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渣如何巧变睡眠天使,3月龄后家长应该这样做: l 要有一致的睡眠时间。宝宝睡眠训练其实就是创建一套新的睡眠习惯模式,要坚持并养成这个习惯规则,那么宝宝每晚的就寝时间、睡前程序务必是一致的。 l 需要学会自我安抚的方法。在识别宝宝入睡信号,即半睡半醒时就把宝宝放到床上,鼓励自主入睡。在入睡过程中大人给的帮助越少,宝宝自主入睡能力就越强,尤其在入睡时不要建立睡眠与吃奶的联想,真正学会自己睡觉后,半夜醒来,宝宝也可通过自我安抚的方式继续入睡,而不是哭喊把大人吵醒奶睡、哄睡。 l 父母的态度尤其母亲情绪状态很重要。70-80%的9个月宝宝晚上能睡整觉了,所以家长要做的就是坚持耐心培养宝宝良好的睡眠习惯,妈妈如有焦虑情绪需及时引导疏解,开朗、乐观的妈妈更容易训练出“睡神宝宝”。当然,在睡眠训练中遇到问题不要忘了及时寻求专业指导和帮助。 l 睡眠训练方法是可以灵活个体化的。现在市面上、网络上关于睡眠训练的方法很多,但每个家庭中对于宝宝哭吵耐受度不同、入睡方式也不一,故每个家庭需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策略,让宝宝慢慢学会自我安抚和自主入睡。 l 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有些时候如生病、改变带养人或入睡环境时,夜晚宝宝回比较闹腾,但是保持一致如常的睡前程序和睡眠习惯尤为重要。阳光总在风雨后,宝宝睡眠改善前,往往会经历风雨(因不适应而哭闹更凶)。
如何培养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什么是注意力?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贯穿于心理过程的始终,是一切心理过程得以产生和进行的必不可少的心理属性。当个体要面临一件需要解决的事情时,大脑首先要察觉和注意到这个信息,并进行编码、保存、运用它解决问题。 不同年龄段可专注时长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可以集中的时间长短不同,按照年龄阶段划分,大致如下: 3岁:3-5分钟 4岁:10分钟 5-6岁:15分钟 7-10岁:15-20分钟 10-12岁:25-30分钟 12岁以上:超过30分钟 注意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任务的组织、排序 a.在任务组织上,例如学习生活没有条理性,常丢三落四、忘记重要事情; b.在任务排序上,表现出难以规划做事的优先次序; c.在任务的激活上,迟迟不能开始一项任务,例如作业并不多也不难,可是孩子迟迟不能开始写作业。 2.任务的维持和注意转移 a.很难持续专注于工作或游戏活动; b.焦点转移困难,常看上去好像听不到家长的指令。 3.执行功能 a.做事拖拉,动作慢,不断需要家长催; b.孩子难以按要求独立完成学校作业,需要家长在旁监督; c.经常逃避动脑。 4.警觉水平 a.很容易分心。 b.粗心大意,常常犯不小心的错误。 影响孩子注意力的因素: 1.遗传基因; 2.家庭功能低下(父母吵架离异,暴力、被虐待、寄养寄宿等); 3 . 不安全的母子依恋; 4.抽动症、多动症(ADHD)、情绪障碍、睡眠障碍、运动发育协调障碍、智力问题等。 那么,如何培养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呢? 1、家庭支持 ★营造温馨、安全、有爱的家庭氛围,保护孩子的自尊与自信,父母不宜简单粗暴处置或反复揪着考试成绩。 ★建立没有干扰的读书学习环境。学习空间相对狭小但避免拥挤,适度的照明、房间墙壁朴素无华,靠窗座位采用透明毛玻璃等; ★赞扬孩子努力的过程,强化表扬孩子具体行为,淡化考试成绩; ★保证充足的睡眠,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避免包办代替; ★和孩子一起讨论制定适宜时间的自由游戏活动。周末多到户外接受阳光照射,多和孩子进行无结构的运动体验,这些具体做法不但改善情绪,也同时促进注意功能的发展。 2、具体策略 ★每天遵循同样的日程安排,从起床到晚上睡觉,和孩子一起用视觉提示方法列出日程表。 ★鼓励孩子每天把书包、衣服、玩具等收纳到同样地方,必要时可以贴视觉提示的小纸条以示提醒,这样确保孩子不会弄丢它们。 ★协助孩子将家庭作业结构化,并尝试分解任务:科目的先后次序,大致的时间预估等。 ★帮助孩子做计划。将复杂任务分解为简单的、简洁的步骤,对于较长的任务,尽早开始,中途休息几次以减轻焦虑。 ★番茄工作法:学习15分钟,休息5分钟。学习和休息的时间依照孩子的能力水平作适当调整,也可以调整为一门科目完成后休息一会。
儿童独立进食可锻炼孩子手眼口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发育,对促进神经系统发育非常有利。大量研究表明,运动协调能力明显受损的孩子,将来更易合并注意力缺陷、学习困难及其他情绪行为问题。学龄期很多学习困难的孩子,追问病史就会发现,家长在早期都不太重视大运动、精细动作及协调能力的培养。 那么,要鼓励宝宝自己吃饭,作为家长在家庭中具体如何做呢?1、3W2H原则孩子吃什么?什么时候吃?在什么地方吃?由家长来决定。而孩吃多少?怎么吃?由孩子来决定。 即家长决定儿童进食地点、时间及食物,判断儿童进食情况;家长设定进食规则、进食进餐示范、正面谈论食物;由儿童根据自身饱足及饥饿循环决定吃不吃,吃多少。喂养是家长-儿童的互动过程,家长对于儿童进餐过程中的饥饿和饱足信号应及时反馈,逐渐形成应答型喂养模式。 2、不强制孩子进食孩子实在吃不下了就不强求,不想吃的时候更不要去威逼吓唬他。在矫正孩子挑食前期需做很多准备工作,在引入新食物时,把孩子愿意吃的和不愿意吃的东西放在一起,逐步引导他吃进去。比如说孩子不爱吃肉(排除过敏及不耐受情况),可以每天给他看一看闻一闻,慢慢他就对肉不那么敏感了,再一点点的加入到饺子馄饨中去。对于新食物引入,医生的要求是每日引入15次之多,一次次的不厌其烦的把他不吃的东西慢慢引入。 3 、口腔功能训练不要错过孩子到了4~6个月,尤其是6个月后对奶瓶以外的东西感兴趣,看到大人吃东西都很馋,此时需引入辅助食品。到了7-8个月,不论出牙与否都已经具备咀嚼功能,所以这个时期多提供一些带细渣的辅食,通过口腔颊部的肌肉、唇部的肌肉及舌头的搅拌,逐步提高孩子口腔咀嚼吞咽协调能力。这样到了一岁左右就能吃的很好。而且从小就锻炼孩子口腔唇部的肌肉对孩子的语言发育有很大的帮助。 4、体验饥饿感,限制零食两餐之间间隔一定的时间,并限制零食,餐前绝对不喝饮料,白天多进行与孩子年龄能力相匹配的运动。假如能做到这几点,孩子到饭前就有了饥饿感,体内复杂的机制使血糖降低,刺激大脑的神经中枢兴奋,引起食欲。正好这个时候餐桌前的饭菜又做到色香味形,孩子当然会开心地大口吃饭。 5、营造良好的进食氛围多数儿童有轻度或一过性“挑剔进食”,而无医学及体格生长问题,轻度“挑食”儿童的家庭易发生进餐不和谐。故家长需了解自己孩子体格生长发育特点,懂得“抓大放小”,放下焦虑,尽量少说一些否定或强迫性的指令,不要在餐桌上讨论成绩、名次等,营造良好的进食氛围。良好的进食礼仪也需要父母以身示范。 6、允许与年龄相称的狼藉鼓励孩子多动手,独立吃饭。在学习独立进食初期,很可能餐桌、地上都是泼洒的食物,然而培养孩子独立能力,都需要这样一步一步从不熟练到熟练、从不协调到协调的过程。
1 概况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efect,CHD)是胎儿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畸形,是最常见的畸形,在我国所有围生期监测出生缺陷中约占26.7%,一直居首位[1]。出生时CHD发病率约为0.8%(0.3%~1.0%),也是发达国家婴儿死亡的首要原因[2-3]。常见CHD根据血流动力学分为3类。(1)左至右分流类:如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等;(2)右至左分流类:如法洛四联症(TOF)、完全性大血管移位(D-TGA)等;(3)无分流类:如肺动脉瓣狭窄(PS)、主动脉缩窄(CoA)等。CHD也可分为紫绀型或非紫绀型。卵圆孔未闭、轻度肺动脉瓣或三尖瓣反流等不列为CHD,视同正常儿童。轻度肺动脉瓣狭窄亦应视同正常儿童对待[4]。常见CHD如PDA、VSD和ASD,出生后仍有较高的自愈率,以继发孔型ASD为例,自愈率可达87%,3月龄以下婴儿房间隔缺损直径3~8 mm者,到1岁半时约80%可自然闭合[5]。有血流动力学改变者,可接受介入或手术治疗,绝大多数常见CHD可获得完全根治。介入治疗是常见CHD的常规治疗方式之一,国内多中心研究表明,其很少有免疫相关并发症[6],若未输血或使用免疫抑制剂,一般不影响CHD接受免疫接种的效果和时机。近年来,CHD外科手术技术成熟[7-8],尤其是新生儿和复杂CHD外科矫治术,分别以D-TGA和TOF为例,多数患儿中远期的生活质量可接近于正常同龄儿[9]。体外循环手术后患儿会有短暂免疫抑制期[10],术后2个月时的免疫状态和术前相同;术后2~3个月接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疫苗者均产生有效免疫应答,无异常反应。因此,体外循环术后2~3个月的免疫状态允许接受疫苗接种,且不影响效果[11]。2 接种疫苗的必要性CHD患者,较健康儿童更易患感染性疾病。若不合并免疫相关综合征时,仅为心脏大血管结构性异常,有别于炎症或免疫介导的心肌炎或心肌病,在心脏功能正常时,心肌细胞代谢一般正常[12]。接种疫苗不会加重病情、影响心脏功能。国内北京和昆明的单中心资料亦表明了CHD患者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3-14]。部分CHD患者,可合并引起免疫受损的综合征,如DiGeorge综合征,常发生于复杂CHD,最常见的为TOF、动脉单干、主动脉弓离断和肺动脉闭锁,此类CHD患儿应早期筛查DiGeorge综合征。DiGeorge综合征表现为CHD、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胸腺发育不良或无胸腺,不同程度影响T细胞免疫,因此,需经过免疫科医生的评估决定是否可接种活疫苗。另一类为无脾(解剖或功能性),常发生在复杂CHD合并内脏异位患者。脾脏为重要外周免疫器官,因此,无脾患者感染风险增加,6个月之内易感染克雷伯杆菌或大肠埃希菌,6个月之后易感染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这些患者应接受所有计划内的疫苗并适当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这部分患者患脑膜炎球菌疾病风险亦增加,建议在2~10岁内接受两剂四价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MCV4),之后每5年接受1次。表1为美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CDC)建议的CHD患儿疫苗接种情况[15]。概括如下:(1)单纯CHD患儿建议按计划接种疫苗;(2)CHD合并免疫功能受损者,建议经过免疫科医生评估决定是否可接种疫苗;(3)CHD患儿不建议接种减毒流感疫苗(国内目前尚无);(4)额外的保护: 对DiGeorge综合征和持续性补体成分缺乏、无脾的2~10岁CHD患儿,给予额外的MCV4;这部分患儿除了2~59个月接种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13)外,在60~71个月龄时,应追加另一剂PCV13[15]。3 接种建议3.1 可以接种 生长发育良好,无临床症状,心功能无异常[如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0%];CHD患儿介入治疗术3.2 暂缓接种 伴有心功能不全、严重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的CHD患儿;复杂发绀(紫绀)型CHD患儿,需要多次住院手术者;需要专科评估的其他情形,如免疫缺陷、感染、严重营养不良、免疫抑制剂使用等的CHD患者。文章参考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专家科普妈咪新生儿筛查(新筛)给宝宝检查哪些疾病?专家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通过采集新生儿足跟血样本对一些危害儿童生命、导致儿童体格及智能发育障碍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进行筛查,做出早期诊断,在患儿临床症状出现前及时治疗。目前国内主要筛查以下病症。传统新筛四项◇苯丙酮尿症(PKU)未经治疗的患儿表现出头发黄、皮肤白、全身和尿液有鼠臭味、智能障碍等典型症状。◇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智能落后和代谢功能低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临床上可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或伴有失盐、女性男性化、男性假性性早熟。◇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缺乏症)部分地区医院筛查此病。又称蚕豆病,患儿在某些因素诱发下容易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和高胆红素血症。我国华南及西南地区为本病高发区,已将此病定为新筛疾病之一。遗传代谢病通过串联质谱可筛查多种有机酸代谢疾病、氨基酸代谢疾病、脂肪酸代谢疾病,可一次筛查多种疾病。不同医院的检测病种略有不同。妈咪但是我家宝宝出生时看起来很健康,还需要做新生儿疾病筛查么?专家每一位新生儿都需要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筛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项目,对于每一位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采取足跟血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在疾病的临床症状尚未出现之前及早诊断并及早干预,以防错过最佳治疗时期,造成终身遗憾。新生儿疾病并不罕见以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为例,全球已发现逾七千种遗传代谢病,每年以1600万新生儿计算,有八千多新生儿罹患,总体发病率为两千分之一左右[1],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妈咪带宝宝做筛查需要采宝宝的足跟血,这对宝宝有伤害吗?专家小小一滴足跟血采取新生儿足跟血是新生儿疾病筛查中最首要的一个环节。采血使用专门的一次性采血针,形成创伤非常小,宝妈们不必担心。采血时间:出生后3~7天内。采血量:足跟血采血量很少,一般3~4滴即可。注意事项:血样采集应在新生儿出生72小时并吃足6次奶后进行,否则可能造成PKU假阴性。妈咪阴性报告表示宝宝正常?阳性结果怎么办?专家筛查阴性要随访对于筛查结果为阴性的新生儿,家长也需要持续关注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状况,按照医院要求定期参加儿童体检。一般医院也会进行新生儿疾病相关的随访。筛查阳性莫紧张筛查结果为阳性并不意味着新生儿已经患病,而是提示新生儿患有某种疾病的风险较高,需要前往医院做进一步的复查和诊断。一般医院也会对筛查阳性的新生儿进行主动的电话通知。 文章参考来自于妈咪的幸福 出生健康管理专家
汽车要加油,补充能量。娃娃要打疫苗,增加抵抗力。每个宝宝自出生起,都要按严谨的接种流程接种疫苗。然而,因为疫苗种类繁多,而且每种疫苗的接种次数又不尽相同,加之打疫苗时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有要求,因此有时不能打,有的忘了打,致使漏打疫苗的情况很常见。疫苗漏打了怎么办呢?要如何补种呢?首先说说疫苗补种的总体规则No.1疫苗补种的通用原则未按照推荐年龄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接种的14岁以下的儿童,应尽早补种,且遵照以下规则:1、对未曾接种某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根据儿童当时的年龄,按照该疫苗的免疫程序,以及对该种疫苗的具体补种原则中规定的疫苗种类、接种间隔和剂次进行补种。2、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3、应优先保证儿童及时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全程接种,当遇到无法使用同一厂家疫苗完成全程接种情况时,可使用不同厂家的同品种疫苗完成后续接种(含补种)。疫苗使用说明书中有特别说明的情况除外。4、针对每种疫苗的具体补种建议以及2007年国家扩大免疫规划(以下简称扩免)后新增疫苗的补种原则,详见下列具体疫苗的补种原则部分。No.2不同疫苗的补种原则1、重组乙型肝炎疫苗(1)若出生24小时内未及时接种,应尽早接种;(2)对于未完成全程免疫程序者,需尽早补种,补齐未接种剂次即可;(3)第1剂与第2剂间隔应≥28天,第2剂与第3剂间隔应≥60天。2、皮内注射用卡介苗(1)未接种卡介苗的<3月龄儿童可直接补种。(2)3月龄~3岁儿童对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或卡介菌蛋白衍生物(BCG-PPD)试验阴性者,应予补种。(3)≥4岁儿童不予补种。(4)已接种卡介苗的儿童,即使卡痕未形成也不再予以补种。3、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1)对于脊灰疫苗迟种、漏种儿童,补种相应剂次即可,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4岁儿童未达到3剂(含补充免疫等),应补种完成3剂;≥4岁儿童未达到4剂(含补充免疫等),应补种完成4剂。补种时两剂次脊灰疫苗之间间隔≥28天。(2)I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以后,无论在补充免疫、查漏补种或者常规免疫中发现脊灰疫苗为0剂次的目标儿童,首剂接种IPV。(3)2016年5月1日后,对于仅有bOPV接种史(无IPV或tOPV接种史)的儿童,补种1剂IPV。(4)既往已有tOPV免疫史(无论剂次数)而无IPV免疫史的迟种、漏种儿童,用现行免疫规划用OPV补种即可,不再补种IPV。4、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1)3月龄~5岁未完成DTaP规定剂次的儿童,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前3剂每剂间隔≥28天,第4剂与第3剂间隔≥6个月。(2)≥6岁接种DTaP和白破疫苗累计<3剂的儿童,用白破疫苗补齐3剂;第2剂与第1剂间隔1~2月,第3剂与第2剂间隔6~12个月。(3)根据补种时的年龄选择疫苗种类,3月龄~5岁使用DTaP,6~11岁使用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儿童用),≥12岁使用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成人及青少年用)。5、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1)>6岁未接种白破疫苗的儿童,补种1剂。(2)其他参照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补种原则。6、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1)扩免前出生的≤14岁儿童,如果未完成2剂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使用MR(麻风疫苗)或MMR(麻腮风疫苗)补齐。(2)扩免后出生的≤14岁适龄儿童,应至少接种2剂含麻疹成分疫苗、1剂含风疹成分疫苗和1剂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对未完成上述接种剂次者,使用MR或MMR补齐。7、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1)参照MR(麻风疫苗)的补种原则。(2)如果需补种两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间隔≥28天。8、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扩免后出生的≤14岁适龄儿童,未接种乙脑疫苗者,如果使用乙脑减毒疫苗进行补种,应补齐2剂,接种间隔≥12个月。9、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扩免后出生的≤14岁适龄儿童,未接种流脑疫苗或未完成规定剂次的,根据补种时的年龄选择流脑疫苗的种类:(1)<24月龄儿童补齐A群流脑多糖疫苗剂次。(2)≥24月龄儿童补齐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剂次,不再补种A群流脑多糖疫苗。(3)补种剂次间隔参照本疫苗其他事项要求执行。10、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扩免后出生的≤14岁适龄儿童,未接种甲肝疫苗者,如果使用甲肝减毒活疫苗进行补种,补种1剂。11、乙型脑炎灭活疫苗扩免后出生的≤14岁适龄儿童,未接种乙脑疫苗者,如果使用乙脑灭活疫苗进行补种,应补齐4剂,第1剂与第2剂接种间隔为7~10天,第2剂与第3剂接种间隔为1~12个月,第3剂与第4剂接种间隔≥3年。12、甲型肝炎灭活疫苗(1)扩免后出生的≤14岁适龄儿童,未接种甲肝疫苗者,如果使用甲肝灭活疫苗进行补种,应补齐2剂,接种间隔≥6个月。(2)如已接种过1剂次甲肝灭活疫苗,但无条件接种第2剂甲肝灭活疫苗时,可接种1剂甲肝减毒活疫苗完成补种。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宝宝出生后都要按严谨的接种流程接种疫苗,增加抵抗力,然而,许多的宝妈对预防接种了解甚少,为了更好的养育宝宝,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预防接种常见的那些事。 一、预防接种前1.提前网上预约挂号、带好预防接种本、体检保健本。 2.注意接种部位如上臂角肌、大腿外侧等处的皮肤清洁;冬天季节可以提前洗澡,穿宽松衣服。 3.了解本次需接种的疫苗及预防的疾病。 二、医生评估预防接种带宝宝去打预防针时,应主动告知医生,孩子近期地身体状况,以便医生正确掌握禁忌,这样既可以减少疫苗的副作用,又起到了预防疾病的目的。 1.孩子出现发热,应积极查找原因,痊愈后接种疫苗。 2.如宝宝的皮肤有严重的皮炎,湿疹及化脓性疾病应暂缓接种。 3.宝宝如患流感、肺炎痊愈不足两周的应暂缓接种,近期有腹泻儿童不宜口服脊髓灰质炎及轮状病毒疫苗。 4.对患有癫痫,抽搐等疾病,如接种乙型脑炎疫苗、流脑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应慎重。 5.使用丙种球蛋白制剂的儿童,3月内不宜接种疫苗。 3、预防接种后的注意事项1.儿童接种完后,应在接种门诊留观30分钟。 2.接种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避免辛辣的食物。 3.如出现低热、精神不振、哭吵、食欲欠佳等“接种反应”,一般都不要太担心,只要细心的照顾,多注意喝温开水,很快就会好转。 4.如出现高热、抽搐及时儿科就诊,支持对症治疗。
挑食( picky eating)又称挑剔进食,是指儿童对食物种类的偏好,对自己喜爱的食物毫无节制,而对自己不喜欢的食物一概拒绝,是一种不良的进食习惯。严重挑食或偏食时间过久会导致因食品单调而引发营养不良、肥胖、胃肠功能紊乱。近年在全国部分城市对1~3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约有20%的儿童存在挑食的情况。 宝宝为什么会出现挑食的情况呢?导致挑食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因为家长食品种类选择单一,制作方式单一,食物质地不符合儿童需要,辅食添加时间错过味觉发育敏感期和咀嚼发育关键期;挑食有一定的家族性,挑食可能是儿童模仿父母、兄弟姐妹的结果;还有些儿童已经出现了对某些食物的偏爱,但父母出于对儿童的溺爱和迁就,明知这种偏爱不对,仍担心儿童饥饿,经常为他做或买这些食品,这样儿童的偏爱就容易被逐渐强化而固定下来,成为不良习惯;还有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如铁缺乏影响胃肠道消化酶功能,可以出现食欲减退,锌缺乏可以导致味觉减退,对清淡的蔬菜感到无味,而偏爱口味重的食物。 挑食好发年龄为2~6岁,主要表现为吃得少、吃得慢、对食物不兴趣、拒绝吃某些食物过间超过1个月,不愿尝试新的食物,强烈偏爱某些质地或某些类型的食物,造成食物种类单一。严重时可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如便秘、食欲缺乏等。 如果宝宝出现挑食情况超过1个月,建议家长及早带宝宝到医院的儿童保健科就诊,医生将对儿童的体格生长进行全面评价,尤其是通过生长曲线图监测身高和体重增长情况,采用膳食频度法和24小时回顾法了解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微量元素、血红蛋白、肝功能、食物过敏、肠道菌群失调等,并根据结果给予相应处理。 除了专科医生的帮助,家长应该为挑食宝宝做些什么呢?家庭进食习惯对儿童有很大影响,应改善家庭环境、发挥父母及其他家人的榜样作用,创造良好的进食氛围,促进儿童改变不良进食行为。1、进食时避免分心,不能边吃边看电视、讲故事、玩玩具;规定每次进食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5-30分钟;家长要为宝宝提供适合其年龄的食物,并有耐心的逐步加入新的食物(可以尝试15次左右);鼓励1岁以上的宝宝自己进食,允许与年龄相符的进食“狼藉”现象,营造快乐的进食氛围;要让宝宝体验饥饿,获得饱感,限制两餐之间的零食,餐前不喝饮料,两餐之间间隔一定时间(大概3小时左右)。2、对有挑食习惯的宝宝,家长应对其讲述挑食对人体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的危害,让儿童充分认识挑食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方法,从而达到自觉或愿意配合克服和纠正挑食的不良习惯。3、对宝宝吃不爱吃的食物时家长多给予表扬、鼓励、物质奖励等,以增进食品的多样化;4、家长可以有计划地让儿童尝试某种不喜欢吃的食物味道,从不吃到吃、到能吃一点到正常进食;5、对年龄偏小的儿童可以尝试“饥饿疗法”,根据“饥不择食”的法则,饥饿时儿童不是考虑吃什么,而是先吃饱为止。通过体力活动,使宝宝感到饥饿后,先给他不喜欢吃的食物,再给他喜欢吃的食物,逐渐使爱吃和不爱吃的食物各占1/2,逐渐增加他不爱吃的食物,从而纠正挑食习惯。 宝宝挑食是一种不良的进食习惯,长期挑食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那么要怎么预防呢?强调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从婴儿期添加辅食做起。添加辅食时应多样化,家长初次给予宝宝的辅食一定要专门制作,不适合婴幼儿咀嚼能力的加工方式或成人饮食会引起婴幼儿反感和拒食。一种食物的连续添加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儿童吃腻或产生依赖。在幼儿期,家长对儿童喜欢吃的食物应限量并插入其他食物。在食物采购制作上应多样化,使儿童保持新鲜感。吃饭前不吃零食、饮料。饮食中要注意含锌、铁等微量元素食物(如肉类、蛋类)的补充,这样有利于挑食的预防。同时要注意创造良好的饮食环境,家长的习惯对儿童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注意不要强迫儿童进食,更不要责骂儿童。
最近全国的气温都开始升高,长沙的夏天也已经提前来到了,儿童阳光下户外玩耍是春、夏季的常见活动,在享受阳光的同时,确保健康和安全也非常重要。儿童尤其需要防护以免遭受太阳的灼伤,因为大部分的阳光灼伤发生在儿童时期。 紫外线会伤害儿童皮肤,那该采取什么措施帮助孩子防晒呢?美国儿科协会发布过关于儿童的防晒指南,小编已为你总结以下tips: 1、6月以内宝宝: 6个月以下的婴儿应避免阳光直射。把婴儿安置在树荫下、伞下或婴儿车遮阳蓬下。穿轻便的衣服并遮盖住胳膊和腿。用带帽檐的遮阳帽遮住脖子以避免晒伤。当没有足够的衣服遮盖或阴凉处的话,可以给宝宝用少量的防晒霜(至少SPF15),涂抹在暴露部位,比如婴儿的脸和手背。 2、6月以上宝宝: 第一位也是最好的防御紫外线的方法是遮盖。尽可能呆在阴凉处,并减少在太阳光线最强烈时段(上午10点到下午4点)的户外暴露。可选择由紧密编织面料制成的衣服,纯棉衣物既凉快又有保护作用。尽量选择一顶宽边的遮阳帽,可以遮住脸颊、下巴、耳朵和脖子后面。穿有防晒功能的衣物,比如防晒泳衣。有紫外线防护功能的太阳镜也是保护孩子眼睛的好办法。选择防晒系数SPF15或以上的广谱防晒霜,涂抹在孩子未被衣服遮盖的皮肤上。 3、婴幼儿如何使用防晒霜? 6个月以下宝宝:在衣物或帽子无法提供保护时,给孩子的脸涂抹一些即可。6个月以上婴幼儿:除眼睛周围,全身都可涂抹。若孩子皮肤出现过敏症状,可更换品牌或使用以氧化锌为防晒成分的防晒霜。如发现皮疹等反应,应及时就医。 4、选择广谱防晒霜,同时防护UVB和UVA。选择防晒指数(SPF)在15-50间的广谱防晒霜。SPF15和SPF30对大多数人来说就足够了。对于防晒指数高于50的产品是否能够提供额外的保护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5、防晒霜到底涂抹多少? 关于防晒霜的涂抹量众说纷纭,在中国《皮肤防晒专家共识(2017)》里有提到:在出门前15分钟涂抹,每隔2-3小时重复涂抹,涂抹量以1分钱硬币大小的防晒霜敷于全面部为宜。 6、选择一种不含氧苯酮(二苯酮-3)成分(紫外线吸收剂)的防晒霜,这是一种可能具有激素特性的化学防晒成分。 7、氧化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晒成分,涂抹后就像是给皮肤上安装了一面镜子,可以有效将紫外线折射、反射和散射紫出去,从而避免紫外线直接接触皮肤,属于广谱防晒。 8、不要选同时能防晒又驱蚊虫的防晒霜,防晒霜需要经常补擦,这就会导致皮肤过度吸收驱蚊虫成分,增加不安全几率。 9、晒伤怎么办? 立刻冷敷晒伤处来帮助灼热的皮肤舒服一点。给孩子多喝水,补液盐或者100%鲜果汁来补充体液的流失。如果孩子晒伤引起了水泡、疼痛或发烧,立刻冷敷晒伤处请并及时就医。
在儿童保健日常门诊中,医生对于1-3岁多孩子体检会比较关注其语言、社交等方面发育,但经常出现的情形就是:“没事的,他爸爸3岁才说话”,“哎呀,说话晚一点没关系,到时候什么都会讲的”,真是这样吗?现在医学都是讲究循证医学证据,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临床科研证据怎么说: ★ 2-3岁半之间,“语迟儿童”比例大约为13.5-17.5%;在4-7岁之间,“语言障碍”儿童比例为7.4-9.4%,这些语言障碍儿童到了学龄以后会出现和语言相关学习困难(如阅读、书写等方面困难)。 ★ 约一半语迟儿童的确会在学龄前会自然跟上同龄人的语言发育进程,而另一部分语迟儿童则会表现出持续的语言习得困难,成为“语言障碍”,进而引申出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 ★ 至今仍没有特异性方法能够在所有的两到三岁半”语迟儿童”中,准确预知哪些孩子会成为“语言障碍”,哪些可以赶上正常语言发育进程。 ★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儿童语言发育早期积极干预更有效。 基于以上证据信息,建议家长不要盲目相信“贵人语迟”,也不要自行百度后就怀疑是否是自闭症,给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焦虑,当然更不能对语言落后持观望态度啦,正确做法就是寻求专业发育行为儿科医生帮助,早期积极干预,以下就是针对家庭的干货建议: 1、 结合生活情境(吃喝拉撒睡),并跟随孩子的兴趣,多和宝宝单字、单词将正在进行的活动、游戏说给宝宝听,注重交流质量,促进对语言理解。在这过程中父母需要蹲下来,和宝宝视线保持一致面对面说话,这样才能给宝宝模仿学习的机会。 2、 家庭中,要逐步培养宝宝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包办替代,因为在发育行为门诊中经常会出现:宝宝只要发“啊啊啊”的音,带养人很快就猜出其意图并给予满足,长此以往,削弱了宝宝想要去进行语言表达的动机。所以有时不要急于满足宝宝的需求,可稍等片刻,温和鼓励,刺激宝宝主动表达。 3、 父母反复示范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耐心等待宝宝模仿,如出现便意时,可用宝宝的口吻说“**要拉大/便了”,一旦宝宝用语言表达,就要及时回应给予表扬,若暂时说不出来,也不要强迫,父母可用清晰声音,把语言和动作结合起来说给宝宝听,使其理解,听懂的多了,自然就可以开口。 4、 陪宝宝玩假扮性游戏,1岁半左右的宝宝会出现假装给娃娃梳头、喂水等假扮性游戏,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想象力是不可或缺的,而想象性假扮游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儿童语言发育的潜力,也能帮助宝宝了解物品功能,学习基本沟通社交技巧,语言治疗师在进行语言训练课时,也是经常应用此类游戏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所以,父母要经常有意识的和孩子玩假扮性游戏。 5、 减少电子屏幕暴露。孩子长时间看手机、电视,会削弱其语言表达动机,由于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仅会影响宝宝语言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而且对宝宝视力、睡眠和注意力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美国儿科学会建议:18个月以下的婴幼儿,不应暴露于任何电子媒介下;2~5岁儿童每天接触屏幕的使用时间不应超过一小时,所以建议家长应该多让孩子接触能激发创造力的“不插电”活动,尽可能的远离屏幕,但要是真的无法避免使用,也应尽可能多让孩子观赏高质量节目,要确保充足睡眠和室外活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