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永嘉的朱老伯每日无肉不欢直到前段时间他出现乏力、疲倦、腹痛等症状到医院就诊检查出直肠中有一个巨大肿物幸运的是温医大附一院消化内科专家在消化内镜下成功为他做了内镜下剥离手术不用开刀,便帮他摆脱了癌症的潜在威胁75岁的朱老伯爱吃肥肉,每日午餐和晚餐是无肉不欢。虽然,他每晚大便次数2~3次,但没有出现其他不适症状,便没有就医。前段时间,他感觉自己较以往乏力、疲倦,右下腹伴有疼痛,家人就带着他到温医大附一院外科就医,肠镜检查发现其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有一个巨大的侧向发育型腺瘤,肿物很大,从肛门上方5厘米处至直肠12厘米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环周4/5的肠壁,这样的大范围病变而早期没有任何症状让医生大吃一惊。内镜检查活检报告提示:绒毛管状腺瘤,为防止进一步发展,外科医生建议其赶紧治疗。家人忧心忡忡,害怕有高血压和脑梗病史的朱老伯外科手术吃不消。外科医生告诉老伯家人,现在这种情况不用开刀,内镜下即可治疗。朱老伯的家人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就从外科转到消化内科治疗,准备接受内镜下剥离术(ESD)。术前术后:9月3日,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朱老伯被推进了内镜治疗中心,麻醉、进镜观察、整段结肠冲洗、周边粘膜切开、处理创面血管……有着丰富的ESD手术经验的消化内科副主任(主持)、主任医师陈坛辀有条不紊地做好每个步骤,麻醉等团队为手术保驾护航。最终,巨大肿物被完整剥离,术中没有出现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术中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固定好的肿物标本达7cm×6.5cm。<<内镜下切除的巨大肿物>术后病理结果为绒毛管状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部分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小灶区癌变(高中分化管状腺癌),由于病变浸润局限在黏膜层及黏膜肌层,小灶区至黏膜下层浅层(SM1层),所以朱老伯ESD术后无须追加手术和化疗。目前朱老伯的身体恢复不错,术后住院一周便可出院。陈坛辀介绍,结肠侧向发育型腺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结直肠腺瘤,具有较高的恶性潜能。其病变主要沿黏膜表面侧向表浅生长,极少向肠壁深层垂直生长,虽然病变较大,但绝大多数可在内镜下切除,因此内镜下处理为首选。相比传统外科手术或腹腔镜外科手术,内镜下治疗创伤更小,治愈成功率高、复发率低,治疗效果与外科手术相同,且患者恢复更快、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低,还不用切除肠段。而对于已浸润至黏膜下层深层或更深的病变,外科手术是比较稳妥的处理方式。“ESD手术是近年来国际、国内最新兴起的内窥镜下微创治疗手段之一,适用于食管、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及结、直肠的黏膜下良性肿瘤、黏膜的早期癌变以及具有癌变倾向病变的切除治疗。近几年,我们消化内科每年平均开展数百例ESD手术”, 陈坛辀介绍。https://mp.weixin.qq.com/s/vUDQKzqcaIukPefJGR1VFQ
切记:当天早晨,中午不要吃饭;早六点:乳果糖3包一起喝完。早八点恒康正清3盒,一共泡6斤水,每半小时喝一斤十点之前喝完,喝药期间走动一下。早十二点:西甲硅油一瓶(30ml)全部喝完。
一医青年专家说科普丨消化内科陈坛辀主任医师:萎缩性胃炎、肠化、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会变癌吗?一文理清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月6日席卷而来的工作压力,不规律的作息和饮食,让慢性胃炎的患者不断增多,许多患者在做完检查后,对于胃镜及病理报告单上一些名词似懂非懂,自行百度后,又会产生不必要的恐慌。萎缩性胃炎会癌变嘛?萎缩性胃炎、肠化、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到底严不严重?接下来医生为您详细解答!董女士,75岁,在体检时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随后的病理报告提示:胃窦小弯萎缩(++)肠化(++),胃窦大弯重度异性增生(局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看到报告后,董女士整日忧心忡忡。后经人介绍,来到温医大附一院门诊就诊。 1什么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或不伴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通常包括内镜诊断和病理诊断(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切片结果)。内镜下的诊断与医生的经验有关,准确率不高。随着放大加染色内镜的应用,内镜下诊断的准确率提高了不少,但确诊还是要以病理诊断为主,通常用+---+++表示萎缩的严重程度。董女士的内镜报告和病理均已提示萎缩。2慢性萎缩性胃炎该怎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最主要的就是去除病因,缓解症状,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随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认为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癌变率,所以对这些患者需定期随访。萎缩性胃炎不伴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者可每1-2年作内镜和病理随访,中至重度萎缩或伴肠化生者每1年随访一次。3病理诊断中的肠化是什么意思?肠化就是肠上皮化生,指胃粘膜上皮细胞及隐窝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变得相似于小肠或大肠的上皮。肠化生范围和亚型对预测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有一定价值,范围越广,胃癌风险越高。不完全型/大肠型化生与胃癌发生更相关。4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指什么?异型增生和上皮内瘤变其实是同义词,后者是WHO国际癌症研究协会推荐的术语。现在国际上将轻中度异型增生归入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异型增生则归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大家对这一检查结果要给予高度重视,因为这可以说是一种最重要的癌前病变。据国内资料报道,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癌变率为0.45-14.3% 。因此,我国指南建议对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要再次内镜下精细评估(放大+染色内镜)。如果有高危因素,或复查后还是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那建议做内镜下干预治疗。如果复查后未发现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那么需要在一年后复查胃镜。可董女士胃镜报告提示已经是重度异型增生,局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了,那该怎么处理呢?重度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其实已经属于早期胃癌的范畴了。目前对于无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早期胃癌首选方式就是内镜下切除。目前最新的技术是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但在准备ESD前一定要做详细而规范的评估。董女士住院后,消化内一科陈坛辀主任医师先给予其内镜下精查,即放大+染色内镜检查。内镜下判定董女士为早期胃癌,浸润深度不超过黏膜肌层,可内镜下完全切除。接下来就是内镜下剥离了,剥离下来的早癌胃黏膜标本,大小约3.5*3.5cm。整个过程耗时约40分钟,术中几乎没有一点出血。术后第二天,董女士就开始进流体,术后5天顺利出院。术后病理提示腺上皮重度异型增生伴小灶区癌变,切缘及基底均为阴性。可能大家要问了,所有的早期胃癌都可以ESD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胃镜活检已确诊为低分化型癌、印戒细胞癌或病变深度超过黏膜下层上1/3的早癌,不宜行胃镜下治疗,宜首先胃癌的外科根除性手术。所以术前评估非常重要。ESD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怎么样,能达到外科手术切除的效果吗?早期胃癌ESD治疗后,5年总生存率和5年疾病生存率分别为96.2%~97.1%和100%。其5年生存率与外科手术是一样的,但手术风险比外科明显减少;ESD术后保留完整的胃,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外科手术。半年后董女士来我院复查胃镜,提示创面完全愈合,恢复非常好。至此,董女士早期胃癌完全治愈,接下来只要每年定期复查胃镜即可。萎缩,肠化,上皮内瘤变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最重要的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定期随访!专家介绍陈坛辀,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浙江省消化病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心身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温州市消化病分会秘书,浙江省消化中心温州分中心委员兼秘书,浙江省医学会消化病分会早癌学组委员。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十余年。主要研究领域为消化道肿瘤(胃癌、肠癌、食管癌、肝癌),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肝硬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各种内镜下微创手术如胃肠息肉治疗术,早期胃肠间质细胞瘤、胃癌、肠癌的内镜下微创治疗,胆道结石及肿瘤介入微创治疗,食管肿瘤狭窄支架植入术,贲门失驰缓症内镜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治疗等等。每年门诊量约12000人次/年,胃肠镜检查约2000例/年,内镜微创手术共约1000例/年,其中ERCP、ESD、STER、POEM、EVL、EIS等内镜下IV类(最高难度)手术约500例/年。
全文链接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00918/content-1146806.html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洪万东欢迎转载文字:洪万东摄影:罗盛编辑:王坚连审核:朱启槐、李剑敏、黄丽颖生活中人们谈癌色变但其实有些癌症是可以预防的比如肠癌因为在肠癌发生前肠道常常存在长时间的肠息肉这是一种有可能转变成癌症的病变那么对于肠息肉我们还需要了解什么?还有哪些预防知识不可忽视?今天,我们邀请到温医大附一院消化内二科副主任洪万东为大家解答疑问肠息肉其实很常见笔者对温医大附一院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期间17134例成人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我院肠息肉、腺瘤和进展期腺瘤的检出率分别为23.9%、13.3%和3.5%。换句话说,在100位做肠镜检查的患者中,有24位发现了肠息肉,其中13位为肠腺瘤,3-4位为进展期肠腺瘤。随着年龄的增长,肠腺瘤的检出率也随之增高。肠息肉有什么症状?不是所有有息肉的病人都有临床表现,大多数肠息肉一般无症状。部分息肉可能会逐渐生长并引起肠道梗阻、腹痛腹胀、大便出血和腹泻等症状。如息肉发展为恶性肿瘤则可出现食欲下降、贫血、消瘦等症状。肠息肉,最主要的是靠肠镜的检查。若初次肠镜检查没有发现息肉,可在3-5年后再次做肠镜检查。关于肠镜筛查,医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平均风险人群,是指无结直肠癌相关症状或预警症状、无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病史及家族史、无遗传性结直肠癌和炎症性肠病病史的人群。建议50岁以上平均风险人群进行肠镜筛查。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推荐,建议对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做肠镜检查排除肿瘤、炎症等器质性病变。肠息肉发生的风险因素虽然肠息肉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但有一些因素会增加患肠息肉的风险,进而发展为结肠癌。家族史是息肉和结肠癌的关键危险因素。一般来说,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级亲属患有肠息肉,或任何一级亲属在60岁之前发现肠息肉,您就被认为有更高的风险。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级亲属患有肠息肉,我们建议您比那些处于平均风险的人更早、更频繁地进行筛查。其他风险因素包括年龄、肥胖、吸烟、炎症性肠病等。教你怎么看报告单一般情况下,在肠镜检查过程中如发现肠息肉,医生通常会对肠息肉进行活检。所以,患者通常会得到两张报告单。以我院为例,通常在检查当天得到肠镜检查报告单,在检查后7-10天得到病理报告单。01肠息肉内镜报告单怎么看?如果息肉直径>1cm、息肉总数量多、长的比较丑(奇形怪状),这些息肉病理为腺瘤或进展期腺瘤的概率高,通常需尽快处理。02病理报告单怎么看?◆ 第一类——发生癌变的风险较低:炎性息肉(也叫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 第二类——发生癌变的风险中等:广基锯齿状息肉、增生性息肉、传统锯齿状腺瘤等。◆ 第三类——较高的癌变风险:管状腺瘤、管状与绒毛状混合、绒毛状成分、伴有低级别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成结直肠癌。肠息肉该怎么治疗?根据检查的情况,考虑两点:一是如果息肉现在还属于良性期,还没有癌变;第二,它是在我们的内镜可切除的范围之内,我们考虑首选的治疗还是内镜下切除。如活检钳夹除法、高频电圈套法(如下图)、内镜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等,较大的息肉可能需要手术。如果息肉很小,可以不治疗仅随访观察吗?据文献报道,尽管多数结肠微小息肉(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陈坛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胃镜检查普遍开展,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也大大提高。可是,一旦发现自己得了早期胃癌,老百姓就会寝食难安,首先就想到要去开刀,非常担心。很多患者自行百度搜索,但是网络知识难辨真假,因此多次向陈医生咨询关于早期胃癌的内镜下治疗。因此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下有关“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的一些问题。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陈坛辀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陈坛辀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已成为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其治疗效果与外科手术一样,但手术风险比外科明显减少;术后保留完整的胃,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外科手术。但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可以接受内镜治疗。下面是陈医师采用ESD治疗的一例早期胃癌患者病例。董女士,75岁,市区人。体检胃镜时发现胃窦大弯粘膜粗糙,随后的病理报告提示:重度异性增生(局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见图1,图2 图1 图2董女士慕名来到陈医生门诊。结合内镜和病理结果,初步判断可以胃镜下ESD治疗。患者住院后再次内镜下精查,也就是放大+染色内镜检查。见图3是LCI下病变表现,图4是放大后表现,图5是染色后表现,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大约3.0*3.0cm大小的病变。这是非常大的病变了,不过难不倒陈医生。(陈医生治疗最大一个患者病变达到了惊人的5cm*6cm大小)。然后给予内镜下标记图6。图3图4图5图6然后就是内镜下剥离了。图7是剥离后的胃。图8是剥离下来的早癌胃黏膜标本,大小约3.5*3.5cm。整个过程非常完美,耗时约40分钟,术中几乎没有一点出血。图7图8术后1天,董女士就开始进流体,术后5天就顺利出院了。8周后,手术创面完全愈合,董女士就可以象正常人一样生活了。半年后董女士来我院复查胃镜,提示创面完全愈合,恢复非常好。至此,董女士早期胃癌完全治愈,接下来只要每年定期复查胃镜即可。图9是术后的病理提示腺上皮重度异型增生伴小灶区癌变,切缘及基底均为阴性。 图10是复查胃镜,可以看到手术部位完全愈合,疤痕几乎都看不见了。图11 是最后的报告单。图9图10图11 那么什么样的早期胃癌可以采用ESD治疗呢?先了解一下胃癌的相关知识。胃壁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黏膜层,无血管、淋巴管,癌局限于黏膜层时一般不会转移;黏膜下层,具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癌组织侵入黏膜下层时就有转移的可能性了。早期胃癌就是癌组织仅局限于胃黏膜层或黏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然后,我们来了解一下最新技术ESD。ESD是指利用各种电刀对病变黏膜在内镜下进行局部剥离的一种内镜微创技术。该技术可实现较大病变的整块切除,并提供准确的病理诊断分期。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ESD已成为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无合并溃疡的分化型黏膜内癌、局限于黏膜下层上1/3的早癌,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或称胃黏膜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是胃癌前病变),可通过胃镜进行切除。所有的早期胃癌都可以ESD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胃镜活检已确诊为低分化型癌、印戒细胞癌或病变深度超过黏膜下层上1/3的早癌,不宜行胃镜下治疗,宜首先胃癌的外科根除性手术。ESD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如何,能达到外科手术切除的效果吗?早期胃癌ESD治疗后,5年总生存率和5年疾病生存率分别为96.2%~97.1%和100%。其5年生存率与外科手术是一样的,但手术风险比外科明显减少;ESD术后保留完整的胃,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外科手术。因此,陈医生提醒大家,得了早期胃癌不要担心。早期胃癌患者能行胃镜下治疗者,首先内镜下胃黏膜下剥离术。但如果病变是低分化、印戒细胞癌,则恶性程度高早期就有转移的可能,不适合胃镜下治疗;或病变超过粘膜下层上1/3时,需追加外科根除手术,进行淋巴结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