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为响应国家卫健委“健康中国母亲行动”活动号召,我科联合好大夫在线,开展免费直播义诊。9月29日15:30分--21:00,华山医院心内科李剑教授、潘俊杰教授、包丽雯教授等5位专家将在好大夫在线的义诊直播间分别就心脏病相关问题,进行免费答疑,欢迎患友们针对相关心脏病问题进行提问。以下是直播时间和主题内容:李剑9月29日15:30房颤消融不可怕包丽雯9月29日17:00血压与血脂的双人舞赵奕凯9月29日19:00测量血压常见的六大误区周鹏9月29日19:15高血压治疗中的一些疑惑潘俊杰9月29日20:00心脏血管堵塞除了支架植入,还有些什么办法?您可以随时针对相关过敏问题向专家免费提问,专家会“面对面”为您解答!长按识别二维码,预约直播!
心房颤动的患者住院进行导管消融术,出院以后,需要注意哪一些内容呢?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对于房颤患者而言,导管消融手术,并不是停止使用抗凝药物的手段,哪怕是手术以后,恢复成为正常的心跳了,也需要通过CHA2DS2-VASc评分来决定是否要进行抗凝治疗。而导管消融手术,对于心脏的内膜面,是有一定损伤的,也就是说,心脏里还存在一定的“伤口”。所以更加不能在术后的短期内停用抗凝药物。至于生活方面,由于导管消融是微创的手术,伤口仅仅是大腿根部的几个针眼,因此,术后第二天开始,就可以恢复基本的生活。而出院以后,如果工作节奏宽松,属于非体力劳动者,甚至可以恢复上班。总结起来,导管消融术后的患者,出院以后,注意事项主要有下面5点:药物的具体种类出院时候一般都会带上的。药物至少使用8-12周,8周后门诊评估进一步用药,所以,建议如果实在来医院不方便,那么其余时间可以自己买药,但是第8周的时候,因为需要重新评估,所以需要线下门诊看一次,这次看门诊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看一看心跳的情况,二是决定一下是否需要继续使用抗凝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也是重要的治疗用药。导管消融是重要的恢复窦性心律的一种手段,但不是替代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方法。很多患者,还是需要长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维持窦性心律的。医生一般会根据手术中发现的心脏情况,来决定药物的使用,如果在出院的时候,医生开具了抗心律失常药物,请继续服用至第8周,在第8周来门诊的时候,再决定是继续使用,还是逐渐减少剂量并停用。术后3个月,也就是12周后,是看手术效果的一个重要时间点。3个月内,因为消融手术的损伤等情况,可能还会出现短时间的房颤或者其他心律失常,但是,3个月之后,情况就基本稳定了,这时候才可以评定手术的效果。这一次来就诊的话,要提前做好动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或者到线下门诊,或者可以将检查结果的照片,直接上传到线上诊室或医院的患者管理平台。由于导管消融左心房,心房后壁的后面就是食道,可能会在手术中出现一些小的损伤,因此,术后一个月内,一定要吃软食,避免吃带渣的,或者成块的、难以消化的食物,也要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尽管是微创手术,但是还是有不少患者感觉自己经历了一场“心脏手术”,会在短期内感觉没有力气,所以,如果觉得没有力气,我们还是鼓励您采取散步、保健操等方法,循序渐进地来恢复体力。在术后的2个月,还是不可以剧烈运动,不可以提重物的。做到上述5点,保持心态平和,导管消融术后一定可以恢复良好。
汪先生3月前做过房颤射频消融手术以后,一直维持着窦性心律,也就是说,心律一直是正常的,房颤再也没有复发过了。今年64岁的汪先生,除了高血压,没有别的疾病,高血压也一直按时用药,控制非常好。医生说,做完房颤的射频消融手术,要按时服用8周的抗凝药物,刚出院的时候,还吃了4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后来一直维持正常的心跳,到时间后抗凝药和抗心律失常药物都吃光了。转眼3个月过去了,心跳还是正常的,医生让他继续随访,除了高血压药之外,房颤的药都不用吃了,但是他总是不放心,担心不吃药,哪一天房颤又复发了该怎么办,或者生活上还要注意哪些事情,能防止房颤的复发呢?的确,通过导管消融,房颤已经可以治愈了。如果心跳完全正常的话,就没有特别用药了。但是,房颤毕竟是一种多种危险因素致病的心血管疾病,在日后的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下面3点:会发房颤的患者,心房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这为将来房颤复发埋下了隐患,也是现在医学上无法100%治愈房颤的原因。同时,房颤本身就是一种老年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心房渐渐老化,也会发房颤。对于没有房颤病史的患者,指南建议对于所有>65岁的人群进行房颤的筛查。而对于罹患房颤的患者,就更加应该重视,不定期进行房颤检测。使用心电图、Holter或者简易的心电设备甚至手表都可以,以期尽早发现问题。各种检测手段的敏感性如下:只要罹患过房颤,终身都存在中风的风险。尽管射频消融手术可以将心跳恢复正常,但血栓栓塞的风险是持续存在的,因此还是要通过评分系统,来评估是不是需要继续抗凝治疗。很多患者以为房颤的射频消融手术恢复了正常的心跳,就是为了停用抗凝药物,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手术只不过是恢复了正常的心跳,降低卒中风险,也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还能降低死亡。但是是不是抗凝治疗,是另外一回事,需要通过一个叫做“CHA2DS2-VASc”的评分来评估。这个评分的因素如下:只要评分等于或者超过了3分,就需要继续服用抗凝药物。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因素都是动态变化的,例如汪先生,今年64岁,不计分,但是明年就是65岁了,计1分,加上高血压就是2分。如果明年再查出了血管疾病,就要考虑重新启动抗凝治疗了。房颤患者,一定要用该评分,来预测卒中的风险,并用评分,来指导抗凝用药。尽管已经做好手术,但是正常的心脏保养,对于一个老年人来讲,还是非常必要的,保养的内容包括早睡早起,规律作息;平衡膳食、控制体重;吃动结合,心态平和;至于戒烟、限盐、少油腻,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总的来说,就是不该做的都不要做,同时年年体检,天天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这些不但是房颤患者需要注意的,就是正常人,也是需要好好注意的。手术做好,心跳恢复正常,只不过是一个新的起点,后面还有漫漫长路,“小心才能驶得百年船”。
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心脏疾病,可以在各个年龄层发生,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治疗也十分复杂。症状轻微者可以服用药物控制发作,发作频繁明显影响生活质量或威胁生命者,必须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因此心律失常的精细诊断和危险分层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远期预后。心律失常的介入手术治疗依靠在心脏内放置导管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心脏三维的标测,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治疗可以将大部分的心律失常根治。华山医院是国内最早开展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检查和导管消融的单位之一,在上世纪90年代,施海明教授就开始对室上性心动过速开展射频消融治疗,并建立了心律失常电生理检查和导管消融的相关规范,使华山医院心内科正式进入了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时代。本世纪初开始,在施海明教授的大力支持下,罗心平教授正式组建了心律失常诊治团队。开始着手培养心律失常诊疗相关的专家,并在美国休斯顿心脏中心学习后,逐步开展了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之后,2009年心内科将李剑教授送往美国明尼苏达心脏中心进修心脏电生理,2014年李剑教授赴德国国家心脏中心(柏林)学习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自2015年开始,华山医院心律失常诊疗团队在进行导管消融时,全面使用无射线的三维标测技术,是国内首批开展全三维标测下导管消融的单位之一。罗心平教授、李剑教授率先使用先进的Carto3系统,使各种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疗效获得了质的飞越。目前,已经可以对所有的心律失常开展成熟的导管消融治疗。并在2018年,成为我国首批通过认证的房颤中心之一。2019年,心内科选送熊楠青博士赴美国旧金山UCSF进修心脏电生理,回国后,使得心律失常诊疗团队的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团队在诊疗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上做了大量的工作。2020年,团队高秀芳教授当选为上海心律学会(SHRS)秘书长。截止2021年,年导管消融手术超过400例,70%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相关的病例总结发表在国际顶尖的专业杂志EUROPACE和HEARTRHYTHM上,获得了国内外的专家的认可。2021年正式开展“一站式”的房颤诊疗手术,同时与华山优势学科神经内科紧密合作,开始以结局为导向的精细化的“一站式”手术。目前,华山医院导管消融手术在宝山院区(原华山北院)和总院同步开展。将秉承创新的学科发展理念履行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将“简单的手术精品化,复杂的手术规范化”,助力华山医院实现国际化、精品化建设理念,力争建成国内领先的心源性脑卒中诊治中心。
多数心律失常,例如早搏,如果症状不重,并不需要特别的治疗。但是心律失常发作时症状明显,使人无法进行正常生活的,就必须进行积极干预和治疗。还有一些心律失常,例如室上速,是因为心脏传导系统存在额外的导致“短路”通道,或者发作可能威胁生命,也必须进行积极治疗。治疗通常包括发作时心律失常的控制、去除病因、改良心脏传导系统、预防复发等几个方面。治疗方法上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1.非药物治疗方法(1)刺激迷走神经方法可用于终止大多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在药物治疗前或同时采用,主要方式为发作时用力屏气,诱发恶心,按压眼球等动作,或者将面部浸入冷水中,都可以终止心动过速发作。但是,对于发作时出现眼花、站立不稳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要谨慎使用,以免出现生命危险。(2)电击:也称为电复律和电除颤,用于终止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发作和心室扑动、心室颤动;(3)导管消融手术:可以根治多种室上性心动过速,如预激综合征、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4)心脏起搏器植入:多用于治疗窦房结功能障碍、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5)外科手术治疗目前主要是用于治疗房颤合并其他心脏病需要开胸手术者。2.抗心律失常药物现临床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已近50余种,大多数学者同意根据药物对心脏的不同作用原理将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以下四类:(1)Ⅰ类药物,即钠通道阻滞药,常用的有普罗帕酮和美西律等;(2)Ⅱ类为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因阻断β受体而有效,代表性药物为倍他乐克。(3)Ⅲ类是选择地延长复极过程的药物,属此类的有可达龙。(4)Ⅳ类即钙通道阻滞剂。有维拉帕米、恬尔新等。服用抗心律失常药均有导致更严重的心律失常的风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同时,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严重的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或心脏传导阻滞,不建议长期使用。
一、认识心脏心脏的结构比较简单,主要由4个部分构成,分别是:1、一套血液供应系统,也就是冠状动脉,给心肌提供血液;2、一套电路,也就是产生和传导电活动的传导系统,是心脏能够规律跳动;3、四个瓣膜,位于心房和心室的流出部位,开闭配合,使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4、四个房间,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房间的墙壁就是心肌,心肌有力的收缩既需要冠状动脉供血供氧,也需要传导系统发出指令,进而向全身泵出血液。心脏的任何部分出现异常,都可以导致心脏病。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就是血供系统堵塞了,而心律失常,就是传导系统出现了问题。二、心脏的传导系统是什么?心脏传导系统是心脏中最重要的”电路“,由位于心肌内能够产生电活动和传导电活动的特殊心肌细胞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右束支,左束支和Purkinje纤维等。「窦房结」是正常心率的起搏点,位于上腔静脉入口与右心耳之间的心外膜下方,所以,正常的心律,就称为”窦性心律“。「房室结」是连接心房和心室之间最重要的中转站,能够使心房和心室有规律地先后跳动。这里,也是心房和心室的唯一电通道,除了房室结,心房和心室之间的其他地方,都是“绝缘”的。如果此处处出现传导异常,就会发生各种传导阻滞,而“绝缘”的心房和心室之间如果多出了不该出现的传导通路,就是“旁道”,会导致“室上速”,射频消融手术可以将多出来的传导通路打断,治愈这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束支和浦肯野纤维」从房室结再向前下延伸到室间隔膜部下端,分成左、右束支,然后越分越细。左束支在室间隔左侧起始部,又分为前、上支两束纤维;右束支沿室间隔右侧下行,直到心尖处才开始分支为Purkinje纤维,连接到心肌细胞。传导系统好比“电线”,不是血管。所以出现诸如“右束支传导阻滞”等异常,是不可以像血管堵塞的疾病那样“打通”的。
大家好,我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李剑。心律失常(arrhythmia)是由于心脏传导系统任何部位激动异常,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的一组疾病总和,包括:1、心房颤动、心房扑动2、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和交界性早搏3、各种心动过速,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4、各种传导阻滞和心动过缓,包括1度、2度和3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中,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心室以上的发生的心动过速的统称,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交界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以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都可以诊断为“室上速”。具体是哪一种疾病,往往要通过心脏里面放入导管,做心脏电生理检查的时候才能发现。所以有时体表心电图诊断为为室上速,但是住院做电生理检查后,才发现是心房扑动。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其预后与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演变趋势、是否导致严重血流动力障碍有关,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其衰竭。在心律失常发作时,诊断并不困难;但是在发作间期,往往缺乏很明显的心跳异常的证据,导致诊断不出。心律失常的确诊要靠心电图,部分患者可根据病史和体征作出初步诊断。详细追问发作时心率、节律(规则与否、漏搏感等),发作起止与持续时间,以及既往发作的诱因、频率和治疗经过,有助于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24小时的心电图跟踪是一种很好的发现心律失常的手段。总之,心律失常的疾病种类繁多,单靠症状描述,是无法确诊的。
大家好,我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的李剑。 感谢您选择华山医院心内科就诊,愿我们的服务给您留下满意的感受。若我们的服务有不周到的地方,敬请您及家属原谅,同时诚恳地期望您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我们改正。 您在我院心内科接受了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术治疗。 出院后请注意: 一.出院后请继续服用抗凝药物,至少8周; 二.术后如果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则继续服用到第8周; 三.出院后一周内下肢不要剧烈活动,以免穿刺部位出血。 四.术后3个月请来手术医生处门诊随访,做好心电图或者Holter检查,必要时复查心超。
大家好,我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的李剑。 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微创导管技术,将很细的导管,通过颈部或者大腿根部血管(伤口只有2mm左右),放入心脏,对引起心律失常的异常部位发放射频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