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命的降临本是一件喜事,但是在方方家里这份喜悦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他们很快就发现了刚出生的宝宝拇指与常人不同的异样。是的,宝宝的拇指少一根骨头,整个拇指正在无力的下垂,似乎稍有不慎就会坠落在地。或许是真的怕拇指会在无意中掉落,妈妈急忙握住宝宝的手掌,将五指小心翼翼的托着。诊断出罕见畸形漂浮拇,手术做与不做都是错许是这打击太大,爸爸来不及管还在病床躺着的妻子,抱着孩子就往儿童科奔去,儿童科看完后又急忙喊来了手外科医生,最终诊断为宝宝是得了一种比较罕见的手部畸形——漂浮拇。就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拇指发育不良,掌骨完全缺如或仅存遗迹,这是导致孩子拇指像“掉”|了一样的根本原因。“拇指保不住了,要切!”当时手外科的医生说了很多,但是爸爸能记得只有这一句,宝宝的拇指保不住了,要切掉,然后把食指移到拇指位置当拇指使用。这个才刚刚降临于人世间的宝宝,收到的第一个消息就是要带着“残疾”去经历往后的人生,这是何其残忍的消息。爸爸接受不了,抱着宝宝要赶紧出院,他要自己去找医生,哪怕是要跑遍全国、全世界,也要找到能保证孩子拇指的手术方案。
去年下半年我在收到一条留言,留言者是一位父亲,他的儿子当时九岁,正在上小学,双手拇指都有不同程度的发育不良。孩子很懂事,长得也很帅气,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但因为拇指的问题,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会有许多的不便利,性格较其他孩子而言也比较内向。虽然孩子从来没说过什么,但家长看在眼里心里很不是滋味,觉得挺对不起孩子的,找到我就是想知道孩子的拇指还有没有希望矫正。留言不久后家长就带来孩子来我门诊了,他的右手情况要好些,左手就是很典型的漂浮拇,拇指和手掌之间只有一根松弛的皮管连接,只能随着手的摆动而摆动。家长也曾带孩子在当地医院看过,但都说要做示指拇化,就是把拇指直接切除,将食指移到拇指位置当拇指使用,家长当时就不同意。父亲的原话是“如果真的切了,孩子就永远只有四根手指,我怕他以后长大了会怪我,不做手术起码还有希望保住”。就这样,家人怀着保五指的希望,多年来每年暑假都会带着孩子去全国各地检查。后来也有医生告诉他们孩子可以做跖骨重建手术,从脚上取骨重建第一掌骨,也能保住孩子的拇指,但家长听后还是不满意,觉得代价太大,怕孩子以后跑步会有问题。家长直言想矫正孩子拇指,但是不想影响孩子身体其他部位,既然手有问题,那就只在手上操作,不要动孩子身体其他部位,“拆东墙补西墙”的手术方案他们不接受。这一点上我们和这位家长的观点是一样的,所以现在我们治疗漂浮拇都是采用半掌骨移植重建技术。半掌骨移植重建是从患手的第二掌骨上取部分骨重建第一掌骨,手术只在手上操作,不存在影响脚的问题。术后供区和受区的掌骨都可以继续生长,后期护理也较为简单。手术做完后孩子的拇指外形和功能会得到改善,并且可以随着后期的功能锻炼有进一步的提升,整体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
漂浮拇是Ⅳ型的拇指发育不良,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患手的第一掌骨完全缺失或仅存遗迹,所以拇指呈漂浮拇状态,不能使劲,只能随着手的摆动而动,患手拇指功能全部丧失,手部功能大大降低,孩子不能捏物,也不能用力的握一些大的物体,平时拿物都靠食指、中指去夹,生活中会有很多的不便。漂浮拇在过去主要是通过示指拇化来治疗的,将拇指直接去切除,再把食指移到拇指位置当拇指使用,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让孩子在术后可以拥有拇指功能,但不少家长觉得太过残忍,难以接受。虽然漂浮拇没有掌骨,也不能使劲,但是它的内部依然有着血管和神经,可以感知冷热和疼痛,并不是完全的没用,所以我们更建议将它保下来。将拇指保下来的手术方案有两种,跖骨重建和半掌骨移植重建。跖骨重建取的是脚上的部分跖骨来重建第一掌骨,所以会有一定的骨吸收和坏死的几率,同时对足部也有一定的影响,毕竟是在脚上动刀,部分家长会顾虑到这点。半掌骨移植重建手术是继跖骨重建技术后的有一种保五指的手术方案,从患手的第二掌骨上取部分骨重建第一掌骨,骨吸收和坏死的几率大大降低,整个手术只在手上进行,不伤害孩子身体其他部位,术后护理较为简单,只需要注意下手就行。半掌骨移植重建手术会做两期,第一期主要是搬骨头,让拇指能有个较好的外形,第一期手术做完后需要固定一段时间,等骨头愈合之后再做第二期手术——重建拇指功能,让拇指可移动起来,两期手术做完之后孩子就可以开始功能锻炼了,慢慢的可以做一些精细的动作或有力的抓握一些大的物体,外形和功能都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拇外翻手术从诞生到现在一共有一百多种手术方法,不同的诊疗思路,获得了不同的手术方案。但在所有的拇外翻手术中,分为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两种方式。开放手术常用的几种方法是Chevron、Scarf,微创手术中我个人常用新一代MICA手术。Chevron手术通常在内侧进行切口,切除内侧骨突,并在跖骨颈部进行V形截骨。截骨后,远端跖骨头向外侧推移3-5毫米,截骨面较稳定,固定简单,并使用克氏针或螺钉固定。因为是推移远端跖骨头,未能真正缩小二跖骨间角,只是缩短了第一二跖骨头间的距离。而Scarf截骨手术需要较高的手术技术,但截骨距离长,骨愈合恢复期长,可能会导致关节僵硬。且对于DMAA增大显著或关节面明显倾斜,有些力不从心。骨质疏松患者,可能会因固定不牢产生位移、沟槽效应。Scarf手术中的适应症是拇外翻角小于50度,而现在新MICA手术可以做一些五十度以上的外翻,采用跖骨横行截骨术和趾骨Akin截骨技术,不会造成跖骨(大拇趾)缩短,避免导致转移性跖痛的发生(主要发生在第二脚趾),且允许更好的头部旋转控制和矫正,有助于矫正旋前拇外翻畸形,从而矫正籽骨位置。因此手术所需时间也相对较长,大概需要一个小时。新MICA手术的手术针口只有3毫米,创伤更小,外形也较为美观;恢复也就更快,手术后第一天即可下床行走。不论是宏大的科技技术还是精细的手术方式,都在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懈怠地进步革新,拇外翻同样如此,手术方式越来越多,方便患者根据自身症状做合适的选择。
现在焦虑型妈妈太多了!门诊里经常能见到一些宝妈带着宝宝,说让我看看孩子的手指的发育情况,孩子手指纤细,比同龄宝宝“小一号”,也不爱活动手指,怕会有什么发育不良之类的……然后,我会给宝宝做完体检,最后发现,家长喜欢拿身边其他的同龄孩子作对比,但其实是其他孩子过于胖了,自己宝宝的手指发育是很正常的。这种对孩子生长发育的焦虑,越来越普遍了。孩子是父母的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我特别能理解家长们的这种“爱子心切”。无端的担心不可取,但拇指发育不良,却也是越发频繁,家长一定要当心。什么叫拇指发育不良呢?通俗讲,就是宝宝出生时或随着年龄增长,拇指却不会动,看起来比对侧的小,或存在肉眼可见的畸形,这时候就要注意是否存在拇指发育不良了。具体怎么鉴别,我们可以看一下拇指发育不良的分型:按照严重程度,由轻到重,可分为5型。1型仅表现为拇指外形略小,无明显组织结构缺损,拇指功能无异常。对于这种无需特别处理。2型在1型的基础上,合并有大鱼肌萎缩、虎口狭窄以及拇指的掌指关节不稳定等特征。其对掌功能往往是不良的,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手术重建对掌功能,达到改善拇指功能的目的。3型在2型的基础上,合并有外在肌和肌腱的异常,如大鱼肌缺如,拇长屈肌腱异常。4型掌骨完全缺如,拇指和手部仅靠带有血管的皮肤软组织相连,拇指看起来像处于“漂浮”的状态,因此又称“飘浮拇”。5型拇指完全缺如,手部肌肉、肌腱异常改变,神经血管束失去了正常的解剖结构。对于后三型的拇指发育不良,尤其是第4、5型,重建拇指功能至关重要。传统治疗方法是做“示指拇化”,即把食指“改造”成拇指的样子,以此改善整个手部功能。但术后孩子就只剩四根手指了。这是绝大多数的家长都无法接受的。可以保五指吗?为此,临床发展出“跖骨重建”手术,取患儿足部第四跖骨一部分,移植到第一掌骨,和腕骨形成关节,这样为良好的腕掌关节功能提供了骨骼基础,还能达到保五指的目的。但弊端是,孩子脚部术后三个月不能负重,这就需要至少三个月脚都不能着地;同时手术时间较长,风险较高,无论是游离植骨还是吻合血管植骨,也都存在一定的吸收、坏死几率。目前最新的治疗方案是“半掌骨移植重建”手术,不需要从足部取骨,改从第二掌骨取部分掌骨重建第一掌骨,术后能达到保五指的目的。研究表明,半掌骨移植重建术后骨吸收和坏死的几率较跖骨重建更低,且术后的取骨的供区和受区都能继续生长。更重要的是,孩子在6个月到1岁之间就可以接受手术,能够帮助孩子更早的建立拇指功能。手指畸形,会造成手指功能受限,影响孩子正常生活,甚至造成自卑心理,影响身心健康。
脚趾甲总往肉里长,不剪痛,剪了也痛,这种痛苦,或许只有得过“嵌甲”的人才能体会到。嵌甲,即“足趾嵌甲症”,是指趾甲甲板侧缘长入附近皮肤软组织内,通俗来讲就是趾甲长到肉里去了。嵌甲好发于青少年和青年人,可发生于各个足趾,但以拇趾最常见。嵌甲可导致甲皱襞肿大,引起局部疼痛,导致局部组织炎症反应和继发感染,甚至骨髓炎,进而影响患者正常行走,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诸多不便。1.趾甲修剪不当最常见的病因,趾甲侧缘没有剪齐,或剪太短、太深或太圆,都会使趾甲“插入”甲沟软组织,进而引起嵌甲。2.穿鞋不当多见于女性患者,如常穿跟高头尖的鞋子,拇趾受到前鞋帮限制,被压向甲沟软组织内生长,进而摩擦甲及甲褶,造成软组织肿胀。3.外伤如机械性损伤、碰撞、挤压等,致使甲板撕裂,引起甲盖侧缘更接近甲沟软组织而形成嵌甲,以青年学生多见。1.穿“对”鞋袜避免长期穿跟高头尖的鞋子以及过紧的鞋子,选择适合自己脚的鞋子和袜子,这对热爱运动的朋友尤其重要。另外,如有嵌甲前兆,需及时更换宽松的鞋子,避免嵌甲发生。2、修“对”趾甲先来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在剪脚趾甲时,会不会留“一道白”呢?要不要“留白”呢?建议“留白”,刚好是一道“月牙白”那种,两边与中间平齐,留下至少1毫米左右的白色部分。因为趾甲盖覆盖住底下的软组织,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不要把指甲刀伸进指甲缝里剪,因为剪太深,会让这些软组织在日常活动中更容易被伤着。尽量平着剪指甲,稍加打磨两侧边角就可以了,剪太短或过度修剪边角,都可能导致指甲嵌进肉里边。以上方法,同样适用于手指甲的修剪。“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以为修剪趾甲是小事,这是大多数人最容易忽略却又最容易做错的。嵌甲不痛则以,痛则“要人命”。预防嵌甲,应该从穿鞋和修剪趾甲这些生活“小事”开始。而如果嵌甲很严重的话,自己处理不好,建议去医院就诊,一般需要局部消炎、拔甲治疗或是手术治疗。甲沟炎有多痛苦,只有得过此病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希望大家都善待自己小小的指甲。
最近很多家长咨询我,说看到一些宝宝漂浮拇的视频,想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有效避免?新生命的降临本该是一件喜事,谁都不想宝宝身上“缺”点什么。但漂浮拇就是这个“意外”。但好在人们对漂浮拇的关注度和认识度越累越高,“防患于未然”的工作被逐渐提上行程。漂浮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尽管目前漂浮拇的病因还尚不明确,但据既往研究表明,主要与这几个因素密切相关:1、外在环境因素妈妈在怀孕期间的身体健康状况,例如有没有生病?是否服用过药物?还有所处的环境,如有没有吸入甲醛、二手烟等致畸率非常高的物质?这些都会增加孩子出现时手部畸形的几率,所以在怀孕期间,要尽量保证良好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这些都是很重要的。2、内在遗传因素家族里有没有其他手部畸形的患者?如果有的话,家族里的新生儿也可能会出现手部畸形。相对于其他的手部畸形,漂浮拇遗传几率是非常低的。想要知道有没有遗传性,应继续往上追溯,看看家族里有没有漂浮拇的人,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如果有的话,家族里的新生儿就有可能会出现漂浮拇。如何有效预防?为了降低和避免宝宝出生时漂浮拇,一定要优生优育,建议夫妻从备孕期间开始,尽量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愉悦的心情。另外,宝妈规律要作息,注意不要感冒发烧,不要随便服用药物等,以及远离二手烟、甲醛等有害物质。如果以上这些都注意到了,宝宝还是出现了手足畸形的问题,家长也不要焦虑,漂浮拇是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在合适的时机,通过手术可以达到改善孩子患指(趾)外形和功能的目的。案例分享这是漂浮拇宝宝术后的照片,经过手术,孩子可以慢慢地用拇指做一些事情,捏一些小的物体,或者是有力的握一些大的物体。经过一定时间的功能锻炼之后,孩子写字、拧瓶盖都能做到。家长对手术效果也很满意。
孩子周岁宴,母亲为何暗自落泪?今天是浩浩(化名)的一周岁,生日宴上,他一把抓住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但看起来左手还稍显费力,家里的大孩子都陪着这个小弟弟玩,都想把他保护起来。每每看到这样的画面,一旁的妈妈陈女士总忍不住掉眼泪,脑中也会不自觉浮现浩浩出生到现在的坎坷经历。去年的今天,县妇幼医院,浩浩以早产儿的“身份”来到这个世界。一家人本来满心欢喜、满怀期待,但看到哇哇啼哭的宝宝的左手时,彻底懵了,陷入了无助和绝望之中。任谁都看得出来,小浩浩的左手太“与众不同”了,准确来讲,是患有先天性畸形。如图(非出生时)所示,除了左手大拇指独立,显得正常外,其余四指仿佛被胶水粘连“融”在一起了,不仔细看可能都分不出来有几根手指。另外,小浩浩还存在胸大、小肌的发育异常,胸廓也和正常的新生儿不太一样。在之前的所有产检中,陈女士的检查报告都没有显示胎儿存在畸形的情况,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一家人难以接受,陈女士更是几近崩溃。当时医生告诉陈女士,小浩浩患的是“波兰综合征”,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常见于男孩,临床表现为于胸部肌肉缺损或异常,且常合并同侧手部的发育异常,如短指、并指、腕骨发育不全等。四处求医,孩子能否“重获美好”?在这之后,陈女士就带着小浩浩四处求医,最后来到我的诊室。我告诉她,宝宝这个“病”,可以治!但是需要等宝宝再大一点,6个月左右的时候,进行相关手术。大约是2个月后,小浩浩6个半月大的时候,他们“如约而至”。在充分评估宝宝具体“病情”,经过精密的术前准备后,我们顺利、成功地完成了四根手指的并指分指手术。这是小浩浩术后的照片,术后宝宝的恢复情况良好,愈合的质量也比较高,左手手指逐渐可以抓物取物了,真正实现了外形和功能上的“从无到有”,相信功能锻炼跟上以后,整体效果会更加理想。波兰综合征的孩子除了有并指的问题,大多还有短指的问题,很多家长会问能不能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其实,并指和短指是不建议同时解决的。如果未来孩子手指短小明显,手指发育较差,可以等孩子再大一点的时候进行短指指骨延长。
生活中有哪些习惯最容易受伤呢?首当其冲必然是剪指甲,尤其是剪脚指甲。我在门诊里经常会遇到一些因为剪指甲方式不对,而导致嵌甲发生前来就医的患者。他们有些是临近高考的学生,有些是需要时常走动的上班族,谈及嵌甲都很苦恼。嵌甲虽然算不上什么大病,但是疼起来是真要命,不治的话就会一直疼,且时时刻刻都在疼,就算治了也很难彻底治愈,反反复复,总有复发的可能,这才是让患者最痛恨的地方。那么面对嵌甲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首先如果想要预防嵌甲的发生,在剪指甲时就要把握好分寸,不能过度剪指甲。在选择鞋子的时候,也要尽量选择舒适合脚的鞋子。如有嵌甲前兆,应及时更换宽松的鞋子,避免嵌甲发生。如果已经出现了嵌甲,可以根据症状的轻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症状较轻时,可以采用棉花填塞的方式治疗。通过棉花填塞的方式,将嵌甲的甲板和甲壁进行分离,被软组织包裹的部分趾甲逐渐生长,并在其过程中不对甲襞产生刺激。但填塞治疗通常对早期的嵌甲效果较为明显,如反复发生的嵌甲甲沟炎则需要考虑其他的治疗手段。症状稍重时,可以采用复合导板辅助治疗。采用独特的复合导板技术,有效引导趾甲生长,并避免新生趾甲对周边软组织的刺激。此方法造成的疼痛及不适很小,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穿鞋、洗澡等日常生活都不受影响。因此适合治疗反复发作但没有出现严重感染及渗出的情况;同时,也适合没有时间接受手术或者由于各类原因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工作繁忙、学习紧张、年长、害怕疼痛、糖尿病或其他基础疾病等)。如果嵌甲的症状已经很严重了,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治疗。通过甲沟成形手术,将增生、感染的部分甲沟组织与趾甲、甲床、甲根一起切除。然后一次性完成甲沟成形。同时,需根据情况对甲周组织进行评估,如周围组织肿胀明显或过于肥厚,则有必要同时进行处理,一般经过上述治疗后可显著降低嵌甲的复发率。
悬浮拇指也称漂浮拇,属于拇指发育不良的一种,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患者的拇指没有掌骨或仅存掌骨遗迹,呈现出来的状态就是拇指软弱无力,或直接就是借着尾部的皮蒂栓在手掌上。这样的拇指是没有任何功能的,如果不经过手术矫正,拇指的状态永远也无法改善。目前治疗漂浮拇的方案有三种:示指拇化、跖骨重建、半掌骨移植重建技术示指拇化,顾名思义就是将示指拇指化。具体的手术操作就是把拇指切除掉,把食指移到拇指位置当拇指使用。虽然也可以拥有拇指功能,但孩子就只剩四根手指了,这对部分家长来说仍然是一种残疾。跖骨重建,跖骨重建和示指拇化最大的差别就是它可以保住拇指,术后孩子可以拥有五根手指,这孩子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但这种手术的代价也比较大,因为它是从脚上取骨重建第一掌骨的,所以对足部的伤害比较大,这也是很多家长不愿看到的。半掌骨移植重建技术是继跖骨重建后有一种保五指的手术方案,具体的手术操作就是从患手的第二掌骨上取部分骨重建第一掌骨,手术不会伤及身体其他部位,术后也能达到保五指的目的,这是很多家长比较看重的一点。根据术后随访得知,知道各方面都配合得好,一般术后拇指都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