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我们常常会遇到两类患者,一类是,牙齿已经没有任何保留价值了,但患者舍不得、害怕拔牙,认为拔牙对身体有损伤,拒绝拔牙;另一类就是,根本没有耐心一步步完成牙体、牙周、修复的联合治疗,觉得牙疼、牙松动,都应该拔掉,省得浪费时间和金钱,还不一定有好的预后。 这两种想法都不正确。 之前我们讲过拔牙的适应证,对于那几类没有保留价值的牙齿,应该及时拔除。 同时,牙疼、牙松动,也不一定就要拔牙,需要看是否有保留价值,对有保留价值的患牙,及时对牙体、牙周的疾病进行治疗,纠正不良习惯,后期还需要修复等治疗方案,患者能够配合医生完成治疗,这颗患牙也许就保留住了。 我们主张尽量保留天然牙,牙齿拔掉后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不仅仅是咀嚼功能丧失,影响美观,邻近的牙齿也会移位,还会产生牙周问题,总之,尽量努力保留有价值的天然牙,拔除危害口腔健康和无保留价值的牙齿,可能是比较好的考虑方案。 您明白了吗?
一般来说,拔牙后应该在半年内进行修复,比如镶牙或种植。超过半年不做假牙,相邻的牙齿会向缺牙间隙倾斜。如果是下牙缺失,上牙还会慢慢伸长,增加未来修复方案的复杂度。同时,牙齿拔除后没有及时进行修复,容易造成牙周炎隐患,时间长了,就会有松动的危害。 很多患者就说了,拔牙这么不好,那我不拔了。但,有些情况不得不采取拔牙的治疗方案,比如: 1. 牙周炎导致的没有保留价值的松动牙; 2. 严重龋坏,无法进行有效修复的残根残冠; 3. 对口腔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阻生齿; 4. 滞留的乳牙; 5. 多生牙; 这些情况下,如果坚持不拔牙,会对口腔健康造成危害。拔掉必须拔除的牙齿,及时进行修复,可能是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最近遇到一位害怕拔智齿的患者,他说,郑渊洁有篇小说叫《智齿》,其中有一句名言“有智齿的人不一定是天才,但天才都有智齿。智齿能通过指挥大脑达到间接指挥人的目的......”。 这篇小说我没有看过,但是,就口腔科普知识而言,智齿长在牙槽骨中,与大脑的距离很远,ta也不能指挥大脑发出任何指令。 拔智齿应该对智力没有影响。 随着人类的进化,食物越来越精细,人类的智齿本着用进废退的原则,已经在慢慢退化,有些人一生都不会长出智齿,还有很多人的智齿因为萌出位置受阻,反而会对健康牙造成影响。食物嵌塞也会造成智齿冠周炎,肿胀疼痛,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 因此建议拔除不必要的智齿,更有利于口腔健康。 您理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