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要求的患儿可于中国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定点单位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外科申请救助基金
侯昉,刘文英胎记并不是一个疾病的名称,而是老百姓的称呼,顾名思义,就是从娘胎里带来的皮肤印记,有红胎记、青胎记、黑胎记、白胎记等。其中部分红胎记、青胎记属于血管瘤、血管畸形。因胎记涉及疾病种类繁多,涉及多个学科,因此建议一旦发现立即就诊,可先到皮肤科、儿保科、小儿外科等由专业医师初步诊断,再根据情况看是否需要进一步去各专业科室诊治。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外科(全国婴幼儿血管瘤胎记公益筛查工程复筛单位)(中国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定点单位)(四川省小儿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四川省小儿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四川省重点学科)侯昉,刘文英
侯昉,刘文英婴幼儿血管瘤发病率可高达10%,为一种良性肿瘤,在不进行任何治疗的情况下,一般认为80%在患儿半岁至1岁以后可以开始自行消退。国外文献报道,5岁以内的自然消退率为50%~60%,7岁以内为75%,9岁以内可达90%以上。但若生长在重要器官则有危及生命的情况,需积极治疗。目前对不影响生命及重要器官等的血管瘤,可在专科医生的随访下密切观察,必要时可采用早期口服盐酸普萘洛尔或外敷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等无明显副作用的治疗方式,若上述方法治疗效果不好则可再考虑采用注射或手术治疗等其它方式。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外科(全国婴幼儿血管瘤胎记公益筛查工程复筛单位)(中国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定点单位)(四川省小儿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四川省小儿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四川省重点学科)侯昉,刘文英
侯昉,刘文英传统意义上的血管瘤目前已被统称为脉管异常疾病,分为血管肿瘤与血管畸形两大类。首先血管肿瘤包括:如婴幼儿血管瘤(即原来的草莓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快速消退型血管瘤,非消退型血管瘤,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簇状血管瘤等。其次血管畸形包括:如静脉畸形(即原来的蔓状血管瘤的一部分,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畸形,动脉畸形,动静脉畸形,淋巴管畸形(淋巴管瘤,囊状水瘤)等。而婴幼儿血管瘤根据皮肤受累深度,又可分为浅表型、深部型以及混合型3型。而根据临床表现,婴幼儿血管瘤又可分为局限性、节段性、不定形性和多灶性4种类型。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外科(全国婴幼儿血管瘤胎记公益筛查工程复筛单位)(中国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定点单位)(四川省小儿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四川省小儿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四川省重点学科)侯昉,刘文英
侯昉,刘文英传统意义上的血管瘤目前已被统称为脉管异常疾病,分为血管肿瘤与血管畸形两大类。首先血管肿瘤包括:如婴幼儿血管瘤(即原来的草莓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快速消退型血管瘤,非消退型血管瘤,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簇状血管瘤等。其次血管畸形包括:如静脉畸形(即原来的蔓状血管瘤的一部分,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畸形,动脉畸形,动静脉畸形,淋巴管畸形(淋巴管瘤,囊状水瘤)等。而婴幼儿血管瘤根据皮肤受累深度,又可分为浅表型、深部型以及混合型3型。而根据临床表现,婴幼儿血管瘤又可分为局限性、节段性、不定形性和多灶性4种类型。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外科(全国婴幼儿血管瘤胎记公益筛查工程复筛单位)(中国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定点单位)(四川省小儿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四川省小儿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四川省重点学科)侯昉,刘文英
侯昉,刘文英草莓状血管瘤与毛细血管瘤均是30年前的旧慨念,目前统称为婴幼儿血管瘤。婴幼儿血管瘤发病率可高达10%,为一种良性肿瘤,在不进行任何治疗的情况下,一般认为80%在患儿半岁至1岁以后可以开始自行消退。国外文献报道,5岁以内的自然消退率为50%~60%,7岁以内为75%,9岁以内可达90%以上。因此大部分血管瘤不会危及生命。但根据生长部位及大小,如生长在面部或特殊部位或形成溃疡等则会导致毁容、感染,影响患儿心理,造成器官功能障碍(如视力损害、听力损害、心脏损害、)等。若生长在重要器官如气管、颅内或特殊类型的血管瘤如卡波西血管内皮瘤出现KM现象(即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则有危及生命、造成器官损害、功能障碍甚至残疾等风险。头面部血管瘤需特别注意PHACES综合征,其由首字母缩写词组合而成,包括颅后窝血管畸形、面部血管瘤、动脉异常、主动脉狭窄和(或)心脏缺损、眼部异常及胸骨裂等病变。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外科(全国婴幼儿血管瘤胎记公益筛查工程复筛单位)(中国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定点单位)(四川省小儿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四川省小儿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四川省重点学科)侯昉,刘文英
侯昉,刘文英婴幼儿血管瘤发病率可高达10%,常见于女孩、早产儿(<37周)、低体重儿。浅表型的婴幼儿血管瘤外表可表现为鲜红色斑块、高或不高出皮肤、压之褪色、看起来就像草莓一样(因此过去又称为草莓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而深部型的婴幼儿血管瘤则表现为蓝色皮下结节(有文献又称作海绵状血管瘤)。婴幼儿血管瘤一般在出生时或出生后1-2周出现,2-6月期间会迅速增大。而约80%在患儿半岁至1岁以后可以开始自行消退。国外文献报道,5岁以内的自然消退率为50%~60%,7岁以内为75%,9岁以内可达90%以上。上述生长方式也是婴幼儿血管瘤的重要特点。静脉畸形,由于皮肤或皮下扩张的静脉畸形内充满了静脉血,因此其外观颜色通常为蓝色或紫色,但少数深部的静脉畸形外观会是正常皮肤颜色。有些会因为运动后或体位的改变而增大。触诊的感觉常为柔软、可压缩、边界不清且皮温不高的软组织包块,可压缩,有时可伴压痛或还可扪及静脉石。听诊则无血管杂音。当然也有些独特的体征可以协助诊断,检查时通过患者平躺,头颈部离心方向倒下,可引发包块膨胀。此外触诊静脉石可能触及坚硬或柔软的结节,当急性血栓形成扩张时,会引发剧烈疼痛,这也是静脉畸形的特征表现。此外还有部分静脉畸形从外观上看起来就像是瘀斑、红斑或静脉曲张。作为一种良性病变,并不是所有的静脉畸形都需立即治疗。一般来说仅有出现症状的、影响外观的或危及生命的病变需要干预。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外科(全国婴幼儿血管瘤胎记公益筛查工程复筛单位)(中国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定点单位)(四川省小儿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四川省小儿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四川省重点学科)侯昉,刘文英
侯昉,刘文英草莓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均是30年前的旧慨念。草莓状血管瘤与毛细血管瘤目前统称为婴幼儿血管瘤,是血管肿瘤的一种。而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的一部分则目前统称为静脉畸形,是血管畸形的一种。婴幼儿血管瘤发病率可高达10%,常见于女孩、早产儿(<37周)、低体重儿。浅表型的婴幼儿血管瘤外表可表现为鲜红色斑块、高或不高出皮肤、压之褪色、看起来就像草莓一样(因此过去又称为草莓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而深部型的婴幼儿血管瘤则表现为蓝色皮下结节(有文献又称作海绵状血管瘤)。婴幼儿血管瘤一般在出生时或出生后1-2周出现,2-6月期间会迅速增大。而约80%在患儿半岁至1岁以后可以开始自行消退。国外文献报道,5岁以内的自然消退率为50%~60%,7岁以内为75%,9岁以内可达90%以上。上述生长方式也是婴幼儿血管瘤的重要特点。静脉畸形,由于皮肤或皮下扩张的静脉畸形内充满了静脉血,因此其外观颜色通常为蓝色或紫色,但少数深部的静脉畸形外观会是正常皮肤颜色。有些会因为运动后或体位的改变而增大。触诊的感觉常为柔软、可压缩、边界不清且皮温不高的软组织包块,可压缩,有时可伴压痛或还可扪及静脉石。听诊则无血管杂音。当然也有些独特的体征可以协助诊断,检查时通过患者平躺,头颈部离心方向倒下,可引发包块膨胀。此外触诊静脉石可能触及坚硬或柔软的结节,当急性血栓形成扩张时,会引发剧烈疼痛,这也是静脉畸形的特征表现。此外还有部分静脉畸形从外观上看起来就像是瘀斑、红斑或静脉曲张。作为一种良性病变,并不是所有的静脉畸形都需立即治疗。一般来说仅有出现症状的、影响外观的或危及生命的病变需要干预。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外科(全国婴幼儿血管瘤胎记公益筛查工程复筛单位)(中国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定点单位)(四川省小儿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四川省小儿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四川省重点学科)侯昉,刘文英
侯昉,刘文英淋巴管瘤目前被称为淋巴管畸形是脉管异常疾病的一种。根据病变内淋巴管囊腔的大小,淋巴管瘤可分为大囊型、微囊型和混合型三型。文献统计,该病的发病率约为1/2000到1/4000,目前尚未发现有性别和种族的差异。约50%的病人出生时即发现患有淋巴管瘤,超过75%的病变发生在头面部和颈部,其余的则可见于腋窝,胸腔和腹腔。虽然淋巴管瘤被认为是良性病变,但其不会像血管瘤一样自然消退,且易并发感染,难以控制。若生长部位特殊则常常导致毁容、畸形、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故需要积极的医疗干预。目前,有关淋巴管瘤的发病机制及病变过程尚不清楚。推测是由于某种原因使淋巴管系统紊乱造成了淋巴管非恶性的异常生长和扩张即形成了淋巴管瘤组织。目前淋巴管瘤的治疗方法很多,如手术切除、博莱霉素、平阳霉素、OK-432、聚桂醇(聚多卡醇)注射或介入治疗等,但根据淋巴管瘤部位、大小及分型的不同治疗效果也不同。尤其是微囊型淋巴管瘤,手术治疗后复发比较常见。据统计,若切除不完全其复发率高达35-100%。同时,浸润到周围组织或邻近重要器官的淋巴管瘤很难完全切除,有回顾性研究指出约33%的儿童在术后发现有永久性的神经瘫痪。目前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注射或介入治疗被认为是治疗大囊型淋巴管瘤的首选方法,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明显高于手术切除。我国常用平阳霉素或聚桂醇(聚多卡醇)注射治疗大囊型淋巴管瘤。但总的说来淋巴管瘤有多种治疗方法。但是目前的所有疗法均可能有不同程度并发症,也可采用多种方法的综合治疗。同时,不恰当的治疗还往往会刺激淋巴管瘤的生长或复发。因此,是否对患者进行治疗或采用何种治疗方案均应从病灶的位置、大小、深度、侵犯的组织以及患者的自身要求等多个方面来考虑。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外科(全国婴幼儿血管瘤胎记公益筛查工程复筛单位)(中国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定点单位)(四川省小儿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四川省小儿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四川省重点学科)侯昉,刘文英
侯昉,刘文英婴幼儿血管瘤发病率可高达10%,为一种良性肿瘤,在不进行任何治疗的情况下,一般认为80%在患儿半岁至1岁以后可以开始自行消退。国外文献报道,5岁以内的自然消退率为50%~60%,7岁以内为75%,9岁以内可达90%以上。虽说大部分血管瘤一般不会危及生命。但部分生长迅速或病灶太大的血管瘤即使可消退也可能留下不同程度的残迹。此外需注意还有部分血管瘤是不会完全消退的。另外根据血管瘤生长部位及大小,如生长在面部或特殊部位或形成溃疡等则会导致毁容、感染,影响患儿心理,造成器官功能障碍(如视力损害、听力损害、心脏损害、)等。若生长在重要器官如气管、颅内或特殊类型的血管瘤如卡波西血管内皮瘤出现KM现象(即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则有危及生命、造成器官损害、功能障碍甚至残疾等风险。头面部血管瘤需特别注意PHACES综合征,其由首字母缩写词组合而成,包括颅后窝血管畸形、面部血管瘤、动脉异常、主动脉狭窄和(或)心脏缺损、眼部异常及胸骨裂等病变。上述情况需早期积极治疗。而对不影响生命及重要器官等的血管瘤,可在专科医生的随访下密切观察,必要时可采用早期口服盐酸普萘洛尔或外敷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等无明显副作用的治疗方式,若上述方法治疗效果不好则可再考虑采用注射或手术治疗等其它方式。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外科(全国婴幼儿血管瘤胎记公益筛查工程复筛单位)(中国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定点单位)(四川省小儿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四川省小儿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四川省重点学科)侯昉,刘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