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病因:外在因素包括食物、药物、物理刺激、运动等,内在因素常见有系统性疾病、感染、吸入物、劳累、情绪波动等,内分泌异常等,由感染、食物过敏引起的急性荨麻疹儿童更常见。临床表现:白色、红色或肤色的风团样表现,起的快消的快,数分钟至数小时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多伴有瘙痒表现,越搔抓皮疹越严重,面积大的可能会出现喘憋、胸闷、腹痛的症状。治疗:1.积极寻找并去除病因,有感染的同时抗感染,回避过敏原。发病期间忌口容易过敏的食物,避免忽冷忽热等刺激。2.口服抗过敏药治疗,以第二代抗组胺药为首选,如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等,一种药物不能控制时,可加用第二种药同时治疗,用药控制后要逐渐减量停药。慢性荨麻疹疗程在一个月或以上,有时可延长至三到六个月或更长时间。同时维生素C、钙剂可以作为辅助治疗。3.糖皮质激素:在重症或者有喉头水肿的患者可使用三到五日激素治疗,症状控制后减量停用。4.中医中药治疗,需要辩证施治。
斑秃是一种突然发生的非瘢痕性脱发,脱发区皮肤表面正常,没有任何感觉,以头皮出现多见,眉毛、睫毛也可以出现相同表现。近年来,儿童斑秃发生率逐渐升高。病因不明确,多认为是T细胞介导的针对毛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遗传因素(20%有家族史)、环境因素(感染、精神创伤、压力大等)和免疫因素(伴有白癜风、银屑病、甲状腺疾病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疗:一、常用外在治疗方法:1.中强效糖皮质激素如丁酸氢化可的松或者糠酸莫米松外用,需要注意治疗周期,防止毛囊炎、血管扩张、皮肤萎缩等副作用。2.2%米诺地尔外涂。3.0.03%他克莫司或者1%吡美莫司外用。4.氦氖激光、红光、308nm光照射等治疗。二、内在治疗方法:1.糖皮质激素治疗,仅用于大面积脱发或者秃发进展期。2.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复方甘草酸苷、白芍总苷胶囊、转移因子等口服,中医中药治疗等。3.调整饮食结构不挑食,增强免疫少感染,调节精神紧张、焦虑、失眠等状况,可进行心理疏导和放松治疗。为减轻斑秃对孩子心理影响,可选择佩戴假发。
丘疹性荨麻疹多由虫咬所致,是昆虫叮咬产生的毒素引起的过敏反应。大多皮疹成纺锤形略肿胀的包块,硬,中央可以有水疱,大多数人会感觉瘙痒,抓破后可以出水、结痂,严重的会伴有周围组织的明显红肿。如何治疗?首先是去除原因,居住环境内消灭跳蚤、蚊、螨、蠓等,外出游玩时穿长衣长裤,做好防护,预防蚊虫叮咬。皮疹肿胀或者瘙痒严重,可以口服抗过敏药,比如地氯雷他定或者西替利嗪等。外用止痒药可以使用炉甘石洗剂、激素等,有感染时,用抗感染药物如百多邦。如果皮疹严重,不能逐渐减轻,就尽快到医院进行诊治。
黑色素细胞痣,即我们常说的色素痣,是非常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物,正常人平均存在15~20颗,大部分为圆形或椭圆形,棕褐色至黑色,边缘规整,色素分布对称均匀,表面平整或半球状高起,部分可伴毛发生长。色素痣大多数都比较稳定,终生保持良性状态,并不需要手术切除。到底哪些情况需要手术治疗呢?1.颜色不均匀、分布不对称:当色素痣有多种颜色混合,色素分布不均匀不对称时,则有恶变可能。2.形状不对称:正常色素痣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形状大致对称。若形状出现不太对称的时候,有恶变倾向。3.边缘不规则:正常色素痣边界比较规整,若痣的边缘出现锯齿状、不规则形,有恶变可能。4.比较大的痣:大于3mm以上的色素痣需要警惕,最好切除+病理检查。痣越大,恶变的可能越大。5.短时间内有明显变化,变大、变高、破溃、出水出血、瘙痒反复挠的色素痣,需要警惕。6.特殊部位的色素痣:如手、足、肩带、腰带、外阴等容易摩擦的部位。反复摩擦会让痣细胞增生活跃,易发生异型或恶变。7.先天性色素痣:多认为具有遗传性,与基因变异有关,约5%~10%的先天性色素痣可引起恶性黑色素瘤。儿童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少见,约占儿童恶性肿瘤的3%,但其恶性程度高、极易发生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约25%,所以先天性色素痣有变化应尽早切除。8.甲母痣:是甲基质中的交界痣,其色素浸润至甲板,所以在指甲或者趾甲中能看到线条状的色素,此种痣更容易癌变。当甲板的色素条带近期扩大,甲缘出现斑块、结节、破溃、出血等情况时,应警惕恶变的可能性,应尽早手术切除。
在门诊时常会遇到这样疑惑的家长。“医生,这是什么疹子?不疼不痒,原来面积很小,没在意,但越长越长,都好几个月了,一直也不消退。”今天就来给大家揭秘这个奇怪的疹子,它就是线状苔藓。为什么会出现“线状苔藓”呢?它是一种良性、自限性、好发于儿童的皮肤表现,原因不清,可能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可能与病毒感染、创伤、超敏反应、疫苗、药物等有关。女性略多于男性,四季均有发病,春夏季更常见。“线状苔藓”都有什么样的表现呢?临床表现分为三型,即经典线状苔藓、白色线状苔藓和甲线状苔藓。经典线状苔藓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光泽平顶的直径约2~4mm的粉红色、褐色或肤色的簇集鳞屑性丘疹,组成约1~3cm宽的连续或断续的条带。白色线状苔藓是指起病时即表现为线状分布的色素减退斑,有的家长担心这个疹子是白癜风,有学者认为白色线状苔藓前期可能存在较为隐匿的炎症期。甲线状苔藓相对少见,多出现在皮疹发生后,主要表现为甲纵裂、甲纵嵴、甲剥离、缺损、甲板变薄、甲板剥离和甲下角化过度等。甲损害通常累及单甲,多局限在甲板的一侧,也有累及多甲。线状苔藓部位以四肢为主,面部和躯干也有出现,皮疹多呈单侧分布逐渐延长,大多无自觉症状。“线状苔藓”到底能不能消退?要不要用药呢?线状苔藓通常在6~24个月内自行缓解,有的患者遗留炎症后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肤色深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色素减退。白色线状苔藓的平均消退时间较经典线状苔藓更长。甲线状苔藓的持续时间在6个月~5年,平均持续时间22.6个月。线状苔藓通常不需要积极治疗,主张观察等待自然缓解。如果患者寻求治疗,常用药物是外用糖皮质激素,但激素可能有益于减轻瘙痒,却不能缩短线状苔藓的病程,国内外研究认为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或口服环孢素治疗线状苔藓有效。白色线状苔藓患者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联合308准分子光治疗有效。您对这个病是不是有了一定的了解,不需要太担心了吧?如果您不能分辨或者确定皮疹是不是线状苔藓,那就需要到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随着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人们的户外活动明显增加,很多儿童喜欢到野外、田间、草地、动物园等处游玩,蜱虫叮咬便时有发生。问题来了,您认识蜱虫吗?您知道蜱虫叮咬有什么危害吗?蜱虫叮咬后又应该如何处理呢?让我们今天一起来认识一下蜱虫。一、蜱虫是什么蜱虫,俗称草爬子,属蛛形纲蜱螨亚纲寄螨总目蜱目。我国已描述定名的蜱类有2科9属124种,又分为硬蜱科、软蜱科和纳蜱科。蜱虫一生分为卵、幼虫、若虫、成虫四个时期,幼虫、若虫、雌雄成虫都吸血。宿主包括陆生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有些种类侵袭人体。硬蜱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开阔的牧场、草原、山地的泥土中等,多在白天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长,一般需要数天。软蜱多栖息于家畜的圈舍、野生动物的洞穴、鸟巢及人房的缝隙中,多在夜间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短,一般数分钟到1小时。 其中若蜱和成蜱有4对足,而幼蜱只有3对足,每足6节。蜱虫个体偏小,全身可分为颚体和躯体。不吸血时芝麻粒大小,背腹扁平,饱血时体积可增至原体形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蜱虫大部分时间孳生在植被或动物巢穴中,只有吸血时才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可在动物的脖子下、四腿内侧,有时还会聚集成群,且不易剔除。野外蜱虫则多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或山地泥土中。硬蜱颚体也称假头,位于躯体前端,从背面可见到,由颚基、螯肢、口下板及须肢组成。颚基与躯体的前端相连接,是一个界限分明的骨化区,呈六角形、矩形或方形;雌蜱的颚基背面有1对孔区,有感觉及分泌体液帮助产卵的功能。螯肢1对,从颚基背面中央伸出,是重要的刺割器。口下板1块,位于螯肢腹面,与螯肢合拢时形成口腔。口下板腹面有倒齿,为吸血时固定于宿主皮肤内的附着器官。螯肢的两侧为须肢,由4节组成,第4节短小,嵌出于第3节端部腹面小凹陷内。躯体呈袋状,大多褐色,两侧对称。雄蜱盾板几乎覆盖着整个背面,雌蜱的盾板则仅占体背前部的一部分,软蜱颚体在躯体腹面,从背面看不见。颚基背面无孔区。躯体背面无盾板,体表多呈颗粒状小疣,或具皱纹、盘状凹陷。二、蜱虫带来的危害蜱虫能在宿主体表大量吸血,号称“吸血鬼”,体积可膨胀到吸血前的几十倍。蜱虫在吸血过程中,还会从唾液腺中分泌毒素,并注射到宿主体内,造成动物瘫痪和人面部肌肉功能丧失,也可引起人的红肉过敏症。除此之外,蜱虫也可通过吸血将储存于体内的多种病原体输送到宿主体内,引发疾病,包括立克次体病、埃立克次体病、无形体病、螺旋体病等细菌病,泰勒虫病和巴贝西虫等原虫病,以及森林脑炎、克里米亚-刚果热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病毒病。三、如何预防蜱虫叮咬 蜱虫大部分时间孳生于植被,夏、秋季,特别是5—10月份是蜱虫的活跃期,因此儿童在野外游玩时,一定要注意避免被蜱虫叮咬。在植被上行走时,通常应穿着浅色连体衣,戴有帽檐的护脖帽,戴手套,扎紧袖口,裤脚束紧入袜,穿防水靴,皮肤尽量不要外露,如果有暴露部位,要涂抹驱蚊剂等。四、蜱虫叮咬后的处理 蜱虫经常附着在人类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和脚踝下方等薄嫩及隐蔽部位。一旦发现蜱虫叮咬现象,不可强行拔除,因蜱头钻入皮肤内时头有倒钩,会越拉越紧,容易将蜱头断于皮肤内引发感染,甚至传播疾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酒精涂抹在蜱虫身上。如果临时找不到酒精,可以选用一些乙醚或者松节油涂抹在蜱虫的头部。也可以在蜱虫旁边点燃蚊香,在把蜱虫麻醉之后让蜱虫松口,然后对伤口进行处理。也可以用液体的石蜡和甘油、凡士林,涂抹在蜱虫的头部,让蜱虫窒息或者头部放松死亡,还可以在伤口的周边使用利多卡因,等待几分钟之后,用镊子夹住蜱虫的头部,轻缓地将蜱虫拔出来。不能生拉硬拽,以免对皮肤造成损伤,导致蜱虫的头部留在皮肤之内,防止蜱虫因外界强烈刺激后分泌毒素或经唾液排出病原体。蜱虫移除后,要对伤口消毒,消毒剂可以用碘伏、酒精或双氧水,同时要保存好蜱虫标本,以备就医时检查用。在做好清洁和消毒的情况下,1周内一般伤口可以自愈;但若1周内有发热、皮疹和头晕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因此,越早发现蜱虫并拔出,则罹患蜱媒病的风险就越低。建议每次野外作业或游玩后,应及时检查和淋浴,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蜱媒病发生的风险。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平时说的湿疹,是“特应性皮炎”在婴儿期的一种皮肤表现,是皮肤对环境产生的过敏反应。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以瘙痒和湿疹样损害为主要特征,好发于儿童。遗传因素、免疫异常、环境因素、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皮肤菌群紊乱等因素是本病发病的重要环节。 在北方,随着天气转冷,供暖开始后,家里温度上升,室内变得干燥,孩子的皮肤屏障容易缺水而损伤加重,这样过敏原更容易进入皮肤,引起过敏反应。 特应性皮炎由于遗传、免疫及广泛的诱发因素是疾病反复发作的原因,所以无法根治,只能缓解和控制。大部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轻,部分可以自愈,通过合理用药、全面的居家护理,会减少复发次数、减轻症状。 特应性皮炎的一线治疗药物是激素,需要根据孩子皮疹特点和部位选择一些软性激素,既要效果好,又要副作用少、透皮吸收少,减少对孩子的刺激。用药同时家长一定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护理,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避免停药后的复发,减少反复。 基础治疗是非常关键的。怎么缓解宝宝皮肤干燥?修复皮肤屏障?我们需要这样做: 一、洗 尽量少用洗涤用品,不必每日应用,根据实际情况,如出汗多的时候可以在腋窝、腹股沟等皱褶部位适量使用。可以选择无刺激、低致敏性的清洁剂,不给孩子搓澡。 洗澡水温建议在32~37℃,每次5~10分钟,如果时间过长,皮肤角质层的功能就会受影响。 二、抹 湿疹(特应性皮炎)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和皮肤干燥,保湿润肤是湿疹治疗的基础,可加快皮损愈合、减少疾病复发。 沐浴后蘸干水分,不要揉搓来擦干皮肤。立即全身涂抹保湿润肤霜,“锁住”水分,保持皮肤的水合状态,修复皮肤屏障和损伤。润肤剂要选择没有激素、香味、色素、致敏防腐剂的产品,薄涂,可以一日多次,尤其以皮肤干燥的部位为主。 三、穿 在穿着上,服装要挑选浅色、纯棉、宽松肥大的衣物,不宜给孩子穿纤维、有静电、紧绷的衣服。热和出汗会加重湿疹,所以衣服的选择要合适,避免出汗。 四、吃 日常生活中需要家长细心观察吃什么食物会加重湿疹,尽量回避,如果湿疹(特应性皮炎)在急性发作期,尽量避免食用易过敏的食物,等皮疹消退了,不过敏的食物可以逐渐恢复,防止过度禁食而导致孩子营养不良。 ?综上所述,虽然特应性皮炎不能去根,但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 维持无症状或症状很轻微状态,使日常生活不受困扰,且不需要药物治疗。如果不能达到这种状态,则要维持轻微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