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当天一般需禁食,因为肠胃道尚处于麻醉状态,第二天开始可以进食米汤等,所以对手术后的病人来说,是需要忍受饥饿的,必须要给消化系统一点时间,让它恢复恢复。部分病人还会有术后腹泻.恶心.呕吐的症状,身体会处于非常虚弱的状态。那么出院后,是不是就可以大饱口福了呢?也不行,因为胃肠经历这样术前术后的折磨,一时还承受不了那么重的负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控制热量,保持体重每餐应七八分饱(特别是晚餐),保持体重在理想范围内。超重,肥胖者应该减肥。2减少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讲究荤素合理搭配,尽量减少食物中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胆囊切除后,因缺乏足量浓缩胆汁,若过量摄人脂肪和胆固醇,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脂肪泻,导致营养不良。平时,尽量食用植物油,避免动物油,少食浓鸡汤,浓鱼汤等。减少摄人脂肪含量高的坚果类食物,如花生,瓜子,核桃,杏仁,开心果等。严格限制动物内脏,蛋黄,鱿鱼,沙丁鱼,动物脑,鱼卵,蟹黄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尽量做到少食多餐。3.优质蛋白的正确补充充足的蛋白质有利于修复因胆囊炎和胆石症引起的肝细胞损伤,故可以选择以鱼,虾,禽,豆腐及少油的豆制品等为主的低脂肪优质蛋白质饮食。4.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可减少胆固醇形成,减少脂肪和糖的吸收,从而改善患者的代谢紊乱,起到减低血脂和血糖的作用。每天蔬菜摄入量应大于500克,水果至少有2种。多食含纤维高的食物,包括玉米,小米,甘薯,燕麦,荞麦等粗粮,以促进胆汁排泄。5.戒烟酒辛辣切除胆囊的患者,一定要戒烟戒酒,因为吸烟酗酒都会加重肝脏负担,同时要少食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如洋葱,蒜,姜,辣椒,胡椒,咖喱等。6.选择合理的烹调方法烹饪应力求清,最好采用清炖,蒸煮,煮汤等方法,避免油炸,烧烤,烟熏,半生半熟的烧煮方法,少用调味品,这样才适合手术后胆道功能的改变,减轻消化系统负担。7.早中晚三餐要定时定餐定量否则胆汁排泄不规则,胆道中的胆汁很容易凝固成结石。8.少食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如:马铃薯.甘薯.豆类.洋葱.萝卜.汽水饮料,以及酸性的果汁.咖啡.可可等。9.逐渐加强营养胆囊切除1个月以后,饮食可以逐步正常化,必要的营养补充将有助于进一步的康复。每天应吃些瘦肉.水产品.鱼.豆类食品,及菌菇类,多吃高纤维素与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对患者术后的恢复也十分有益。上面介绍了胆结石术后的饮食,另外,也要注意:胆结石患者术后要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做到起居有常,保证充足睡眠,心情舒畅,乐观开朗,心胸开阔,无郁闷忧思。好的心情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抵抗能力。
胆结石的形成跟肝、胆、胆管、肠、胰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张大夫就先从这胆汁讲起吧。1.胆汁大家都知道是一种消化液,97%是水,剩下的3%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无机成分,包含钠、钾、钙、碳酸氢盐等;另一类是有机成分,包括胆色素、胆盐、胆汁酸、胆固醇、卵磷脂、黏蛋白等。生产胆汁的厂家是肝脏,刚生产出来的胆汁浑身泛着BlingBling的金黄色。胆汁不光颜值爆表,能耐更是无穷,它不光能消化油脂、刺激肠蠕动,还能抑制细菌呢!2.胆囊这是储存胆汁的小仓库,藏在肝的后面,像一颗小绿梨,最多能装下约60毫升的胆汁。别看胆囊个头小,浓缩胆汁的功能可厉害了。胆囊把胆汁里的水和无机盐直接吸收掉,胆汁就变浓稠了。据说,浓缩个5到10倍,一点问题都没有。被胆囊这么一浓缩,胆汁就从金黄色变成深绿色了。3.胆管凡是跟胆汁运输有关的管道都叫胆管。胆汁从“生产厂家”肝出来,去“仓库”胆囊,走的是胆管。胆汁从“仓库”胆囊去“工作车间”肠道,也得走胆管。胆管在不同的位置又有不同的小名。在肝脏里头的叫肝内胆管,出肝脏后的胆管叫肝总管,胆囊出口的那段又叫胆囊管,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后称为胆总管,胆总管最终开口于十二指肠,把胆汁送进肠子里。插播一句,有胆汁的地方就可能有胆结石,长在胆囊里的石头就叫做胆囊结石,长在胆管里的就叫胆管结石。4.肠道接着看胆汁的工作车间,肠道。“哇!红烧肉真香!来一钵!”可是肠子受不了啊,搞不定这些油腻腻的家伙,咋办?赶紧派出胆囊收缩素,让它通知胆囊,快来点胆汁洗洗。胆囊收到指令,立马收缩,把浓缩胆汁挤出来。胆汁一来到十二指肠,就把那些大块头脂肪迅速拆解成脂肪小颗粒。被拆解后的脂肪,才有可能被小肠吸收。5.胰腺胰腺隐居在左上腹,具有超级强大的分泌功能。血糖调节界的翘楚,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那可都是胰腺分泌的。当然喽,胰腺分泌胰液貌似更加合理。胰液通过胰腺管,进入十二指肠,与胆汁双剑合璧,使脂肪的消化吸收更高效。胆汁先把大块头脂肪拆解成脂肪小颗粒,可是被拆解好的脂肪小颗粒,那也还是脂肪呀。胰液就不一样喽,那是彻底地给脂肪来了个化学分解,直接把脂肪变成了身体能够吸收的物质,甘油和脂肪酸啥的。这才完成了脂肪在人体内的吸收呢!胆结石的形成过程胆结石的修炼分三段:析出、成核、沉积。第一段:析出还记得胆汁的成分吗?那些钙、胆色素、胆固醇,不一定肯在胆汁里老实待着,搞不好就玩个析出!假设10ML的胆汁最多溶解10个钙,如果胆汁只有5ML时,钙却有10个,那就会析出5个钙。或者10ML胆汁,却来了20个钙,会怎样?只能析出10个钙。胆色素和胆固醇的毛病,跟钙是一样一样的,不管是胆汁少了,还是钙、胆色素、胆固醇多了,都会有晶体析出。我们简单地把胆汁里这些析出晶体分成两类。1.胆固醇类胆固醇是一种具脂类性质的物质,是构成人类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还是人类性激素的主要原材料。胆汁合成少不了胆固醇,肠道的消化吸收也离不开胆固醇。这货还有个特质就是难溶于水,只有和胆汁中的胆盐、卵磷脂比例刚刚好的时候,才能在胆汁里乖乖地待着。一旦这仨货比例失调,胆固醇就析出了。2.胆红素类红细胞一死,橙色、有毒的胆红素就被释放出来,进入血液,医学上称之为未结合胆红素。人体内的红细胞每天都在更新,那胆红素可不断供啊!这小毒物老是乱溜达,肝表示看不惯,抓起来,用蛋白、葡萄糖,把它处理成无毒稳定的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跟着胆汁,一路来到胆囊。如果胆囊、胆管发生感染,入侵的细菌会往胆汁里投放细菌酶,强行把结合胆红素分解成未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生性不甘寂寞,逮住个四处游荡的钙离子,立刻扑上去,搞出个胆红素钙盐。细菌酶不断地分解结合胆红素,胆红素钙盐越来越多,直到析出。第二段:成核。胆汁中除了析出的胆固醇、胆红素钙盐,还漂着很多细胞碎片、金属离子,甚至寄生虫等。反正都是被遗弃的货,咱们抱团取个暖吧。这就是成核。第三段:沉积。如果胆汁没问题,流速和流量都正常,那冲走这些“小团伙”完全没压力。可转个画风,胆汁变黏稠了,胆汁的量减少了,流速和流量都不给力了,咋整?“小团伙”迅速安营扎寨,不停吸收各路垃圾入伙,胆结石就形成了!由胆固醇析出的晶体招揽垃圾形成的结石,叫胆固醇结石,多见于胆囊,质地比较硬。由胆红素钙盐析出的晶体招揽垃圾形成的结石,叫胆红素钙结石,多见于胆管,像泥沙一样,到处都是。所以,如果胆汁里的胆固醇相对多了,或者胆汁盐的成分相对少了,就会导致一部分胆固醇沉淀出来,形成结石。雌激素有利于人体内胆固醇的合成,孕激素可以减慢胆汁从胆囊内的排空,因此多产的妇女,在40岁左右的时候,产生胆固醇胆结石的风险比较大。另外啊,肥胖的人群,体内胆固醇的基数大,因此也容易产生胆固醇胆结石。肝硬化的人,胆汁盐合成减少了,容易造成胆固醇的沉淀,形成结石。克罗恩病的病人,回肠重吸收胆汁盐减少,也容易形成胆固醇的胆结石。另一种胆红素成分为主的结石,则多见于有溶血的病人。胆红素是红细胞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它会经过肝脏的代谢后排入胆囊,组成胆汁。如果人体内的红细胞发生了大量的破坏,会导致肝脏代谢产生胆红素的水平增加,则胆汁内的胆红素成分升高,容易沉淀产生结石。好啦,以上就是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