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9日,我为一名61岁的急性胆囊结石女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进入腹腔,我们就吃了一惊,腹腔里出现了广泛的肿瘤转移灶(如图) 术中判断胆囊癌伴腹腔广泛转移。切除一病灶,冰冻病理证实为癌肿转移,遂停止手术。告知家属病情,建议回家静养,放弃进一步治疗。 但家属没办法接受这个现实,到一家三甲医院诊治,被收治入院。7月初,开腹行胆囊癌根治术。术后2个月,即9月中旬,病人去世。 我理解家属的心情和做法,不理解手术医生,难道他没有看术中照片,没有看病理报告吗?为什么还给病人手术,难道他这么迷信自己的手术刀吗? 胆囊癌是一种让外科医生痛苦的疾病,手术风险大,手术效果极差,很多病例手术可能会适得其反。 这台胆囊癌根治术就是一台不应该做的手术。
94岁阿婆,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多年,同时伴有血吸虫性肝硬化,结石反复发作。因担心风险,每次保守治疗能缓解。但是这一次阿婆发病比较严重,胆管阻塞,总胆红素增加到178umol/L 。在我们医护充分沟通基础上,我们今天下午给阿婆做了手术。手术非常成功,取出胆管里结石,其中的罪魁祸首就是最下面结石嵌顿堵住胆管,导致黄疸指数明显增高。我们取出结石后,放置了鼻胆管引流。目前阿婆病情平稳,希望阿婆恢复顺利,相期于茶!
今天又切除了一个瓷性胆囊瓷性胆囊是胆囊组织因钙化而形成质硬、脆的特殊形状胆囊。 瓷性胆囊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是结石长期摩擦胆囊壁引起的病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胆囊内充满结石,胆囊没有胆汁,胆囊萎缩,像图片显示那样,图片可以看到一个个结石凹和结石,胆囊壁多处瓷化。另外一种情况是胆囊的一个部位被结石嵌顿,形成结石凹,形成瓷化胆囊壁,而胆囊的其余部位尚正常,这个部位常见胆囊颈部,胆囊底也可以出现。 瓷化部位的胆囊壁易伴发胆囊癌! 对于瓷性胆囊,不能手软,切除是比较积极的方法。
今天急诊开了一台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炎症特别厉害,胆囊坏疽。手术顺利,紧贴右肝管分离,事后看到右肝管不寒而粟。万一胆管损伤对医患都不好,但是急诊手术风险也的确比较大。所以患者尽量不要拖,有疾病尽早接受医生建议尽早治疗
近期梅先生经常感到上腹部隐痛不适,进食后症状好转也没重视。没想到昨天凌晨突然呕吐鲜血一次,大约400ml,又解了一次不成形黑便,梅先生顿时感到全身无力,出冷汗,头晕,家人马上送他到医院急诊,检查大便隐血阳性,医生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建议马上住院治疗。住院期间梅先生接受了胃镜检查,发现胃内有三处大小不等溃疡,引起出血的原因原来是胃多发溃疡。 梅先生今年40多岁,从来没有生过胃病,怎么一下子就会这么严重呢?原来他7个月前因为冠脉狭窄开始服用阿司匹林,每日一片,坚持至今。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类消炎药,目前是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殊不知这类药物会影响胃肠黏膜前列腺素合成,导致粘膜糜烂和溃疡,一旦累及溃疡下血管就会导致消化道出血。 针对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药物的患者,最好服药前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如果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要求进行规范根除治疗,这样会明显减少阿司匹林相关性溃疡和出血的发生。
(转自好医术学院) 世界高血压日,我们来聊聊高血压。我们知道血压超过140/90 mmHg就是高血压,那么血压升高有什么危害?有研究表明,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mmHg,心血管、糖尿病等风险将成倍增加。 而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是收缩压与舒张压同时升高,但也有单纯高压升高或低压高,那么究竟高压升高危害大,还是低压升高危害大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他们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 血压的基本概念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在不同血管内名称不同,如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而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每次测量血压,都会得到两个数值,即收缩压(高压)和舒张压(低压)。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当心脏收缩时,从心室射入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为收缩压,此时压力最大。 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心脏舒张末期,血液对动脉血管壁的压力,为舒张压,此时压力最低。 影响血压五要素 1、每搏输出量:即心脏每次搏动,向全身输送血液的总量; 2、外周阻力:来自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 3、心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4、血管弹性:主要指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如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弹性就差; 5、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 血压的水平分类和定义 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差值叫脉压(俗称“脉压差”)。大于60mmHg称为脉压增大,小于20mmHg称为脉压减小。 影响脉压的因素主要取决于血管弹性,血管弹性越好,脉压差越小;反之,弹性越差,脉压差越大。正常中青年健康人脉压差一般在30到50mmHg之间。 血压升高的危害 1. 舒张压升高(低压高) 血压异常往往从低压升高开始。所以单纯舒张压升高多见于高血压早期。 好发人群往往是长期大量吸烟饮酒,熬夜、缺乏运动、肥胖、工作紧张、压力大、精神焦虑等,有不良生活习惯的年轻人。一般表现为头晕、胸闷、心悸等。 影响舒张压最主要的因素为外周血管阻力,由于上述不良习惯易引起代谢紊乱和(或)交感神经兴奋,导致中小动脉收缩,血管外周阻力升高,引起低压升高。这种动脉收缩的作用,在肾脏血管表现更明显,研究发现,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对比正常血压的同龄人,肾脏损伤、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明显增加,长此以往,引起肾脏萎缩,肾功能减退,甚至尿毒症,而肾脏损伤会引起继发性的血压升高,恶性循环。 其次,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率加快也会导致舒张压升高,由于心跳过快,动脉内滞留的血压增多,导致舒张压升高,因此心率快的人更容易表现为舒张压增高,进而对心脏产生一定的损害。 2. 收缩压升高(高压高)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是老年高血压的一种主要血压特点,即好发人群为老年人。 收缩压与血管弹性密切相关,由于动脉硬化(主要是粥样硬化)使大动脉顺应性降低所致,血管射血压力过大,却无法弹回到正常状态,最终导致收缩压升高。 因此,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各项机能不断下降,动脉硬化程度逐步增加,心脏收缩功能下降,使得收缩压升高逐渐成为主要表现。 ISH临床特点: 由于好发于老年人,血压波动大,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造成靶器官的缺血性损害; 老年人多存在合并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导致ISH的治疗变得复杂; 因此,其并发症多而且严重,收缩压升高会导致左室肥厚、心力衰竭与猝死的危险性高。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临床上危险性最高的一种。由于脉压差过大,心脏射血如潮起潮落,对脏器的冲击越大,对血管的内膜破坏越大,更容易出现脑出血等致死、致残性意外发生。心脏舒张期为血液回流到心脏过程,冠状动脉供血主要依赖低压,当舒张压过低,心脏供血不足,也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发生。 3. 低压、高压均升高 是高血压进展过程中的一种,并存大动脉顺应性下降(动脉硬化)及外周阻力升高(小动脉肥厚)。 有研究表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可使病死率、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2-4倍;收缩压升高与冠心病、脑卒中及终末期肾病呈连续性独立因素,所发生的危险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最大,其次为双期高血压(即收缩期高血压并舒张期高血压),最后才是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小结 高血压就是各种因素导致血管病变,从小动脉、中动脉到大动脉的发展过程。 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血压升高的基础,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源所在。因此,生活方式调节是首先要改变的,戒烟、限酒适当锻炼,减重、正常规律的作息等都是高血压治疗的第一步。 之后,根据不同人群血压升高的模式不同,给予不同的治疗。如中青年高血压以舒张压升高为主,可能存在心率偏快,治疗多以生活方式调节,根据病情需要辅助以β受体阻滞剂;而老年人以收缩压升高为主,首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或利尿剂。 当合并其他疾病或并发症时,用药更需要个体化。 最后,最重要的是,不管高压高,还是低压高,都是高血压,虽然由于年龄、发病原因不同,脏器损伤、合并疾病有所区别,但是高血压都会危害心、脑、眼、肾等重要器官,无论是哪一种,都值得被高度重视!
胆囊急性发作,病人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甚至发热,非常痛苦。到医院急诊就诊的时候,很多医院按照医疗常规首先在急诊室进行药物治疗,输液,消炎,解痉,禁食,甚至插胃管,医学上有一个专用名词“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时间不确定,短的三天,长的可能二周,根据病人病情和急诊医生的判断。保守治疗结束后三个月,待炎症消退,病人再入院进行手术。 急性胆囊炎为什么不首先要手术,而选择保守治疗呢? 主要原因是急性胆囊炎发作时,胆囊充血水肿,胆囊壁增厚,组织变脆。在炎症发作三天之内,传统开腹手术可以做手术,超过三天,手术难度和风险变大,就不主张手术,如果炎症还是控制不住,可以考虑行胆囊造瘘术。所以在腹腔镜手术技术出现之前,诊疗常规是首先保守治疗,待炎症完全消退后(需要三个月以上时间)再手术,这样相对安全。 但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将手术风险大大降低了,很多医院和医生开展了急诊状况下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而且安全性和成功率都很高,本人为2600多名急性胆囊炎成功进行腹腔镜手术。但医疗常规没有改变。 本人开展腹腔镜胆囊手术24年,我的观点是对于急性胆囊炎首选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理由如下: 1.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非常安全。 2.节约医疗费用。急性胆囊炎保守治疗需要花费很多钱,以后手术又要花费,而急诊手术只花费一次的住院费。我有个病人,在外院保守治疗半个月,花了近4万元,而到我院手术只住院2天,花费1万。 3.保守治疗的痛苦不比腹腔镜手术轻。胆囊炎急性发作很多在夜里,一家人在急诊室,病人痛苦,家属也痛苦。每天输液,打针,卧床,影响正常生活。 4.胆囊癌很多病例的临床表现与急性胆囊炎相似,保守治疗可能延误。本人有多例急性胆囊炎术前没有诊断出胆囊癌,手术后病理报告发现胆囊癌。 当然对于不同情况的急性胆囊炎不能都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比如年轻人,很多年轻人可以保守治疗,尽量为其保留胆囊。而中老年人我主张应该积极手术,因为我认为手术的风险比保守治疗的风险小。 一个外科老医生的主张本文系黄海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转载自心血管时间 心脏支架治疗是把双刃剑,既有好处,也有坏处,这就要具体到每个患者而言了。 支架治疗的好处是救命,改善心肌缺血受损,消除胸痛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坏处是增加血管内膜增生和血栓的风险。 但是由于近年来一代一代新的科技出现,例如药物支架、生物可降解支架、高效抗血栓药物、抗增生药物等的应用,只要患者能够按医生要求规范用药,规范一级预防,这种支架带来坏处的几率只有 3-5%。 冠脉狭窄多少,要放支架? 这要看患者冠状动脉的具体情况。原来指南要求,冠状动脉狭窄达到 70-75% 以上,有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可以放支架。 但我们要根据患者冠状动脉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干预。 我们常说「优势血管、重要血管、重要部位要偏积极些,非优势血管、非重要血管、非重要部位要偏消极些」。 所以,是否放支架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放了支架,冠心病能否治愈? 冠心病是个可防可控,但不能治愈的进展性疾病。支架起不到治愈冠心病的作用,支架只是解决冠脉局部管腔狭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所以,积极的进行药物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才是最基本的。如果诊断了冠心病,无论放不放支架,都需长期服药。 支架术后,能做磁共振吗? 第一代支架是不锈钢的,核磁共振的强磁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但目前更多的支架是钴铬合金、镍槔合金、高分子可降解材料等,核磁不会对其造成影响。所以目前推荐,市面的支架可以在 1.5T 磁共振场强下进行检查,不受影响。 支架,会移位吗? 支架植入是用高压球囊(16-26 个大气压)把金属支架丝挤压嵌入血管内膜斑块组织内的技术。 刚刚植入时,支架金属丝的血管一面是暴露的,一般 3 个月后就可以完全包埋在血管壁内,即使剧烈活动、突然的体位变化、剧烈咳嗽等都不可能会引起支架移位。 冠脉支架有寿命吗? 支架没有寿命。如果支架植入成功,患者又预防控制做得好,也不是容易增生的特殊体质,也就是说支架不发生血栓或再狭窄的副作用,那可能一辈子就是畅通的; 但如果放完支架,症状好转,但没有规范服药,积极预防,那有可能随时就会发生血栓事件,出现心梗,支架也就废了。 支架保质期是多久? 支架生产包装后严格消毒,这个消毒后的支架是有有效期的,一般金属支架是 1.5 年。但生物可降解支架要求低温保存,有效期更短一些,是一年。 支架植入体内后就不存在保质期的问题了,因为随着时间推迟,血管内皮增生,会覆盖支架。 金属支架在体内会发生排异、过敏吗? 早期支架的材料以不锈钢为主,目前更多的支架材料是钴、铬、镍、槔等合金,这些金属的组织相容性都非常好,很多的医疗植入物都采用这些材料,比如骨科常用的固定板、关节等,几乎不会发生排异。 所谓的支架后过敏,最常见的是支架后的必须用药过敏,比如阿司匹林、他汀等,并不是金属过敏。真正金属过敏的发生率只有百万分之一。 支架术后多久需要复查? 支架术后复查有三个目的: 1. 有没有服药后的药物副作用发生,比如服用他汀类药物后肝脏、肾脏功能损伤; 2. 有没有出现支架带来的副作用,比如血栓、再狭窄等; 3. 有没有规范服药。 所以我们一般要求,如果术后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症状,1 个月、3 个月常规复查,6 到 9 个月左右进行一次造影复查。 不管什么原因,如果出现胸痛、胸闷等可疑心脏症状,就要随时复查。 支架技术是国外淘汰的技术? 用数字说话:我国心脏支架手术在 1988 年时只有 52 例,2000 年突破 10 万例,2016 年 67 万例;我国是 14 亿人口! 美国支架例数每年高达 100 万例;而美国的人口为 3 亿! 有了新技术,不需要支架了? 有人问现在有了更新的融化血栓、取出血栓技术,也有了旋磨、激光、超声消融等打通血管技术,就再也不需要支架了? 网传很多溶栓、取栓、旋磨、激光、超声等新的冠状动脉开通技术的动画,而且大多还夸张地说「再也不需要支架了,支架大夫要失业了」。 这些所谓「新技术」,其实早就有了。 首先说溶栓药物是上世纪中叶就有的,比如尿激酶。但溶栓是有条件的,必须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 6 小时以内才有效,而且溶的必须是「血栓」,冠脉内膜的「斑块」是溶不开的。 取栓、抽栓技术也早就应用于临床,但对象也必须是「血栓」,不能是「斑块」。 急性心梗往往是血管内膜斑块造成狭窄的基础上,斑块又破裂诱发血栓。所以即使溶掉或取出了血栓,也仍然需要支架解决冠脉狭窄的问题。 旋磨、激光、超声消融技术等确实是消除斑块的技术,这些新的技术可以把血管内膜的斑块碎化分解成比血细胞还小的颗粒碎片(一般小于 10 微米),随血流冲走或被吞噬细胞吞噬,或者使斑块气化消失。 但是这些技术的实施,仍不能使血管达到原有的血管直径,也不能使血管内膜光滑如初,而且这些操作都是通过瓦解内膜来完成的。也就是说仍然有血管内膜的损伤和残余的狭窄,这就仍然需要支架来完成最后的任务。 所以这些新技术是针对冠脉病变的复杂程度应运而生的,是开通血管的不同利器,它们并不能代替支架。 支架超过三个,必须搭桥? 不知从何时开始就有这么一种说法,超过三个支架就不好了,而且很多地方的医保审核也以三个为界,其实这是不科学的。 毋庸置疑,支架放的越多(严格来说应该是支架覆盖越长),血栓和再狭窄的发生几率就越大。但是,我们还必须针对个体患者,全面权衡支架、搭桥和保守治疗的利弊。 一般情况下,多支血管需要放支架,数量在三个以上,又没有外科手术的禁忌证,我们常规会建议去做搭桥。 但是如果一支血管需放三个支架,我们一般不会建议去搭桥。 因为解决一支血管的问题,支架一般可以达到目的,而且相对创伤和风险更小、花费更少,没必要大动干戈去搭桥。 支架还能取出来吗? 很多患者会问「我冠心病好了,支架还能取出来吗?」。 答案是不能! 支架是高压嵌入到血管内壁的,而且一段时间后完全被血管内膜所包埋,与血管形成了一个整体,所以这种金属丝是永久遗留在体内的。
胆囊切除术后是否会引起大肠癌,在临床上有很多争议,有完全相反的观点。 有实验研究证实,胆酸增高可促进化学致癌物质的作用。由于有临床证据证明肠癌病人的粪便中有继发性的胆酸增高,因此提示胆囊切除术可能是大肠癌的促发因素。 一些支持此论的证据显示:在胆囊切除术后的10余年间,老年女性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尤其是右侧大肠的患病风险在增加。 然而很多报告并没有得到胆囊切除术和继发性结直肠癌之间关系的确切证据。 Johansen等1996年评估了丹麦医院诊断的40000名胆石症患者,分析认为胆石症和结直肠癌之间的关系介于有意义和无意义之间。 Jorgenson和Rafaelsen相信不是胆囊切除术而是胆石症本身在肠癌的发生中起作用。 因此,还不能得出胆囊切除术会引起大肠癌的结论。
转载自“中国循环杂志” 近期,以上海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和阜外医院张宇清教授为代表的HOPE亚洲网络专家组,发布了首个亚洲动态血压监测专家共识。 共识指出,由于亚洲高血压患者有独特的表现:隐匿性高血压、晨峰血压、夜间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动态血压监测对于亚洲人群来说尤其重要。 共识建议,动态血压监测与家庭血压监测的结果可相互补充,建议结合使用。 亚洲人高血压有五大特征 为什么要制订这个共识?同期刊发的一篇文章指出,亚洲高血压患者与欧美相比,有其特有的特征,包括: 而我国更是深受高血压之苦,高血压是中风头号致病因素。我国2.54亿成人有高血压,而中风是我国居民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我国1242 万≥40岁居民有中风,每年196万人因中风死亡。 看下面这张图,中国中风与高血压的关系在全球中“一点红”。 高血压和中风死亡与冠心病死亡关系比较 同期刊载的文章指出,肥胖对血压的影响在亚洲人和欧美人中不同。 与欧洲人相比,亚洲人可能会在体重指数(BMI)较低且BMI增幅较小的情况下出现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可增加盐敏感性,这与亚洲人更可能具有遗传倾向的盐敏感性有关。 亚洲人的盐摄入量也很高,因有更高的盐敏感性,与欧美人相比,亚洲人的平均血压升高幅度更大。 现有数据表明,亚洲人冬季的绝对血压值较高,日本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冬季增加,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更容易在冬季出现。 家庭测量血压 HOPE亚洲网络专家组也认为,家庭测量血压有效。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家庭血压可以比诊室血压更好地预测心血管事件。 中国高血压联盟和日本高血压学会指南建议,在睡觉前记录血压。 但是,这时血压受个人(包括饮酒)和夜间行为(亚洲人喜欢夜间洗澡)的影响。 因此,HOPE亚洲网络强调了清晨血压的重要性,清晨血压显示出比夜间血压或诊室血压的重复性更好。 动态血压监测重要参数 24小时动态血压的关键值包括:24小时血压、日间血压、夜间血压和清晨血压。 可以根据患者填写的日记卡或固定时段对日间(清醒)和夜间(睡眠)进行划分。 推荐使用日记,因为睡觉时间不同,除非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入睡起床。 动态血压监测的血压参数 高血压的定义 动态血压监测时高血压定义为:24小时血压平均值≥130/80 mmHg,日间血压平均值≥135/85 mmHg和夜间血压平均值≥120/70 mmHg。 白大衣高血压 共识指出,可以使用动态血压监测诊断白大衣高血压。 欧洲指南推荐,诊室血压发现可疑白大衣高血压的患者,建议3~6个月内进一步行动态血压监测明确诊断,并每年随访复查动态血压监测。 加拿大指南则建议,初次就诊后即需进行HBPM或动态血压监测检查。 隐匿性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是检测隐匿性高血压的首选方法。隐匿性血压是指:诊室血压正常而诊室外血压升高,包括清晨、日间和(或)夜间血压升高。 但由于仅约10%~20%诊室血压正常的患者有隐匿性高血压,推荐所有诊室血压正常的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是不切实际的。 建议高危人群进一步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包括男性、老年人、吸烟者、高体重指数、糖尿病或高胆固醇血症的人群。 根据美国最新指南,若诊室血压值始终在120/75至129/79 mmHg之间,应完善诊室外血压监测。 隐匿性高血压的分类及可能原因 清晨血压高,可能的原因包括:高盐、饮酒、吸烟、天冷和亚裔。 白天血压高,可能的原因包括:压力大、运动和吸烟。 夜间血压高,原因则可能为:高盐、慢性肾病、糖尿病、呼吸暂停、失眠和亚裔。 不同血压变化模式和可能的原因见下图: 不同血压变化模式及可能的原因 糖尿病患者非杓型血压常见。 夜间深杓型血压的患者,中风风险高。磁共振成像常可见严重的深部白质病变,脑血流减少,PWV升高。 动态血压监测的适应证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适应证包括:家庭监测血压波动大以及24小时血压模式异常;晚期靶器官损害;可疑隐匿性高血压;可疑白大衣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监测;难治性高血压。 RAS抑制剂+钙拮抗剂+利尿剂三药联合最佳 长效降压药可更好地控制夜间和清晨血压。这些药物通常每天清晨服用一次,即可降低整个24小时的血压及晨峰血压。 利尿剂可以降低夜间血压并纠正昼夜节律,从而将非杓形转为杓形。 亚洲高血压人群常合并血压变异性异常,可选用钙拮抗剂,因其降压活性与盐敏感性和盐摄入量无关。氨氯地平已被证实可有效降低血压变异性。 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降低动态血压,不会扰乱血压昼夜节律,还有助于预防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 α-肾上腺素能和α/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也可减少高血压患者的清晨血压升高,特别是夜间服用α-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可降低夜间血压并在清晨达到最佳效果。 沙库巴曲/缬沙坦(LCZ696)是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可有效降低24小时血压,且对亚洲患者的效果特别好。 钠葡萄糖共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可显著降低24小时动态血压,尤其能降低盐敏感性患者的24小时血压,提示可能适用于亚洲高血压患者。 很多患者需要药物联用才能充分控制血压。应用最多的联合治疗方案是基于RAS抑制剂的组合。 ACEI或ARB+钙拮抗剂的组合可有效降低24小时血压和其他动态血压监测参数。在三药联用方案中,RAS抑制剂+钙拮抗剂+利尿剂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