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都是精力旺盛的,“好动”几乎是所有孩子的天性。有的家长和老师在面对特别顽皮的孩子时,会忍不住吐槽“孩子这么皮,一定是多动症”。但其实,“活泼好动”和“多动症”是两码事,真正的“多动症”是一种儿童心理行为障碍,它会给孩子带来很多危害,甚至可能毁掉孩子的人生。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表现才是“多动症”? 一、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行为障碍,专业名字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英文简称ADHD,中国的父母称之为A娃。我国有将近2000万A娃,患病率约为6%,这就意味着在一个平均50人的班级里,有将近3个孩子存在这类问题。患病的孩子一般会有这样的特征:注意力不集中、注意时间短暂、容易走神;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身体协调能力差、笨手笨脚、反写字;做事拖延,不爱写作业,不喜欢参与动脑子的事情;容易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打人摔物等表现。 二、“多动”的危害是严重且长远的 过去有人认为多动的孩子大了自然会好,但是近二三十年的研究发现70%的孩子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30%持续至成年,因此可能长期影响孩子的学业、职业和社会生活。到青春期,70%的孩子会出现学习困难,可能有更严重的对抗行为,厌学、被学校劝退,结识不良伙伴,甚至染上吸烟、酗酒、接触毒品的不良行为。大部分A娃不能进入大学深造,工作以后也常因迟到、早退、工作业绩不佳不能维持稳定的工作,经济收入收到很大影响。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的症状也会影响到他们的人际关系,容易跟周围的人发生冲突,不能维持稳定的婚姻关系。且因为患者容易冲动,发生安全事故的比例远高于同龄人。共患抑郁、焦虑、物质依赖的问题也远高于一般人。 三、“多动”治疗要“双管齐下” 多动症孩子的最佳治疗年龄在9岁之前,治愈率高达68%。“多动”治疗要“双管齐下”: 1、医学治疗:各国多动症儿童诊疗指南的一致意见是,5岁以前的多动症患儿主要靠行为训练和行为管理来矫正,5岁以后需首选药物治疗。目前治疗多动症的常用药包括哌甲酯、托莫西汀等,可以使孩子注意力集中,?冲动减少。当然这些药可能存在一些轻微的副作用,包括食欲降低、睡眠问题等,但专家还是认为用药后收益远远大于副作用。其实治疗多动症的药物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使用,已经过数十年的验证。孩子只要是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合理用药,是不用担心用药安全问题的。 2、教育辅导:需要家长与孩子耐心沟通,帮孩子建立规则感。可以采用奖罚制度,及时表扬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奖励和惩罚最好可量化、好兑现、看得见。另外,还可以让孩子多做一些跳床、滚筒、平衡木、跳绳等运动,来刺激孩子感官,促进大脑和体能发育,改善症状。 四、结语 如果孩子有上述多动症的表现,建议家长尽快带孩子到专科医院进行专业的检查评估,若医生诊断孩子患有多动症,也不必太过担心,认真听从医生的用药或干预建议,科学合理的治疗会使孩子的症状逐渐改善,像游泳名将菲尔普斯、童话大师安徒生、科学家爱因斯坦、音乐家莫扎特都曾经是多动症患者,但并不影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所以即便被诊断为多动症,孩子也不用自卑,家长也不需紧张。
1.孤独症、高功能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都有哪些临床表现?孤独症的核心临床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局限的兴趣及刻板与重复的行为模式。约70%的孤独症患者伴有智力低下。社会交往障碍:体现在社交意愿和社交方法的缺陷。社交意愿:很多患者婴幼儿期即表现出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者抱起时身体僵直、往后打挺,与人眼神交流少,对于大人的引逗不感兴趣、缺乏反应。随着年龄增长,他们似乎对与同伴玩耍不感兴趣,别人喊他常常不理睬,更喜欢一个人独处,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社交方法:他们不会与同龄儿童分享自己的玩具及食品等,不会向小伙伴表示友好(例如:通过打人或者咬人表示友好),不会玩过家家(角色扮演)的游戏。青少年或者成人阶段,很多患者会感觉到自己与人交往存在困难,并常常为此而痛苦,他们与人交往时往往听不懂别人的“言下之意”,看不懂别人的脸色,说话直接而不顾场合,常常让别人感觉难堪或者下不来台而自己却浑然不知,不懂幽默,把别人的玩笑话当真,因此常被同伴戏弄或者欺负,难以建立友谊。交流障碍:体现在言语交流及非言语交流方面的缺陷。言语交流:孤独症儿童言语发育常迟缓,表现为说话晚、言语表达能力差、很晚才分清人称代词“你、我、他”,严重的患者甚至终身无语言。言语形式及言语内容也有缺陷,患者表现出模仿言语,即重复别人说的话,或者重复言语,即一句话反复说,有时患者会反复问同一个问题,尽管已经知道答案或者家长已经反复作答,依然反复询问。有的患者有自言自语现象,所说的内容为动画片所看的内容或者别人说的话(如:幼儿园老师说的话)。对于别人的问话,患者常常答非所问,或者突然冒出与谈话主题无关的言语。有时孤独症患者会使用书面化的言语与别人交流,讲话引经据典或者成语堆砌或“学究样”的语言。在语音、语调、语速、节奏等方面也常存在问题,如用相同节奏、不变的音量与人交流。患者不会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意愿或者内心感受,与别人交流时少主动性的言语,发起及维持谈话存在困难,与人交流时互动性差。非言语交流:孤独症患者不会用表情、动作及姿势辅助交流,常不会用手指,不会用点头、摇头以及各种手势等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人交往时面部表情缺少变化,经常给人以“不苟言笑”、“古板”的感觉。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兴趣狭窄:孤独症患者常表现出兴趣范围狭窄,对于感兴趣的事物特别痴迷,甚至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对于正常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孤独症儿童常不感兴趣,但是对于一些单调或者有某种特征的事物却表现出痴迷,例如:天气预报、旋转的物体等,会穷尽极致地收集感兴趣事物的各种相关知识,例如:喜欢蛇,会搜集关于蛇的种类、习性、分布、毒性等相关的知识。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他们经常表现得固执、拒绝改变,例如:出门去某处只走固定的路线、物品放置在固定的地方、极端挑食,对于环境的变化,如:家具位置的变换,会特别敏感,难以接受。上学后对于新环境的适应困难。在他们的书画等作品中,也可见刻板的特点,如:所画的动物都似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写字大小及笔画粗细都一样,画画也是画相同的物品或者相近的题材。孤独症患者还表现出对于无生命物品的特殊依恋,如:手中总是要握着一支笔或者攥着东西,长时间只枕一个枕头,换了别的枕头就无法入睡等。有些人还会表现出奇怪的动作,例如:垫着脚走路、反复玩手、反复拍手、凝视某处、反复转圈等。高功能孤独症是指孤独症中智力正常的孩子,因为学习成绩尚可,很多时候他们的上述症状会被忽视,因此耽误了早期就诊和干预。相比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没有言语发育障碍,也没有智力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和局限的兴趣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有人际交往愿望的,但缺乏人际交往技巧,不懂得如何和别人打交道,从而容易受同龄人排斥。一方面,他们与人交谈时通常以自我为中心,会喋喋不休向对方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内容,但过程中无法识别对方的表情和感受,无法判断对方是否对话题感兴趣,无法与同龄人实现话题的互动和分享,更缺乏进一步的情感交流。他们常常会敏锐地发现问题,并且以“过分诚实”的方式表达出来,不会根据当时的社交场景,以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常常使别人感觉难堪,例如:他们会当众指出同学胖,让同学去减肥。社交场合中,他们的行为反应经常依赖公式化和刻板的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规则,而不能以直觉感受和人际规则的角度理解别人的意图,因此往往表现出反应脱节,这一表现导致了患者给人以社会行为幼稚可笑和行为刻板的强烈印象。很多患者社交中非言语性行为不恰当,如:一些孩子与人交谈时缺乏目光对视,身体姿势显僵硬,面部表情缺乏变化,或与人交谈间距过近但不自知等。2.如何早期识别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孤独症起病于3岁之前,大约2/3的患儿在出生后逐渐表现出异常,另外约1/3的儿童,早期有1~2年的正常发育期,之后才退化出现孤独症症状。大部分家长在患儿两岁前会发现其异常。言语发育迟缓常是家长带患儿就诊的主要原因,但也有很多家长受“贵人语迟”观念的影响,延误了早期就诊和干预。我国卫计委于2013年颁发了《儿童心理发展技术指南》,其中明确列举了不同年龄儿童中提示孤独症的预警征,详见表1。若孩子有以下征象,建议家长带其积极至正规医院就诊,排除孤独症。高功能孤独症或阿斯伯格综合征因智力发育水平正常,因此,尽管他们存在社交困难,但因幼年阶段外界环境对于儿童的社交技能要求较低,社交缺陷也未能造成患儿出现明显的社会功能损害,并且部分患者存在某些能力的超常,超常的能力也掩盖了其存在的社交缺陷,所以患者的社交困难往往不易被家长和老师察觉,同时,家长和老师对该病的临床表现可能认识不足,可能仅仅从性格内向角度看待儿童的社会交往困难,从而造成了较多的漏诊。到学龄期,因环境对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要求日益增高,患者有限的社会交往能力越来越难以应对日常的社会交往,患者的社会交往困难日益凸显出来,尤其到青春期后表现更加显著,很多孩子表现孤僻离群,我行我素,不理解和考虑别人的感受,人际关系差,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行为较同龄孩子幼稚,显得过于单纯,不懂迂回……老师和家长经常评价这些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行为幼稚、聪明古怪。若孩子有以上特征,建议尽快就诊评估,以防错过孩子的有效干预时期。
大家对于“抑郁症”这个名词都不陌生,但抑郁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应该怎么预防,接下来我将带大家从抑郁症的认识误区、病因、表现、治疗和预防来认识抑郁症。(一)抑郁症的认识误区1.得抑郁症是脆弱的表现2.得抑郁症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3.抑郁是一种性格,治不好的…..以上是我在临床中常听到的对于抑郁症的误解,为什么说这些想法是误解,我们通过以下内容可以明白。 (二)抑郁症病因抑郁症病因涉及生物、心理、社会多方面因素。生物方面: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一级亲属(如兄弟姊妹、子女)患抑郁症的风险比一般人群高2-10倍,可以理解为有些人的基因使当事人更容易患抑郁症。另外,研究提示抑郁症和我们大脑内的神经物质或激素紊乱有关,比如:五羟色胺、多巴胺、褪黑素、性激素等,这些物质调节我们的心情、睡眠、饮食、生物节律。心理因素:比如内向固执的性格,负性悲观的思维方式,比如“我总是做不好”“人心是险恶的”“事情没有其他解决方法了”…….这些思维方式让我们更容易陷入抑郁情绪。社会因素:主要指负性生活事件,如丧偶、婚姻不和谐、失业、贫困、严重的身体疾病等。(三)抑郁症易患人群和症状抑郁症的平均患病年龄为20-30岁,女性多于男性,除了一般成人,有三类人群是我们需要重视的抑郁症高发人群:1.青少年:抑郁多由亲子关系、同伴人际关系、学业压力诱发;2.孕产妇:抑郁多与体内激素的大幅度变化、家庭关系、生物节律改变有关;3.老年人:抑郁多与退休后价值感危机、空巢、丧偶和躯体疾病有关。抑郁症的主要症状1.情绪方面情绪症状是抑郁症的核心表现,包括自我感受到的或他人观察到的长时间(一般超过2周)的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做事的兴趣减退或消失,无法体会到快乐或幸福的感觉。以上感受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如此。2.认知方面认知能力方面:常出现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反应速度变慢、记忆力下降等。认知内容方面:常出现自我评价下降,无价值感,比如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觉得自己没用,自责内疚,觉得自己拖累家人,对未来感到悲观,觉得活着没意思,甚至有轻生的想法、计划或行为。3.躯体症状比如食欲下降,体重下降,入睡困难或早醒,性欲下降,有些人会出现疼痛、心慌、便秘等不舒服。4.幻觉妄想部分严重的抑郁症在抑郁的情绪背景下可能出现幻觉,如幻听,或者妄想,比如觉得所有人针对自己,害自己,认为自己的身体空了等等。(四)抑郁症治疗和预防治疗:结合症状和社会功能受损情况,抑郁症一般可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不同程度抑郁症治疗方式不同。轻中度抑郁优先建议心理治疗,重度抑郁需要药物治疗,对于拒食、自杀等紧急情况的患者,必要时合并改良电休克治疗。还有一些辅助治疗方式:如规律的运动,晒太阳等。在此,要向大家强调,抑郁症通过正规医院的正规治疗,完全可以治愈。抑郁症如何预防,给大家提供4点建议:1.保持学习思考的习惯,保证自己持续输入和形成新的知识和观点,保证自己处于成长的节奏,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发展;2.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熬夜,戒烟少酒,规律饮食,规律运动,保证身体健康,才能有好的状态去享受生活,努力工作;3.培养兴趣爱好:音乐,舞蹈,书法等,拥有和自己相处的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法;4.建立和维护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包括伴侣、家人和朋友,分享感受,沟通观点,互相支持。(五)小结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抑郁症是生物-心理-社会综合作用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不是因为脆弱,也不是一种逃避行为。抑郁症在我们生命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出现,表现有情绪症状、认知症状、躯体不适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幻觉妄想,但通过正规的治疗方法,抑郁症完全可以治愈。我们通过合理安排和调节自己的生活,可以有效预防抑郁症。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研究室编写什么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您的孩子是否格外活泼,活动不停,或者缺乏耐心,难以长时间集中做一件事?这里要讨论的正是这类孩子。可能他已经让家长伤透了脑筋,老师不停地告状,不但让您感到颜面尽失,而且也很委屈,您并非对孩子放任自流,但他似乎进步很慢,总是犯着同样的错误,一刻都闲不住,话多,招惹别人,而且没轻没重,同学都不愿意跟他玩,家长也整天提心吊胆。或者作业不盯着就不做,别的同学在学校就把作业做完了,他总是要带回家里,总是拖到不能再拖了才开始写,整天不知道在想什么,学过的东西老记不住,几乎天天被老师留下。也许他考试成绩还不错,但是家长付出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啊!您可能为他的将来暗自担心,可是他好像一点都不着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英文缩写为ADHD。它是儿童青少年最常见的行为障碍之一,在我国,每50个学龄儿童中就有2-3个ADHD儿童。ADHD的主要症状大多数临床医生认为ADHD是一种自控能力的发育障碍,它由三个根本问题组成:维持注意困难、行为冲动、以及过度活动。过度活动:手脚动作多,或常常在座位上扭动,在教室或其它需要呆在座位上的情况下离开座位,在不恰当的场合跑来跑去或爬上爬下,摸这摸那,难以安静的玩或从事休闲活动,说话过多,常常忙忙碌碌,像有马达驱动一样。维持注意困难:听讲和做作业都不能专心,很容易受环境影响,跟他说话总是记不住,不知在想什么,整天迷迷糊糊,总是不愿做作业,拖到不能再拖才开始,做到很晚,经常做不完,特别粗心,经常丢三落四,没有监督就不能做作业,需要反复指导,一项活动还没完成又转向另一项。”行为冲动:在课堂上常常不举手就发言,甚至在问题还没说完答案已冲口而出,结果常常说错,没有耐心,想要的东西就立刻要得到,很难等待,经常打断或插入别人的活动,在社会交往、学校或工作场所中带来麻烦。ADHD与正常活泼儿童的区别正常儿童也可能表现活泼好动,但好动多表现在特定的情景下,如课后游戏、户外活动等,在需要安静或有纪律约束的场合多能保持不动,在学习、伙伴交往和家庭中表现良好。而ADHD儿童比一般活泼儿童表现要严重,他们注意保持的时间过短、活动水平太高、冲动控制能力太差,在教室、操场、家庭多个场合表现得与年龄不相称。他们难以完成作业,与伙伴相处不好,由于没有家长监督就不能遵守指令完成任务,常常导致家庭冲突。这些问题损害了孩子的适应能力,即使年龄增长也很难完全恢复,因此不能被视为正常。如果您的孩子是这样,不重视这些问题,或者容忍孩子慢慢成熟都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和社会健康造成危害。ADHD引发的相关问题学习问题:注意不集中会影响课堂表现和学习成绩。随着学年的推进许多ADHD儿童“触礁”,他们每周都在落后,而且越落越远,直到差距太大再也赶不上了。注意不集中常常在儿童三年级时引起重视,并到医院求治。因为三年级是ADHD儿童最常“触礁”的时候,普遍认为三年级的孩子能够独立完成越来越多的任务,因此他们的作业量有所增加。也有很多孩子在小学毕业升中学以后来求治,因为这时候课程量和授课教师都增加了,很多在小学时还能跟上的ADHD儿童上中学后完全不适应了。对抗和品行问题:多动冲动症状可能导致ADHD儿童常常破坏学校纪律、家规或人际交往的规则,比仅有注意不集中的儿童更容易惹麻烦,他们中间明显有更多的人合并对抗和品行问题。包括拒绝服从或主动违抗大人的要求、易激怒、发脾气、怀恨或报复、敌对、不满,甚至偷窃、逃学、离家出走、说谎、放火、虐待动物、欺负别人等攻击、破坏行为。情感不稳:约20%的ADHD儿童可能出现严重激烈的情感发作,冲动不顾后果,爆发身体或语言的攻击行为,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ADHD是怎么产生的ADHD的病因至今没有完全研究清楚。现有的研究表明多动症是一种遗传病,并且是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病,还受到多种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多动症,不是儿童道德品质的问题,也不是单纯教养不良所致。自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展以来,很多医学科学家都提出对未来医疗的设想,其中之一就是破译基因密码,根据基因图谱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近年来对多动症的遗传学研究已经发现了许多与多动症发病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控制着脑内重要的化学物质,正是这些化学物质的变化,使得大脑“司令部”的功能降低,对行为的管理能力下降,出现多动、注意不集中的症状。孩子长大就会好转吗如果不经治疗,学龄期多动症儿童70%症状将持续到青春期。尽管大多数孩子的多动水平会降低,但可能出现学习困难、和家长老师对抗、违纪、攻击、逃学或被停课,约有35%的人开始酗酒,甚至吸毒。30%的多动症儿童症状将一直延续到成年。他们常有不良的工作记录和低靡的工作状态,在工作上显得力不从心,无法独立工作,不能守时并按时完成任务,不能持续、高效地工作,无法与同事友好相处。因此他们频繁更换工作,其社会经济地位常常低于其他人,出现反社会行为、药物成瘾、违法犯罪的危险性也是一般人的5-10倍。可见,多动症对患者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所产生的不良后果远远超出了疾病本身。 31 23 16 18ADHD为什么需要药物治疗目前国内外的专家指南均将药物治疗作为ADHD的治疗首选。药物治疗被认为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对大多数ADHD患儿来讲,单纯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的效果不及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直接针对病因,使脑内重要化学物质恢复正常水平,直接控制疾病症状。大多数ADHD患儿服药后多动减轻,注意时间延长,能够专心听课,主动做作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出错率降低,孩子感到“能管住自己了”,记忆力等学习能力提高,自尊心提高,不跟同学打闹了,能和小伙伴友好相处,也听从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因此药物治疗是ADHD的主要治疗方法,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辅以心理行为干预。治疗ADHD的药物有哪些 目前用于治疗ADHD的药物有两类:中枢兴奋剂和非中枢兴奋剂。中枢兴奋剂:有哌甲酯及其控释剂(专注达TM)。其中哌甲酯药效持续时间较短,一天需要服药2-3次;专注达TM是哌甲酯的控释剂型,其独特的控释胶囊使得药物在体内以特定的速率逐渐释放,每天只需早晨服药一次,即能全天控制多动、注意不集中症状。非中枢兴奋剂:常用的有托莫西汀(择思达)、可乐定、部分抗抑郁药。择思达是近年用于治疗ADHD的新的备选药物,一日一次的服药方法与专注达TM同样方便。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已证实它能有效缓解ADHD症状,与哌甲酯疗效相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可乐定改善多动、冲动症状的效果好,对抽动有效,特别适合伴抽动、违抗、品行障碍、攻击行为、睡眠障碍的患者。哌甲酯疗效不佳者也可选用可乐定。左洛复等抗抑郁药目前是治疗ADHD的二线药物,主要用于改善患儿的抑郁或者焦虑情绪。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对策服药过程中有些孩子可能会表现出药物的副作用,特别是刚开始服药时,但是大多数是轻微的,并且很快会消失。即使副作用较重无法忍受,停药后很快药物也会从体内完全清除,大部分不适也会消失。食欲下降:主要出现在早上或中午,多数儿童在傍晚食欲恢复。每天应给服药的孩子提供丰富足量的食物,特别是在食欲好时(如晚餐)补充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也可用一些增进食欲的酶类或中药制剂。和早餐一起服用或饭后服药可以减轻食欲下降的副作用,但疗效也可能稍有下降。心率和血压增加:在服药的过程中,孩子的心率和血压可能会有轻度增加,然而这些改变是轻微的,对大多数孩子不会造成任何危险。然而,如果您的孩子已患有高血压,或有高血压的家族史,您应该告诉医生,以便在调整药物剂量时适当监测。失眠:有些儿童服药后晚上入睡时间比平常晚,特别是服药时间晚或下午服药的孩子。如果出现严重的入睡困难,应告诉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或合用一些改善睡眠的药物。神经性抽动:如不自主的眨眼、皱眉、耸鼻子等,或短促的出声。多出现在以前曾有抽动或有抽动家族史的患儿服用哌甲酯制剂时。通常择思达没有诱发或加重抽动的副作用。困倦:服用择思达的患者在刚开始服药或增加剂量时可能会感觉困倦,通常1-2周会自然减轻。多动的孩子为什么还需要兴奋性药物治疗孩子虽然表现多动,但其原因是大脑某些区域的化学物质减少、“司令部”的兴奋性降低、管理控制功能下降所致,包括对运动、注意、逻辑推理、完成计划等行为的控制力降低,导致这些方面的表现异常。服用兴奋性药物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大脑“司令部”的兴奋性,保证“司令部”对行为的有效控制,从而达到减少多动、集中注意的目的。服用兴奋性药物会不会成瘾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哌甲酯的医疗性使用会产生依赖。相反,多项研究报告,使用中枢兴奋药治疗的青少年ADHD患者发生其它物质成瘾的危险明显低于不治疗者。服药期间家长的责任1.监督孩子服药,加强药物保管,不要让孩子自己取用,以免发生意外。2. 观察孩子的变化注意力:做作业是否专心,抗干扰情况,主动性,作业完成情况,完成时间,正确率;是否注意听别人讲话,生活的秩序性,物品的保管与携带活动量:小动作、大动作、精力、语量、语调反应性:有无抢话、插话、突然的行为,耐心其它:心情、伙伴关系、亲子关系副反应:饮食、睡眠、不自主动作、其它不适3. 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提醒、协助老师完成问卷评估4. 向医生描述孩子的变化,帮助医生准确地调整药物剂量
孤独症患者的问诊内容 方便逐条回答下列问题,有利于判断具体的病情,就诊时将回答结果打印出来带来,如果电话咨询按照问题顺序回答。孤独症调查表一、一般情况: 1、姓名(化名也可): 2、年龄: 3、性别: 4、身高(以厘米计): 5、体重(以公斤计): 6、籍贯: 7、诊断结果:二、发病情况:1、发病年龄: 病龄:2、是否有交往障碍? 如:他有语言但是会不会跟人家去沟通交流? 如果家人不在身边,陌生人能否用玩具或糖果将孩子带走? 跟家人有没有眼神的交流?3、是否有语言发育的障碍? 如:会不会说话? 能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4、是否兴趣范围狭窄?有刻板的动作? 如:是否反复问同一个问题?走路走固定的路线?5、有无脑炎,癫痫,等病史?将上述内容复制和粘贴就可以打印出来,治疗前后填好就诊,或电话咨询前打印出来填好咨询。
广泛发育障碍是一组起病于儿童早期的精神障碍,由于起病年龄早,症状奇特,预后较差,而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广泛关注,开展了多领域的研究工作。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到青春期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情绪行为问题。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处于此时期的青少年,在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身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男女孩子之间有了极大的差别,生殖系统发育骤然加快,生殖器官形态变化,功能发育和第二性征发育快速,女孩月经来潮,乳房发育增大,个别女孩出现泌乳,男孩出现遗精,长胡须,喉结变大,声音发生改变,身体内激素水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正常儿童在青春期已开始在学校接受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并了解自己身体发育的情况,了解了生殖系统的功能,知道自己的生殖部位。在人际关系方面,能与亲密人及父母交谈有关性知识,询问性问题,为自己的性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懂得过早性行为的后果,能控制自己的性行为,知道回避他人,并能了解有关计划生育的知识。 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儿童,由于他们大多数人存在着人际交往及社会沟通技能的异常,言语和非言语的交流障碍,兴趣及活动内容的狭窄,局限,刻板,重复,大部分孩子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落后,一部分孩子还同时伴有癫痫发作。他们成长到青春期时,难以用语言表达他们的身体变化及心理变化,也不能有效的控制性冲动及调节自己的情绪,往往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暴躁,发大脾气,有些孩子出现冲动,攻击及自伤自残行为。所有应引起孩子家长及有关专业人士的高度重视,要防患于未然,要有积极的思想准备和必备完善的应急措施,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 一、广泛发育障碍儿童青春期的常见情绪行为问题 1.焦虑情绪 表现为胆小、紧张、忧虑,由于他们的言语表达困难,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只能靠家人去观察猜测他们异常表现的原因,如对周围人际事情过分敏感一旦环境改变很难适应,无安全感。好猜疑,做事犹豫不决,纠缠家里人,不敢一个人呆在房间里,怕黑暗,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坐立不安,有的孩子拒绝上学,不能提及学校的事,如与同学发生矛盾后,即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吵闹不止,或伴有强迫动作,如反复关门,开门,表现得非常警觉,反复上卫生间小便,实际又没有,发脾气哭闹等等。有些孩子表现躯体不适:心跳呼吸加快,疲倦,四肢发凉,食欲不振,胃肠功能紊乱,食欲明显减退,个别伴有呕吐,腹泻,入睡困难,黑白颠倒,易惊醒,多恶梦,情绪变化无常。有的孩子,因为成绩不理想,被老师批评,频繁上厕所小便要很长时间,有的上学就尿裤子或出现肚子痛,胃部不适,出现胃十二指肠反流,实际上市回避上学的表现。 2.抑郁情绪 表现情绪不稳定,外界环境的稍稍改变,易引起情绪变化无常,低落,回避,退缩,怕困难,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差,兴趣范围减少,活动明显减少,整天闷闷不乐或不高兴,反应迟钝,与人接触更为减少,接触被动,不愿出门,问话回答极为简单,有的孩子多卧床,生活懒散,洗漱,进食均表现被动或出现无缘无故的哭泣,社会功能受到明显影响等等。 3.冲动伴攻击性及破坏 由于他们在青春期的人格上网发育成熟,心理发育明显落后于正常同龄儿童。加上与人沟通及交往有一定障碍,言语表达也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他们自控能力较差,做事往往不考虑后果,不考虑对家人或邻居的影响。生活中的一点点要求不满足”即发大脾气,摔东西,毁坏物晶,如把东西从窗户扔到楼下,根本不考虑会砸伤别人。有时伴有突如其来的冲动,打人、踢人、对亲近他的家人态度凶狠。有时竭尽残暴,把家里养的小动物从楼上扔到楼下,个别孩子故意把大便拉在裤子里或抹在墙上,看见玻璃制品就摔,好像是为了听响。有个十二岁的孩子曾多次把父母的手机从楼上扔到楼下,原因是母亲生了弟弟对他的照顾有所减少,使他失去了安全感,他为了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采取了不当的方式。有的孩子暴饮暴食,专门欺负对他溺爱迁就的人,楸头发,抓人,掐入,咬人,残杀虐待小动物等等。 4.自伤、自残 大多数孩子言语表达困难,他们很难完整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加上周围环境有时不能宽容,或父母关系紧张,家庭不和睦,引起孩子的暴躁情绪,从而出现过激行为,如用头撞墙,自己用手 自己耳光及太阳穴部位。个别孩子去抠自己眼晴、挖鼻子,用手去磕下巴,二侧颞叶部位已秃秃的不长头发,反复的咬手,将手背或手指咬成很厚的茧子或咬出血,以此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如门诊碰到一个14男岁孩,因2-3不年也门,在家不高兴即自己反复咬手,把手咬得反复化脓感染,鲜血淋漓。父亲和叔叔强行带到医院治疗,因治疗等候时间过长,表现的不耐烦,手拿一大瓶可乐不停地使劲打头,他对疼痛麻木不敏感,手上化脓也不让包扎,照样咬,流着血,露出嫩肉,没办法,家里人只好强行捆绑。有的孩子因自伤严重,家人照顾实在困难,只好采取束缚捆绑,限制活动自由的方法。有个孩子因为闹的太凶,家人实在没办法,父母要工作,爷爷奶奶年龄大身体不好叉无力照顾,只好用铁链捆绑。 5.自慰行为 大多数孩子到青春期由于身体内分泌变化,他们往往不会表达躯体变化的不适,加上心理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行为举止表现幼稚,容易冲动,感情脆弱,缺乏高级意志,自控能力差,往往采取一些不切实际的表现,如在公共场所,大庭广众面前或躺在床上反复摩擦生殖器,出现夹腿,满头大汗,面部潮红,两眼圆睁,生殖器勃起,达到性快感。在异性面前不会掩饰自己,无羞耻感,当众脱裤子大小便或裸体,引起别人的注意。女孩子来月经也不会回避父亲,洗澡后在客厅走来走去,有的男孩见到年轻漂亮的女童装,想去与人接触,但方式不对,去摸人家丝袜,头发,或莫名其妙关注人家是否系皮带等等。经常在公共场所被别人误认为是“耍流氓”受到别人的唾斥,但他们丝毫也不会表示歉意。有些家长为防止孩子惹事,反把他们锁在家中,不让他们出门,这样更加重了他们的孤僻性格,使他们远离社会,远离人群,社会功能逐渐出现退缩。 二 、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青春期情绪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 1.年龄较大的孤独症孩子的家长,经受了十几年养育残疾孩子这一巨大的压力,有些家长长期遭受挫折。看到孩子日渐长大却进步无几,他们常常会感觉身心疲惫,和强烈的无助感,绝望感和愤怒感。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2.有些程度较重的孩子,终生可能都没有机会进入学校,享受受教育的权利。他们在年龄小的时候还能在父母及家人的陪伴下外出活动。但长大后,身体长高了,力气也大了,家人往往不敢单独带其外出,害怕一旦发脾气,无法控制他们的问题行为,尤其在公共场所,家长会很没面子,所以带他们外出机会明显减少,以至于有些孩子后来拒绝出门。 3.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有的父母离异,或又生了弟弟,妹妹,把患儿安置给祖父母或家中亲戚带,使孩子突然失去了家庭温暖,没有了安全感,食不宁,寝不安,于是出现了强烈的情绪行为问题。 4.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多数已从正常学校及特教学校毕业。目前社区还没有安置他们的能力,所以他们只能长期呆在家中,很少外出活动。能吃能喝,生活变得越来越懒散,体重不断增加,家中无^、敢惹,他们的要求都一定尽力满足,否则闹的家长毫无办法。 三、 处理对策 1.父母要采取积极态度给孩子营造宽松环境。家长要敢于面对现实,不要采取回避态度,怕孩子给自己丢面子,外出招惹是非,将孩子反锁在家中狭小空间;要创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气氛,尽量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环境,到公共场所,多让孩子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如与家人聚餐、聚会、野外郊游、旅游、外出购物、散步、坐公共汽车、地铁、飞机、轮船等等。增添孩子的生活情趣,逐渐使他们懂得遵守社会行为道德规范,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2.积极正确引导培养他们生滔自理能力,养成爱干净讲卫生的习惯。如女孩子来月经,要教给她们如何使用卫生巾,如何自己清洗会阴部位,要学会避开父亲及男同志,谨防上当受骗,等等 3.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注意男孩子的手淫习惯及夹腿磨擦生殖器,白天不要让其随便卧床,晚上也不要提前上床以避免其手淫,早上醒后马上起床。另外发现孩子摩擦生殖器或手淫,不要大声叫喊,斥责,甚至打骂,要想办法,转移注意力。 4.根据孩子的能力,对于功能较差,程度较重的孩子,要以培养他们生活自理为目标,教会他们独立穿衣、洗漱、进食、控制大小便及便后的料理。对功能好些,程度相对较轻的孩子,培养训练他们的劳动技能,如教会他们做简单的家务,扫地、擦桌子、倒垃圾、洗莱、洗碗等。对动手能力强的,还可以让他们模仿做简单饭莱,教会他们使用家用电器,如煤气、微波炉、电饭锅、洗衣机,教他们学会打电话寻求帮助等。对于功能较高,程度较轻,有一些特殊能力(画画,音乐)的孩子,可挖掘他们的潜力,如教会他们用电脑打字,画画,临摹,学习一种乐器的演奏,培养他们的兴趣,并给他们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和场所。要让周围有更多的人了解这些弱势无辜的孩子,使他们得到社会上跟多好心人的关爱和帮助。 5.积极正确引导,根据孩子语言能力及理解力的水平,对于功能较好的孩子要积极引导他们参与一些社会实践,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兴趣,让他们参加社区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他们从事简单的社会劳动技能创造条件。 6.药物治疗,常用药物的选择 针对孩子出现严重的情绪行为问题,要学会注意观察分析他们出现问题行为的前因后果,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由有经验的医生经过临床观察,或提前电话咨询专业医生,诊断选择疗效肯定、副作用较小的药物,不要盲目听信别人的意见,有病乱投医,以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期。 四、 推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 搞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孤独症人士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减轻他们家长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不但使广泛发育障碍的儿童的青春期情绪行为问题的解决有了保障,也解决了他们的托养和安置问题。 广泛性发育障碍是一种精神残疾,严重困扰着患儿及他们的家庭,明显影响着孩子的生活质量及社会适应能力。他们的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形式和程度的改变,但是核心的社交,沟通和社会适应能力障碍仍将持续存在。他们成年后大多数孩子无法正常进入社会,不能自食其力,给家庭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孩子的问题,对于一个幸福的家庭式认识的一道难关,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基本单元结构,其稳定与和谐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孤独症的家长绝大多数都经历痛苦迷茫,指责埋怨的心理路程,倍感艰辛,他们渴望社会的理解,同情,接纳和支援。 目前国内可以接纳和安置大龄孤独症患者的机构寥寥无几,从事专业的养护及就业系统几乎是空白。现有从业人员背景不同,层次不一,提供的服务水平机构也参差不齐,因此为了使精神残疾人士得到更好的医疗、教育、康复服务,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教育、康复工作者从业资格的认证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我们应呼吁全社会关心爱护和帮助这些弱势群体,大力推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立,做到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使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快乐幸福。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两句话不仅仅适合于正常儿童,同时也适合于我们患有孤独症的儿童。对有发育障碍的儿童,健康教育的最佳方法应该是相关的医疗机构,教育训练机构及家庭的有机相结合模式,也就是父母要在专业机构人员的指导下实实在在的学习训练方法,技巧,并且将所学的培训理论及实践落实应用在孩子身上。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是可以为家庭节约劳动力和经费支出。 孩子是家长的未来和希望。在得知孩子被确诊为孤独症时,家长们在精神上受到的打击是极其沉重的。面对一个精神和智力都存在严重问题的孩子,绝大多数家长的反应是震惊、迷茫、恐惧和忧虑。还有的家长产生了内疚或对其他家庭成员的责备,认为自己或他人对孩子的病症负有责任。这些都是正常的反应。 应该说,后来的家庭是幸运的,因为在你们的前面已经走过了一大批的家长,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总结出了一些康复的办法,并且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也就是说,前面的家长为后来的家长铺垫出了一条康复的道路,他们为孩子的康复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他们现在仍然在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孤独症儿童终生良性发展的第一保证环节就是家长能够随时有效地矫正他们的行为偏差,给予适当刺激和有效的交往机会,也包括向他所生活居住地区解释他的一切,争取社会最大限度的理解和帮助,宽容和接纳。 家庭康复力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康复效果,把康复的知识技巧教给家长,强化家庭教育的效果,从而提高孩子的康复率及生活质量,也是我们举办家长培训的主要目的。一个孩子能否得到康复,不仅关系到他本人以后能否减轻社会负担,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现在的家长和孩子都很幸运,最起码有我们这样一群医生、老师和康复机构在为家长和孩子服务,培训家长是为了让家长更加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孩子,让家长学到系统的训练技能、技巧。孩子康复的路走起来那么艰难,许多家长都会觉得难,但是孩子是我们的,是社会的,我们做家长的对孩子进行康复再难也要去做。那毕竟是一个生命的康复,关系到家庭、社会。事实上,家长只要做到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这“四心”,孩子的康复就有希望。孩子的康复不单是脑康复,语言康复,我们的宗旨是全方位即德智体全面康复。即便我们康复训练的最终效果各不相同,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家长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直接影响康复的效果。孩子的不断康复的同时,我们的心理也在不断的净化,不断得到充实。当你看到自己的小孩不断康复,是因为家长的介入和努力得到的,那种快乐和满足的感觉便会在你的心底油然而生,这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康复培训中对家长的要求:一、接受事实,勇于面对 当孩子被确诊为孤独症后,大部分家长的反应是震惊、恐惧、忧虑,甚至是无奈、无助、痛苦绝望。面对一个精神问题和智力发育迟缓的孩子,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折磨的家庭,我们的家长有不同的态度。归结为几种: 第一种是,孩子的母亲、家中的老人整天以泪洗面,不敢把孩子的真实情况告诉家中的亲戚及朋友、同事,有的家长甚至产生悲观厌世,诅咒命运的不公。 第二种是,家长认为孤独症是一种终身残疾,根本没有办法治愈,干脆采取放弃再生一个,或把孩子寄养在亲戚家中,几个月不见孩子一面,不闻不问,任其随意发展。 第三种是,父母相互埋怨,责怪,认为全是对方的责任,最后导致家庭的破裂,夫妻离异,双方谁也不管孩子,把孩子扔给年迈的双亲,父母又重新组成家庭,使孩子变得更加孤独,可怜。 第四种家庭是,认为孩子太可怜,太不幸了,父母及全家倾其所有来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不管合理的与不合理的,把孩子供养起来,百般呵护照顾,只要孩子快乐,高兴。 第五种家庭是,父母认为既然是一种疾病,就有办法来医治,父母不惜花钱、花时间,带着孩子走上了漫长的求医问药之路。跑遍了国内的多家医院,甚至是走进深山老林,寻找偏方、草药、针灸、按摩、气功等等,期待着一种奇迹的发生。经过初期的打击之后,家长慢慢认识到孩子要靠自己艰苦努力来养育,家庭式靠自己的信心和努力来维持。作为家长要勇敢的接受事实,全面接纳孩子,不断了解孩子发育落后的有关知识,了解的知识越多就会越有办法,就会更有信心。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也会有助于情绪的调整,增加信心。客观全面的观察分析,欣赏孩子的每一点,哪怕是极其细微的进步。二、正确认识孩子的发展,树立信心,坚持长期抗战 在这个世界上唯有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这是任何心理测量工具,任何评估手段和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家长绝不能把帮助孩子的责任推给某一个机构或某一位老师,甚至是保姆、长辈,任何人的感情都无法替代父母的感情。孤独症孩子缺乏社会交往能力,语言发育迟缓和奇特的行为,严重影响其生活技能。他们的进步是缓慢的,甚至在某一段时间,某些方面可能会出现停滞或倒退现象。因此,作为家长应该认识孩子的教育训练是一个复杂而又艰难的历程,应该做好长期抗战的思想准备,积极与医生、老师配合,进行多方面的治疗和教育训练,以促进孩子的康复。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是做好照管,教育,训练和药物治疗的前提。信心来自对于孤独症的认识、了解的越全面、深刻,使孩子的行为轨迹向着社会化行为轨迹靠拢的可能性越大,信心也就由此增强。 我们不但要逐步认识和了解这种疾病,还要逐步掌握一定的训练方法和技能。要不断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去解决孩子随时可能出现的一些情绪行为的问题,只有不断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训练的水平,才能不断建立信心。我们要在训练中学会赏识我们的孩子,哪怕是一个很小的进步。有时孩子会做出让你意想不到的事情,或说出你想不到的话,这时你就会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就会感到心血没有白付出。相反,在你的不断努力中,孩子的进步不大或还有退步的时候,也是父母最容易失望,烦躁的时候,切记要让自己放松,调整心态,找到问题,坚持训练。天道酬勤,许多家长的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千万不要放弃。要相信医学的发展,总有一天孤独症像研究肿瘤,艾滋病一样,能得到更大的突破。三、家长式重要的教育者 对所有孩子来说父母是他们一生中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全方位的老师。因为家长长期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最了解孩子,孩子受父母的影响也最大,对发育障碍的孩子来说,家长的作用就更为重要。孩子在教育训练中,要靠家长的配合来保持和巩固。1. 组织安排有规律的日常生活。心智障碍的儿童大多有一种偏爱固定不变的生活方式的特点。环境和常规的任何微小的改变,都可能会使他们感到极大的烦躁和不安,这种刻板和缺乏灵活性,常常是家长非常为难。但是。这也说明孩子对生活规律有高度的渴望和需要。作为父母应该尽量为孩子创造一种有规律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被这种特殊所垄断,而造成孩子的过分依赖。例如:对有些过分偏爱的某种物品,整天拿在手中不能放下。我们常见来就诊的孩子手里拿着一块香皂、一支牙膏或一个化妆品盒子等等。父母会说,睡觉、吃饭或外出均不离手。我们要耐心去想些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坚信办法总是比困难多。如有的非常刻板的孩子只吃一种食物,只固定去家里的马桶,最后终于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使孩子克服了这种刻板的行为。2.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一致。孤独症孩子对环境很难适应,他们都无法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发挥同样的技能。比如,孩子在学校吃饭情绪较稳定,可是回到家就乱套了。再如,孩子的和母亲(父亲)单独在一起是从不发脾气,可是和父亲(母亲)在一起时总是发脾气。所以父母要尽最大可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尽可能一致的生活环境和统一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教育训练的过程中,家长必须与老师保持高度的一致。和睦欢乐的家庭才是共同克服困难的无尽动力,才是孩子未来的希望和有力的保证。3. 切实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因为孩子的特殊疾病,家长可能会时时想到孩子非常脆弱,非常可怜,需要保护。对于家长来说,保护孩子不受伤害是很自然的,但是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和疼爱,过分的保护会适得其反。作为父母应该在家里营造一种气氛,使全家都帮助鼓励孩子,学会独立穿衣、吃饭、洗漱、上厕所,或者洗澡,洗简单衣服、收拾屋子的基本生活本领,千万不要急着去代劳。孩子有可能独立去做的事,就要鼓励他去做,并给以实实在在的鼓励,逐步发展其独立性。父母给孩子留下一座金山,攒下万贯家产,但你没教给他如何花钱,如何消费。等你百年之后,孩子还是无法生存。倒不如在你健在的时候,教会他基本的生存技能。 每个孤独症孩子的训练标准和内容要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而定,不能所有的孩子用同一方法来训练,这样会耽误孩子的最佳康复期。如果不能确定如何训练,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或康复师。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不少家长,往往关注的是孩子什么时候会讲话,认为只要会讲话,就一切正常了。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认知学习,像填鸭式地教孩子认字、数数、背唐诗等等,认为只有这样将来才能上学。殊不知在学习的过程中,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很重要,正像有些正常孩子,智力发育正常,也很聪明,但行为习惯却很糟糕,一旦进入集体环境,就明显的表现与众不同,由于不能遵守规章制度,被退园、退学。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建立,可以使孩子终生受益。一个不良行为习惯的改正,则需要一到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一旦孩子长大,父母也老了,当你认识到需要约束,改正不良行为、不端习惯时,可能就为时已晚。五、抓紧训练,充分利用家庭生活中的每一分钟 孩子跟随父母在家生活的时间最多,父母比其他人对孩子更为了解。我们希望父母把孩子在家的有限时间合理安排和利用,要用较多的时间投入到训练上,孩子的命运完全掌握在父母手中。有效年龄的训练时间,在孩子的一生中是短暂的,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在目前社会所能提供的人力,物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多与其他家长交流经验,多看、多写、多听、多做,把训练孩子当做自己终身的职业,以孩子的进步作为自己的成就,坚持不懈的努力,奇迹总会在你的面前出现。 家庭训练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可能是听指令,先不要期望孩子有语言,先能听懂,理解简单的指令,而且要在生活中训练。指令一定要单一,明确,不要拐弯。在训练中建议家长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的具体表现以及重大的事情记录下来,以便不断总结,使孩子不断进步。 对孤独症孩子的父母而言,首先要把孩子当做普通的孩子,其次才能把他当做发育障碍的孩子来对待。明确的目标期望和正确有效的方法才能帮助孩子,充分发展他的能力,是他们成为你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家庭的中心。 作为父母,不要过分劳累和紧张,如果你们能以一种轻松的心情,注意到由于你的努力,孩子才有了进步,你就会心情舒畅,信心百倍。只要用你的热情和爱心点点滴滴地去浇灌,你的孩子将会走得更稳健、更踏实,活得更丰盈,更美好。作为一个孤独症儿童的家长,在康复训练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归纳如下: 1.尽快接受孩子,不要老停留在“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孩子?”而是要问自己现在会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训练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2.夫妻上方不要相互责怪,需共同努力。 3.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4.生活自理的训练时立足社会的第一步。 5.生活技能、社会适应要从小做起。 6.从小规范孩子的行为,培养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7.虚心向医生、老师请教,与家长进行交流、总结经验。 8.以孩子的点滴进步作为自己最大的鼓舞和快乐。 9.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 10.要有爱心,耐心,恒心,责任心,才能是孩子康复的更快。 家长们,请伸出你们的双手,携手共进,如果您在康复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及时跟专业医生或康复师联系,为了孩子的未来,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而共同努力。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今年14岁,患抽动症8年,现症状越来越重,甩头,鬼脸,甩手,脚抽动,偶有秽语,强迫症明显,脾气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曾就医浙江儿童医院、浙江中医院儿科等。 一直西药配合中药治疗,效果不佳 询问有关手术治疗情况,如:效果、适应症、最佳年龄、费用、住院时间等。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科顾伯美: 您好!曾做过那些检查?是否已除外癫痫,代谢性疾病,及其他器质性疾病? 抽动障碍一般是可以已通过正确药物治疗很快控制症状的。不知原西药治疗的详情? 我治疗的所有抽动症患儿只有一例进行了手术治疗。这例病人男 15岁 来自外地时伴有极严重的自伤行为,由于反复的戳眼至一只眼失明,鼻梁骨折等。经充分的药物治疗无效。手术半年后有所减轻。但仍一直服用西药。依然难以根治。手术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抽动症状,但手术是有一定风险的,希望有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慎重考虑。 根据我多年的临床经验:伴有自伤的抽动障碍预后较差。如有极严重的自伤行为且充分的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您的孩子以抽动 强迫为主,可能还存在情绪障碍,会加重抽动,引起恶性循环,因此应从两方面用药。目前我所可用的新药很多,疗效也很好!且无何副作用。由于您身在外地,首次来北京就诊存在挂号难及交通住宿费用较高等实际问题,我建议您先进行电话咨询,此项服务无需您来北京,只要在家里拨您的座机电话即可.这样可以提高就诊就治的效率,为下一步明确治疗方向做准备。 具体事宜拨打热线电话 400 660 6120 (早8:00-晚22:00)咨询.谢谢.或来我所就诊。..
大家好!我23日上午停诊了,请7月23日预约我门诊的家长于24日中午12:30来门诊找我加号,当天要拿着23日的预约单或门诊病历。
一、出诊信息周三上午北医六院海淀院区儿科专家门诊(门诊一层北侧)。二、挂号途径1.北医六院服务号提前预约,医院提前三天放号,流程如下:第一步:微信搜索:“北医六院服务号”并关注。第二步:选择“服务”-“个人中心”-“就诊人管理”,创建医院就诊卡。第三步:进入“首页”-“预约挂号”-选择“海淀院区(本院区)”-选择“儿童精神科”。第四步:选择周三专家号,找到“顾伯美”挂号即可。请注意:医院提前三天早上9:00放号,就诊当日早上6:00停止预约。比如周日早上七点可以挂周三的号,建议设置闹钟2.如北医六院的号已挂满,好大夫可以申请“唯世(北京)临床心理门诊部”门诊第一步:好大夫微信小程序或下载APP,首页搜索“顾伯美”,点开下面链接,进入医生网站。第二步:点击“预约挂号”或“申请服务-预约挂号”即可。第三步: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预约,如近期已约满,可以点击“提醒我”,有号可约时会给您提醒请注意:该门诊全部自费。优点是好挂号,环境好隐私性更强,周六有诊孩子不用请假,门口停车方便三、线上问诊对于外地患者不方便到北京来看病或者想通过网上咨询的患者,可以到好大夫在线网站搜索顾伯美医生的个人网站上传资料进行咨询,方便您做好就诊准备,节省就医时间和成本。医生临床工作繁忙可能不能及时回复,比较着急的患者可以申请电话问诊,需要长期照护的患者可以选择私人医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