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前 患者92岁高龄,长期坐轮椅,因生了额部和腮腺区两个恶性肿瘤,局部流脓,患者痛苦不堪,辗转多家医院被拒后来我门诊求诊,经仔细评估后,考虑患者高龄,放化疗均不能耐受,给予手术救治! 治疗中 手术中切底切除额部肿瘤给予设计O-Z瓣,腮腺肿瘤彻底根治性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并转移咬肌瓣修复局部凹陷,设计颈部菱形瓣修复创面,手术1.5小时完成,最大程度减少了手术风险 治疗后 治疗后7天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近日即可出院!老爷子不再愁眉苦脸,恢复了往日的神采奕奕!对于高龄患者治疗起来确实棘手,放化疗副作用太大,而且对于头颈鳞癌作用有限。高龄患者经过仔细评估也是可以安全手术的,不能轻言放弃治疗,手术可避免放化疗带来的全身损伤哦!
治疗前患者87岁高龄,因为上海疫情耽误治疗导致面部鳞癌快速生长,辗转多家医院均因年纪太大而遭到婉拒,家属心焦不已,来我门诊,经麻醉科评估后,充分告知手术风险,手术顺利完成,肿瘤得到根治,病人的信任才值得我们去冒险!治疗中考虑患者年纪较大,手术时间宜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但这么大的肿瘤切除后怎么修复是个棘手的问题,经精心设计考虑给予颞浅动脉额支瓣转移修复,额部给予植皮,手术时间控制在1个小时内完成,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治疗后治疗后1月患者一周后顺利出院,伤口愈合良好,肿瘤得到根治,眼睛闭合无影响!
基底细胞腺瘤(Basalcelladenoma)是比较少见的良性涎腺上皮源性肿瘤,约占腮腺良性肿瘤的5%,很少发生恶变。与多形性腺瘤相比,基底细胞腺瘤无明显粘液软骨样组织,而是由均匀的基底样上皮细胞和内部导管上皮细胞组成。临床特点如下:1. 常表现为单侧无痛性缓慢增长的肿块,边界清楚,活动度好;2. 肿瘤内含有丰富的血管成分,容易发生囊性变;3. CT上表现为边界清楚,圆形或类圆形的肿块,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强化,部分可出现囊化。基底细胞腺瘤在增强的T1加权像上可以表现出中等强度的增强。治疗上,腮腺基底细胞腺瘤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式可行肿瘤及部分腺体组织切除术,一般无需放疗。约有4%左右的概率发生恶变。
治疗前患者为12岁小男孩患有腮腺肿瘤,家属很焦虑会不会影响患者面容,因此我们团队充分和患者家属沟通后,设计耳前发际切口,刀口隐蔽,术后正面观看不到手术疤痕治疗中术中仔细设计切块,保护好面神经及耳大神经,完整切除肿瘤,转移局部组织填充肿瘤缺损,避免局部凹陷治疗后治疗后365天术后患者顺利恢复,无面瘫,无耳朵麻木,外形无明显影响
治疗前 患者为年轻女性患者,要求疤痕隐蔽,肿瘤位于耳垂周围,给予设计耳后切口完整摘除肿瘤,术后疤痕隐蔽,恢复迅速,术后2天出院。 治疗后 治疗后0天 患者为年轻女性患者,对外貌要求较高,恰好患者肿瘤位于耳垂周围,给予设计耳后切口完整摘除肿瘤,疤痕隐蔽,正面看不到疤痕。
【近些年才被广泛重视的耳鼻咽喉科疾病】 【4%~10%咽喉不适病因与反流性疾病有关】 【症状为声嘶,喉部阻塞感、异物感,清嗓等】 【质子泵抑制剂和促动力药联合治疗】 1.什么是反流性咽喉炎?它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的咽喉部,反流物刺激咽喉部黏膜引发的一系列炎症性表现。该病虽然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但由于认识水平的欠缺,使其在过去很长时间内常被归于普通慢性喉炎。 2.它是一种近些年才被广泛重视的耳鼻咽喉科疾病,患者临床常表现为声音嘶哑、咽喉部阻塞感、咽喉异物感、咽喉灼痛、频繁清嗓等。反流性咽喉炎常常和反流性胃食管炎并存。 3.反流性咽喉炎主要临床症状是什么? 含患者表现出声音嘶哑,该症状临床出现率最高。患者还可以有咽喉部不适感,咽喉部阻塞感及异物感的出现率可达70%,患者咽喉还可有灼痛感。因为反流现象存在,患者可表现为频繁清嗓,或者干咳。但患者不经常出现烧心、胸痛的症状。 4.病因是什么? 反流性咽喉炎的病因尚无公认的标准,但其发病多与患者胃肠道疾病、服用药物、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基本病因:1.肥胖可造成腹压的增加,进而促进反流的发生。肥胖通常被认为是造成反流性咽喉炎的一项高危因素。2.反流性咽喉炎与反流性胃食管炎、肠易激综合征、食管裂孔疝、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曾在很长时间内,反流性咽喉炎被认为是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外表现。 5.诱发因素是什么? 生活习惯:吸烟,嗜酒,偏好浓茶、咖啡、高脂饮食,以及容易促使胃酸分泌增加的食物,均可加大患本病的风险。耳鼻咽喉科疾病:反流性咽喉炎在鼻窦炎、中耳炎等人群中的患病率较普通人群要高。心理精神因素:生活压力过大及消极负面情绪者易患本病,抑郁症患者中该病的发病率亦高于常人。环境因素:空气中毒性物质的刺激,或其他过敏原的刺激亦可引起本病的发生。药物影响:患者长期服用胆碱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类固醇类激素均有引发本病的可能。 6.电子喉镜检查有何异常? 喉镜检查可见患者咽喉部有充血、水肿等炎性反应,或可见患者是否有后联合增生、肉芽组织增生、假性声带沟、喉部黏性痰液增加。杓状软骨间切迹的黏膜损伤,伴声带水肿,对诊断该病意义重大。部分患者由于声带及喉室黏膜水肿明显可出现喉室阻塞,导致喉室空间缩小或者消失。 如何治疗? 1改变饮食习惯 应减少高糖高脂食物(如巧克力、奶酪)、酸性食物(如柑橘类、碳酸饮料、辛辣食物)、薯类食物的摄入;应少喝浓茶、咖啡、苏打水等饮料; 少食多餐,每餐七分饱,餐后保持直立并少量运动,睡前2~3小时禁食。 2.调整生活方式 患者应戒烟戒酒、减肥降脂,睡眠时可将床头抬高10~20cm。还应缓解生活及工作压力,并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药物治疗 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下属的咽喉委员会认为,应采用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联合治疗,且至少应连续使用6个月,6~8个月后根据复查结果可酌情减量或维持治疗。 1.质子泵抑制剂 质子泵抑制剂。该药是反流性咽喉炎的一线治疗用药,美国胃肠病协会研究所建议1次/天或2次/天。具体药物主要包括艾普拉唑、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等,其多为弱碱性药物,此类药物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减弱胃蛋白酶活性、阻滞炎症反应的进展。 2.促胃肠道动力药 此类药物通常和PPls类药物同时使用,其通过促进胃肠道的蠕动,以提高胃的消化速度。随着胃内容物排空,食管下括约肌静止压力增强,患者症状得以缓解。此类药物临床上常见的有: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甲氧氯普胺等。其长期使用可能引起患者胃肠神经功能异常,或中枢系统的异常,还可能导致严重心律失常。 常用药物说明书用法: 艾普拉唑肠溶片 每日晨起空腹吞服(不可咀嚼),一次10mg(2片),一日一次。疗程为4周,或遵医嘱。 雷贝拉唑:口服:10mg/次,1次/日,根据病情可增至20mg/日,疗程6~8周。 兰索拉唑:口服,不可咀嚼,通常成人口服兰索拉唑片,每日一次,一次1至2片(15-30mg)。十二指肠溃疡,需连续服用4-6周;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卓-艾综合征,需连续服用6-8周;或遵医嘱。 奥美拉唑:每天20~60mg,每天1次。 莫沙必利:口服给药 一次5mg,一日3次,饭前服用。
临床上遇到难缠的咽痛,除扁桃体炎以外,应警惕扁桃体周脓肿,早发现,早排脓。 一、概 述 扁桃体周脓肿为扁桃体周围隙内的化脓性炎症,早期发生蜂窝织炎(称为扁桃体周围炎) 继之形成脓肿。多见于青壮年,平均年龄20-35岁,儿童和老人少见,国外报道年龄最小患者为4个月婴儿。 本病多单侧发病,两侧同时发病者极少。按其发生部位,临床上可分为前上型和后上型两种。前者脓肿位于扁桃体上极与舌腭弓之间,此型最常见;后者位于扁桃体与咽腭弓之间,较少见。 二、临床表现 1.在扁桃体急性发炎3~4天后,发热仍持续不退或又加重,体温上升达39℃以上,咽痛加剧,吞咽时尤甚。常限于患侧,可放射至同侧耳部及牙齿。 2.病情严重时患者头偏向患侧,不易转动(假性僵直)。讲话时似口中含物不清,张口受限,口内有多量粘稠唾液沿口角外流。同侧下颌角淋巴结常肿大。身体衰弱。 三、体 征 1.患者呈急性病容,表情痛苦,因剧烈咽痛和张口困难,检查常不合作。 2.早期周围炎时,可见一侧舌腭弓显著充血。若局部明显隆起,甚至张口困难,提示脓肿已形成。 3.前上型者,患侧腭舌弓及软腭红肿突出,悬雍垂水肿,偏向对侧,舌腭弓上方隆起,扁桃体被遮盖且推向内下方。病程7~10天者,有的脓肿可自行破溃排脓。 4.属后上型者,患侧咽腭弓红肿呈圆柱状,扁桃体被推向前下方,软腭与悬雍垂可无水肿,常无张口困难。但是,炎症可向下扩散至喉咽部及喉入口等处,可引起喉水肿等并发症。 四、诊 断 1.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及检查,诊断不难。2.咽痛逾4-5天,局部隆起明显及剧烈咽痛,即可判定脓肿已形成,穿刺抽脓可确定诊断。3.超声诊断显示扁桃体周脓肿的敏感度为90.9%,其鉴别扁桃体周围炎和扁桃体周脓肿的准确率可达88.9%,特异性为80%。扁桃体增大或均匀的脓肿可通过口外超声检查证实,但当扁桃体周脓肿为不均匀的囊腔时,经口内超声检查准确率更高。 五、鉴别诊断 1.扁桃体脓肿:为扁桃体本身的脓肿,可在扁桃体内抽出脓液,患者扁桃体肿大,扁桃体上隐窝中可见脓液流出,患者多无张口困难。2.扁桃体恶性肿瘤:一般无发热,一侧扁桃体迅速增大或扁桃体肿大而有溃疡,均应考虑肿瘤的可能,活检可确诊。3.脓性颌下炎:为口底的急性炎症,形成弥漫性蜂窝织炎。在口底及颏下有痛性硬块,舌被抬高。压舌或伸舌时感到疼痛和困难,张口受限但非牙关紧闭。感染可扩散至喉部,引起呼吸困难。软腭及舌腭弓无充血隆起。 六、治 疗 经及时合理的治疗,病情可迅速控制,预后良好。 1. 脓肿形成前的处理:其治疗与急性扁桃体炎相同。给予足量的抗生素类药物及适量的类固醇激素,并给予输液、对症治疗。 2. 脓肿形成后的处理 (1)穿刺抽脓:可明确脓肿是否形成及脓腔部位。2%丁卡因表面麻醉后,用16~18号粗针头于脓肿最隆起处刺入;穿刺时,应注意方位,不可刺入太深,以免误伤咽旁隙内大血管,针进入脓腔,即有脓液抽出。 (2)切开排脓:前上型者可在穿刺获脓处、或在选择最隆起或最软化处,常规定位是:从悬雍椎根部作一假想的水平线,从腭舌弓游离缘下端(与舌根交界处)作一假想的垂直线。二线交点稍外即为适宜切口之处,切开粘膜及浅层组织后(不宜过深,避免损伤大血管)用长弯血管钳向后外方顺肌纤维走向撑开软组织,直达脓腔,充分排脓。术后不置引流。对后上型者则在腭咽弓处切开排脓,次日复查,必要时可再次分开排脓。 (3)施行扁桃体切除术: 适宜病程较长,多次切开排脓仍未治愈者。 患侧扁桃体切除后,具有排脓彻底,恢复快,且无复发的优点。术后疼痛较轻,发生出血、脓毒血症或其他并发症者极少,比缓解期施行手术有明显的优越性。 缺点是张口受限,操作不便。l3.脓肿消退后的处理:应在脓肿消退2周后,将扁桃体切除,以预防复发。
声带息肉的预防: 1.少说话,避免过度疲劳,长时间畅谈; 2.一旦出现声哑,绝对禁止发声说话,尽量不咳嗽或少咳嗽,即使咳也应轻微咳; 3.尽量不要大声喊叫、吼叫、避免出现“声嘶力竭”的情况,避免争吵和高声谈话; 4.多饮白开水,饮食不宜过烫或过冷; 5.注意居室的通风通气,避免潮湿和空气污浊; 6.平时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7.避免粉尘、烟草及有害气体。
腺样体也叫咽扁桃体或增殖体, 位于鼻咽部顶部与咽后壁处,属于淋巴组织,表面呈桔瓣样。腺样体和扁桃体一样, 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2~6岁时为增殖旺盛的时期,10岁以后逐渐萎缩。AH系腺样体因炎症的反复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从而引起鼻堵、张口呼吸的症状, 尤以夜间加重,出现睡眠打鼾、睡眠不安,患儿常不时翻身,仰卧时更明显,严重时可出现呼吸暂停等。本病最多见于儿童,常与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合并存在。 病因 儿童时期易患急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及流行性感冒等,若反复发作,腺样体可迅速增生肥大,致加重鼻阻塞,阻碍鼻腔引流,鼻炎鼻窦炎分泌物又刺激腺样体使之继续增生,形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多见于儿童,常与慢性扁桃体炎合并存在。 检查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对于腺样体肥大常用的检查方式是经口腔间接鼻咽镜检查和鼻内镜检查。但由于小儿咽腔狭小,咽部刺激重等原因,患儿难于配合,检查相对困难。 故鼻咽部侧位X片可作为首选方法。采用鼻咽部侧位投照,摄片时嘱患者吸气,下颌略抬高,以减少下颌支与鼻咽腔重叠。鼻咽部侧位X线摄片要求:拍摄鼻咽部侧位片一定要在吸气时曝光,由于吸气时软腭位置最低,鼻咽腔前后径达到最大,此时的鼻咽腔狭窄才为真正狭窄,而呼气时软腭抬高会造成鼻咽腔变窄之假象。 X线表现:鼻咽部顶后壁软组织不同程度增厚,向鼻咽腔突出,呈圆弧形或山丘状,边界清晰,鼻咽腔不同程度受压变窄。 症状 1、局部症状 “腺样体面容”:由于长期张口呼吸,致使面骨发育发生障碍,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出现所谓“腺样体面容”。 耳部:咽鼓管咽口受阻,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导致听力减退和耳鸣。有时会引起化脓性中耳炎。 鼻部:常并发鼻炎、鼻窦炎,有鼻塞及流鼻涕等症状。说话时带闭塞性鼻音,睡时发出鼾声,严重者出现睡眠呼吸暂停。 咽、喉和下呼吸道症状:因分泌物向下流并刺激呼吸道粘膜,常引起夜间阵咳,易并发气管炎。 2、全身症状 常有全身营养及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慢性中毒反射性神经症状,如表情迟钝、胸闷不安、肺扩张不好,日久致鸡胸或扁平胸。夜间呼吸不畅,患者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导致患生长发育障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遗尿等现象。 治疗 腺样体切除术目前是有症状的腺样体肥大患儿的一线治疗方案,但是腺样体切除术同样具有很多潜在的风险和并发症,包括出血、鼻咽狭窄、疼痛、感染以及术后复发等。此外,切除腺样体是否会影响儿童的免疫功能以及麻醉本身可能存在的风险也都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有学者认为早期切除腺样体对儿童的免疫功能具有负面影响,因此在手术之前选择恰当的药物治疗,不仅可以保留具有免疫功能的组织,还可避免腺样体切除术的并发症。已有大量研究证实过敏性鼻炎与腺样体肥大关系密切,前者是腺样体肥大的重要危险因素,早期有效治疗过敏性鼻炎,减少过敏原与腺样体的接触,可有效减少腺样体肥大的发生,减小腺样体肥大的程度。 什么情况适合非手术治疗? 注意,重度的鼾症伴腺样体扁桃体肥大,扁桃体腺样体切除仍然是“绝对适应症”。也就是说,只要确诊为重度睡眠呼吸暂停,必须及时手术。 根据2020中国儿童OSA诊疗指南:因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导致的中重度OSA患儿,强烈推荐手术治疗。即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如因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炎症导致症状加重的,或轻度OSA患儿可以先用药物治疗观察。指南推荐意见:确诊为OSA且临床检查符合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的患儿,无手术禁忌时,推荐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术作为中、重度OSA患儿的首选治疗。 对于轻度和中度的打鼾,如果家长对于全麻手术犹豫,那么以下非治疗手段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01、孟鲁司特 孟鲁司特是一种口服的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作为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炎症成分的预防性治疗。有学者在小范围的临床试验中将其用于腺样体肥大的治疗,主要是因为发现在睡眠障碍的儿童扁桃体组织中半朓氨酰白三烯受体表达增加。24例睡眠呼吸障碍患儿接受孟鲁司特(6岁以下儿童4mg/天,超过6岁儿童5mg/天)的治疗16周,对照组儿童16名诊断标准相同。研究表明,实验组儿童的腺样体/鼻咽部的比例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变化。实验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呼吸暂停指数和睡眠压力评分明显改善。在孟鲁司特治疗哮喘的对照性临床试验研究中,6个月~14岁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已经被评估。 02、气雾性皮质类固醇激素 气雾性皮质类固醇激素目前是过敏性鼻炎的一线治疗方式,可以降低上皮细胞的通透性、提高交感神经的血管紧张度、降低黏液腺对胆碱刺激的反应性及鼻腔黏膜的高反应性。研究表明,此类鼻喷激素对腺样体肥大也有治疗作用。Goldbart等认为肥大的腺样体组织内含有丰富的糖皮质激素受体及mRNA,鼻内激素与局部受体结合可以抑制淋巴细胞的活性,降低鼻腔及鼻咽部的炎症反应,改变腺样体表面的菌落状态,从而使得腺样体组织缩小。目前常用的气雾性皮质类固醇激素包括倍氯米松、氟尼缩松、丙酸氟替卡松以及糠酸莫米松等。 (一)二丙酸倍氯米松二丙酸倍氯米松也称为倍氯米松或丙酸倍氯米松,是一种局部作用强大而全身生物利用度极低的激素,具有明显的抗过敏作用。Dermain等应用倍氯米松对20例5~11岁的腺样体肥大患儿进行治疗,根据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患儿合并过敏性疾病。在为期8周的双盲、安慰剂做对照的研究中,接受336g/d倍氯米松鼻喷雾剂治疗的患儿,4周后鼻塞程度明显改善;再经过24周168g/d的持续治疗后,82%患者的鼻塞症状得到改善。Criscuoli等研究表明使用2周的倍氯米松鼻喷雾剂(400ug/d)后,45%患者在临床症状上有改善。与基线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倍氯米松喷雾剂能显著降低鼻塞指数,而生理盐水组和治疗前相比没有明显改善;最初2周使用倍氯米松鼻喷雾剂改善鼻塞指数后再使用生理盐水,2周后评估患者的鼻塞指数与2周前无显著改善。Criscuoli等的研究还表明了持续应用倍氯米松的有限性,在开始使用400ug/d的倍氯米松鼻喷雾剂,随后的24周使用低剂量200g/d,100周后仍有54%的患者需行腺样体切除术。这意味着尽管在连续使用24周的治疗中改善患儿鼻塞及腺样体体积,2年后腺样体肥大有可能再发。 (ニ)氟尼缩松( flunisolide)氟尼缩松是地塞米松的衍生物,能抑制支气管炎症、水肿,缓解支气管哮喘。在一项评估鼻内应用氟尼缩松治疗Ⅲ度或Ⅳ度腺样体肥大治疔效果的随机对照单盲平行试验中,作者指出经过8周的1天2次应用氟尼缩松0.5滴/kg的治疗,腺样体体积明显缩小。 (三)丙酸氟替卡松( fluticasone propionate,FP)Brouillette等应用丙酸氟替卡松治疗25例1~10岁儿童由于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引起的睡眠呼吸障碍,第一周200μg/d,第2~5周100μg/d。经过6周的治疗,实验组13例的混合性/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明显降低,而安慰剂对照组的12例均增加。实验组中,SaO2、呼吸动度/觉醒、终末暂停和低通气也明显降低。治疗组之间,扁桃体大小、腺样体大小和睡眠呼吸障碍症状评分没有明显改善。随访结果表明实验组接受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术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46%:75%)。Scadding等的一项双盲、安慰剂作对照的研究结果显示,应用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腺样体肥大患儿可以改善鼻塞症状,减少反复感染。手术后对腺样体和扁桃体组织的分析显示实验组腺样体中的天然T细胞数量增加,而活化T细胞数量减少,但是在扁桃体组织中没有看到这一现象,提示鼻用激素可以渗入腺样体,而不能渗入扁桃体。 (四)糠酸莫米松( mometasone furoate)1995年, Cengel等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的前瞻性临床实验,将122例3~15岁腺样体肥大患儿分为实验组(67例)和对照组(55例),分别接受6周的糠酸莫米松(100ug/d)治疗或安慰剂治疗。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的腺样体体积明显减小,阻塞的症状(张口呼吸、打鼾、鼻塞、流涕和呼吸暂停)及中耳炎的症状明显改善,而同时伴有过敏性鼻炎的患儿对鼻用激素的治疗效果更好。Berlucchi等将60例3~7岁腺样体肥大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糠酸莫米松组【50μg/(d?鼻孔),A组】们和安慰剂组(B组),除外过敏性鼻炎或过敏症患儿。治疗40天后,A组中有27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77%(21/27)的患儿腺样体明显缩小、鼻塞症状明显改善,而B组没有明显变化对治疗有反应的A组患儿(21例)继续进行3个月的糠酸莫米松维持治疗,或者每月的前2周隔天1次用药(A1组),或者每月的前2周每天1次用药(A2组)。3个月后,A2组患儿比A1组患儿的腺样体缩小得更多,但症状评分二者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作者对这一组患儿随访了28个月,12例总体症状评分和后鼻孔阻塞程度评分明显改善,未手术;3例症状评分和后鼻孔阻塞程度评分没有变化,最终因为耳部疾病进行手术治疗;6例自愿终止维持治疗而行腺样体切除术/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术。 腺样体肥大与过敏性鼻炎之间的病理生理相关性提示气雾性皮质类固醇激素在治疗腺样体肥大中的作用。大量的临床资料证实,鼻用激素能有效缓解腺样体肥大患儿的鼻塞症状、减小腺样体的大小,可以为某些腺样体肥大的患儿提供了一种新的非手术治疗选择,但是还需要进行大范围、长期的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评估鼻用激素在治疗腺样体肥大中的作用。 结论 儿童腺样体肥大在耳鼻喉科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病情反复迁延,容易造成并发症。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手术治疗容易引起反复性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加上小儿的耐受性差,对于手术治疗存在恐惧心理,增加了麻醉的风险性,在临床使用中受到限制。参与人体免疫和生长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物质就是微量元素, 儿童体内缺乏或者过多的微量元素都会对其免疫功能以及生长发育造成影响,降低了患儿的免疫力。非手术治疗方法能够在保留免疫功能的同时, 在最大限度上减少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的影响,成为了临床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就问谁没有扁桃体发炎过!每一个感冒、喉咙痛的高发季节,网络上都充斥着“你之前没切扁桃体吗?”“扁桃体不是不能切吗?”的无限推拉。数据表明,全世界每年有6亿人受到A型链球菌扁桃体炎的困扰,12%的患者扁桃体炎还会反复发作,造成极大的健康和医疗费用负担。但是,让无数人苦不堪言的扁桃体,切起来心理负担也很大!大多数扁桃体切除术的临床指南仅限于儿童,成人扁桃体切除术的1级证据很少,不同研究的结论甚至互相矛盾。直到现在,还没有任何国家指南对成人扁桃体切除术做出明确建议。切了吧,平均休息14天,忍受术后疼痛和并发出血;不切吧,翻来覆去地发作,甚至住院……今天,《柳叶刀》发表的一篇文章终于给成人扁桃体切除术提供了证据支持。纽卡斯尔大学的JanetAWilson、JamesO’Hara和他们的研究团队对453名患有复发性急性扁桃体炎的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试验,发现立即接受扁桃体切除术临床有效且具有成本效益。与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相比,立即接受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在24个月内喉咙痛的天数减少了47%(p<0.0001)。这是现有评估成人复发性急性扁桃体炎手术干预的临床效果和成本效益的最大型随机试验。论文首页截图研究为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参与者为英国27家医院的16岁或以上的复发性急性扁桃体炎患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扁桃体切除术或进行保守治疗,使用扁桃体结果量表14(TOI-14)评估症状严重程度,定义轻度为0-35、中度36-48、重度49-70;使用12项简明问卷调查(SF-12)评估患者总体健康状况。研究主要结果为24个月内的喉咙痛天数,次要结果为基线和第6、12、18、24个月时的TOI-14评分,以及为管理喉咙痛反复发作产生的医疗费用,通过自我报告收集患者的直接和间接费用。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共对4165名复发性急性扁桃体炎患者进行了资格评估,453名患者纳入最终分析,429名患者纳入主要意向性(ITT)分析,其中224名患者接受扁桃体切除术治疗,205名接受保守治疗。参与者中位年龄为23岁,大部分为女性(78%)。主要结果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有115名(25%)患者有完整的每一周的喉咙痛数据,扁桃体切除术组的数据返回率高于保守治疗组(62%vs53%)。在24个月内,扁桃体切除组患者喉咙痛的中位天数为23天(IQR11-46),保守治疗组喉咙痛中位天数为30天(IQR14-65)。调整基线严重程度后,扁桃体切除术组(n=224)与保守治疗组(n=205)总喉咙痛天数发生率比为0.53,符合方案分析显示发生率比为0.42。共获得了448名患者的基线TOI-14数据,24个月的报告完成率为44%。两个治疗组的患者TOI-14评分都有改善,但是扁桃体切除术组患者比保守治疗组发生改善时间更早,改善情况更优,SF-12评分也更高。患者TOI-14评分安全性分析显示,在231名接受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中,有90名发生了认为与切除术相关的不良事件,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出血,严重不良事件被认为与切除术无关。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保守治疗,扁桃体切除术在较低成本下提供了更多的健康效益,是具有成本效益的选择。总的来说,研究表明与保守治疗相比,成年人接受扁桃体切除术在临床上是有效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支持成人进行扁桃体切除术。结合《柳叶刀》为这项迄今最大型成人长期随访研究发布的评论文章,或许,英国40年没有进展的扁桃体切除指南,有希望动一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