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可能因为急性胆囊炎或者胆囊息肉进行了胆囊切除术。在我们医疗中心,患者术后第一天进清流食,大多数患者在术后第2或者第3天就出院了。但是出院之后回家应该怎么康复呢?临床中常常遇见患者出院之前问我们:医生,我是不是不能吃鸡蛋了?以后还会得结石吗?以后还能吃肉吗?等等等等。那么,出院的患者到底需要注意什么呢?1.切口换药,拆线。出院后每2天切口换药一次,术后7天根据切口情况决定是否拆线,换药及拆线可根据情况就近选择医院。2.饮食。这也是绝大多数患者关心的问题,由于身体突然缺失了胆囊,术后早期建议避免高脂饮食,因为早期进食高脂或油腻食物容易引起腹泻,出院后建议以软烂易消化,低脂的食物为主,如粥、面条等,少食多餐,可以搭配腐乳,青菜,水果等,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正常进食无腹泻后就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了,也可以吃鸡蛋肉类等。3.复查。虽然胆囊切除了,但是人体还是分泌胆汁的,胆汁还是会从肝脏分泌经过胆总管流入十二指肠参与消化,还是有可能产生胆总管结石的,术后要定期复查肝胆胰脾超声及肝功,如果发现胆总管结石要尽早就诊处理,一般来说术后1个月可以门诊复诊,查肝胆胰超声,血常规及肝功,如果没有异常就定期复查,1年内无复发及异常后,建议每年定期体检复查就可以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转自微信公众号: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这个场景有没有很熟悉:你忐忑不安地躺在一间黑漆漆的小屋里,一种难以名状的润滑感在你的腹部来回滚动……你紧张得直冒冷汗,抬头望望床边坐着的沉默白衣女子。她头也不回地盯着面前类似80年代电视机的黑白屏幕,脸部表情被阴暗的光线遮挡得难以分辨……刹那间!“哦哟,胆囊有结石嘛,0.5乘以1!”这位超声女医生说着,飞快地在你的体检报告上敲了个章。还没等你回过神来,她就已经迅速收起B超操控杆,一把塞给你一团草纸让你擦擦肚皮赶紧下床。“下一位!”……直到走出医院,估计你还在纳闷。胆结石是什么鬼?难怪我一吃红烧肉就肝区痛!对了,我这种情况是得吃药还是手术啊?今天就来扒一扒这个中国10%成年人都有,让吃货们恨得牙痒痒、痛得心慌慌的胆结石。胆在哪里?胆有何用?想要知道胆结石能不能治好,首先要找到胆,认识胆。(图片来自小大夫漫画)胆囊在右腹部的肝脏后方,长得像个生鸭梨。为了更加稳妥地存放胆囊,肝脏还特地在胆囊的位置给它腾出了个窝,叫作“胆囊窝”。很多人都以为,胆囊胆囊,就是生成胆汁的地方。其实,真正分泌胆汁的主要脏器是肝,占75%,其余则经胆管分泌。而我们的胆囊只是用于存储和浓缩胆汁的一个囊袋,容积大约是40-70ml。在没有食物刺激消化道时,胆囊中的胆汁边浓缩边缓慢地流过胆管汇入小肠;而当进食了3-5分钟后,小肠会产生缩胆素促进胆囊收缩和排空,一时间大量的胆汁被挤入肠道,帮助消化食物中的脂肪。什么是胆结石?看到上面那个动图,一定有人百思不得其解。胆汁不是流得好好的吗,怎会莫名其妙生出了石头来?这就和胆汁的成分相关了,除了苦以外,胆汁中含有胆汁酸、胆红素、磷脂、胆固醇以及一大堆胆盐。正常情况下,各种物质占比均衡,胆汁处于溶解状态。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比如吃太多肥肉、身体摄入的胆固醇过多,而胆盐和磷脂合成减少,如果恰好这人还不爱吃早饭不爱运动,致使胆汁从胆囊流出的速度放缓,那么胆固醇就很容易析出,形成大名鼎鼎的胆固醇结石。其他结石的形成基本也是这个道理——胆汁的“溶解平衡定律”被打破。鼓鼓囊囊的一胆囊结石别以为这些石头会乖乖待在原地,它们会随着胆汁的流出或跟着人的体位变化滚动,有些还会顺着胆道瞎跑,堵塞胆囊管、胆总管、胰管(就是连着胰腺的管道),导致严重后果。根据胆结石成分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胆固醇结石:大多数单颗的胆结石都属于胆固醇结石,就是胆汁中不溶解的胆固醇过多,长期排出缓慢,逐渐沉积而成。它们不仅爱一个人霸占胆囊,而且个头很大,不容易被冲进胆管,常安稳地待在胆囊里。2.胆色素结石:这也是我国常见的一种胆结石类型,由胆色素、少量钙盐和细菌、虫卵或上皮细胞组成。这种结石的形状千奇百怪,质地很软,一捻就碎。小的如同沙硕,大的则有黄豆大小。经浓集析出后,胆色素结石的颜色往往很深,呈棕黑或棕红色。由于体积小,又柔软易碎,它们常常随着胆汁排出胆囊,有75%都卡在胆管里头。谁吃的桂圆,把核吐我胆里了?便宜卖嘞!新鲜的烤地瓜嘞!3.混合型结石:就是以上两种的混合体。它的色泽和形状都要视其不同成分的含量而定,大多待在胆囊里。4.黑结石:也属于胆色素结石的一种,只是成分略有不同。它是由不溶性的黑色胆色素多聚体、各种钙盐和黏液糖蛋白组成的。呈黑色或棕黑色,圆球状,主要分布于胆囊内。胆疼,具体疼在哪儿?得了胆石症会有啥症状?其实严重与否主要取决于结石的大小以及有没有发生流出通道梗阻或感染的情况。如果结石大小合适(这里可不是越小越好)、位置又正巧避开要道,那么很多患者终身都可以没有症状。除了这种情况外,胆囊结石常会引起:1.胆绞痛,尤其进食脂肪食物后,中上或右上腹部闷胀不适;2.嗳气、恶心、闻到油腻气味就反胃呕吐;3.胆囊感染4.如果结石不慎堵住流出道,那么胆囊会胀得很大,细菌滋生,伴随感染;若结石不慎卡在了胆管内,那么情况会更复杂一些:1.腹痛、发冷、发热、黄疸反复发作;解释一下黄疸,既然胆道被堵、胆汁淤积,那么生成胆汁的源头——肝脏内小胆管压力就会越来越高直至破裂,溢出胆管的胆汁反流入血,会将皮肤、巩膜等器官都染成黄色。前方高能预警……信我,没加滤镜,就这么黄2.背痛或右肩部放射痛;3.肝功能受损;4.波及周围毗邻的器官,造成严重并发症。如化脓性肝内胆管炎、肝脓肿、胆道出血等。胆汁还会反流到胰腺中,导致胆源性胰腺炎。哪些人容易得胆结石?不可否认,患有胆结石的人群大多都是三餐不规律、不爱运动的吃货。1.久坐不动人长时间处于一种蜷曲体位时,腹腔内压增大,胃肠道蠕动受限,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胆汁排泄,饭后久坐更是会影响胆汁酸的重吸收,让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比例失衡。2.肥胖体质饮食结构长期处于高脂、高糖类、高胆固醇,胆汁的成分也会变得异常。3.不吃早饭肝脏分泌的胆汁经胆囊一夜浓缩变得越来越粘稠,如果晨起后还不吃早餐,小肠分泌的缩胆素就会明显减少,胆囊粘稠的环境本身就很利于细菌繁殖,形成胆结石并诱发胆囊炎。5.糖尿病研究显示,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1.5%的患者合并有胆结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的发病率。糖尿病患者本身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就低,没法很好地抑制脂肪分解,而且糖尿病常合并肥胖、血脂紊乱等代谢问题,导致肝内合成的胆固醇增加,胆汁内的溶解平衡就会被扰乱。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真的无比重要啊!6.肝硬化前面提到,肝脏是生成胆汁的主要器官。如果肝功能受损,那么经肝脏加工的非结合胆红素就无法正常和葡萄糖醛酸结合成溶解状态,这种不稳定状态的胆红素流入胆囊后很容易析出。此外,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力下降,肠道菌群常常会移位导致胆道炎症。胆结石怎么诊断?很简单,查体+B超。很多患者一到肝胆外科,医生就会让你掀开衣服、在你的右侧腹部比划半天、按来按去问你疼不疼。可别把人家当成变态,胆囊结石一旦发展成胆囊炎,或是炎症已经波及到周围腹膜时,都有十分明显的体征,临床上叫作Murphy征。Murphy征如果你感觉被按压的位置明显疼痛,当医生松开手反而疼痛加剧(反跳痛),那么你很可能真的中招了,并且炎症已经波及腹膜。为了证实初步判断,医生还会使出另一招——腹部超声。在超声影像里,结石到底躲在哪儿,有多大?一目了然。这个够大!胆结石怎么治疗?该吃什么药?首先要搞明白吃药的目的,吃药是无法立竿见影地消除结石的,药物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消炎、促进胆汁分泌、帮助排出结石。常见的西药有熊去氧胆酸,也可辅助服用一些消炎利胆的中成药物。另外,针对胆固醇性结石,还可以通过鹅去氧胆酸和熊去氧胆酸等口服溶石药物使胆石表面的胆固醇慢慢溶解,让结石体积逐步缩小。而针对胆色素结石,目前还没有较好的口服溶石药物。要吃抗生素吗?如果有存在了明确的感染指征,比如发热、白细胞升高等情况,可以根据医嘱酌情使用抗生素。胆绞痛怎么办?绞痛时可以服用解痉药,比如山莨菪碱(6-542)可以暂时缓解痉挛性疼痛,不过这类药物不宜长期服用,毕竟治标不治本嘛。手术:切除胆囊还是保胆取石?如果你的石头对你没啥影响,基本没有症状,一般无需积极手术。如果结石够大,比如大于3cm,不容易掉进胆管里也可以考虑保守治疗。可如果出现了胆囊炎急性发作或是掉进胆管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就要靠手术解决问题了。目前临床上仍然推荐胆囊切除术。虽然胆囊和阑尾一样,是我们体内土生土长的器官,但它既不分泌胆汁,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大。利用腹腔镜技术,仅在腹部开3-4个口就能顺利将胆囊取出,创口小,术后恢复情况理想,而且从此可以彻底告别“胆”疼烦恼啦!具体操作方式可以瞅瞅文首的视频,讲得非常清楚。模拟胆囊切除术(取胆咯……)真的就三个洞哦!能不能保胆取石?坦白讲,目前临床是有争议的。因为虽然取了石头,仍改变不了胆结石代谢紊乱的根本,一些患者在术后不久,胆囊里就又长出了石头。此外,胆囊结石常伴随着慢性胆囊炎,在取出结石后,炎症仍然没消除,仍然会让你接着“胆”疼。也就是说,除非能确保术前你的胆囊基本没有病变,功能没受任何影响,医生才会建议你保胆取石。即它是有非常严格的适应证的,不是所有人都能留得住胆。当然,保胆后还需长期服用溶解结石的利胆药物防止结石再生。
转自微博公众号-央视财经有一种癌症,它一直默默隐藏着,伴随生活条件的提高,一步一步接近患者。它有一个惊心动魄的名字——“癌中之王”。这种癌症是什么呢?它为何被称为“癌中之王”?有哪些症状提示可能是这种癌症找上了门?有哪些生活习惯和这种可怕的癌症息息相关?1.胰腺癌为什么被称为癌中之王?2.胰腺癌的生活雷区,你踩了几个?3.出现什么症状时应注意除外胰腺癌?
本文转自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71007228633521导读细菌性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 PLA)是临床常见的肝脏感染性疾病,占所有肝脓肿的80%。近30年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和治疗方法的改进,其诊断率和治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病死率明显下降。目前,肝脓肿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和诊疗方法均发生了很大改变,但随着免疫受损人群的增加,如糖尿病、恶性肿瘤,以及多重耐药和高毒力致病菌的产生,给临床诊治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一、概况PLA以男性多见,发病高峰年龄在55~65岁,病灶好发于右侧,且多为单发。感染途径一般可分为4种:门静脉途径、胆道途径、肝动脉途径和临近感染。近年研究显示,胆源性感染是PLA的主要感染途径,包括急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慢性胰腺炎和肿瘤所造成的胆道梗阻。患者也可因进行了相关手术治疗后,发生逆行胆源性感染。值得注意的是隐源性肝脓肿有明显上升趋势,比例从既往的4%上升至40%,这可能与肝内已存在的隐匿病变有关。这种隐匿病变可在人抵抗力减弱时,使病原菌在肝内迅速繁殖而导致肝脓肿,如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人群更易发生肝脓肿。这主要与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受损、中性粒细胞趋化及吞噬功能下降有关,同时高糖状态也为细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内环境,也有研究认为糖尿病只是反映了一部分PLA患者特有的临床特征,并不能影响最终的病死率,但其中的原因还不甚明确。二、诊断PLA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均缺乏特异性,导致快速诊断较困难,尤其是一些起病隐匿的患者容易被误诊、漏诊。对于PLA的诊断既要结合临床表现、各项实验室结果和影像学检查,也要动态观察病情。01实验室检查PLA常见的实验室异常指标为WBC、中性粒细胞、CRP、ALT和ALP等,其中74.5%~91.0%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升高,约95%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中性粒细胞在PLA中表达炎性反应的敏感性更高。研究显示,PLA患者的CRP几乎100%升高,因此认为CRP在PLA中是反应炎症程度和评估抗感染治疗效果的一项简单有效和敏感的指标。超过50%的PLA患者可发现肝功能异常,其中包括ALT、ALP和TBil升高,Alb降低。虽然实验室检查对PLA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但均缺乏特异性,还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02影像学检查 超声:病灶表现为边缘不规则的低回声病变,病变内透声不佳。 CT:病灶呈片状或分叶状的低密度影,边缘不清,一般增强扫描后边缘可明显强化,而内部无强化。由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肝脓肿(KLA)在CT中有时可见具相对特征性的“中央坏死碎片”。有研究发现若患者具备CT中呈薄壁(<2 mm)、中央区坏死碎片以及有血行播散、没有基础胆道疾病这几项特点,可以优先考虑为KLA。在取得细菌培养结果前,通过影像学检查大致区别出KLA或非KLA,对治疗甚至预后的判断均有帮助。PLA在CT中还可有其他一些特殊表现,如气-液平。如果表现出气-液平,则提示该脓肿为含气肝脓肿。含气肝脓肿占PLA的6%~24%,在血糖控制不佳患者中多见,往往易并发败血症和脓肿破裂,这部分患者因容易并发感染性休克,所需抗感染时间及住院天数较长,预后也较差。03主要致病菌及其毒力和耐药细菌培养在PLA的诊断与治疗中十分重要。PLA的致病菌有地域差异。在欧美国家,大肠埃希菌感染最多见,该地区的PLA大多与恶性肿瘤、胆道疾病有关。东亚地区如中国、香港、日本、韩国等研究均报道肺炎克雷伯菌是导致PLA的主要致病菌。克雷伯氏菌多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该地区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已有证据表明糖尿病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有关,因为较高的血糖水平导致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功能减弱,为这些菌属通过血行播散至诸如肺等脏器提供了便利的环境条件。致病菌的多重耐药是目前临床医师应重视的问题。有学者分析华东地区PLA患者的细菌培养结果,发现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低于10%,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达到100%,其次是头孢他啶、头孢曲松(10%)和阿米卡星、头孢呋辛、新诺明(约5%),而对哌拉西林、头孢西丁、头孢吡肟、氨曲南以及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则低于5%;大肠杆菌的耐药率可达到42.9%,其中对环丙沙星和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接近60%,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呋辛的耐药率超过40%,对头孢唑林、氨曲南、新诺明、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也在30%左右。PLA患者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株毒性较强,尤其当患者有糖尿病基础时,容易发生血行播散,并发感染性休克,这主要与magA/rmpA两组基因有关。此部分患者一旦有多重耐药,则治疗较为棘手,住院天数较长,住院费用也较多,因此,认识PLA病原学及其耐药的进展对抗生素治疗具有指导意义。三、治疗对于PLA,一般共识是患者应当全身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在细菌培养结果回报前,通常根据临床经验选择抗生素,并完善相关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其结果相应调整抗生素。另外亦推荐联合使用经皮穿刺引流。01抗生素应用根据《热病: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2016》的推荐治疗方案,治疗PLA的抗生素首选为甲硝唑联合头孢曲松或头孢西丁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备选方案为甲硝唑联合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尼培南,临床中多选择三代头孢菌素联合甲硝唑。静脉用药和之后的口服维持用药时间尚不确定,台湾的研究中为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3周再口服维持1~2个月。美国和中国大陆的研究建议静脉使用2~3周,口服1~2周。疗程由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所决定,根据复查的超声结果、体温及白细胞计数调整。如果合并眼内炎或者其他脏器播散感染,必须全身静脉及玻璃体内抗感染,可以考虑使用头孢曲松。病原学提示肺炎克雷伯菌是目前PLA的主要致病菌,其耐药率逐渐升高是目前临床治疗的新挑战。在个别地区,应该重视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肺炎克雷伯菌的出现。糖尿病患者更容易遭受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但具体原因不明。使用碳青霉烯可以降低这部分患者的病死率。对于高龄、糖尿病基础、收住ICU、体内置管的ESBL感染高危患者,一旦疑诊PLA,应当首选碳青霉烯类药物抗感染治疗。02脓肿引流经皮穿刺引流已经成为PLA的主要治疗措施,因为其创伤小、定位精准且恢复较快。经皮穿刺引流分为经皮穿刺抽脓和置管引流,均是在超声/CT引导下使用16G~18G一次性穿刺针抽取脓液,再使用6F~12F猪尾管置入脓腔内持续引流。单发的小脓肿(<3 cm)可以考虑单纯抗生素治疗,大脓肿(5~10 cm)考虑抗生素联合经皮穿刺抽脓,但脓肿未完全液化,或者多房的脓腔则不宜应用经皮穿刺引流治疗。对于巨大脓肿(>10 cm)可以持续置管引流。部分患者可能因为首次穿刺引流失败或者不彻底需要进行再次或多次穿刺,有研究发现低蛋白血症是首次穿刺引流失败的危险因素。03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治疗包括肝脓肿切开引流和肝叶切除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经腹腔镜引流手术安全可靠,在术后护理、患者康复和住院时间方面都要优于传统手术。以下情况需考虑手术干预:(1)脓液太黏稠无法被吸引;(2)多个脓肿;(3)抗感染治疗和经皮穿刺引流后仍有败血症表现;(4)脓肿破裂;(5)合并其他腹腔内疾病需一并处理。对于需要手术干预的脓肿大小尚存争议,有学者认为脓肿长径>7.3 cm穿刺效果不好,应该考虑手术;有学者认为长径>5 cm即可手术。有研究发现基于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基础,一些巨大的脓肿(长径>10 cm)经皮穿刺引流的治疗有效率也可以达到97.4%,穿刺失败或再穿刺率仅为2.6%和7.7%,故手术治疗应限于那些经皮穿刺引流和抗感染效果不佳的患者。目前PLA并没有公认的治疗方案,这是因为其各地区发病特点和原发病不同所致,因病因学的不同导致了感染致病菌的不同,所以治疗上仍需结合当地特点而定,同时目前的资料中,对于PLA的长期随访并不多,尚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明确。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病人约30-40万人,占全世界的55%,我国肝癌的高发地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男女发病比例约3:1。肝癌多发生于中壮年,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高发年龄35-55岁。肝癌恶性程度高,多数患者发现时就已经是晚期,发现较早的患者即使成功进行了根治性肝切除,很多仍然逃不出术后复发转移的魔掌。因此,肝癌的预防极为重要。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预防肝癌应该重视以下两大方面:一、预防和治疗肝炎病毒性肝炎(包括乙肝和丙肝)、肝硬化、肝癌被认为是肝癌形成的三步骤。在我国,大约有十分之一的人携带有乙肝病毒,原发性肝癌中亦有约90%的患者合并乙肝,有研究认为,乙肝增加患肝癌的风险约200倍。预防肝炎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使用乙肝疫苗,婴儿在出生后就应该注射乙肝疫苗,如果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还应该给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通过多年推广,在一些肝癌高发区,15岁以下儿童中乙肝携带率已成直线下降趋势,同时肝癌的发病率也已开始下降。成年人中没有生过肝炎,在医院检查两对半均为阴性的,也应该注射乙肝疫苗进行预防,尤其是乙肝病毒阳性者的家庭成员。如果已经有病毒性肝炎,就应该积极治疗,以延缓肝炎向肝硬化转变的过程。对于肝炎患者,除用保肝药外,更重要的是清除病毒,如果抗病毒治疗不理想,肝炎将频繁活动,加速肝硬化和肝癌的形成。但是,乙肝病毒很难彻底清除,它的DNA会保存在肝细胞内,在适当时机仍会大量复制,造成肝细胞坏死和增生,形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肝炎患者不管是否处于活动期,都应该定期检查AFP和B超等。“大三阳”和“小三阳”的病人还需及时检查肝功能和乙肝病毒DNA。研究表明,“小三阳”发生肝癌的几率并不低于“大三阳”,肝癌病人中“小三阳”的比例是“大三阳”的12倍。一些“小三阳”患者因病毒变异无法产生e抗原,但体内病毒仍在大量复制,有较强的隐蔽性,如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大概有25%会转变为慢性肝炎,但也有相当多的人感染了乙肝病毒却从来没有肝炎病史,出现症状后经医生检查,发现已经有了肝硬化和肝癌,因此一旦发现有乙肝病毒携带,虽无症状也应定期检查,如果化验发现血液中乙肝病毒DNA明显高于正常值,必须服用抗病毒药把它压下来。二、谨记一句俗语“病从口入”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我们每天吃进去的东西中,营养物质经肝脏加工处理为人体所用,而有毒物质也必须经肝脏解毒以避免为祸一方。如果我们长期给自己的化工厂添加毒素,就会不断腐蚀机器,终将酿成致命的后果。1、少喝酒“喝酒伤肝“是众所周知的常识,酒精进入人体首先要在肝脏中解毒,解毒过程中会形成对肝细胞有毒性的中间产物-乙醛,从而造成肝细胞坏死,逐渐发展成酒精性肝硬化,形成肝癌的发生的温床。研究表明,肝癌中有40%左右有饮酒史,如果去除饮酒因素,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将会减少10%。需注意的是,不同度数不同类型的酒混着喝可以使患肝癌的风险增加10倍。对于有乙肝病史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喝酒是个大忌,因为酒精会和病毒起协同作用,促进肝癌发生。2、不吃发霉的食物发霉的花生,玉米,稻米,白薯等,由于存在大量的真菌,这些真菌可以产生一种称为“黄曲霉毒素”的物质,其毒性比氰化钾大10倍,是目前所知的最强致癌物质。研究证实黄曲霉毒素可以导致包括人在内的多种动物发生肝癌,致癌时间最短只需24周。在温暖潮湿的地区,食物尤其容易发霉,人们应该注意及时丢弃。此外,在地沟油、不合格的花生油、不合格的牛奶中也发现黄曲霉毒素超标。有报道一些不法商人把受黄曲霉毒素污染、应销毁的粮食用于酿酒或饲养奶牛,这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3、注意饮水卫生人每天需摄水约2000ml,水被污染后,不但含有大量的有机致癌物质,而且有利于藻类的繁殖,研究发现某些藻类产生的毒素也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农村中应该杜绝饮用池塘水,沟渠水等死水而应该饮用井水或自来水等活水,城市中也应该选用干净的水源。除上述两大方面之外,饮酒、劳累、熬夜、情绪不佳等均能导致乙肝进展,应注意避免。积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体质,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乐观的情绪,生活工作中适当减轻压力都对预防肝癌有积极的作用。在肝癌发生的早期阶段及时发现肝癌并进行根治性治疗,从而使病人得到治愈,也是肝癌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级预防)。对于易发肝癌的高危人群,定期检查是早期诊断肝癌的关键。在我国,高危人群的标准为:HBsAg阳性或有慢性肝炎史、年龄在35岁以上。在此人群中,肝癌检出率为500.5/10万,为一般人群的34.4倍。约60%的肝癌病人的血液中可以检测到一种特别的蛋白质叫甲胎蛋白(AFP)浓度升高,所以检查AFP和B超是筛查肝癌最常用的方法,联合检查灵敏度可达到92%。属于高危人群的人应至少每6个月检查一次。研究表明,定期检查者,发现的肝癌中约有50%是直径小于3cm的小肝癌,大部分这样的肝癌可以根治性手术切除,或用各种办法将其摧毁,5年的生存率可以达到50%。而未定期检查者,发现肝癌时大多数都为较晚期,手术切除率仅为7.5%,5年的生存率仅为5%左右,后果严重。因此,定期的肝脏检查,对高危人群极端重要。人类经过百年奋斗,已使肝癌成为可防可治的疾病。通过积极防治肝炎、注意饮食健康,可以预防肝癌的发生;定期的专科检查已经能在肝癌发生的早期就得到确诊,将其在威胁病人生命之前手术切除或摧毁。肝癌已经不再是不治之症。(本文转自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郑亚新)
转自微信公众号:肿瘤知道各位,大家好!我是“胆囊息肉样病变”,兴许很多人会说不认识。但提到我的另一名号“胆囊息肉”,想必有不少人会惊呼。我寄宿于人类的胆囊,如果某天你发现胆囊粘膜向胆囊腔里有突出或隆起,那就是我。而且只要不停刺激人类的胆囊粘膜,我就会恶变成一种早期诊断困难、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的消化道肿瘤——胆囊癌。有两大家族与我关系密切:一个是非肿瘤性息肉家族,另一个是肿瘤性息肉家族。非肿瘤性息肉可分为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炎症息肉和胆囊腺肌增生;肿瘤性息肉又分为腺瘤、血管瘤、平滑肌瘤等良性肿瘤和腺癌、鳞癌、肉瘤等恶性肿瘤。在我们整个大家族中,还是“听话”的多,其中数量最多的是胆囊非肿瘤性息肉,尤其是胆固醇性息肉(占60%-70%)。胆囊非肿瘤性息肉一般是不会恶变的。但是,家族中总有些“不良分子”,特别有个“小弟”——胆囊腺瘤性息肉,虽然只占家族的15%左右,其癌变率高达24.1%~36.4%。因此胆囊腺瘤性息肉该是人类望而生畏的疾病。说说我的梦想,那就是有朝一日,从小弟变大哥,不断成长,突破自我,这其中当然少不了人类宿主的“助力”咯!我们家族青睐23-55岁之间的人类,男性居多,当然也喜欢漂亮MM。像我现在就寄居在一名肥胖男性的胆囊里,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特别喜欢高胆固醇的食物,这也是我的最爱。由于男主人体内的胆固醇超标,肝胆代谢、清理不过来,剩余的胆固醇就在胆囊壁上结晶、聚集、沉淀。他还超爱喝酒,喝High了,酒精破坏了肝功能,导致肝胆功能失调,胆汁的分泌、排出开始紊乱,不断刺激胆囊。如此环境,促使我越长越大,越长越多。遇到他每天早上不吃早餐或者吃得很少,是我最Happy(开心)的时候。因为经过一晚上,原本肝脏分泌的胆汁存在胆囊内准备早上“开工”消化食物用,可这时肚里没货,胆汁没事干,就只能憋屈的窝在胆囊里,歇得时间一长反而刺激到了胆囊,使我愈发强壮。再加上他压力山大、易燥易怒、脾气不好、轻微抑郁,做为胖子还不爱锻炼身体,经常熬夜打游戏。总而言之,我就在他的胆囊内愉快地生长着,静待封印解除,破胆而出恶变成“胆囊癌细胞”之日。虽然成功几率只有0.5%-1%,但我相信只要环境适宜,耐心等待必然马到成功,然后就可肆无忌惮地转移,占领整个身体。我潜伏工作非常到位,大部分情况下是感觉不到我的存在。仅3mm-4mm以内时,CT或者核磁共振都不能发现我。但若用B超检查,即便息肉还小于5mm,检出率也可达90%以上。如果B超发现是多发的,又是高强回声,有漂浮感和慧尾征者诊断为胆固醇息肉;如果探测到胆囊底部的隆起中有小圆形囊泡影和散在回声光点、基底部较宽、半球形,乳头状或类圆形、高回声则诊断为腺肌瘤病。一般都是根据隆起的回声性质、蒂的有无和粗细,胆囊粘膜改变,来区分出我可能是良性还是恶性的。但用B超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会出现假阴性。比如我还小,又在胆囊颈部,或者我的好朋友胆囊结石也在,大家就可能发现不了我。好在男主人不爱体检,而我也素来低调,就这样快活地生长了几年,终于成功恶变!某天男主人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去到医院,医生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了我,然而这时的我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单纯的胆囊息肉,而是众人头痛的胆囊癌。医生很是厉害,先给男主人做手术切除胆囊,可惜我已转移到肝脏。于是进行放化疗,治疗过程中男主人出现头发掉落,恶心、呕吐、腹泻等使他身体虚弱,憔悴得跟以前判若两人。从医学上来说,他再活5年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大概只有5%)。本该窃喜的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就是一体,在这场身体争夺战中,我们都是输家!感受着年轻的生命,还没有绚烂的绽放过就将凋零。我竟由衷希望医生能使他的生命再长一点、再长一点......生命即将终结,唯有留下忠言警示,希望更多人看到并能远离胆囊癌威胁:胆囊息肉85%以上可以通过体检及时发现!(1)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 (2)饮食规律、早餐吃好 (3)低胆固醇饮食,如:肉、兔肉、鸡肉等。 (4)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鲜豆类等。 (5)多吃干豆类及其制品。 (6)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 (7)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如果发现胆囊息肉伴有以下几种情况,说明癌变的可能性较大,请尽快手术切除:(1)单发病变,大于10mm,蒂粗大者,尤其是位于胆囊颈部,年龄大于50岁。(2)多发病变,伴有胆囊结石,有症状,年龄大于50岁。(3)单发病变,小于10mm,无症状,年龄小于50岁,允许观察、随访;病变增大或形态有变化则应手术治疗。(4)多普勒彩超检查病变有丰富血供提示为恶性新生物。(5)CEA(肿瘤标记物),测值明显升高且除外其它胃肠道肿瘤。(6)胆囊息肉样病变,有明显症状且反复发作。(7)直径小于5mm无症状,应间隔3到5个月随访检查。一旦病变增大或症状明显须采取手术治疗。如果胆囊息肉比较小,可以不手术切除胆囊,但每隔3-6个月必须做B超检查。健康的生活,均衡的营养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搭配!愿您和您的家人健康常伴,开心快乐!
是普外科最常见的手术,包括腹腔镜和开腹两种方法。一般有严重症状的胆囊炎、胆囊结石和胆囊等疾病目前最常见的处理方式就是。手术后,患者都留下一些心理顾虑,“切除了胆囊,对吃东西影响大吗”,“胆都没了,如何消化食物”,临床上肝胆外科医生面临的患者针对性解惑不少,那么,,对身体的影响有多大呢? 胆囊的作用有哪些?这是患者在切胆之前最关心的,他们认为胆囊有消化食物和分泌胆汁的功能,自然无胆就是消化功能比较别人矮了半截。实际上,打个比方吧,胆囊就相当于水库旁边的一个小池塘,库容增加了也可以让池塘灌满水缓冲一下水库的容量压力,用土把池塘填了也不会对水库产生明显影响的。胆汁是肝脏分泌的,胆囊只是起到暂时储存胆汁的作用,反过来胆囊起到调节的作用,胆囊切除以后,它的作用就由胆总管代替了,不存在作用缺失的问题。
文@展鹏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基于昨夜一宿的折磨,顺道写一些东西,科普一下大家知道的腹痛,所谓腹痛,就是老百姓说的肚子疼,多数来源于腹内脏器的问题,至于腹内器官都有啥,可以看下图。为了在体表定位腹痛的位置,人们人为的将腹部划分为九个区,也就是临床所说的腹部分区九分法。 有了定位,不难说清楚自己到底是那个部位疼,结合了腹腔内的脏器分布,大家可能觉得可以定位了吧,但是现实不是这样,实际上,腹痛的定位很模糊,腹痛的定位会因为年龄,疼痛性质,患者本身体质等不同,产生不同的表达结果,而腹痛本身,也因为是牵涉痛的一种,所以不是严格的将体内脏器的疼痛投影在相对的体表位置,所以就需要医生或者自己的查体,所谓查体,就是摸肚子,按肚子,有一定顺序,有一定轻重的一种检查。通过按压,使手隔着肚皮触及各个主要的脏器,可以发现疼痛的真正位置。 按照脏器的分布规律,一般来说,左上腹(左季肋区)多见疾病是胃肠痉挛,急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炎,脾脏疾病等,甚至也有可能是肝脏疾病(左外叶)。中上腹(上腹部)疼痛多见的是胃肠疾病,胆囊疾病和肝脏疾病,右上腹(右季肋区)则多为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胆管结石,胆管炎,胆道蛔虫,急性爆发性肝炎,肝肿物等,其中肝肿物又包含了多种不同的性质,比如肝脓肿,肝囊肿,良、恶性肝肿瘤等。左、右中腹部(左、右腰部)最多见的是肠炎,肠痉挛,肠梗阻,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中腹部(脐区)多可能为肠道疾病,胰腺疾病,甚至更重的可能为肠系膜血栓,腹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撕裂等较重的疾病。左、右下腹(左、右髂部)的疼痛,常见为输尿管结石,肠道疾病和女性的附件相关疾病,特殊的右下腹疼痛,应该不要忽略阑尾炎,成年女性亦要考虑卵巢扭转异位妊娠等。中下腹(下腹部)多见于膀胱炎,前列腺炎,胖胱结石,膀胱肿瘤等泌尿系疾病,也可是肠炎等肠道疾病,女性患者亦不除外子宫。有了以上的定位,结合查体估计可以划定一些脏器的范围了。结合自己的症状为左上腹持续绞痛,判断可能为胃肠道,也可能为脾脏,胰腺,左肾等。无恶心呕吐,无发热畏寒,无左侧腰部肾区叩击痛,无左上腹局部腹肌紧张和反跳痛,无里急后重(拉肚子)的感觉,无小便颜色改变或排尿疼痛。 这些症状的阴性基本就依次排除了感染性疾病如胃炎肠炎,排除了肾结石,输尿管结石,泌尿系感染,胃肠穿孔等较严重的疾病。每个人对疼痛耐受的不同,所表达的疼不疼,有多疼的关于疼痛程度的描述是不同的,所以会有患者问,这能不能不是啥啥病,啥啥病没这么疼,啥啥病不得(dei 三声)比这还疼,这样的主观判断没有意义,再小的病,也都有觉得很疼以至于不能耐受的患者,再大的病,也有一声不吭能扛住的人。基于以上的判断,考虑自己是肠痉挛,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可能性大,又基于从未发生如此腹痛,成持续绞痛,考虑胃肠痉挛可能性大。 治疗上以解痉药物,抑制胃酸药物,保护胃粘膜药物为主,常用的有,山莨菪碱(654-2),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达喜等,话说本人及家庭中从未发生肚子疼,所以一种药物都没有。所以最后亲身经历了民间治疗终极疗法--“干挺”以及万能神药--“热水”,现腹痛缓解明显,总体感觉仍是胃痉挛可能性大,有机会还是要去做做胃镜,明确诊断。以上就是一个普外科医生对自己突发腹痛的诊断和治疗,众位看官见笑了,祝大家身体健康…… 文@展鹏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系王展鹏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全基因组关联性研究能被用于研究疾病的相关基因变异区域,但是完全解释基因变异原因是相当困难、具有挑战性。FTO基因是一种与肥胖相关的等位基因,也称肥胖基因,是人类肥胖风险最强有力的遗传决定因子,但却并不清楚这一关联背后的机制。8月19日,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在《新英格兰杂志》发表了一项关于FTO与肥胖相关机制的最新研究,发现了肥胖相关调节机制为基因FTO,FTO决定了脂肪细胞是存储脂肪还是燃烧脂肪,这为遗传肥胖患者开启了治疗新篇章。研究方法通过对表观基因组数据、等为基因活性、二级结构的模体保护、调节因子表达以及基因表达模式进行研究,以探索FTO与肥胖之间的基因表达通路和两者之间的具体发生机制。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验证试验预测。研究结果研究数据表明,FTO等位基因与肥胖相关性通过组织脂肪前体细胞线粒体产热基因表达有关。rs1421085T-to-C单核苷酸改变,破坏了正常的组织ARID5B模序,影响对调控区域的正常调节机制,开启了脂肪细胞前体IRX3和IRX5的表达,这种表达导致脂肪细胞由能量白色脂肪组织产热消耗变为能量储存,关闭了机体的产热功能,导致脂质积累最终导致肥胖发生。IRX3在脂肪组织中抑制能够降低大鼠体重和增加能量消耗,而在体力活动和食欲方面没有明显改变。当敲除初级细胞的IRX3和IRX5能够产生相反的试验效果。利用CRISPR-Cas9编辑修复初级脂肪细胞ARID5B基序,能够产生正常表达,恢复正常组织产热功能,避免肥胖进一步加剧。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涉及ARID5B,rs1421085,IRX3和IRX5的脂肪细胞产热途径与肥胖密切相关,当进行不同方式的调节时,能够产生肥胖和抵抗肥胖两种不同效果。摘译自:Obesity Genetics: New Insights Might Mean New Therapies 【转载】医学论坛网,原文:FTO Obesity Variant Circuitryand Adipocyte Browning in Humans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减重和代谢外科、南湖院区普外科(内环境图片简介)姜涛主任带领医生查房护理查房组3-4楼疗区环境医生办公室超声介入室重症监护室换药室病房内环境地址:长春市朝阳区南湖新村东街1028号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南湖院区(住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