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宪光,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 肝胆外科副主任 医学硕士,从事肝胆微创外科工作近20年,擅长各种肝胆胰疾病的诊断和微创治疗,临床功底深厚、思维独具匠心,手术操作轻巧精细。尤其擅长肝胆管结石腹腔镜、十二脂肠经及胆道镜的微创治疗。精于保胆取石手术。在多项国家级、省级学术会议及继续医学项目中担任主讲人,分享临床经验。在国家级和省内刊物发表文章10余篇、论著2部,SCI两篇。 学术兼职: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内镜微创保胆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内镜微创保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普外科分会外科感染与重症学学组委员 山东省研究性医院协会胆道微创外科学分会常委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疼痛医学会山东省整合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临床肝囊肿根据生长部位和大小不同,处理办法不同,具体如下: 1、可以经B超引导下对于深部位囊肿,即处于肝实质内部的囊肿进行治疗。如果囊肿较小,可以进行经皮经肝穿刺治疗。穿刺以后抽出清亮囊液,证明和胆管不相通。通过注射无水酒精破坏黏膜,导致无囊液分泌,囊肿可以缓慢闭死; 2、如果囊肿较大,可以通过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使分泌的囊液直接流到腹腔内部,不会对正常肝产生压迫作用; 3、极少数靠近边稍部位的肝囊肿,例如左肝外叶较大囊肿,可以通过腹腔镜囊肿切除术达到临床治愈目的。
临床将肝脏分为八段,肝尾叶是肝脏第一段,生长于此部位囊肿称为肝尾状叶囊肿,可能更容易产生临床症状。压迫下腔静脉或腹主动脉时,囊肿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可造成明显临床症状,甚至可能造成胆管压迫症状。 因为此类囊肿临床位置较深,上下存在血管,处理可能相对较为困难。但尾状叶囊肿<5cm、无临床症状时,可以通过定期复查B超或腹部CT观察即可。
临床常见胆固醇样息肉和炎性息肉等类型的胆囊息肉,此类疾病属于良性病变。通过手术将息肉清理干净,即通过保胆取息肉方法,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目的。多数胆囊息肉见于高血脂、脂肪肝和肥胖等患者,因此需要术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控制体重、降血脂、治疗脂肪肝。 极少数胆囊息肉,例如胆囊腺瘤因为存在癌变几率,称为癌前病变。存在癌变倾向性的患者不适宜进行保胆取息肉治疗,可以通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彻底根除病患,达到临床治愈目的。
肝外胆管癌早期可产生明显梗阻症状,造成胆汁淤积,临床称为无痛性进行性黄疸。出现黄疸时,可导致小便黄、眼珠黄、皮肤黄。肝外胆管癌如果合并感染,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表现。 局限性肝内胆管癌,如局限于左半肝或右半肝,患者临床无明显临床症状。因为肝脏代偿功能较好,如果只是造成一部分胆管梗阻,没有侵及周围脏器、没有出现其他部位转移,可无明显临床表现,此类疾病需要进行强化CT、磁共振检查才能发现。
原发性肝癌早期转移途径包括以下几点: 1、肝内弥散性播散,即肝内转移; 2、通过血液系统造成远处转移,例如转移到肺或骨骼,还可以转移到周围脏器; 3、通过淋巴系统转移到门静脉或格林氏鞘周围的淋巴结。 因此,存在肝癌的患者需要及早或定期复查腹部B超或CT以及肿瘤指标,及早发现肝癌。如果能早期发现,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但如果发现较晚,可能预后较差。
冯宪光,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 肝胆外科副主任 医学硕士,从事肝胆微创外科工作近20年,擅长各种肝胆胰疾病的诊断和微创治疗,临床功底深厚、思维独具匠心,手术操作轻巧精细。尤其擅长肝胆管结石腹腔镜、十二脂肠经及胆道镜的微创治疗。精于保胆取石手术。在多项国家级、省级学术会议及继续医学项目中担任主讲人,分享临床经验。在国家级和省内刊物发表文章10余篇、论著2部,SCI两篇。 学术兼职: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内镜微创保胆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内镜微创保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普外科分会外科感染与重症学学组委员 山东省研究性医院协会胆道微创外科学分会常委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疼痛医学会山东省整合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临床通过进行B超、CT检查发现肝脏存在较小低密度囊肿,此类囊肿多数在先天性发育过程中形成。可能是淋巴管或胆管先天发育异常造成的小囊肿,还有极少数与炎症、外伤、结石有关。 小囊肿临床无明压迫症状,不需要过多干预。三个月到半年复查B超和CT,观察囊肿进展。如果囊肿超过十里庙或造成明显周围脏器压迫症状,需要通过手术进行干预。
胆囊结石消除方法应根据患者年龄、结石大小以及患者临床症状而定。年轻患者查体发现胆囊结石,无明显临床症状可以观察,定期复查B超,无需进行过多特殊干预;伴有明显消化道症状,例如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慢性胆囊炎症状的患者,需要临床手术干预,治疗办法包括以下两种,如: 1、保胆取石术:取石同时保留胆囊,术后通过服用排石或化石药物控制结石复发; 2、根治性手术:如果炎症较重、胆囊功能较差,高龄、合并基础病的患者可以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彻底解决胆囊结石临床症状以及复发问题。
临床发现的多数胆囊息肉无明显临床症状。良性胆固醇样胆囊息肉和血脂高、脂肪肝、肥胖存在一定关系;极少数属于腺瘤样息肉;此外,还包括炎性息肉。特殊情况下,胆囊息肉位于胆囊颈管的患者,临床可出现梗阻症状,例如腹胀、腹痛等,需要及时处理。 小于1cm的胆囊息肉无临床症状,不做过多干预,定期复查即可。短时间内增大或超过1cm的胆囊息肉,即使无明显临床症状,也需要及早干预。目前临床可以进行保胆取息肉处理,将息肉取出后送病理检查。病理结果为炎性息肉或胆固醇样息肉时,此类息肉通常无癌变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