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普通外科暨肝移植中心 副主任医师 赵晓飞 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手术、介入或全身治疗之后,仍然面临肿瘤复发的问题,一旦发现肿瘤复发,可以选择再次手术、肝转移、局部消融、TACE、放疗或放疗,达到延长生存的目的,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仍然积极推荐术后进行规律的监测、复查和随访。 适用人群:原发性肝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移植术后、肝癌射频术后、系统治疗完全缓解后) 推荐随访计划: 甲胎蛋白(AFP):2年之内每3-6月复查一次,2年之后每6-12月复查一次; 病毒学检查(HBV-DNA、HCV-RNA),肝肾功能:每3-6月复查一次; 影像学检查:腹部CT或MRI 2年之内每3-6月复查一次,2年之后每6-12月复查一次,胸部CT视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1. Park, H.K., Letter: predicting mortality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by blood glucose levels (diabetes metab j 2013;37:385-90). Diabetes Metab J, 2013. 37(6): p. 484-5. 2. 张业繁, 蔡建强. 2018《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解读——外科部分[J]. 肝癌电子杂志, 2018, 5(03):6-8.
女性,65岁,1年前发现肝囊性占位,大小约10cm,考虑肝囊肿,未予特殊处理。 近半年自觉出现腹胀症状,到医院检查发现肝巨大囊实性占位。 结合CT及核磁检查,诊断考虑肝囊腺瘤可能。 肿瘤巨大,短期内生长迅速,具备手术指征,行肝囊腺瘤切除术。 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病理肝囊腺瘤,属于良性病变。 总结:肝囊性占位短期内迅速生长,有恶变可能,需要手术切除治疗。
老刘今年60多岁了,发现乙肝有十多年了,但是一直没有进行规律治疗和定期复查。(提示:1、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的乙肝患者,应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肝脏疾病进展以及预防肝癌的发生;2、患有乙肝的40岁以上男性,应至少每半年去医院检查乙肝、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有利于早期发现肝癌)2020年9月份,老刘开始觉得肝区隐隐作痛,并且出现了乏力、食欲下降,于是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医院检查。做完超声,发现肝脏上长了一个肿块,有4厘米大小。又进一步做了增强CT,结果显示考虑恶性肿瘤、肝癌可能性大。(提示:肝癌的诊断主要看有无基础肝病、增强CT以及甲胎蛋白。)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家人带老刘先去北京某知名中医院看了中医,这个中医大夫跟老刘说没事儿,吃吃中药就好了。老刘就按照中医大夫开的药方,吃了三个月中药。结果,老刘越来越没有精神,而且感觉肝区疼痛也越来越重,浑身没劲,也不想吃饭,整个人瘦了一大圈。于是,老刘赶紧去医院做了一个增强CT,结果发现肿瘤不仅没有变小,而且比以前增大了1厘米,已经达到了5cm,还出现了肝内转移和门静脉右支癌栓,肝功能也比以前变差了。(提示:发现肝癌应该看西医,目前中医缺乏有效的治疗肝癌的方法。)这时候中医大夫还跟老刘说没事儿,再吃几次中药就好了。但是,老刘和他的家人已经完全不相信中医了。不管咋地,啥治疗最终也要看疗效啊!2021年1月来到我的门诊,看了外院检查后,告诉其家人目前考虑为晚期肝癌。进一步做了病理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肝细胞癌,但是他的肝硬化比较重,肝功能和肝储备都不适合大范围的手术切除,目前只能进行系统治疗+局部治疗。(提示:早期肝癌首选手术切除或肝移植。中晚期肝癌主要以系统治疗为主,部分适合手术者可选择手术切除。)经过仔细评估之后,建议老刘选择中晚期肝癌的一线治疗方案T+A(阿替丽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同时做了一次介入治疗进行局部控制,并开始进行抗病毒治疗。(关于T+A方案,详见我的科普文章---
中国是一个肝癌大国,肝癌发病例数和死亡例数均占全球将近一半。 早中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是手术(包括切除和肝移植),早期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也是肝癌患者目前唯一能够获得治愈的方法。 但是,传统开腹肝癌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大、术后疼痛感重、恢复相对较慢的问题,而且由于存在比较大的手术切口,对患者术后的长期生活可能存在不利影响,导致很多适合手术的患者畏惧手术,从而选择其他治疗方式,这样也导致部分患者失去了治愈机会。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创伤更小的手术方式,相比于传统开腹肝癌切除,其手术切口明显变小,患者术后疼痛感明显减轻,术后恢复更快。 腹腔镜手术具有放大镜的作用,术中的血管看的更加清楚,操作更加精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中出血。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的肝癌,腹腔镜具有开腹手术不能比拟的优势。 因此,对于害怕开腹手术的肝癌患者来讲,腹腔镜手术无疑是一种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