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结石是指位于胆总管内的结石,根据结石来源,胆总管结石可分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和来自胆囊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是原生在胆总管内的,或原发于肝内胆管的结石下降落入胆总管。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是指原发于胆囊内的结石通过胆囊管掉入到胆总管内的,因此胆总管结石常合并有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一旦诊断,因其易引起严重并发症,需要急诊或择期取出,而不能弃之不理。胆总管结石常用治疗方法1. 保守治疗疗法:病人情况紧急时,一时难以或不宜采取取石手术时,需要进行对症治疗,如抗炎;抗休克;静脉输液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等。局限:可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但不能排除结石。2.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适用:直径1cm以左右的结石可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行EST,用网篮将结石取出。此法创伤小,见效快,更适于年老、体弱或已做过胆道手术的病人。如果结石直径1.5cm以上,需要在内镜下碎石再取出。如果取出困难,或者一次难以取尽,则可在内镜行胆总管支架引流术,3-4月后再取,会发现结石已变小、变少,容易取出。局限:操作较复杂,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常见的并发症有胰腺炎,感染,出血等。合并胆囊结石者需再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3. 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疗法:采用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或右肋缘下斜切口都能满意显露胆总管。用T形管引流者,适合于单纯胆管结石,胆管上下段通畅,无狭窄或其他病变者,如有胆囊结石,同时进行胆囊切除术。局限:手术风险较大,易引发术后并发症,需要放置T管引流数月之久,影响生活、工作。4.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适用:主要适于单纯性胆总管结石,并经术前或术中胆道造影证明确无胆管系统狭窄和肝内胆管多发结石者,如有胆囊结石,同时进行胆囊切除术。局限:手术难度较大,需要有熟练的腹腔镜手术基础。否则手术风险极大。也需要放置T管引流数月之久,从而影响生活、工作。5. 中药治疗疗法:多用一些具有舒肝、利胆、解痉、止痛的方剂进行治疗,可取得较为肯定的疗效。局限:只有部分病人有缓解症状作用,有利胆作用,但结石不能排出,也不应排出。选用何种胆总管结石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结石的大小、多少,是否合并胆囊结石,是否合并有其他基础性疾病,如冠心病、脑梗、糖尿病等,综合考虑,作出最优选择。选择治疗方法时也应考虑到当地医院的技术水平,医生的处理经验。
首先一定要多吃优质蛋白的食物。代表性的食物就是奶,蛋,肉,还有鱼和大豆类的食物,以保证机体的各种营养充足。其次要多吃高维生素的食物。比如绿叶的蔬菜,西红柿,茄子,红枣等。饮食在慢性胃炎发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防治慢性胃炎的关键,一定要引起重视。
1.何谓胃食管反流?反酸、烧心、口苦、心口不舒服、反复呛咳这些情况在中老年朋友中比较常见,尤其在受凉、饮酒、饮食不调时容易出现而且经久不愈,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这些症状都是胃食管反流的表现。胃食管反流是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引起的一系列不适表现,具有长期性、反复性、难治性等特点,部分病人还因为病情长期反复发作而导致食管癌,因此需要引起广大中老年朋友重视。胃食管反流病的本质是原本在胃和十二指肠的食物、胃液、十二指肠液反流进入食管腔内,对食管壁产生刺激形成的不适。绝大多数时候因为反流物中包含大量胃酸,因此具有较强的酸性;也有少数病人属于胆汁或者十二指肠碱性液体的反流。而由于食管上皮和胃上皮的结构不一样,胃是柱状上皮,对酸碱等刺激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而食管上皮的组成类似于皮肤或口腔粘膜,属于鳞状上皮,对化学刺激特别敏感,极易出现粘膜充血、糜烂甚至溃疡,病人也会出现不舒服的感觉。还有部分病人虽然胃镜检查时没有发现这些明显炎性表现,但烧心、反酸的感觉同样明显,也属于胃食管反流的范畴。2.什么原因造成了胃食管反流?产生胃食管反流的原因有很多,比较常见的包括饮食习惯、吸烟、饮酒、胃肠动力异常、不良生活习惯、情绪、病毒或细菌感染、体型、糖尿病、怀孕等因素。饮食因素里面比较多的是咖啡、浓茶、含碳酸饮料、油炸食品和辛辣食品等,有时进食麦片、甜豆浆、生萝卜等也会容易诱发本病;香烟中由于存在烟碱、焦油等物质,具有松弛贲门括约肌(食管和胃结合部)的作用,是导致胃食管反流的重要因素。酒精本身对食管粘膜具有较强的刺激和损害作用,同时在饮较大量的酒后容易对胃产生刺激,导致胃壁逆蠕动加强使病人出现反流甚至呕吐症状。胃肠动力异常是中老年人出现胃食管反流比较常见的原因,由于身体各器官机能下降,食管和胃蠕动能力减弱,胃内食物在胃腔内滞留时间延长,也容易通过贲门向食管腔内涌入。生活中一些不健康的习惯也可能是造成胃食管反流的因素,如进食后在很短时间就就卧床休息,胃内食物尚未排入肠道,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食管内,这一情况尤其好发于进食较多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时。情绪异常会直接影响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在焦虑、气愤、压抑、悲伤等负面情绪的作用下,病人极容易出现腹胀、嗳气、反酸等感觉,这与胃肠道的功能失调有关。还有很多病人有切身的感觉,就是某次发作前可能有感冒、发烧、呕吐、腹泻等情况,这些都与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关,部分人可能随着感染的改善反流症状也逐步好转,但也有部分人在感染消退后较长时间内一直存在反流表现。很多人会提出疑问,为什么经历类似的情况,有人出现反流,而其他人又没有这样的情况,这是什么原因呢?这里要解释的就是胃食管反流最关键的病因是胃和食管结合部的位置——贲门。贲门开口的松弛度是影响反流的决定性因素,而贲门“松紧”是贲门括约肌收缩和舒张决定的。贲门括约肌本身的收缩能力与遗传、体型、食物和药物因素有关。前面所述的酒精、香烟、咖啡、浓茶和甜食等都是影响贲门括约肌收缩的外部因素,而遗传、体型等是影响它收缩的内在因素。胃食管反流病人常更易分布在具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中,这可能与部分基因影响贲门括约肌的发育异常有关,这一类病人往往会出现括约肌薄弱或者肌肉环较大,造成贲门松弛和宽大,容易出现反流情况。而体型也是影响贲门开口的原因,偏瘦的人膈肌和贲门括约肌薄弱,食管裂口的地方也显得松弛;而矮胖的病人由于胃底和贲门之间形成锐角,腹壁脂肪和肠系膜脂肪肥厚也会增加腹压,这两个因素也造成了胃食管反流加剧。一些慢性病和特殊的生理状态也是造成胃食管反流的原因。如糖尿病病人,由于胃肠蠕动能力下降,导致胃内容物比正常人更容易反流进入食管腔。而怀孕的妇女,由于子宫在盆腹腔内占据了较大空间,胃腔被压向胸腔,胃内食物更容易进入食管。此外还有一些治疗冠心病和高血压的药物同时也能产生松弛贲门括约肌的作用,造成胃食管反流。3.胃食管反流有何危害?胃食管反流虽然是良性疾病,但它发病率高、反复发作,经久难治,因此是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少数病人会在胃酸等反流物的反复刺激下出现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和食管贲门癌等情况。因此胃食管反流的表现出了典型的反流、反酸和烧心外,还可能出现呕血、吞咽困难、反复呛咳、慢性咳嗽、咽部不适、口苦口酸等。少数病人甚至还会发展为慢性咽喉炎、支气管哮喘、牙龈炎、龋齿等,但由于未能及时发现胃食管反流这一“元凶”,导致这些疾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4.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胃食管反流?要确诊胃食管反流相对简单,只要存在典型的反流表现即可诊断。但需要主要两点:1.排除是否合并有其他疾病,尤其是食管癌、胃部疾病等,所以对于初诊病人,只要尽可能进行胃镜检查。当然消化道钡餐造影也是可选的措施,但它带来的有用信息要稍逊于胃镜检查。2.对于不典型的疑似病人,则要通过胃镜、24小时食管腔内pH值和胆汁检测、放射性核素扫描、消化道钡餐造影等技术来明确诊断。其中24小时食管腔内pH值和胆汁检测具有实时监测病人食管腔内胃酸和胆汁 存留情况,不但可以诊断胃食管反流,还能明确反流物的性质,进而指导药物治疗。5.胃食管反流怎么治?胃食管反流的治疗是医生和病人最关注的问题。因为大多数病人都是酸性反流,所以临床上一般采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其中有一种药物——质子泵抑制剂(PPI)具有明确的缓解症状、改善食管损伤的作用。部分病人不愿意接受上面的检查,也可以口服这一类药物两周,假如相应症状消失或好转,也可以辅证他属于胃食管反流病,这也叫做PPI试验性治疗。常用的PPI药物有奥美拉唑、拉索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艾普拉唑等,根据不同药物,口服相应剂量均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应用PPI治疗有几个注意点:1. 药物起效快,一般正规口服24-48小时后症状就会迅速缓解,很多病人就会自行停药,但疾病并没有真正控制,往往数天后病人的反流会再发甚至更重。因此口服这一类药物一定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医嘱,一般胃食管反流病的首次治疗至少需要服药8周时间,此后还要根据停药后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维持治疗,部分病情顽固的病人需要摸索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最低维持剂量进行长期治疗。2. 切忌突然停药,由于这一类药物的自身特点,突然停药后容易在短期内出现胃酸分泌反跳性增加,导致症状加剧。因此考虑停药时要逐步减量,延长停药时间,甚至在停药期间还需要其他类型的药物进行过渡治疗。3. 长期口服PPI还容易造成胃内杂菌生长、影响营养物质吸收、导致胃泌素升高和胃粘膜萎缩扩大化的倾向,因此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到专科医生那边随访和监测。其他抑制酸分泌或者对抗胃酸的药物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比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H2受体阻滞剂,也可以配合PPI进行治疗。这一类药物的起效比较快,但中长期服用后很容易出现耐药性,因此目前主要用于配合PPI治疗,一般用于防止夜间酸突然分泌增加、PPI撤药过程中替换以及不能使用PPI等情况。此外铝碳酸镁、硫糖铝、铋剂、磷酸铝凝胶等也具有中和胃酸胆汁、保护食管粘膜的作用,具有辅助治疗作用。理论上胃肠动力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胃排空和十二指肠蠕动来减轻反流症状,但是在临床应用中,这一类药物似乎并没有发挥预料中的效果。因此它们更多是用于PPI的辅助治疗,或者针对碱性物质、胆汁反流的治疗。这一类药物包括多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潘立酮(吗叮啉)、莫沙比利等。此外还有普卢卡比利一些新药逐渐面世,认为比传统的动力药物效果要更好,但还缺乏深入研究。抑制酸分泌其实并不是抑制反流,仅是把反流物中最有害的酸性物质的酸度降低,从而保护食管。目前也逐步开发了具有收缩贲门括约肌的药物,正在临床试用,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种药物叫巴氯芬,它可抑制酸反流和非酸反流的发生,并改善胃食管反流症状,无论单药使用或作为 PPI 的辅助治疗,均显示明显的临床功效。另外还有普阿氯芬,它是巴氯芬的前体,胃肠道吸收好,耐受性优于巴氯芬,但目前关于该药的临床研究没有继续深入开展。既然胃食管反流的关键在于“贲门松弛”,我们是不是能把它修好呢,现在有一些抗反流手术,能把找个屏障功能加强。这一类手术在国外开展比较多,对年纪较轻的患者,做手术能够明显减少药物的服用,甚至有些人就可以不用服药。但对于中老年病人效果相对较差。十几年前这个手术是通过开腹完成的,现在随着微创技术的开展,可以通过腹腔镜技术做抗反流手术。而且国内也逐渐开展抗反流手术,但例数较少,国内有经验的医生也较少。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在胃镜下也可以做部分抗反流手术,但就目前而言,这些内镜抗反流手术的短期疗效可以,长期疗效还不理想。6.日常生活中如何来防治胃食管反流?由于胃食管反流属于慢性病,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相关保健治疗措施,达到部分减轻症状的目的。比如饮食规律、心情舒畅、多多运动、控制体重。饮食规律就是不要暴饮暴食,尽量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睡前不要吃东西,尤其是流质食物,最好在睡前适当运动1-2小时,等胃内食物适当排空后再卧床休息。休息时也要尽可能保持上半身稍倾斜的位置,比如用三个枕头的办法,两个枕头枕在头下,一个枕头放在腰背部,这样的体位可以在睡眠中通过重力作用减轻反流。戒烟戒酒往往可以迅速缓解因为这一类因素造成的反流情况。而控制体重,对于体型偏瘦的需要适当增加体重,对于较胖的病人则需要适当减轻体重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目的。本文系朱宏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萎缩性胃炎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一个胃癌的发病构成是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低级别瘤变,高级别瘤变。萎缩性胃炎到胃癌还要经过三个阶段。建议:1.要查相应的其他的问题,比如幽门螺杆菌。2.要进行正规的治疗。3.定期复查,根据发展情况判断。
现在体检项目越来越细、越来越全,有些已将胃镜、肠镜检查纳入常规体检,但很多人会拒绝。其实,胃镜、肠镜体检基本上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健康体检的常规项目,门诊或住院病人的常规检查。国人之所以不愿意接受胃镜、肠镜体检,主要是觉得这些检查非常痛苦。其实,这是由于人们对胃肠镜存在误解,听信了一些负面的传言,所以对胃肠镜产生了畏惧。 实际上,随着无痛胃镜及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的进步,操作时间明显缩短,胃镜及结肠镜的检查大多数患者感觉不到太多的痛苦。相反,我们在门诊发现很多胃肠不适的病人因为惧怕而拖到很晚才来检查,往往发现时已是癌症的中晚期,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就业、工作压力加大,这些压力对胃肠道会产生不良影响。如果您有胃痛、胃胀、反酸、烧心、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甚至大便带血等症状,最好不要拒绝胃镜、肠镜检查。 因为这些症状很可能是由于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结肠息肉等良性疾病引起的,需要对症治疗;也可能是胃癌、食道癌、结肠癌等发病率逐年攀升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引起的,这一类疾病只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上述疾病,一般的体检检查很难做出早期或明确诊断,检查胃肠道疾病最准确也最直观的方法就是做胃镜和结肠镜。 哪些人应该做胃镜检查 一般来说,即使没有家族史、幽门螺杆菌阳性、既往患过胃溃疡或萎缩性胃炎,40岁以上的人群也应该做一次胃镜检查,因为早期胃癌、结直肠癌及消化道息肉通常没有明显症状。除此之外,胃镜检查还适用于如下一些情况: 1. 凡有上消化道不适,怀疑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病变,临床需要确诊者。 2. 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 3. X线钡餐检查后仍不能确定病变性质者。 4. 已确诊的上消化道病变,如溃疡、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等,需胃镜随访复查者。 5. 怀疑上消化道异物患者。 6. 有胃癌家族史,需要进行胃镜检查者。 7. 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明确胃黏膜病变者,或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培养以指导治疗者。 8. 有其他系统疾病或临床其他表现,需要胃镜检查进行辅助诊断者。 哪些人应该做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作为健康体检,对于50岁以上人群,不论有无症状均应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除此之外,结肠镜检查还适用于如下一些情况: 1. 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包括显性出血和持续性便潜血阳性。 2. 有下消化道症状,如腹泻、便秘、大便习惯改变、腹痛、腹胀、腹部包块等。 3. 钡灌肠检查阳性或有可疑病变,不能明确诊断,为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或需做内镜下治疗者。 4. 低位肠梗阻及腹部包块不能排除肠道疾病者。 5. 大肠炎症性疾病做鉴别诊断或需要确定病变范围、病期、严重程度、追踪癌前期的变化。 6. 结直肠息肉和早期癌需要在内镜下切除治疗者。 7. 大肠癌术后或息肉切除后定期随访者。 需要注意的是,胃镜与结肠镜体检不用每年都做。一般胃镜检查后无明显异常者可以3年左右再复查,结肠镜检查无明显异常者可以5年~10年后再复查。如果胃肠镜检查有问题,应根据医嘱及时复查。 知识链接 胃肠镜也能治疗疾病 胃肠镜检查除了能够直接了解消化道的情况外,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许多消化道的病变也可以直接通过胃镜及结肠镜进行治疗。例如,食道卡入的鱼刺、枣核等异物可以直接通过胃镜取出。检查中发现的良性消化道息肉,可以直接进行内镜下摘除。对于早期发现的食管癌、胃癌及结肠癌,也可以通过在胃镜、结肠镜下进行局部黏膜剥离术、黏膜切除术而达到根治早癌的效果。 内镜下早癌切除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现在已基本成为消化道早期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使许多患者免除了开刀之苦。此外,对于有些发现较晚、已失去手术机会的消化道肿瘤,可以通过胃肠镜下放置支架解除肿瘤造成的梗阻,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腹胀,腹痛,停止排气排便为最多的症状。任何的原因引起肠道内容物的排空障碍,排空延缓都可能引起肠梗阻的症状。原因多种多样,比如有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甚至于长时间排便困难也可以起肠梗阻,会有不同的症状。如果梗阻的位置比较低常常出现停止排气排便,而如果位置比较高,在早期就可能出现呃逆或者反胃、呕吐,这是根据位置。在早期只是停止排气排便,另外腹胀、腹痛,在晚期甚至引|起肠穿孔、肠坏死,可能弓起全身中毒的症状和休克的症状,可能需要急诊手术解除。
作为医生,经常遇到有人拿检验报告来咨询,某项肿瘤标志物增高要紧吗?门诊时间有限,在这里我们好好讲一下肿瘤标志物与肿瘤的关系。 肿瘤标志物是怎么发现的 肿瘤标志物,从字面上理解好像就是抽个血能查出体内隐藏着的肿瘤,但肿瘤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学诊断,需要活检或手术标本进行确诊。由于穿刺活检再小也是一个小手术、小操作,因此影像学检查、抽血检测等手段都被用来辅助作为肿瘤的诊断。 出于这样的目的,人们想找出一种特征性的物质,它最好由肿瘤细胞合成释放,或者由机体对肿瘤的反应性释放,它最好在正常人体内不会出现,最好抽血能检测。 这种设想很好,被报道、发现的肿瘤标志物有成千上万种,但能真正应用到临床中的确少之又少,目前筛选出来了一些在临床上已经在使用的肿瘤标志物如AFP(用于肝癌)、PSA(用于前列腺癌)、CEA、CA19-9等已经是比较可靠的了,但不能代替诊断,因为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的问题。 假阴性和假阳性 比如1000个已用病理诊断确诊的肿瘤患者中,全部都去做肿瘤标志物A检测用于诊断肿瘤,结果发现只有900个人肿瘤标志物A升高超过参考值,还有100个患者是无法通过抽血检查发现肿瘤存在的,如果要肿瘤标志物A用于诊断肿瘤,就会漏掉了这100位肿瘤患者,医学上的概念叫“假阴性”。 反过来,有1000位怀疑肿瘤的受检者,全部都去做肿瘤标志物A检测用于诊断肿瘤,结果显示肿瘤标志物升高A超过参考值的受检者,其中只有800个人才是真正患有肿瘤,而另外200经全方位检查没有发现肿瘤,这200个“被冤枉”的称为“假阳性”。 肿瘤标志物不能用于确诊肿瘤 我们当肿瘤标志物测定结果超出参考范围时即称为阳性,但肿瘤标志物阳性不等于恶性肿瘤,肿瘤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学诊断。大部分肿瘤患者的肿瘤标志会出现异常升高,但始终有不少肿瘤患者这些指标是不升高的。 所以临床上我们遇到有些患者抱怨:“我年年做体检肿瘤标志物这一项指标一直是正常的,怎么得了肿瘤都发现不了?”其实任何检查都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的问题。 而正常人中也有一部分人指标出现异常,而其实他们并未患肿瘤,可能是由于一些其他譬如炎症、组织修复等原因引起的。 由于存在假阳性,也不用因为肿瘤标志物一高就认为是坏消息;由于存在假阴性,我们不应觉得肿瘤标志物指标正常就离癌症还很远。检测手段的灵敏度和特意度是针对群体而言的,需理解检查指标与确诊之间存在的交集与差集。 肿瘤标志物的正确用法 通过上面的介绍感觉肿瘤标志物好像没那么“高大上”了,虽然不能诊断,但其还是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用法一:提示作用 肺癌早期诊断靠CT、胃肠道肿瘤早期诊断靠胃肠镜,但不可能人人都愿意或都能去全套地做一遍这些检查,因此肿瘤标志物还是有其存在的意义。由于抽血检查很方便,因此一些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对较好的肿瘤标志物常常被加入体检项目,以覆盖各系统的检查,比如甲胎蛋白用于检测肝癌,CEA用于检测肺癌和消化系统肿瘤。 因此如果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我们最好先复查一次,如果还是升高就是一种提示,告诉我们要进一步查明升高的原因,这时最好找到专科医生进行分析和决定进一步的检查。 用法二:术后复查 对于已确定为癌症的患者,检测“肿瘤标志物”可评估病情、判断治疗疗效。比如手术后,若出现肿瘤复发,CT、核磁在一定的时间窗内可能发现不了,但肿瘤标记物会逐步增长,是对影像学形态诊断的有力补充,可供医生提前判断病情并行干预。这是因为肿瘤标志物的高低常常与肿瘤的消长相平行,病情控制不好,标志物通常会上升非常多,得到有效治疗后会降低甚至回到正常水平,因此动态观察尤为重要。 因此测定肿瘤标志物对病程进展、治疗效果、预后、复发、转移等相当有,当然有些肿瘤患者的肿瘤标记物自始至终都不增高,因此不能过于看重肿瘤标记物的价值,慎重对待才是正确的态度。
胆囊是一个附着于肝脏下面的囊袋状的脏器,储存一部分肝脏分泌的胆汁,并加以浓缩。胆汁由肝细胞产生,通过肝内、肝外胆管排入肠道,帮助食物消化。胆汁里有很多成分,如胆固醇、磷脂、胆色素、胆汁酸等,一般情况下呈溶解状态,就像糖或者食盐溶解在水里,一旦代谢系统发生异常,平衡被破坏,有一部分就会形成结晶,然后进一步长大,变成团块,停留或者堵塞在胆道系统,影响胆汁的流动,慢慢就形成了结石。
由于癌症命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通常老百姓所说的胃癌、肺癌都是依据癌症发病的组织器官不同来分类,然而,当一些名字具有病理特征时,老百姓就会疑惑不解,如胃肠道间质瘤,既然带有瘤应该就是肿瘤的一类,但是根据危害程度不同,肿瘤又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癌症),这个瘤是属于哪一类呢?这样的问题困扰了许多患者,有些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没弄清事实前就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对治疗不利的影响。 胃肠道间质瘤不是癌症,但是它是一种具有恶性倾向的侵蚀性肿瘤,与癌症类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交界性肿瘤。此类交界性肿瘤处于善恶之间,具有良性细胞形态,但容易复发,甚至转变成恶性肿瘤,需要及时进行正规治疗。在我国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有60%-70%的人其肿瘤发生在胃部,有20%-30%的人其肿瘤发生在小肠,还有极少数的人其肿瘤发生在食管、结肠和直肠。但是,胃肠道间质瘤并不等同于胃癌或者肠癌。癌是指发生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具有浸润性生长、易复发和多途径转移的特点。而胃肠道间质瘤则是发生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其肿瘤组织的侵袭性并不像癌那么强,也很少发生淋巴或血液的转移。但是,胃肠道间质瘤也具有以下不容忽视的特点:1.对常规的放疗和化疗不敏感 目前,临床上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方法是进行手术切除,此时建议将手术与生物疗法并用,即弥补了手术的不足,又化解了无法化疗而造成了治疗力度不够的缺憾。 2.手术后易复发 虽然早期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术后5年的生存率较高,但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可高达40%-90%。而且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在术后一旦复发,其生存时间一般仅为10-20个月。 3.早期不易诊断 由于胃肠道间质瘤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此病很难在早期被发现,尤其是直径小于2厘米早期的这种肿瘤。很多人都是在进行肿瘤普查、体检或做其他手术时发现患有胃肠道间质瘤的。但也有少数此病患者会在早期出现消化道出血、腹痛、腹部有包块、贫血、肠梗阻等病症。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进行确诊,具体的检查方法包括纤维内镜、内镜超声、B超和CT等检查。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最新研究发现,亚裔病人比其他病人群体高出1.5倍的可能性被诊断为这种类型的肿瘤,亚裔比其它种群更易罹患胃肠道间质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