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肿瘤发病率、死亡率日趋上升,加之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身健康及肿瘤发生的风险,肿瘤的筛查在我们门诊工作中也非常常见。经常有病人拿着体检报告中的肿瘤标志物结果来进行问诊。体检报告上每个指标后的小箭头触动着很多人的神经:“医生,我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是不是得肿瘤了?”,“我手术后复查肿瘤标志物升高,是不是复发转移了?”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聊一聊肿瘤标志物。 一、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或升高的一类物质。肿瘤标志物存在于血液、细胞、组织或体液中,反映肿瘤的存在与生长,对肿瘤的诊断、疗效和复发的检测、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然而,目前肿瘤的诊断还是以病理组织学/细胞学为金标准,就是俗称的“叼一小块肉去化验,根据化验结果来明确”,肿瘤标志物对于诊断仅作为参考。我经常把肿瘤标志物比喻成天气预报,要重视天气预报,但它也不一定很准。所以,大家对于肿瘤标志物没有必要太过紧张,不少良性疾病,甚至健康人,也会出现肿瘤标志物异常,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 二、常见肿瘤标志物及意义 1. 临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组合筛查方式: 1)消化系统肿瘤:AFP、CEA、CA199、CA242、CA724 2)胃癌:CEA、CA724、CA199 3)肝胆肿瘤:AFP、CEA、CA199 4)胰腺癌:CA199、CEA 5)结直肠癌:CEA、CA199 6)肺癌:CEA、SCC、CYFRA211、NSE 7)妇科肿瘤:AFP、CEA、CA125、CA153、CA199 8)卵巢癌:CA125、HE4、CEA 9)乳腺癌:CA153、CEA、CA125 10)前列腺癌:PSA、FPSA、PAP 2.部分肿瘤标志物升高的原因 1)CEA(癌胚抗原)——最广谱的肿瘤标志物 CEA可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多见于肺癌、乳腺癌、各种胃肠道肿瘤,脏器特异性低。除了肿瘤,不少正常组织也会分泌少量CEA,比如:支气管、唾液腺、小肠、胆管、胰管、尿道、前列腺等,这就意味着CEA升高不一定得了肿瘤,慢性胃炎、结肠炎、消化道息肉、胰腺炎、肝脏疾病、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等也常见CEA升高,吸烟人群CEA也会稍高。 2)AFP(甲胎蛋白)——最牛的肿瘤标志物 大多数肿瘤都需取得病理结果后才能确诊,而原发性肝癌则是可以根据病史、AFP≥400ng/ml(持续一定时间)、典型的CT/核磁的影像学表现就确诊的肿瘤。生殖腺胚胎肿瘤(卵巢癌、睾丸癌、畸胎瘤等)、胃癌或胰腺癌,AFP也可升高。AFP升高也可见于非肿瘤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通常
一、总体原则:忌用烟酒,均衡饮食,不可盲目忌口。 二、主要内容 1. 采用天然食品和植物为主的饮食:可帮助降低肿瘤发生、复发等风险,同时也可减低罹患慢性病的风险,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和中风等。 天然食品是指未经过加工的食品。西兰花、苹果、大豆、玉米和鸡肉是天然食品示例。加工食品常以盒、袋、瓶、罐装等形式出售,通常比天然食品的营养低,含有油、糖、盐、人工成分和防腐剂来保持其味道、色泽、质地和保质期。为了获取最大营养,饮食应采用新鲜的天然食品为主,少用加工食品。 饮食结构应以植物为主,以素食为主的饮食习惯是降低肿瘤风险最佳途径之一。正餐或加餐中至少 2/3 应该为素食,包括蔬菜、水果、豆类、全谷物和坚果类。将鱼、禽、肉、蛋和乳制品的摄入量限制少于1/3。可尝试用植物蛋白质来替代动物蛋白质,包括豆类、扁豆和豆腐。 建议食用不同颜色和不同科属的蔬菜和水果,以便获取各种植物营养素。下表列有几个示例。 2.少食多餐,做到“七分饱”,不可盲目忌口 由于肿瘤本身及治疗引起的毒副反应,肿瘤患者大多存在脾胃虚弱,食欲不佳的情况,因此不仅需要关注饮食结构,同时也需要关注进食量,建议平时少食多餐,做到“七分饱”,切勿暴饮暴食,过饥过饱。建议主食以烂面条、粥、馒头、包子等为主,每周至少保证2-3顿的粗粮饮食:地瓜、玉米、小米、山药、燕麦、荞麦等。 从中医角度,对于脾胃虚弱的肿瘤患者,建议忌生冷、油腻、辛辣、甜食;适当的调味,比如微麻、微辣、微甜等,则不必严格控制,不然也影响食欲。中医自古就没有“发物”的概念,除非有过敏史,不应该轻信所谓发物禁忌的说法。 3. 限制红肉和加工肉类,避免高热量、低营养食品 研究表明大量的红肉可能增加罹患多数肿瘤的风险。美国癌症协会建议每周食用少于18盎司(1斤,每天控制在1两半以内)的红肉,包括牛肉、猪肉、羊肉等(四腿动物)。禽类、鱼类和海鲜没有严格限制,但还是建议将所有动物类摄入量限制在每餐少于 1/3。 同时,控制盐、糖的摄入,将盐的摄入量限制在每天2400毫克,相当于1茶勺。避免人工甜味剂。适当补充含ω-3 和 ω-6 脂肪酸的食物,比如深海鱼、坚果类等。 三、抗癌食物推荐 1.十字花科蔬菜:卷心菜、花菜、甘蓝、荠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有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有试验证明,十字花科蔬菜最好生吃或快速爆炒,因为过度烹饪会破坏这些蔬菜中的抗癌物质——吲哚。另外,十字花科蔬菜也可增强对胃和结肠癌的抵抗力。 2.少量的辛辣食物:大蒜、洋葱、韭菜、葱等食物虽然比较辛辣,但硫化物含量比较高,可刺激消化道、增进食欲,适当补充对肿瘤患者的康复也有一定帮助。有动物研究证实,这些硫化物可防止直结肠癌、胃癌、肺癌和肝癌相关的致癌物的形成。研究证实,吃较多洋葱和大蒜的人不易患胃肠癌。大蒜中的硫化物甚至能干扰癌症进程。 3.“五颜六色”的蔬菜:蔬菜的颜色越深所含的抗氧化剂越多。意大利有研究证实,深绿叶蔬菜能降低许多癌症的危险。菠菜、芦笋、暗绿色的莴苣充满了β-胡萝卜素、叶酸和叶黄素等抗氧化剂。
一、概念: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事实上不是胃本身萎缩,而是胃表面的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并可能伴随有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二、病因: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的饮食习惯;生活不规律;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遗传因素;体质因素等原因。 三、临床表现: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腹胀、嗳气,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或消瘦、贫血等,个体差异很大,每个人表现出的症状也不尽相同。 四、诊断:患者的症状、体征一般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确诊首选靠胃镜和胃黏膜活组织病理检查,其他检查无法代替。 五、西医治疗 1. 一般治疗 戒烟忌酒,避免使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红霉素等,饮食宜规律,做到“七分饱”,少食多餐,避免过热、过咸、辛辣食物,甜食也需要忌口,并积极治疗慢性口、鼻、咽部感染病灶。 2.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明确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应考虑积极行杀菌治疗,以降低癌变可能。 3.对症治疗 主要针对胃肠动力不足、胆汁反流、消化不良等情况。对应地选用胃黏膜保护剂,比如硫糖铝、吉法酯、达喜等;促胃肠动力药,比如吗叮啉、莫沙比利等药;通过补充复方消化酶等,改善消化不良症状。对于抑酸剂(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需要个体化考虑,不应盲目滥用,如确有反酸、胆汁反流等症状,也可考虑。 六、中医治疗 1. 汤药治疗 根据患者不同证型,选用相应方药进行辨证论治,常见的中医证型主要有:肝郁脾虚、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脾虚湿盛、脾肾不足等。由于现在城市生活节奏很快,工作压力普遍较大,加之饮食不规律,加班熬夜等因素,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本人发现肝郁脾虚证所占比例较高,临证时,可以选用逍遥散或者柴胡疏肝散等加减应用,供大家参考。 2. 中成药治疗 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选用相应的中成药,比如香砂六君子丸、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等;保和丸、大山楂丸是临床常用的中药“消化酶”,可以健胃消食,很适合合并消化不良者。 七、本人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有症状者:可先用西药对症处理,适当配合1-2种中成药加强疗效,一般以2周为一疗程,观察疗效后再行调整;对于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者,可以考虑直接替换用中成药或者汤药治疗,一般也是每2周考虑调整处方用药。 无明显症状者:主要以预防癌变为主。首选中成药治疗长期服用,比如摩罗丹、胃复春等,不主张长期汤药预防。本人常用摩罗丹,该药选方用药比较平和,且非常适合用于无症状患者预防胃癌,同时也有权威证据支持:2019年3月,消化内镜国际权威期刊《Endoscopy》发表了“胃上皮癌前疾病及病变的管理”一文,文中引用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旭东教授团队关于摩罗丹治疗胃癌前病变疗效评价的研究,研究显示该药可降低异型增生评分,异型增生消失率达24.6%。同时,需要加强饮食、生活、情绪管理,并且一定要定期复查胃镜,至少保证1年一次。 八、如何预防癌变:很多人经常会问这种病会不会变成胃癌?一般认为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疾病状态,但距离发展到胃癌尚有较长的过程,只要坚持定期复查胃镜,合理规律饮食,积极调整作息和心态,适当用药物进行治疗,完全可以防患于未然。 九、声明:上述观点均为本人的浅见,每位患者都需要进行个体化治疗,不能一概而论;处方用药,应至正规医疗机构,请具有符合执业资质的医师开具;如有引用,亦请注明,谢谢。
今天有患者问我薏米什么时候吃,自己是不是有湿气。 薏米清热除湿,最适合七月至九月,盛夏季节吃。春天肝木生发,北方干燥宜上火,不是最适合吃薏米的季节。 薏米适合舌苔厚腻的人吃,不适合口干舌燥的人吃,也不适合胃寒的人吃。 每天剂量不超过30克。
这是很多人下班后往沙发一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与农耕时代天天体力劳动相比,我们的体力劳动并不多啊。你为什么总是会觉得疲惫不堪,“辣么累”呢?这是个值得思考的事儿~ 且听中医告诉你一些原因~ 你觉得累,首先要怪肝。咦?这又是什么理论呢? 因为:“肝者,将军之官。”(出自《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神马意思,中医给每个脏腑都分配了职务吗? 可以这么理解,中医将五脏比喻成各种不同角色来解释它的功能特点。肝的生理特点就好比做军中大将军,性格中有股冲劲,喜欢大开大合,无拘无束的施展才华才好,最讨厌所得非愿和被埋没。 肝五行属木,在四季中通于春气(春夏秋冬分别与肝心肺肾四脏相对应)。春天,在各个方面都与肝都是比较搭的。这是一个万物生发,欣欣向荣的季节,肝就是这样子的性格。所以如果肝这个大将军怀才不遇,就会郁结得病。老中医常说你肝郁啦肝郁啦,对,肝最怕郁闷。肝气郁结,比如工作压力太大超过了你的承受能力,或者忙了几天文案被boss给否定了,或者你辛苦干了大半月结果却没有业绩,你的情绪就会在你的内脏产生反应。西医发现人在情绪郁闷时,肝脏会肿大,血流量会增多,解毒能力会下降。中医角度就认为那是你的肝气得不到舒展,就会感觉乏力,疲劳。所以中医说:“肝者,罢(通“疲”)极之本”(出自《黄帝内经六节藏像论篇第九》)。 如果长期处于这种心境下得不到缓解,可能就不仅仅是感到累了。中医常说:百病皆生于气。肝气不畅日久,肝脏整个经络所循行网络的器官都可能会出现症状,比如两胁胀痛,或者晨起口苦。尤其是女性,因为“女子以肝为先天”,容易出现月经不调,各种子宫、乳腺、甲状腺结节。因为这些部位和器官都是肝经循行和掌管的。 你觉得累,第二就要怪脾。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脾主四肢肌肉。 脾是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黄帝内经素问太阴阳明论》中说:“四肢皆秉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秉也。”意思是脾是你四肢有力的保证。这个很好理解,通俗的解释,就是吃饱饭,只是在胃,还要消化好,变成能量,才能有力气干活啊。与肝最怕郁闷的特点不同,脾最怕饮食不节制,饥一顿饱一顿,忽然大吃大喝,忽然又不科学绝食减肥,这种不良生活习惯就叫做饮食不节。不节,即没有节制的意思。中医叫做“饮食不节,脾胃乃伤”。伤脾有什么后果呢?第一:你吃进去的饭,脾不能正常工作把它们化生为滋养你四肢百骸的营养,反而把它们给变成另外一种东西,叫做“痰湿”。痰湿的表现,口中粘腻不爽,四肢乏力,肢体肿胀,头身困重。比如很多人一顿饱餐之后,晨起咽喉会有白痰,感觉口中粘腻不爽,吐出来就好了。这种痰的根源不是肺,是脾。这就是中医说“脾为生痰之源”。所以四肢乏力,可能是你平时饮食不节,久之伤脾,脾伤生痰湿,日久你就变成了痰湿体质。终日困倦不堪。另外,中医认为思虑过度也伤脾。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思虑过度,整日忧心忡忡,或者陷到一件事情中间放不下,反复想,那他的消化系统会有反应,表现为茶不思饭不想,久之疲乏无力就是必然的结果了。有人说我目前就是疲劳无法缓解,怎么办呢? 有人说我压力好大,感觉又有点肝郁,又有点饮食不节想吃就吃,我该如何调理呢?哈哈,别急,咱有药! 第一个神药叫做逍遥丸,它是宋代流传至今的名方。它为何神,就在于它既能解肝郁又能健脾。所以它使用范围非常宽泛,比如你生气了口苦口干乏力可以吃,你情绪波动引起偶然一次月经不调了可以吃,你两胁胀痛也可以吃。可以说女科圣药。现在正好是春天,吃它,疏肝健脾。配方中还有当归,白茯苓、白芍,白术,可以养血还美白。各种肝区不适,也可以拿来吃。当然,有机会来号号脉看看舌像辨证一下,更准确奥。 第二个药,叫做保和丸,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的方子,非常古老。比如某顿饭吃多了,只伤了胃,还来得及,赶紧吃它,以防日久脾虚。这个药老少皆宜。无毒无害。 第三个药,叫做参苓白术丸,是也是宋朝名方。它可以祛湿健脾,主治就是乏力没力气。最大的优点是它的配方很多味成分都是药食同源的,也就是说,可以当饭吃。所以非常安全非常养人。如果你疲惫乏力四肢沉重伴有,看这里,重点是伴有大便溏,不成形,那就可以试试这个。 最后还想说,情绪和饮食,都对我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奥。 以上所言,只是常见的几个方面。疲惫不堪,有时候也是某些潜在问题的早期信号喽。 要善待身体,凡事情绪不要过极端,尽力就好。 祝各位有个好心情,有个好脾胃,快乐的生活和工作,就不会再感觉那么累啦!
中医学认为“汗为心之液”,同时呢,出汗的情形不同,往往能反映出病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中医的《十问歌》里,首先便是“一问寒热二问汗”,可见汗液作为诊察病情的第二指标实实在在应该为临床医生所看重。借助有无汗液,出汗时间、部位、多少或者是汗液颜色、气味的不同可以来分辨病情的轻重缓急和预后的转归。 在此,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可千万不能把汗看作是人体内排出的废物啊。因为它是人体的五液之一,属于清液,可并非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糟粕物质。一般来说,人体内的津液出于腠理,就叫作汗。那什么叫腠理呢?就是指皮肤和肌肉的那些纹理。也就是说,人体内的津液出于皮肤之后叫作汗。中医《黄帝内经》也说了,“汗者精气也”。 正常情况下,汗是体内精气由于人体自身调节功能的需要而排出的。正常的汗出,有调和营卫、滋润皮肤的作用。另外,大家都知道,正常人在体力活动、进食辛辣、气候炎热、衣被过厚或是情绪激动等情况下都可能出现出汗的情况,这些都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但如果你该出汗时反而不出汗,或者是不该出汗而出汗,也就是说当汗出而无汗,不当汗而汗多的时候,或者是仅见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出汗,这都属于病理现象。接下来,就要给各位详细盘点一下我们不得不知的十种“汗情”。 以下这十种“汗情”,你属于哪一种?不同的部位出汗,和什么有关?只在局部出汗,又是什么原因?自汗和盗汗,冷汗和热汗要怎么区分? 第一种是头部出汗,古代叫作“但头汗出”,也就是只有头上出汗,“齐颈而还”,脖子以上出汗,脖子以下就不出汗了,这就叫作但头汗出。头部出汗最常见的原因是上焦热盛或者湿热向上熏蒸。咱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就相当于平时在蒸饭或者蒸食品一样,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蒸笼的上面冒着热气,仿佛是出汗一样。另外一个原因,也可能是虚阳上越,就是阳气虚在上,那么这种情况是一种虚证,往往见于一些大病。当然了,头部出汗还有一个正常的原因就是由于一些食物刺激而产生的影响。比如说有些人吃了一碗辣椒,出现满头大汗,这也叫头部出汗、但头汗出。 第二种是半身汗出。也就是只有身体的一半出汗,或者是左半身,或者是右半身,或者是下半身,或者是上半身。那么这个病位到底在哪儿呢?一般来说,出汗的那半身是正常的,而不出汗的那半身是不正常的。比如说瘫痪的病人,往往是左半身出汗右半身不出汗,或者是相反,右半身出汗左半身不出汗;截瘫的病人往往是下半身不出汗。无汗的那一半常常是病位之所在,大致原因是由于这半身经络阻痹、气血不畅所导致的,所以不出汗的那半身便是病变位置之所在。这种情况相对比较严重,大家如果遇到这样的汗情可要引起注意! 第三种情况是手足心出汗,也就是手心和足心出汗。但各位要注意,如果平时我们的手足心微微汗出,这一般是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手足心出汗过多那就是病态了。手足心出汗过多最常见的原因,和阴虚内热手足心发热的原理基本相同,都是属于阴虚内热或者是由体内一派郁热所导致的。另外一种常见的原因是阳明燥热。这个阳明燥热该怎么理解呢?指的是阳明胃经,就是我们的胃肠道内一派实热,这个时候手足濈然汗出。这是《伤寒论》里面讲到的阳明腑实证,就是我们的胃肠道里边一派热象,或者是燥实内结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手足心的汗出。这种情况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 第四种情况就是心胸汗出,在我们的心口或胸窝这些部位出汗。那么各位必须要注意,这种心胸出汗,在很多时候也可以是正常的现象。大家想一想,在热的时候,热到自己必须要出汗的时候,究竟哪些地方容易出汗呢?你会发现,一个是我们的背部,因为背部容易出汗啊。另外呢,我们的腋窝,对不对?腋窝这个地方也是容易出汗。另外,还有一个容易出汗的地方,其实就是我们的胸口部位。因为这个地方阳气旺盛,可以很好地散发热能,让汗从这个地方散发掉。所以我们平时在正常人身上也可以见到心胸出汗的情况。但是如果说这个部位出汗过多的话,那就是病理状态了。那么在病理状态中呢,多见于虚证。比如说心脾两虚、心肾不交的病人。 第五种情况是阴部出汗。阴汗,可不是讲的夜晚的这个阴,我们讲的是男女阴部的这个阴。比较常见的是外阴部出汗,甚至有些男士或女士还会伴随外阴瘙痒等症状。阴部出汗,多半是由于下焦湿热所导致的。这是机体下焦有湿热的一种表现。 第六种情况是自汗。自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人在清醒的情况之下就出汗了,或者稍稍活动就出汗,甚至不活动时也冒汗,再或者说大家都不出汗,就他一个人在那出汗。自汗的常见原因是气虚和阳虚,由于阳气比较虚弱,不能固护肌表,所以津液外泄,才导致了自汗的情况。活动之后会更加耗伤阳气,所以自汗加剧。 第七种情况是盗汗。这个名字起得很有意思啊,偷盗嘛,像贼一样。那么盗汗的意思就是说,睡着了之后出汗,一醒过来汗就停了,就像贼一样,挺邪乎的。但是各位,说到盗汗,我必须要明确以下两点:第一,它不等于你晚上盖被子盖得多了,所以出汗了,这个不能叫盗汗。第二,很多孩子睡着了之后,脑门儿上可能会容易出汗,是因为小孩儿属于纯阳之体,如果汗出不是过多,这种情况下也不能说是盗汗。 那么盗汗的原因是什么呢?往往是阴虚内热所导致的,阴虚而产生内热。当然了,除了阴虚内热之外,实热证也可以出现盗汗。比如说我的有些病人被诊断为胃热或者肺上有热,他晚上也有可能会出现盗汗的情况。 究竟是盗汗还是天热出汗,有些人分不清楚。那就对比一下,同一个温度,有些人盖被子都不会出汗,有些人即使没盖被子也出汗,这就应该注意是否盗汗啦。 第八种情况是冷汗。这种情况,有人讲,哎呀,我出的汗自己摸上去都是冷的。那这种情况,一般来说都是阳气不足。当然还有的是受到恐吓或者惊吓之后,出了一身冷汗,那么这种情况应该是属于正常的。 相对于冷汗,我们也提一下热汗,也就是出的汗是热的。有人说,我的汗出来都是热的。那么这种情况,当然一般是属于热证了,常常是由于体内的热邪熏蒸导致的。 第九种情况是黄汗。出汗之后粘在衣服上,并且汗的颜色偏黄。我就有这样几位病人,在夏天的时候,他自己本身不知道,但是衣服干了之后变成黄色了,甚至这个颜色还很深,这种情况就叫作黄汗。实际上黄汗是一种病,它多半是由于湿热交蒸所致。 第十种汗情,也是最后一种汗情要跟各位解释的,其实是两种汗。一种叫战汗,一种叫绝汗。为什么要把这两种汗放在一起来讲呢?是因为这两种汗,都可以共同反映人体的一种危象,所以我们一起来讲。 首先来解释战汗。战汗就是病人本身病势比较重,突然看到其全身战栗抖动然后浑身出汗,我们叫战汗。一定要先见全身的战栗抖动,然后汗出,才能称之为战汗。战汗在中医看来,是邪正相争、病变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如果各位真的在生活当中见到战汗这样的情况,一定要注意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如果汗出热退,脉静身凉,这种情况反倒是一个好现象,它是一个邪去正复的情况,也就是说正气逐渐得到了恢复。但如果说汗出而热不退,病人的表现依然是烦躁不安,那么这种情况就是一种危象了,往往提示邪胜正衰,正气越来越不足了。 除了战汗可以表示人体的一种危象之外,接下来要跟各位说一下绝汗了。绝汗在中医学当中,也叫作脱汗。它是指在病情非常危重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了大汗不止的情况。但各位一定要注意,这个跟咱们在大夏天高温下被晒得大汗淋漓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前提是一定要在病情危急、危重的情况下出现的大汗不止。这种情况往往是一种阴阳离决的表现,中医把它叫作是亡阴或者亡阳。这种情况就是另外一种危象。
1.乳腺增生的病因 本病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失调所致,尤其是雌、孕激素比例失调,使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复旧不全和(或)部分乳腺实质成分中女性激素受体的质和量异常,使乳房各部分的增生程度参差不齐。近年许多学者认为,催乳素升高也是引起乳腺增生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2.临床表现 乳腺增生病主要表现有乳房胀痛和乳内肿块,可兼见月经前后无定期,量少或色淡,可伴痛经。患者常情志不畅或心烦易怒,每遇生气、精神紧张或劳累后加重。此外,本病病程长、发展缓慢,有时可有乳头溢液等表现。 [饮食宜忌] 1饮食宜进 (1)饮食原则 ①宜进食富有营养、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因为乳腺增生病患者多有乳房胀痛、胃纳不佳的症状,食用高脂肪食物后会损伤脾胃,使食欲减退,营养成分摄入不足而影响疾病康复。故乳腺增生病患者宜进食富有营养、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米汤、藕粉、鸡蛋汤、菜汁、水果汁、面条、馄饨、蒸蛋羹等。 ②宜进食富含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的食物:谷类、豆类、新鲜蔬菜、水果及蛋黄、小麦胚芽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维生素C、B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锌、锡、铜等,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保护乳房组织,加强乳房细胞的正常代谢,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故乳腺增生病患者宜多进食富含维生素及无机盐的食物。此外,乳腺增生病患者还应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菠菜、芹菜、韭菜、青菜、白菜及香蕉、梨、桃、番木瓜等调节内分泌、保持大便通畅以减轻乳房胀痛。 ③宜进食豆类及其制品:因为豆类(如黑豆、黄豆)及其制品、核桃、黑芝麻、黑木耳、蘑菇等含有的植物雌激素进入人体内可抑制人体雌激素的分泌,对乳腺的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可防止乳腺癌的发生,故乳腺增生病患者宜多食豆类及其制品。 ④宜进食具有疏肝理气、化痰散结作用的食物:中医学认为,肝郁气滞、情志内伤在乳腺增生病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影响。平素情志抑郁,气滞不舒,气血周流失度,蕴结于乳房胃络,乳络经脉阻塞不通,不通则痛而引起乳房疼痛;肝气横逆犯胃,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血瘀夹痰结聚为核,循经留聚乳中,故乳中结块。因此,乳腺增生病患者宜多食具有疏肝理气、化痰散结作用的食物,如橘叶、橘核、橘络、橘饼、丝瓜、桃、鲜藕、陈皮、青皮、海带、紫菜、海藻、牡蛎、贝母、全瓜蒌、佛手、玫瑰花、绿梅花、代代花等。 ⑤宜进食具有调理冲任作用的食物:中医学认为,冲任失调则气郁血滞,积瘀聚于乳房,乳房疼痛而结块,故乳腺增生患者宜进食具有调理冲任作用的食物,如鹿肉、肉苁蓉、巴戟天、当归、赤芍、金橘叶等。 ⑥宜多吃具有抗乳腺增生和腺瘤作用的食物,如芦笋、南瓜、榧子、丝瓜、橘饼、青箬叶、鳝鱼皮、蟹、蝼蛄虾、针鱼、海带、白菜、豆制品、酸奶、红薯、玉米、食用菌类、海藻类、大蒜、西红柿和浆果类水果等。 (2)饮食搭配 ①萝卜与海蜇皮:萝卜与海蜇皮搭配,具有疏肝理气、解郁散结的功效。对乳腺囊性增生病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②青皮、山楂与粳米:青皮、山楂与粳米搭配煮粥食用,具有疏肝理气、解郁散结的功效。对乳腺囊性增生病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2饮食禁忌 (1)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韭;菜、辣椒、胡椒、花椒、生姜、葱、蒜、芥末等,可使内分泌功能失调,从而诱发或加重乳腺增生病。 (2)油腻食物 如猪头肉、猪肥肉、猪油、黄油、奶油、鸡汤、鸭汤及油炸食物如炸羊排、炸鸡、炸油饼等,易损伤脾胃,使脾胃受纳、运化功能失常,从而引起湿痰凝聚,加重乳腺增生病的病情。 (3)生冷、寒凉食物 中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病多为肝郁气滞、情志内伤所致。冷饮、各种冰镇饮料、冰镇酒类和生拌黄瓜、拌海蜇皮、拌凉粉、拌萝卜等生冷食物,均可导致肝郁气滞、情志内伤,从而加重病情。 (4)高雌激素污染的食物 由于乳腺增生病与女性体内雌性激素过高或雌激素、孕激素比例失调有关。因此,乳腺增生病患者不宜食用高雌激素污染的食物,如用含激素饲料喂养的鸡、鸭、鱼、兽类,以及使用生长激素的蔬菜等。 (5)富含黄嘌呤的食物 咖啡、可可、巧克力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黄嘌呤,可导致乳腺增生病的发生与发展,而且随着黄嘌呤的大量摄入,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也会大大增加。 (6)饮酒 酒精可刺激脑垂体前叶分泌催乳素,而催乳素又与乳腺增生病和乳癌的发生有关。 3药物禁忌 (1)雄激素用量过大 如甲基睾酮、丙酸睾酮可抑制雌激素,使乳腺腺叶增生减少,但其副作用较大,可引起头晕、恶心等,也可损害肝脏,出现黄疸。大剂量使用时,可使女性患者发生男性化现象,故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不宜过量应用雄激素,每月用药总量不宜超过300mg。 (2)具有收涩作用的中药 中医学认为,乳腺囊性增生病多因情志内伤,肝郁痰凝;或思虑伤脾,气滞痰凝所致。而五味子、五倍子、石榴皮、乌梅等具有收涩作用的中药可加重患者气血痰湿瘀滞,加速乳腺腺叶的增生。 (3)黄嘌呤及其他结构相似的药物 黄嘌呤可导致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发生与发展,而且随着黄嘌昤的大量摄人,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也会大大增加。 (4)口服避孕药 有学者认为,口服避孕药可能会诱发或加重乳腺囊性增生病。 (5)含有雌激素的药物 乳腺囊性增生病与女性体内雌性激素过高或雌激素、孕激素比例失调有关。有的妇女为了减肥,长期使用含有雌激素的药物,致使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增高或雌激素、孕激素比例失调,久之可诱发乳腺囊性增生病。 乳腺增生虽然并不严重,但是仍然增加了其他妇科疾病的风险性,所以还是要引起重视。并且,乳腺增生可以通过良好的饮食习惯来改善,大家要努力,关爱乳房
1 肝与血密切相关 肝与血在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认为肝是人体血液运行调节过程的重要脏腑,其主要作用是“藏血”,即调节血量。其实,藏血只是肝的生理功能之一。就肝与血的关系而言,并不局限于“藏血”。 1.1 藏血使血行而不妄 肝通过疏泄以调畅气机,气行则血行,血液循行有常,既不会发生瘀滞不畅,也不会出现动乱妄行的病理变化。人有动静,血有行止,人动则血出于肝而行于脉,流于周身,充养脏腑百骸;反之,“人静则血归于肝藏”。冲为血海,肝能协调血海之藏泄,《血证论》说:“血藏于肝,以血海为肝之部分。”成无己说:“肝者血之源”。因此,肝藏血,应既指肝有贮藏血液与调节血量的作用,又包括肝通过疏泄以调畅气机,使周身血液循行畅达而不妄行外溢的机理。 1.2 肝能化生新血 血液的化生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肝参与了化生新血的过程。水谷精微与肾中精气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水谷精微源于脾胃,脾胃纳化水谷,输布精微,赖肝气为之疏泄。故《血证论》说:“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血能生精,肝血源于水谷,又是生精的重要物质,故有肝肾同源、精血互生的基本理论。因而,《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肝……其充在筋,以生血气。” 1.3 肝排泄血中浊气 肝为人体重要的泄浊器官。肝能排泄血中之浊。五脏六腑生化不息,汲精弃浊,在不断的新陈代谢过程中维持机体的健康状态,肝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十二经脉始于手太阴肺而终于足厥阴肝,肺输清血朝百脉而滋脏腑,至肝则为“受脏腑经脉浊气毒气改变之血”,肝受之则取清输于肺,泄浊于胆与小肠。“肝有清除血液中瘀血的功能,从而进一步说明肝能处理体内瘀血。” 1.4 血病与肝密切相关 肝与血生理上密切相关,肝病必然累及于血。缪希雍在《本草经疏》中说:“夫血者,阴也,有形者也,周流乎一身也,一有凝滞,则为癥瘕,瘀血,血闭,或妇人月水不通,或击扑伤损积血,及心下宿血坚痛,皆从足厥阴受病,以其为藏血之脏也。” 总之,肝能行血、藏血、生血、泄浊,《血证论》所谓:“凡周身之血,总视血海为治乱”,此乃“调血求肝”的生理基础。 2 从肝调血的方法 2.1 调肝行血 血行不畅,调肝以求之。气为血帅,血藉气行。肝司疏泄,以气为用,肝气是推动血行的重要动力。肝失疏泄,气血失和,甚则气滞血瘀,故血不畅行,则可通过疏肝调气以求之,所谓行气和血。《血证论》曰:“气散则血随而散。”《吴中珍本医籍四种·柳宝诒医论医案》提出:“肝气上逆,呕酸块痛,按月而发,癸阻不行,气病及血。法当先以调气为主,和营佐之。”疏肝名方逍遥散便是疏肝调气和血之良剂。方中柴胡、薄荷疏肝解郁,配当归、芍药辛散和血行血。《吴中珍本医籍四种》释曰:“逍遥者,消散其气滞,摇动其血瘀……”。而治疗气滞血瘀证,更当从肝求治,《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用四逆散疏肝开郁,配枳壳、桔梗则更能畅达肝气,以助宣畅血行。故曰调血当疏肝,调肝能助行血。 2.2 调肝以藏血 肝藏血以气为用。肝失疏泄,血不得藏,血不藏则妄行而为诸般血证。《药品化义·紫菀》曰:“吐血衄血,肝气逆上也;便血溺血,肝气妄下也。”故治血当调肝。《血证论》说:“肝藏血,即一切血证,总不外理肝也。”《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倡言治吐血“宜补肝不宜伐肝”是调肝以藏血之代表。 肝病而血不得藏的机理十分复杂,涉及肝气、肝火、肝虚诸端,因此,调肝以助藏血,应分别对待。 (1)疏肝调气藏血 肝失疏泄,肝血不藏,则疏肝调气便能藏血。《血证论》指出:“血之所以不安者,皆由气之不安故也,宁气即是宁血。”《吴中珍本医籍四种·柳宝诒医论医案》亦说:“肝木不调,不能藏血。”《吴中珍本医籍·缪松心医案》认为:“肝木乘旺,气扰胃脘,痛见微红。” ①疏肝调气 用于治疗肝气郁结而血郁不畅证。逍遥散是治疗肝气不疏、肝血不藏之出血的重要方剂。可用于吐血、便血、崩漏等血证。《医学求是》指出:“夫肝为风木之脏,郁而疏泄于下则在二便,郁而冲击于上则为吐衄。”故《血证论》说:“知血从气,气运血,凡治血者,必调气。” ②平肝降逆 肝失疏泄,气机逆乱,血不得藏而妄行,则调血当平肝降逆。《圣济总录·卷第六十九》说:“心肺内伤,喜怒气逆,肝不能藏血,血乘虚出。因怒气逆,甚则呕血。”治宜平肝之逆,抚血之乱。如血厥实证证治之用通瘀煎,即以香附、青皮、泽泻疏肝平肝、下气降逆,肝平而气返,血随之而安。 (2)疏肝柔肝以藏血 肝藏血以气为用。肝失疏泄,血不得藏。《血证论》曰:“肝主藏血焉。至其所以能藏血之故,则以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郁遏,则血脉得畅。”“怒气伤肝,肝气横决,血因不藏。”“血之所以不安者,皆由气之不安也。”《柳宝诒医案》曰:“肝主藏血,肝不和,则血不能藏。”火为阳邪,妄行不居是其特性。肝郁化火,一则气不能疏泄,二则火热扰乱妄动。 ①调气柔肝 调气柔肝是治血之要道。《柳宝诒医案》说:“调治之道,自当疏肝和气,为治血之本。”恼怒郁结,肝气失疏,逆而妄动,血行失常,动而不藏,治当调气柔肝,包含了对肝气逆乱上扰、血随气上逆不得安藏病机的治法。 ②疏肝降火 火热熏灼,则血不得藏。肝经火热内扰是常见发病机制。《血证论》曰:“设木郁为火,则血不和。”“调肝则木火得疏泄,而血分自宁。”此为血证求本之治法。如治疗肝火犯肺咳血之黛蛤散,治肝火犯胃吐血之龙胆泻肝汤,治肝经火热崩漏之丹栀逍遥散等,皆以清肝降火与疏肝调气并用。调气以绝火热之源,泻火以杜出血之由。所谓“肝气不遏,则血畅。”(《血证论》) ③补虚柔肝 肝虚不藏,血亦妄行,则调肝藏血应当补肝虚益肝用。肝虚不能藏血,有肝气亏虚、血不得藏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用黄芪补肝。肝血虚者,则四物汤最当首选。肝阴虚而郁热内扰,则滋水清肝饮宜之。 2.3 调肝以生血 肝生新血。血虚不长,补肝能生新血。《柳宝诒医案》称:“肝为生血之脏”。《血证论》说:“肝为藏血之脏,血所以运行周身者……肝则司主血海,冲任带之脉又肝所属,故补血者总以补肝为要。” (1)补肝气之亏,气旺生血 气能生血。肝亏亦不能升发疏达,肝气不足,生化不足,推动无力,则气血化源阻断,故补肝气之亏,能鼓舞气化,推动新血的化生。 (2)调肝建中,化水谷生新血 血生于水谷精微,水谷化于脾胃,赖肝气疏泄。脾胃不足肝木反侮,则健脾和胃当先疏肝抑木,木不乘土,中焦化机旺盛。 (3)补肝血虚 肝藏血其体阴。肝血不足,则自当以阴柔之品补肝血之亏。四物汤之熟地、白芍、当归皆为此用。肝以气为用,则阴柔补血又当辛润调气,方中当归、川芎调肝行气,以求气血并调。 2.4 调肝以泻血浊 肝主排泄浊血瘀血。恶血内阻,调肝可以化瘀血、祛恶血、泻浊血。《医学发明》说:“血者,皆肝之所主,恶血必归于肝,不问何经之伤,必留胁下,盖肝主血故也。”《血证论》说:“瘀血在脏,则肝主之,以肝司血故也……”。因此,化瘀泻浊必调肝。《医林改错》少腹逐瘀汤即于大队活血化瘀药中配伍香附、乌药、小茴香之属,以疏肝调气,行气以助活血导滞泻浊,为少腹血瘀之常用要方。又如《医学发明》复元活血汤治疗瘀血胁痛,用柴胡以行肝用为君。皆为调肝以泻血浊之法。
恶性肿瘤患者的食物选择 1 谷类和薯类 保持每天适量的谷类食物摄入,成年人每天摄入200 g~400 g为宜。在胃肠道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注意粗细搭配。 2 动物性食物 适当多吃鱼、禽肉、蛋类,减少红肉摄入。对于放化疗胃肠道损伤患者,推荐制作软烂细碎的动物性食品。 3 豆类及豆制品 每日适量食用大豆及豆制品。推荐每日摄入约50 g等量大豆,其他豆制品按水分含量折算。 4 蔬菜和水果 推荐蔬菜摄入量300 g~500 g,建议各种颜色蔬菜、叶类蔬菜。水果摄入量200 g~300 g。 5 水 水(饮水和食物中所含水)一般按 30 mL/(kg·d)~40 mL/(kg·d)给予,使每日尿量维持在1000 mL~2000 mL。有心、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的病人特别注意防止液体过多。 6 油脂 使用多种植物油作为烹调油,每天在25 g~40 g。 其他 ※避免酒精摄入。 ※限制烧烤(火烧、炭烧)/腌制和煎炸的动物性食物。 ※肿瘤患者出现明确的矿物质及维生素等营养素缺乏时,在寻求医学治疗的同时,可考虑膳食强化而补充部分营养素。
现在的生活方式大不一样了。大家喜食膏粱厚味,吃烧烤喝冰啤,四季离不开冰激凌,口味重而多咸,而且夏季还吹空调。这就造成外常为寒气环绕,湿不能越,导致容易出现体内湿重。 据统计,有超过60多种疾病与湿气有关。如肥胖、水肿、腹胀、湿疹、皮炎、痤疮、泌尿系统感染、女性白带增多瘙痒等。 最严重的是:湿气可能引起顽固性肥胖,这种肥胖引发一系列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甚至会引发恶性肿瘤,身上的肿瘤切了又长,长了又切。因此,去除体内湿气,刻不容缓! 有这些症状要当心啦 1感觉身体重 2大便不成形 3舌头有齿痕 4小腿肚发酸 5食欲差 发现这些症状,说明你该祛湿啦! 8招教你排排湿! 1越懒越要运动 少动、饮食不节制及压力大,都会造成湿留体内。而运动可以缓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试试快走、慢跑、瑜伽、太极等健身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2饮食清淡少吃生冷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 3避开湿气环境 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所以日常生活中应当留心: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 4经典莫过薏米红豆 提起祛湿,薏米红豆怎么也绕不开。中医都称薏米为“薏苡仁”,是祛湿消肿的上品。红豆有健脾利水,清热除湿的功效。由于红豆性善下行,古人有“多食令人瘦”的说法。不需考虑什么比例,将两种食材各抓一把来熬汤,可放点冰糖,祛湿效果极佳。 5陈皮+姜汁泡水喝 陈皮祛痰湿,姜汁有辛散的作用,都是除湿气的“小能手”! 6荷叶煮茶也不错 荷叶虽然比较“小众化”,但效果好当然要大力推荐一下。这道是凉茶的经典配方,有清暑利湿、凉血止血的作用,去中药店买点吧。将荷叶撕成小片,用开水冲泡就可以了,淡淡的清香,再配点冰糖,一天喝两次,的确是夏季美饮。 7山药+冬瓜熬汤 每天用一段山药加半斤冬瓜熬‘健脾祛湿元宝汤’,山药能健脾,冬瓜能祛湿,这两样可谓祛湿的‘黄金搭档’。 8按揉阴陵泉 足三里、阴陵泉和三阴交都是很好的祛湿穴位,湿气重的人平时可以多揉揉。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10厘米,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自己的膝盖骨,五指朝下,中指尽处便是此穴。 在内踝尖上用自己的手指4指之上,按压有一骨头,三阴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