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很多房颤患者只有心悸、头昏等症状,经过治疗后可以耐受,但是房颤带来的危害是触目惊心的。 房颤最直接的不良后果是中风(脑卒中)和心力衰竭。此外,还可以导致老年痴呆,心动过缓,寿命缩短等。 房颤患者的脑卒中(中风)风险显著高于非房颤人群。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其发生卒中的比率要比普通人群高5倍;而瓣膜性房颤患者,其卒中发生比率高于普通人群7倍。在脑卒中的患者中,约四分之一患者的病因不是脑血管疾患,而是心房颤动。 中国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欧美患者。房颤导致的卒中给国家和老百姓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在中国房颤相关脑卒中患者每年的直接成本达30,438元/人,间接费用超过15,000元/人。中国在房颤相关脑卒中方面的治疗成本每年达到49亿元的巨额资金。 房颤导致患者心功能降低。房颤时,心房的收缩功能丧失,使整个心功能下降。房颤时心房纤维化加重,导致心肌病发生,心功能严重受损。很多患者早期就出现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表现,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收缩功能障碍,患者会有严重的呼吸困难和活动受限。 此外,房颤患者老年痴呆发生率增加,可能和其反复发生脑部的微血栓栓塞有关。房颤的各种导致患者致残率增加,生活质量下降,死亡率增加,寿命缩短。
心力衰竭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 慢性心衰的治疗目标不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针对心肌重构的机制,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的发展,从而降低心衰的病死率。本期主要介绍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1]。 (一)利尿剂 利尿剂通过抑制肾小管特定部位对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重新收,消除心衰时的水钠潴留。对于有液体潴留的心衰患者,利尿剂是唯一能充分控制和有效消除液体潴留的药物,合理使用利尿剂是其他治疗心衰药物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1.适应症:有液体潴留证据的所有心衰患者均应给予利尿剂(I类,C级)。 2.使用方法: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至尿量增加,体重每天减轻0.5-1kg为宜。一旦症状缓解、病情控制,即以最小有效剂量长期维持,并根据液体潴留的情况随时调整剂量。 3.剂型选择:常用的利尿剂有襻利尿剂和噻嗪类利尿剂。首选襻利尿剂如呋塞米或托拉塞米,特别适用于有明显液体潴留或伴有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噻嗪类仅适用于有轻度液体潴留、伴有高血压而肾功能正常的心衰患者。 4.不良反应:电解质紊乱较常见,如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低钠血症。 (二)ACEI/ARB类 ACEI是被证实能降低心衰患者病死率的第一类药物,也是公认的治疗心衰的基石和首选药物。当ACEI类不能耐受时,可选择ARB类药物。 1.适应证:所有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患者必须且终身使用,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I类,A级)。阶段A(前心衰阶段)为心衰高发危险人群,应考虑用ACEI预防心衰(Ⅱa类,A级)。 2.使用方法: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直至达到目标剂量,一般每隔1-2周剂量倍增1次,调整到合适剂量应终生维持使用,避免突然撤药。 3.禁忌证:曾发生致命性不良反应如喉头水肿,严重肾功能衰竭和妊娠妇女禁用。以下情况慎用:双侧肾动脉狭窄,血肌酐>265.2μmol/L,血钾>5.5mmol/L,伴症状性低血压(收缩压<90mmHg),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如主动脉瓣狭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4.不良反应:常见有两类,一类是与血管紧张素Ⅱ抑制有关的,如低血压、肾功能恶化、高血钾;另一类是与缓激肽积聚有关的,如咳嗽和血管性水肿。与ACEI相比,ARB类药物不良反应(如干咳)少,极少数患者也会发生血管性水肿。 (三)β受体阻滞剂 由于长期持续性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和刺激,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肌β1受体下调和功能受损,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恢复β1受体的正常功能,使之上调。 1.适应证:结构性心脏病,伴LVEF下降的无症状心衰患者,无论有无MI(心肌梗死),均可应用。有症状或曾经有症状的NYHAⅡ-Ⅲ级、LVEF下降、病情稳定的慢性心衰患者必须终生应用,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NYHA IVa级心衰患者在严密监护和专科医师指导下也可应用。 2.使用方法: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最终要达到目标剂量或最大可耐受剂量。静息心率是评估心脏β受体有效阻滞的指标之一,通常心率降至55-60次/min的剂量为β受体阻滞剂应用的目标剂量或最大可耐受剂量。LVEF下降的心衰患者一经诊断,症状较轻或得到改善后应尽快使用β受体阻滞剂,除非症状反复或进展。 3.剂型选择: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要达到目标剂量或最大可耐受剂量。目标剂量是在既往临床试验中采用,并证实有效的剂量 4.禁忌症:伴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活动性哮喘和反应性呼吸道疾病患者。 5.不良反应: ①低血压:一般出现于首剂或加量的24-48h内,通常无症状,可自动消失。首先考虑停用可影响血压的药物如血管扩张剂,减少利尿剂剂量,也可考虑暂时将ACEI减量。如低血压伴有低灌注的症状,则应将β受体阻滞剂减量或停用,并重新评定患者的临床情况。 ②液体潴留和心衰恶化:用药期间如心衰有轻或中度加重,应加大利尿剂用量。如病情恶化,且与β受体阻滞剂应用或加量相关,宜暂时减量或退回至前一个剂量;如病情恶化与β受体阻滞剂应用无关,则无需停用,应积极控制使心衰加重的诱因。 ③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如心率低于55次/min,或伴有眩晕等症状,或出现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应减量甚至停药。 (四)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长期应用ACEI或ARB时,起初醛固酮降低,随后即出现“逃逸现象”。因此,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抑制醛固酮的有害作用,对心衰患者有益。 1.适应证:LVEF≤35%、NYHAⅡ-IV级的患者;已使用ACEI(或ARB)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仍持续有症状的患者(I类,A级);AMI(急性心梗)后、LVEF≤40%,有心衰症状或既往有糖尿病史者(I类,B级)。 2.使用方法:从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尤其螺内酯不推荐用大剂量:螺内酯,初始剂量l0-20mg、1次/d,目标剂量20mg、1次/d。 3.禁忌证:血钾>5.0mmol/L、肾功能受损者不宜应用。使用后定期监测血钾和肾功能,如血钾>5.5mmol/L,应减量或停用。 (五)地高辛 洋地黄类药物通过抑制衰竭心肌细胞膜Na+/K+-ATP酶,使细胞内Na+水平升高,促进Na+一Ca+交换,提高细胞内Ca+水平,发挥正性肌力作用。地高辛能够减轻症状,降低住院率,但不能降低死亡率。 1.适应症:适用于慢性心衰已应用利尿剂、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LVEF≤45%,仍持续有症状的患者,伴有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患者尤为适合(Ⅱa类,B级)。 2.使用方法:用维持量0.125—0.25mg/d,老年或肾功能受损者剂量减半。应严格监测地高辛中毒等不良反应及药物浓度。控制房颤的快速心室率,剂量可增加至0.375-0.50mg/d。应严格监测地高辛中毒等不良反应及药物浓度。 (六)伊伐布雷定 1.适应证:适用于窦性心律的慢性心衰患者。使用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已达到推荐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心率仍然≥70次/min,并持续有症状(NYHA Ⅱ-Ⅳ级),可加用伊伐布雷定(Ⅱa类,B级)。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心率>70次/min的有症状患者,也可使用伊伐布雷定(Ⅱb类,C级)。 2.使用方法:起始剂量2.5mg、2次/d,根据心率调整用量,最大剂量7.5mg、2次/d,患者静息心率宜控制在60次/min左右,不宜低于55次/min。 3.不良反应:心动过缓、光幻症、视力模糊、心悸、胃肠道反应等,均少见。 (七)中药治疗 我国各地应用中药治疗心衰已有一些研究和报道,研究显示[2],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生脉注射液或生脉饮口服液,对改善心衰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具有潜在的益处,还可能提高患者的LVEF和心输出量,适用于慢性心衰(NYHAⅡ-Ⅳ级)患者。
冠状动脉的支架一旦安装上去,在6~8个月内可能存在着一个支架内再狭窄的现象,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处理?支架里面还可以再植入支架吗?理论上来说支架里面是可以在支架的,并且实际操作中也有这种操作方法,但是随着目前材料和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药物球囊,一般用药物球囊仔在狭窄的支架里面进行扩张,出现支架内扩张后再狭窄的概率是非常小的,其疗效不亚于支架内再装支架,避免了支架内再装的支架材料的方法,毕竟支架内再装入支架,支架内支架管腔会逐渐变小。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简称“心梗”)都是我们常常会听到的的心血管疾病名称,但是很多人对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不是很了解,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有时又被称为冠状动脉病或缺血性心脏病。我们心脏不停的跳动需要大量的氧和营养物质,这些能量就是由冠状动脉供应的。 冠状动脉有左右两个分支,像一顶皇冠一样环绕在心脏周围,这是其名称的由来。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如血脂异常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使冠状动脉血管管腔变狭窄或阻塞,血液流通不畅,心肌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就会出现心肌缺血的现象,这时我们就称之为冠心病。 冠心病绝大多数(95%-99%)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小部分由炎症、痉挛、先天性畸形等原因引起。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致,是冠心病的重要症状。心绞痛有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三种类型。 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绞痛,它是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1个月以上)病情比较稳定,心绞痛发生的频率、持续时间、诱因及缓解方式均相当固定。它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的固定性狭窄。 平时一般无异常体征,心绞痛发作时常见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皮肤冷或出汗等。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急、过度兴奋等)所诱发,饱食、寒冷、吸烟等亦可诱发,多发生于劳动或激动的当时,而不是在一天劳累之后。 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是很清楚。常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每次发作一般持续3-5分钟,极少超过15分钟,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一般在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可缓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能在几分钟内使之缓解。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系列有症状的心肌缺血综合征。胸痛的部位、性质与稳定型心绞痛相似,但具有以下特点之一: 原为稳定型心绞痛,但是在1个月内疼痛发作的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时限延长、硝酸甘油类药物的缓解作用减弱等; 1个月内新发的心绞痛,并且因较轻的负荷所诱发; 休息状态下发作心绞痛或较轻微活动即可诱发。此外,贫血、感染、甲亢、心律失常等原因诱发的心绞痛称之为继发性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治疗,可能会进展为急性心梗。 举一个形象的例子:假如患者平时提一桶水会出现胸痛,提半桶水不会出现胸痛。每次胸痛发作都是因为提一桶水,不干活不发作,疼痛出现后停止原来的活动,数分钟内胸痛缓解,这样的心绞痛就是稳定型心绞痛。假如这个患者最近1个月内提半桶水或者请他轻微活动就会出现胸痛,或者疼痛后需要更长时间才能缓解,这就是不稳定型心绞痛。 变异型心绞痛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心绞痛类型,发作前多没有明显诱发因素。多为血管痉挛引发的血管一过性阻塞,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心肌缺血症状,其发生与劳累和精神紧张无关。表现为症状较重,持续时间长;发作呈周期性,常在每天固定时间发生,尤以半夜或凌晨多见;可伴有各种心跳紊乱,可以表现出心跳乱而快,也可出现心跳缓慢。很多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血管狭窄并不严重,但是容易发生痉挛而使得血管腔一过性阻塞,大量吸烟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这种心绞痛。使用缓解痉挛的药物,例如硝酸甘油或其他硝酸酯类药物或钙离子拮抗剂类扩血管药物可以缓解这类心绞痛。 心绞痛反复发作,一般最终会发展成为心肌梗死。心梗是冠心病最严重的后果,当心梗到来时,病人同样是感到胸闷、胸痛,但是和以前出现的症状相比,胸闷、胸痛会特别严重,往往还会伴有冷汗、呕吐、心悸、晕厥等其他症状。最重要的区别是——心绞痛服用硝酸甘油后症状会迅速缓解,而心肌梗死时,服用硝酸甘油后胸痛不能缓解。 总结,三者的关系就是: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总称,心绞痛是冠心病的重要症状,心梗是冠心病的最严重后果。也可把心绞痛、心梗统称为冠心病,是冠心病的不同阶段或不同程度的表现。 在寒冷的冬季,冠心病患者如何做,才能预防急性事件的发生呢? 可以从以下八点做好自我保健: 注意休息,定时服药 冠心病患者切记要注意休息,并坚持服用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比如: 他汀类药物:可以减少生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原料”,进而延缓斑块的增长,甚至使斑块变小,对冠心病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另外,他汀可以使动脉粥样斑块变得更稳定、更牢固,使得斑块不容易破裂,从而降低发生心梗的风险。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即便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也不容易聚集到一起形成血栓,对心梗具有可靠的预防作用。 β-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包括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等。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心肌组织的血液供需失衡,当血液供不应求时就会导致心肌缺氧而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这类药物可以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从而减少心脏做功,减少对氧的需求,是治疗心绞痛、预防心肌梗死的常用药物。 根据患者情况不同,医生可能还会开具其他种类的药物,冠心病患者需要遵医嘱来坚持服用药物。当出现胸口疼痛、胸闷等先兆,必要时可服用硝酸甘油,如果症状不能很快缓解,应及时就医,以免危及生命。 要注意保暖 人在受到寒冷刺激时,如:遇冷、逆风行走、冷水浴等,可引起血管收缩,使心脏阻力增加,容易诱发心绞痛。 均衡营养,科学饮食 冠心病患者应清淡饮食、低盐低脂、戒烟限酒,并尽量远离“二手烟”。吸烟可直接诱发心绞痛,有研究表明,戒烟后危险可逐渐降低,3~5年后降至不吸烟水平。 保证血糖、血脂、血压达标 坚持服用降糖药、降脂药、降压药,将血糖、血脂、血压保持在达标水平,那么,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就会大大降低。 科学运动 冠心病患者运动强度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有氧运动即可。 保持平和的心境 避免过度紧张、兴奋、激动和忧郁等不良情绪。 保持肠道的通畅,避免便秘 在排便时用力过大,可导致全身肌肉收缩,动脉内压力增大,心脏收缩时受到的阻力增大、负荷增加,而导致心绞痛等症发作。平时可通过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多喝水、粗纤维饮食、适量运动等途径来改善便秘。 控制体重 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就属于腹型肥胖。肥胖常常伴随着高血压,有研究表明,体重减轻1 kg收缩压可降低1 mmHg。 希望以上提示,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脏功能受限,经常会出现活动后胸闷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但是生命在于运动,心衰患者也不能不运动。因此,对于心衰的患者,合理的运动非常重度。赵医生在临床观察大量患者临床表现发现,心衰可能导致运动耐力下降,一些患者觉得在医院里进行完规定的康复训练就够了,其实规律运动对于出院后疾病的管理也至关重要。一般来说,下面的运动对心衰患者来说比较有利。 适度快走。目前最推荐的有氧运动是适度快走。美国心脏病协会(AHA)曾表示,适度快走和快速跑一样能强健心肌,调控血脂。美国西北大学费因伯格医学院心脏病学系主任克莱德杨表示,大家可以把快走融入生活中,比如家里有宠物的患者,可以坚持由自己带着宠物遛弯;开车去超市购物时,将车停在离超市一站地时走过去。 游泳能锻炼心肺,有利于缓解心衰患者心肌功能衰退。除了常规的游泳姿势,水中漫步和轻水健身操也是不错的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心衰患者游泳时最好有家人及专业运动医师陪护,出现胸闷等要马上停止。 骑车。骑自行车对心衰患者也很有利,尤其对于那些超重的病人。骑车能锻炼腿部肌肉,有利于血液回流心脏,从而增强心脏的泵血能力。克莱德杨提醒,大家要避免在恶劣天气骑行,天气过冷、过热或者路上过于泥泞时,最好待在家。 踏步机。踏步机附带有平衡拉索(手拉绳)和摇摆功能,伴随踩踏的节奏,手臂牵拉弹力绳可以左右旋转,或者像跑步那样上下前后摆动,可以同时锻炼上肢与下肢肌肉,有利于心肺功能的锻炼。梅奥诊所推荐,患者在进行该运动时,可以听一些音乐,有助于保持运动节律。 乒乓球。2013年刊载于美国《运动科学与医学杂志》的研究发现,适度打乒乓球能降低心衰患者的急性发作风险。此外,乒乓球作为多人运动,也能促进交流、提振情绪。 园艺。“在温度等适宜的天气,修剪树枝、种花除草对于心肺功能也是不错的锻炼。”克莱德杨说,“亲近大自然还能稳定情绪,避免心衰可能带来的抑郁问题。” 瑜伽。瑜伽作为一项古老的运动让人着迷,据统计,美国有3600万人练习瑜伽。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曾发现,瑜伽对包括心衰在内的所有心血管疾病都有好处。但祖宾伊彭提醒,瑜伽包含多套动作,不同的动作难度不同,因此患者最好在专业的运动医师指导下选择特定的瑜伽动作进行锻炼。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所能承受的运动强度不一样,因此在开始运动前一定要咨询专业的运动医师,确定适合自己的运动种类和强度。一般来说,每天的运动时间在25~30分钟比较好,在开始运动前,最好进行5~10分钟的热身。不推荐心衰患者进行推举等无氧运动,这会加重心脏负担。▲ 与此同时,心力衰竭该如何饮食呢? 心衰患者的五大饮食原则 一、饮食宜低盐。若有水肿时,则需无盐饮食和低钾饮食,如鸡蛋、鸭蛋、皮蛋、面筋、梨、西瓜等。用利尿药后,尿量增加时宜多食含钾高的食物如蘑菇、橘子、香菇、香蕉、百合、红枣等。各种咸食和腌制品均应禁食。 二、宜少吃多餐,忌过饱,营养力求丰富和多样化。临睡前不进或少进食物与水分。 三、宜食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生冷坚硬、油腻及刺激性食物,也要避免容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薯类、南瓜等。 四、饮食应多摄取含丰富纤维素及维生素C的食材,如山茨菇、马蹄、茭白、百合、黄瓜、丝瓜、柠檬、豆芽等。 五、本病在用洋地黄治疗时,宜进食含钙低的食物,忌食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骨头、虾、海蜇、海带、紫菜、木耳、巧克力、橄榄等。 心衰患者的饮食宜忌有哪些 心功能不全亦称心力衰竭,合理的饮食营养对于减轻症状,缩短病期,促进康复有很好的作用。 1、低热量饮食,足够的维生素,中等量的蛋白质,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脂肪。 2、少量多餐,三餐加两次点心。避免餐后胃肠过度充盈,横膈抬高压迫心脏。夜间有阵发性呼吸困难者,宜将晚餐时间提前,晚饭后不再进食物或水分。 3、食物要容易消化,以流质和半流质为好,如大米粥、藕粉、蛋花汤、牛奶、酸奶、细面条、饼干、面包片等。避免吃坚硬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容易胀气的食物(如红薯、土豆、南瓜等)。 4、低盐。每天控制在3克以内。若水肿明显、尿量减少、气短、心慌、不能平卧时,应严格无盐饮食。包括咸菜、酱菜、咸肉、酱油及一切腌制品,均禁忌,另外水量也应控制。 5、禁食或少食的食物还有油条、油饼、霉豆腐、香肠、咸肉、腊肉、熏鱼、海鱼、咸蛋、酱菜、皮蛋、豆瓣酱、汽水、啤酒等。 预防心衰 从饮食开始? 专家一致认为,预防心衰要从青壮年开始。 男性病人多于女性中年男性外表强壮,其实“内心脆弱”。胸科医院以及本市瑞金、中山、长征、华山等5家医院的联合心衰门诊统计数据表明,前往就诊的男性病人明显多于女性病人。 最新医学研究也显示,男性罹患心力衰竭的风险是女性的1.24倍。胸科医院心内科教授倪幼方认为,由于男性承受的社会压力较女性大,而且,不少男性在平时生活中吸烟、饮酒过度,体重超重,所以增加了中年男性心力衰竭的几率。 医生提醒中年男子,千万不要忽略自己“心”的健康。平时就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少喝酒、减轻体重、改善饮食习惯。 而对于已确诊为心衰的病人,除应坚持药物的终身治疗外,病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需要作一系列的调整和改变,比如,饮食要低盐、控制水分的摄入,进食不可过饱,多食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品,多吃蔬菜以及适当运动,并保证充足的睡眠。尤其要注意的是,心衰患者一定要戒烟,避免过量饮酒,以减轻心脏不必要的负担,避免症状恶化。
冠心病患者外科冠脉搭桥技术是目前国际公认治疗冠心病非常有效、可靠的方法,手术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冠心病患者多年心脏问题,提高病人的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并且减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延长病人的寿命。目前冠脉搭桥方式也进一步发展多样化,从开胸到小切口微创、从体外循环设备辅助到心脏不停跳搭桥等,为冠心病患者带来福音。 有患者问:什么是心脏跳动下的冠脉搭桥手术?和平常冠心病患者做的心脏搭桥手术不一样吗?有什么区别?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冠心病搭桥的这项技术。 编号:M11959 什么是心脏跳动下的冠脉搭桥手术? 心脏跳动下的冠脉搭桥手术就是,冠心病患者在做冠脉搭桥手术治疗时,会摒弃传统体外循环设备,在心脏不停跳情况下,医生做冠状动脉血管搭桥手术。这个手术又被称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 在讲到心脏跳动下的冠脉搭桥手术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心脏搭桥手术。 心脏搭桥手术顾名思义是取病人本身的血管或者血管替代品,例如乳内动脉,大隐静脉或桡动脉等,做为"桥"材料,将狭窄冠状动脉的远端和主动脉连接起来,让血液饶过狭窄的部分,使主动脉内运载着氧和营养物质的血液通过"新路"到达目的地——远端血管,改善心肌血液供应,进而达到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的目的。 这种手术称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简而言之,就是在充满动脉血的主动脉根部和缺血心肌之间建立起一条畅通的路径,因此,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在心脏上架起了"桥梁",俗称"搭桥术"。 传统冠脉搭桥手术是体外循环设备辅助下,患者在心脏停跳状态下,医生做血管搭桥手术。而心脏跳动下冠脉搭桥术是在没有传统体外循环辅助的情况下,利用特殊的装置把血管两端需要吻合的地方固定起来,使吻合口处在相对静止状态进行吻合。与传统冠脉搭桥手术相比,心脏不停跳风险相对较低,可减少许多并发症,对患者好处明显。 心脏跳动下冠脉搭桥术有什么优势? 优势一:风险低、减少并发症 它的优点是避免了体外循环的一系列并发症及其心脏停跳带来的心肌再灌注损伤造成的不利影响。心脏停止跳动会导致心肌缺血。带来一系列的炎症反应。造成心肌损害。无论保护措施做的多么完善都不可能避免。而不停跳则不会导致心肌缺血。同时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保护心脏。 优势二:恢复快、术后再通畅率高 一般来说,不停跳下冠脉搭桥手术后,病人一般恢复都很快,术后一两天就可以搬入普通病房,三四天就可下地行走。一周可以出院。术后患者可感到明显的胸闷气短症状消失。10年之后冠脉桥的再通畅率在90%以上。可以过正常的生活以及体力劳动。 一项发表在《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上的研究数据表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不停跳搭桥术)优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效果,它可以减轻患者的手术时间,缩短住院天数和ICU留观、呼吸机辅助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的冠脉搭桥手术可以免除体外循环对患者的不利影响,如代谢紊乱、体内血管活性物质的激活和释放、心悸顿抑、对肺功能和肾功能处于边缘状态患者的打击、出血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同时,还能缩短气管内插管、术后监护和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 哪些冠心病患者可以通过心脏跳动下冠脉搭桥术获益? 选择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的冠脉搭桥手术患者,病变大多局限于前降支、对角支或右冠状动脉,也可以为多支病变、手术要求麻醉平稳,维持好血压和心率。 对于那些对体外循环有禁忌症或具有高龄、肾功能不全、有慢性阻塞性肺病、主动脉钙化、弥漫性脑血管或周围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史、出凝血功能障碍者等高危风险因素的患者,以及高龄的患者,采用心脏不停跳这种方法,可大大扩大手术适应症。 但是要掌握好手术适应症,对于那些心脏显著扩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管腔小、管壁硬化严重或同时要做其他心脏手术的患者,宜在体外循环下手术。 2018 年的欧洲心脏病学会血运重建指南指出: 对于大多数低危、不合并危险因素的患者,心脏停跳冠脉搭桥术近、远期结局均令人满意。 但对于高风险亚组,如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以及高龄的患者,可考虑由经验丰富的团队开展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进行血运重建。 随着我国心脏外科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这样一项医疗技术能够帮助更多心脏病患者重获健康。
有病人咨询 “医生,我30岁体检查出房颤,但是身体没有明显感觉,阵发性的,应该有1~2年了。当地医院说要做手术,感觉偶然发现的、症状也不明显就要手术,是否没有必要?” 说到这个问题,我记得曾经跟大家讲过一个因大面积脑梗送到急诊科抢救的患者,开始根本看不出任何心脏不适的情况,后来才发现罪魁祸首其实是房颤。也正是因为房颤导致的血栓引发了脑梗,这才被送往医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种无症状的“房颤”! 既然要讲无症状的“房颤”,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房颤? 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众所周知,正常人的心跳频率是 60~100 次/分,这是由心脏的「司令部」——窦房结控制的,所以节律体现为正常的窦性心律。但是当某些因素使心房跳动的频率达到 350~600 次/分,而且极不规则时,心房内各部分肌纤维就不能顺序的收缩,而是在极不协调地乱颤,心房便失去了整体有效的机械收缩,从而不能够帮助心脏内的血液泵到全身,就是「房颤」。 房颤有症状: (1)心悸:就是感到心跳紊乱或心跳加快,体力疲乏或者劳累; (2)眩晕:头晕眼花或者昏倒; (3)胸部不适: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 (4)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 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头晕等都是房颤的常见症状,甚至少数患者会出现多尿、黑矇和晕厥。可偏偏就有这样一些患者,上述的这些症状他们都没有,对房颤完全没“感觉”,这就是“无症状房颤”了。 无症状的“房颤”具体有哪些危害? 房颤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 (1)影响生活质量: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 (2)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可表现为偏瘫(脑卒中)、剧烈腹痛(肠系膜动脉栓塞)及肢体发黑(肢体动脉栓塞)等;房颤时心房有效收缩功能丧失,血流混乱而易形成血栓。若血栓脱落,栓子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可引起脑梗塞或体循环栓塞而致残、致死。 (3)导致心脏结构发生变化:长期房颤可引起心脏扩大,导致或加重心力衰竭;另外,房颤患者心房有效收缩功能丧失和长期心率过快可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也可导致心功能下降甚至心力衰竭。 而无症状的房颤则因为其隐蔽性能在“不知不觉”中增加患者脑卒中、损害心功能,甚至致死。可以说是“伤人于无形”! 其一,无症状房颤患者因未能及时发现,而长期暴露于快速的心室率之下可以出现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进而发展为心力衰竭。 其二,多年已经适应了无症状房颤的患者,不积极治疗,可能会突然发现心脏会逐渐扩大,还会增加心力衰竭及脑卒中的发生可能,最终增加死亡风险。 还有一些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能使部分房颤患者无症状表现,很多心律失常患者还误以为没症状就是病转好了。但是仍有少部分患者可以观察到无症状房颤发作。 为什么得了房颤要做手术? 房颤如果不积极治疗,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心衰、卒中等疾病。 房颤的治疗主要有三个目标: (1)控制心室率; (2)控制心脏节律; (3)预防血栓栓塞。 控制心室率是指使心脏实际跳的次数。控制心脏节律是指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对于症状较轻的老年房颤患者,首先要控制心室率其次要抗凝治疗,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对于频繁发作的阵发性房颤,药物治疗可以合用几种抗心律失常药物,但不能根治房颤,只能达到减少房颤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所以对于频繁发作的阵发性房颤,建议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 除此之外,房颤还有以下3个特点: 1)越发越严重:从疾病的初期到晚期,从偶发到持续发作,从阵发性房颤、到持续性房颤、再到慢性房颤,如果不积极治疗,房颤会越发越严重; 2)药物只是治疗的第一步:经过大量的临床病例观察,药物治疗房颤的效果不是很好,另一方面,长期服用药物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改变、肺纤维化以及胃肠道反应,给患者带来很多不适; 3)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消除房颤病灶治疗房颤:房颤大多起源于肺静脉,少数可能来自肺静脉外的一些位点,射频是一种高频电流能量,作用于心肌时可导致局部坏死,此后以瘢痕组织替代愈合,从而截断传导通路。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森林大火时拔除树木和野草而制作的隔离带。因此隔离肺静脉的心电活动可治疗房颤。 下面我们来看下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过程: 第一步:在DSA手术室,在穿刺点皮肤消毒后进行局部麻醉,病人在整个手术中都是清醒的,随时可将自已的感受告诉医生(但不要乱动)。 第二步:建立穿刺点到心腔通路导管路径,进行电生理检查。一般选择患者股静脉入路,穿刺点位于两侧腹股沟(即大腿根部),皮肤表面的伤口仅2mm左右,比粗针眼略大。 第三步:记录房颤患者心脏不同部位的电波活动,进行适当的电刺激诱发心律失常,对异常电波进行分析,准确找到病灶。 第四步:选用特制的射频消融电极准确到达患者病灶部位,短时间内发射射频电流,从而使局部心肌组织干燥坏死,阻断异常电波传播路径,从而治疗心律失常。 第五步: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查看手术结果,检查结果正常则手术完成。患者术后需要平卧制动8~12小时以利穿刺处止血,然后就可以下地活动了。一般2~3天就可以出院。 总之,房颤的治疗取决于房颤的类型、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同时还要考虑合并存在的心血管疾病、心功能状态以及患者的年龄、一般状况。如果是时间较短的阵发性房颤(时间
心梗全称「急性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 重要的是,急性心肌梗塞其危险程度极高,可威胁生命。所以,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塞需要马上到医院就诊,救治越及时,病人存活率越高,真正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 急性心肌梗塞 会有哪些症状 临床上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及心前区」持续不缓解的压榨性疼痛,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可持续几十分钟甚至数小时。并且,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持续性胸闷,呼吸困难甚至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不适」。 病情危重者可伴有「晕厥,低血压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及急性心衰表现」。 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塞主要依靠患者血液心肌酶升高,心电图出现动态改变以及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其中「心肌酶改变」是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必要条件。 心肌酶变化又与发病时间密切相关,所以为明确诊断及分析「心梗动态变化」,需多次抽血,动态观察心肌酶变化。 急性心肌梗塞 为什么这么危险 急性心肌梗塞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 急性心肌梗塞一般情况示意图 另外,「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而当心肌出现坏死后,死亡风险主要出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心肌坏死,四个主要死亡风险 1、坏死心肌会失去收缩舒张功能,心肌变硬变脆,当心脏负荷加重时,变硬变脆的心肌会有破裂风险,直接威胁生命。 2、坏死心肌失去正常的运动功能后,与其周围尚未坏死的心肌出现运动不协调。长时间心脏各部运动不协调则容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 3、如心肌出现大面积坏死,直接影响心脏泵功能,出现休克,急性心功能衰竭。 4、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局限性的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可继发附壁血栓、心律不齐及心功能不全。所以一旦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需引起重视,避免一切加重心脏负荷的活动。 疑似急性心肌梗塞 怎么办 假如你院外疑似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应马上原地休息,拨打120,及时到医院救治。 对于医院而言,治疗原则为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而由于大部分心肌梗塞是因为血栓堵塞血管所致,所以及时疏通堵塞血管是治疗中重要的一环。 另外,根据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指南。 急性心肌梗塞在发病后 12 小时内,有急诊直接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条件的医院,在患者到达医院 90 分钟内能完成第一次「球囊扩张」的情况下,对所有心电图「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均应进行直接PCI治疗,球囊扩张使冠状动脉再通,必要时置入支架。 如无急诊PCI治疗条件,或不能在 90 分钟内完成第一次「球囊扩张」时,若患者「无溶栓治疗禁忌证」,对发病 12 小时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进行「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出血,最严重的是脑出血。「溶栓治疗」后仍应转至有PCI条件的医院进一步治疗。 最后,「药物治疗」也是心肌梗塞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在无明显禁忌的前提下,都需要长期服用如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及β 受体阻滞剂类药物。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一种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一、冠状动脉造影手术前需要注意些什么?1、需要配合医生完善各类检查,如超声心动图、X片、心电图等一般检查及生化、三大常规、凝血指标、术前病原等抽血检查;2、需要配合护士,于左手穿刺留置针,以便术中备用;3、术前可以正常进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4、若穿刺股动脉,还需配合护士做好局部皮肤备皮;5、术前最好穿柔软棉质开衫,术前一晚做好个人清洁,以防术后短时间内因伤口原因无法淋浴;6、不要戴戒指、手镯、项链等金属饰物,以免影响手术肢体血液供应;不要穿亮片衣服,以免影响手术显影清晰。二、冠状动脉造影手术后需要注意些什么?1、术后常规需行心电监测12小时,需家属留陪;2、术后穿刺侧肢体常规应制动12小时,腕带压迫6小时(对于凝血功能较差的患者会根据情况适当延长压迫时间),每两小时护士会松解一次,在此期间注意观察纱布处有无渗血,发现异常时及时呼叫护士。压迫期间术侧肢体可能会有酸胀等不适,可适当抬高术侧肢体,手指可做抓握运动,帮助增强血液循环,减轻不适感;3、术后短时间内(至少24小时内)手术侧肢体避免用力,以防穿刺点渗血;4、术后多饮水,约1000-2000ml为宜,帮助尽快排出造影剂,以防造影剂对肾脏产生损害(严重心功能不全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征询医生后酌情处理);5、术后第二天护士常规会根据情况为患者更换伤口敷料,一般情况下三天内伤口需避免沾水,直至敷料自动脱落即可,不需特殊处理;6、穿刺部位为下肢(即股动脉)的患者,术后24小时内要卧床休息,避免术肢承重发生皮下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