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人的磨牙,来一探究竟恼人的磨牙无处不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好多家属也许会听到这样一种熟悉声音“咯吱咯吱”,仔细一听原来是孩子在磨牙。说起磨牙,有的家长认为是积食,有些家长以为是肚子有虫,部分家长说是孩子长牙,少数家长猜测是缺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儿童出现磨牙现象呢?研究发现常见原因如下:第一、消化不良,晚饭进食过多或进食难消化食物,加重胃肠道负担;第二、营养失衡,孩子挑食导致维生素、矿物质等缺乏;第三、肠道寄生虫,常见为蛔虫刺激肠壁,引起咀嚼肌反射性收缩出现磨牙;第四、牙齿发育欠佳,宝宝换牙期间若因营养不良、先天性部分牙齿缺失或佝偻病等因素导致牙齿发育不良,牙齿咬合不实,也会产生磨牙现象;第五、精神因素,白天被训斥或睡前情绪紧张等导致大脑兴奋,有可能引起睡眠中咀嚼动作。磨牙到底有哪些危害?不仅影响家人和自己休息,还会破坏牙齿表面的牙釉质,使牙齿变得更加敏感,轻者进食冷热酸甜等刺激性食物即会出现牙疼,牙疼又会加重磨牙,严重者出现牙龈出血、牙龈炎、牙齿松动等。长期磨牙会使咀嚼肌、局部关节慢性劳损,出现面部疼痛、头痛等不适,还会影响牙齿外形,甚至出现双侧脸部不等大等。有研究表明,成年人严重磨牙有导致面瘫、脑瘫风险,患中风几率也增加7成,还会导致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既然知道了引起磨牙的常见原因,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了。第一、睡前避免饱食并进食易消化食物,如有积食,可适当口服健胃消食片;第二、均衡营养,多食水果、蔬菜及粗粮等,定期化验微量元素等,做到科学补充,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应尽可能给孩子进食时令果蔬,以免摄入过多植物激素出现性早熟等;第三、如怀疑肚子有虫(如晚上肛门发痒、大便中有虫体活动),可在正规医院确诊后遵医嘱口服安乐士或肠虫清等药物驱虫;第四、按时补钙,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如有牙齿问题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第五、儿童教育尽可能多点耐心,细心疏导,避免训斥,在睡前可以给孩子轻声唱儿歌、讲故事等帮助其平静入睡。圣诞节快乐因此,当孩子出现磨牙,不能置之不理,应该尽快去医院及时诊治。(中心医院小儿外科张晓明)
舌头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品尝酸甜苦辣,参与构音发声,舌系带是一束纤维组织形成的纵行黏膜皱襞,一面与下颌中切牙间舌侧牙龈相连,另一面与舌腹相连,对舌头功能影响颇大。正常情况下在新生儿期舌系带延伸到舌尖或接近舌尖,在发育过程中,系带逐渐向舌根退缩,一般2岁以后舌尖即逐渐远离系带。在诊疗中我们常常遇到舌系带过长或过短患儿,现分享如下:舌系带过长舌系带过长一般无不良影响,无需紧张及处理。舌系带过短主要表现:舌头不能自由前伸,舌前伸时舌尖因系带牵拉而出现凹陷,舌尖呈“W”形(正常人呈“V”字形),孩子张口时舌尖不能上翘,不能舔到上齿龈或伸过上唇。主要危害:1、影响吸吮,部分婴儿喂养困难,应该排除舌系带过短,乳母哺乳期间出现乳头疼痛等;2、不及时诊治年龄稍大后影响正常发音,俗称“大舌头”;3、患儿由于舌头活动空间小,咀嚼有难度,吃饭时咀嚼很慢,吞食比较多,进而影响消化,出现消化不良等;4、部分孩子因常与下前牙摩擦而发生溃疡。治疗手段:发现舌系带过短需手术矫正,应在幼儿学说话之前进行,出生后1个月即可手术矫治,最好不要迟于12个月,最佳手术时机推荐生后2~6月。一般口腔门诊局麻手术即可,手术时间只需2~10分钟,术后观察30分钟,无须住院。术后事宜:术后会漱口的患儿,替硝唑含漱液1ml加入50ml温开水中,口腔含漱1 min,每天3次;不会含漱的患儿,口腔涂敷康复新液,每天2次至愈合。手术当天进食半流质,进食后擦洗干净牙齿,不必刷牙,保持口腔卫生;第2天后可刷牙,勿触及创面;10天后对患儿进行语言训练。 我院口腔科长期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四军大口腔医院协作,致力于打造咸阳地区一流的口腔科。 科室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副主任医师三名,主治医师两名,住院医师三名,主管护师一名,护师两名。科室人员经常参加全国专业学术学习及交流,不断提升业务技术及医疗质量;设备先进齐全:拥有一系列世界尖端数字化检测诊疗设备,如数字化牙科曲面断层全景X光机、德国西诺德牙科综合治疗椅、登士柏根管测量仪、protaper根管治疗仪,lAVA种植机,法国EMS喷砂洁牙机、牙髓活力测试仪及高压蒸汽灭菌器等;关注诊疗质量:我科为率先提出并推行“无痛治疗、无交叉感染、无近远期障碍”的口腔治疗理念;重视感染控制:严格按照感控要求设立清洗、消毒、无菌室,彻底杜绝了诊疗过程中的交叉感染。 科室目前开展protaper大锥度根管治疗、儿童牙病防治、微创拔牙术、口腔创伤外科,各种复杂活动义齿、固定及种植义齿修复,进口全瓷冠及个性化超薄瓷贴面美学修复、活动、固定牙齿矫治及隐形矫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小儿俱乐部”
包皮是男性覆盖阴茎头褶成双层的皮肤,在男性健康中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就谈谈包皮的健康常识。怀胎十月后一个男婴呱呱坠地,满心欢喜的同时家长不妨检查一下孩子的外生殖器,检查内容包括:①尿道开口是否位于阴茎头部;②双侧睾丸能否摸到;③阴囊有没有异常包块。如此一来可以早期发现部分常见疾病如:尿道上裂、尿道下裂、隐睾、鞘膜积液、疝气、两性畸形等。当然,多数男婴会出现阴囊透亮,B超提示鞘膜积液,以上症状多于1岁后消失,如1岁后仍未消失或1岁内阴囊异常大,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常见包皮问题有哪些?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就该关注孩子包皮发育情况了。在年幼儿童,包皮覆盖龟头,与龟头不能分离,称为包皮粘连。如果包皮将阴茎头包住但仍能向上翻起,称为包皮过长。包皮过长,包皮口又狭小而不能翻转外露阴茎头时,则称为包茎。包皮上翻后无法复位,称为嵌顿包皮。包皮问题有哪些危害?危害讲解如下:包茎与包皮过长,常会导致包皮腺体的分泌物及污垢长期存留在包皮里,形成乳白色包皮垢,刺激包皮发生包皮炎,严重时引起附睾炎甚至炎症上行蔓延会引起泌尿系感染。炎症反复发作可引起包皮或阴茎头粘连,导致尿道口、包皮肥厚或前尿道狭窄。包皮充血水肿,阴茎头红肿疼痛,以致排尿困难,如果包皮口极细小,也有可能使尿流受阻发生排尿困难,严重的会像尿道狭窄一样引起尿潴留,使肾盂和输尿管积水。另外包茎局部刺激也可引起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和童年的遗尿与手淫等恶习。包茎若强行上翻极易造成不能复位,包皮嵌顿在阴茎冠状沟处,形成一个狭窄环,称为嵌顿包茎。被嵌顿的阴茎血液循环受阻,得不到营养,阴茎头及包皮容易发生感染溃烂甚至坏死。包皮阴茎头炎的反复发生及包皮垢的慢性刺激可促使阴茎癌的发生。成人后包茎及包皮过长得不到治疗会影响性欲及生育。此外, 包茎还会诱发儿童遗尿症, 婚后, 包皮垢也可诱发妻子发生宫颈癌。包皮问题如何处理?每天用温淡盐水清洗包皮及其内污垢。包皮粘连因可以保护龟头免受外伤,故若孩子无不适、局部无红肿,可不作处理,等青春期阴茎发育粘连会自然分离,包皮也会相对缩短,如果有反复炎症,则应及时翻开清洗。如果出现包皮红肿,可用温盐水或1/5000的高锰酸钾液洗,每日2次,一般3-4天可消退。如包皮出现红肿发炎表现,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液洗,每日2-3次,并口服几天一般的抗生素,待炎症完全消退后,再行包皮扩张等治疗。如果是包茎,5岁以下无排尿困难,无感染的包茎不必处理,有症状者可先试行手法扩大包皮口。可将包皮反复试行上翻,使包皮口扩大。显露阴茎头,清除包皮垢,涂抗生素软膏或液状石蜡使其润滑,然后将包皮复原。大多数小儿经此治疗,随年龄增长均可治愈。包皮口非常小,并且每次小便时包皮都会鼓起来像小球一样,那就需要早一点处理,方法是将包皮口进行扩张。如果是包皮过长,建议7-13岁行包皮环切术。如果是阴茎暴露不良或小阴茎可选择小阴茎无创治疗或行阴茎成形术。 那些情况适合做包皮环切术? 包皮环切属保健手术,及时手术多可促进阴茎发育并降低泌尿系感染风险等。 以下人是绝对适应人群: ①包皮口有纤维性狭窄环; ②反复发作阴茎头包皮炎; ③5岁以后包皮口重度狭窄,包皮不能退缩而显露阴茎头。包皮环切术禁忌症有哪些? ①凝血障碍着; ②瘢痕体质者,因其术后有可能导致伤口瘢痕挛缩引起严重包茎等严重后果; ③其他不能手术者如糖尿病患者等。小儿包皮手术后护理要注意哪些?手术后,麻醉药效消退之后,伤囗会有轻微疼痛及瘀肿的情形,应定时服用消炎药预防感染、口服止痛药缓解疼痛;早起尽可能卧床休息,切忌座位以免加重包皮水肿;多饮水、忌辛辣刺激及含酒精食物,以免影响伤口愈合;术后应多饮水,勤排尿;手术后伤囗部分应保持清洁干燥,小便时请小心不要弄湿纱布,如果纱布被尿液浸湿,可先将纱布拿掉,再回门诊换药。由于伤囗缝合多采用可吸收缝线,所以伤囗愈合后并不需要拆线。必要时,可以将伤囗泡在清洁之温盐水中以促使缝线脱落。伤囗在七至十天后多可痊愈,伤囗愈合前,应依照医师指示,定期门诊复查。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小儿俱乐部”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一直是大家永远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随着公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及检测手段的日益改进,好多对身体危害大的添加剂等被曝光,如三鹿奶粉等。近几年有个名词一直让大家困惑“塑化剂”,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今天不妨跟小编我一探究竟:什么是塑化剂?塑化剂(Plasticizer,Phthalate)学名叫增塑剂,又称可塑剂,是一种可以增加材料柔软性或是材料液化的添加剂。种类繁多,多达100多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材料,如塑胶、混凝土、房屋装修和装饰材料、水泥、石膏和食品等。食品中塑化剂的使用在如今几乎无法避免,因此更值得我们关心。如果汁、矿泉水、桶装水、茶类饮品、各类点心、饼干、小吃、面食、豆油、牛奶、果酱、果冻等食品,甚至连幼儿服用的感冒糖浆及美容化妆品等都可能含有塑化剂。塑化剂的历史渊源?人类最早使用塑化剂源于19世纪末,当时主要以樟脑作为硝酸纤维素的增塑剂,化工业的飞速发展促成了塑化剂的广泛应用。20世纪初,磷酸酯、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被应用于纤维素树脂的增塑上,与此同时这类增塑剂也被大量研发和利用。1935年聚氯乙烯(PVC)塑料产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逐渐成为塑化剂的主体,约占塑化剂总产量的80%左右。这类塑化剂有良好的防水性及防油性,常温下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醚等多种有机溶剂。包括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在内的塑化剂均是石油化工产品,只能在工业上使用,根本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且具有毒性,因此禁止添加进任何食物、药品和保健品中。我国塑化剂的应用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以后国内聚氯乙烯树脂产品大量生产,就导致了对增塑剂的大量和广泛需求,增塑剂产品增多,增塑剂进入各类材料同时也频频出现在食品中。尽管许多食品生产无需塑化剂作为添加剂,但其贮存、包装和运输等容器所使用的材料是用塑料制品,塑化剂会或多或少污染食品(尤其是液态食品),酒鬼酒中检测出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经调查主要源于生产、储运过程中使用的塑胶容器、管道、密封材料和包装材料等。塑化剂用途。塑料产品比较脆,加入塑化剂后,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常用于工业产品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有毒,是无色、无味液体,添加后可让微粒分子更均匀散布,能增加产品的延展性、弹性及柔软度,因此常作为沙发、汽车座椅、橡胶管、化妆品及玩具的原料。塑化剂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一些食品加工和生产。被用于食品加工的塑化剂称为乳化剂。乳化剂主要用于互不相溶的油(疏水性物质)和水(亲水性物质)类食品中,让油水两相表面张力降低,在两相表面形成保护膜,从而让油类物质能均匀地稳定在水中,让水性物质均匀地稳定在油中。所以,糕点、面食等常常添加乳化剂,从而让食物看起来松软,尚有湿润、润滑和保质作用;也让运动饮料、果汁及果冻、乳制品等液态食物看起来溶液均匀,防止溶液结晶、沉淀以改善食品的质量、味道和口感。例如,在面包生产中,常用的改善面包品质的乳化剂有硬脂酰乳酸钠、硬脂酰乳酸钙、双乙酰酒石酸单甘油酯、蔗糖脂肪酯、蒸馏单甘酯等。在面包制作的过程中添加这些乳化剂可使烘烤出来的面包更筋道、蓬松,同时也能让面包较长时间保持新鲜并提高面包的柔软度和酥脆性。常见的塑化剂有哪些?比较常用且目前因塑化剂事件倍受关注的邻苯二甲酸酯有: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 DB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 DNO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 B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 DEH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 DO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 DINP。酒鬼酒中超标的是DBP,台湾饮料安全事件中的主角是DEHP。工业产品中的塑化剂渗透到食品中是一种无意的渗透。例如,一般常用的保鲜膜有两种,一种是无添加剂的聚乙烯(PE) 材料,但其黏性较差;另一种是聚氯乙烯(PVC)保鲜膜,其中就含有大量的塑化剂,能让聚氯乙烯材质变得柔软而且增加黏度,常被误用来包装食品。还有一种含有塑化剂的产品是聚氯乙烯制造的儿童玩具。女性经常使用的香水、指甲油等化妆品也含有邻苯物质,其作用是作为定香剂,以保持香料气味,或使指甲油薄膜更光滑。包装食品的塑料袋分为两种,一种是聚乙烯薄膜制成,无毒。另一种就是聚氯乙烯制成,对人体有一定毒性。所以,用聚乙烯生产的塑料袋可以包装食品,用聚氯乙烯生产的塑料袋就不能用于包装食品。这在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已经有明文规定。塑化剂在人体的代谢。DEHP在24-48小时内会随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48小时内停止摄入含有DEHP的产品,体内DEHP浓度便会快速下降。DBP在体内也会被迅速代谢,72h内有85%的DBP经粪便排出,其余部分则由尿液排出。即便如此,长期大量食用塑化剂,仍会给人体的生殖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带来慢性危害。塑化剂的危害有哪些?邻苯二甲酸二酯类塑化剂分子结构与激素类似并可以模拟雌激素效应,被称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或“环境雌激素”。作为一种环境激素,普遍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方面,空气、土壤和水中都有塑化剂存在,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其摄入量。以体重60kg的成人来说,世界卫生组织、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管局和欧盟卫生部门分别认为,终身每人每天摄入1.5mg、2.4mg和3mg及以下的DEHP是安全的。每天摄入DBP 0.3mg是安全的。偶然食用少量被DEHP或DBP污染的食品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塑化剂具有蓄积性。对人体有害的塑化剂包括两类,一是把未经食品和卫生部门批准的塑化剂添加到食品中,例如,台湾某香料有限公司,违法添加致癌的塑化剂DEHP生产乳化剂,致使多家知名运动饮料及果汁、维生素饮品含有潜在的毒性。另一种就是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贮存、运输过程中采用含有有毒塑化剂的容器,包括塑料管、塑料瓶、塑料桶等,有害的塑化剂会渗透到食品中。以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为例,它们对人和生物可能具有多方面的毒性。1、生殖影响:对小白鼠的实验表明,DMP、DBP有较大的生殖毒性,服食了塑化剂的老鼠生下的后代以雌性为主,并会影响其正常的排卵,即使产下雄性,其生殖器官较正常的小三分之二。塑化剂对雄性动物生殖腺有一定损害,引起睾丸萎缩、精子减少、生殖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睾丸组织酶活力与锌含量改变。这提示,塑化剂的毒性是抗雄激素活性,造成内分泌失调,影响其正常生育能力。如果简单推论,长期摄食塑化剂对男性生殖力的影响较大,女性次之。据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PNAS)网站(2015-09-09)报道,一份新的研究指出,流产可能与女性暴露于特定的邻苯二甲酸酯有关,特别是怀孕5~13周时所发生的流产。邻苯二甲酸酯( 塑化剂) 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它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塑料制食物容器、医疗器材、胶地板、肥皂与洗发水等,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含有此成分。过去已有研究指出塑化剂会伤害实验室动物的健康并增加其流产的风险;亦有针对工厂女工进行的研究发现,因工作关系接触高浓度塑化剂,使其有较高的流产风险。现今,一项针对一般女性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指出,即使是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较低剂量塑化剂,还是与女性的流产有关。此份研究总共有300多位女性参与,其中132位女性曾经历过流产,另有172位健康怀孕的女性。研究者分析这些女性的尿液样本,发现流产与尿液中含有较高浓度塑化剂代谢物有关,这些代谢物来自于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以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nBP)。2、致癌:尽管邻苯物质的致癌作用还处于争论之中,但是已有的一些研究提示,邻苯物质最有可能导致肝癌、乳癌。塑化剂会引起脂肪肝。(摘自《医学论坛网》)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在生命早期接触低剂量激素干扰物会导致肝脏基因表达改变,影响肝脏功能,增加成年阶段肥胖及其他代谢疾病的易感性。对肝脏基因表达进行分析发现内分泌干扰物会诱导大鼠表观基因组发生重编程,而在啮齿类动物和人类中,表观基因组改变会导致基因组改变。3、致畸:Verret在1969年报告中认为苯二甲酸酯对鸡胚胎的发育有致畸的可能。在1972年研究8种苯二甲酸酯对妊娠鼠胎儿的致畸实验都证明使胎儿体重减轻,身长变短,骨骼畸形。注射苯二甲酸二甲酯、二丁酯和二甲氧基乙酯的胎儿发生死亡。但注射DOP和DNOP对胚胎、胎儿的发育影响很小。4、致诱变:这方面的报道不多。初步证明,大剂量的DOP和邻苯二甲酸二甲氧基乙酯对小鼠有致诱变作用。5、对人体其它危害。大量服用塑化剂可引起胃肠道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麻痹、血压降低等。塑化剂的慢性毒性还表现在肾功能下降、病灶性肾囊肿数量增加以及肾小管色素沉着,此外塑化剂还可产生肝脏毒性、肺毒性、心脏毒性。而这种物质毒害人和生物之后,还会通过基因遗传下去,伤害下一代。长期接触塑化剂,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炎和感觉迟钝、麻木等症状。有学者认为哮喘病的增多,也可能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塑化剂有关。6、DEHP对幼儿的危害。①可能会造成小孩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②可能会产生致癌反应;③邻苯二甲酸酯可能影响胎儿和婴幼儿体内荷尔蒙分泌,引发激素失调,有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7、对环境的污染。现在增塑剂的生产与消费量很大,用途很广,这些物质返回到自然,给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和危害。其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大气、水体、土壤、食物、动植物体内达到了普遍检出的程度。检测表明,增塑剂已进入生物系统,并有积聚。许多事实证明,这些增塑剂在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中的存在,对生物的生长、繁殖有一定的影响,而高剂量则会使哺乳动物发生突变、畸变和癌变。免受其害的几种办法一、高度警惕便宜货。《恐怖的食品添加物》作者安部司曾任职于食品添加物公司,他说如果有破坏行情的价格时,往往是利用添加物降低材料品质。二、少吃动物性脂肪。许多有毒化学物质用脂肪的形式在食物链穿梭,少吃动物性脂肪如奶油、起司牛肉、羊肉等肉类,可以大幅降低人体受到塑化剂等环境荷尔蒙干扰的机会。三、经常洗手是关键。专家研究发现,因塑化剂等环境荷尔蒙影响而性早熟的女童让她们饭前洗手,摄入的DEHP就大为降低。四、避免塑胶染食物。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动物学博士《失窃的未来》作者柯尔朋(Colborn)建议,避免用塑胶制品、塑胶容器、塑胶袋装食物,要微波调理食物,也请用玻璃制品或瓷器。虽然有些塑胶产品号称可用于微波炉,但某些有毒物质还是会释放出来,一切务求谨慎,尤其是儿童、孕妇更要避免。五、防毒同时要排毒。专家建议,除了防毒还要排毒。提倡“二少二多去三毒”原则,即少加工、少食品添加物,多天然、多蔬果,以及去防腐剂、去色素和去香料。另外,多运动排汗也可排出毒素。六、谨慎选用保鲜膜。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保鲜膜,一种是无添加剂的PE(聚乙烯)材料,其黏性较差;另一种是PVC(聚氯乙烯)保鲜膜,添加了大量的塑化剂,这种保鲜膜柔软性和黏性相对较好,适合生鲜食品的包装,价格低廉且使用较广,但却对健康无益。因为含有增塑剂的保鲜膜在遇上熟食中的油脂后,增塑剂很容易释放出来,并渗入食物中,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少吃泡泡糖,泡泡糖中添加了大量的塑化剂以增强其稳定性和耐嚼性。正常人如果每天嚼7~8块泡泡糖,便可能会危及健康。七、谨慎涂抹指甲油。指甲油中也含有增塑剂,刚涂上指甲油后不要用手拿东西吃,尤其不能拿油条、油饼等食品。因为指甲油是脂溶性的,有毒物质易溶解于含油的食品中,食用后可能会导致中毒。八、避免穿塑料鞋子。塑料鞋子中含有的塑化剂,其毒性很容易伤害皮肤健康。再加上不透气,可滋生细菌,引发皮炎、脚气等。九、慎选有烫画童装。烫画中含有的增塑剂,会通过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导致儿童出现咳嗽、喉痛、晕眩等症状。十、培养健康的习惯。例如不吃含有多种添加物的零食,少喝塑料瓶装饮料,不用塑料制品吃饭、喝水等。而对于还不懂事的婴幼儿,则尽量不要让他们接触塑料产品,还要提防孩子将塑料玩具咬在口中玩。附:塑制包装数字的含义 “1号”PET: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等。耐热至70℃,只适合装暖饮或冻饮,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释放出来。研究发现,1号塑料品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DEHP,对睾丸具有毒性。因此,饮料瓶等用完了就丢掉,不要再用来做水杯,或者做储物容器盛装其他物品,以免引发健康问题得不偿失。 “2号”HDPE:清洁用品、沐浴产品。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但这些容器通常不好清洗,残留原有的清洁用品,变成细菌的温床,最好不要循环使用。 “3号”PVC:目前很少用于食品包装。这种材质高温时容易产生有害物质,甚至在制造的过程中都会释放。有毒物质随食品进入人体后,可损害健康。目前,这种材料制作的容器已经比较少用于包装食品。如果在使用,千万不要让它受热。 “4号”LDPE:保鲜膜、塑料膜等。耐热性不强,通常合格的PE保鲜膜在遇热超过110℃时会出现热熔现象,会产生一些人体无法分解的塑料制剂。并且,用保鲜膜包裹食物加热,食物中的油脂很容易将保鲜膜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出来。因此,食物入微波炉,先要取下包裹着的保鲜膜。 “5号”PP:微波炉餐盒。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些微波炉餐盒的盒体的确以5号PP制造,但盒盖却以1号PE制造,由于PE不能耐受高温,故不能与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为保险起见,容器放入微波炉前,先把盖子取下。 “6号”PS:碗装泡面盒、快餐盒。又耐热又抗寒,但不能放进微波炉中,否则会因温度过高而释出化学物。并且不能用于盛装强酸(如柳橙汁)、强碱性物质,因为会分解出对人体不好的聚苯乙烯,容易致癌。因此,您要尽量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 “7号”PC其他类:水壶、水杯、奶瓶。这个数字告诉我们制成饮料瓶的化学物品包括1.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2.高密度聚乙烯;3.聚氯乙烯;4.低密度聚乙烯;5.聚丙烯。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小儿俱乐部”
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会出现XO,即俗称的“锁膝”和“罗圈腿”。您或多或少为此担心,也本走过几家医院,下面我们就XO的诊治做一探讨,希望能给您解疑答惑。孩子也有些X(或O),是正常还是异常?生理性XO:儿童出生后以“O型腿”为主,2岁左右双下肢逐渐变直,3-4岁时逐渐表现为“X型腿”,6-7岁可接近正常。常为对称性弯曲,无疼痛、关节僵硬及全身表现。 病理性XO:①骨折后遗症②继发于佝偻病、粘多糖病、脊髓灰质炎等③骨髓炎后遗症④使用学步车⑤强对抗性运动人群如橄榄球⑥8岁以上的特发性“XO”。如何判断孩子是“X”还是“O”?双下肢并拢,自然站立,正常标准:双膝间距及双踝间距为0cm,双胫骨间距≤2cm。异常标准:“X”型腿:轻度双踝间距≤3cm,中度3-6cm;重度>6cm;“O”型腿:轻度双膝间距≤3cm,中度3-6cm;重度>6cm。应该如何治疗?①生理性无需治疗②有原发病者先治疗原发病,如佝偻病③轻度病理性XO以佩戴支具为主④严重XO,学龄前儿踝间距或膝间距>10cm者以手术为主,可行生长诱导术、截骨矫形外固定术、截骨矫形内固定术、膝关节置换术(成人)等。
小儿腿痛是骨科门诊最常见的问题,其中一大部分腿痛的原因就是--髋关节滑膜炎。患儿往往突然诉说髋关节周围、大腿前面或者膝关节疼痛,严重者可出现跛行,而被患儿家长带着紧张情绪带来就诊。那什么是髋关节滑膜炎呢?髋关节滑膜炎,又叫髋关节一过性(暂时性)滑膜炎,是一种多发性疾病。3-10岁以下的儿童易患髋关节滑膜炎,其中以男性较常见,大多数患儿发病突然。发病高峰3~6岁,右侧多于左侧,双侧髋关节发病的少见。髋关节滑膜炎曾经有多个名称,其中有一个名称叫“鬼怪髋”,是指有些病人忽好忽坏,有些病人也可以迁延几个月也不恢复正常。长期的暂时性髋关节滑膜炎可以导致关节软骨的营养障碍,从而导致以后关节退行变的提早发生。因此应该及时治疗。那这个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目前研究认为发病原因可能与病毒感染、创伤、细菌感染及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有关。起病或急或慢。已知的原因按引起的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上呼吸道感染,特别是起病前半个月左右时间的上呼吸道感染;其次常见于患儿病前有较大活动量。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症状:起病可急可缓,患儿述说大腿和膝关节前面或者侧方疼痛,查体可发现避痛性步态,髋关节前面有触痛,活动范围受限并感到不适。这个病的确诊,需要常规拍骨盆平片,检查血常规、血沉、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类风湿因子滴定、抗链球菌溶血素抗体滴定。骨盆平片检查正常或者有少量关节积液。本病没有骨骼改变。其他的化验结果正常。搞清楚了诊断,下面就是治疗的问题了。治疗首当其冲的手段就是卧床休息,避免负重。髋关节滑膜炎应卧床免负重直到患儿髋关节疼痛消失,活动范围恢复正常为止(3~7天)。有的医生建议在症状消失后再休息一段时间(7~10天)。对于症状明显,活动受限严重的患儿,可行下肢皮肤牵引。不提倡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抗生素。急性期疼痛症状明显者,可口服止痛药缓解症状。其他的方法如局部理疗、外敷活血化瘀中药等方法对于控制症状有一定疗效。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医生认为,小儿的股骨头坏死可能与此病有关,有资料表明,大约有1.5-10%的患儿,后期可发展成为股骨头坏死,所以建议患儿家长在患儿病情好转后,定期复查x线片,注意在骨科门诊随访。
由于小儿缺乏生活经验,缺少对危险因素的辨别能力,所以外伤在小儿极为常见。小儿一旦发生外伤后亦不能明确表达部位和程度。所以在小儿发生外伤时老师或者父母不能只看到小儿一般的皮肤损伤,也要注意若有骨折、脑外伤或内脏破裂出血等,应及时去医院诊断和治疗。 一、识别 1.引起损伤的原因 (1)小儿在家庭或学校教室室内时,常见的外伤原因有:利器切割伤,如被刀片、剪刀、针等割伤或划伤,部位最常见为手指;在室内奔跑、嬉戏被凸出的家具、墙角撞伤;从凳子上、床上、窗口等处坠地所致外伤,也是造成外伤的原因。此类损伤,大部分伤情轻微,无需特殊处理。 (2)车祸所造成的小儿外伤,城市较农村多见。儿童因搭坐成人自行车、不慎将脚伸入钢丝车轮,也可造成挫伤或骨折。 (3)参加体育活动时缺乏应有的指导,也是造成小儿外伤的原因。牵拉幼儿上肢,造成桡骨头半脱位并不少见。 2.伤后局部和全身的表现 (1)局部出现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皮肤破裂或出血,首先考虑伤筋或软组织挫伤。如四肢局部肿胀明显、畸形、反常活动,甚至被动活动后感觉到骨擦音,疼痛明显或患肢拒绝活动,应考虑关节脱位或骨折。 (2)单纯软组织外伤很少有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出冷汗、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如有上述全身症状,应该考虑有颅脑和内脏的损伤。颅脑外伤有头晕、头痛、呕吐、抽搐、昏迷等表现。腹腔内脏损伤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肌紧张、明显压痛和反跳痛等腹膜炎表现。 (3)婴幼儿因为不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病情,家长可根据神志来判断。受伤后神志呆板、反应迟钝或烦躁不安等说明病情严重。 二、处理1.常见的损伤类型 (1)擦伤、挫伤是指软组织损伤,多见于四肢和头部。挫伤后皮肤留有青紫块,这是因为受伤后皮下血管破裂、出血所致,常疼痛和肿胀。如出血较多积聚于软组织内,即可逐渐形成血肿。最常见者为头皮血肿,头部磕碰后局部出现血肿,此时除观察血肿大小等情况外,还需注意患儿神志情况,注意有无短暂昏迷、神志淡漠,有无恶心、呕吐,有无头痛加重等情况。 (2)裂伤是指皮肤、皮下组织有裂口。小儿跌跤时往往头部先着地,或撞于台角上,因此裂伤中以头皮裂伤最为多见,其次可见于面部及四肢等部位。头皮裂伤后往往出血较多。 (3)骨折、关节脱位骨折多见于四肢,常因跌倒或高处坠地造成。骨折引起骨膜及骨膜下血管破裂致内出血,因此表现局部肿胀明显。与伤筋、挫伤不同,骨折或关节脱位时肢体活动明显受限。若骨折两端有错位时,则可呈现局部畸形。锁骨骨折或桡骨头半脱位的小儿,常拒绝举起患肢。小儿外伤后骨折肘关节为好发部位,因患儿摔倒时,手掌撑地,力量传导至肘关节,肘关节因其局部特殊的解剖结构,有骨质的薄弱环节,往往在此处骨折。 (4)大块皮肤撕裂伤多因交通事故引起。多见于四肢。小腿、足部大块皮肤撕脱可呈脱袜状。常伴有筋膜肌肉挤压或撕脱。有时有骨折或内脏损伤。 (5)颅脑和内脏损伤轻型的脑外伤指脑震荡或有颅骨骨折,伤后可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伴有头痛、头晕、呕吐等。婴儿表现烦躁不安。较严重的是指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出血,有呕吐、昏迷、抽搐和瞳孔改变。有时伤后初期可无昏迷、隔数小时后又出现嗜睡或昏迷,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腹部内脏损伤常见有肝脏、脾脏破裂,肠穿孔或肾挫伤。常伴有上述的休克、腹膜炎等症状。如肾脏挫伤可见肉眼血尿或小便显微镜下检查有少量红细胞。 2.治疗 (1)小的挫伤一般不治能自愈。如皮肤下小范围的乌青块不进行任何治疗,经过1~2周,乌青块可转为淡黄颜色,然后呈完全正常皮肤而自愈。对皮肤表皮擦伤,创面用生理盐水清洗,外涂皮肤黏膜消毒剂,并保持创面干燥,能较快愈合。如血肿范围较广时,可用局部加压包扎的方法防止其继续扩散。必要时可用止血药或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自行车钢丝圈所轧的足踝部之挫伤,因局部血供较差,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才能愈合。 (2)裂伤或裂伤后出血不止的都需扩创、缝合治疗,故应立即去医院急诊。家长应注意保护伤口的清洁,用干净纱布压迫伤口达到伤口不被污染及起暂时的止血作用。小范围的表皮裂伤,伤口较浅,出血已停止的,伤口用生理盐水清洗后消毒,创可贴外敷。如伤口出血较多,可用两种方法暂时止血:1、局部用多块无菌辅料或干净的面部覆盖伤口,用绷带加压包扎。2、另一种方法适用于四肢远端,例如手部或前臂的外伤流血不止,可于上臂缠绕止血带(若无止血带,可用皮筋之类有弹性的东西缠绕,以达到暂时阻断血流供应的目的,但切记,此两类方法必须计时,时间不能超过40分钟,否则有引起肢体坏死的可能。头皮裂伤,须去医院,先将伤口周围的头发剃去,在局麻下进行清创缝合术。同时根据伤情用破伤风抗毒素,剂量为1500单位肌肉注射。注射前应先做皮试,阴性者方可注射。如阳性者,应作脱敏处理后再注射。 (3)外伤后怀疑小儿有骨折或脱位,家长应让小儿肢体保持适当的体位,现场取材,进行暂时固定,四肢可用木板、硬纸板、树枝等物体和肢体同时缠绕,以防骨折错位损伤周围重要血管神经。然后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小儿骨折常见方法为手法复位身高石膏固定、手术等。石膏固定,要注意是否因骨折部位的继续肿胀而显得越来越紧,如石膏固定太紧可致患肢远端缺血、缺氧,引起后遗症。此时可表现为肢体远端肿胀、皮肤苍白、皮肤温度低、动脉搏动摸不到,应及时去医院治疗。石膏固定后2~3天内应复诊,可进行X线透视,了解骨折断端对位、对线是否良好,如位置不正,可及时纠正,拖延时间太久,会影响治疗,失去闭合复位的机会。严重者需进行手术复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麻烦。关节脱位,按一定手法复位即可见效。 (4)大块皮肤撕脱伤需急诊入院治疗,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应用抗生素。 (5)脑震荡、颅骨骨折的处理需到医院就诊,做相应处理。 3.预防 (1)不要给小儿玩弄刀片、小刀。刀剪等要妥善收藏,以防锐利器械误伤。 (2)学校、家庭内家具、墙角凸出部位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门窗、楼梯口装防护木栅栏。 (3)对较大儿童应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不要乱穿马路。小儿搭坐成人自行车,应在钢圈外备防护罩。 (4)有桡骨头半脱位史的小儿,应避免牵拉上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