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是用来处理宫腔里的病灶的,跟子宫肌瘤能扯上什么关系呢?子宫肌瘤根据生长部位分好多类型,一些长在子宫腔里的,或者靠近子宫腔的肌瘤就可以用宫腔镜进行处理。一、那么,用宫腔镜手术有什么好处呢?宫腔镜是经过自然腔道的手术,不需要在皮肤上切开口子,在术后也不会留有疤痕。手术过程中,从子宫内膜进入病灶,对于一些完全或大部分突入宫腔的肌瘤,甚至都不需要破坏肌层,就可以将肌瘤清除。手术后子宫一收缩,创面自然闭合,血管关闭,无需缝合,就可起到止血的目的。最为有利的是对于怀孕,宫腔镜下处理肌瘤,由于不破坏子宫的浆膜层(包被在子宫最外面的组织),术后引起子宫破裂的机会就大大降低,因此手术后不避孕或者仅仅避孕很短的时间即可怀孕。手术后子宫上没有疤痕,分娩的时候也可以选择顺产,而不用特别担心子宫破裂的问题。二、好了,说了这么多宫腔镜处理肌瘤的好处,那它的坏处在哪里呢?宫腔镜不是万能的,它通过膨胀宫腔创造空间,处理突向或接近宫腔的肌瘤。如果病灶比较小,或者想宫腔突出的不太明显,在膨宫的时候就会什么都看不到,也就无从切除了。其次,如果肌瘤比较大,而宫腔操作空间相对比较小,需要切割多次才能去除病灶,这个时候手术时间就会比较长,手术过程中也会有大量的膨宫液体通过手术创面进入人体的循环,导致“水中毒”。这时候即使肌瘤尚未切除干净,也不能继续手术了,要立即停止,保证患者安全。另外,如果肌瘤比较大,贯通子宫壁,手术的时候还很容易切破浆膜层,导致子宫穿孔,严重的还需要经过腹腔镜手术进行子宫修补。虽然这样的并发症非常少见,后果却非常严重,因此手术前需要有经验的医生进行充分的评估。三、既然宫腔镜手术有这么多好处,又有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来抉择呢?这个问题其实应该是留给医生的。通过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B超检查,医生可以大致判断出肌瘤的位置和大小。进一步地,多发的肌瘤可以做CT或核磁共振,更加全面地了解肌瘤和子宫腔的相对关系,帮助手术中能准确地定位肌瘤。一般来说,宫腔镜处理3cm以下贴近宫腔的子宫肌瘤可以在一次手术内完成,如果体积再大可能需要分次进行。四、现在医学进步,又有哪些先进的技术让宫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呢?现在新的宫腔内刨削系统,在宫腔镜的基础上叠加了抽吸和咬噬的功能,即利用快速旋转的刀片切割瘤体,同时将碎片抽吸脱离宫腔,保持视野清晰。这种技术可以在10分钟内处理一个3cm大小的肌瘤,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机会,降低了手术的风险。当然,我们也会采用GnRHa注射缩小瘤体,准备内膜;利用冷刀器械剪开内膜后注射垂体后叶素,帮助瘤体暴露等方法,来降低手术难度,损伤更小地去除病灶。总而言之,宫腔镜是处理某一些子宫肌瘤的法宝,可以大大降低对子宫的损伤,为生育年龄的女性提供了保护,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术选择。
霉菌性阴道炎由霉菌感染引起。医学上把霉菌感染称为念珠菌感染,因此霉菌性阴道炎也称念珠菌性阴道炎。多见于幼女、孕妇、糖尿病患者,以及绝经后曾用较大剂量雌激素治疗的患者。念珠菌性阴道炎如何药物治疗?1、普通的念珠菌性阴道炎治疗并不复杂,特别是初次发作,不需要特别紧张。念珠菌,特别是常见的白色念珠菌,很少有耐药菌株,所以几乎所有市面可见的阴道抗真菌药物都有效。药物可以选择塞阴道或者口服,塞阴道常见的有咪康唑、克霉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等,口服的有大扶康、斯皮仁诺等。药物根据剂型或类别的不同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如凯妮汀,塞阴道1-2次即可,间隔3-7天,每天一次使用的药物则大多疗程为7天左右。口服药物如大扶康一般150mg,口服一次即可。症状严重或者复杂的念珠菌性阴道炎则用药时间加倍,但是一般不会超过2周时间的用药。若症状消失,也不一定需要复查。特别注意初次发作的 念珠菌阴道炎不需要长期用药,也不建议冲洗,以免破坏局部阴道环境而造成抵抗力下降。2、比较复杂的是反复发作的念珠菌性阴道炎,通常指一年发作4次及以上的念珠菌性阴道炎。对于这类阴道炎,一定要到医院进行规范的评估,包括病史,真菌培养,免疫相关性疾病如艾滋病、糖尿病等排查,高危因素如长期抗菌素使用、大剂量雌激素使用、口服避孕药使用、免疫抑制剂使用等,必要时可以进行阴道微生态的评估。在仔细评估的基础上去除及纠正各种高危因素或疾病相关因素,然后进行规范的治疗,通常疗程需要6月以上。性伴侣通常不需要同时治疗,但是如果疾病明显同性生活有关或者性伴侣存在相关症状,则性伴侣也要进行相关的治疗。
宫腔粘连的诊断并不难,难的是治疗。怎么治呢?看起来方法很多:宫腔镜下电切割,冷刀分离,人工周期,放环,球囊支架,涂防粘连剂,注射生长因子,甚至羊膜覆盖宫腔。可惜真正有效的呢?几乎没有。这些动刀动电的设备不加重粘连就不错了,搞不好还要落个麻醉后的并发症。笔者曾经有很多的患者多次宫腔粘连后内膜里面多处积液,子宫都快切穿了,宫壁瘢痕累累,甚至整个宫腔都封闭了。一次次的宫腔手术就像是只知索取,不知反哺的挖掘者。那么如何反哺呢?我们先问问宫腔粘连缺什么?缺内膜,you get it. 那么我们的医生在补什么呢?补雌激素!这是同一个概念吗?我相信你已经知道我们的答案了。让我们脱下那层厚厚的伪学术内衣,放下手中的宫腔镜,来一次无创的内膜反哺吧。
门诊的时候,很多病人纠结于“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和治疗。常常被问及的问题是,需要手术治疗吗?可以用药物消除吗?不治疗会影响怀孕吗?治疗以后容易复发吗?手术风险有多大?五花八门,百花争艳。看来科普一下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如果有息肉,什么样的情况需要治疗呢?用什么方法治疗呢?一般来说,引起临床症状的息肉需要治疗,比如月经的异常,点滴的出血,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不能受孕又找不到其他原因。另外,如果息肉比较大,超过1-1.5cm,或者月经已经停止一年以后再发现的息肉,也是应该考虑治疗的。 说到治疗,目前首先推荐的是宫腔镜手术。很多人一听到手术就蒙了,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一样,一脸拒绝和不信任。我很想劝说,不要这样么,其实还是可以愉快地玩耍的。宫腔镜手术其实应该归类为有创的检查项目,好处在于直观微创,同时还兼具治疗的功能,所以近年来在国内外备受推崇,并在各级医院普遍开展。在发达国家,宫腔镜已经作为妇产科门诊必备的检查项目,并全面取代诊断性刮宫。这一手术可以在局部麻醉或者静脉麻醉下开展,小口径宫腔镜检查甚至不需要麻醉,也可以被大多数病人耐受。所以没你想象的那么可怕啦! 二、宫腔镜手术需要做哪些准备?总体来说,宫腔镜手术属于妇科小手术,针对子宫内膜息肉,一般手术时间较短,对麻醉的要求也不高,在门诊和病房都可以开展。 息肉可以通过钳夹、小剪刀剪除、电切割环切割等方法去除,各有利弊。当然手术越是彻底,术中对内膜破坏的可能性越大,术后复发的几率也越低。总之,风险和收益总是并存的,需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我们建议手术选择在月经干净的一周内进行,也就是排卵之前。这个时候子宫内膜比较薄,术中视野受干扰比较小,因膨宫带入腹腔的内膜细胞也比较少,术后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的风险也相应降低。术前需要做一些常规化验,排除生殖道的急性炎症和全身其他不适合手术的病变,检查的项目包括血常规、血凝、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心电图、白带常规等,检查时大约1-2天。然后根据医院的安排进行预约登记,择期手术。我们会建议月经干净后避免性生活,对于一些经期特别长的病人,还有点滴出血并不影响手术,应该尽快去除病因进行手术。当然,术前还要想法设法保持心情开朗,充足睡眠,以助于术中配合和术后恢复。人无完人,手术也是有风险的,当然比起股市那是小之又小了。主要的风险是,会有一点出血,有可能感染,手术时间长可能会发生血液稀释,极小的比例会发生子宫穿孔,因此术中会一直严密监护的,手术以后也会用一些促进子宫收缩和预防感染的药物,视病情也可加用一些促进内膜修复的药物,总之足够重视,万分小心! 三、手术可以吗?药物治疗可以吗?执业10余年,常常会听到病人说“一定”二字,真的很烧脑!医学上太多的不确定,我真的不是有意逃避问题。有时候只能说,不手术也可以试试吧,也许就成功了呢。那么,换个概念,药物治疗是不是有效呢?可不可以用中药试一下呢?我觉得也可以,在症状还没有对生殖系统产生大的影响之前,尝试一下未尝不可,毕竟可以帮助我们剔除那些生长方式类似的假性息肉。但是如果说,出血量很多,出血时间很长,或者多次检查提示比较大的息肉,那么请缩短尝试的时间,以免对内膜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如果治疗3个月仍无改观,请换位思考。 四、术后会复发吗?会复发的话,那还要治疗吗?子宫内膜息肉属于内膜的良性病变,只要子宫存在,就有复发的机会。一般手术以后复发的几率也就4.6%,是不是很低呢?所以,令我困惑不解的是,很多病人会因为害怕复发而拒绝手术,实在无法构建这里面的逻辑关系。很多时候,我只能选择无力的劝慰:亲,吃饱了很快也会饿的,难道咱不吃啦?所以,积极面对,正确选择才是王道。 五、术后需要复查吗?多久可以怀孕呢?为了了解手术的效果,我们一般建议手术以后3个月复查。如果病人有其他的需求,比如需要进行胚胎移植,会将复查的时间提前。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内膜修复时间一般为1-2月,复查的方式主要是根据症状的改善和B超检查的结果进行判断。对于急于受孕的女性朋友,一般建议术后正常月经来潮一次后试孕,手术当月建议避孕或避免性生活。试孕并不影响复查,可以同期进行。 啰啰嗦嗦写了一大堆,应该算是有感而发,常常遇到这样苦恼的病人,自己也不知道如何伸手援助。希望上述文字对深陷其中的女性朋友有所帮助,也算对自己和他人的宽慰吧!
人类女性的子宫内膜经历增生期的增殖和分泌期的膨胀,再到月经期的剥脱。表现出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然而宫腔粘连造成的内膜损伤却让医生束手无策,缺失的内膜无法再生,严重的宫腔粘连甚至需要代孕,领养孩子,而代孕在我国是非法的。宫腔粘连目前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性难题。今天内膜修复的黑科技已经悄然诞生了。无创内膜修复将开启宫腔粘连治疗的新时代。新生的内膜将成为您的瘢痕累累的宫腔的 “耶稣”。继续关注我们吧!
子宫内膜息肉是发生在子宫内膜层的一种疾病,其病灶包含了增生的内膜细胞、间质细胞和中央的小血管。在临床上,我们一般选择宫腔镜的方法,在直视下将其去除,但是手术后还存在2.5-43.6%的复发几率。因此,人们想了很多办法来减少手术后再发生息肉。这一套随访、治疗相结合方案就称为子宫内膜息肉的“长期管理计划”。具体实施如下:手术前了解是否存在复发的高危因素:比如月经是不是规律,有没有糖尿病、高血压,是不是肥胖,以前有没有发生过息肉,B超检查提示息肉是单个还是多个等等。如果存在2个及以上高危因素的话,手术后建议加入管理计划。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生育需求,结合术中所见(如息肉是否确为数量众多),考虑手术切割的范围和深度。对没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最好将息肉基底部周围看似正常的内膜一并切除,直至浅肌层,减少复发几率。另外,考虑到剖宫产疤痕往往与月经周期延长,反复内膜炎症有关。手术前可以跟病人沟通,一并处理疤痕憩室的问题。手术后的预防复发措施。不少学者尝试了孕激素、口服避孕药和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但研究大多为回顾性,且收入的病例数较少。在我院一项入组500余例子宫内膜息肉的研究中,曼月乐环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即比未放环组术后息肉复发的几率下降78%。因此,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生育需求,目前手术后常推荐的预防复发的措施主要有:针对40岁以下及短期内无生育要求的病人,建议口服避孕药的治疗;针对40岁以上或无生育要求的病人,建议放置曼月乐环。手术后随访体系。对所有病人进行长期的随诊,尤其是合并有内科疾病或者排卵异常的女性,子宫内膜息肉很可能是一种内在功能障碍的表现。通过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配合锻炼和心理调节,及时处理异常子宫出血和生殖道炎症,适时利用药物转化和保护子宫内膜,来达到“治未病”的目的。综上所述,对于临床常见的子宫内膜息肉手术后容易复发的问题,我们提出长期管理计划,也就是希望利用随访和药物治疗的方法将疾病组织在复发前,以减少反复手术给病人带来的身心损伤。
宫腔镜是用来处理宫腔里的病灶的,跟子宫肌瘤能扯上什么关系呢?子宫肌瘤根据生长部位分好多类型,如上图所示,一些长在子宫腔里的,或者靠近子宫腔的肌瘤就可以用宫腔镜进行处理。那么,用宫腔镜手术有什么好处呢?宫腔镜是经过自然腔道的手术,不需要在皮肤上切开口子,在术后也不会留有疤痕。手术过程中,从子宫内膜进入病灶,对于一些完全或大部分突入宫腔的肌瘤,甚至都不需要破坏肌层,就可以将肌瘤清除。手术后子宫一收缩,创面自然闭合,血管关闭,无需缝合,就可起到止血的目的。最为有利的是对于怀孕,宫腔镜下处理肌瘤,由于不破坏子宫的浆膜层(包被在子宫最外面的组织),术后引起子宫破裂的机会就大大降低,因此手术后不避孕或者仅仅避孕很短的时间即可怀孕。手术后子宫上没有疤痕,分娩的时候也可以选择顺产,而不用特别担心子宫破裂的问题。好了,说了这么多宫腔镜处理肌瘤的好处,那它的坏处在哪里呢?宫腔镜不是万能的,它通过膨胀宫腔创造空间,处理突向或接近宫腔的肌瘤。如果病灶比较小,或者想宫腔突出的不太明显,在膨宫的时候就会什么都看不到,也就无从切除了。其次,如果肌瘤比较大,而宫腔操作空间相对比较小,需要切割多次才能去除病灶,这个时候手术时间就会比较长,手术过程中也会有大量的膨宫液体通过手术创面进入人体的循环,导致“水中毒”。这时候即使肌瘤尚未切除干净,也不能继续手术了,要立即停止,保证患者安全。另外,如果肌瘤比较大,贯通子宫壁,手术的时候还很容易切破浆膜层,导致子宫穿孔,严重的还需要经过腹腔镜手术进行子宫修补。虽然这样的并发症非常少见,后果却非常严重,因此手术前需要有经验的医生进行充分的评估。既然宫腔镜手术有这么多好处,又有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来抉择呢?这个问题其实应该是留给医生的。通过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B超检查,医生可以大致判断出肌瘤的位置和大小。进一步地,多发的肌瘤可以做CT或核磁共振,更加全面地了解肌瘤和子宫腔的相对关系,帮助手术中能准确地定位肌瘤。一般来说,宫腔镜处理3cm以下贴近宫腔的子宫肌瘤可以在一次手术内完成,如果体积再大可能需要分次进行。现在医学进步,又有哪些先进的技术让宫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呢?现在新的宫腔内刨削系统,在宫腔镜的基础上叠加了抽吸和咬噬的功能,即利用快速旋转的刀片切割瘤体,同时将碎片抽吸脱离宫腔,保持视野清晰。这种技术可以在10分钟内处理一个3cm大小的肌瘤,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机会,降低了手术的风险。当然,我们也会采用GnRHa注射缩小瘤体,准备内膜;利用冷刀器械剪开内膜后注射垂体后叶素,帮助瘤体暴露等方法,来降低手术难度,损伤更小地去除病灶。总而言之,宫腔镜是处理某一些子宫肌瘤的法宝,可以大大降低对子宫的损伤,为生育年龄的女性提供了保护,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术选择。
子宫内膜息肉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很多病人因为B超检查的异常而来就诊,而他们常常不是主要“受害者”,另一些人却在不知不觉中深受其害。那么哪些“幺蛾子”会跟子宫内膜息肉有关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最常见的当然要数异常子宫出血了,但出血的形式却五花八门。有的是跟月经密切相关,可以表现为经量增多了,经血里有大血块,或者经期延长了,或者月经干净几天以后再次出血,有的干脆就在排卵期前后出血,也有的只在同房后或者月经前同房后才有一点点出血。出血可以是鲜红的,或粉红的,或者褐色的,或者就是白带里有些血点或血丝,不一而足。子宫内膜息肉可以表现为腹痛,尤其是经期腹痛,或者既往有痛经但加重了,疼痛主要集中在下腹部正中,有的是阵发性的,可能与宫缩有关,有的是持续性的,可能与子宫本身的炎症有关。一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先有腹痛,伴随着有一些阴道流血。一些息肉的病人还可以有白带增多,颜色和气味改变的症状,表现为反复的阴道炎,有时候查出来是霉菌,有时候又是细菌,时间长了还可能发现HPV阳性。用了各种药却毫无起色,治愈了又复发,这时候就应该考虑做一个子宫的B超看一看内膜了。另外,有生育要求的病人还会主诉试孕许久却不成功,各种检查都没有异常,只有B超上内膜厚一点,或者回声不太均匀。这时候也有可能是子宫内膜息肉在作怪,尤其是细小的,或者长在宫角的息肉,不仅影响着床,还可能阻塞输卵管开口,阻碍精卵结合。看到这些症状,我们可能会觉得很诧异,怎么一个小小的息肉能闹出这么大动静。其实,女性的生殖道始终上下相通,我们必须将它视为一个整体,去思考,去理解,去解决。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一种情况:这次做B超提示子宫内膜偏高回声,提示可能长了息肉,下次B超就显示内膜回声不均了,毫无息肉的影子;又或者这次B超上息肉明明有1cm多,下一次却变成了多发的,且最大的也不超过0.5cm。这到底是B超医生的问题,还是子宫的问题,还是老天爷的问题。 为了解释这个现象,我先来简单的说说B超检查子宫内膜的原理。超声可以透过人体器官,通过回收遇到不同障碍物产生的回声来成像。通常情况下,子宫内膜层表现为偏低回声,而宫腔线表现为高回声。异常的子宫内膜息肉也表现为高回声,借此在图像上形成对比,得以诊断。(如下图) 但是这样的影像与检查的时机密切相关,因为女性有一个特殊的生理现象——月经。子宫内膜随着月经而发生周期性的生长和脱落,因此,在月经的不同时间段,其超声图像是不尽相同的。比如在月经周期的前半期,还没有排卵的时候,腺体增生,超声表现为回声低,而随着卵泡的生长和排出,内膜的回声也越来越高,想看清楚内膜层里面高回声的结构就越发困难了。另外,内膜的厚度本身对超声影像的影响也很大,不论太厚或者太薄,都会影响对比度,让息肉短时间内“隐身”,而表现为“回声不均”。息肉测量的大小变化,部分也是跟测量时内膜的厚度有关,一般来说,内膜厚的时候测量出来的息肉直径会偏大,而一次月经后就又变小了。如果在对比度不是特别强烈的时候,超声医生也可能把多发的息肉当成单发的进行测量,结果当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说,B超存在一定的误差,是跟其成像原理本身有关的,临床上还是应该结合自身的症状和疾病的发展情况,决定下一步是继续观察还是手术治疗。 最后补充一句,如果说想看清子宫内膜的情况,尤其是判断息肉的生长或是手术以后的修复情况,最好选择月经干净后检查B超,大概在来月经的第7-10天左右。
阴道炎是女性一生中几乎都要遭遇的“小”毛病,尤其是在生育年龄阶段,随着月经周期和生育现象,各种各样的阴道炎可能会时不时地“来敲门”,有些时候也会造成不小的困扰。虽然大家对阴道炎耳熟能详,但还是有些“误区”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们一起来理一理。外阴瘙痒=阴道炎外阴瘙痒几乎是每个女性都有的经历,尤其是月经前后、性生活以后。那么究竟什么引起了外阴瘙痒?外阴瘙痒是不是就是阴道炎发作了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女性的外阴。女性的外阴实际上是三大系统共用的出口,包括前方的尿道,中间的阴道和后方的肛门。除了结构复杂,与其他部位不同的是,在皮肤组织的下还密布神经网络。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外阴比其他部位更敏感。任何可以刺激这些神经异常放电的物质或行为都可诱发瘙痒,阴道炎就是其中之一。但引起瘙痒的原因却远远不止阴道炎,它还包括热刺激、抓挠刺激、洗液刺激等等,也有些神经本身的病变也会表现为瘙痒,如神经性皮炎。所以,不能单单把外阴瘙痒看成阴道炎。白带异常=阴道炎很多时候,我们在门诊接触病人,她们会万般苦恼的拿出一沓化验单,诉说多次就诊无效果的经历。尤其是白带化验单,上面的箭头在短时间内莫名其妙地变化,让人心情抑郁。这些病人常常特别关心化验的结果,当问及自己的症状却描述不清。”好像白带多一点”,“外阴偶尔有点痒”,“肚子有时会有点隐痛”,或者干脆“我也说不清”。这些病人把化验单视为自己的疾病,除了平添烦恼,还忽略真正的病情变化。殊不知,每个人的阴道环境不同,而且时时变化,常规的白带检查中的信息量其实无法反应真实病情的。比如说,清洁度三度,可能是阴道炎,也可能就是慢性宫颈炎,这都需要甄别。也就是说,看上去不好的白带结果也不等于就是得了阴道炎。白带正常=没有阴道炎那么,反之呢?也会有一些病人具有白带增多、异味和外阴瘙痒的症状,久治不愈,但是拿到的化验单却是正常的。她们会感到匪夷所思,明明没有查到霉菌、细菌,为什么就是不舒服?!这样的病人没有问题吗?当然不是。也许是没有找对检查的方法,或者没有找对检查的时机,当然也有可能是取的标本正好错过了最典型的那部分。所以各种原因都可以导致检查的阴性,但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身体。可以跟医生商量一下,共同排除下影响检查结果的各种因素。目前对白带内病源微生物的检测手段已经多了很多,比如可以查阴道微生态,可以查核酸检测,这些都会有针对性地帮助医生鉴别诊断,找到那些“漏网之鱼”。没有性生活就不会得阴道炎没有性生活史的小姑娘对妇科是排斥的,但是妇科疾病对她们却并不“友善”。性生活只是一个影响生殖道环境的因素,但并不是所有妇科问题都与之相关。所以当症状出现时,女生还是应该及时寻求帮助。那么与阴道炎相关的症状有哪些呢?最常见的是白带增多,变黄,在内裤上留下明显的痕迹。还有的女孩子会有异味,有一些褐色的分泌物,并且伴随瘙痒。如果这些现象经常性出现,且有加重的趋势,就说明很有可能发生阴道炎。在寻找导致炎症的原因的同时,我们会开展药物治疗。要说明的是,即使没有性生活,我们仍然有很多治疗选择。这一点大家不必担心。治疗阴道炎就是局部塞药杀菌在传统的观点里,阴道炎的治疗无外乎局部洗液清洗,阴道用药,或配合口服用药,症状消失后即宣告治疗结束。但是,不少病人会抱怨“用药的时候好好的,一停药症状不多久就会回来,难道要一直用下去吗?”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解释下“阴道内环境”这个概念。随着科学进步,我们对阴道的了解逐渐深入,慢慢发现阴道内存在大量微生物,并且它们以特定的组合方式存在于每个人的体内,保持一个稳态,形成小小的“内环境”。那么阴道炎的发生其实就是这个稳定的内环境发生了变化,多了一些什么或少了一些什么。我们的药物治疗可以杀死致病菌,但却很难帮助阴道再建内环境。如果反复的用药,那重新恢复内环境稳定的可能性就越小,我们称之为“阴道菌群失调”。基于这个观点,我们在阴道炎治疗上最新的理念是千方百计重塑稳态,而不再是单一杀菌。当然这种治疗方案就不纯粹是药物治疗了。综上所述,别看小小的阴道炎,它跟我们每个女性息息相关。只有正视它,重视它,我们的幸福日子才能“长治久安”。以上与大家共勉,与大家并肩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