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大小便异常,出现马尾神经受压的症状的腰突患者,保守治疗无效,经检查明确压迫位置的。第二种:行走出现困难,经检查发现压迫神经根的,保守治疗无效的。第三种:下肢麻木、肌肉麻痹、感觉出现异常的,保守治疗无效的。
1、什么是半月板?半月板是一种纤维软骨,位于膝关节内股骨和胫骨之间的间隙内。每个膝关节有2个半月板:外侧半月板和内侧半月板,分别近似O 形或C 形。部分人半月板存在中央部分而发生椭圆形盘状畸形,称为盘状半月板。盘状半月板可因轻微外伤破裂。在我国,外侧盘状半月板较多见,所以与国外报道的相反,外侧半月板损伤发生率远高于内侧半月板。半月板仅周围边缘部分有血液供应,而占主要的中央部分无血液供应,因此这部分半月板破裂后极难愈合。2、半月板有哪些功能?半月板是膝关节内一个重要的结构,具有如下功能:①它的外厚内薄和上凹下平的特殊形态可以充分填塞在股骨与胫骨的关节间隙内,保持了膝关节的稳定性;②由纤维软骨构成,富于弹性,能承受重力,吸收震荡;③散布滑液,润滑关节;④协同膝关节的伸屈与旋转活动;⑤防止滑膜嵌入。3、半月板是如何损伤的?当膝关节半屈曲时,膝关节发生突然猛烈的扭转所产生的研磨力量会使半月板发生破裂。半月板破裂的类型包括:①纵裂,也称“桶柄样撕裂”;②中1/3 撕裂,又名体部撕裂;③前角撕裂;④前1/3 撕裂;⑤后1/3 撕裂;⑥分层劈裂,又名水平劈裂。因此在日常活动和运动锻炼时,例如打篮球、羽毛球、踢足球等,有过膝关节的突然扭转活动,之后出现膝关节的疼痛不适,尤其是关节内剧痛、关节不能完全伸直、关节内活动时有“咔嗒”声,要考虑到有半月板损伤或破裂的可能;如果经休息后仍没有减轻,就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4、半月板破裂如何确诊?对半月板损伤或破裂的诊断是一个全面评估和综合判别的过程。首先,需要向医生仔细地说明有无不当的过度活动、关节疼痛的位置、有无在活动时关节突然不能伸直或弯曲、以及出现这种情况有多久。其次,医生对膝关节的体格检查也是诊断的重要环节,尤其包括关节间隙的压痛、过伸试验、过屈试验和半月板旋转试验等。再次,需要进行拍摄X线片和MRI(核磁共振)检查;X线片不能显示半月板形态,主要是用来排除膝关节骨骼的病变与损伤;分辨率高的MRI 片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半月板有无变性、破裂,还可察觉有无关节积液与韧带的损伤,但MRI对半月板破裂诊断的准确性存在不同程度的限制,仍有部分半月板损伤或破裂在MRI 片中得不到显现。最后,对于一些高度怀疑有半月板损伤或破裂,但无法通过MRI 片证实的,可以通过关节镜检查进行确诊;关节镜检查是一项近年来已广泛使用的微创技术,不仅可以发现影像学检查难以察觉的半月板损伤,还可以同时发现有无交叉韧带、关节软骨和滑膜病变;不仅可用于诊断,也可用于微创治疗,如半月板修复及部分切除等。5、半月板损伤后如何自我评估?当然,对于怀疑自己是否有半月板损伤或破裂的人,也可以通过蹲下走鸭步(蹲走试验)的方式来进行自我检查。蹲下走鸭步的过程中,不时变换方向,或左或右,如果能很好地完成这些动作,可以排除半月板损伤。如果因为疼痛不能充分屈曲膝关节,蹲走时出现响声及膝部疼痛不适,说明极有可能存在半月板损伤或破裂,尤其半月板后角破裂在蹲走时弹响声是很明显的。必须注意,没有一个试验或检查是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唯一依据,应综合临床症状、压痛点、各种阳性结果试验、以及影像学检查,才能作出最后诊断。6、早期半月板损伤是否可以保守治疗?早期急性半月板损伤时可以进行保守治疗,可用长腿石膏固定4 周,同时避免下地或负重活动。急性期过去后疼痛减轻,可以开始作股四头肌功能锻炼,以免发生肌萎缩。部分病人可恢复正常的日常活动。有些人半月板刚开始损伤时,并不是很严重,不影响走路,或者经早期的保守治疗后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恢复了正常的膝关节功能,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疼痛又出现或者反而疼得更厉害了,这是由于半月板血供较差,损伤或破裂后极难愈合,在恢复活动后半月板的损伤或破裂逐步加重,就好像一个瓷碗最初只有一道细小的裂纹,随后裂纹逐渐延伸,逐步变成一个大裂痕一样。7、保守治疗不佳怎么办?膝关节半月板破裂诊断明确,膝关节反复或持续疼痛,关节功能影响较重,估计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目前多数主张在关节镜下进行微创手术。边缘分离的半月板可以缝合;容易交锁的破裂的半月板瓣片可以局部切除,即半月板部分修整手术;半月板整个破碎不堪的,亦可以在镜下全部切除。关节镜下手术创口很小,对关节干扰小,术后恢复快,可以早期起床活动,己成为常规处理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到底是什么病?腰椎间盘是纤维环、软骨、髓核组成,纤维环的环形内装满了髓核,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也就是老化,一旦在外力的作用下纤维化发生破裂,里面的髓核流出来压迫到周围的神经根,就会导致疼、胀、麻等。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症其实就是神经受损了。因为每条神经分布的区域和支配的功能不同,所以每个患者的髓核流出的方向不同,压迫的神经不同,就会引起不同的症状。医学证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累及的周围神经有4类:坐骨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马尾神经。第一类:髓核压迫坐骨神经。坐骨神经来自腰4-腰5神经根和骶1-骶3神经根。它分布的位置是骨盆、臀部、大腿、小腿、足等。所以当髓核压迫坐骨神经时就会有腰疼、臀部到大腿、小腿及足部呈一条线式疼痛,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有坐骨神经痛,它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典型症状。第二类:髓核压迫股神经。股神经来自腰2-腰4脊神经,支配位置为腰、腹股沟、大腿前后、足内侧。所以当髓核压迫股神经时,即腰3-4椎间盘突出时,表现的症状为腰疼、腹股沟和大腿前面的疼痛不适或感觉异常。第三类:髓核压迫闭孔神经。闭孔神经来自腰2-腰4脊神经,支配的位置是腰、髋关节、大腿内侧、小腿内侧。所以当髓核压迫闭孔神经时,可表现为腰疼及臀部深层等部位的疼痛、麻木、寒凉。第四类:髓核压迫马尾神经。在脊髓圆锥以下的腰骶神经根称为马尾,它支配着人的盆腔组织,如果损害会导致腰痛、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该症状在临床上很少见。不管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到了哪条神经,都会让患者疼痛难忍,行动限制,一般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过治疗和休息后,可使病情有所缓解或痊愈。常规的治疗方法是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80%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通保守治疗就可以,只要20%的患者治疗无效或者诊断为手术标准才可以进行手术。常规的保守治疗方法通常为牵引、针灸、理疗配合药物治疗,这4种疗法配合使用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解除疼痛后,一定要注意日常对腰椎的保护,因为许多病人虽然疼痛消失,但是髓核并未完全还纳回去,只是压迫神经根水平有所缓解,或者是神经根的粘连解除,才让患者短时间的止疼,但是一旦劳累或使腰部受伤会导致髓核再次突出,使腰椎间盘突出复发。
骨质疏松的诊断流程(一)详细询问病史,评估危险因素了解患者既往的疾病史,比如是否患过影响钙代谢的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是否长期服用某些可能影响骨质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同时,关注患者的生活习惯,像日常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情况、运动量的多少、是否有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这些因素都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对病史的详细询问,可以初步评估患者患骨质疏松的风险程度。(二)体格检查1.视诊:仔细观察患者的脊柱形态,看有无侧弯、后凸畸形等情况。正常的脊柱从背面看应该是基本笔直的,若出现了明显的弯曲变形,很可能提示存在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变形等问题。2.触诊:用手触摸棘突部位,检查有无压痛。如果棘突存在压痛,可能意味着椎体有损伤或者病变,是进一步排查骨质疏松性骨折等异常的重要线索。3.叩诊:运用叩诊锤轻叩椎体棘突,判断是否存在深部疼痛。因为骨质疏松时,椎体骨质变疏松脆弱,叩击可能会引发疼痛,这对于发现隐匿性的椎体骨折等异常情况意义重大。(三)常规血液检查1.血钙、磷水平检测:钙和磷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血钙、磷水平的异常往往能反映出骨代谢方面的问题。例如,血钙水平长期偏低,可能提示机体钙摄入不足或者存在钙流失过多的情况,而这可能与骨质疏松的发生相关;磷水平的变化同样也会对骨骼健康产生影响,两者的检测结果可以辅助医生对病情进行判断。2.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碱性磷酸酶主要来源于肝脏和骨骼等组织,当骨骼代谢活跃时,尤其是在成骨细胞增生活跃的情况下,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会升高。所以,通过测定其数值,可以了解骨代谢的大致状态,辅助判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以及其严重程度。3.骨代谢标志物检测:①骨形成标志物:像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等,它们是由成骨细胞合成并分泌的,其在血液中的含量能够直接反映成骨细胞的活性和骨形成情况。比如,在骨质疏松患者早期,由于成骨细胞功能受影响,这些标志物的水平往往会出现相应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②骨吸收标志物:常见的有血清Ⅰ型胶原C-端肽(S-CTX)、尿Ⅰ型胶原N-端肽(U-NTX)等。破骨细胞在介导骨吸收过程中,会分解骨基质中的Ⅰ型胶原,从而使这些胶原片段释放到血液或尿液中,通过检测其含量,就可以反映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状态。而且在监测骨质疏松症的病情进展以及评估治疗效果方面,这些标志物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医生可以根据治疗前后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来调整治疗方案。(四)影像学检查1.双能X线吸收法(DXA):这是目前临床上诊断骨质疏松的常用方法,也是诊断的“金标准”之一。它能够精确测量腰椎、髋部等部位的骨密度,通过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进行对比,得出T值和Z值,进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以及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例如,当T值≤-2.5时,通常就可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了。2.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QCT可以对骨骼进行三维立体成像,不仅能够准确测量骨密度,还能清晰地显示椎体的骨质结构情况,对于发现早期的骨质细微变化、评估椎体骨折的风险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与DXA相互补充,为骨质疏松的准确诊断提供有力依据。骨质疏松的治疗通常采用基础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一)基础治疗1.调整生活方式:鼓励患者增加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像奶制品、豆制品、鱼虾类等都是优质的钙和蛋白质来源。同时,督促患者规律进行户外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骨密度,减少跌倒风险。另外,要提醒患者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碳酸饮料等影响钙吸收的饮品。2.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钙剂是维持骨骼健康的基础营养物质,对于大多数骨质疏松患者来说,每天补充适量的钙剂是很有必要的。而维生素D能够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帮助钙更好地沉积到骨骼中,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骨骼健康保驾护航。常见的钙剂有碳酸钙、枸橼酸钙等,维生素D可以选择维生素D₃等制剂,具体的补充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二)药物治疗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一款新型抗骨质疏松药物,抗RANKL单克隆抗体——地舒单抗的适应症:地舒单抗主要适用于骨折高风险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等。例如,像那些骨密度很低,同时又存在多种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如高龄、既往有过脆性骨折史等)的患者,使用地舒单抗可以有效降低骨折的发生风险,提高骨骼的强度。此外,地舒单抗的生物制剂特性使其适用于多种骨质疏松症高危患者,尤其是对于不能耐受双膦酸盐的患者。相比于传统治疗,地舒单抗的效果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得到了证实。用法用量:地舒单抗通常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一般每6个月给药一次,每次的剂量为60mg。但具体的使用方法还是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医嘱,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肾功能等个体情况来综合判断并调整用药剂量和用药间隔时间,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整个骨质疏松的诊治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从准确的诊断到合理的治疗,都需要医护人员的专业判断以及患者的积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让骨质疏松患者减轻病痛,提高生活质量,让他们不再被腰酸背痛所困扰,重新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总之,对于那些存在腰酸背痛症状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警惕骨质疏松和压缩性骨折的可能,及时就医,通过规范的诊治流程来明确诊断并接受恰当的治疗。
晚上睡觉总是被腿抽筋打扰,让你无法享受一夜好眠?别急,原因可能不仅仅是缺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可能导致腿抽筋的四个原因,以及如何缓解这个问题。缺钾不仅仅是缺钙,还要注意缺钾很多人会误以为腿抽筋是因为缺钙,于是开始补充钙片和牛奶。然而,如果抽筋情况没有改善,那可能是因为你补错了。缺钾也是导致腿抽筋的常见原因。长期吃药、饮食不均衡、脾胃差、尿多、出汗等都可能导致体内钾浓度不够,进而影响肌肉的收缩,从而出现抽筋的情况。不仅老年人容易缺钾,年轻人也可能因为饮食不规律、饮水过多、腹泻等原因导致缺钾。因此,如果你平时感觉异常疲劳、喘不上气,还有腿抽筋、腿乏力等情况,要引起重视。运动不当小心运动带来的腿抽筋年轻人热衷于运动,但往往忘记了适应性训练的重要性。如果你平时很少运动,突然大量运动,肌肉无法适应,就容易导致腿抽筋。而即使经常运动的人也要注意,超过身体承受范围时也会出现抽筋的情况。环境适应不良小心腿抽筋的“冷暴力”很多人喜欢在晚上睡觉时打开窗户吹风,甚至不盖被子。刚开始身体可能会感到热,但是一夜过后,体温逐渐下降,特别是膝盖以下的部位,由于脂肪较少,容易受到低温刺激而抽筋。其他原因不容忽视的疼痛和血管问题如果腿抽筋伴随着疼痛、走路跛行等症状,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等血管问题。此外,血虚和怀孕也可能导致腿抽筋。如果是血虚,可以尝试中草药补充肝阴,让肝血旺起来,并搭配其他凉血、活血、舒筋的中草药。怀孕期间,身体负担加重,营养大部分供给胎儿,也会感觉到腿抽筋。如何缓解腿抽筋?当腿抽筋发作时,不要蜷缩忍耐,而是应该尽量把腿伸直,保持十几秒钟的时间。你还可以借助墙壁,脚抵住墙壁用力撑。如果抽筋发生在活动时,可以就地坐下,两条腿伸直,一只脚的脚后跟压住另一只脚的大脚趾。除了腿抽筋,其他部位抽筋怎么办?如果手指或手掌抽筋,可以用力张开手指,然后握紧再张开,或者十指交叉掌心向外拉伸上肢。如果有桌子或墙壁,可以双手撑在平滑的表面,用力往下压。如果胳膊或腰腹抽筋,可以弯曲胳膊抬起肘部,然后伸直再弯曲抬起,来回多次。另外,做卷腹运动或侧躺下来蜷缩、伸展身体,来回重复直到不再抽筋。虽然按摩和热敷也可以缓解抽筋,但效果较慢。相比之下,局部肌肉拉伸更加迅速有效。希望以上方法能帮助你缓解腿抽筋问题。延伸知识:为什么睡觉时会突然抖一下?你是否曾经在睡觉时抖醒过?这是因为大脑皮层已经进入睡眠状态,但个别神经仍然清醒,控制肌肉抖动,将你从睡梦中惊醒。根据入睡程度的深浅,这种抖动可以分为入睡抽动和肌肉颤搐。前者通常发生在睡眠开始的前几个小时,你还不是非常沉睡,有点迷迷糊糊的状态。而后者则发生在深度睡眠中,就像小宝宝睡觉时一会踢腿一会抬手,看起来醒着但其实还在睡觉。总的来说,除了小婴儿会频繁抖动,成年人通常只会偶尔抖一下,不会频繁发生。如果你经常出现抽搐、抽筋等情况,建议进行脑部CT检查,排除脑神经或血管病变以及内部肿瘤的可能性。此外,脑部外伤后遗症也可能影响睡眠状态。无论出现何种症状,都要高度重视,并找到根本原因。如果是营养不足导致的抽筋,及时补充营养素,调整饮食习惯。如果是运动损伤,要注意适当休息和规范治疗。平时可以多摄入果蔬、牛奶、海产品等食物,以防止钾、维生素等营养素缺乏。此外,也不要过于焦虑,因为情绪也会干扰睡眠质量。
腰椎管狭窄症带来的腰痛、双脚发麻等,有以下几种主要特征。1.腰痛腰椎管狭窄症所产生的腰痛,大多都是慢性钝痛。很少有人是突然出现剧烈疼痛的急性腰痛。另外,患者中也常看到完全没有腰痛症状的案例。2.脚麻腰椎管狭窄症引发的双脚发麻,会因患者的感觉而有所不同。患者中,有被电到麻麻的感觉、被针刺到的刺痛感、灼热感、冰凉感或像是脚底贴了张纸的不自在感、有小石头跑进鞋子里的感觉、皮肤感觉变得迟钝或敏感等各种可能。3.双脚无力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从臀部到大腿、小腿、脚背、脚尖都感觉到剧烈疼痛的坐骨神经痛。甚至有因神经根受到压迫,连鼠蹊部都感到疼痛。4.脚部疼痛也有说自己脚踝无法上抬,拖鞋根本穿不住等,双脚无法施力的患者。严重的话,会因双脚肌力不足,脚尖无法抬起,遇到阶梯或些许地面落差时,就容易被绊倒。5.是否可以研判为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症状?腰的疼痛发麻、间歇性跛行等典型症状出现前,有时也会看到前一个阶段的症状。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就是腰痛。再说,有八成以上的腰痛,都属于无法研判其原因的非特异性腰痛。因此,经常会听到确诊为腰椎管狭窄症前,已饱受不明原因腰痛之苦多年的案例。另外,腰椎管狭窄症初期,有患者说觉得双脚变得肿胀,皮肤感觉变迟钝,脚底觉得麻麻的。也有人说有种脚底被贴了胶带或是有小石头跑进鞋子里的不自在感觉。这样的症状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自己也觉得奇怪时,请及早到医院就诊。腰椎椎间盘突出跟腰椎管狭窄症有何不同?腰椎椎间盘突出(以下称为椎间盘突出)是椎间盘里果冻状的髓核向外突出,压迫到神经的状态。跟腰椎管狭窄症一样,都会造成腰痛或是坐骨神经痛,偶尔也会出现排尿、排便障碍的重度症状。站着往前弯腰时,若感到剧烈疼痛就是椎间盘突出。相反地,若往后弯时感到剧烈疼痛,就是腰椎管狭窄症。除此之外,腰椎管狭窄症在身体有所动作时,容易感到疼痛;椎间盘突出则是就算不动也常会感到疼痛。另外一个分辨方式,就是仰躺时将膝盖伸直,向上抬起30~60度(名为仰卧直抬腿检测),受测时该脚及同侧腰部感到剧烈疼痛,就很有可能是椎间盘突出。跟腰椎滑脱症或退化性脊椎侧弯有关吗?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过去多半都曾罹患伴随腰痛的疾病。其中最多的就是因腰椎变形造成腰痛的退化性腰椎病。其它造成脊椎狭窄症的原因,年轻人大多是“滑脱症”,高龄者则以“退化性脊椎侧弯”居多。滑脱症腰椎的椎骨前后错位的状态,就称为“滑脱症”。滑脱症有两种,一种是椎弓(椎骨后端)与椎体(椎骨前端)断裂分离的“腰椎分离滑脱症”。好发于30~40多岁的男性,症状为双脚与腰部的疼痛。另一方面,椎弓与椎体相互连接,但老化等原因造成椎间盘退化,让上下相连的椎骨产生错位的“腰椎退化性滑脱症”,以超过40岁的女性最为常见,会引发双脚腰部疼痛或发麻、私密部位不适症状,甚至是排尿、排便障碍。退化性脊椎侧弯脊椎从正面看是呈现一直线的,但随着年纪的增长,脊椎左右侧弯超过10度,就称为退化性脊椎侧弯,腰椎的椎管也会变窄。这类患者常会伴随退化性滑脱症或退化性腰椎病。脊椎一弯,朝左右方向分枝出去的神经出口(椎间孔)就会变窄,压迫或拉扯到神经,引发腰痛或下肢疼痛、发麻、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也有出现腰椎椎间盘超过2处的神经受到压迫、超过2处的神经根因压迫而引发疼痛的可能,所以需要进一步的详细诊察。轻松的就寝姿势为何?可减轻腰部负担的就寝姿势,不是侧睡就是仰躺。无论哪个姿势,腰部都很难后弯,就不会让椎管变窄。如此一来,就能抑制疼痛或发麻的情况,让人可以一觉到天亮。侧睡时,可以像虾子一样蜷曲身体,轻轻屈膝。这样能打开椎管,缓解神经压迫症状。仰睡跟侧睡不一样,没办法像虾子般捲曲身体。因此,可以将软垫或对折的坐垫垫在膝盖下方。稍微把膝盖垫高来睡,就能打开变窄的椎管。趴睡容易让腰部紧绷,增加腰部压力,所以不是很推荐。若因为长年以来的习惯,不趴睡就睡不着的话,可以在肚子下方垫块软垫或坐垫。起身时不会感到疼痛的起床方式为何?早上一起床腰就痛,会让一整天的心情变得沉重。感到忧郁时,症状也会恶化。为了不让疼痛恶化,可以试试下述的方法。首先,醒来后请不要立刻起身。因为睡觉时身体几乎没有在动,肌肉会变得很僵硬,关节的活动性也会变差。在棉被里,用手搓揉腰部,让腰部慢慢地动一动,稍微热身一下。铺床睡的话,则转为横躺姿势,将膝盖与腰部弯曲,以手肘撑起上半身。接着双脚往前伸,以趴姿将手撑在牆上等处,再慢慢起身。睡在床上的话,侧躺后,将膝盖与腰部弯曲,双脚移到床铺边角。双脚下床后再用双手撑起上半身,以坐姿起身,才不会造成腰部负担。
手麻,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并不陌生。通常情况下,手部受到外力压迫时,我们的神经会受到压迫,导致手麻的短暂出现,许多人并不以为意。然而,我们需要意识到,手麻也可能是多种疾病的一个信号。特别是当我们刚入睡不久就醒来时手麻,或者在白天拿重物时手麻,又或者手部保持一个姿势不到半小时就手麻,甚至无缘无故地出现手麻,这时我们应该警惕疾病的脚步已经悄然靠近,绝不能掉以轻心。经常出现手麻,或许暗示着以下5种疾病:1.糖尿病或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如果无法有效控制血糖,可能会导致周围神经发生病变,从而引发手麻的情况。特别是当手部保持同一姿势不到半小时就出现手麻,或者仅仅午睡半个小时也会感到手麻,很可能是血糖飙升引起的,这种情况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此外,手麻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一个警示信号。如果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并且平时又比较喜欢吃甜食、高脂饮食,或者有家族病史,最好及时检查一下血糖情况。2.心脑血管疾病手麻归根结底是由于供血不足所导致的,所以无论是高血压、高血脂、脑卒中、心脏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管堵塞等血管循环系统问题都可能导致手麻的出现。这些疾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特别是那些有家族病史、过度肥胖、饮食不规律、经常熬夜的人。对于这些不良生活习惯的人来说,一旦出现手麻的情况,最好及时进行检查,以避免产生严重后果。3.颈椎病颈椎病是引发手麻常见的疾病之一。因为颈椎间盘突出或肿大会压迫脊神经,导致手麻甚至手放射性疼痛。颈椎病是现代中老年人,甚至年轻人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特别是那些长时间对着电脑、玩手机的人群,由于长时间保持颈部紧张,更容易引发颈椎病的发生。颈椎病早期可以通过物理治疗有效恢复,但如果不加以注意,可能会导致其他多种疾病的出现。因此,一定要注意避免长时间低头,平时要保持脊柱的正直,避免长时间处于同一个姿势。4.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是中年妇女和长期从事手工劳动的人常见的疾病之一。这种疾病是由于神经受到压迫而引起的,手麻是其主要症状,特别是在睡觉时手麻醒。此外,白天从事手部劳动,如长时间拿重物或保持同一个动作时,手麻的症状会加重。腕管综合征在早期可以通过手腕运动和多休息来改善,但如果长期忽视,可能会需要手术治疗,因此不能掉以轻心5.维生素B1缺乏导致的末梢神经炎如果我们的消化能力变差,饮食不均衡导致营养不良,就有可能出现维生素B1缺乏的情况,从而导致神经病变。一般而言,病变的起始部位会从肢体远端开始,不仅会出现手麻,还会出现脚麻,同时伴随感觉迟钝。随着病情的进展,还可能出现温觉和振动感消失等症状。因此,我们一定要及早发现这种情况,及时补充维生素B1,才能有效缓解一系列维生素B1缺乏导致的不适。不论是哪种疾病引起的手麻,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当手麻成为身体的一种信号时,我们应该积极去寻找病因,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此外,我们也应该注重生活习惯的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是缺钙引起的,那么只要补充足够的钙就可以了。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骨质疏松是骨钙流失造成的,不过骨钙流失的主要原因是骨代谢出现了问题,即使补了钙,但是补不到骨骼上,骨质疏松的症状就不会得到改善。一、骨骼其实很“活跃”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硬邦邦的骨骼就是一个“死物”,不会有什么变化。但实际上,骨骼是一个代谢很活跃的组织,每天都在进行合成与分解的过程。在骨骼的骨膜中有两种细胞,一种称为成骨细胞,负责利用环境中的钙离子合成骨骼;另一种称为破骨细胞,负责破坏骨骼释放钙离子,正常情况下,两者是动态平衡的。年轻的时候,成骨细胞活跃,大量的钙被沉积到骨骼中,骨密度增高。但进入老年后,成骨细胞活性降低,破骨细胞活性增加,使骨骼中的钙质流失,骨密度下降,出现骨质疏松。二、补钙解决不了骨质疏松很多老年朋友问过华子,为什么自己一直在补钙,但还是会患骨质疏松?华子说,补充足够的钙,有延缓、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但补钙不能保证完全避免骨质疏松的发生。如果破骨细胞的活性大于成骨细胞的活性,仍然会发生骨质疏松。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即使补了钙,也只是从嘴吃进去,从尿排出去,不能沉积到骨骼上。建议在补钙的同时,进行适度的负重运动、抗阻运动等锻炼,因为给骨骼施加一定的压力,可以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钙的沉积。但骨质疏松较为严重者,就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才可以了。三、常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骨质疏松,常用的是双膦酸盐类药物。骨折风险不高的人,可以选择口服阿仑膦酸钠。不过阿仑膦酸钠有较强的胃肠刺激不良反应,如果不能耐受口服给药,或是骨折风险较高的人,可以选择注射用的唑来膦酸。双膦酸盐类药物需长期使用才能发挥较好效果,最短的疗程也要1年以上。一般来说,建议口服给药治疗5年,注射给药治疗3年。在用药期间骨合成增加,对钙的需求升高,所以要注意补充足够的钙。绝经期的女性出现骨质疏松,主要原因是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所以可以选择雌激素或是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洛昔芬)进行治疗。这种激素替代疗法,尤其适合有更年期综合征的女性。如果已经出现骨折,并且伴有疼痛者。可以使用有止痛作用的降钙素(鲑降钙素、依降钙素等)进行不超过3个月的短期治疗。如果是成骨细胞活性减弱的患者,也可以使用特立帕肽注射液。需要注意的是,每位患者终生仅能接受一次治疗,疗程在18~24个月。总结一下,老年人出现骨质疏松,主要原因是骨代谢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单纯补钙的效果并不好。需要配合负重运动以及服用调节骨代谢的药物进行治疗,才能有效缓解症状。药物的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用药有疑惑,请咨询医生或药师。
Schmorl(许莫氏)结节是指髓核向上或向下通过软骨板垂直突人椎体内。Schmorl在标本解剖中发现有38%的人有此结节,多发生在胸腰椎,其中男性为39.9%,女性为34.3%。在18~59岁年龄组,男性比女性多一倍;在60岁以上组则女性比男性多一倍。另有解剖研究发现,有15%的人髓核同时向椎体及椎管内突出。近来的解剖学研究发现,多数Schmorl结节发生在年轻人,年龄增长后出现相对较少,这似乎提示,突出的髓核物质更易在髓核还是半液态情况下向骨内突出,至少在某些情况下,在突出的区域早已有退变。但也有相反的证据,有人报告标本中发现76%有Schmorl结节,且多存在于老年人,而在中青年的发病率较低。与大体解剖的发生率相比,在X线片上的Schmorl结节发生率仅为13.5%。这是因为突出必须够大和突出的周围骨质密度必须增加才能在X线片上显示,而许多小的突出在X线片上是看不到的,但在MRI上能清晰见到。Schmorl结节发生于软骨终板有缺损而髓核弹性尚好的情况下。正常软骨终板仅有许多微渗透孔而无裂隙,软骨终板下的松质骨也无空隙。促成产生裂隙的先天性因素为软骨终板在髓核处先天构造薄弱和胚胎期经软骨终板进人髓核的血管通道所形成的瘢痕。但一般认为Schmorl结节与软骨终板的后天性损伤有关。Schmorl曾指出,软骨终板可因经常损伤而变弱,日常活动下的椎间盘内压,即可使已有损伤或变性的软骨终板破裂。一次突然的损伤也可使原来正常的软骨终板破裂,髓核突出到软骨终板下,导致松质骨骨折,此偶见于急性损伤的病例。多数的Schmorl结节直径在5mm以下,呈蘑菇样,居椎体中央偏后处。髓核突人椎体后,可发生下列变化:(1)椎体局部骨小梁骨折坏死,形成空腔以容纳突出的髓核,围绕髓核有炎症反应,以吸收坏死组织;(2)突出的髓核可逐渐或迅速增大,直到突出的压力与周围的对抗压力平衡;(3)突出的髓核脱水,髓核周围由髓核化生的软骨或骨细胞包被,周围骨小梁密度增加,限制其再扩大;(4)血管围绕突出的髓核再生,并通过软骨终板裂隙进人椎间盘,导致髓核的纤维化、钙化及骨化。此时在X线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此结节。一般说来,Schmorl结节并不引起症状,或只表现为腰痛,尤其是当其并发于终板炎、休门病时。治疗主要是采取保守措施,包括药物、理疗、功能锻炼和运动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