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4.10.23报道)10月19日,甘肃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学术年会在兰州市隆重召开。应甘肃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王迎斌教授邀请,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疼痛与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安建雄博士作题为“麻醉创新诊疗的理论与实践”的主旨学术报告。会上,中南大学湘雅三院副院长欧阳文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王国林教授及南方医科大学麻醉学院院长刘克玄教授应邀作学术报告。安建雄在报告中结合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屠呦呦,我国已故麻醉学家王源昶、谢荣教授,以及刘进教授的科研经历,谈了自己对创新的理解和体会;介绍了团队发表的慢性疼痛和慢性失眠全神经损伤学说的写作和发表过程;展示了团队用“两弹一调控“治疗股骨头坏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用”两快一滴定“治疗抑郁失眠共病,以及超级电休克和超快速抗抑郁等创新成果。据悉,安建雄教授在近二十年来,致力于用麻醉学原理和技术治疗疑难病的研究。安建雄教授带领团队用麻醉学的镇痛、镇静、肌肉松弛等三要素,以及对生命体征监测和调控等麻醉学核心技术,创新治疗慢性疼痛、药物依赖性抑郁和失眠,以及膈肌痉挛等疑难病,安建雄还结合实验室研究,成功创立中国特色麻醉创新诊疗理论和临床诊疗体系。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暨附属医院主要领导的支持下,安建雄带领团队建立了第一个麻醉创新诊疗研究院,并出版第一部《麻醉创新诊疗学》专著,先后举办“麻醉创新诊疗学科带头人进修培训“九期,以”造福一方百姓,成就一代名医“为宗旨,培养来自港澳台以外所有省市的麻醉创新诊疗人才五百多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暨附属医院已被公认为我国麻醉创新诊疗学的发祥地。专家介绍安建雄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二级教授我国失眠与疼痛创新诊疗学科带头人,多模式睡眠创始人。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匹兹堡大学麻醉学客座副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民盟中央卫健委副主任。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麻醉创新诊疗研究院创始院长,附属医院麻醉、疼痛与睡眠医学中心主任,超快速抗抑郁中心主任。发表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及慢性失眠全神经损伤新学说;建立新型丘脑痛、三叉神经痛和臂丛神经痛动物模型;临床疼痛用“两弹一调控”替代传统的激素注射和神经损毁术;在睡眠医学领域,提出“病人自控睡眠”和“多模式睡眠”新概念,创建“两快一滴定”方案解决抑郁与失眠共病难题;发现偏深静脉麻醉降低术后神经认知障碍及其细胞骨架和分子马达机制;创建第一个新冠后遗症多学科诊疗团队;2016年在国际电休与神经刺激协会官方杂志发表《改良电休克再升级》,使改良电休克癫痫波发作成功率达100%,2024年改良电休克二次升级,可以一次麻醉下让脑癫痫波发作发作次数和时间任意延长,形成“超级改良电休克”(superMECT);2024年春天建立第一个高考睡眠门诊,接受治疗的2024年高考生均超过一本分数线。近期,发明“两强双抗”疗法,即联合超级改良电休克与静脉快速抗抑郁,配合居家睡眠调控,治疗极其顽固性抑郁焦虑和强迫症,均获得肯定疗效。”两强双抗“是现存抗抑郁措施中最强、最快的抗抑郁措施,又称为“超快速抗抑郁ultrarapidantidepression”。1999年留学英国St.Thomas医院,2001-2004年留学美国匹兹堡大学。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主治医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麻醉与疼痛医学科主任,中国科学院北京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麻醉、疼痛与睡眠(重症)医学中心主任,院长助理和副院长。主要学术任职:中国睡眠研究会麻醉与疼痛专委会创始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睡眠学组发起人、副组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麻醉创新诊疗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委会常务委员、电休克与神经刺激学组发起人和组长,国际电休克与神经刺激协会中国分会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疼痛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围术期医学会麻醉与疼痛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区域麻醉与疼痛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睡眠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睡眠工作组发起人和组长。《手术》杂志副总编辑、《医学参考报-疼痛专刊》副总编辑。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7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2024.01.30报道)江苏50岁的王女士自觉没有任何原因的右下腹及右侧会阴部、大腿前侧疼痛8年多,疼痛有刀割样、针刺样伴剧烈的下腹部皮肤烧灼样疼痛。辗转多地医院消化科、外科、妇科、泌尿外科就诊,检查化验及专科查体均未见异常表现,对症止疼药物治疗后无明显效果。疼痛的位置相对隐私,也无法与更多的人诉说痛苦。1个月前,王女士慢慢觉得只要会阴部的疼痛加重,就会出现全身的针刺样疼痛,伴食欲减退,没有做事情的兴趣,还伴有腹痛、双下肢的麻木感,并且症状逐渐加重。会阴部的疼痛,下肢的麻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生活、睡眠,精神状态越来越差、脾气暴躁。好在长时间的反复就诊,家属始终理解王女士的痛苦。糟糕的是王女士甚至渐渐出现了抑郁、焦虑的情绪,反复想是不是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家属通过病友介绍得知,安建雄博士在区域复杂性疼痛治疗方面有独到的理解和实践,经过反复了解,深信能解决王女士所患疑难病,于是来到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与睡眠医学中心。安建雄团队通过对王女士的详细体格检查,影像检查,发现阴部神经穿过的腰大肌部分血流丰富,无菌性炎症明显。确诊为会阴疼痛综合征,合并腰大肌无菌性炎症进一步刺激神经症状。安建雄随后亲自做了最擅长的针对与会阴神经及腰大肌的“两弹一调控”微创手术,既从神经方面进行调控,同时又对刺激神经产生症状的腰大肌进行了“调控和修复”。同时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及康复锻炼的指导,进一步加强治疗效果并巩固,真正做到了“治标又治本”。手术次日,患者欣喜地向安建雄教授表达自己所有的症状已经消失了90%,特别会阴部及大腿内侧的疼痛已完全缓解,两腿也完全没有了针刺的感觉,并能主动下地活动,王女士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并表示坚持锻炼康复。出院后一个月后主动联系医院,王女士原有症状全部消失,身心愉悦地恢复了正常工作。小贴士:会阴疼痛综合症指会阴部,包括大阴唇,大腿内侧腹股沟区域、阴道、阴茎睾丸、肛门及盆底区域的以疼痛表现为主的伴随多种临床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症。常伴有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疼痛,还有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症状。患有这种疾病的大部分患者外出社交活动存在巨大障碍,到达陌生的地方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和定位厕所,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对于专业的疼痛医生而言,针对会阴疼痛有针对神经支配的修复调控、疼痛根源的诊断及治疗、以及生活习惯纠正、日常锻炼指导等针对病根的方法。两弹一调控是安建雄团队经过多年研究总结的创新疗法,针对慢性疼痛造成持续全神经损伤的病理机制,用“导弹+散弹”原理,在超声和影像学技术引导下,替代长期以来激素和神经损毁,将神经修复药物精准注射到颈部背根神经节周围,通过抗炎和神经修复作用治疗颈椎病。由于此疗法属于病变神经精确介入的神经修复疗法,副作用和并发症大幅度降低,而且对病变神经的痛觉、温度觉、触觉等功能有修复作用。据悉这种新理念和临床实践已经陆续发表在国际期刊,逐渐被国内外同行认可。安建雄简介,医学博士,我国失眠与疼痛创新诊疗学科带头人,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美国匹兹堡大学麻醉学客座副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民盟中央卫健委副主任。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麻醉创新诊疗研究院创始院长,附属医院麻醉、疼痛与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快速抗抑郁中心主任。发表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及慢性失眠的全神经损伤新学说;建立新型丘脑痛、三叉神经痛和臂丛神经痛动物模型;临床疼痛用“两弹一调控”替代传统的激素注射和神经损毁术;在睡眠医学领域,提出“病人自控睡眠”和“多模式睡眠”新概念,创建“两快一滴定”方案解决抑郁与失眠共病难题;发现偏深静脉麻醉降低术后神经认知障碍及其细胞骨架和分子马达机制。2022年8月以来,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主要领导的支持下,建立了全球第一个“快速抗抑郁中心”,第一个“三氧医学研究室”和第一个“新冠后遗症综合门诊”,近日在现代麻醉学诞生178周年之际,又组建了第一个“麻醉创新诊疗研究院”。1999年留学英国St.Thomas医院,2001-2004年留学美国匹兹堡大学。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主治医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麻醉与疼痛医学科主任,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暨中国科学院北京转化医学研究院麻醉、疼痛与睡眠(重症)医学中心主任,院长助理和副院长。主要学术任职:中国睡眠研究会麻醉与疼痛专委会创始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睡眠学组发起人和副组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创新诊疗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委会常务委员兼电休克与神经刺激学组组长,中国医促会区域麻醉与疼痛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睡眠障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围手术期医学会麻醉与疼痛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疼痛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手术》杂志副总编辑、《医学参考报-疼痛专刊》副总编辑。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7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近20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0余篇。安建雄博士曾于2021年被中国医师协会评选为“白求恩式好医生”提名奖,在第六届医学家峰会上安建雄博士获十大医学创新专家称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2023.10.25报道)81岁的王先生来自铁岭,5年前右侧额部疼痛,不能触碰,被确诊为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经过口服药物、偏方治疗后,疼痛仍像魔鬼一样伴随着他,但王先生还能咬牙坚持。今年8月份,王先生带状疱疹病毒重新爆发,额头及头皮长出了密密麻麻的疱疹,眼睛也火烧火燎,口服药物已不能控制,每次洗脸、穿衣服、戴帽子都是一种折磨,感觉自己的身体刮风也会痛,接触任何东西都痛彻心扉。严重的疼痛、糟糕的睡眠,让原本性格开朗的王先生脾气暴躁,甚至痛到想要自杀。安建雄博士与助手李永祥主治医师为病人做“两弹一调控”微创介入治疗孝顺的子女了解到父亲的痛苦,内心无比焦急,偶然的机会从病友处了解到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特殊人才引进的疼痛专家安建雄博士,不仅有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30多年的临床经验,还拥有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研究成果。王先生家人还在网上查阅科普资料,通过安建雄博士助手李永祥医师等人了解到,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是可视化技术引导下微创神经调控与修复技术,被病友们习惯地称为“两弹一调控”。只用一根细细的针头,通过几乎无创的精准定向技术,可全程监视和避让血管及重要脏器,精确抵达病变神经周围进行刺激治疗;安建雄博士还用无副作用的生物活性氧,对长期潜伏在神经节里的带状疱疹病毒围而歼之,形象地比喻为“䉈弹”。“两弹一调控”可以在“不毁神经,不打激素”的前提下,让神经结构和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安建雄教授团队接诊后,通过对王先生一系列检查,确诊为重度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伴有神经损伤(难以忍受的疼痛感)。安建雄博士介绍:“首先这个病是病毒引起的,人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可能感染了这个病毒,那时候即使出了疹子也不疼,就是我们熟知的水痘;这种病毒像谍战片里的特工,长期潜伏在一个重要的工作岗位上,风平浪静的时候很老实,可一旦机会成熟,特工就会出来进行精准有力的破坏活动。”安建雄博士告诉王先生:“病毒多年来一直潜伏在您三叉神经里面,当您感冒、劳累、熬夜、生气或者体内肿瘤悄悄生长的时候,病毒会拼命大量繁殖,侵犯您相应部位的皮肤和神经,神经损伤会有后遗症,而且年龄越大后遗症发病率越高。”经过完善的术前准备,安建雄博士亲自制定并实施了“两弹一调控”微创手术。导管室主任陈常胜教授正在为患者进行颅神经三维重建仅仅一次“两弹一调控”治疗,王先生的疼痛就降为轻度,即可以忍受,不影响一般生活和睡眠。更神奇的是,令人难以耐受的麻木也基本消失,不到一周时间王先生就在家人陪伴下顺利返回铁岭。王先生的女儿代表全家在微信里写道:“我父亲在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五年里,踏破铁鞋寻觅不损毁神经的治疗方法,没想到安建雄博士团队医术这么神奇,医德如此高尚!”Tips小贴士关于带状疱疹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带状疱疹又称“缠腰龙”,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愈合后,因病毒侵害神经节和周围神经而遗留的疼痛,是世界上难治疗的顽固性疾病之一。常见于胸腰部,也可发生在头面部、脖子、四肢和会阴部。疼痛形式包罗万象,常见症状有火烧样和刀割样疼痛,还有针扎、流水、稻草戳、砂纸打磨等,这些痛感通常交替或同时存在。很多病人的患处不能触碰,即使衣服轻轻摩擦,也可诱发剧烈疼痛,它像魔鬼一样折磨着患者。久治不愈的痛苦导致部分患者产生轻生念头,有“不死的癌症”恶名。该病多见于老年人,近年来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发病之初千万不要接受任何损毁性治疗,如酒精或消融等神经损毁。因为接受过这些毁损治疗后,不仅治疗难度加大,治愈率更会大幅下降。人的神经系统非常复杂,不是简单的电路,并不是切断了类似电路的神经,大脑就感觉不到外周的疼痛。比如有一种疼痛叫“幻痛”,当身体的突出部位,如眼睛、耳朵、牙齿、舌头、鼻子、四肢等虽然被切掉了,但病人不仅感觉这些器官仍然存在,而且可以活动,还有剧烈疼痛。总之,带状疱疹治疗中可能会走很多弯路,建议病人找到对的医生,及时正确的选择是治愈的关键。据悉,早在2013年,安建雄博士在中国科学院北京转化医学研究院担任执行院长时,就组建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研究室”,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提出并发表了周围神经损伤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全神经损伤学说”,根据这一学说,传统的口服药物、局麻药和激素注射、神经阻断技术虽然可以起到暂时的疼痛缓解作用,但对于疾病本身不仅不会有治愈作用,反而会引起新的问题,特别是神经阻断,多数会导致痛性麻木,也就是疼痛不仅会在数周或数月内复发,还会增加麻木和肌肉瘫痪等并发症。安建雄博士根据“神经病理性疼痛全神经损伤”全新学说和病毒长期潜伏事实,逐渐形成现在的“两弹一调控”治疗新体系,数十年来不使用一支激素,不损毁一根神经的前提下,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提高到国际领先水平,相关成果连续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专家介绍安建雄医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美国匹兹堡大学麻醉学客座副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民盟中央卫健委副主任。现任潍坊医学院麻醉创新诊疗研究院院长,附属医院麻醉、疼痛与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快速抗抑郁中心主任。发表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全神经损伤新学说;建立新型丘脑痛、三叉神经痛和臂丛神经痛动物模型;临床疼痛用“两弹一调控”替代传统的激素注射和神经损毁术;在睡眠医学领域,提出“病人自控睡眠”和“多模式睡眠”新概念,创建“两快一滴定”方案解决抑郁与失眠共病难题;发现偏深静脉麻醉降低术后神经认知障碍及其细胞骨架和分子马达机制。2022年8月以来,在潍坊医学院及附属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建立了全球第一个“快速抗抑郁中心”,第一个“三氧医学研究室”和第一个“新冠后遗症多学科诊疗团队”。近日,在现代麻醉学诞生178周年之际,又组建了第一个“麻醉创新诊疗研究院”。1999年留学英国St.Thomas医院,2001-2004年留学美国匹兹堡大学。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主治医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麻醉与疼痛医学科主任,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暨中国科学院北京转化医学研究院麻醉、疼痛与睡眠(重症)医学中心主任,院长助理和副院长。主要学术任职:中国睡眠研究会麻醉与疼痛专委会创始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睡眠学组发起人和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委会常务委员兼电休克与神经刺激学组组长,中国医促会区域麻醉与疼痛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围术期医学学会麻醉与疼痛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疼痛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手术》杂志副总编辑、《医学参考报-疼痛专刊》副总编辑。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7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70余篇。安建雄博士曾于2013和2014年出色完成渐冻人吕元芳和高位截瘫体操运动员桑兰剖宫产术的麻醉和重症监护治疗任务,2020年春果断收治生命垂危的著名渐冻人王甲。2021年被中国医师协会评选为“白求恩式好医生”提名奖,2021年在第六届医学家峰会上安建雄博士获十大医学创新专家称号。
(公众号: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4.10.7报道)有一种剧痛,叫作神经病理性疼痛。这种疼痛变化多端,患者有时感到针扎、刀割、撕裂,时而为电击、火烧,多数患者迁延不愈,生不如死。非常典型的包括幻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顽固性疼痛。关于疼痛的机制有很多学说,但只有1965年梅尔扎克(Malzack)和沃尔(Wall)发表的“痛觉闸门控制学说”被广泛接受。随着时间推移,“闸门控制学说”很难解释诸如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和幻肢痛等魔鬼般疼痛的临床现象。安建雄博士通过自己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结合文献支持,于2022年10月在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官方杂志《中国疼痛医学》发表“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全神经损伤学说”(comprehensiveneuralinsulttheory)。该假说的核心内容为:周围神经损伤引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常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全神经结构的损伤和认知障碍,传统抗惊厥药虽然可以缓解疼痛,但不能修复损伤的神经结构,也不能改善认知障碍;而(电、磁、光、化学等)神经调控技术在缓解疼痛的同时,也可修复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相应地也会改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实践表明,疼痛全神经损伤学说可以改变临床行为和范式,促进患者远期预后,安建雄团队用神经调控和修复彻底替代传统的糖皮质激素注射与神经损毁,并发症显著减少,远期效果明显改善。日前,90岁的唐先生经安建雄团队治疗后出院。三年前,老人就已患重度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神经痛多年,身体接触任何东西、即使风吹过,都会痛彻心扉,这样的疼痛像魔鬼一样伴随着他,让他甚至痛到想要自杀。心急如焚的家人在网上查阅资料,反复对比鉴别,了解到安建雄教授有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30多年的临床经验,就从浙江省宁波市奔赴北京,接受了安建雄的“两弹一调控”治疗,疼痛从难以忍受的9分降到了3.5分。时隔三年,为了让老人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出于对安建雄的完全信任,家人又陪同老人跨越1000公里,来到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再次接受安建雄团队的创新治疗。老人的疼痛再次显著减轻,原来皮肤摩擦引起的疼痛超敏竟然神奇消失了。据安建雄介绍,以往超过一年和神经损毁后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部分医生的共识是“等待”策略,原因是医疗干预有害无益。而其团队首创的“两弹一调控”不毁神经、不打激素,是针对慢性疼痛造成持续全神经损伤的病理机制,用“导弹+散弹”原理,在超声和影像学技术引导下,将神经修复药物精准注射到神经节周围,通过抗炎和神经修复作用治疗。无独有偶,来自湖南的孔先生因为右下腹疼痛持续了八年,遍访多家大医院都未找出疼痛原因,最后也是通过网上一名被安建雄治愈的盆腔痛患者推荐,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找到了安建雄,被诊断为盆腔痛。入院第二天,安建雄亲自为孔先生实施超声引导下的无痛腹腔灌注治疗,当天上午治疗结束,下午孔先生就觉得疼痛程度由原来的5分降为1分。安建雄介绍,用无激素的抗炎药物治疗盆腔痛,这种神经修复和调理理论和技术正在终结神经损毁和激素注射为主旋律的疼痛治疗。近十年来,团队与德国和美国等国际同行合作,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将三氧成功用于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股骨头坏死和慢性盆腔痛、抑郁症和失眠障碍等疑难病。2022年9月1日,他领衔的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三氧医学研究室获批成立,成为迄今国际上第一个由高等院校设立的三氧医学研究专门机构。采访中,安建雄教授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他治愈的各类患者数不胜数,来自全国各地,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治疗过程中会遵守一个原则,那就是不毁一根神经,不用一支激素,用绿色疗法让患者摆脱痛苦。安建雄,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二级教授。我国失眠与疼痛创新诊疗学科带头人,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匹兹堡大学麻醉学客座副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民盟中央卫健委副主任。目前任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麻醉创新诊疗研究院创始院长,附属医院麻醉、疼痛与睡眠医学中心主任,超快速抗抑郁中心主任。兼任南方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脑病研究所所长。发表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及慢性失眠全神经损伤新学说;建立新型丘脑痛、三叉神经痛和臂丛神经痛动物模型;临床疼痛用“两弹一调控”替代传统的激素注射和神经损毁术;在睡眠医学领域,提出“病人自控睡眠”和“多模式睡眠”新概念,创建“两快一滴定”方案解决抑郁与失眠共病难题;发现偏深静脉麻醉降低术后神经认知障碍及其细胞骨架和分子马达机制;提出超级电休克与超快速抗抑郁等新概念。2022年,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安建雄在这里创建了全球范围内第一家快速抗抑郁中心。2024年,安建雄又创建“超快速抗抑郁中心”取代两年前的快速抗抑郁中心。创始人安建雄带领团队将二次升级的改良电休克技术,联合“静脉快速抗抑郁”及“病人居家自控睡眠调控”,形成新的以调控和修复中枢神经功能和结构异常的“超快速抗抑郁”临床诊疗方案。1999年留学英国St.Thomas医院,2001-2004年留学美国匹兹堡大学。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主治医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麻醉与疼痛医学科主任,中国科学院北京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麻醉、疼痛与睡眠(重症)医学中心主任,院长助理和副院长。主要学术任职:中国睡眠研究会麻醉与疼痛专委会创始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睡眠学组发起人、副组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麻醉创新诊疗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委会常务委员、电休克与神经刺激学组发起人和组长,国际电休克与神经刺激协会中国分会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疼痛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围术期医学会麻醉与疼痛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区域麻醉与疼痛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睡眠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睡眠工作组发起人和组长。《手术》杂志副总编辑、《医学参考报-疼痛专刊》副总编辑。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7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