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腹股沟斜疝是鞘状突未闭合所至,据相关资料统计1岁以内的婴儿仍有57%的患儿鞘状突未闭合,如果小儿经常剧烈哭闹,长期咳嗽、便秘、排尿困难或者活动量过大引起腹压增高,都会引起未闭合的鞘状突不断增大,最后引起鞘膜积液或者腹股沟斜疝。常规的腹股沟斜疝手术不仅由于其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而且不能探查对侧,目前开展的医院已经越来越少了。腹腔镜手术由于其手术入路不同,他在完成有明显发病侧的腹股沟斜疝手术的同时可以探及对侧鞘状突是否闭合,可有效的避免遗漏未闭合的鞘状突,随后出现鞘状突增大引起鞘膜积液或者腹股沟斜疝,让患儿再次手术。这样不仅增加了患儿及家属的痛苦,也增加了家属和医保的经济负担,所以医生术前谈话都会告知家属这种情况的发生。如果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犹如一个房间有2扇门,1扇门全开,一扇门仅仅开了小缝隙。如果房间有大量气体或者物体被挤压,首先就是从全开的那扇门出来,这个时候我们就在门外看到了,我们会关了这扇门;但是随后有相同情况发生,开着小缝隙的门会被不断被冲大,冲开,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再次关门。我们常规看到的鞘膜积液或者疝气是从门外看到的,所以只能看到首先冲出门的一侧;而腹腔镜手术相当从屋顶伸进去一个摄像头,是从房子里面看,不仅可以看到门全看的那一侧,而且可以看到开了小缝隙的那扇门,这样就可以同时解决,避免后顾之忧。以下的实体视频会更好的让大家理解的。卞军医生专科门诊:周四上午8:00---12:00视频门诊:相关专业网站随时预约
淋巴管瘤是儿童常见的体表囊性包块,多见于颈部,腋下以及躯干四肢等部位。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多半在合并内出血后体表出现巨大包块,影响美观。有时合并感染局部会有破溃,可能留下较大瘢痕。目前淋巴管瘤的治疗最常见的仍是注射治疗。不仅没有创伤,效果也显著。手术治疗是辅助的不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我院普外一科推出的B超引导下淋巴管瘤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肿瘤消退迅速,注射后一周起效,六周后百分之八十的患儿瘤体基本消失,少部分患儿需要二次注射。住院时间短,效果显著。
宝宝便秘时,开塞露是很多妈妈常用的药物,但是后来很多宝宝就靠开塞露维持排便,想排便时必须用开塞露“帮忙”,否则就拉不出大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开塞露的依耐性,那怎么办呢?首先,我们需要看看使用开塞露的方法是否正确?正确的使用开塞露是利用开塞露训练宝宝定时排便的习惯,医学上叫做建立一个排便“生物钟”。即每天定时先让宝宝自己试着排便,5分钟后排不出再用开塞露诱导,来保证宝宝养成每天定时排便,逐渐形成习惯,以后再延长不用开塞露的排便时间,至10分钟或15分钟排不出时再用开塞露,逐渐减少开塞露用量并过渡到不用开塞露也能排便。长此坚持半年左右,逐渐得到牢固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到一定时间,肠道就自然活动促使排便,这种训练是主动的,绝大多数“生物钟”习惯建立之后,基本上都能排便,而不需要再用开塞露。如果主动训练方法正确,但是训练6个月到1年以后仍然不用开塞露就不拉大便,就需要及时到医院找医生寻求帮助,重新换一种方法或辅以药物治疗。训练排便时如果不知道宝宝大便是否排空,可以在排便结束后再用一次开塞露,以验证是否真正排空。如果使用开塞露后又排出部分粪便则说明宝宝未能排空肠道内的全部大便,次日排便时就要求宝宝多排几分钟,直至便后用开塞露后没有大便排出,则可以不再用开塞露。
每天定时排一次大便并争取在5-10分钟之内完成,每次排便必须排空,长久训练,即可取得效果。如果经过上述方法训练实在排不出,可用开塞露诱导后再排,以后每次排便5分钟不能排出,均可用开塞露诱导。保证每天定时排便,逐渐形成习惯并减少开塞露用量,直至减少或不用开塞露也能排便,一般经过半年以上甚至一年左右才能得到排便习惯巩固。
国家卫健委、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推出了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满足条件的患儿可以二次报销,缓解住院压力。 普外科方面,常见的胆总管囊肿、食管裂孔疝、迈克尔憩室、先天性巨结肠、甲状舌管囊肿等均在范围内。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最常见的外科病,何时做手术,因病情而定,一般来说一岁以上就可以做,最好不要拖过三岁。 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斜疝的包块也逐渐增大,影响腹肌的发育,斜疝包块里是肠管,有被卡住的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腹腔的网膜与疝囊粘连,让本来简单的手术变麻烦。年龄小的孩子术后恢复快,疼觉不明显。学龄的孩子疼觉发育完善,术后会有一些不适。 有些家长问?到底选择什么样的手术方式,现在腹腔镜的微创手术基本代替常规手术很多年,腹腔镜微创手术最大的优点就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当然,对于疝囊巨大的患儿,传统手术方式更保险一点,对于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传统手术的切口不会超过2公分。切口也很小。 有些斜疝疝囊比较小的患儿家长,总觉得疝气不碍大事,或者总是觉得能自己长好,最后都是耽搁孩子最佳的治疗时间,本人有个特别熟的朋友,有一个女孩,孩子两岁就有腹股沟斜疝,一直不愿意做手术,现在已经15岁,疝囊的包块随时在下腹凸出,现在觉得各种不方便,想做手术,这么大的孩子选择常规手术方式更为妥当。当然也可以做腹腔镜微创手术,但是手术方式,和小儿已经不同。
小儿便秘是儿童门诊很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原因众多,包括饮食习惯、肠道功能紊乱、精神因素、肠道神经系统病变和局部解剖结构发育异常等等。今天要给大家科普的一种疾病叫做先天性巨结肠,这是一种小儿“相对常见”的先天性肠道疾病,也是引起孩子便秘的原因之一。先天性巨结肠是个什么病?先天性巨结肠(congenital megacolon)又称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Agangliono-sis),是巨结肠的一种,属于先天性疾病,是一种肠道发育异常疾病。1886年,在柏林儿童疾病大会上,丹麦医生希尔施普龙(Harald Hirschsprung)率先公开了他的对巨结肠的发现(虽然以现在的观点来看,他当年的讲座中有一些错误,但是他仍然为疾病的发现和诊疗做出了贡献),所以这个病也称赫尔施普龙病(Hirschsprung's-Disease)。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远端肠管(或直肠)缺乏神经节细胞,使肠管产生(长期的)痉挛性收缩、变窄,丧失蠕动能力,近端肠段扩张,继发性代偿扩张肥厚,故而形成的巨结肠。小编给你打一个简单的比方,正常肠道就好比河流,无论晴天或者下雨都能正常流淌。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由于长期痉挛,造成了“河道狭窄”或者“堵塞”,不能正常流通,而所聚集起来形成的“堰塞湖”就是巨结肠咯!先天性巨结肠并不很罕见先天性巨结肠并不很罕见,据资料统计,(根据地区不同)该病在每2000-5000个新生儿中有1例,仅次于直肠肛门畸形,在新生儿胃肠道畸形中位居第2位(消化道畸形的发生率约占先天性畸形的四分之一)。先天性巨结肠男性患儿明显多于女性患儿,男女之比超过5:1。有些地区男性巨结肠患儿超过女性患儿的8倍、10倍、15倍以上,之前时常看到有因为孩子是先天性巨结肠治疗难、费用高就把孩子抛弃了的新闻...真是听者心碎,闻者流泪...目前,先天性巨结肠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近20年来,随着组织学、组织化学、电镜、免疫组化等研究手段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医学大咖、顶尖学者认为先天性巨结肠与遗传联系密切,同时与胚胎早期微环境的改变也有一定关系。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表现1便秘多数病例生后胎便排出延迟,顽固性便秘腹胀患儿因病变肠管长度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生后24~48小时内无胎便排出或仅排出少量胎便,可于2~3日内出现低位部分甚至完全性肠梗阻症状,呕吐腹胀不排便。痉挛段越长,出现便秘症状越早越严重。痉挛段不太长者,经直肠指检或温盐水灌肠后可排出大量胎粪及气体而症状缓解。痉挛段不太长者,梗阻症状多不易缓解,有时需急症手术治疗。肠梗阻症状缓解后仍有便秘和腹胀,需要经常使用开塞露或者扩肛灌肠方能排便,严重者发展为不灌肠不排便,腹胀逐渐加重。2呕吐呕吐是新生儿巨结肠的常见症状,一般次数较少,但也有频繁呕吐者,呕吐物中可有胆汁,偶有呕吐粪样物。 3腹胀多数患儿均有腹胀,由于高度腹胀,脐向外突出,腹壁皮肤发亮,静脉怒张,甚至压迫膈肌引起呼吸困难。粪便淤积使结肠肥厚扩张,腹部有时可见巨大的肠型和蠕动波。部分患儿可于左下腹部触到充满粪便的肠袢及粪石。4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由于长期便秘,食欲不佳,营养物质吸收障碍,患儿生长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年龄越大越显著,可出现消瘦、贫血、下肢水肿等症状。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结肠造影可见典型的狭窄段、移行段和扩张段肠管巨结肠的诊断主要包括对典型的便秘病史和患儿体征的诊断,结肠造影检查可见典型的狭窄段、移行段和扩张段造影显像(如上图),肛门直肠测压法(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受膨胀性刺激后,内括约肌非但不放松,而且发生明显的收缩,使压力增高,提示肛门直肠抑制反射为阴性,注意:此法对10天以内的新生儿少数情况下可出现假阳性结果),术后还可以通过病理切片结果加以证实。K.O.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巨结肠的自然转归预后差,多因营养不良或发生结肠危象死亡。据资料报道,6个月内死亡率达50%。新生儿多死亡于肠炎的并发症。未经治疗,活至成人者较为罕见,即使活至成人,仍有随时死于结肠危象的可能。先天性巨结肠不治疗死亡率太高,而治疗就是开放型的大手术,家长、医生也是两难境地过去,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传统”手术治疗,一旦确诊,迟早均需进行巨结肠根治术才能解除症状。保守治疗适应于临床表现很轻、诊断未完全明确等情况,主要方法有:用肥皂糊、开塞露等刺激肛门直肠,必要时可以用温生理盐水灌肠引起患儿排便,但这样的方法“治标不治本”,对于症状较轻的患儿有缓解作用,对于严重的患儿反而可能是“耽误病情”。而“传统”的开放手术虽然也能根治此病,但手术流程相对复杂、对医生技术要求较高,且患儿恢复缓慢、住院周期较长、总体费用高昂。下边,重点来了我院普外二科从2015年即开始采用腹腔镜行巨结肠根治术,切除痉挛肠段、移行段及部分不能恢复正常功能的扩张肠段,为巨结肠患儿带来了福音!腹腔镜微创巨结肠根治手术2015年起,西安市儿童普外二科组建了——由魏强副主任医师、贾新建主任医师、陈东主治医师及宋虎伟住院医师组成的先天性巨结肠治疗团队,迄今为止已完成超过150例巨结肠患儿,全部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手术切口和创伤小(切口远小于“传统”开放手术),患儿术后恢复快,预后良好、无并发症,住院时间大大缩短,手术费用也较“传统”开放手术降低不少,获得了家长的一致好评!这 就是切除下来的巨结肠肠管欢迎巨结肠患儿前来我科治疗,还您一个排便通畅顺利的宝宝!西安市儿童医院普外二科(住院二部二楼)咨询电话:029-87692185联系医生:魏强副主任医师、陈东主治医师
近年来,小孩食品过于精细,食物全部消化吸收,无残渣形成粪便。直肠存留粪便太少,达不到压力启动排便反射,从而无便意.粪便停留时间长,水分吸收,粪便变干.干便形状固定,不易压入肛窦.于是小儿也不感便意.几天以后直肠积粪太多.直到上部肠管感到膨胀而必须排便,又因过多粗硬粪便排出困难、剧痛,使孩子对排便产生恐惧而拒绝排便.或是努力排出出粗硬的先端后而终止排便.剩余的粪便将更干更粗,排出更困难,从而形成恶性循.直肠长期充满粪便,逐渐失去压力阈的感觉,发展为习惯性便秘.日久可能发展为继发性巨结肠或乙状结肠冗长,而形成器质性便秘。
亲爱的家属,你好:我是西安市儿童医院胸外科卞医生,孩子目前健康出院,但是胸部矫形手术术后的恢复更需要家属的关注,为了给孩子一个健康挺拔的胸膛,让我们共同筑起一个胸廓安全的保护伞吧!(1)注意姿势、体位;不滚翻,少屈曲;平时战立、行走要保持胸背挺直。伤口完全愈合后方可洗澡。(伤口我们采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术后第8天可以到当地医院剪掉可以看到的线尾,无菌纱布覆盖伤口,3天后可去掉纱布,伤口有问题及时联系)(2)睡觉尽量平卧。避免碰撞伤口及周围,造成钢板、线排斥早拔钢板影响远期效果。(3)避免外伤、剧烈运动使支架移动影响手术效果或损伤血管及周围组织。一般2-4周可以正常上学及工作。(4)一月内保持背部伸直的良好姿势,免持重物包括较重的书包,经常进行正常行走,不滚翻。一个月复查后可以进行常规的活动。(5)术后两个月内不弯腰搬重物,不滚翻,不猛的扭动上身。(6)术后三个月内尽量不要进行剧烈运动。避免身体接触性运动,之后可恢复正常运动。(7)漏斗胸支架在体内保留两年半至三年左右;鸡胸支架在体内保留一年半至二年,定期复诊评估胸壁的矫形效果,取支架前尽量不要进行对抗性运动。(8)如生长发育过快,有可能钢板移位或双侧凹陷,应及时复诊。(9)如有外伤、呼吸困难,立即复诊,拍胸部正侧位X线片。(10)如伤口周围局部突然凸起等,应立即复诊,拍胸部正侧位X线片。(11)术后加强营养支持(肉类、水果、蔬菜)及术后半年适度增加胸部肌肉锻炼.(12)漏斗胸通常在2年半至3年左右,鸡胸通常在1年半至2年,病人的胸壁巩固到足以支撑胸骨时,可全麻下去除植入物。取出钢板后2天 内运动稍加限制,以后完全正常,以后每年随访一次以评估胸壁的矫正效果。复诊时间为出院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胸外科门诊复诊)胸外科联系医生 卞军医生胸外科门诊时间 每周二下午2:30-6:00周四上午8:30-12:30(西安市儿童医院门诊一楼西侧急诊区)胸外科微信扫码了解更多神秘胸外科胸外科位置 西安市儿童医院住院二部三楼东侧胸外科电话 029-87692108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常见的腹壁先天性发育异常,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幼儿出生后不久,在腹股沟部位有可复性肿块,80%在生后2~3个月时出现,也有迟至l~2岁才发生。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直疝,斜疝较常见,直疝罕见。小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2倍,右侧多见。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 6个月以内的婴儿出现疝气,部分病儿可自愈,但超过6月未愈或6月以后出现者,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医学上对小儿斜疝的治疗态度是年龄超过半岁者就应及早手术。由于小儿疝气手术简便,快捷,有效。且手术创伤较小,术后痛苦也很轻,不主张采用非手术疗法。小儿斜疝手术方法不同于成年人,只要将疝囊高位结扎就能达到治疗目的。有开放性手术和腹腔镜下微创治疗腹股沟斜疝。 开放性手术时皮肤切口有1.5~2.0Cm,不必剪开腹股沟管,只要将疝囊外牵作高位结扎就可。一般约20分钟左右完成手术,住院时间4~5天即可,伤口可用医用胶黏合。有许多医师,对小儿疝气仍采用成人剪开腹沟管的方法治疗,这是不太科学的。因为破坏了腹股沟管,则加大了手术创伤,术后恢复时间也延长。 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康复快、无明显手术瘢痕、复发率低等优点,还可以发现对侧隐匿性斜疝,同时处理双侧腹股沟斜疝,其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手术,深受患儿家长欢迎。该手术方式已成为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首选,因而在临床中运用广泛。手术麻醉一般选择全身麻醉,在脐部切5mm小口并放入腹腔镜,观察腹股沟斜疝大小,单侧还是双侧,并有助于发现对侧鞘状突未闭但未发生斜疝的隐匿性斜疝。在腹壁切开1mm的小口,用穿刺针引入结扎线结扎疝气。患儿家长如有疑问可微信扫二维码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