增长低于相应年龄阶段的正常速率,就应到正规医院咨询或就诊。 民间所谓在青春发育期吃“小公鸡”等促进长高的说法并无科学依据。其机理大概是认为“小公鸡”是生长发育期的鸡,含性激素水平比较高,认为可能对孩子身高有帮助。其实青春期的孩子性激素水平本来就高,如过多地摄取含性激素类的食品,一是容易引起内分泌失调,出现女孩长胡须、男孩长青春痘等症状,二是容易引起骨骺过早闭合,对孩子最终身高不利。青春期的孩子应该均衡摄取营养,保证充足的蛋白质食物如鸡蛋、鱼、牛奶、瘦肉等以供身体快速增长之需要,切忌盲目减肥节食,影响生长发育。
孩子长高的潜力有多大 遗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生长潜力,但是孩子的生长受到很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如果孩子双亲身高正常、生长发育的条件都比较好,那么孩子的生长发育就会比较满意;相反如果孩子的双亲身材较矮,家长又不注意孩子后天的营养摄取,运动锻炼,那么孩子的身高也不会理想。有一个公式可以大概计算孩子的成年期身高(遗传靶身高)范围:男孩为父母平均身高加6.5厘米,女孩为父母平均身高减6.5厘米,所得数值在±5厘米即为该儿童成年后的身高范围。遗传性靶身高有较大的波动范围,后天的营养、睡眠、运动和疾病等多种因素会对最终身高产生很大的影响。 如何充分发挥孩子的生长潜力,虽然遗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生长潜力,但最终身高受诸多因素影响。充足的营养是生长发育的基本保障,蛋白质是骨骼与肌肉生长的物质来源,同时又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是儿童生长发育的最基本要素。因此,在儿童饮食的调剂中,要给予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蛋类、肉类、鱼类、豆制品类和乳制品类。 适当强度的运动能直接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同时身体充分的运动能增进孩子的食欲,带给孩子健康的睡眠,对长高有帮助。有益于长高的运动有慢跑、跳绳、跳舞、打篮球、打排球、游泳等纵向压力的运动,因为骨骼的发育一定程度上来自纵向的压力,而过强的压力如举重等会阻止骨骼纵向生长,孩子应避免做这样的运动。 由于生长激素的分泌一般在夜间孩子熟睡后1小时左右达最高峰,充足的睡眠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所以家长要督促孩子每天晚上8、9点钟入睡,保证睡眠充分。 此外,身体的发育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低年龄的儿童受家庭环境影响尤其明显。父母的关爱有助于孩子的长高,孩子如果在不和谐的家庭中长大,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往往影响身体长高,因此,一定要为孩子营造有益身心健康、关爱有加的生长环境。 身高的增长速度并不是均匀的。人的一生身高增长要经历两个快速增长时期,即婴幼儿期(0-3岁)及青春期。青春期由于性激素的协同作用,孩子身高会出现“窜个”的现象,但也由于性激素的作用孩子的骨骺会迅速闭合,身高不再继续增长。男孩青春期开始一般为12-13岁,年生长速率可达7-10厘米,平均身高可增长25-28厘米;女孩青春期开始一般为10-11岁,年生长速率可达6-9厘米,平均身高可增长23-25厘米。婴幼儿期和青春期为身高增长的重要时期,应予以高度重视。
什么是正常的身高? “充足的营养,正常的内分泌系统功能,没有可导致骨骼及细胞生长发育的慢性病”是孩子健康生长的三个条件,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孩子可以根据其父母的身高来预测他/她成年后的最终身高: 男孩预计成年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6.5cm 女孩预计成年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6.5cm身材矮小是如何发生的?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如孩子在胎儿期出现下丘脑或垂体发育问题,或者出生后曾遭受过严重的头部创伤、脑肿瘤或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对垂体或者下丘脑造成了损伤,使体内不能产生和释放足量的生长激素释放激素或者生长激素,最终导致孩子出现生长障碍。其它激素方面的问题,如甲状腺激素缺乏、皮质醇过多、性早熟等,以及一些非激素方面的问题,包括先天性的疾病(特纳综合症、Prader-Willi综合征)、出生小样儿等都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增长。还有部分孩子的生长障碍找不到原因,被称作特发性身材矮小症。总之,影响生长发育有许多因素:遗传、内分泌、营养、疾病、母孕情况及外部环境等,而生长激素缺乏是导致儿童生长障碍的主要原因。如何应对孩子的生长问题?--早发现:当发现孩子有”身材矮小,生长迟缓,娃娃脸,皮下脂肪增厚,骨骼延迟,性发育延迟”等问题时,家长应警惕孩子是否存在生长障碍--早诊断:一旦怀疑孩子有生长障碍问题,应该立即咨询儿科的生长发育专家,医生会通过一系列的专业检查来诊断孩子是否是生长障碍以及导致的原因等,家长不能仅凭自己的判断来诊断。--早治疗:当孩子被确诊为生长障碍后,医生会采用一系列的方法和药物来治疗,如果是生长激素缺乏导致的生长障碍,生长激素替代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生长激素的治疗从1985年开始,生长激素已经成功的应用于生长激素缺乏的治疗。治疗一般要持续到青春发育期,如果能够一直坚持治疗,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产生明显的效果。帮助孩子身体长高孩子在接受生长激素治疗3到6个月后,会开始出现治疗效果。在第一年的治疗中,大多数孩子的生长速度会比治疗前增长2…4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快于正常生长速度的生长会变慢,但是仍然要比不接受生长激素治疗要快。帮助孩子心理成长生长激素治疗后,孩子的身高能够与同龄的孩子身高想仿;能够逐渐有更成熟的外貌;能够达到正常的成人身高;这些都会给孩子的心理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使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