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城市化,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目前我国诊断高脂血症的患者人数也在逐渐的增多,所以接受降脂治疗的病友也是蛮多的。但是他们都会存在着一个最大的疑问,就是当一方医生处方他汀类,贝特等的药物时,患者始终担心。这些药物是不是很伤肝?会不会对我的肝肾产生很严重的损害?有一些患者担心这些药物的肝肾功能损害,所以也不依从医嘱,吃几天就停掉,血脂没有降下来,反而会发生其他高脂血症所导致的并发症,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这些降脂药物对我们身体真的是有很大的损害吗?其实这些降脂的药物,包括他汀类,比如说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或者是氟伐他汀等等都是比较安全的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哦。这些药物要通过肝酶来进行的代谢降解,所以有一些患者在服用了他汀类的药物以后,会出现肝酶的增高,但是这种发生率是非常非常低的,即使是在有些患者有肝酶增轻度的增高,但并没有超过正常上限的三倍,我们仍然可以谨慎的继续观察服用药物,大部分的患者肝酶可以恢复到正常,当然也有极少数的患者由于对他汀类的药物会有一些敏感,在服用以后出现肝酶的明显增高,那么我们就要及时的停药观察,并予以保肝的药物处理。有一些患者肝酶的增高,不是因为他汀类的药物直接导致的,而是本身就有肝功的损害,比如说有脂肪肝或者是有慢性的肝炎,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即使要服用他汀都要小心或者选择对肝酶的影响比较小的他汀,比如说普伐他汀。如果曾经有肝酶的增高,是不是就永远会停服他汀类的药物呢?也不一定!因为有一些患者对某一种他汀不能耐受,但是更换以后他也还是能够耐受的,所以医生也会根据患者所服用他汀的种类来选择其他类型的他汀,如果能够耐受,那也还是可以继续的服用。#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贝特类的降脂药物主要作用是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也会通过肝脏来进行代谢降解,有极少数的患者肝酶也会有所增高,但是这种发生率也是很低的,也是很安全的,只是医生也需要对患者的血生化定期复查和随访,了解肝酶或者是肌酶的变化情况。有一些患者通过降脂药物的治疗以后的啊,血脂会降到正常,那么这种情况呢,我们可以酌情稍微减量药物,继续随访观察,目的是把血脂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如果在服用这些降脂药物的过程中发生了不良反应,要及时的向你的医生进行咨询,寻求专业的帮助。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衰中心王文艳主任医师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二上午
心房颤动所致脑卒中(中风)的预防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且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年龄≥60岁的人每25~100个有1个房颤患者;年龄≥80岁的人每10个有1个房颤患者。中国目前约有500万~1000万房颤患者。预计2050年,随着人口老龄化,全球房颤患者总数将比现在至少增加2.5倍,房颤已成为21世纪的“流行病”。通常房颤并不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但房颤导致的脑卒中却是房颤患者的最主要并发症之一,是房颤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91%房颤栓塞的并发症为脑栓塞,至少15%~20%缺血性脑卒中由房颤所致。房颤所致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近年来,有关房颤与脑卒中防治的研究已取得一些显著的进步。 1.阵发性房颤也有较高脑卒中危险 以往认为,尽管阵发性房颤在发作急性期有较高的脑栓塞危险,但在缓解期导致脑卒中的危险不高。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阵发性房颤导致脑卒中的危险与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同样高。欧洲心脏调查(EuroHeartSurvey)的3890例房颤资料表明,各组房颤患者入组后,随访1年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相似,分别为首次诊断房颤1.3%,阵发性房颤1.9%,持续性房颤1.2%,永久性房颤1.6%.氯吡格雷联合厄贝沙坦预防房颤患者血管事件试验(ACTIVE)同样显示,阵发性房颤导致脑卒中的危险与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相似。 2.隐源性脑卒中可能主要由阵发性房颤导致 缺血性脑卒中大约有20%~40%的原因无法确定。对于这种隐源性脑卒中,尽管心脏检查正常,但据推测,大多数可能是心源性脑栓塞所致。2009年2月发表于美国《神经病学》(Neur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隐源性脑卒中可能主要由阵发性房颤导致。该研究对发病3个月以内的隐源性脑卒中或隐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采用便携式远程心电记录器(MCOT)监测房颤,在21天的监测期间共有23%患者发现房颤,其中85%房颤持续时间小于30秒,15%房颤持续时间为4~24小时。首次发现房颤的中位时间为开始监测后的第7天。 3.无症状脑梗死患者伴发房颤的危险增加2倍 已经明确,无症状脑梗死患者比有症状脑梗死患者至少多5倍,无症状脑梗死患者比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正常的受试者发生有症状脑梗死的危险约增加3倍,发生血管性痴呆的危险约增加2.3倍。弗雷明汉后续研究(FraminghamOffspringStudy)报道,在平均年龄62岁(女性占53%)的“健康”人群中,10.7%接受脑MRI检查的受试者存在无症状脑梗死,其中单个脑梗死病灶占84%.与脑MRI检查正常的受试者相比,无症状脑梗死患者伴发房颤的危险增加2倍(风险比为2.16;95%可信区间为1.07-4.40)。所以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有多高,并不取决于房颤是不阵发、持续还是永久性房颤,也不取决于房颤患者有没有症状,而是取决于我们下面要介绍的房颤脑卒中危险评分。任何房颤患者都必须接受脑卒中血栓栓塞的风险评估! 4.房颤患者的脑卒中危险分层(CHA2DS2-VASc评分)C:心力衰竭,心功不全(1分),H:高血压(1分),A:年龄(65岁以上记1分,75岁以上记2分),D:糖尿病(1分),S:发生过脑卒中或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分),VA:有动脉粥样硬化,包括冠心病(1分),Sc:性别(女性记1分)。如果房颤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为0分,那这位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是较低的,属于低危病人。如果房颤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为1分,那这位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是一般的,属于中危病人。如果房颤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为2分及2分以上,那这位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是较高的,属于高危病人。对于卒中风险为低危风险的病人,可以不针对卒中进行防治,定期评价CHA2DS2-VASc评分。对于卒中风险为中危风险的病人,需要考虑进行抗血栓治疗(酌情考虑使用阿司匹林或者华法林等抗凝血药),定期评价CHA2DS2-VASc评分。对于卒中风险为高危风险的病人,需要终生进行防治卒中的治疗(使用华法林等抗凝血药终生抗凝血治疗 或者 采取微创左心耳封堵术),定期评价CHA2DS2-VASc评分。对于卒中高风险的房颤患者,使用 阿司匹林 或者 氯吡格雷(泰嘉、波立维等)这些抗血小板药物是不足以预防脑卒中的,不建议使用。
经常都会听到医生谈论血脂,那么血脂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血脂就是在血液当中的脂质成分的总称,在抽血当中可以检验出的,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以及载脂蛋白等等那么我们目前做的相关体检里面都会有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和载脂蛋白等等这样的一些指标,那么在临床当中无论是甘油三酯还是胆固醇的增高,我们都认为是血脂的异常,或者是称为高脂血症!如果只是胆固醇的增高,我们称为高胆固醇血症,如果是甘油三酯增高,我们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如果两种成分都增高,我们就称为混合型高脂血症。血脂的增高,尤其是胆固醇对。我们血管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如果发现胆固醇增高,我们要积极地去寻找原因,并且应该要地把血脂胆固醇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以防止它导致我们血管的病变,比如说心肌梗死脑卒中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等等。高脂血症的患者如果要启动治疗,也不一定马上就启动药物。有一些非药物的治疗措施作为基础方案,包括说低脂饮食,增加运动,控制体重,减糖类的摄入,这是非常基本的。有一些患者通过以上的治疗措施,血脂也可以下降。如果通过非药物的治疗方案,血值仍然不能达标,我们就考虑启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有一个原则,如果血脂是以胆固醇增高为主,我们是以他汀类的药物作为首选,如果是以甘油三酯增高为主呢,我们就可以予以贝特类的药物作为首选,如果是两个指标都有增高呢,也可以联合降脂的药物来进行控制。当然,使用药物还是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来进行。四川省人民医院 心衰中心 主任医师 王文艳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二上午
目前我们的心衰患者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治疗病因,去除诱因,如果是一个高血压的患者,口服降压药物来治疗心衰,这个还是容易理解的。但是有些心衰患者比如心肌病的患者,它本身的血压就会偏低,有时候收缩压才90出头。但是医生仍然会处方以下这些(降压)药物:比如说沙坦类,氯沙坦,坎地沙坦沙库巴曲缬沙坦普利类的药物,比如说培哚普利,依拉普利还有贝塔受体阻滞剂,比如说美托洛尔,比索洛尔还有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恩格列净,达格列净有时还有利尿剂,呋塞米,氢氯噻嗪。这一长串的药物。去查阅的说明书,怎么都是一些降压的药物呢,患者不禁非常困惑。我是心衰本来血压就低或者并不高,医生怎么还给我处方这些(降压)药物呢?#心衰#其实,虽然这些药物是可以降低血压的作用,但是当发生心衰的时候,它们发挥的作用并降低血压,而是去对抗心衰患者身体里面异常兴奋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可以起到逆转重构,保护心肌,预防猝死,减少心衰再入院等等心衰病人的保护作用但是不可否认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它们也可能会影响血压,所以心衰专科医生经常会告诫心衰患者的一句话,就是:你要监测血压,而且也会根据血压水平的高低来调整这些药物的剂量,甚至减少药物的种类。所以在家里要经常监测血压。专科医生对心衰患者全程把关,遇到血压偏低的患者,启动这些药物治疗的开初,都会从很小的剂量来逐渐地滴定或者是调整药物的剂量,使它们对心脏的保护作用逐渐达到最大,即使刚开始血压有轻度的下降,如果能够耐受建议尽量继续坚持,让心脏持续的得到修复和保护,有很多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会改善,血压反而会逐渐的回升。所以心衰患者在接受这些抗心衰(降压)药物治疗的过程当中,如果发生了血压偏低的情况,一定要告知医生,由医生来对这些药物进行调整和指导,而不要骤然把这些药物停掉,或者自行停服某一些药物造成不良后果。良好的医患沟通和患者依从性可以帮助心衰患者逐步康复哦!王文艳医生,门诊时间 周一下午,周二上午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它的发病率目前在成人当中接近了25%,也就是说4个人当中就会有一位是高血压的患者,如果是65岁以上的老人,50%都会是高血压,估计中国有3亿多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是多种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和生活方式综合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大部分的患者在发生高血压之前都有潜在的心血管的危险因素,比如说增龄,吸烟,饮酒,少运动,肥胖,高脂饮食,高血糖,紧张,焦虑等等,如果有遗传的背景,就比较容易在更早的年龄发病那么如果要治疗高血压,我们可以去除或者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同时也给予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往往都没有治愈的概念,只有控制和控制不良的概念。有一些患者的血压升高,但危险因素少,血管的病变并不是很重,靶器官受累的情况很轻微,通过科学的管理,转变为健康的生活方式,血压可以达标,那么这种呢,我们并不是说高血压治愈了,认为他通过了非药物的方式将血压控制得比较理想。确实有一部分患者是可以停止用药,但是停止用药以后也要密切观察,一旦发现血压波动或者出现了相应的高血压血管并发症,那么就要开始重新启动药物。血压控制好,除了测量时血压毫米汞柱的达标,还有其他危险因素的控制以及相应靶器官的功能结构处于健康状态,其实反过来说,即使血压并不是很高,但是已经有了靶器官的损害,我们仍然要启动降压药物来进行器官保护。所以高血压的管理是一个综合的工程,不要仅仅着眼于毫米汞柱的下降,企图摘掉高血压的帽子,而放弃了对我们身体器官整体保护。
直播时间:2021年08月29日14:58主讲人:王文艳主任医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