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起人们开始用“菊花”形容“肛门”。宝宝“菊花”初放,但也可能偶有“微恙”。“肛周脓肿”就是宝宝小“菊花”的常见病。正因为常见,网上有许多家长对此疾病的经验分享,但正确的知识不多。也因为是“小病”,很多医院都治疗,但方式方法不同,效果不一。门诊经常看到这样的孩子,脓肿起了又消,消了再起,反反复复迁延数月不愈。孩子肛门反复流脓,家长反复跑医院,孩子排便疼痛哭闹,家人寝食难安,甚至无法进行正常的预防接种。 婴儿的“肛周脓肿”就像小“菊花”上的一只苍蝇!赶走了又来,让一家人身心俱疲! 今天就让我们来谈一谈宝宝小“菊花”上这只讨厌的苍蝇,看看用什么办法能将其“一击以毙之”,不再复发,还“菊花”最初之“高洁”! 首先要明确一个理念:婴幼儿肛周脓肿属于一类特殊类型的肛周脓肿,不同于成人或大孩子的肛周脓肿,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1、发病年龄低,多在出生后1-3个月发病。 2、发病婴儿常伴有生理性腹泻,大便稀频。 3、多为男孩,女孩很少发病。 对于婴儿肛周脓肿的病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肛窦内肛腺感染:发育异常,腹泻感染。 2、雄激素增高:新生儿一过性雄性激素分泌过多,刺激肛周皮脂腺,使其分泌旺盛导致继发感染。 3、免疫力低下:肛门直肠粘膜局部免疫结构未成熟,白细胞吞噬能力及免疫球蛋白生成较弱,直肠粘液中IgA水平低。 所以患有肛周脓肿的孩子,医生是不会给接种疫苗的。 4、护理不当,肛周局部皮肤黏膜损伤。 这其中最主要的病因还是前两种。 在肛门深方,肛管皮肤与直肠粘膜相连接的地方,有一条锯齿状的环形线,医学上称为“齿状线”。齿状线处有开口向上的隐窝称为肛窦,肛窦内底部有肛腺的开口。当大便稀频时,细菌进入肛窦致其发炎,堵塞肛腺开口,致肛腺液流出受阻,引起肛腺感染,感染通过肌间隙、淋巴管蔓延至肛周间隙,最后形成肛周脓肿。 病情发展过程:红肿硬结 — 脓肿 — 破溃 — 肛瘘 当然家长最关注的还是治疗。治疗是根据脓肿形成与否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发病早期,脓肿形成前,表现为肛门周围红色硬结,局部肿胀,压痛明显,孩子排便时及给其擦屁屁时,疼痛哭闹。 这时可以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局部抗生素软膏外涂的保守治疗措施。 如果形成脓肿了,再外用药物就不行了。这时必须及时切开排脓,有人简称为“切排”,切开排脓是一个简单快速的操作,脓液排出后,孩子的症状会很快改善,红肿消退,疼痛减轻。 如果没有肛瘘形成,肛周脓肿的治疗还是很简单的,恢复也很快。但如果存在肛瘘,肛周脓肿会反复发作。当你刚刚沉浸在肛周脓肿终于治愈的喜悦中时,它有可能经过短暂的休整后又反扑上来了。在原处,依然是红、肿、热、痛。接下来依然是切开排脓,换药护理。有时还不等你切开可能就自行破溃了。让你每一天都对着孩子的小菊花,心疼焦虑!当肛周脓肿复发时说明已经有肛瘘形成了,这时需要进行肛瘘的治疗,一般采用肛瘘挂线或者肛瘘切开的方法,这时你又进入了另一个煎熬。 “脓肿—切开排脓—换药护理—愈合—复发—再次排脓—换药护理—再次复发—肛瘘—治疗肛瘘”,这样反反复复,需要经历几周甚至是几个月的时间,任何人都会“身心俱疲”。 肛周脓肿,是一个很多人不以为然的“小病”,但真正经历的人却饱受其折磨。有没有好方法让这个病一次治愈,减少复发呢? 我们现在采用的方法是切开排脓同时探查肛瘘,如果没有肛瘘,待其自愈。如果存在肛瘘,同时行肛瘘挂线治疗。一次治愈,病程短,孩子少遭罪。疗效好,很少复发。 小病不小,任何一种疾病都会给弱小的婴儿带来痛苦,给家长带来焦虑。及早治疗,尽早治愈才是最好的办法!还孩子一个“冰清玉洁”的小菊花吧!
菊,花之隐逸者也!今天的话题就从菊花谈起! 不知何时起人们开始用“菊花”形容“肛门”。宝宝“菊花”初放,但也可能偶有“微恙”。“肛周脓肿”就是宝宝小“菊花”的常见病。正因为常见,网上有许多家长对此疾病的经验分享,但正确的知识不多。也因为是“小病”,很多医院都治疗,但方式方法不同,效果不一。门诊经常看到这样的孩子,脓肿起了又消,消了再起,反反复复迁延数月不愈。孩子肛门反复流脓,家长反复跑医院,孩子排便疼痛哭闹,家人寝食难安,甚至无法进行正常的预防接种。 婴儿的“肛周脓肿”就像小“菊花”上的一只苍蝇!赶走了又来,让一家人身心俱疲! 今天就让我们来谈一谈宝宝小“菊花”上这只讨厌的苍蝇,看看用什么办法能将其“一击以毙之”,不再复发,还“菊花”最初之“高洁”! 首先要明确一个理念:婴幼儿肛周脓肿属于一类特殊类型的肛周脓肿,不同于成人或大孩子的肛周脓肿,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1、发病年龄低,多在出生后1-3个月发病。 2、发病婴儿常伴有生理性腹泻,大便稀频。 3、多为男孩,女孩很少发病。 对于婴儿肛周脓肿的病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肛窦内肛腺感染:发育异常,腹泻感染。 2、雄激素增高:新生儿一过性雄性激素分泌过多,刺激肛周皮脂腺,使其分泌旺盛导致继发感染。 3、免疫力低下:肛门直肠粘膜局部免疫结构未成熟,白细胞吞噬能力及免疫球蛋白生成较弱,直肠粘液中IgA水平低。 所以患有肛周脓肿的孩子,医生是不会给接种疫苗的。 4、护理不当,肛周局部皮肤黏膜损伤。 这其中最主要的病因还是前两种。 在肛门深方,肛管皮肤与直肠粘膜相连接的地方,有一条锯齿状的环形线,医学上称为“齿状线”。齿状线处有开口向上的隐窝称为肛窦,肛窦内底部有肛腺的开口。当大便稀频时,细菌进入肛窦致其发炎,堵塞肛腺开口,致肛腺液流出受阻,引起肛腺感染,感染通过肌间隙、淋巴管蔓延至肛周间隙,最后形成肛周脓肿。 病情发展过程:红肿硬结 — 脓肿 — 破溃 — 肛瘘 当然家长最关注的还是治疗。治疗是根据脓肿形成与否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发病早期,脓肿形成前,表现为肛门周围红色硬结,局部肿胀,压痛明显,孩子排便时及给其擦屁屁时,疼痛哭闹。 这时可以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局部抗生素软膏外涂的保守治疗措施。 如果形成脓肿了,再外用药物就不行了。这时必须及时切开排脓,有人简称为“切排”,切开排脓是一个简单快速的操作,脓液排出后,孩子的症状会很快改善,红肿消退,疼痛减轻。 如果没有肛瘘形成,肛周脓肿的治疗还是很简单的,恢复也很快。但如果存在肛瘘,肛周脓肿会反复发作。当你刚刚沉浸在肛周脓肿终于治愈的喜悦中时,它有可能经过短暂的休整后又反扑上来了。在原处,依然是红、肿、热、痛。接下来依然是切开排脓,换药护理。有时还不等你切开可能就自行破溃了。让你每一天都对着孩子的小菊花,心疼焦虑!当肛周脓肿复发时说明已经有肛瘘形成了,这时需要进行肛瘘的治疗,一般采用肛瘘挂线或者肛瘘切开的方法,这时你又进入了另一个煎熬。 “脓肿—切开排脓—换药护理—愈合—复发—再次排脓—换药护理—再次复发—肛瘘—治疗肛瘘”,这样反反复复,需要经历几周甚至是几个月的时间,任何人都会“身心俱疲”。 肛周脓肿,是一个很多人不以为然的“小病”,但真正经历的人却饱受其折磨。 小病不小,任何一种疾病都会给弱小的婴儿带来痛苦,给家长带来焦虑。及早治疗,尽早治愈才是最好的办法!还孩子一个“冰清玉洁”的小菊花吧!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 IH)是儿童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为 4%~5%,且呈逐年升高趋势。 头面部为好发部位,约占 60% 以上,其次是躯干和四肢。通常根据病变深度分为表浅型(位于乳头状真皮层)、深部型(位于网状真皮层或皮下组织)和混合型(同时具有表浅血管瘤和深部血管瘤的特点)。根据病变发展的过程,分为增殖期、消退期和消退完成期。虽然文献报道大多数血管瘤可以自行消退,但自行消退后局部往往遗留红斑、色素改变、毛细血管扩张、萎缩性瘢痕和纤维脂肪组织赘生物,不同程度地影响美观。因此,目前主张,除位于非美观部位、局限、稳定的小血管瘤外,其他血管瘤均应积极治疗而不是等待观察。 对于面积较小和位置表浅的病变,局部外用 β 受体阻滞剂,为首选治疗方法。 适应证与禁忌证 1. 适应证 全身各处(口腔黏膜、结膜除外)、各期婴幼儿血管瘤,尤其是表浅型、混合型血管瘤的表浅部分。 2. 禁忌证 (1)严重心脏疾病:心源性休克、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 Ⅱ-Ⅲ 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者。(2)支气管哮喘、气道敏感性疾病、通气困难或 其他肺部疾病者。(3)对β 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过敏者。 治疗前检查 1. 询问病史:是否早产、出生时体重、母亲孕期用药史(特别是黄体酮);有无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有无产伤史和出生后重症急救史。 2. 体格检查:营养状况,呼吸状况,血管瘤专科检查。 3. 辅助检查:常规心脏彩超检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辅助进行心电图检查。 ① 心率过低。 新生儿(<1 个月)少于 120 次 /min ,婴儿(1~12 个月)少于 100 次 /min , 1~3 岁幼儿少于 90 次 /min ; ② 患儿有家族史。先天性心脏病或心律失常(如传导阻滞、长 Q-T 间期、猝死),或者母亲有结缔组织病; ③ 患儿具有心律失常病史或听诊时出现心率失常。通过治疗前检查, 排除心律失常、 重度传导阻滞、先天性心脏病、气管炎、肺炎、哮喘等。其他检查,如血常规、凝血试验、胸部正侧位片、甲状腺素水平、血糖、心肌酶水平、肝功能、肾功能均不作为常规。 用药方法 市售 0.5% 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 每天 3 次,间隔 6~8 h 1 次(早、中、晚各 1 次),将药液滴在脱脂棉或 1~2 层纱布上(30~40 μL/cm 2),使之均匀浸湿,敷于瘤体表面,保持湿润状态 5~15 min(根据瘤体厚度和治疗反应而定)。 使用时,尽量避免药液滴入或渗入眼内或生殖道内。其他自制剂型,按医嘱使用。 用药监测:门诊用药者,嘱家长或监护人在每次用药后观察面色、呼吸和心率变化,尤其是记录用药前、后患儿安静或睡眠时的心率改变。若低于上述心率下限,需及时停药。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去医院就诊处理。治疗后反应: 0.5% 马来酸噻吗洛尔外用后 3 天~3 周起效, 平均起效时间为 8 d , 治疗有效率为 88.9% ,对薄的、表浅型血管瘤效果最好。 治疗后 1 个月,瘤体张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颜色变淡,体积缩小,原有溃疡者渗出减少、创面缩小;用药后 3 个月,病灶变化更加明显;以后血管瘤逐渐缩小,颜色继续变浅。 停药指征:血管瘤完全或基本消失。 停药方法:根据瘤体消退程度,评估停药时间。可采取逐渐减量或减少使用频率的方式,逐渐停药。无效病例:外敷噻吗洛尔治疗无效的病例,需加服普萘洛尔或配合其他治疗。 安全性和不良反应 在局部使用普萘洛尔的人皮肤体外试验证明,药物剂量在皮肤中积累的比例为 10.4%~36.6% ,只有很小剂量透过皮肤而进入血液系统 。噻吗洛尔属于非选择性 β 受体阻滞剂,其药理作用是普萘洛尔的 4~10 倍 。 该药首先于 1978 年在美国用于治疗青光眼,且在小儿人群中的治疗具有安全性,小儿眼科医师将其作为青光眼的一线治疗药物已经超过 30 年。研究证实,局部使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具有安全、 有效且价格便宜等优势。美国皮肤病医师协会、美国儿科医师协会将其推荐为治疗表浅型局限性婴幼儿血管瘤(面积较小)的首选用药之一 。目前观察到的全身不良反应包括心率下降、低血压、过敏、腹泻、呕吐、低血糖等,局部不良反应包括脱皮、皮疹、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如果在黏膜表面或者更薄的皮肤部位以及血管瘤的溃疡区域局部给药,则可能增加药物的全身性吸收,导致全身不良反应。因此,对早产儿和低出身体重患儿,开始用药和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体温、血压和心率变化 。
血管瘤又称为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 , IH),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血管肿瘤,发病率约为 4%~5%,且呈逐年升高趋势。该病以女性多见,男女发病比例为 1∶3~1∶5,约 60% 发生于头颈部。血管瘤往往在出生后几天至 1 个月内出现, 早期表现为红色小斑点 , 随后体积迅速增大, 在患儿 1 个月及 4~5 个月时快速增殖,达到其最终体积的 80%。1 岁以后进入自然消退过程, 可持续 3~8 年甚至更长时间。 大量临床观察表明, 虽然部分血管瘤可以自行消退,但消退后局部往往遗留红斑、色素改变、毛细血管扩张、萎缩性瘢痕和纤维脂肪组织赘生物,不同程度地影响美观。 等待观察期间,血管瘤,尤其是头颈部血管瘤给生长发育期患儿及家长带来的社会心理伤害显而易见。 另外,约 10% 的血管瘤生长快速,如不积极处理, 可出现各种并发症, 例如呼吸道阻塞,影响视力,血管瘤发生溃疡、感染、出血,影响美观等,少数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除生长在隐蔽部位,体积较小或处于稳定状态的血管瘤可以「等待观察」外,其他情况下均需要积极治疗。治疗越早,美容和功能效果越好。 糖皮质激素是传统的治疗血管瘤的一线药物,自 2008 年 Léauté-Labrèze 等首次报道普萘洛尔对血管瘤具有显著作用以来, 大量临床研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发现其对血管瘤迅速有效,患者耐受性良好, 诱导血管瘤消退的作用优于其他治疗方法,已经替代激素成为治疗血管瘤的一线药物,美国和欧洲相继发布了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专家共识或专家建议。 法国跨国企业 PierreFabre Dermatologie 的儿科药物 Hemangeol TM 口服溶液(propranolol hydrochloride,盐酸普萘洛尔)已于 2013 年 9 月 获 得 美 国 FDA 批 准 上 市 销 售 ,Hemangeol TM 成为首个也是唯一用于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药物。 自 2009 年以来,国内应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报道陆续出现,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认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应成为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但是,鉴于中国地广人多,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水平差异很大,血管瘤患儿就诊于多个不同学科,而且黄种人对普萘洛尔更加敏感,完全遵照执行欧美标准并不现实。 为规范普萘洛尔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经国内多名不同专业从事婴幼儿血管瘤诊治的知名专家共同讨论, 形成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中国专家共识。 适应证与禁忌证 1. 适应证 婴幼儿血管瘤,年龄在 1 岁以内。 2. 禁忌证 (1)严重心脏疾病,包括心源性休克、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 Ⅱ-Ⅲ 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者。 ( 2)支气管哮喘、气道敏感性疾病、通气困难或其他肺部疾病者。 ( 3)对β 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过敏者。 治疗前检查 1. 询问病史 是否早产、出生时体重、母亲孕期用药史(特别是黄体酮);有无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有无产伤史和出生后重症急救史。 2. 体格检查 营养状况,呼吸状况,血管瘤专科检查。 3. 辅助检查 常规心脏彩超检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辅助进行心电图检查。 ① 心率过低:新生儿( <1 个月)少于 120 次 /min ,婴儿(1~12 个月)少于 100 次 /min , 1~3 岁幼儿少于 90 次 /min ; ② 患儿有家族史,先天性心脏病或心律失常(如传导阻滞、长 Q-T 间期、猝死),或者母亲有结缔组织病; ③ 患儿具有心律失常病史或听诊时出现心率失常。 通过治疗前检查, 排除心律失常、 重度传导阻滞、先天性心脏病、气管炎、肺炎、哮喘等。 其他检查,如血常规、凝血试验、胸部正侧位、甲状腺素水平、血糖、心肌酶水平、肝功能、肾功能均不作为常规。 用药方法 无特殊情况的患儿,不需要住院治疗,门诊用药,随访观察。 用药剂量 1.0~1.5 mg/(kg · d) ,最大剂量不超过 2.0 mg/(kg · d) 。 1 个月以下和(或)体重小于 5 kg 者,初始剂量为 1.0 mg/kg,分 2 次口服,间隔 6~8 h ;如服药后无明显心血管或呼吸道不良反应, 1~2 d 后增加至 1.5 mg/kg ,分 2 次口服,间隔 6~8 h ;1 周内增加至 2.0 mg/kg,分 2 次口服,间隔 6~8 h 。 1 个月以上和(或)体重大于 5 kg 者,剂量为 2.0 mg/kg ,分 2 次口服,间隔 6~8 h 。 服药后 1 个月复诊,效果明显者,不调整剂量;效果不明显者,重测体重,调整剂量(2.0 mg/kg);继续生长者,加服泼尼松,剂量 1 mg/kg ,隔天 1 次,晨起进食后顿服。 每 3 个月复诊 1 次,视情况继续用药或调整用药方案。 重症患儿、早产患儿、出生时低体重患儿、全身状况较差(合并心血管或呼吸系统疾病)者,以及瘤体位于气道、鼻部等重要脏器周围,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者,需住院观察,在密切监护下小剂量给药,起始剂量 0.5 mg/(kg · d),分 2 次口服 ;如无明显不良反应,则随着年龄和体重增长,逐渐将普萘洛尔加至足量(2 mg/kg)。 国内尚无普萘洛尔口服液,只有片剂,服药时需将药片碾碎,放在汤匙中,用 10 mL 糖水或奶水(奶粉)溶解成 1.0 mg/mL ,用带刻度注射器抽取相应剂量,一次性灌入口内。如患儿不配合将药水吐出,要设法按量补服。 普萘洛尔应在餐间服用,以避免低血糖发生。用药期间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除非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其他系统疾病,不擅自减量或停药,对避免复发或反弹至关重要。 用药监测:门诊用药者,嘱家长或监护人在每次服药后观察面色、呼吸和心率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诊处理。 住院治疗者,需在心电监护下用药,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糖等基本生命体征变化,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时做出处理。 心率和血压的监测应在前 3 天每次服药后的 1~2 h 时进行。 如果出现下列情况,应及时减量,直至心率、血压恢复到安全范围。 ① 心动过缓:新生儿(<1 个月)少于 120 次 /min ,婴儿(1~12 个月)少于 100 次 /min , 1~3 岁幼儿少于 90 次 /min ; ② 低血压(收缩压):新生儿 <57 mmHg(5 点示波值)或 64 mmHg(2 次听诊), 6 个月婴儿 <85 mmHg(5 点示波值)或 65 mmHg(2 次听诊), 1 岁幼儿 <88 mmHg(5 点示波值)或 66 mmHg(2 次听诊) 。 用药期间可以正常接种疫苗,对于过敏体质患者,建议预防接种前停药 1~2 d 。如因感冒出现高热(>38.5℃)、咳嗽,或者出现较严重的腹泻,需暂时停药观察,待痊愈后继续服药。出现其他特殊情况,需随时复诊。 治疗后反应: 普萘洛尔的有效率高达 90% 以上。口服普萘洛尔后 1 周,瘤体颜色开始变淡、萎缩变软。治疗 3 个月后,大部分瘤体明显萎缩。至 1 岁时,瘤体基本消退,可遗留毛细血管扩张或纤维脂肪组织沉积。明显的变化多见于用药后的前 8 周和患儿 5~6 个月时。 疗程: 普萘洛尔对血管瘤的作用在第 1 周时最明显,其后的改善速度缓慢,有时甚至出现停滞期。药物治疗必须持续至少 6 个月, 过早停药会导致血管瘤反弹性生长。 停药标准:血管瘤完全消退,或年龄超过 1 岁,血管瘤增殖期结束。 停药方法:停药时应逐渐减量,前 2 周服药次数减半,后 2 周剂量减半,第 5 周即可停药。 停药后继续观察 1 个月,如无反弹性生长,停止服药;如反弹生长,按原方案继续服药 1 个月或更长时间。 普萘洛尔使用超过 2 周后,如果突然停药, 24~48 h 内可能发生心脏超敏反应, 又称为普萘洛尔停药综合征 (propranolol withdrawal syndrome) , 即突然停药后心脏 β 肾上腺素兴奋性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在 4~8 d 内达到峰值, 2 周后逐渐减弱。 后续处理:血管瘤完全消失,皮肤上遗留毛细血管扩张(telangiectasias)者,可配合激光治疗;遗留红色色素沉着(pigmentary change)者,可局涂 0.5% 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或行激光治疗。 不良反应及预防 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一般轻微,无需特殊处理,少数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应予警惕和重视。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腹泻,少数患儿便秘,部分患儿呕吐反应较重)、睡眠紊乱 (兴奋或嗜睡)、手足发凉、低血压、心率减慢 (心动过缓)、呼吸道症状 (哮喘发作、感染)、低血糖、心肌酶改变等。 不良反应最快可在服药后 20 min 出 现, 服药 2 h 后可引起低血压, 3 h 后可恢复正常。普萘洛尔对患儿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的影响, 有待进一步观察。 低血糖的预防:年龄 <3 个月的婴儿用普萘洛尔治疗诱发低血糖的风险较高,应注意在进食后服药,给予患儿充足的热量摄入;频繁喂养及避免长时间睡眠可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心率减慢、低血压的预防:服用普萘洛尔后可出现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对于高危患儿,应在心电监护下用药。 如出现症状,应暂停服药,待症状消失后,按原剂量的 1/3~1/2 用药。如心率减低至该年龄段可接受最低心率的 70% 以下,或收缩压减低了基线血压的 25% 以上,则不再增加剂量。
舌系带是指舌下面中线处连于口底的粘膜襞。如果舌系带在发育过程中没有退缩到舌根下,而是连与近舌尖部,这样的舌系带会牵拉舌体,导致舌头不能伸出口外,舌尖不能上翘,即称为舌系带过短。 舌系带过短的表现: 舌头不能正常自由地前伸和左右移动 舌头不能伸出口外,舌尖不能上翘,不能舔到上齿龈或伸过上唇。 舌前伸时舌尖因被舌筋牵拉而出现凹陷,舌尖呈W形(正常伸出时舌尖呈V字形)。 系带过短的影响: 吃奶无力,裹不住乳头或奶嘴,导致吸吮费力 大孩子张口时吃饭时咀嚼慢,喜欢直接吞食 讲话不清,卷舌音发音不清。 舌系带过短畸形是先天性疾病,部分病情较轻者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吮吸、吞咽等舌体的活动,舌系带过短的情况会逐渐好转。畸形较重者需要进行舌系带成型手术才能治愈。 什么时候手术最适合呢? 舌系带的手术年龄存在争议,有人建议早做,有人建议晚做。 我的建议是在一周岁前完成治疗。理由是1岁时孩子已经开始学习说话了,此时如果还不治疗势必影响到孩子语言的建立。而且孩子已经形成了不良的语言习惯是不容易纠正的。如果舌系带过短影响到孩子吸吮能力,影响吃奶了,那就更应该及时治疗。 舌系带成型术只是一个简单的小手术,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在小儿有一种特殊的疾病叫“斜颈”,俗称“歪脖儿”。 斜颈多种原因,包括肌性斜颈,骨性斜颈,眼源性斜颈和习惯性斜颈。必须明确引发斜颈的原因,对因治疗,孩子才能彻底康复。 骨性斜颈,是颈椎发育异常引起的斜颈。 眼性斜颈,是由先天性眼外肌麻痹等原因引起的斜颈。 习惯性斜颈,指除外肌性、骨性、眼性斜颈,是由于大人或孩子的不当习惯引发的斜颈。 今天让我们重点谈一下肌性斜颈。 肌性斜颈,顾名思义就是肌肉异常引发的斜颈。这个肌肉指的是“胸锁乳突肌”。胸锁乳突肌位于我们颈部两侧。当一些先天的原因导致一侧这个肌肉发生挛缩时,即会出现“斜颈”。 许多家长会问“为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肌肉会发生了挛缩?”,很遗憾,我只能告诉您,目前此病原因不明确,现有的病因解释也只是一些学说和猜想。有人认为可能与胎位异常,宫内受压,胸锁乳突血运障碍,致使该肌发生缺血性纤维化有关。也有人认为与难产、产伤等因素有关。 肌性斜颈有哪些表现? 1.斜颈畸形 患儿头部向患侧倾斜,面部转向对侧,下颌指向健侧肩部,颈部旋转活动受限。 2.颈部肿块 一般在出生后1-2周,在患侧颈部出现一个包块,包块位于胸锁乳突肌中下段。此肿块呈梭形,约成人指头大小,质硬,无压痛,一般在3个月后逐渐消退。肿块消退并不代表疾病痊愈了,胸锁乳突肌短缩依然存在,斜颈依然存在。 3.颜面部畸形 如果斜颈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1岁后即会面部不对称,即大小脸。表现为健侧颜面部圆而饱满,患侧则扁而平。 肌性斜颈需要做哪些检查? 最主要的是医生的体格检查,明确是否存在一侧胸锁乳突肌短缩。 其次是超声检查,明确胸锁乳突肌是否有纤维化及纤维化程度。 肌性斜颈如何治疗? 肌性斜颈的治疗包括康复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1岁内选择康复治疗,越早进行效果越好,6个月后才进行康复者往往效果不佳。 康复治疗的重点: 姿势很重要。 平卧,要使光线、声音(如电视机、玩具等)位于孩子的患侧,这样受光线、声音的吸引,孩子会主动将头转向患侧,起到牵拉患侧胸锁乳突肌的作用。睡觉时可以将枕头垫在患侧,让头偏向健侧。 俯卧,大人在孩子的患侧,引导孩子把头转向患侧。 横抱,患侧向下,用手臂反复抬起头部,牵拉患侧胸锁乳突肌。 竖抱,将孩子的头转向患侧,另一侧靠在大人胸前或肩上。宜选择左侧患病左手抱,右侧患病右手抱。 还有一种“膝上锻炼”。大人靠墙坐着,双膝曲起。将孩子放于两腿中间,头部位于膝上,患侧向上,利用重力使头垂向健侧,牵拉患侧胸锁乳突肌。利用这个姿势也可以同时进行推拿治疗。 手法要正确。 康复中的推拿主要是按摩和牵拉患侧胸锁乳突肌,动作要缓和轻柔。不正确的手法会损伤胸锁乳突肌,加重纤维化。 重点有三: 1、热敷患侧胸锁乳突包块。2、拿捏推揉患侧胸锁乳突肌包块。3、牵拉患侧胸锁乳突肌。 牵拉方法如下:仰卧体位,两个动作 (1)一手固定孩子身体,另一手将头往患侧旋转。(2)一手固定患侧肩膀,另一手将头向对侧牵拉。 也可以将牵拉和转头两个动作连起来做。一手固定患侧肩膀,另一手将头部向对侧牵拉,并顺势将面部转向患侧。 牵拉的目的是逐渐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使其与健侧长度力量相等,这样才能治愈斜颈。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方能见效。孩子往往会对推拿治疗强烈排斥,治疗过程中哭闹不止,使治疗难以持续。可以选择在孩子熟睡时或与孩子玩耍的同时进行推拿治疗,即治疗了疾病,又有利于孩子身心发育,家长还乐于接受。 手术治疗。 先天性肌性斜颈,一般1岁前进行康复治疗,对于康复治疗效果不佳者,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一般选择在1岁左右进行,需要切断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所骨头,操作简单,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人的皮肤就像一面“砖墙”,表皮角质层细胞是“砖块”,细胞间的脂质是“灰浆”,再加皮脂腺分泌的皮脂这层“墙皮”,共同构成了一道人体天然保护屏障。 刚出生的婴儿,皮肤的屏障功能还不完善。从温暖、湿润的羊水环境来到寒冷、干燥的现实世界,一时还不适应,容易罹患湿疹。 湿疹孩子的皮肤是敏感的,生活中的一些细节需要注意,否则容易使湿疹加重。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湿疹孩子“衣食住行”需要注意的问题。 衣: 避免对皮肤刺激 给宝宝穿柔软的棉质衣服,使用棉质床单和棉毯,避免使用羊毛及合成材料。纯棉衣物更有利于皮肤"呼吸"。 穿新衣服前先洗一下,这可以去除衣服制造过程中可能沾染的任何化学物质。 避免穿带内层带有标签和其他织物的衣服,这些标签和织物会摩擦刺激皮肤,穿衣前要剪除领子等部位的标签。 使用温和、无染料的洗涤剂清洗衣物,洗衣时多漂洗几遍,减少洗涤剂残留,避免洗涤剂对皮肤的刺激。相对而言,液体洗涤剂更容易漂净。 食: 避免食物过敏 过敏性食物会加重湿疹。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孩子对哪些食物过敏,这需要母亲细心观察,把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从食谱中剔除。常见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有六种,占可能过敏食品的90%。这些食物是牛奶,鸡蛋,鱼虾,贝壳类,坚果,大豆,花生,小麦。 有个简单的食物过敏实验性判断方法。将可能的致敏性食物从孩子的饮食中剔除约1个月,湿疹减轻后,再重新引入每个食物,一次一个,以确定是哪种食物导致过敏。 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如果母亲吃了某种食物后孩子湿疹明显加重,说明这种食物与孩子的湿疹有关联性,就要避免这种食物了。 喝配方奶的宝宝,湿疹严重者可以试试换成低敏性配方奶。 住: 减少家庭环境刺激 一定的环境湿度有利于湿疹的恢复,保持50%左右的湿度是适宜的,家里需要一个湿度计来测量湿度。 在干燥的冬季,湿疹容易恶化,空调和暖气会加剧病情,这时可以使用加湿器。在潮湿的夏季,空调可以保持稳定的湿度。 保持宝宝凉爽,以避免过度出汗,过高的体温和汗液都会对皮肤产生刺激性。 避免过度清洁皮肤。皮肤的皮脂腺分泌皮脂,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皮脂膜,这层膜呈弱酸性,对皮肤有滋润和保护作用。婴幼儿洗澡要避免频繁使用沐浴露等皮肤清洁用品,过度清洁皮肤会破坏皮脂膜,减弱皮肤的屏障功能,导致湿疹加重。 行: 注意保护患处皮肤 湿疹的孩子外出要保护好皮肤,避免阳光直射患处皮肤。 避免环境过敏,包括灰尘、霉菌、宠物和季节性户外过敏,如花粉、柳絮等,这些环境中的过敏因素会加重湿疹。 湿疹引起皮肤瘙痒,孩子会挠抓患处,挠抓会进一步刺激、损伤皮肤,导致湿疹加重,使湿疹进入“瘙痒-挠抓-加重”的恶性循环。 建议剪短指甲,保持双手清洁,避免挠抓损伤皮肤。 聊完湿疹的衣食住行,再来聊聊关于湿疹治疗的现实问题。 虽然称为“湿疹”,但湿疹不是“湿”引起,而是“干”导致。湿疹是皮肤失水、干燥后外界刺激物质进入皮肤而引发,所以对于湿疹的治疗,保湿非常重要。 “保湿”是湿疹的基础治疗,轻度湿疹不要其他特殊药物,单纯保湿治疗即可痊愈。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保湿? 保湿有两点:1.洗澡;2.润肤。 有人认为湿疹的孩子不能洗澡,这是不对的。湿疹的“湿”是指皮疹有渗出,不是说皮疹怕湿。湿疹可以洗澡,也需要洗澡,但要注意洗澡的一些细节。 如何洗澡? 1.水温:水温推荐在37摄氏度以下,最好是30摄氏度左右的冷水浴。高水温对皮肤有刺激作用,也会导致皮肤干燥。 2.时间:洗澡时间建议在10分钟左右,最好采用盆浴,让孩子的皮肤完全浸泡在水中。 3.沐浴露:如果皮肤不脏,只用清水泡澡即可,不必使用皮肤清洁剂。即使皮肤脏,也不要使用香皂,香皂多为碱性,去污力强但滋润效果差,会使皮肤干燥而加重湿疹。可以使用沐浴露,但要选择酸性或中性,不含香精,无泪配方的沐浴露。沐浴露只能用于没有湿疹的正常皮肤,有湿疹的皮肤不要接触沐浴露。沐浴露使用后及时清洗掉,减少与皮肤接触的时间。湿疹的孩子千万不要洗“泡泡浴”。 4.“蘸”干:洗澡后用棉质毛巾蘸干皮肤。记住是“蘸”不是“擦”,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甚至可以不擦不蘸,直接涂润肤霜或药膏。 如何润肤? 水分对皮肤很重要,它有助于皮肤保持健康,防止刺激,加速愈合。保湿剂可以增加角质层的含水量,增强皮肤的屏障功能。 保湿剂使用要点: 1.保湿剂每天要涂5次左右,因环境而异。空气越干燥润肤霜的使用间隔时间越短,目标是使皮肤始终保持湿润状态。 如果孩子洗澡,在洗澡后皮肤还处在“潮湿”状态时立即涂保湿剂,这样可以“密封”住皮肤的水分,起到更好的保湿效果。 2.不要使用带香味的保湿剂。香味的是添加了香精,对皮肤有刺激性。有些保湿剂会添加橄榄、大豆精油、燕麦成分等,有引起皮肤过敏的风险,要尽量避免。 3.保湿剂使用前需要进行“皮肤过敏测试”。就是把保湿剂涂在孩子的手背处,观察24小时,如果此处皮肤出现红肿或皮疹,说明孩子对这种保湿剂过敏,不能应用。 如何使用激素软膏? 轻度湿疹,不需要激素药物治疗,确切保湿即可治愈,中度、重度湿疹则需要使用激素软膏。 很多家长有“激素恐惧症”,认为激素软膏有严重的副作用,其实只要规范使用激素软膏是不会出现副作用的。 激素药膏依据作用强度,由弱到强分为7个等级,依据病情选择。 比较常用的激素软膏有:6级的地奈德;5级的尤卓尔;4级的曲安奈德及艾洛松。 激素软膏效果明显,但突然停药会有复发,使用时要注意逐渐减量停药。 有些药膏号称治疗湿疹的“神药”,强调“效果显著,但不含激素”,其实如果一种药膏真的能“一次见效”则必然含有激素。 激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药里有激素。 湿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规范的治疗。 正确护理,规范治疗,自会痊愈!
肾脏是产生尿液的地方,怎么会积水呢?其实积水就是积尿。 天性肾积水是指胎儿期就存在的肾集合系统异常扩张,扩张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积水”了呢? 国际胎儿泌尿协会将胎儿24周之前肾脏集合系统分离超过0.5cm,24周之后和新生儿期集合系统分离超过1cm定义为肾积水的诊断标准。 端端的肾脏怎么会积水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尿液产生到排出的这套结构,也就是泌尿系统。 肾脏通过输尿管与膀胱连接,通过尿道与外界相通。肾脏产生的尿液汇集到肾盂,然后沿输尿管进入膀胱,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 尿液在流经的输尿管、膀胱、尿道任何一处受阻,都可以导致肾脏积水。这就像河流,下游不通畅必然导致上游积水。 水分为生理性肾积水和病理性肾积水。病理性肾积水又包括梗阻性和非梗阻性。梗阻性包括输尿管或尿道狭窄,非梗阻性主要有膀胱输尿管返流。 胎儿期发现的肾积水中,80%以上属于生理性肾积水。这种生理性肾积水不要治疗的,胎儿出生后,随着其生长发育肾积水会逐渐消退而自愈。有些肾积水虽然不会消退,但也不加重,不出现肾功能损害,这些肾积水是不需要治疗的。 胎儿期发现的单纯性肾积水很少需要在产前进行干预,只要定期进行产检就可以,产检主要依靠超声或者核磁。孩子出生后3-7天需要做一次超声检查,判断积水的程度及有无合并其他异常,以后定期随访,观察积水变化。 如果随访观察过程中,肾积水进行性加重,出现肾功能损害,或者出现肾积水相关症状(如泌尿系感染、腰痛、血尿等),则需要进行手治疗。
“疝气”是小儿常见外科疾病,平时不痛不痒似乎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其实不然。既然是疾病自然对人体存在危害,需要及时治疗。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引进小儿微型腹腔镜系统,成立小儿“疝”微创治疗中心,专业微创治疗小儿“疝气”,手术无瘢痕,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将小儿疝气的治疗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小儿疝的病因:小儿腹股沟疝,俗称“疝气”,根本病因是腹腔与阴囊之间有一个管——“鞘状突”管没有闭合,腹腔压力增高时,腹腔内脏器经过此管突至体表既形成腹股沟斜疝。 小儿疝的表现:小儿剧烈哭闹、活动或排便时,腹股沟处隆起一包块,安静时可以自行消退,用手推压亦可还纳。随病情加重,包块逐渐出现频繁,可降入同侧阴囊内。 小儿疝的危害: 1、 小儿疝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是“嵌顿”,也就是说腹腔内突出的肠管等内容物卡住了,不能回去,造成小儿腹痛、呕吐。长时间嵌顿可造成肠管坏死,睾丸坏死。 2、 小儿疝影响睾丸的发育。小儿正处于发育时期,疝内容物频繁出现影响睾丸的血液循环。另外疝内容物进入阴囊,也提高了阴囊内的温度,不利于睾丸发育。 3、 影响患儿的消化吸收功能,使患儿出现体质下降,易疲劳等现象,也影响小儿的正常活动。 嵌顿性腹股沟疝 嵌顿肠管坏死 如何判断小儿疝气嵌顿了? 当小儿疝气发作,不能还纳,而且患儿出现剧烈哭闹,呕吐,甚至腹胀、便血时,即有可能是出现了疝气嵌顿,这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行手法复位治疗,如复位不成功则必须急诊手术治疗。 女孩腹股沟疝: 女孩也可以患疝气,只是发病率低一些。女孩的疝内容物可以是卵巢,更容易嵌顿,造成卵巢缺血坏死,所以更要及时治疗。 错误的治疗方法: 戴“疝带”。疝带是不能治愈腹股沟疝的,只能缓解症状。疝带压迫疝出肠管,严重者可造肠管坏死。而且疝带压迫精索血管,影响了睾丸的血液循环,加重了对睾丸的危害。 正确的治疗方法: 腹股沟疝唯一正确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只有通过手术才能将未闭合的“鞘状突”关闭,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目前最先进的手术方法是腹腔镜微创手术。 微创手术的优点: 1、切口小,只有0.5cm,不需缝合,术后无疤痕。 2、损伤小,不经腹股沟管,不破坏其解剖结构。不损伤精索,不破坏精索血管网。术后无阴囊肿胀,精索瘢痕等并发症。 3、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只需10分钟。 4、基本上无出血。 5、手术后痛苦小,恢复快,常规麻醉清醒后小儿即可活动,进食。观察几天即可出院。 6、腹腔镜可以清楚地观察对侧有无隐匿存在的疝,以便同时治疗,避免二次手术。 腹腔镜微创疝治疗技术 常规手术 适宜手术年龄: 腹股沟疝的手术不受年龄限制,发现就可以治疗。及时手术可避免疝对睾丸发育的不良影响,更可避免出现嵌顿等严重并发症。 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小儿“疝”微创治疗中心 采用国际上最先进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一侧手术只需10余分钟。手术安全,术式先进,效果可靠,该技术获新技术应用奖。科室将单部位腹腔内镜手术(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surgery ,LESS),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Single Site Laparoscopy, SSL),经自然腔道腹腔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等国际上最先进的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小儿疝的治疗,损伤更小,效果更好,达到了无瘢痕手术的效果。 腹腔镜手术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腹壁没有切口瘢痕,非常美观,更避免了切口瘢痕对儿童心理的不良影响,深受广大患儿及家属的欢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疾病治疗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治愈,还要求最小的损伤和躯体的完美。腹腔镜微创手术顺应了人们的这一要求。
今天来谈一个很小的疾病——脐炎。 今天只谈重点,什么表现,怎么办? 脐炎,顾名思义就是肚脐发炎了。 脐炎的主要表现就是“肚脐眼红红的,里有渗液,总是湿乎乎的”。 那么有脐炎了怎么办?简单,秘诀就是两个字——消毒! 记住,消毒不是用酒精,而是用碘伏! 记住,是用医用棉签,而不是化妆用的棉签! 记住,一定要把棉签伸到肚脐眼儿窝里面去消毒,不能只擦表面! 消毒的两个关键动作:“转”,“擦”! 如果消毒三天还不见效果,那就要到医院找医生看看了。记住,这个病最专业的医生就是儿外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