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生病到医院就诊时,大夫往往会让其张开嘴巴查看,说“嗓子红,扁桃体肿大”,那什么是“扁桃体”呢? 我们通常所说的扁桃体是指腭扁桃体,位于口咽部两侧,左右各一,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的窝内椭圆形的腺体结构,扁桃体在1岁末才逐渐增大,4-10岁发育达到高峰,14-15岁时逐渐退化。 扁桃体和腺样体一样,也属于淋巴组织,是我们咽部淋巴环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体积最大,有很强的免疫功能,分泌淋巴细胞和抗体,可以抵抗细菌或者病毒入侵。 儿童是扁桃体肥大的高发人群,由于扁桃体处于外源病菌入侵机体的门户位置,也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交会处,儿童极易因受凉、劳累、感冒等因素导致扁桃体反复感染,感染后的扁桃体成为病灶,抵抗力下降,细菌容易在隐窝内繁殖,侵犯邻近组织所致,导致颈部深部组织的感染,如咽后脓肿、咽旁脓肿及扁桃体周围脓肿等;还可以向上蔓延,引起急性中耳炎、急性鼻-鼻窦炎,向下蔓延可引起急性喉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甚至肺炎等。也有少数扁桃体链球菌感染后出现全身并发症,如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关节炎等。 扁桃体感染后会出现非常明显的症状,例如咽痛,有的表现为剧烈咽痛,常放射至耳部,多伴有吞咽困难,婴幼儿常表现为流涎、拒食;部分病例下颌和(或)颈部淋巴结肿大,可出现转头受限,炎症波及咽鼓管时则出现耳闷、耳鸣、耳痛甚至听力下降。扁桃体肿大严重时,还会引起呼吸困难,同时伴有高热、头痛、腹痛、食欲下降、疲乏无力、周身不适等全身表现。还有一些特殊的症状: 口臭——这是因为扁桃体隐窝有大量豆渣样脓栓现象,或大量厌氧菌生长导致; 打呼噜——这是因为扁桃体肥大,堵塞了咽部的通道,导致气道变窄,出现打呼噜现象,同样腺样体肥大,也会引起打呼噜的症状。 在门诊,我经常会教家长看小朋友的扁桃体,将扁桃体的外形大小分为Ⅲ度:扁桃体超出舌腭弓,但未遮盖咽腭弓者为Ⅰ度;已遮盖咽腭弓者为Ⅱ度;超出咽腭弓突向中线者为Ⅲ度。 西医推荐在扁桃体急性期2周后,根据扁桃体炎的发作次数考虑扁桃体摘除手术治疗,主要根据以下原则:(1)在之前的1年内扁桃体炎发作 7 次或更多次。(2)在之前的2年内每年扁桃体炎发作5次或更多次。(3)在之前的3年内每年扁桃体炎发作3次或更多次。 其他指征:(1)扁桃体炎曾引起咽旁间隙感染或扁桃体周围脓肿者。(2)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或发声者;或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睡眠低通气综合征者。(3)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时。(4)不明原因的低热及其他扁桃体源性疾病(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如伴有慢性扁桃体炎的急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炎出现时等。(5)其他扁桃体疾病,如扁桃体角化症及良性肿瘤等。 中医李奇大夫认为扁桃体肥大与小朋友体质有关,多见于痰热食重的患儿,免疫力低下,外感风寒而发病。临床上建议I度扁桃体肿大,无其它伴随症状的,不需要治疗,Ⅱ度-Ⅲ度扁桃体肿大伴有症状者则建议按以下方案治疗: 急性期疏风散热、清热利咽为主;恢复期以健脾补肺,清热散结,提高免疫力为主。家庭护理建议饮食以清淡为主,特别是晚餐,少食肉类、甜食;多喝水、加强营养及保持排便通畅;三餐后、睡前淡盐水漱口;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注意远离生病小朋友。 病例:患儿XXX,发现扁桃体肥大3月,伴张口呼吸,打呼噜,偶伴咳嗽,口腔有味,无发热、咽痛,精神饮食可,大小便正常,舌红苔白,脉略数;查体一般情况可,咽充血不明显,扁桃体III肿大,心肺未见异常;予口服清热利咽,消肿散结中草药5剂后,复查扁桃体回缩,调整药物继续巩固治疗。 李奇 儿科医生,擅长中医调理治疗小儿疾病,王应麟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成员;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儿科分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外治专业青年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专委会成员。
家长可以在患儿每天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选取合适的坐便器,双膝稍高于臀部、放松腿和脚,训练孩子学会排便时用力,深呼吸后屏气增加腹压用力排便,协调肛门括约肌运动,反复训练,直至正常如厕。 训练时应集中注意力,专心排便,不要看书、看手机、玩玩具,排便时间不宜过长,以5-10分钟为宜。
煎药流程: 1.泡:首先将药放入锅内,加凉水没过药1-2cm,泡20分钟, 2.头煎:煎药时先用大火(武火)煮开,再用小火(文火)煮约20分钟;倒出药汤, 3.二煎:再加凉水没过药即可,大火煮开,小火煮约20分钟;倒出药汤, 4.先煎药无需浸泡,煎药前先煎20分钟,再与群药同煎,后下药在头煎出锅前5分钟放入; 5.把两次煎的药汤兑在一起,100ml/150ml/200ml,分2-4次,与餐间隔30分钟-1小时温服。 1-3岁,全天100ml, 3-7岁,全天150ml, 7岁以上,全天200ml, 温馨提示: 煎药器具:煎药时最好用材质安全、受热均匀的砂锅、陶锅或搪瓷锅,
鼻出血是过敏性鼻炎常见症状之一。 我在门诊经常教会患儿家长使用以下方法: 擤鼻涕或清洗鼻腔后,建议使用橄榄油或香油棉球,塞入鼻腔,轻柔揉按鼻翼约10-15秒,使其充分接触鼻腔粘膜,然后取出棉球,早晚各1次,滋润鼻腔,阻断接触过敏原,有效缓解鼻痒、抠鼻子表现,预防鼻出血! 不建议使用抗生素软膏涂鼻腔。 坚持使用,有效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 李奇 儿科医生,擅长中医调理治疗小儿疾病,王应麟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成员;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儿科分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外治专业青年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专委会成员。
儿童患过敏性鼻炎,鼻涕明显增多,经常不知道怎么处理。 我在门诊中,建议家长按住患儿一侧鼻孔,嘱其另一侧鼻孔用力出气,排出鼻涕;用柔软毛巾或纸巾轻擦鼻涕,不要用力擦拭,防止损伤鼻下皮肤。 若双鼻同时用力,可能会引起咽鼓管压力增大而导致中耳炎!
1.鼻部:鼻炎和鼻窦炎,鼻炎又分过敏性和非过敏性, 2.鼻咽部:腺样体肥大 3.口咽部:扁桃体肥大 4.咽喉部:喉软骨软化、急性感染性喉炎 5.其它病因如肥胖、鼻息肉及鼻中隔偏曲、先天性后鼻孔闭锁、舌体肥大、舌根后坠、悬雍垂过长、鼻部和咽部肿物、下颌后缩及小颌畸形等。 儿童以鼻部、鼻咽部及口咽部病变为主,多数是合并出现,如过敏性鼻炎合并腺样体肥大,腺样体肥大合并扁桃体肥大,甚至是鼻-鼻窦炎合并腺样体、扁桃体肥大, 所以在治疗上,单一治疗,疗效欠佳。李奇大夫运用中医药治疗儿童鼾症,独创“三部一体”疗法,综合调理治疗鼻部、鼻咽部、口咽部病变。针对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患儿,通过治疗可减少手术几率,缓解鼻塞、流涕、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解决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带来的长期困扰,保护儿童呼吸系统,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为什么孩子容易得腺样体疾病腺样体疾病确实很少在成年人身上出现,是由腺样体的“生命周期”决定的,这也是人们对腺样体比较陌生的另一个原因。腺样体在婴儿出生后即存在,6-12月时发育,2-6岁是增殖旺盛时期(如果过度增生则会引起腺样体肥大),10岁后逐渐开始萎缩,成年则大部分消失。遗憾的是,一旦在幼年时期由腺样体肥大导致腺样体面容形成,即便成年后腺样体消失,腺样体面容也会伴随其一生。腺样体位置1.腺样体是什么,有什么用很多家长对于腺样体非常陌生,如果不是被医生提醒,甚至并不知道孩子的很多症状都与腺样体这一器官密切相关。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腺样体就是扁桃体,事实上,腺样体只是“扁桃体家族”其中的一员。我们常说的扁桃体是指腭扁桃体。腺样体指咽扁桃体,又叫增殖体,属于淋巴组织,具有免疫功能,特别是对于6岁以下的儿童,腺样体是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的第一道防御屏障。2.腺样体的位置在哪通俗一点说,腺样体位于鼻孔后面,嗓子上面的位置,向前毗邻后鼻孔,两侧毗邻咽鼓管咽口,向下毗邻口咽部。这个位置比较隐蔽,一般只有借助纤维喉镜或窥镜才可以看到,这也使人们对腺样体比较陌生。腺样体呈橘瓣样,表面不平,有5-6条纵形沟裂,所以病菌容易在沟裂中存留,刺激腺样体增生,甚至诱发腺样体面容。3.腺样体肥大的病因由于腺样体表面不平,有5-6条纵形沟裂,所以病菌容易在沟裂中存留,刺激腺样体增生。细菌感染是刺激腺样体肥大的主要原因;某些病毒的感染亦与腺样体肥大密切相关,如:EB病毒(EBV),儿童在感染初期通常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出现发热、眼肿、鼻堵、打呼噜、咽峡炎、肝脾肿大的症状,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缓解,但EB病毒可以在腺样体中持续存在,从而刺激腺样体增生,导致儿童时期腺样体肥大。有研究表明:患慢性腺样体肥大的儿童,腺样体组织中EB病毒感染率为51.9%。腺样体肥大4.腺样体肥大的症状腺样体向前毗邻后鼻孔,两侧毗邻咽鼓管咽口,向下毗邻口咽部,这种独特的位置结构,决定了腺样体肥大时,经常会伴随下列症状:1.鼻部症状:腺样体肥大后,会堵塞后鼻孔,造成呼吸道不畅,从而出现鼻塞、流涕,说话时带鼻音、张口呼吸、睡觉时打呼噜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呼吸暂停。所以各位家长在孩子出现“打呼噜”症状时,不要认为孩子仅仅是“睡得香”,以免延误病情。2.耳部症状:如果肥大的腺样体造成咽鼓管咽口堵塞,会造成孩子耳部出现闷胀感、耳痛、听力下降、分泌性中耳炎等。3.咽喉及下呼吸道症状:腺样体肥大还可能导致慢性咳嗽,顽固性咳嗽,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5.长期而严重的腺样体肥大也可成为病灶性感染源,导致:1. 孩子变丑了-腺样体病容:长期的张口呼吸会导致颌面骨发育异常,出现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前突、唇厚,缺乏表情等表现。2. 孩子长不高-生长发育迟缓:长期鼻堵、打呼噜,气道阻塞,会导致夜间睡眠时因缺氧而憋醒惊叫、频繁翻身、遗尿、磨牙等,会导致夜间生长激素释放减少,从而影响生长发育;夜间睡眠差也会让孩子没精神,食欲差,导致营养不良,再次影响生长发育。3. 孩子变笨了-精神行为异常:长期缺氧会影响孩子大脑正常发育,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反应迟钝、多动、抽动症等表现,孩子会变的比较呆滞和愚钝。腺样体面容6.腺样体肥大的检查很多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出现了上边的症状后,非常紧张,担心孩子是腺样体肥大,实际上,腺样体肥大的症状并不具备典型性和独有性,比如孩子感冒时也会出现鼻塞、张口呼吸,感冒治愈症状随之缓解,加上腺样体的位置不同于颚扁桃体,很难张口看到,所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经常需要借助纤维鼻咽镜检查,或者鼻咽部侧位X线平片进行诊断,还可以通过CT及核磁检查了解腺样体的大小。最后,腺样体肥大的治疗需要由医生判断后,根据病情轻重缓急来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目前西医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李奇大夫运用中医药治疗腺样体肥大,独创“三部一体”疗法,综合调理治疗鼻部、鼻咽部、口咽部病变。针对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患儿,通过治疗可减少手术几率,缓解鼻塞、流涕、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解决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带来的长期困扰,保护儿童呼吸系统,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一、尽量给孩子吃清淡一点,多吃粗纤维食物,保持胃肠道通畅,晚上少吃一些,不要过饱,不要吃大鱼大肉,做到饮食规律。即使发烧感冒,如果吃的舒服,感冒也好得快。 二、每天早晨起床后都洗手、洗脸;尽量用凉水给孩子清洗鼻腔,早晚上用淡盐水漱口,减少鼻咽部病毒细菌存留。 三、每天晨起给孩子喝一杯温白开水有助健康。让孩子早晨起床时先喝一些水,可以补充一夜所消耗的水分,促进血液循环,维持体液的正常水平。 四、减少外出活动,隔离在家也需要锻炼身体,活动手脚,给孩子做做推拿也是有好处的。 五、不要亲吻孩子,对于传染病来说,你被传染上,可能是70%、80%的孩子都要有机会得上。 儿童中医调理,守护儿童健康! 李奇 儿科医生,擅长中医调理治疗小儿疾病,王应麟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成员;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儿科分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外治专业青年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专委会成员。
1.给孩子做好防护,出门戴口罩、帽子,保护口鼻,接触孩子时要洗手, 2.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少去超市商场等人多的地方, 3.别喂得太饱,吃的素一点,淡一点,鸡蛋吃一个,睡前不要喝奶,别吃过多的冷饮甜食,少吃肉,少吃橘柑类。 4.晚上要有足够的睡眠,婴幼儿每天12小时,学龄儿童10小时。早睡早起,多见阳光,衣服随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 5.远离咳嗽发热的人,远离抽烟的人,最重要一点,不论你有没有症状,都不要亲吻孩子,不要对着孩子咳嗽、打喷嚏。
首先,降温的目的是缓解宝宝因发热出现的不适感。降温的方法是否恰当,也应围绕孩子是否舒适、是否安全来评价。 1.发热时洗澡、泡澡相当于温水浴,在最新的《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退热。虽然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基础上联合温水擦浴短时间内退热效果更好些,但会明显增加患儿不适感,哭闹明显,伴寒战,皮肤疙瘩等等,寒战后体温升的更高,故不推荐。 2.退热贴贴上去凉凉的,相当于是冰敷,指南中不推荐冰水冷敷的方法退热;冰敷会让孩子非常不适,并有可能引起颤抖,颤抖会导致发热加重;也会引起宝宝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体温会升的更高,所以不推荐。另外要注意退热贴还容易导致部分孩子出现过敏症状。 3.更不推荐酒精擦浴退热,因为酒精渗透性很强,它有可能被宝宝皮肤吸收或口鼻吸入,从而引起严重的问题,例如昏迷。 那怎样可以促进宝宝降温呢? 1.当宝宝发热时,给宝宝一个安静、凉爽舒适的环境,多休息,多睡觉,适当减少衣物,盖薄一点被子,降低房间的温度,维持24℃,有利于退热,可以开空调,但别对着孩子吹。 2.多给孩子多喝水,喝温开水,大一点的孩子也可以喝梨水、苹果水,有腹泻的喝口服补液盐、苹果水,这样有利于补充体液,小便增多,通过排小便带着体内的热量;另外体液充足,口服退热药物后才有助于出汗,缓解发热,如果体液不足也会影响退热药的退热效果。 3.饮食上吃清淡的、软的及好消化的,少吃油腻、不好消化的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若果宝宝1-2天没有排大便,可用一次开塞露,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通过排泄大便来降低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