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哺乳鼻炎犯了怎么办?到底能不能用药? 原创:Dr罗意耳鼻喉罗医生今天 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在中国社会是一个独立于男人、女人和女博士之外的“第四类特殊人群”,总会受到特殊照顾。从老一辈传下来的一些金科玉律使得她们在生活、饮食上有很多令人哭笑不得的习惯。 比如怀孕前三个月不要告诉别人,不然容易流产。 比如坐月子期间不能洗澡洗头,不然容易遗留头痛、头晕。 比如怀孕期间不能吃螃蟹,因为是“寒性”食物。 。。。。。。 当然,这些都是些毫无根据的理论,来源就是“老人都是这么说的”。 连生活、饮食都如此严格,就更不用说用药了,毕竟别的医学理论不清楚,但“是药三分毒”一定人人都听过。很多女性从怀孕前半年就开始尽量避免使用任何药物,能抗就抗,能忍就忍,简直战斗力爆表。实在忍不住了,还可以打打老公出出气。 终于熬到熊孩子从肚子里出来,又要开始担心自己吃的东西会通过乳汁影响到孩子。 那么,如果怀孕和哺乳期间发生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感冒等疾病,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的症状,到底要不要继续忍?有没有什么缓解症状的治疗手段呢?真的什么药都不能用吗? 怀孕会加重鼻部症状 女性绝对是这个星球上最伟大的人群,为了承担繁衍后代的责任,她们不仅要经历生死的考验,全身几乎所有器官几乎都会受影响,包括鼻子。 20%-30%的孕妇会出现【症状性鼻充血】,称为妊娠性鼻炎,这种鼻症状在产后2周内会完全消失,也不需要药物治疗,但其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原因】。 如果孕妇本身就患有鼻相关疾病,比如鼻窦炎、慢性鼻炎和过敏性鼻炎,这些疾病在孕期也有可能会加重。 尽管研究认为鼻炎并不会直接影响妊娠的结局,但是鼻炎症状不加以控制,会影响孕妇的睡眠、孕期营养和心理应激等情况而间接影响妊娠。 如果鼻塞症状比较重,可能会引起睡眠打鼾,这将会增加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及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的风险。 另外,孕妇症状明显引起心情不好,还有一个危害就是可能不定期将自己身上的痛苦向孩他爸身上转移一下。 怀孕后鼻炎犯了怎么处理比较【安全】 【非药物治疗】依然是首选,包括: 【鼻腔冲洗】或【鼻腔盐水喷雾】,这是一项有效且副作用最小的操作,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可参考之前写的关于鼻腔冲洗的文章。 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使鼻腔血管生理性收缩,减轻鼻腔粘膜水肿。 使用鼻贴机械性扩张鼻瓣区(外鼻扩张器)——通气鼻贴。 睡觉时可以半卧位,同样能减轻鼻塞症状。 非药物治疗无效,可以使用药物吗 关于妊娠期用药,美国FDA过去将妊娠用药分为A、B、C、D、X五个等级,其中A类药物有充分的人类孕妇的对照实验证明安全有效,而这类药物很少,大多数是一些维生素。B类是有大量动物实验证明对胎儿无致畸风险,但没有进行人类的病例对照实验(毕竟在孕妇身上做实验伦理很难通过)。 如果鼻炎症状比较明显,非药物疗法又效果不佳,那么可以选择B类药物进行治疗: 1、色甘酸钠喷雾剂: 色甘酸钠安全性较好,可以用作妊娠期轻度过敏性鼻炎的一线治疗,但是由于药效一般且使用频繁,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 2、糖皮质激素鼻腔喷雾: 具有放心研究数据的激素有布地奈德、氟替卡松和莫米松,但布地奈德为B类药,其余的则为C类:鼻用糖皮质激素可作为妊娠期中、重度过敏性鼻炎首选,而且安全性也很好。这一结论主要来源于大量哮喘患者妊娠期间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的研究,且哮喘的用药量更大。不过妊娠期间应使用【最低有效剂量】。 3、口服抗组胺药 口服抗组胺药效果不如鼻用糖皮质激素,但如果症状比较重时,也可以选择。 第一代抗组胺药主要有氯苯那敏,做常用的就是扑尔敏。由于其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使用,并且有令人安心的动物和人体实验数据,已被推荐为妊娠期首选的第一代抗组胺药。 但是第一代抗组胺药的副作用也比较明显——容易引起困倦——这也是为什么吃抗组胺药时不建议进行开车和高空作业这些工作的原因。 第二代抗组胺药的镇静作用则更小,其中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可以作为妊娠期间的第二代抗组胺药首选。 哺乳期怎么用药? 关于哺乳期用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主办的关于药物和哺乳信息的在线数据库(https://toxnet.nlm.nih.gov/newtoxnet/lactmed.htm)中查询到,布地奈德和色甘酸钠在母乳中的浓度都比较低,可以很安全的使用。 西替利嗪可以偶尔少量服用,大量使用会导致婴儿嗜睡。而氯雷他定没有镇静作用且在乳汁中浓度很低,因此服用氯雷他定不会对母乳喂养的婴儿造成任何不良影响。但氯雷他定可能对乳汁的分泌有负面作用。 英国过敏和临床免疫学会建议,如果需要使用抗组胺药,首选最低剂量的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 总结 妊娠期间容易发生或加重鼻部的症状,如果鼻塞等症状比较严重,可能会影响到妊娠。 妊娠和哺乳期发生鼻部症状需要干预,首选【非药物】治疗,如果效果不佳,则可以选择以下药物: 1、轻度症状患者可选择色甘酸钠 2、中、重度患者可选择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其中首选布地奈德 3、若局部用药仍不能控制症状,则可以加用抗组胺药,使用西替利嗪或氯雷他定的最低有效剂量
消化科大夫经常会被拿着脂肪肝报告单的病人问:“是不是我吃得太油腻了才得的脂肪肝?” 实际上,脂肪肝并不等于油脂吃得太多,认为脂肪肝就等于油脂摄入过多是一种常见的望文生义。 肝细胞是脂肪代谢的关键场所,肝细胞进行脂肪代谢的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以出现脂肪堆积在肝细胞里,不仅仅是因为摄入脂肪过多。 这些问题包括:脂肪酸分解和转移的障碍、脂肪合成过多、肝细胞中毒及营养不良等。因此,脂肪肝并不一定是由于脂肪摄入过多引起的。 什么是脂肪肝?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肝脏是人体代谢脂肪的重要器官,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堆积时就形成了脂肪肝。 脂肪肝有什么症状? 早期绝大多数脂肪肝患者无任何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乏力,但与病情的严重程度不成比例;部分患者有右上腹轻度不适、隐痛或上腹胀痛等不典型的症状。 严重的脂肪肝患者可出现皮肤瘙痒、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发展为肝硬化的患者可出现腹水、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有一半患者会出现肝脏肿大,右上腹可触摸到肿大的肝脏。 为啥喝酒会得脂肪肝? 顾名思义,酒精性脂肪肝便是与饮酒相关,酒精也在肝内代谢,长期的酒精损伤会导致肝脏细胞对脂肪的代谢能力降低,进而导致脂肪在肝内的堆积,形成脂肪肝。 长期嗜酒者肝穿刺活检,75%~95%有脂肪浸润。还有人观察,每天饮酒超过80~160克则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增长5~25倍。 非酒精性脂肪肝又是怎么回事?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肥胖性脂肪肝:肝内脂肪堆积的程度与体重成正比。30%~50%的肥胖症合并脂肪肝,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病变率高达61%~94%。肥胖人体重得到控制后,其脂肪浸润亦减少或消失。 2.快速减肥性脂肪肝:禁食、过分节食或其他快速减轻体重的措施可引起脂肪分解短期内大量增加,消耗肝内谷胱甘肽(GSH),使肝内丙二醛和脂质过氧化物大量增加,损伤肝细胞,导致脂肪肝。 3.营养不良性脂肪肝:营养不良导致蛋白质缺乏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多见于摄食不足或消化障碍,不能合成载脂蛋白,以致甘油三酯积存肝内,形成脂肪肝。 4.糖尿病脂肪肝:糖尿病患者中约50%可发生脂肪肝,其中以成年病人为多。因为成年后患糖尿病人有50%~80%是肥胖者,其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血浆脂肪酸增高,脂肪肝变既与肥胖程度有关,又与进食脂肪或糖过多有关。 5.药物性脂肪肝:某些药物或化学毒物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致脂肪肝,如四环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嘌呤霉素、环已胺以及砷、铅、银、汞等。降脂药也可通过干扰脂蛋白的代谢而形成脂肪肝。 6.妊娠脂肪肝:多在第一胎妊娠34~40周时发病,在妊娠后期,由于激素异常增多,肝脂肪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脂肪在肝细胞及其他组织器官迅速堆积,结果使肝细胞肿胀并发生脂肪变性,肾、胰、脑、骨髓也可出现脂肪变性。病情严重,预后不佳,母婴死亡率分别达80%与70%。 7.其他疾病引起的脂肪肝:结核、细菌性肺炎及败血症等感染时也可发生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病人若过分限制活动,加上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肝细胞脂肪易堆积;接受皮质激素治疗后,脂肪肝更容易发生。控制感染后或去除病因后脂肪肝迅速改善,还有所谓胃肠外高营养性脂肪肝、中毒性脂肪肝、遗传性疾病引起的脂肪肝等。 哪些人易得脂肪肝? 1.肥胖:肥胖程度与脂肪肝及脂肪肝炎的发生率及其程度均明显相关。体重骤减5 kg/月者可动员脂肪组织游离脂肪酸入肝,并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多,也易发生脂肪肝及脂肪性肝炎。文献报道52%~80%肥胖症患者患有脂肪肝。 2.糖尿病:有资料表明,糖尿者的脂肪肝发病病率为 21 %~78% (包括 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 )而在肥胖伴 2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病比例更高,占 50%~70%,大多为中度以上,并且多数在肥胖 2型糖尿病的前期或早期就已出现脂肪肝。 3.高脂血症:近年来, 高血脂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诱发脂肪的最主要因素,在高血压高血脂患者中 NAFLD较一般人群明显增高,即使在非肥胖、 非糖尿病的高血压高血脂患者中,脂肝的发生率是年龄、 性别、 体重相匹配人群的 2-3倍。 4.嗜酒:在我国,每日摄入乙醇 40 g连续 5年以上或连续 5d每日摄入乙醇大于 80 g即可导致脂肪肝。 5.有服药史:很多药物会降低肝脏的代谢能力,比如激素及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会导致脂肪在肝内堆积,形成脂肪肝。 瘦子就不得脂肪肝了吗? 虽然体重超标的人更易得脂肪肝,但并不是瘦子就不会得脂肪肝了,有些人,不胖、不喝酒、没吃药、没有肝炎,而且吃得还非常少、非常清淡,也查出脂肪肝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肝脏不仅合成与分解脂肪,它还是脂肪储存的「中转站」。肝脏中还会合成脂蛋白,这种蛋白质是脂肪从肝内向肝外转运的运输车队,长期营养不良的人群由于体内蛋白质缺乏,难以合成足够的脂蛋白。肝脏无法向外转运输多余的脂肪,这些脂肪就堆积在肝脏本身,导致了脂肪肝。 因此,脂肪肝并不是胖子的专利哦。 脂肪肝应如何治疗? 酒精性肝病的治疗原则包括: 通过戒酒和抗炎保肝、抗肝纤维化药物治疗,减轻酒精性肝病的严重程度;营养支持,改善业已存在的继发性营养不良;对症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及其并发症(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和肝细胞癌);肝移植主要用于治疗终末期肝病和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 其中,戒酒最为重要,并需终身坚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原则: 基础治疗: (1)制定合理的能量摄入以及饮食结构调整、中等量有氧运动、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 (2)避免加重肝脏损害:防止体重急剧下降、滥用药物及其他可能诱发肝病恶化的因素; (3)减肥:减重可改善肥胖伴有的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并使脂肪肝消退。 药物治疗: (1) 胰岛素增敏剂:合并 2 型糖尿病、糖耐量损害、空腹血糖增高以及内脏性肥胖者,可考虑应用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以期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控制血糖。 (2) 降血脂药:有证据表明对脂肪肝患者使用他汀类降血脂药物是安全有效的。 肝移植: 主要用于终末期肝病和部分隐源性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患者的治疗。 在生活中应如何避免脂肪肝? 1.做到合理膳食 一日三餐粗细搭配,常吃粗粮,以保证降低血清胆固醇,保证人体酸碱平衡,并提供人体所需维生素和食物纤维的供应。 2.节制饮食 控制高能量、高脂肪、高热量的三高食品的进食量,多吃副食,限制主食,戒烟限酒,尽量少吃甜食、炸食及动物内脏。 3.适当运动 坚持一定量的运动,能加强体内脂肪的消耗。 4.慎用药物 药物进入体内都要经过肝脏解毒,在选用药物时应慎重,以避免对肝脏进一步损害。 5.调节心态 保持心情开阔,避免因为查出脂肪肝而过度紧张。 6.科学减肥 管住嘴,迈动腿,选择科学的减肥药物,制定合适的减肥策略。(肝胆相照-肝胆病在线公共服务平台www.igandan.com)
长期服用激素患者注意事项1.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增减激素,避免擅自增减激素。2.食欲旺盛:激素导致的体重增加是可以控制的,注意少食多餐,刻意控制摄入主食量。3.骨痛、关节痛:随诊时及时将不舒服告诉你的医生。平日注意服用钙片及骨化三醇等,尽量少负重,少干体力活。4.反酸、烧心: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尽量不要和消炎止痛药一起服用。5.平日注意测量血压及血糖。6.有眼痛、眼胀及时到医院就诊★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是“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人才团队”和“内蒙古自治区临床医学领先学科”;同时,也是“自治区转化医学与个体化医学院士专家工作站”和“自治区免疫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本科特别设立了专病病友群,作为患者交流和医患沟通的平台。为保证广大患者的利益,患者不可以自行添加好友加入病友群。凡是确诊为我科疾病的患者请联系我科医务人员把您添加到本科室的专病病友群,以便通知病友会、疾病知识等讯息。★包医一附院风湿免疫科主任--王永福教授携全体医护人员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你经常打喷嚏吗? 你经常流清水样鼻涕吗? 你经常感到鼻塞或鼻痒吗? 还记得小时候同学间闹着玩有时会捏鼻子,我特别讨厌这个。鼻子被捏到,脆弱的平静马上被打破,接着鼻子痒、连着打喷嚏、流鼻涕…… 这就是鼻炎的表现!! 鼻炎对某些人而言,简直是挥之不去的梦魇,特别是在炎炎夏日,本是穿搭清凉、豪放不羁的季节,却一直被鼻塞、流鼻涕困扰,难受至极!! 刚看了“妇联3”,想象着如果我拥有无限手套,我希望打完响指,消失的不是那一半人,是这该死的鼻炎! 鼻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疾病之一,相关指南将慢性非感染性鼻炎分为变应性鼻炎和非变应性鼻炎(根据有无特异性变应原)。 就发病机制而言,变应性鼻炎,即过敏性鼻炎,是指变应原作用于特应性个体后引发免疫球蛋白(IgE)介导的鼻黏膜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它在各个季节的发病情况主要与暴露于变应原的程度有关。(以广州为例,广州地区最主要的吸入性变应原是户尘螨,夏季时海洋暖气流形成高温、高湿度、多雨的气候特点,适合尘螨生长,并且夏季室内空调使用频率高也会使患者暴露于户尘螨的几率增大。因此夏季发病会偏多。) 而非变应性鼻炎,一般将其定义为一类非变应原引起、以间歇或持续鼻黏膜炎性反应和(或)鼻功能紊乱为特征的鼻部疾病 所有形式的鼻炎都是由持续的或者偶尔的鼻高反应性引起的。 对于鼻高反应性的治疗选择取决于特定类型鼻炎的发病机制和患者的当前主诉,它包括变应原减少、局部减充血剂和局部类固醇的应用、特异性免疫治疗或鼻外科治疗等等。由于这些常规治疗经常得不到满意的结果,因此专家学者们一直在寻找更好更有效的新治疗手段。 本平台曾给大家介绍过肉毒毒素在耳鼻咽喉科方面的广泛应用,比如痉挛性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等等。它能有效抑制突触前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那对于鼻炎它是否同样有奇效呢?? 变应性鼻炎 鼻腔注射肉毒毒素治疗的有效性可归因于肉毒毒素的抗胆碱能性质,其影响鼻腔内大量浆液腺,并导致鼻分泌反应减少。更重要的是,它能选择性阻断周围胆碱能神经末梢,阻断乙酰胆碱从鼻黏膜中胆碱能神经末梢或蝶腭神经节节前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 这两种机制已被认为是肉毒毒素在鼻腔中作用的主要机制。 初期报道中常选择鼻甲作为注射部位,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鼻中隔注射是更优的选择。 先稀释肉毒毒素(Dysport)至100 U/ml,用生理盐水进行两组鼻腔冲洗,用利多卡因2%浸渍棉布作局部麻醉5分钟。局麻后,每侧鼻中隔各取2个位点,共计4个注射点,共注入40-80U肉毒毒素,注射时要缓慢。 结果显示:肉毒毒素注射后明显改善了打喷嚏、鼻漏和充血的严重程度,但对鼻痒和结膜炎无效。 据已有报道,鼻内注射肉毒毒素的并发症,主要是鼻出血(约4%)。 关于注射部位的选择,鼻甲的丰富血管供应可能导致肉毒毒素更快的吸收和清除,而鼻中隔粘膜下注射肉毒毒素不会有这种风险。另外,鼻中隔定位方便,在操作上可以说是毫无困难的,因此鼻中隔注射肉毒毒素可作为一种更优且耐受性良好的新兴(变应性)鼻炎治疗手段。 运动血管性鼻炎 血管运动性鼻炎是一种特殊性鼻病,它既不是过敏性鼻炎,也不是因感染引起的鼻炎,而是植物神经、内分泌对鼻粘膜的血管、腺体功能调节失常引起的鼻病。它与副交感神经的活性增高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鼻溢亢进、鼻塞、喷嚏等。曾有报道肉毒毒素治疗Frey综合征,可使腮腺术后或外伤后的副交感神经错位再生连接所致的局部汗腺分泌异常症状消失。 使用前用生理盐水稀释成每0.1mL含肉毒毒素2.5U(10μg/L)。注射前鼻腔注射点用地卡因棉片表面麻醉,在前鼻镜直视下双侧下鼻甲中部、中鼻甲前端各注射0.1mL。 治疗后患者多在2-3天症状改善,1周后症状稳定,疗效可持续4周至半年不等。 结果显示:鼻流清涕的完全缓解高达81.3%,打喷嚏的完全缓解达31.3%,鼻塞的完全缓解达14.8%。 从上可知,鼻腔黏膜局部注射肉毒毒素,可明显减轻血管运动性鼻炎的鼻溢液亢进症状;但对鼻塞、打喷嚏等症状减轻不明显或部分减轻。这可能与鼻黏膜腺体由胆碱能神经支配,而血管由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有关。 根据已有临床研究,总的来说:肉毒毒素针对不同鼻炎的部分症状的疗效十分显著,且操作方便、安全持久,是一种值得信赖的新型治疗选择。
新开发的他汀,活性更强,作用更持久,比如阿托伐他汀,半衰期长达 14 个小时,其代谢物也有强大的活性,使得药效半衰期进一步延长至 20-30 h。同样,瑞舒伐他汀的半衰期也长达 19 个小时。 研究发现,对于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早晨和夜间服药之间,药效并无差异 [11, 12]。有意思的是,阿托伐他汀夜间给药反而血药浓度还更低,Cmax 比早晨给药低 30%,这可能与夜间胃肠道活动弱而吸收少,或是夜间代谢速度更快有关。当然如上所述,尽管 Cmax 更低,总的药效却是一致的。 可见,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并不需要夜间服用。事实上,仔细查看这两种药品说明书,上面都已经特意说明了「可以任意时间给药,且不受进食影响」。 要点小结 短半衰期的他汀,如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确实夜间服用药效更佳。但对于缓释或控释剂型,以及新一代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均不需要夜间服用,完全可以在早晨和其他药物一起服用,以免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耳前瘘管为一先天性遗传疾病,单侧多发,也有双侧,患者终身不感染,可不予处理。如何预防感染:1.避免挤压 2.避免接触污水。一旦局部疼痛、发红,即为感染,早期可口服抗生素,局部涂鱼石脂软膏或蒲公英水煎后纱布包后敷患处。如感染加重,形成脓肿,需医院切开引流、换药治疗,待感染控制后,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