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面带微笑的脸庞让人们感到温暖亲切;她,严谨的作风、忘我工作的精神让同事由衷赞赏;她,高超的技术、高尚的医德让患者倍感信赖;她,真诚的关爱让那些无望的心重新生长希望。她是一名优秀的医护人员,长年从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医疗技术精湛,科研成果突出,在国内率先创立节律性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多年来亲自参与抢救危重病人近千例,用爱托起一个个生命的希望。她就是农工民主党党员,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分会委员、“周帆血液病名医工作室”负责人,静安区政协委员——周帆。周帆同志先后获得原闸北区“青年医学专家”、“先进个人”、“拔尖人才”等称号,曾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心全意服务病患医者仁心周帆同志积极参加业界的各项学术活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任劳任怨、呕心沥血。每次病房查房时,她总是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详细解答,并给予鼓励;在为病人制定各种方案时,她非常认真,据证用药,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皆有规范。原中共闸北区委曾收到一封病人家属写来的表扬信,信中讲述了家人在中心医院住院期间得到了周帆医生和她的团队的精心治疗,感恩周帆医生至真至诚为病人服务的医者仁心。原来3年前,黄先生不幸被查出肺癌,在外院经手术、化疗后,造成了血小板减少症。同时,他身患糖尿病、脑梗等疾病。随后,他来到区中心医院血液肿瘤科诊治。周帆医生及她的同事们不厌其烦地为病人认真制定了针对性、实效性强的治疗方案。一番努力下来,不仅减轻了病人身体上的痛苦,病情也一度得到了控制和好转,提高了生活质量。在进出医院3年、住院20多次的经历中,黄先生的家人不仅感受到区中心医院血液科周帆医生对黄先生治疗及时有效,照顾有加,同时也目睹了她对其他病人的尽心尽责,对待每一位病人一视同仁,不管疾病难易,不分贫富差异,都尽量安排床位,千方百计替病人着想,竭尽所能延长每一个生命。接诊治疗见解独到业务精通周帆同志内科基础扎实,曾获原闸北区现场病史书写比赛第一名,牵头带领的血液肿瘤科被评为区重点学科。近年共收治各类血液病人10000余人次,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8000余人次。其中难治和复发的病例超过4000余人次,初治患者完全缓解率超过75%,难治患者缓解率达到45%-50%。每月参加院内外会诊约20例,对内科常见实体瘤患者进行化学治疗、激素治疗、疼痛的缓解治疗超过2000余人次。熟练掌握内科血液专业生理、病理生理及药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将其运用于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尤其对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治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在她的治疗下,有不少病人生存期已经长达10多年,她的点滴成就,赢得了许多病人和家属的一致好评。老钟是个平凡的工薪阶层。当骨痛袭来,外加乏力不适,接踵而至的感染,让这正值壮年的硬汉子日渐消瘦。当被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后,他们全家如晴天霹雳,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在周帆医生的带领下,区中心医院血液肿瘤科集科室全力,合众家之长,为其制定周密的治疗方案。抗感染,输注新鲜血液,静脉化疗,一切都有条不紊的展开。不过1个疗程,肿瘤负荷已奇迹般的下降了一半多。接下来的3个疗程进行得也非常顺利,不仅让病痛得到了缓解,各项指标也逐渐趋好,初步疗效让医生和家人非常满意。如今已步入花甲之年的老钟回忆起当年那段“峥嵘岁月”,眉眼中有掩饰不住的激动,“我可是咱血液科的活招牌!”这场10年的“马拉松”治疗,硬生生将一个健壮的中年人跑成了虚弱的老年人。但乐观的笑容一直绽放在他的脸上,而这10年来两点一线的生活,中心医院与家之间的路线从未变更,正如钟老对周帆医生的感激之词:“我相信他们,我和血液科结缘10年了,感恩之心从未改变。”发挥所长奉献社会认真履职作为农工党静安区闸中心支部副主委、区政协委员,周帆同志积极参政议政,以她的专业特长和丰富临床经验建言献策,提出合理化建议,撰写了《关于将重要靶向肿瘤医保药物纳入上海市大病医保》、《关于在公共场所急救措施落实和开展心肺复苏培训的建议》等高质量的社情民意,先后被市政协、市委统战部等采纳,并获市领导批示,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依据,也为卫生事业的长足发展作出了贡献。周帆同志还积极发挥自身所长,为社区居民服务,开设了“骨质疏松危害与防治”等专题保健讲座,“周帆血液病名医工作室”多次到社区进行患者教育及血液病治疗指导,帮助社区开展血液病的诊断、治疗工作,获得基层医院及广大民众的广泛好评。周帆同志在从事血液肿瘤科工作期间,积极围绕科室工作中心,以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为前提,以增强理论知识和提高业务技能为基础,坚持走临床和科研相结合的道路,积极带领科室人员戮力同心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从2011年担任主任医师至今,她带领的血液肿瘤科已发展为拥有40余张床位、以多发性骨髓瘤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为特色、在上海市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血液专科。2010、2013年周帆同志被聘为上海医学会血液学会第八、九届委员,兼区县学组第一、二届副主委。2012年原闸北区卫计委授权成立了“周帆血液病名医工作室”,技术水平达到三级医院水准,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病人,一年诊治量高达600多例,要求治疗的病人还络绎不绝。2015年周帆在国内顶级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上发表最新科研成果,带领的血液肿瘤科获得区专病专科建设项目专项基金支持。业精,德高,道深,心持。这就是广大病人眼中的周帆医生,也祝福周帆医生在血液肿瘤专科领域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和收获!供稿:农工党静安区区委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可明显缩短患者预期寿命。随着沙利度胺、硼替佐米、来那度胺等药物作为一线治疗的应用,MM 的疗效明显改善,但仍会复发,复发 MM 的治疗的确对临床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最近,Blood 杂志在 How I treat 系列中讨论了复发 MM 的治疗方法。对于无症状复发 MM,可以适当延迟治疗;已经有症状、晚期复发 MM,必须立即进行挽救治疗。此外,对于多次复发患者,再治疗和序贯治疗获益明显。对于侵袭性复发及所有治疗方案均已用过的患者,推荐继续治疗直至疾病进展。首次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前持续缓解 2 年以上患者,再行 ASCT 可能获益。对于侵袭性或伴有预后不良的细胞遗传学异常患者,如果在行 ASCT 后的前两年复发,应考虑异体移植。最后,一些新药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可鼓励部分患者参加该类型的研究。下面,我们就以具体的病例来讨论一下复发 MM 的治疗。病例 1:复发 MM 患者 VTD 方案化疗患者女性,52 岁,2011 年 6 月因病理性骨折入院,被诊断为 IgA-λ型 MM(M 蛋白 4.5g/L,尿轻链蛋白 24 小时分泌量 1163mg)。骨髓涂片提示浆细胞占 57%,无细胞遗传学异常。随后患者进行了髋关节置换术和 VTD 方案化疗(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化疗 3 个疗程后,尿轻链蛋白增加至 1376mg/24 小时,紧接着开始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的挽救治疗。4 个疗程后,患者达到良好的部分缓解(VGPR),尿 M 蛋白<100mg/24 小时。2012 年患者行 ASCT,预处理方案为马法兰 200 mg/m2。2013 年 5 月前患者一直处于 VGPR,随后疾病进展,尿轻链蛋白 613mg/24 小时。患者有同源兄弟姐妹供体,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 LenDex 挽救治疗后打算行低剂量预处理异基因干细胞移植(Allo-RIC)。3 个疗程LenDex 挽救治疗后,患者达 VGPR,2013 年 9 月行Allo-RIC。患者未出现严重的 GVHD,Allo-RIC 一年后患者达到严格的免疫表型 CR 且无症状。图 1:该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和时间点评患者为 IgA-λ型 MM,有轻链尿蛋白的分泌,IgA 血清水平接近临界阈值(5g/L)。关于初始治疗,对于标危和高危的 MM,我们一般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就该患者来说,行 ASCT 前,VTD 为一种高度有效的诱导方案。但是,仍有 15% 的患者未达缓解。在这种情况下,LenDex 是首选的挽救治疗方案。该患者已达 VGPR,行 ASCT 后未改善缓解状态,一年后出现疾病进展,此时患者尿中已出现轻链蛋白,这往往预示着预后较差。该患者对硼替佐米耐药,ASCT 后出现早期复发,对大剂量马法兰耐药,因此可考虑同源兄弟姐妹供体的 Allo-RIC。考虑到 LenDex 方案对患者有效,相同治疗方案可使患者再达 VGPR。异体干细胞移植(Allo-SCT)是一种潜在治愈晚期 MM 的疗法,但清髓性预处理的移植相关死亡率(TRM)高达 20% 以上,因此,该患者还是选择了 Allo-RIC。行 Allo-RIC 和 Allo-SCT 的患者预后相差不大。虽然 Allo-SCT 清髓性预处理移植相关死亡率(TRM)高达 20% 以上,但 Allo-RIC 移植后复发率较高。最近的研究报道,行 Allo-RIC 的患者 PFS 和 OS 显著延长。尽管异体移植在 MM 的治疗中仍存在争议,但在下面两种情况下仍推荐:1)诱导治疗后行 ASCT 复发;2)伴有预后不良细胞遗传学异常的高危患者出现 LDH 升高或 ISS 分期为 III 期,对所有化疗方案耐药。该患者符合 Allo-SCT 的指征:病情具有侵袭性,伴有骨质破坏和轻链蛋白分泌,对 VTD 方案耐药,且行 ASCT 后复发。在这种情况下,目前的抗骨髓瘤药物不大可能使疾病长期控制。该患者未出现严重的 GVHD,Allo-SCT 一年后达到严格的 CR,有长期缓解和最终治愈的希望。
一线治疗选择本届ASH年会关于MM一线治疗的进展主要是硼替佐米(万珂)在MM一线治疗的长期随访结果,特别是VMFF-VT方案的随访更新及硼替佐米在维持和序贯治疗中的价值。1. VMpT-VT方案的长期随访结果一项GIMEMA多中心、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比较两组方案对65岁以上新诊断MM的疗效。一组为VMP(硼替佐米、美法仑、泼尼松)诱导,另一组为VMPT(硼替佐米、美法仑、泼尼松、沙利度胺)诱导+VT维持2年(硼替佐米1.3 mg/m ,每2周一次和沙利度胺50mg/d)。入组139例患者后,原诱导方案第1个至第4个疗程由硼替佐米1.3mg/m ,每周2次,每疗程6周,更改为硼替佐米1.3 mg/m2,每周1次,每疗程5周。前期结果显示VMPT.VT组ORR、PFS和至下次治疗时间均优于VMP组。本届年会该研究更新了随访结果,中位随访47.2个月,VMPT-VT组和VMP组5年OS率分别为59.3%和45.9%(HR 0.74,P=0.04)。其中OS获益在75岁以下患者(5年OS率67.8%比49.9%,HR 0.63,P=0.01)和诱导治疗达到CR者(5年OS率81.4%比48.2%,FIR 0.38,P:0.006)中更明显。两组患者复发并接受挽救治疗后的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2年0S率40.7%比50.2%,P=0.54)。这一长期随访结果提示对于65-75岁MM患者,VMPT-VT方案使死亡风险降低37%,应考虑作为新的标准治疗。2.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后硼替佐米的维持治疗作用一项PETHEMA/GEM随机临床试验对266例MM患者ASCT后随机给予3种维持治疗方案,包括TV组(沙利度胺100mg/d,硼替佐米1-3 mg/m。第1、4、8、11天,每3个月一次)、T组(沙利度胺100mg/d)和干扰素α2组(3MU,每周3次)。维持治疗后3组CR率提高15% -19%,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34.9个月,TV组PFS较其他2组明显延长(P=0.0009),但3组0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V组和T组周围神经病(PN)发生率分别为12.2%和10.1%,无4级PN出现。硼替佐米加入沙利度胺维持治疗虽然能够延长PFS,但对伴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的MM患者不能克服预后不良影响。3.序贯治疗策略为提高MM诱导缓解质量,通常采用含免疫调节剂或蛋白酶体抑制剂的三药诱导方案,或者联合两类新药诱导治疗。替代策略是根据初始诱导方案的疗效,序贯采用两类不同新药,以获得最佳疗效。英国研究者在Myeloma XI临床试验中对新诊断MM患者随机给予CTD(环磷酰胺、沙利度胺、地塞米松)或者CRD(环磷酰胺、来那度胺、地塞米松)诱导治疗。然后依据充分治疗后获得的疗效选择后续治疗,疾病无变化(NC)或疾病进展(PD)患者给予CVD方案(环磷酰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再诱导,MR或PR患者随机接受CVD方案或者不继续治疗,VGPR以上患者则不再接受新的诱导治疗。所有年轻患者均给予大剂量美法仑及ASCT。然后所有患者均进入维持治疗的随机分组,选择不维持治疗或来那度胺维持或者来那度胺联合vorinostat维持。对接受CVD方案的患者可治疗最多8个疗程,以获得最大疗效或者治疗至不能耐受方案。初步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共入组1424例,初始诱导治疗NC/PD患者接受CVD方案再诱导,58%获得MR以上疗效,31%获得VGPR或CR。初始诱导治疗获得MR或PR患者随机接受CVD方案者,45%获得VGPR或CR。上述结果提示采用序贯治疗策略,以免疫调节剂为基础的诱导治疗获得MR或PR者通过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方案再诱导,缓解质量可进一步提高。令人鼓舞的是初始诱导治疗无效者改用硼替佐米治疗后VGPR或CR率也得到明显提高。根据Myeloma IX试验中以沙利度胺为基础的诱导治疗获得的疗效(PD/NC率7.1%,MR/PR率41.8%,VGPR/CR率37.5%),推测Myeloma XI试验VGPR以上疗效获得率约提高21%,达到59%。表明序贯治疗策略同样可以获得高质量缓解,这为个体化治疗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中国癌症基金会万珂患者援助项目Q&AQ:哪些患者可以进入援助项目?A:家庭经济条件困难,无法承担全部自购药品费用的低收入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或病前一年持有“低保证”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Q:援助方案是如何的?A:1)初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学条件和经济条件符合项目标准,且在自费使用万珂4个疗程后,依据医师的判定,可获得后续最多5个疗程的万珂药品援助;2)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学条件和经济条件符合项目标准,且在自费使用万珂3个疗程后,依据医师的判定,可获得后续最多6个疗程的万珂药品援助;3)对于病前一年持有“低保证”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学条件和经济条件符合项目标准,可获得最多9个疗程的万珂药品援助。Q:自费部分的万珂药品如何进行治疗?A:患者自费部分的万珂药品治疗必须严格按照“足量,足疗程”的治疗方法(至少1.3mg/m2,d1,4,8,11用药)。若患者自费部分采用不足量治疗(如拼药行为),则不能进入援助项目。Q:援助的流程是如何的?A:援助流程如下:1)评估:由指定医生(周帆主任)对患者医学评估后,患者凭《医学评估表》自愿到项目专员处领取《患者申请手册》;2)递交材料:项目专员将申请资料电子录入后,患者将纸质材料邮寄至项目办;3)审核项目:癌症基金会对患者资格进行审核,并对患者资格进行评审;4)援助领药:患者凭《项目专用处方》遵循流程签收及使用援助用药;5)随访评估:患者须在指定医生处进行随访;6)后续审核:患者将相关援助阶段的资料(每个疗程的《医学随访表》、《签收注射单》、《项目专用处方》、药盒条形码原件);7)后续领药:经过审核后,患者继续领取援助药品。其中5)——7)的步骤随着每个援助疗程进行重复。Q:患者自身需要提供哪些申请资料?A:1)身份证复印件;2)户口本复印件;3)患者知情同意书原件;4)申请人收入证明原件;5)申请人直系亲属收入证明原件;6)住房情况说明原件;7)医学评估表原件;8)本人一寸免冠照片2张;9)免疫固定电泳及骨髓浆细胞检查复印件;10)多发性骨髓瘤诊断证明复印件;11)对于复发患者,还需提供首次诊断治疗证明,包括住院病历首页,诊断证明,实验室检查结果,出院小结的复印件;12)低保证及低保金领取凭证复印件(低保患者需要提供)。此外,患者还需要提供自费阶段的购药发票复印件(发票上面购药方必须有项目申请患者的名字)。Q:援助是否有暂停标准?A:如指定医生判断患者出现不能耐受万珂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则暂停用药;若停药时间<90天,仍然属于本次治疗。Q:援助终止的标准是如何的?A:1)患者完成援助项目;2)由于任何原因导致万珂停止治疗90天以上;3)万珂治疗无效,出现疾病进展或者复发;4)万珂治疗在自费非援助阶段的疗效评估仅为MR以下者;5)患者不按照项目要求进行随访;6)患者自愿退出;7)患者死亡。Q:援助阶段,万珂每瓶3.5mg,用不完的药品如何处理?A:会有基金会专员进行药品回收处理。
万珂作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一线药物,为越来越多的患者带来了生存希望。但由于价格昂贵,多数病人无力接受或者无法足量足疗程的接受治疗。为帮助低收入患者接受持续治疗,获得最大疗效并减轻其家庭经济负担,中国癌症基金会与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合作发起万珂患者援助项目。目前项目已正式启动,长征医院闸北分院(闸北区中心医院)作为首批试点医院,将积极参与该慈善项目,帮助更多的患者能够达到“更深缓解,更长生存”的治疗目的。各位患者如有问题可以留言。衷心祝愿越来越多的骨髓瘤患者可以得到更系统,更规范的治疗。
有人问我在骨髓瘤治疗过程中,有没有最难忘的病人?答案是肯定的。 记得当时那个患者是初发,却已经病情严重,在对他病情进行了详细诊断后,我推荐他使用PAD方案(万珂+阿霉素+地塞米松)进行化疗,能够让他更好的把握疾病中珍贵的平台期,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他听到万珂的价格后,退却了。对我说道“主任,这个药太贵了,我不能再给这个家增添负担了,我只有一个愿望,半年后我儿子就要结婚了,希望主任能帮我挺到那个时候,只要我能看见我儿子结婚,我死而无憾!” 我有一种很深的自责和无力感,是啊,好多患者在得了骨髓瘤后都会有一种自暴自弃的感觉,或是希望给子女留下更多,也或是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让家庭回到贫穷的状态。我告诉他我会尽力。 第二天,他的妻子和我深谈了一次,我告诉她,作为医者,我真的希望他能够使用最好的药获得更长的生命,毕竟每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如果能够再次延长生命,我相信每个患者不会带着更多的遗憾而离开。他的妻子哭了,之后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卖房!!! 当他妻子瞒着丈夫把家里的房子卖了之后,用上了PAD方案,我当时不知道这样的选择是对是错?生命应该是无价的,但是这样的结果相信所有的人都为为之动容,毕竟家在国人的眼中是最最重要的!患者结束了6个疗程的治疗后回老家参加孩子的婚礼时,我当时觉得他应该不会有遗憾,因为他亲眼见证了儿子的婚礼…… 7年后,他又一次来到了医院,疾病复发了,但是他获得了整整7年的时间。现在提起了7年前的一幕,他说道,主任,一开始我很愤怒,埋怨我老婆,但是现在,我真的很感谢她当初的选择,因为我不但看见了儿子的婚礼,还亲眼看见了我的孙子。他笑着对我说,人生,真的没有遗憾了,虽然失去了房子,但是我看到了未来,那就是我的孙子……
新闻坊对本科室进行了采访并进行了播报,请各位病友点击观看。虽然只是小小的一段,呵呵http://www.kankanews.com/a/2013-08-25/0013419551.shtml
闸北区中心医院血液肿瘤科建于2003年,现有病床41张,已形成了以血液系统肿瘤为重点,多发性骨髓瘤、MDS为特色的医疗团队。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已形成特色,每月收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约90-95人次,年收治患者总数近1500人次。至今科室共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2项、区卫生局科研基金课题8项,基金总数接近200万元。发表论文30余篇,SCI论文2篇。2008年获得闸北区中心医院“789”人才学科攀登计划中的重点学科、重大项目以及重点人才培养基金。2009年科室获闸北区重点学科称号。目前科室现有10人,其中博士1人、在职博士1人,硕士学位5人,在职硕士研究生2人,本科生1人,是闸中心目前年龄结构最年轻、硕博士比例最高的科室。 学科带头人:侯健(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曾获得上海市科委启明星奖、上海市卫生局“百人计划”奖、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上海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三等奖、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目前学术任职有: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国际骨髓瘤工作组委员、亚太地区骨髓瘤工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血液学分会候任主委、中国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病理生理学分会实验血液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科室主要负责人:周帆(主任医师) 周帆从事临床内科工作22年,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工作近20年。2008年获得闸中心院“789”人才学科攀登计划中的重点人才培养基金,2009年协助侯健主任带领科室被评为闸北区重点学科,并获闸北区“青年医学专家”称号。2010年被评为2007-2009年度闸北区先进个人,2010年被聘为中华医学会第八届上海血液学会委员。2011被评为闸北区第七届“拔尖人才”,上海血液协会郊县学组副组长,2012年闸北区卫生局授权成立周帆血液病工作室。 医患故事一:去世后收到的表扬信 近日,区委书记翁祖亮收到一封病人家属黄健写来的表扬信,感谢区中心医院血液肿瘤科的医务人员。病人已经过世,而家属仍旧感恩医务人员曾经的付出,并以质朴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这封表扬信的背后,是一个怎样的医患之间的故事呢? 据悉,3年前,黄先生不幸被查出肺癌,在外院经手术、化疗后,造成了血小板减少症,同时,他身患糖尿病、脑梗等疾病。随后,他来到区中心医院血液肿瘤科诊治。科主任周帆及她的同事们不厌其烦地为病人做好各项身体检查,并认真制定了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治疗方案,同时加强与亲属之间的沟通交流。一番努力下来,不仅减轻了病人身体上的痛苦,病情也一度得到了控制和好转,提高了生活质量。这3年里,黄先生的病情不断出现反复,前后进进出出入住血液科病房20多次,但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细心护理下,多次转危为安。期间,医务人员还经常和病人交流,倾听诉说,解除病人的思想负担,而以护士长梅卓君为代表的护理人员们在护理黄先生的过程中,始终尽心尽职,细心关照,让病人感到很温馨。黄先生的家人无以言表,坚持再三送上红包,可第一天送上的红包,第二天就被打入住院账户里。 在进出医院3年、住院二十多次的经历中,黄先生的家人不仅感受到区中心医院血液科医护人员对黄先生治疗及时有效,照顾有加,同时也目睹了他们对其他病人的尽心尽职,对待每一位病人一视同仁,不管疾病难易,不分贫富差异,都尽量安排床位,千方百计替病人着想,竭尽所能延长每一个生命。 医患故事二:与血液科一起走过的岁月 在与多发性骨髓瘤结缘之前,老钟是个再平凡不过的工人。当骨痛袭来,外加乏力不是,接踵而至的感染,这壮年的汉子日渐消瘦。被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后,这肿瘤界发病率不过1%,血液界却发病第二位的癌症压得他们全家喘不过气来。 区中心医院血液肿瘤科集科室全力,合众家之长,请长征医院侯健主任制定周密的治疗方案。为老钟量身打造的治疗方案启动了,抗感染,输注新鲜血液,静脉化疗,一切都在按原计划有条不紊的展开。不过1个疗程,肿瘤负荷已奇迹般的下降了一半还多。接下来的3个疗程进行的异常顺利,而疗效的评估结果:初步疗效完全缓解令人满意非常。如今已经步入花甲之年的老钟回忆起当年那段峥嵘岁月,眉眼中有掩饰不住的得意,“我可是咱血液科的活招牌!” 当然,如同所有的多发性骨髓瘤的必经之路,缓解,复发,再缓解,再复发,也未曾幸免地降临至老钟的身上。针对易合并慢性并发症的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目前无计可施的困境,血液科总结出的节律性化疗方案有了用武之力,化疗与支持治疗两手都在抓,肿瘤负荷从居高不下的制高点再次下降。这场10年的治疗马拉松,硬生生将一个健壮的中年人跑成了病弱的老年人。但乐观的笑容一直绽放在他的脸上,而这10年来的两点一线的生活,中心医院与家之间的路线从未变更过。“我相信他们,我和血液科结缘十年了。”
该文刊载于 Leukimia Research, 周帆主任为第一作者在这对英文摘要部分做个翻译,需要的患者可以留言给我。Continuous Administration of Low-Dose Cyclophosphamide and Prednisone as a SalvageTreatment for Multiple Myeloma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continuous low-dose cyclophosphamide and prednisone (CP) as a salvage therapy for multiple myeloma (MM). Patients and Methods: A total of 27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MM received a treatment regimen that consisted of oral cyclophosphamide 50 mg and prednisone 15 mg daily. Nineteen patients had severe comorbid conditions; 8 were unwilling to continue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 as a result of severe infec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 Patients had received 1 to 4 chemotherapeutic regimens before the enrollment. Results: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complete remission, very good partial response, and partial response) was 66.7%. The median time to response was 2 months. In the patients who responded to the treatment, the 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has not been reached. In the nonresponding patients, the median PFS was 4 months. Conclusion: Continuous low-dose CP is an effective and well-tolerated salvage therapy for MM.译文: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连续低剂量使用环磷酰胺(CP)和强的松节律性化疗作为救助治疗(对于无法使用大化疗的患者作为最后一种治疗的方案)多发性骨髓瘤(MM)。方法:共27个连续性患者MM使用口服环磷酰胺50毫克/日和强的松15毫克/日的节律性化疗方案。收治的病人中,19例患者有严重的伴发疾病(包括严重的心脏功能不全);8例患者不愿继续常规化疗由于传统化疗方案造成的严重感染。所有患者之前都接受过1到4疗程不同化疗方案治疗。结果:整体有效率(完全缓解CR,很好的局部反应VGPR,部分响应PR)为66.7%。起效时间平均为2个月。在反应的患者的治疗,平均无进展生存(PFS)没有达到。在有效的患者中,平均无进展生存(PFS)生存期在延续。在效果不佳的患者中,中位PFS是4个月。结论:连续低剂量CP是一种有效的作为最后一种救治治疗的方案治疗MM。
周主任社区讲座视频链接网址https://www.tudou.com/programs/view/DLLjTA1lL1A/?resourceId=81469654_06_02_99?fr=2&referrer=http%3A%2F%2Fwww.kang-ai.com%2Flecture%2Fdetail%2F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