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类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眼病,是当前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特征性表现是视乳头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的特征性缺损缩小。眼压升高为其主要的危险因素。眼内压力升高超过了眼内组织,主要是视网膜视神经所能承受的限度,给眼内各组织(包括角膜、虹膜和晶状体)尤其是视神经视功能带来损害。如不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视野可以全部丧失终致失明。青光眼所致的失明,就目前的医学技术水平来说是无法使其逆转和恢复的。2、什么是眼压?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壁的压力即为眼压(简称眼压)。统计学上将10-21mmHg的眼压定义为正常眼压。3、眼压高就一定是青光眼吗?青光眼的特征性损害是视乳头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的特征性缺损缩小。部分患者眼压超过了21mmHg,但是没有造成视神经以及视野的损害,也就不能称为青光眼。但是这些人应该定期随诊。4、眼压不高就不是青光眼吗?每个人对于眼压的耐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有一少部分患者的眼压没有超过21mmHg,但是因其对眼压的耐受能力差,同样可以造成视神经以及视野的损害,这种情况就叫做正常眼压性青光眼。5、能自我判断得了青光眼吗?青光眼可以有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青光眼,常有眼胀、头痛、视物模糊、看灯时周围有红绿圈,多有劳累或在暗处停留过久时发生,如有上述症状应怀疑患有青光眼,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另一种类型为慢性青光眼,在发病早期常无任何症状,当发现视力下降时已为青光眼晚期,可怕的是这种损害是不可挽回的。据研究有90%的慢性青光眼患者早期不知道自己患病,未进行治疗,对于缺乏青光眼防治常识的人而言,通常不能自我判断,需要依靠眼科医生进行专门的咨询与检查,才能确诊。年龄超过40岁的人常规做一次眼部查体是有必要的。6、视力好就不是青光眼吗?早期青光眼的损害可能仅仅表现为视野的缺损,有很大一部分慢性青光眼的患者在病情的晚期中心视力还可以到达0.8-1.0,但是视野已经明显的缩小了,有的人甚至生活已经不能自理了,所以,不能因为觉着自己视力好就认为自己不会得青光眼。7、哪些人容易得青光眼?青光眼重在预防,下列人群要特别注意:●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年轻时为远视眼的老年人●患高度近视眼的年轻人●有眼外伤史的人,特别是伤后曾有高眼压的人●有高血压、糖尿病史●性情急躁或忧虑的人●查体时发现眼压升高或者杯/盘增大、不对称的病人。●有偏头痛的患者以上患者,尤其是40岁以上的患者,应到眼科进行检查,即使检查正常-也应该定期复查。如果发现明显的解剖结构异常(如短眼轴、厚晶体、浅前房)或眼压异常则建议行24小时眼压检查、激发试验、OCT、UBM等进一步检查以及激光虹膜周切术,激光房角成形术等预防性的处理措施。8、婴幼儿会不会发生青光眼?婴幼儿也可以发生青光眼,因其危害性更大所以更是不容忽视,这是与先天发育有关的一种青光眼。如果新生儿或婴幼儿眼球看上去比正常孩子大,而且经常出现畏光、流泪、户外不爱睁眼等情况,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孩子长了一双漂亮可爱的大眼睛,而是要请医生进行检查,以排除先天性青光眼的可能性。9、青光眼可以治愈吗?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致盲性眼病,也就是说,青光眼的治愈,是以有效控制病情不再发展为治疗目的的。如果患者初次就诊时,视功能已经受到明显损害,即使眼压得到良好控制,也不可能再恢复正常。但是,早期发现,及时进行合理的治疗,将眼压控制在理想范围,绝大多数病人都可以在有生之年保持良好的视功能。10、得了青光眼应该怎样进行治疗?有哪些治疗方法? 青光眼的基本治疗原则是1.降低眼压,2.保护视神经。尤其以第一条更为重要。针对与早期眼压容易控制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应用眼药水进行局部治疗是常用的方法。如果滴眼液不能够有效降低眼压,应采用其他治疗方法,包括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闭角型青光眼和先天性青光眼应早期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为辅助手段。11、药物治疗应注意什么?如果应用药物治疗,就必须做到遵照医生嘱咐,规律用药。要特别提请注意的几点是:①要不要用药?能否停药或何时停药?用1种药,还是同时滴用几种药?都应当向眼科医生咨询,切不可自作主张,自行其事,否则贻患无穷。②最好准备好两套眼药水,以备不时之需。出差以及旅游时随身携带。③按时点药,点药后按压内眼角,提高药物利用率,减少药物经泪囊吸收所造成的副作用。④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防青光眼继续恶化。⑤一些抗青光眼药物有副作用。如噻吗心安可使心率减慢,还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有心支过缓、支气管理体制哮喘和呼吸道阻塞性疾病者最好不用,必须用时应提防副作用的出现。醋氮酰胺在输尿管结石病人慎用,磺胺过敏者不用,又该药有排钾作用,服药应同时补钾。高渗剂在心血管系统、肾功能不良时勿用,糖尿病人禁用甘油。总之应在用药前向医生说明全身疾病,以便医生选择用药。12、青光眼有那些主要手术方式?眼压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眼内房水排出困难,积水过多,所以手术主要是通过促进房水向外排出或者减少房水向眼内进入而发挥作用。手术的主要方式有:①建立新的眼内房水流出途径包括建立眼内前后房之间新的通路(如虹膜周切术);建立新的眼外房水流出途径(滤过性手术如小梁切除术,房水引流物植入术)。 ②疏通原来的房水流出途径(前房角切开、房角分离术、小梁切开) ③减少房水生成( 睫状体冷冻、透热以及光凝术)13、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怎样?青光眼手术本身的操作并不复杂,但是每个人对于手术所表现的反应以及每个人的增生愈合能力并不一样,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因为滤过道增生愈合从而眼压再次升高。较好的医院统计手术成功率多在80%左右。所以,青光眼手术后也不是万事大吉了,同样也应该密切随诊,因为即便手术非常成功少部分患者眼压仍然可能会升高。从而需要结合用药或者再行手术治疗。14、青光眼手术对视力有影响吗?首先,青光眼手术是保护视功能的手术,它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进一步的损害,它本身不能提高视力或者改善视野,短时间内视力可能会有轻度下降,主要是因为术后散光,但会逐渐恢复。15、青光眼手术之前应注意什么?①消除心理上的紧张情绪。青光眼手术是眼科常见的手术,若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短、痛苦少,手术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②食宿要规律。③高血压、糖尿病及呼吸道疾病等患者,如果眼压能够控制,尽量在病情稳定后再施行手术。④手术前一天或当天请清洗头发,不可用任何眼部化妆品。⑤手术当天须有家属陪同。认真听取医生对于病情、预后、手术方式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的讲解认真阅读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6、青光眼术中应注意什么?①手术中不要咳嗽,因咳嗽会增加眼压不利手术进行。②手术中请勿移动头部或聊天,否则影响手术者操作。如有疼痛胸闷等不适感觉应告知手术者。17、青光眼手术后应注意什么?①手术当天一般不会有疼痛等反应,部分患者有轻微的眼磨、眼红,都是正常的,如有眼胀疼甚至头痛、恶心等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②服药后部分患者会有手指麻木感,请勿担心。③手术当天请勿自己打开包扎,并尽量安静休息。④注意用眼卫生,切勿揉眼,术后轻活动,减少低头弯腰,勿咳嗽并保持大便通畅。⑤忌辛辣食物,勿抽烟、喝酒。⑥洗脸、洗澡动作轻柔,勿使水流入眼内。⑦遵守复诊时间,按时点药,如有不适,请及时就诊。⑧点眼药水时请先洗手,两种以上眼水滴用时,要间隔5~10分钟,夜间睡眠不再点用。18、青光眼手术主要有哪些风险和并发症?青光眼手术方式较为成熟,多数手术安全而效果好,但极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麻醉及心脑血管意外、感染、爆发性脉络膜出血、术中或术后视网膜脱离等问题。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滤过过强或欠佳,从而眼压偏高或者偏低。一旦出现上述并发症,患者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19、青光眼病人日常治疗及生活须知 第一、如果你得了青光眼,千万不要害怕,但一定要认真对待。第二、青光眼的诊断治疗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每个医院的仪器设备不同,诊疗常规不同,每个医生也总是比较相信和熟悉本医院各种检查结果和报告,因此,我们主张病人应尽可能固定诊疗地点为好。第三、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吸烟、避免喝浓茶浓咖啡,少量饮酒。避免一次摄入大量液体。避免在黑暗的环境(如电影院)活动时间过长。夜间看电视、学习时房屋内开大灯。第四、调整心态,减轻疾病带来的焦虑、不安。第五、于青光眼以外的其他疾病去看医生时,不要忘了告诉你的医生你有青光眼的病史和正在进行什么治疗,以利于医生在考虑用药时,避免使用不利于青光眼的药物。第六、青光眼病人要注意生活有规律,并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全面增强体质,减缓全身各器官的衰老过程。20、如果得了青光眼如何正确对待?在长期的眼科临床实践中,我们接触了很多的青光眼患者。他们中有些人听说自已患了青光眼,即如五雷轰顶,悲观失望;有些人因没有明显自觉症状而满不在乎,听其自然;有的人则急于求成,四处求医,却从来也未认真地进行系统的治疗;还有的人甚至听信江湖骗子的胡诌,花钱买来了灾难;当然有相当部分病人长期认真地与医生合作,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病人能加入到这后一种人的行列中来。特别要指出的是,有相当一部分慢性青光眼病人,往往在毫不自觉中逐渐丧失了部分甚至全部视力而不能及早就医,以致贻误了治疗时机,遗恨终身。怎样认真对待青光眼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关系到青光眼的预后。只有正确对待,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才能避免青光眼导致最后失明的结局。青光眼属于终生性眼病,青光眼的治疗必须持之以恒,作为患者应学会正确对待青光眼,适应与青光眼共存,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接受有经验的专科医生的诊治。
当患者有尿频、尿急、尿失禁症状,在除外尿路感染后,可以通过下面的简单量表,初步自测有无膀胱过度活动症以及严重程度。白天排尿:少于7次 0分 ;8到14次 1分;多于15次 2分。夜间排尿:不起夜 0分;起夜1次 1分;起夜2次 2分;多于2次 3分。尿急:(憋不住尿) 没有的 0分;每周少于1次 1分;每周多于1次 2分;每天1次 3分;每天2到4次 4分;每天多于5次 5分。无法憋尿出现漏尿:没有的 0分;每周少于1次 1分;每周多于1次 2分;每天1次 3分;每天2到4次 4分;每天多于5次 5分。总结:尿急得分2分以上,总分在3分以上,就可诊断为膀胱过动活动症。 小于5,轻度;6到11分,中度;大于12分,重度。
膀胱肿瘤是常见肿瘤,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发病率较高。国外,膀胱肿瘤的发病率在男性泌尿生殖系肿瘤中仅次于前列腺癌,居第2位;在国内则占首位,近年且有增加之势。 膀胱癌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比较公认的有:①长期接触芳香族类物质的工种,如染料、皮革、橡胶、油漆工等;②吸烟也是一种增加膀胱肿瘤发生率的原因;③体内色氨酸代谢的异常;④膀胱粘膜局部长期遭受刺激。膀胱壁长期慢性的局部刺激,如长期慢性感染、膀胱结石的长期刺激以及尿路梗阻,均可能是诱发癌肿的因素。而腺性膀胱炎、粘膜白斑被认为是癌前期病变,可诱致癌变;⑤药物。如大量服用非那西汀(phenacetine)类药物,已证实可致膀胱癌。⑥寄生虫病。 膀胱肿瘤大部分发生在三角区、两侧壁及颈部。在膀胱肿瘤中,以恶性肿瘤占极大多数,其中86%以上来源于尿路上皮细胞,而未分化癌、鳞形细胞癌及腺癌等则少见。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即肿瘤细胞大小、形态、染色质、核改变和分裂象等可将膀胱肿瘤分为三级:Ⅰ级指细胞分化良好,通常不累及固有层;Ⅱ级显示细胞分化不良;Ⅲ级是细胞分化差,有严重间变。肿瘤最常转移至膀胱周围、髂总和腰淋巴结。血行转移多在晚期,肝、骨、肺为多见的受累器官。 检查及诊断:凡是40岁以上的成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无痛性肉眼血尿时都应想到泌尿系肿瘤的可能性,其中尤以膀胱肿瘤最为多见。由于血尿是泌尿系各种疾病所共有的症状,因此还必须作进一步检查。 诊断标准:(1)临床诊断的原则膀胱肿瘤的诊断应先采用无痛苦的、简单的和非创伤性的检查,然后采用有创伤性的检查。同时,不能只满足于临床的诊断,在治疗前尽可能取得病理确诊。应该肯定,病理确诊在大部分膀胱肿瘤病人身上是有条件达到的。(2)临床诊断步聚①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②尿液常规检查。是简单易行的实验室检查,可在离心后高倍显微镜视野下找到红细胞,以证实血尿的存在。③尿液浓缩找病理细胞。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对于有血尿的病人都应反复检查。④B型超声波检查。⑤尿路平片和静脉肾盂造影。依靠静脉肾盂造影作为常规检查的价值在于能除外肾盂和输尿管的肿瘤,以便鉴别来源于肾盂、输尿管的转移性膀胱肿瘤还是原发性膀胱肿瘤。⑥膀胱镜检查和肿瘤组织活检。膀胱镜检查不但可以明确肿瘤的存在与否,还可观察到肿瘤的发生部位和病变系单发或多发,又可直接了解到肿瘤的形态(乳头状、无蒂或扁平状)。治疗:膀胱肿瘤的治疗原则和其他肿瘤一样,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新技术等,但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具体手术的范围和方法应根据肿瘤的分期、恶性程度、病理类型及肿瘤大小、部位、有无累及邻近器官等综合分析。手术治疗:(1)膀胱肿瘤局部切除及电灼术手术适用证:肿瘤只浸润粘膜或粘膜下层,恶性程度较低、基蒂较细的膀胱乳头状瘤。(2)部分膀胱切除术手术适用证:适用于范围较局限的浸润性乳头状癌,位于远离膀胱三角区及颈部区域的肿瘤。(3)全膀胱切除术手术适应证:对于肿瘤范围较大,分散的多发性肿瘤,不宜作局部切除者;肿瘤位于膀胱三角区附近;或者位于膀胱颈部的浸润性肿瘤,均应采用全膀胱切除术。 全膀胱切除术的术前必须改善病人的一般情况,使用肠道作尿路改道者,需作肠道准备、备血、术前灌肠,女性还需消毒阴道。(4)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或激光治疗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是膀胱表浅非浸润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可以反复进行、几无手术死亡率、并能保留膀胱排尿功能等优点。此法又通常是诊断和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可避免或减少膀胱开放性手术。通过内镜将激光光纤导入人体空腔器官内治疗疾病,是治疗上的一大进展。(5)介入治疗近年来,介入治疗已广泛用于治疗肿瘤,膀胱肿瘤的介入疗法亦有报道。其治疗方法主要是指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放射治疗(6)膀胱癌的放射治疗效果不理想,目前主要用于晚期肿瘤病人的姑息治疗、或手术、化疗病人的铺助治疗。(7)加热疗法利用高于体温的温度(43℃)使癌细胞生长受抑制,而正常组织不受损害的理论。 术后处理和随访: 膀胱肿瘤单纯手术复发率较高,而表浅肿瘤经TURBT后临床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也是肿瘤复发的问题,且肿瘤复发后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将加重。因此在手术前除配合其他的治疗方法外,为防止复发,术后应立即进行膀胱腔内的化疗。较常采用的是化疗药物膀胱腔内灌注。 在预防复发的治疗期间应每3个月做1次膀胱镜检查。如果在随访期间出现肉眼血尿,要考虑复发的可能性,应随时提早作膀胱镜复查。同时也可定期作尿常规及尿脱落细胞作细胞病理学检查,若有复发可疑时,亦应提前作膀胱镜复查。 预防:一级预防:强劳动保护,尽量减少或避免接触有关的致癌物如联苯胺、β—苯胺、偶氮染料等,可有效地预防膀胱癌的发生。二级预防:目前认为膀胱上皮性肿瘤从良性到恶性是癌发生的一个连续过程。因此,及时发现和治疗膀胱良性肿瘤,就是对膀胱癌的有效预防。
1.技术要点1.1术前应进行血清PSA检测及前列腺直肠指诊,对可疑病例进行经直肠前列腺超声及MRI检查。1.2 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容易引起出血及组织块不完整。1.3 总数不宜超过10块,过多的损伤也易引起出血及感染。近有报道认为,行13点穿刺活检,将有助于提高穿刺活检的阳性率。1.4 术中穿刺应避免靠近中央,以减少对尿道的损伤。术后多饮水可减轻血尿。1.5 经直肠穿刺一般不需要使用麻醉剂,这是因为直肠壁没有对锋利针敏感的疼痛神经纤维分布。但在穿刺过程中应避免碰到肛门括约肌,因肛门括约肌有很多疼痛神经纤维。也有报道说,术前将利多卡因糊剂灌人直肠,将有助于减轻术中疼痛。2.适应症与禁忌证 2.1适应证2.1.1直肠指诊(DRE)触及硬结,怀疑肿瘤。2.1.2 经直肠前列腺B超(TRUS)检查发现异常回声,怀疑肿瘤。2.1.3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0.0ng/ml。2.1.4 DRE或TRUS可疑异常,PSA在4.0-10.0ng/ml。2.1.5 用于邻近器官肿瘤侵犯前列腺的鉴别诊断。2.1.6 用于转移性肿瘤的鉴别诊断。2.2禁忌证2.2.1 心肺并发症严重,不能耐受手术。2.2.2 肾囊肿存在感染。2.2.3 局部粘连较重。2.2.4 肾实质内囊肿、合并出血性疾病等。3.应准备的器材 3.1 超声仪,可选用平面及扇扫双切面直肠探头,5~10MHz. 3.2 自动活检穿刺枪(一般角定取组织长度1.75cm),18号Tru-cut穿刺针。或直接使用弹簧支撑的活组织检查探针。在探头左侧或右侧附加一个穿刺引导装置(即穿刺架)。4. 操作步骤 4.1 术前准备: 术前2d口服氟哌酸0.2g,每天3次。或甲硝唑0.2g,每天3次。术前清洁洗肠。可明显减少或避免术后感染。 4.2 体位 可根据病人健康状况和医师习惯,取左侧卧位或胸膝卧位。4.3 穿刺部位4.3.1 标准6 点法:将前列腺分为左右两侧,分别于每侧前列腺的底部、中部、尖部各穿刺1 针。4.3.2 12 点法:在标准6 点系统穿刺法的基础上,再分别于前列腺外侧外周带底部、中部、尖部各穿刺1 针,共12 针,将内侧区与外侧区组织分别送病理检查。 4.3.3 13点法:在标准的经直肠超声引导6 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的同时, 增加在前列腺的中间部位间隔穿刺3 点, 在前列腺两侧旁正中线的远侧各间隔穿刺2 点, 共13 点。 4.4 穿刺步骤 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选用横断面或斜冠状切面,在腺体两侧的顶、中、尖部各取一针,重点对准后外侧,共6点,每条所取组织长1.75cm。然后对可疑病变部位(DRE及超声怀疑的结节部位),进行穿刺获取标本活检,根据情况取组织标本2~4条。穿刺顺序由6点区域至结节,及被破坏的部位,根据需要可进入前列腺顶部、尖部,甚至内腺靠近移行带穿刺.4.5关于重复穿刺:第一次前列腺穿刺阴性结果,在以下(a)~(d)情况需要重复穿刺:a) 第一次穿刺病理发现非典型性增生或高级别PIN。b) PSA>10ng/ml,任何f/t PSA或PSAD。c) PSA 4-10ng/ml,复查f/t PSA或PSAD值异常,或直肠指检或影象学异常。d) PSA 4-10ng/ml,复查f/t PSA、PSAD、直肠指检、影象学均正常。严密随访,每3月复查PSA。如PSA连续2次>10ng/ml或PSAV>0.75/ml/年应再穿刺。e) 重复穿刺的时机:2次穿刺间隔时间尚有争议,目前多为1-3个月。f) 重复穿刺次数:对2次穿刺阴性结果,属上述(1)~(4)情况者,推荐进行2次以上穿刺。g) 如果二次穿刺阴性,并存前列腺增生导致的严重排尿症状,可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将标本送病理进行系统切片检查。5. 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5.1血尿、血便,极少数人出现血精。5.2感染:术前不做或不很好地做肠道准备,术后感染的机会将明显增加。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高热达40℃以上,血培养多为大肠杆菌。这是经直肠穿刺时,穿刺针将细菌由直肠经直肠壁带入前列腺,而进入血流引起菌血症的结果。5.3 尿频、排尿困难。6. 预防及处理措施 6.1 血尿、血便、血精:一般在1~3d内消失,术后可多饮水,不需要特殊处理。 6.2 感染:应重视术前肠道准备。术前、术后应用抗生素。 6.3 尿频、排尿困难: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术中穿刺应避免靠近中央,以减少对尿道的损伤。7. 专家点评 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作为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手段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自1989 年Hodge 等提出经直肠超声引导6 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癌以来, 由于该术式同传统的经直肠食指引导的前列腺结节穿刺活检术相比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而渐被多数学者接受, 被称为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金标准”。 理想的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式应该是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最佳的临床诊断效果。对于伴发明显BPH 的前列腺癌患者,标准6 点系统穿刺法的穿刺针实际经过前列腺后方受压变薄的外周带及增大的移行带 ,穿刺组织条中含少部分后方外周带及大部分移行带组织,所取到的外周组织较少,好发于外周带的肿瘤病灶可能被漏诊,6 点系统穿刺阳性诊断率会随着前列腺体积增大而下降。为此,许多单位采用了增加穿刺点以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的各种方法,穿刺位点数由6 点到20 余点不等而未能统一,穿刺点数及部分越多,前列腺癌病灶被检出的概率越大,但穿刺点越多,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就越高。如何提高前列腺癌穿刺检出率而不增加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相对而言, 经直肠超声引导6 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小, 但对前列腺癌的漏诊是临床医师难以接受的。而对所有可疑前列腺癌患者均行经直肠超声引导12或13 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亦非最佳选择。对可疑前列腺癌患者,在以下情况可行12或13 点穿刺术较适宜:1 前列腺体积较大者; 2 PSA 水平轻度升高者; 3 初次穿刺活检阴性、PSA 持续升高者; 4 可疑隐匿前列腺癌者。
腺性膀胱炎大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胚胎残余异位残留转化为腺性成分以及移行上皮的腺性化生所致。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膀胱上皮良性病变。目前病因尚未最终肯定。多数学者认为与膀胱慢性炎症结石尿路梗阻有关。也有学者认为膀胱和直肠均来源于原始生殖腔,直肠从尿生殖隔分离时,可能有胚胎残余遗留移位。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腺成分,腺性膀胱炎好发于膀胱颈部及三角区,可能与此有关。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良性病变,但与膀胱癌有一定的相关性。Lu等证明ras等基因在高表达的腺性膀胱炎患者腺癌的危险性较高,提示腺性膀胱炎的形成与癌变转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相同的基因调控机制。而膀胱腺癌的临床特点就是有腺性膀胱炎病史。由于膀胱腺癌恶性度高,预后差。故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的学者认为腺性膀胱炎为良性病变,多数没有明显的细胞核异常,故不必所有的患者都进行灌注,只有那些有明显核异常及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可以考虑灌注化疗。单纯抗感染组治愈率较低,主要是因为膀胱镜下改变难以消除,但其症状多可改善,故可作为一般辅助治疗。单纯灌注化疗组及开放手术组病例较少以得出确切结论。从总体治愈率看,各种治疗方法疗效均不甚理想,主要可能是因为没有找到及解除其诱因。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都为非特异性的。但最为常见的是三大症状即膀胱尿路激惹征、血尿和排尿困难。排粘液尿者则高度提示腺性膀胱炎。确诊主要依赖于膀胱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膀胱镜的粘膜征象可分六型:①乳头状瘤样型(菜花样型);②乳头样水肿结构型;③囊肿型(滤泡样型);④实性绒毛样增生型(慢性炎症或粘膜粗糙型);⑤粘膜下出血型;⑥粘膜无显著性改变型。羟基喜树碱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用于腺性膀胱炎局部灌注治疗的常用药物。其作用靶点,拓朴异构酶Ⅰ可使DNA双链的螺旋解开,并使一条链暂时断开,通过断开的缺口完成一次解旋,断链又联结起来,它们抑制酶DNA拓朴构酶Ⅰ是通过捕获“酶-DNA复合物”(可切断的复合物)而实现的,使酶与DNA断裂复合物稳定,从而干扰DNA复制,起到抗肿瘤作用,HCPT亦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于S期,在较高浓度时对核分裂有抑制作用,阻止癌细胞进入分裂期而杀死癌细胞。确定引起腺性膀胱炎的因素很重要。故清除梗阻病变、结石或其他慢性刺激的原因,可使症状及膀胱病变完全消失。对于膀胱内局部病灶的处理,我们认为应视为癌前病变给予积极治疗。目前临床上可选择的治疗方法包括尿道电切术及激光治疗等。但在治疗中TUR的应用较为受限 ,其适应症应为局限性病灶或胱颈部病变影响排尿者 ,手术烧灼黏膜及黏膜下层 ,要求均匀、彻底 ;而对于病变范围较广者 ,电切效果并不满意 ,有可能不能切净而残留 ,并且广泛的电灼会加重膀胱刺激症状 ,而且操作相对困难。对于广泛的膀胱内病变累及三角区和胱颈 ,或已发现局部发生腺癌者 ,应行膀胱根治切除术 ,但选择手术时应将病变范围、病情轻重及以后的病人生活质量三方面认真加以考虑。对于不手术的病人 ,定期膀胱镜检查是十分必要的监视手段 ,有助于发现病变的进展及对可疑组织进行病理学监测。总体上讲 ,腺性膀胱炎无论在发病机理上 ,还是在治疗手段上仍需继续加以研究探讨。
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sclerosis)临床以面部皮脂腺瘤、癫痫发作及智能减退为临床特征。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散发病例亦不少见。基因定位于9q34或16p13.3为肿瘤抑制基因,分别命名为TSC1和TSC2;基因产物分别为Hamartin(错构瘤?)和tuberin(马铃薯球蛋白)均调节细胞生长. 结节性硬化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外显率可变。本病有阳性家族史者占20%-30%。病理改变:脑部的典型表现为室管膜下结节,常在侧脑室前角,显微镜下是一些过度增生的大的星形细胞,结节有钙化趋势,数目多少不等。脑皮质也可见到一些硬的结节,颜色灰白,脑回表面隆起,直径约1-2cm,数目多少不等,镜下结节为神经胶质,由一些巨大的多核星形细胞组成。这些结节可将正常脑皮层压薄。类似病变也可见于中央灰质,脑干或小脑部位。由于结节所在部位的不同,临床可表现各种神经系统症状。临床表现:1、皮肤表现 典型皮肤改变包括以素脱失斑,面部血管纤维瘤及鲨鱼皮样斑。不一定每个患儿都有这些改变。90%的病人在出生时即可见到皮肤色素脱失斑,白色,与周围皮肤界限清楚,呈椭圆形或其它形状。大小不等,长径从1cm到数厘米,可见于躯干及四肢,分布不对称,面部很少见到,头皮有时可见到,该处头发为白色。每个人的色素脱失斑数目多少不等,少时一块也没有,多时可达10余块。正常人有时也可见到1-2块,无诊断意义。有些病人还可见到成簇的、数止较多的、形头不规刚的、面积较小的似纸屑状的小块色素脱失斑。面部血管瘤为本病所特有的体征,以往称为皮脂腺瘤,实际并非皮脂腺,而是由血管及结缔组织所组成,颜色呈红褐色或与皮肤色泽一至,隆起于皮肤,呈丘疹状或融合成小班块状,表面光滑无渗出或分泌物。散在鼻的两旁及鼻唇沟的皮肤上。数目多时可延及下颌部位,有时额部也可见到。面部血管瘤出生时见不到,4-10岁后逐渐增多,此体片有诊断价值,约70-80%的病人可见到。指(趾)甲纤维瘤位于指(趾)甲周围和指甲下面,象一小块肉状的小结节。大约15%-20%病人有此表现。女多于男,但青春期前少见到,多发的指(趾)甲纤维瘤对本症有诊断价值。部分病人在躯干两侧或背部有较多鲨鱼皮样斑,微微隆起于皮肤,边界不规则,表面粗糙,青春期后的病人20%-30可见到此病变,有些在出生时取出可见到前额部皮肤有微微隆起的斑块,对诊断有帮助。2、眼部变化 眼底检查常可见到桑椹状星形细胞瘤或斑块状错构瘤各无色素区。视网膜的错构瘤是本病重要的体征之一。虽然大的视网膜病变可影响视力,但完全视力丧失者不多见。偶尔病人视力丧失是由于视而不见网膜剥离、玻璃体出血或巨大的病变所引起。3、神经系统症状 最常见的是癫痫、智力低下,有时偶可见到偏瘫或其他局限性神经异常症状。80%-90%的病人有癫痫,婴儿时期常表现为婴儿痉挛,较大儿可表现为复杂部分性发作或其他局限性发作,也可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或Lemmox-Gastaut综合征。约605的病人有智力低下,程度轻重不等,智力低下常与癫痫同时存在,也有部他病人只有惊厥而无智力低下。神经系统结节数目多少不定,常位于侧脑室底室管膜下,X线平片可见有钙化影,但钙化需要时间,故婴儿不常见到,但CT早期即可发现密度增高,MRI可显示肿瘤与脑室的关系,结节的病理组织学属错构瘤,脑皮层也可见有结节,平均直径约1-2cm,数目多少不等,肿瘤可引起颅内压高、行为改变及难控制的惊厥。部分还可见脑皮层缺损区,可能与新皮层形成时神经元移行受阻有关,皮层缺如部位的深部可见岛状灰质异位症或髓鞘脱失区。4、其他系统 本症可累及除骨骼肌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50%-80%的病人肾脏有血管肌脂瘤,此肿瘤组织学属良性,由平滑肌、脂肪组织及血管所构成,肾脏肿瘤在小儿不似成人多见。2/3的病人心脏有横纹肌瘤,这种心脏肿瘤所引起,肺部受累仅见于1%的结节性硬化症小儿,女多于男。诊断标准:1、确诊本病击破肯有下表所列的1条主要指标;或2条二级旨标;或1条二级指标加上2条三级指标。2、可能为本病具有下表所列的1条二级指标加上1条三级指标;或3条三级指标。3、怀疑为本症 1条二级指标或2条三级指标。主要指标:1、面部血管纤维2、多发性指(趾)甲纤维瘤3、脑皮层结节(组织学证实)4、室管膜下结节或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组织学证实)5、多发性室管膜下钙化结节伸向脑室(放射学证实)6、多发的视网膜星形细胞瘤二级指标:1、心脏横纹肌瘤(组织学或放射学证实)2、其他视网膜错构瘤或无色性斑块3、脑部结节(放射学证实)4、非钙化性室管膜下结节(放射学证实)5、鲨鱼皮样斑6、前额斑块7、肺淋巴血管肌瘤病(组织学证实)8、肾血管肌脂瘤(组织学或放射学证实)9、结节性硬化症多囊肾(组织学证实)三级指标:1、色素脱失斑2、皮肤纸屑样色素脱失斑3、肾囊样变(放射学证实)4、乳牙或恒牙不规则的牙釉质破坏凹陷5、直肠息肉错构瘤(组织学证实)6、骨囊性变(放射学证实)7、肺淋巴血管肌瘤(放射学证实)8、脑白质“移行痕迹”或灰质异位(放射学证实)9、牙龈纤维瘤10、肾以外器官血管肌脂瘤(组织学证实)11、婴儿痉挛治疗:针对癫痫,可根据病人年龄及发作类型选用不同的抗癫痫药物,以局灶性怪作开始的癫痫可选用卡马西平。丙戊酸多用于全身性发作.ACTH只用于婴儿痉挛发作。由于脑病变为多发性,外科手术效果不佳,但如果肿瘤位于重要部位引起惊厥发作时,可行胼胝体离断术。
肾盂旁囊肿是一种起源于肾门的肾实质处的良性囊肿,不与集合系统相通。病因是淋巴性扩张,可能是慢性炎症所致。主要与囊肿所引起的压迫肾集合系统或肾蒂动脉及并发症有关,表现为腰痛、高血压、血尿及泌尿系感染等症状,是否出现症状与囊肿的位置、大小及其并发症有很大的相关性。本病的初步诊断依赖影像学检查,CT检查对诊断本病的作用是最肯定的,IVP检查在诊断本病时也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了解双侧肾功能情况、肾集合系统形态及并发症,易提示肾门处的占位性病变,应作为常规检查。B超在诊断本病中有时易误诊为肾积水,在B超检查提示不明原因的肾积水时应考虑本病存在的可能,需进一步检查。CT扫描见囊肿位于肾门处,与正常肾实质分开,在囊肿周围肾窦脂肪构成的最低密度晕圈是肾盂旁囊肿的特征性表现,CT平扫肾盂旁囊肿可与肾积水相似,但增强扫描无强化,显影的肾盂、肾盏受压并拉长,可将囊肿衬托的更清楚。依据上述病史及辅助检查患者肾盂旁囊肿诊断明确。肾盂旁囊肿鉴别诊断如下:1、肾积水:肾积水可由泌尿系统内、外,先天和后天性多因素引起,可发生于各年龄段。患者多无明显临床症状,积水严重时可出现腰部胀感和腹部肿块。结石等引起的间歇性肾积水患者可出现肾绞痛,并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及尿少等。积水严重时查体可触及增大的肾脏,如合并感染则可出现脓尿及全身感染症状。诊断主要依靠超声、IVP、CT及MRI等。2、肾肿瘤:是泌尿系统较常见的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良性肿瘤少见。良性肿瘤多无典型临床症状,体积较大时可出现腰腹部胀痛不适,查体可触及增大的肾脏。肾脏恶性肿瘤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血尿、腰痛和肿块。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增强CT及MRI等,多表现为实性占位病变,各别呈囊实性特征。肾盂旁囊肿因是良性病变,囊肿小且无症状,可定期随访,当囊肿直径>5cm,或出现压迫症状及并发症时,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开放性囊肿去顶减压术,B超引导下穿刺抽吸囊内液注射硬化剂以及腹腔镜囊肿切除术等。因肾门结构复杂,囊肿较深,穿刺抽吸囊内液注射硬化剂治疗极易引起并发症且复发率高故不宜采用。传统开放手术需行腰部较大切口,对机体损伤大,术后恢复慢,住院时间长。腹腔镜因多角度观察并有放大作用,术中暴露充分,止血效果好,微创,值得在临床推广。(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郭刚)三、专家点评从组织学上肾盂旁囊肿分为尿源性和非尿源性两种,后者又可分为浆液性和淋巴性。肾盂旁 囊肿多由先天性因素造成,但大多数患者在 50岁以后才出现 肾盂旁囊肿,且既往常有泌尿系感染、梗阻或结石病史,可能是肾盂淋巴管的慢性炎症、梗 阻,导致局部淋巴管扩张,肾窦局部的血管性疾病或血管废用性萎缩,也可造成浆液渗出至肾窦平面,局限于该处而形成浆液性囊肿。尿源性囊肿可能是肾实质内囊肿向肾门延伸形成。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患者,无症状的肾盂旁囊肿患者男女比例相近,有临床症状者则多见于男性。临床表现可包括腰部胀痛不适,血尿,高血压或伴有囊内结石,部分病人无症状,在查体时偶然发现。根据 B超, IVU及CT检查可明确诊断。B超可见肾门附近有一液性暗区,并可显示囊肿大小,但 当囊肿延伸至肾窦内引起肾盂肾盏积水,或囊肿位于肾窦深处时,易误诊为肾盂积水。 IVU 检查可发现肾门旁或肾窦内有一圆形肿物压迫肾盂、肾盏或上段输尿管,出现弧形压迹、变 形、移位或拉长,如囊肿与肾盂肾盏无交通,则肿物无造影剂,较小的囊肿可无上述改变。 CT检查为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可显示肾盂旁边界清楚均匀低密度的椭圆形包块,CT值为0~2 0HU,增强前后CT值变化不大,即可诊断为肾盂旁的良性囊肿;肾盂旁囊肿位于肾窦内,较大的囊肿可向肾门突出;而肾囊肿多位于肾皮质区,呈圆形,可为单发或多发。B超和CT的 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此外,CT检查对鉴别囊性肾癌也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囊肿较小无症状者可定期B超复查,严密随访。对于囊肿较大,局部压迫肾盂肾盏出现临 床症状,或囊内合并结石及患肾合并其它病变如错构 瘤者宜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切除大部分囊壁,用无水酒精破坏 残余的囊腔上皮,并填塞肾盂周围带蒂脂肪。术中应注意囊腔是否与肾盂、肾盏有交通,特别是囊内合并结石的患者。有报告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抽吸囊液的方法治愈肾盂旁囊肿,此法对单纯性肾盂旁囊肿,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但因肾盂旁囊肿与肾蒂血管毗邻, 操作者应具备较熟练的肾囊肿穿刺技术,以防出现 严重的并发症。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旁囊肿对术者的技术要求高,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术前明确囊肿位置、大小、数量及与周围血管、肾集合系统的关系;(2)由于肾盂旁囊肿靠近肾门,分离肾盂旁囊肿时应小心;腹腔镜下肾静脉壁及下腔静脉壁呈深蓝色,与囊肿顶部相似,应注意辨认,仔细操作,避免损伤肾蒂血管;(3)若囊肿与扩张的肾盂难以区别时可挤压肾盂,肾盂会变空虚,囊肿则无变化,其次术前也可先行膀胱镜逆行插输尿管导管作指引,术中注入美蓝,辨认囊肿和肾盂,及有否肾盂切开;再于腹腔镜下指引穿刺抽出淡黄色液体可证实为囊肿;(4)术中切除囊壁应距实质3~4mm,以免造成难以控制的肾实质出血;(5)遇到解剖视野不清、变异、大出血时应及时中转开放手术;(6)将肾门脂肪填在肾盂旁囊肿内可进一步防止术后复发;(7)泌尿外科医师对后腹腔解剖熟悉,单侧肾盂旁囊肿可采用经腹膜后途径,双侧囊肿可采用经腹腔途径同时处理,充分发挥其微创优势。腹腔镜技术治疗肾盂旁囊肿安全可靠,充分体现了腹腔镜手术的微创优势。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腹腔镜囊肿去顶术必将成为肾盂旁囊肿治疗的首选方法。
男子的性功能包括性欲、勃起、射精和性高潮等四个基本形式构成。男性性功能障碍是指无力维持满意的性生活,可能涉及性欲障碍、勃起功能障碍、射精及性高潮障碍。性欲障碍:通常是性欲减退,极少数是性欲亢进。勃起功能障碍(ED,阳萎):是指不能获得或维持(或两者兼备)足够的阴茎勃起以完成满意的性交。早泄(或射精过快):是指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微小性刺激所致的,在阴道插入前,插入中或插入后不久(通常是1分钟内)即射精,或早于期望值的射精表现。射精延迟:是指在性活动中,不适当地延迟达到高潮的时间。不射精:性交时不能射精,但有可能在手淫时射精或有遗精。逆向射精:是指由于膀胱颈部关闭机制失调,射精时精液回流入膀胱。性高潮缺失:在有意识的性活动中不能达到高潮,但可能有夜间的泌精。
α-受体阻滞剂能松弛前列腺和膀胱等部位的平滑肌而改善下尿路症状和疼痛,因而成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Ⅱ型/Ⅲ型)的基本药物。可根据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α-受体阻滞剂。推荐使用的α-受体阻滞剂主要有:阿夫唑嗪、多沙唑嗪、萘哌地尔、坦索罗辛和特拉唑嗪等,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上述药物对患者的排尿症状、疼痛及生活质量指数等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中应注意该类药物导致的眩晕和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α-受体阻滞剂的疗程至少应在12周以上。α-受体阻滞剂可与抗生素合用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IIIA型),合用疗程应在6周以上。
治疗前 老年女性右侧腰部疼痛1周入院,入院后检查发现右肾铸型结石,既往做过经皮肾镜手术,住院检查发现该患者右肾为重复肾,重复输尿管。 治疗中 硕通镜联合输尿管软镜二期完全清石。 治疗后 治疗后3天 患者出院后无腰痛,无血尿,该手术方式风险小,无经皮肾镜的穿刺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