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5~16日,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肝胆胰腺外科研究所王槐志主任率领本所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重庆市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重庆市第三批专家服务团团队,赴铜梁区人民医院开展技术推广活动,并与渝西片区各医院肝胆外科专家一起进行了一场学术技术交流峰会。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李华副院长,铜梁区人民医院王厚明院长、曹剑副院长、护理部胡永平主任,铜梁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王威巍主任、夏德萍护士长,合川区人民医院刘勇教授,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郑璐、黄小兵、吴柯、李裕明教授,重医附二院李金政、徐杰教授,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邓开教授,重庆北部宽仁医院韩克强、高明发教授,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董晓灵、冯华国教授,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陶锐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蓝翔教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刘念洲教授,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黄春雷教授,陈家桥医院张宇教授,以及各院肝胆外科同仁共50余人,参加此次技术推广活动。本次王槐志首席专家工作室服务基层活动分为两个主题。第一主题是手术基本功培训:王氏六步进阶法快速提高外科技术;肝胆胰腺外科全程同质化护理经验分享。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李华副院长、铜梁区人民医院王厚明院长出席会议并致辞。王槐志主任以《如何做好高难度外科手术》为题,以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经验为主要内容,讲述了外科医生职业素养养成和技能训练理论。随后,向与会的数十位年轻医生系统演示王式六步进阶法的技术要领,从切开、结扎、止血、缝合、分离、暴露等环节进行了手术基本功培训。他强调“把基本功练到极致、手术中每个操作都要提前谋划反复训练、手术中不要有废动作,术中随时保持视野美观,大道至简、游刃有余是成就高难度手术能力的关键所在”。胡维书护士长以《肝胆胰外科围术期全程同质化护理》为题,从术前、术后、出院后三个阶段的护理细节和要点,介绍了我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重大疾病患者的护理经验,大家一致认为我科胰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国际国内领先,离不开病人全程管理的精细化,感觉获益良多。服务基层活动第二主题是渝西片区肝胆胰腺外科高峰论坛。渝西各医院肝胆胰腺外科专家齐聚,围绕高难度手术能力培养、肝胆胰外科围术期护理、腹腔镜下动静脉重建、解剖性精准肝切除、肝内多发结石微创治疗、内镜融合精准治疗、介入综合治疗等新兴技术应用与实践经验进行了充分交流。本次服务基层活动内容丰富、详实、接地,为进一步全方位深化学术技术交流、推广和合作,建立了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各院肝胆胰外科专家携手,共筑全天候、快响应的、坚实的健康防线,为渝西百姓打造更为充分的健康保障。
2021年12月28日,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肝胆胰腺外科研究所王槐志主任率领本所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重庆市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重庆市第三批专家服务团团队,赴武隆区人民医院开展服务基层活动。与该院陈曦专家工作室团队一起,进行教学查房、义诊和学术交流活动,将精准的诊疗方案送到患者身边,把宝贵的手术技能培训经验和患者护理经验传递给基层一线医生。通过全方位的交流和合作,深化并进一步夯实医联体协作基础,市区两级专家联手,共筑全天候、快响应的、坚实的健康防线,让基层百姓得到充分的健康保障。武隆区人民医院陈曦专家工作室团队热情接待王槐志专家服务团一行人,并详细介绍科室病人收治情况。在教学查房阶段,王槐志主任为两位70多岁的肝胆管癌患者进行了查体和病情询问。在病例讨论阶段,服务团一行专家与当地专家一起为两位病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诊治方案。在学术交流阶段,王槐志主任以《如何做好超高难度的外科手术》为题,结合自己成长经历和切身体会,为基层医生如何快速成长提供了宝贵意见。他讲到,外科医生要成才一定要执着追求,坚定信念,言行举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执着练就坚实的手术基本功,向外科手术大师学习、模仿并超越他们,坚持一贯做高标准高水平的手术,做任何操作都追求极致,这是成才的唯一捷径。他将自己进行基本功训练的方法悉数传授给与会的数十名一线医生,鼓励他们以极致的基本功为基础,以高水平、标准化的手术为目标,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不断磨练形成自己卓越的手术技能。胡维书护士长以《肝胆胰外科围术期全程同质化护理》为题,从术前、术后、出院后三个阶段的护理细节和要点,介绍了我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重大疾病患者的护理经验,大家一致认为我科胰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国际国内领先,离不开病人全程管理的精细化,感觉获益良多。交流讨论阶段,王槐志主任与武隆区人民医院徐建副院长、肖云峰副院长,就科室管理、医院文化建设、医生形象塑造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大家一致认为,此次义诊交流活动,既直接解决了病人救治的实际问题,又为基层医院学科全面建设带来了成功经验,更进一步夯实了医联体协作机制。一次活动多方获益,都表示期待下一次类似活动,共同为武隆地区百姓健康谋福、出力。
近日,为有效落实责任制护理,夯实为患者服务能力,全面提高优质护理质量,肝胆胰腺外科研究所开展了2022年护理组长选拔活动,通过人员结构优化,完善护理精英骨干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了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体制、机制。此次护理组长选拔活动共有9名护士报名,有7名护士符合条件参赛,肝胆胰腺外科王槐志主任,胡维书、余坷坪、唐黎护士长,郭诗翔副教授,在本院进修的大理州人民医院肝胆科杨斌主任,共同担任考核评委。比赛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选拔”的原则,通过自愿申请,竞聘演讲,民主测评的形式进行选拔,7位参赛选手分别从个人简历、竞聘优势、工作计划等方面展示、汇报,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者的踏实认真、勤于思考的工作面貌。肝胆胰腺外科护理团队实力强劲,两名“海归”护士长均曾留学于“英国和新加坡”。此次选拔的护理骨干精英,有3名同志是护理专业研究生,有的是医院南丁格尔奖获得者,有的是军队二级教授及院士特护团队成员,有的是国家发明专利获得者,有的曾是在西南医院肝胆外科所有病区都工作过几年的护理骨干,所有骨干人员都有重症医学护理、肝胆胰腺外科护理经验,都会做临床科研、写论文、讲英文,平均从业年限10余年。评委们对竞聘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提出了新的要求。胡维书护士长强调,此次竞聘活动为优秀的护理人员创造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了人员工作积极性,让专业能力突出、理论知识过硬、教学能力扎实、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护理人员脱颖而出,扮演好连接医患、护患、医护、护护之间的纽带,争先创优,将科室发展提高到更高的领域。王槐志主任强调,选拔活动就是要让优秀的人才获得更多的机会、承担更多的责任,搭起我们护理精英团队的“四梁八柱”,通过体制机制的优化和完善,筑牢对标国际一流的医疗服务水准。经过竞聘汇报及民主测评,最终产生5名护理组长,护理工作虽然平凡,但是我们的护理姐妹们仍坚守者一切为了病人的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情。各位选手的精彩演讲让人想起一句诗词:一只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满春园。新当选的护理组长将认真履职,乘风破浪,为科室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推向新的台阶而贡献力量!
近日,一副“仁心仁术”的对联“古刨麻沸散,散尽人间痛苦;今挥无影刀,刀除天下顽疾”在微信朋友圈广泛传播。这是一来自贵州铜仁的病患家属对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肝胆胰腺外科王槐志教授(网名:无影刀)团队精湛医术的认可和感激之情的表达。腹腔动脉干是腹腔中供应肝、胃、胰腺、脾等重要器官的大血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胰腺癌侵犯腹腔动脉干通常是晚期不可切除的表现,绝大多数外科医生会选择姑息性的治疗方法。然而,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王槐志教授团队,近日凭借精准评估、巧妙设计成功救治了一位四处求医无门的胰体尾部癌伴腹腔动脉干侵犯的患者,为其实施了联合腹腔动脉干切除的胰体尾部癌根治术(Appleby手术),展示了其团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手术技巧。患者恢复顺利,没有并发症,已康复出院。6月16日上午,来自贵州铜仁的56岁中年男子谢某慕名来到了我院肝胆胰腺外科。他因上腹部不适伴腰背部疼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胰体尾部癌伴有腹腔动脉干侵犯,先后辗转国内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就诊,均被告知为肿瘤晚期,无法手术。后经多方打听,抱着一丝希望,来到了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肝胆胰腺外科团队寻求帮助。在MDT讨论时,王槐志主任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和仔细阅读患者3D影像学资料后认为:患者胰体尾部肿瘤体积很大、紧贴肠系膜上动脉和肝固有动脉,肿瘤完全包绕腹腔动脉干,幸运的是尚未侵犯肠系膜上动脉和胰十二指肠动脉弓,理论上可以行联合腹腔动脉干切除的胰体尾部癌根治术。但是需要术前先行新辅助化疗以缩小肿瘤,为病人打开手术的时机窗口,同时减少术后复发的风险、获得良好的远期疗效。王主任强调外科医生要有适度的冒险精神,采用各种手段尽最大可能为病人创造手术条件,最终让病人最大限度获益。7月20日,经过2周期AG方案新辅助化疗后的谢某再次来到了我院肝胆胰腺外科住院治疗。王槐志主任分析认为:Appleby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保证术后肝脏有足够血供、不发生肝功能衰竭。为确保Appleby手术的成功施行,可一期结扎或栓塞肝总动脉,使胰十二指肠动脉弓代偿性扩张,以增加供应肝脏的血流。因为前期的新辅助化疗效果良好,为病人打开了手术的时机窗口。肿瘤与肝固有动脉之间的间隙扩大,使结扎肝总动脉成为可能,故决定先行腹腔镜下肝总动脉结扎术,待胰十二指肠动脉弓代偿性扩张后,二期再行Appleby手术。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7月27日重庆市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肖林康为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肝总动脉结扎术,术后肝功能恢复顺利,胰十二指肠动脉弓代偿性扩张良好,手术条件进一步成熟。8月13日,王槐志主任、郭诗翔副主任医师、樊大明副主任医师为患者实施了Appleby手术。手术历时4小时完成,手术过程顺利、完美。术后经过ICU、肝胆胰腺外科医护团队的悉心治疗,患者快速康复,没有并发症。胰体尾癌侵犯腹腔动脉干,大多数患者已失去了手术机会,并且会因为癌性疼痛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Appleby 手术可为这类患者提供手术机会,延长术后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但Appleby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主要的并发症为切除腹腔干导致的缺血性疾病,包括肝脏缺血导致肝功能受损、肝脓肿、胆囊缺血坏死、胃黏膜缺血伴溃疡等。Appleby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后肝脏、胃等脏器是否有足够的血供。为确保Appleby手术的安全施行,术前需利用三维血管重建系统对腹腔动脉干的血流替代通路进行精准评估。术前可采用肝总动脉栓塞或结扎法,使胰十二指肠动脉弓代偿性扩张,以增加术后供应肝脏、胃的血流。此外,术前新辅助化疗对提高手术切除率和远期效果也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肝胆胰腺外科团队在重庆市首席专家(肝胆胰腺外科)、重庆市首席技能大师(肝胆胰腺外科)带领下实施标准化培训、全程同质化管理确保一流的医疗质量,肝胆胰腺外科全面发展,向着国际一流的学科快速前进。患者术前三维重建手术过程图患者出院前与医护人员合影患者亲属向医护人员致谢
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研究所肖林康副教授到巫溪县对口支援:把高精尖技术带给基层把急难险工作留给自己把优良作风带给年轻人让艰苦边远山区患者就地享受高水平诊疗服务,让基层群众看病有了保障。
世界首例!王槐志教授团队精巧设计手术方案:治好她的病,同时保住了她的肝视频原地址https://view.inews.qq.com/a/20210105A07QV100?tbkt=D&openid=o04IBAPL2AdU14R1NhnBx0BLohYk&uid=肝脏遗传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部分患者,以后可以不用靠肝脏移植来救命了。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王槐志教授的团队,日前成功实施世界首例右半肝切除术(右半肝切除、肝动脉结扎、胃十二指肠动脉结扎)治疗肝脏遗传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术后顺利康复,不仅肝脏功能、血液流动速度恢复正常,剩余的肝脏体积也增长至正常人的大小。刚满30岁的妈妈 碰上百中无一的坏运气10月22日,是王槐志教授对这位手术病人的最后一次查房。检查显示,病灶切除后,患者肝脏功能、体积已基本恢复正常。她,要出院了。“感谢王教授,谢谢您了!”握着王槐志的手,小叶调皮的吐了下舌头,刚满30岁的妈妈像个小女孩似的一脸笑意。短短4个月,她和她的家庭,从绝望里新生。小叶的疾病,确诊为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一般是无症状不治疗,其最常见的症状也不过是出出鼻血而已。但是小叶的病变主要位于肝脏,肝脏缺血和血液过度灌注同时并存,导致肝内胆管坏死,肝胆管结石形成,病情非常严重,实属非常罕见,国际上也不太多,百中无一。确诊这个疾病前,小叶那是妥妥的人生赢家。有可爱的儿子,有爱她的老公,工作是自己爱好,父母公婆宠溺,快30岁了还能活得无忧无虑没心没肺。然而,在去年底,幸福戛然而止。因为上腹部的反复胀痛不适,小叶到市内某三甲医院检查发现,肝部已经大面积坏死,肝内胆管结石形成。随后辗转国内多家知名医院就诊,专家们众口一词,只有进行肝脏移植才能保命。脏肝移植手术有较大的风险,术后患者需要不间断的吃免疫制剂控制身体的排斥反应,不但费用高昂(每月好几千),还要经常到医院复查,麻烦伴随患者终身。王槐志教授清楚的记得,6月29日,小叶的父母,公婆一大家子,慕名把小叶送到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时,这个爱笑的30岁小女人,体重只有35公斤,走两三米平路就不停地喘气。这样的体质,进行肝脏移植,风险确实太大。医生做一切事情的出发点 就是看病人能否获益治好了她的病,还保住了她的肝小叶私下对大渝网说:“当初来人民医院求治,其实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念头。很多人说王槐志教授是重庆市最早做肝脏移植手术的医生之一,手术做得很棒,要做就找最好的医生做。”结果显然出乎小叶和她家人的预料,王槐志教授不但治好了她的病,还保住了她的肝。“医生做一切事情的出发点,就是看病人能否获益。”王槐志教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大外科主任、肝胆胰外科研究所所长,王槐志教授不仅强调要做精致的外科手术,还特别关注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如果手术做得足够精致的话,患者在ICU里的时间自然会相应的减少,恢复也会快很多,能够极大的减轻患者的负担。如果手术设计得足够巧妙,我们就可以用小的手术解决病人的大问题。病人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大手术,获益更多。”王槐志教授从1999年开始从事肝脏移植工作,重庆市目前长期存活的肝移植康复者大都是他经管的。他非常熟悉肝脏移植的优缺点。人体的肝脏是一个可以再生的神奇器官,切除部分肝脏以后,剩余的肝脏可以再生、长大,基本恢复原来的体积和功能。肝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但是它给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和麻烦也是实在的。只要肝脏病变还没有到终末期,还有自身的肝脏可用,就应该尽量避免肝脏移植。转机 来自血管三维成像35公斤体重,重度营养不良的肝部遗传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病例足够特别。对这样的病例,什么样的手术方案才能让病人获益最大呢?在常规的影像检查之外,王槐志教授团队特意为小叶做了腹部血管的三维成像。对着这个三维成像,王槐志教授整整研究思考了三天。仔细研究小叶的三维成像,王槐志教授发现:虽然小叶的整个肝脏都有遗传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但是病变最严重的部位在右肝,因为右肝毛细血管扩张导致的血管短路、过度灌注已经导致肝坏死、胆管扩张、结石形成等表现。左肝有毛细血管扩张,但是没有肝坏死、胆管扩张、结石形成。理论上来说,病变严重的右肝可以完整切除,左肝毛细血管扩张导致的血管短路、过度灌注可以通过肝动脉结扎、胃十二指肠动脉结扎来解决,术后左肝也可以逐渐长大,恢复肝脏原来的体积和功能。但是如果血管结扎不能解决左肝的血管短路和过度灌注,手术风险就很大,医疗团队就要承担很大的压力和风险。在全院MDT团队会诊开始时,大家都认为可以让病人选择肝脏移植,没有必要为病人承担那么大的风险。王槐志教授为大家详细分析了病情并报告了手术设计的原理、过程,最终大家都同意为了病人的最大获益,放弃肝脏移植而选择王槐志教授制定的方案。我相信 自己得救了8月19日是个特殊的医师节。经过40多天的精心准备,体重增长到45公斤的小叶正式手术。大渝网记者有幸与医院的摄影团队,一起见证了这台国际顶级手术全过程。从普通肝移植到特殊病例的半肝切除,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笔者并不明确知道,手术难度究竟增加了多大。但10多位围在一起的手术人员兴奋并微微激动的神情,是所有人看得到的。做手术的,看手术的,面对一波又一波不断围过来的医护人员,巡回护士长急的满头大汗。最后,只能站到手术室门口去,礼貌而坚决的拦人。随着王槐志教授接过手术刀,在确定划线的位置一刀划下,手术室像考场一般安静了下来。这么多医生围在一起,众目睽睽全程录像,医生也会出状况吧:手滑了,人累了,肚子饿了,记者也忍不住胡思乱想。当然,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腹腔打开了,一步步的确认肝内血管的位置,引针,结线,动作轻柔无比,挥刀期间,又是异常的坚决……没有炫技,没有横生枝节,几个小时的手术,就这么平平淡淡的下来了。这可是肝脏啊,做的人轻描淡写,看的人却在一边暗自紧张。“注意吸引。”王槐志提醒了一声,摄像给了个特写,手术已进入尾声。小叶没有看到这个录像,但她相信,自己得救了,她的身体指标正在全面恢复正常。抗炎、补液、抑酸、保肝、营养支持, 两个月之后,笑容再度回到小叶的脸上。“我相信,自己得救了。”10月底,小叶病愈出院的日子,笔者听到了这位30岁妈妈如释重负的肺腑之言。
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式有3种:1、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胆道镜检取石,T管引流术(或一期缝合);2、腹腔镜开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胆道镜检取石,T管引流术(或一期缝合;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十ERCP胆总管取石,或ERCP胆总管取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需分两步手术! 但若腔镜手术困难,均需改为传统的开腹手术!
新华网,“新华名医谈”视频专访。王槐志访谈嘉宾国科大重庆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大外科主任视频地址: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14bf8983c24d81593f7f6e673a93af98&playType=0 发现胰腺上有包块不一定是胰腺癌胰腺包块有很多种,有胰腺导管腺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实性假乳头状瘤、粘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瘤。其中神经内分泌肿瘤又细分为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和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所以说胰腺导管腺癌、胰腺神经内分泌癌为恶性肿瘤,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实性假乳头状瘤、粘液性囊腺瘤为低度恶性肿瘤,存在癌变可能,但是癌变可能性不是非常大。浆液性囊腺瘤为良性肿瘤,一般不会癌变。胰腺良性和低度恶性的肿瘤疗效一般都比较好,因此手术切除是最佳的选择。我们今天主要讨论胰腺癌的问题。胰腺癌早期无任何明显临床症状、体征胰腺癌因为位于胃的后部,脊柱的前方,比较深,所以通常起病隐匿,早期无任何明显临床症状、体征。最常见的就是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浑身乏力,食欲不振,上腹部隐痛等,很多人把这些症状当成胃病治疗,在消化科治疗很久。也有的病人表现为血糖升高或者是急性胰腺炎。比如一些中老年人,一般以前家族没有糖尿病的突然出现糖尿病,血糖增高,另外老年人没有喝酒,也没有吃肉也出现胰腺炎,因此对于久治不愈的胃病、不明原因的糖尿病、急性胰腺炎,要警惕有胰腺癌的可能。主张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对于相对早期的胰腺癌,国内国际指南都是主张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先进行手术切除,然后进行术后辅助治疗。对于相对晚期的胰腺癌,指南上一般主张先进行术前化疗或者放疗,待病情有所控制以后再进行手术切除及术后辅助治疗。因为胰腺癌的手术是腹部外科中最大、最复杂、风险最大的手术,因此一般都要到大的胰腺专科中心进行手术,进行多学科会诊讨论,然后进行手术及相关的治疗。一般都要求经验丰富的胰腺外科医生主刀,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疗效。术前的辅助治疗主要是化疗和放疗。术后辅助治疗主要是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现在的化疗副作用相对较小,大家不用太担心。医生会根据病人的情况调整药量,减少副作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前要进行相关的基因检测,然后决定治疗方案。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及如何预防慢性胰腺炎主要还是生活方式引起的,比如说大家现在高脂饮食比较多,还有就是饮酒比较多,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胆石病,胆结石掉到胆管里面,胰管里面,引起胰腺炎,这是两类主要的原因。这种预防主要是避免暴饮暴食,避免大量的饮酒,还要定期体检,看看有没有胆道结石,有没有相关疾病影响胰管通畅,如果发现有,就要早期干预,避免胰腺炎的发生。慢性胰腺炎如何治疗?针对慢性胰腺炎的病人,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德国外科学家Beger教授发明的胰头部分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虽然可以彻底消除病人的症状,但是创伤很大,并发症多,手术风险大。胰头部分切除术虽然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风险小,但是不能彻底消除病人的症状,另外残留的胰头也有癌变的可能。我们团队经过7年多的研究,突破了Beger教授的手术原理,发明了保留胆总管、十二指肠、Oddi’s括约肌的胰头整块全切除术(DCOPPHTR)。此项手术克服了两种传统手术的缺点,兼具两种手术的优点,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易掌握和推广的特点,已经成为治疗慢性胰腺炎的首选手术。我2013年首先在国际胰腺病协会上报告了我们这个手术的方式,现在国际上的专家对我们这个越来越感兴趣。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新华名医谈。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 胰腺癌存在哪些治疗误区?日常生活中怎么预防胰腺癌?今天,我们邀请到 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大外科主任、肝胆胰腺外科主任、肝胆胰外科研究所所长王槐志做客新华网,聊一聊胰腺癌那些事儿。王主任你好。王槐志:你好!主持人:很多人在体检的时候发现胰腺上有包块,一定是胰腺癌吗?王槐志:胰腺包块有很多种,有胰腺导管腺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实性假乳头状瘤、粘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瘤。其中神经内分泌肿瘤又细分为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和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所以说胰腺导管腺癌、胰腺神经内分泌癌为恶性肿瘤,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实性假乳头状瘤、粘液性囊腺瘤为低度恶性肿瘤,存在癌变可能,但是癌变可能性不是非常大。浆液性囊腺瘤为良性肿瘤,一般不会癌变。胰腺良性和低度恶性的肿瘤疗效一般都比较好,因此手术切除是最佳的选择。我们今天主要讨论胰腺癌的问题。主持人:那么,什么是胰腺癌,胰腺癌分成哪几种?王槐志:胰腺癌根据细胞来源分成胰腺导管腺癌和胰腺神经内分泌癌两种。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相对少见,老百姓不太了解,疗效比较好,生存时间长。胰腺导管腺癌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癌中之王”,生存时间相对较差。主持人:近年,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导致胰腺癌的病因有哪些呢?王槐志:胰腺癌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其发生与吸烟、饮酒、食品污染、环境污染及遗传因素有关。平常生活不规律,精神过度紧张也是胰腺癌发病的因素之一,跟生活节奏过快有关系,平常的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发生密切相关,所以也要引起重视。主持人:胰腺癌早期有什么症状?王槐志:胰腺癌因为位于胃的后部,脊柱的前方,比较深,所以通常起病隐匿,早期无任何明显临床症状、体征。最常见的就是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浑身乏力,食欲不振,上腹部隐痛等,很多人把这些症状当成胃病治疗,在消化科治疗很久。也有的病人表现为血糖升高或者是急性胰腺炎。比如一些中老年人,一般以前家族没有糖尿病的突然出现糖尿病,血糖增高,另外老年人没有喝酒,也没有吃肉也出现胰腺炎,因此对于久治不愈的胃病、不明原因的糖尿病、急性胰腺炎,要警惕有胰腺癌的可能。主持人:如何在体检中增加胰腺癌的筛查?王槐志:目前针对胰腺疾病检测手段比较丰富,通过较为系统的B超、内镜超声、CT、MRI、PET/CT、ERCP、肿瘤标志物(CA19-9、CEA等)筛查等检查手段,基本能够实现肝胆胰疾病的确切诊断。其中常用的检查组合是:Ca19-9加上胰腺的增强CT。CT增强一定要做薄层扫描,因为胰腺肿瘤相对比较小,否则容易遗漏病灶。这个检查组合能够确诊90%以上的胰腺肿瘤。对于有些难以鉴别的胰腺包块,有时需要做超声内镜下穿刺活检或者CT引导下的穿刺活检才能确诊。主持人:被确诊为胰腺癌之后,应如何正确治疗?王槐志:对于相对早期的胰腺癌,国内国际指南都是主张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先进行手术切除,然后进行术后辅助治疗。对于相对晚期的胰腺癌,指南上一般主张先进行术前化疗或者放疗,待病情有所控制以后再进行手术切除及术后辅助治疗。因为胰腺癌的手术是腹部外科中最大、最复杂、风险最大的手术,因此一般都要到大的胰腺专科中心进行手术,进行多学科会诊讨论,然后进行手术及相关的治疗。一般都要求经验丰富的胰腺外科医生主刀,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疗效。术前的辅助治疗主要是化疗和放疗。术后辅助治疗主要是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现在的化疗副作用相对较小,大家不用太担心。医生会根据病人的情况调整药量,减少副作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前要进行相关的基因检测,然后决定治疗方案。主持人:胰腺癌的整体疗效如何?你们中心的情况如何?王槐志:胰腺癌整体疗效相对其它肿瘤而言不太好。国外报道的5年生存率在20%左右。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提高、术前及术后辅助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的应用,我国胰腺癌治疗水平逐渐提高,在大的胰腺外科中心5年生存率已经接近国外的水平。在10年以前,我很少听说胰腺癌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我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把手术做得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彻底。我们还进行了标准化的术前术后管理,已经有近8年的时间没有胰腺癌病人的死亡;同时结合各种先进治疗方法的应用,现在我管理的病人有越来越多的病人生存时间超过5年、8年,甚至超过10年。我们的治疗水平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的水平。主持人:慢性胰腺炎的病人容易发生胰腺癌。请你谈一下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及如何预防。王槐志:慢性胰腺炎主要还是生活方式引起的,比如说大家现在高脂饮食比较多,还有就是饮酒比较多,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胆石病,胆结石掉到胆管里面,胰管里面,引起胰腺炎,这是两类主要的原因。这种预防主要是避免暴饮暴食,避免大量的饮酒,还要定期体检,看看有没有胆道结石,有没有相关疾病影响胰管通畅,如果发现有,就要早期干预,避免胰腺炎的发生。主持人:请你再谈一下慢性胰腺炎如何治疗?王槐志:针对慢性胰腺炎的病人,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德国外科学家Beger教授发明的胰头部分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虽然可以彻底消除病人的症状,但是创伤很大,并发症多,手术风险大。胰头部分切除术虽然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风险小,但是不能彻底消除病人的症状,另外残留的胰头也有癌变的可能。我们团队经过7年多的研究,突破了Beger教授的手术原理,发明了保留胆总管、十二指肠、Oddi’s括约肌的胰头整块全切除术(DCOPPHTR)。此项手术克服了两种传统手术的缺点,兼具两种手术的优点,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易掌握和推广的特点,已经成为治疗慢性胰腺炎的首选手术。我2013年首先在国际胰腺病协会上报告了我们这个手术的方式,现在国际上的专家对我们这个越来越感兴趣。主持人:据我了解,你们肝胆胰外科研究所有2000多平米的实验室。一般人认为作为外科医生,你们只需要把手术做好就可以了,你们为什么要建那么大的实验室?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精力做科研工作?王槐志:把手术做好是对外科医生的基本要求,如果我们只满足于把手术做好,就只能解决一个一个的病例个案。作为一个医生,一辈子能够做的手术是非常有限的。科学研究的一点突破就会带动整个学科的发展,大幅度提高病人的疗效,解决大量病人的问题。要带动整个学科发展,解决大量病人的问题,只有靠科学研究。我们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附属医院,仅仅把手术做好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带领肝胆胰这个学科的发展。其实科学研究不影响我们的临床工作,反而对临床工作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科学研究让我们养成思考的习惯,在临床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团队通过对胰腺癌的长期研究,获得了胰腺癌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研发计划,拿到了接近1700万元的科研经费,将有助于我们在这个领域深入研究,解决病人的根本问题。我深深地体会到:科学研究改变了我的临床思维,促进了我临床技能的提高。虽然我花了很多精力做临床科研,但是我的临床技术并不差,我参加全国外科手术比赛获得西部地区第一、全国第四,手术录像被国家卫生部作为教材在全国出版发行就是对我临床技能的证明。这个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的病人十年存活率越来越多,现在基本上我们的生存率跟国际一流水平是一样的了。主持人:在体检中如果检测到胰腺有包块等异常,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治疗,今天我们的访谈就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关注!王槐志: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