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好长时间没有在好大夫网站上发布我的科普小文章,主要还是由于平日里工作繁忙,无暇顾及,但是还是架不住满脑子科普的情怀。医学科普实在是太过于重要,不但可以让病人少走弯路,少花冤枉钱,更重要的是归纳总结疾病的普及化知识,让普罗大众能走进和了解医学。今天,我想继续之前一直围绕的主题——PSA,进行后续部分的科普。前文已提到,PSA在前列腺癌筛查和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前的病情评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在治疗后的疾病监测中,PSA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在这里就和大家聊聊在不同的治疗后,PSA指标的监测方案及变化对应的临床意义。首先介绍一下前列腺癌根治手术后PSA的监测和变化。一般,术后一年内PSA需要每个月复查,若指标保持在很低水平(<0.01),术后第二年起可以把复查频率降低至2-3月/次。通过半衰期的计算,PSA会在术后6周降至最低值。因此,术后6周的PSA指标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早期预后判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指标能在手术6周后检测出,表明体内还有前列腺组织存在。最为危险的信号是在后续的随访中PSA继续进行性上升,这就提示着体内可能存在前列腺癌肿瘤细胞,也预示着生化指标复发的来临。根据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定义,当PSA指标不断上升,并连续两次超过0.2ng/ml时,则诊断为生化复发(BCR)。需要解释一下的是,BCR与真正的临床复发(看见显著病灶)是有一定区别。刚诊断BCR后,PSA指标很低,一般很难在影像学上看到活性的病灶。这就好比体内留存着“微量”的前列腺肿瘤细胞,但是由于数量较少,还没有形成团块状,可以通过影像学的检查手段发觉。但当疾病不断进展,PSA持续上升,“微量”的肿瘤细胞聚集形成簇并成形,也就成为在影像学上可发现的病灶,而此时我们定义为临床复发的发生。在欧美国家的临床指南中,对BCR的定义有着不同的标准。欧洲泌尿外科协会(EAU)对BCR的定义为PSA连续升高,并超过0.4ng/ml。而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上,BCR的定义是PSA连续2次以上出现进展,但对于PSA绝对值并没有直接的定义。由此可以看出,根治手术之后,PSA的指标有没有在第一时刻下降到检测不出,有没有在随访过程中出现抬头现象都是极为关键的,影响着我们临床医生对于病情的判断和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对于患者来说,如果术后PSA持续保持检测不到的水平,那是好事。但是如果按照上文所说的抬头,甚至发生BCR,千万不要慌张,希望你能来到我们的医院,我们有一系列的检查和后续治疗的方式,来为你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肾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外科医生闲谈时,常常会开一个玩笑:如果一生中一定要得一种恶性肿瘤的话,你选择哪一种?不同科室的外科医生,答案可能不尽相同,但泌尿外科医生的答案则是肾癌无疑。虽然是闲谈戏说,但也从侧面说明:作为最了解这些癌症的医生,对肾癌不是那么的害怕和恐惧,甚至还有些许的从容。外科医生对某种疾病的从容大多来自两个方面:治疗有方法,预后有保障。从上研究生期间的课题研究,到如今在临床工作,一直在和肾癌患者及家属打交道,很多现在成了好朋友,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手术恢复之后,重新投入到工作、生活当中,这得益于他们对肾癌治疗的及时、准确,以及全面的了解和良好的医从性。中医有云: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很多患者体检或者做其他检查时一发现肾脏里有东西就开始紧张。当然,西医中的肾和中医中的肾,是两个概念。B超或者CT报告中经常有这样的描述:肾脏肿物或占位,那么这就有几种可能性:肾囊肿,肾良性肿瘤,肾癌。关于肾囊肿,我之前写过一篇科普,不太了解的博友可以去看看;肾良性肿瘤包括错构瘤(又名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肾腺瘤,良性的占位择日再和大家聊;今天主要谈的是第三种情况:肾癌,而其中80%-90%是肾细胞癌。肾细胞癌在我国发病率约4.5/10万,略低于发达国家,国内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的发病率约为4:1,这可能和城市地区体检率较高等有关;肾细胞癌可发于各个年龄段,最常见的发病年龄是50-70岁,现在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或许很多人都想问:什么原因会引起肾细胞癌?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肾癌发病和遗传、吸烟、肥胖、高血压及抗高血压治疗相关,而遗传性肾癌只占肾癌总数的2%-4%。所以,对于肾癌的病因研究,任重道远。肾癌对放化疗都不敏感,所以,只要能切得下来,就一定选择手术切除。手术有两种:肾部分切除和肾根治性切除,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只切除肿瘤、保留肾脏,而后者要切除整个肾脏和肿瘤,有时还需切除同侧的肾上腺。有的患者会问:只切除肿瘤,会不会增加肿瘤复发的可能?这个大可放心,既往的大数据研究显示:只要肿瘤切干净,肾部分切除和根治性切除的肿瘤复发率是没有差别的。在这里,可能又有人会问:肾脏有两个,切了一个还有一个,为什么还要部分切呢?这个问题很关键,答案也很确切:对于大多数人,即使一个肾脏,也是够用的,但既往的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肾根治性切除的患者比肾部分切的患者患慢性肾脏病、以及透析的风险高很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的越来越高,肾脏功能受损也会越来越大,所以,在肿瘤复发没有差异的情况下,保留一部分肾脏,就降低一份将来患慢性肾功能不全和透析的风险。从手术的角度来说,肾部分切除比根治性切除要难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外科医生冒着风险也要为患者选择部分切除的目的。手术的方式包括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三种手术方式都很成熟,效果也是肯定的,但后两者、尤其是第三者,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只有在我国一些大型医院的泌尿外科才可以完成,费用也相对较高,当然,这两种手术方式的微创、精细也是开放手术无法达到的,在水平比较高的医院,开放手术也逐渐被淘汰。所以,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居住地和经济情况综合决定。很多患者又会问:做完手术以后,还需要其他的治疗吗?肾癌术后的治疗,主要包括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靶向治疗后面会专门讲解,而免疫治疗,对肿瘤没有特异性,单纯是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力,有效率也较低,经济条件允许的患者,可以尝试使用。能手术当然选择手术切除,但如果肿瘤已经侵犯周围脏器或发生远处转移,手术无法切除,又怎么办呢?这时前面提到的靶向治疗就派上用场了,目前国内主要包括索坦和多吉美两种药物,在部分患者身上,靶向治疗能够缩小肿瘤体体积,延长患者寿命,有的患者通过靶向治疗后,肿瘤甚至缩小到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总之,肾癌如果早期得到手术治疗,能达到治愈的效果,所以,养成体检的习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庭负责。
阿比特龙的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阿比特龙推荐剂量:1000mg (4*250mg/粒,吃四粒)服用时间:早餐前至少两个小时泼尼松推荐剂量:5mg 一日2次服用时间:早餐后吃一片,晚餐后再吃一片- 服用醋酸阿比特龙片期间禁止或慎用的药物-1、建议避免与强效CYP3A4诱导剂合用CYP3A4诱导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利福平、利福布汀、利福喷汀、苯巴比妥、圣约翰草)可能加速阿比特龙的代谢,减低阿比特龙的血浆浓度。2、建议避免与经CYP2D6活化或代谢的药物合用 阿比特龙单剂量给药增加了CYP2D6底物右美沙芬的全身暴露量,所以与CYP2D6活化或代谢药物联合使用时需谨慎。经CYP2D6代谢的药物包括美托洛尔、普萘洛尔、地昔帕明、文拉法辛、氟哌啶醇、利培醇、普罗帕酮、氟卡尼、可待因、羟考酮、曲马多等。3、建议谨慎与已知延长QT间期的药物联合使用由于去势治疗可延长QT间期,因此本品与已知可延长QT间期的药物或可以诱导尖端扭转性心动过速的药物联合使用时应谨慎,如IA类(奎尼丁、丙吡胺)或III类(胺碘酮、索他洛尔、多非利特、伊布利特)抗心律失常药品、美沙酮、莫西沙星、抗精神病药物等。4、建议避免与螺内酯联合使用 螺内酯可与雄激素受体结合并可能增加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不推荐与阿比特龙联合使用。
小威说泌事 一次次『卷土重来』的膀胱肿瘤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身为「嘘嘘科」医生的小威大夫在全球发病率前十的癌症中,发现了两个特别眼熟的名字:一个是排名第四的前列腺癌,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排名第十的膀胱癌。如果把我们的泌尿系统看作是人体的下水管道的话,那么膀胱就是临时的「废水蓄积池」。池子内壁刷有一层「防水涂料」,我们称之为尿路上皮细胞,而来源于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就是所谓的膀胱癌了。- 发病重男轻女,切莫吸烟染发 -根据最新的全球癌症发病率数据,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尽管膀胱癌的发病率在所有人群中排在第十位,但在男性新发肿瘤中则位列第六位,在女性中却排在十名开外。这就是膀胱癌的疾病特点之一:发病人群「重男轻女」,男性膀胱癌发生率约为女性的3-4倍。如此大的差异很可能和男性体内丰富的雄性激素,更多的不良生活习惯及职业环境暴露有关。体内的激素我们很难去干预,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地规避以下不良生活习惯,并做好职业环境暴露的防护:(1) 吸烟:是目前最为肯定的致病危险因素,30%-50%的膀胱癌由吸烟引起,患病危险率与吸烟强度和时间成正比(2) 长期接触化工品:约20%的膀胱癌由职业因素引起,包括从事纺织、橡胶、皮革、染料和印刷行业等(3) 它可能的致病因素:慢性泌尿系感染、滥用含有非那西汀的止痛药,饮用砷含量高的水及长期染发等- 尿色红要当心,不疼痛最可疑 -膀胱癌早期的主要症状可以概括为尿血和膀胱刺激症,其中约有90%以上的膀胱癌患者首发表现就是间歇性无痛全程肉眼血尿。何为间歇?血尿可能仅出现一次或间隔数日复现,可自行减轻或停止。何为无痛?就是排尿时不伴有任何疼痛。何为全程?就是一泡尿从头到尾都是红色。有时患者自行服药与血尿自止刚好碰巧,给人造成「不碍事」的错觉;有时尿液颜色看不出异常,仅仅是在体检时化验尿常规发现的镜下血尿。小威大夫特别提示:并非所有的膀胱癌都会出现血尿,有10%的膀胱癌患者可首先出现膀胱刺激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和尿痛,而无明显的肉眼血尿。因此每年体检老老实实憋泡尿之后做个泌尿系超声和尿常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血尿的发生也并不总是意味着膀胱癌。像泌尿系感染、结石、畸形,前列腺增生,急慢性肾炎,血液系统疾病等均可表现为血尿。此外,还有一部分的尿液变红并非是真正的血尿,而是吃了富含花青素的水果,过多的花青素会随着尿液排出而显现红色,最常见的就是红心火龙果啦~可以放心的是,这种情况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因血尿就诊的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具进一步的检查,包括从无创的尿常规、尿象、尿脱落细胞、泌尿系超声、泌尿系CTU,再到有创的膀胱镜检查等等。- 打不死的小强,割不完的韭菜 -一旦确诊了膀胱癌,「嘘嘘科」医生首先就会判断它属于肌层浸润性还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因为这决定了接下来的治疗方案。看起来不厚的膀胱壁,其实由内向外可以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共四层。肿瘤未突破肌层的称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占到了所有病例的70%,可以通过经尿道的电切手术进行切除;而肿瘤一旦突破肌层则称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原则上就需要切除整个膀胱了。经尿道的电切手术虽然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得以保留膀胱,但膀胱癌另一疾病特点就是复发率高;如「打不死的小强」,冷不丁就复发了;像「割不完的韭菜」,一次次卷土重来。据统计,电切术后五年内可有50%-70%的患者发生肿瘤复发;有些患者的治疗过程能够持续10年甚至更长时间。膀胱癌的复发还存在两个高峰期,一个是术后半年(100-200天),再有就是术后两年(600天)。虽然早期膀胱癌大多不会危及生命,但它的治疗费用却是最贵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癌症会反反复复发作,患者往往需要长期复查。- 灌药足量足程,复查定时规范 -面对膀胱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特点,我们如何才能减少术后肿瘤复发呢?为了降低肿瘤复发概率,所有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均应进行术后辅助性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灌注治疗分为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或免疫制剂两大类,化疗药物不陌生,可免疫制剂指的是什么药呢?这里的免疫制剂就是卡介苗。没错!正是用于预防结核病的减毒活疫苗。其原理是通过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去杀灭肿瘤细胞,主要适用于高危患者。除了针对所有患者的术后即刻灌注治疗(24小时内)之外,对于中高危患者还要求接受1年左右的维持灌注治疗。由于治疗周期较长,许多患者会出现主观上的松懈或是受客观条件限制而中断,导致肿瘤复发。因此小威大夫在此提醒,膀胱灌注治疗应尽可能做到「足量足程」。除了坚持膀胱灌注治疗之外,膀胱癌电切术后的患者还必须定期接受膀胱镜检查,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不幸复发的肿瘤。那么具体到每位患者,多久做一次膀胱镜检查合适呢?所有患者在电切术后3个月时进行第一次膀胱镜检查,后续随访根据患者的复发风险而作区别。高危患者前两年内每3个月一次,第三年开始每半年一次,第五年开始每年一次直至终身。低危患者在术后一年时进行第二次检查,其后每年一次,直到五年。中危患者的检查方案介于低危与高危患者之间,依据个人病情与意愿。最后,小威大夫不得不遗憾地提醒一句:随访复查过程必须「定时规范」,一旦出现肿瘤复发,上述膀胱镜检查方案就需要从头重新开始。
小威说泌事 男性健康的『沉默杀手』— 认识前列腺癌首先,小威大夫要感谢各位在2019年里对本公众号的不离不弃,希望它对你呵护泌尿系统健康有所帮助~2020年第一篇,小威大夫先给大家提个问题,下图中的人物你是否都认识?他们之中有政客,有作家,有商人…那么,你能否说出这些人物的共同点吗?小威大夫拍着脑门想到了几条:一是都很有名,那不是废话;二是都是男人,显而易见嘛;三是他们都患有前列腺癌,这条有点意思!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个可能会威胁到广大男性同胞们健康的「沉默杀手」,那就是老年男性的常见肿瘤—前列腺癌。- 发病率快速增长 -在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发病率已在男性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仅次于肺癌;尤其在美国,前列腺癌是男性发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而在我国,随着我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改变,前列腺癌已经成为近十年来我国发病率增速最快的男性恶性肿瘤,以上海地区为例,20年间前列腺癌发病率增长了十余倍。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的快速增长主要和以下三个因素密切相关:一是长寿,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7岁,社会老龄化趋势愈发显著,而前列腺癌作为男性健康的「沉默杀手」,好发于60岁以上男性。二是筛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主动定期体检,从而发现了很多“潜伏着”的、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前列腺癌。三是饮食,居民饮食逐渐西化,香肠、培根、黄油等高脂高蛋白食物比重增加,容易诱发前列腺癌。- 晚期患者比例高 -前列腺癌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发病率虽显著高于我国,但患者发现时多为早期。要知道,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通过根治性手术或放疗,其5年生存率接近100%。然而,我国的前列腺癌患者在确诊时大多已属晚期,出现了远处脏器或全身骨转移,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患者在早期被发现。这一现象直接造成了我国前列腺癌患者的总体预后要差于西方国家。根据2019年最新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前列腺癌的5年生存率为66.4%,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99.5%的生存率。概括一下我国的前列腺癌发病特点,就是「增速迅猛、城市高发、晚期占多」。- 我是不是高危人群?-由于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大多没有明显的症状或征兆,往往很难发现。而当肿瘤灶增大到足以引起血尿、排尿困难,或是转移到骨头引起疼痛时,病情已到了晚期,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那么,到底哪些人更容易得前列腺癌呢?小威大夫告诉你:满足以下一条,就属于高危人群。年龄大于50岁的男性年龄大于45岁且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有一位直系亲属(父亲或兄弟)患有前列腺癌将增加1倍以上的患前列腺癌风险年龄在40-45岁之间的男性,既往体检发现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大于1.0 ng/mL这部分人群应当养成良好的体检筛查习惯,以警惕前列腺癌的发生。具体如何早期发现前列腺癌,请听小威大夫下回分解~- 一问一答Q&A –Q:听说手淫或者性生活频繁会引起前列腺癌,是真的吗?A:对于这个问题,的确存在一些争议,但目前对于射精频率与前列腺癌的关系,大多数研究偏向于有益或者无关。适度的手淫或性生活不会增加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因此不必有心理负担,随「性」而为就好。 小威说泌事(十四)男性健康的『沉默杀手』— 前列腺癌早发现上一期里小威大夫给各位介绍了我国的前列腺癌发病特点,可以用「增速迅猛、城市高发、晚期占多」来概括,回看请戳:小威说泌事(十三)男性健康的『沉默杀手』— 认识前列腺癌。- 我是不是高危人群?-也知道了哪些人属于罹患前列腺癌的高危人群:满足以下一条,就属于高危人群。年龄大于50岁的男性年龄大于45岁且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有一位直系亲属(父亲或兄弟)患有前列腺癌将增加1倍以上的患前列腺癌风险年龄在40-45岁之间的男性,既往体检发现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大于1.0 ng/mL由于前列腺癌在早期没有典型症状,因此被称为男性健康的「沉默杀手」;而当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出现尿频、尿急、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但又容易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混淆,常常被大家忽略;而当肿瘤转移骨骼出现疼痛再来就诊时,疾病已处于晚期了。那么如何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呢?这就需要对上述高危人群进行体检筛查。- 我该如何进行筛查?-说到这儿,大家肯定要问前列腺癌的筛查都有哪些?是不是特别复杂?目前,前列腺癌早发现不可少的筛查方法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直肠指诊。大多数前列腺癌起源于前列腺的外周带,而医生可以通过这一简单的查体直接了解前列腺表面的情况,如果发现前列腺有结节或质地硬,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其他检查。想知道直肠指诊如何进行?什么体位舒服?请戳:小威说泌事(六)与前列腺的『第三类接触』。二是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当前列腺组织发生癌变时,大量的PSA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从而使血液中的PSA水平升高。因此,通过抽血化验检测血清PSA水平就可以用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前列腺癌。PSA值小于4ng/mL为正常值PSA值在4-10ng/mL之间属于灰区,发生前列腺癌的可能性低于1/4,需要进一步参考游离PSA,PSA变化速率等PSA相关变数PSA值大于10ng/mL,就应该高度怀疑前列腺癌的可能,建议进一步完善其他检查- 我的PSA高怎么办?-除了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PSA水平会升高之外,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前列腺疾病也可增加血清PSA水平,因此PSA值升高并不一定就是前列腺癌。小威大夫在门诊就遇到许多年轻人拿着体检报告问,我的PSA高怎么办?想知道就戳这里:小威说泌事(十)前列腺的减“肥”秘籍。当直肠指诊或是血清PSA出现异常时,就需要进一步完善经直肠超声、前列腺磁共振等检查。而前列腺穿刺活检是确诊前列腺癌的方法。在直肠指诊发现前列腺结节、血PSA检查发现异常、超声或磁共振检查发现前列腺异常结节时,在泌尿外科医生评估之后,有些患者需要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一旦穿刺病理报告为前列腺癌,就需要进行针对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具体怎么治,手术、放疗、吃药、打针、还是观察?等等,前列腺癌还可以观察治疗?想知道答案的,尽请期待小威大夫下回分解~- 一问一答Q&A –Q:如果自己经常尿频、尿急,可能是得了前列腺癌吗?A:对于年轻人,尿频、尿急可能是泌尿系统的微生物感染或者无菌性炎症,及时去医院诊治就行。如果是50岁以上人群,大多数是良性前列腺增生,需要接受正规药物或者手术治疗,但也需要保持警惕、筛查一下血PSA很有必要。总之一句话,尿尿有不适,及早正规医院诊治。 小威说泌事(十五)男性健康的『沉默杀手』— 前列腺癌可以不用“治”?小威大夫用了连续两期和大家聊了前列腺癌的发病特点,以及如何早期发现前列腺癌。正所谓“谈癌色变”,一旦确诊了恶性肿瘤,病人都会第一时间询问医生,做手术能不能切干净?不能做手术的话是放疗还是化疗好?- 真的可以不用治?!–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小威大夫说的,前列腺还可以观察治疗,意不意外,惊不惊喜?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的,就请先跟我来看个病例:这是一位60岁的患者,体检发现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升高5.1ng/mL(正常值4ng/mL)。前列腺穿刺结果显示12针穿刺中右侧2针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提示肿瘤恶性程度的Gleason评分为6分。患者自己感觉身体一点没问题,担心治疗有副作用,就问:“我不治疗前列腺癌行不行?”这真的是一个好问题!对于某些前列腺癌,还真不一定需要立马急着治疗。- 懒癌才能主动监测 -在前列腺癌中,有一部分属于比较“懒的癌”。统计显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患癌”并不意味着“死亡”。部分早期前列腺癌恶性程度很低,进展缓慢,对患者的生命威胁小,死亡风险低。而根治性治疗有可能会带来勃起障碍、尿失禁等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这部分患者,即便不给予任何治疗,通过定期进行“主动监测”也能实现长期与肿瘤和平共处。需要特别划重点说明的是,“主动监测”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前列腺癌,只有满足下列条件的三类患者才可以选择“主动监测”:极低危患者,PSA<10ng/mL,Gleason评分≤6,阳性活检数≤3,每条穿刺标本的肿瘤≤50%的临床T1c-2a期肿瘤临床T1a期肿瘤,分化良好或中等,预期寿命>10年的较年轻患者,此类患者要密切随访血PSA,经直肠超声和前列腺活检临床T1b-T2b期肿瘤,分化良好或中等,预期寿命<10年的无症状患者但是,切记“主动监测”不是消极等待,更不是高枕无忧;而是对肿瘤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前两年每3个月复查血PSA和直肠指诊,两年后可每6个月复查一次,当发现肿瘤进展时再予以治疗。- 规范治疗最重要 -而对于那些不愿意接受“主动监测”的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可以选择根治性手术、根治性放疗、物理能量局灶治疗等方式,都可以取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什么?听说前列腺癌根治手术是由机器人来做的?想知道真假,请戳:小威说泌事(十二)网红“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正如小威大夫之前所说,由于前列腺癌筛查在我国开展得还远远不够,一半以上的患者在确诊时已是中晚期。针对这些患者我们也还是有一些办法可以控制疾病进展的,包括内分泌治疗、化疗、姑息性放疗等等。并且在科学家和临床医生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不断出现,相信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最后,小威大夫再啰嗦一句:科学筛查、早期发现、规范治疗,是我们对付前列腺癌这个「沉默杀手」的最有力武器。- 一问一答Q&A –Q:补充硒和维生素E能预防前列腺癌吗?A:目前没有明确证据显示,补充硒和维生素E可以预防前列腺癌的发生,也没有任何保健食品能帮你预防前列腺癌。如果真要说饮食对前列腺癌的影响,高动物脂肪饮食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无需刻意补充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保持健康平衡的饮食结构比吃保健品管用多了。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肾盂癌,输尿管癌)术后随访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肾盂癌,输尿管癌)手术治疗后需要进行密切的随访来监测可能在不同时间发生的膀胱肿瘤复发、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推荐进行至少5年 的随访。复查项目有超声、CT或MRI评估有无局部复发或对侧复发,胸部X线片(必要时CT、骨扫描等)来评估远处转移,膀胱镜检查来检测有无膀胱肿瘤的复发。- 复查频率-术后一年每三月 复查一次,术后2-3年每半年 复查一次,此后每年 复查一次。- 复查内容-1、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2、腹部超声3、膀胱镜检4、尿脱离细胞学检查(仅针对低分化肿瘤)5、CT或核磁共振,条件允许行CTU检查(半年复查一次)
肾囊肿是成年人肾脏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异常,一般认为肾囊肿是后天形成的,来源于肾小管憩室。打个比方来讲,囊肿简单说起来,就是长在肾脏上的一个单纯的水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健康体检的普及,腹部B超的检查,使得肾囊肿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单纯肾囊肿恶变概率极低,而且影响肾脏功能的概率也非常低,因此发现肾脏囊肿是否需要手术,就需要慎重考虑了。一般认为有以下情况患者必须要手术:1、临床高度怀疑恶变;临床上有一种疾病叫囊性肾癌,与肾囊肿非常相似,需要临床医师通过来鉴别。2、囊肿影响肾脏功能,例如囊肿压迫导致肾脏积水;3、患者无法耐受的腰痛不适等症状(必须要排除其他病因)。大家一定要切记,囊肿的大小不是手术的最终决定因素。但是临床医师一般会建议囊肿直径>5cm可以手术。因为随着囊肿直径的增加,囊肿就存在破裂的风险及可能,手术对患者还是有创伤的,而且囊肿恶变概率极低,因此是否手术,还是需要患者慎重考虑。
爱吹「泡泡」的肾脏(肾囊肿)小王今天参加了单位的年度体检,在B超室里,医生拿着探头在他左腰部来来回回了好几下,还指着屏幕给身边的另一位医生窃窃私语些什么。小王的心咯噔一下,不会是长肿瘤了吧,我才30出头,这可咋办呀…就在小王胡思乱想之际,医生收回超声探头,扭头对小王说道:“左边肾脏上有个囊肿,2cm大小,建议泌尿外科就诊。”囊肿?是肿瘤吗?是恶性的吗?对我的肾功能有影响吗?我的肾脏还能保住吗?一连串的问题连珠炮似的蹦入小王嗡嗡作响的脑袋。今天,我们就在这里现身说「囊肿」,以解小王的心头之忧。- 好好的肾脏怎么就吹「泡泡」了?-肾囊肿是什么?通俗来说,肾囊肿就是肾脏自己吹了个「泡泡」。我们平时所说的肾囊肿多指单纯性肾囊肿,它是肾脏内出现大小不等的、与外界不相通的囊性病变,就像「泡泡」一样,其内有清亮透明的琥珀色液体。囊肿形态简单、规则,呈卵圆形或圆形;中间没有分隔,也没有其它实性成分;与肾实质之间边界清楚,囊壁薄而平滑。囊肿小的可不到1cm,大的则超过10cm;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数个;可以只发生在一个肾脏,也可以两侧同时发生。肾囊肿常见吗?作为成年人肾脏结构改变最常见的一种病变,肾囊肿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30-40岁间单纯性肾囊肿的发生率约为10%;50岁以上人群中,这一比例可增加到1/4;到80岁时,约有一半人群都患有肾囊肿。肾囊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一般来说,这种单纯性的囊肿主要是来源于一段扩张的肾小管,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段肾小管独立分化成囊性结构,再加之分泌的液体潴留其中,最终形成肾囊肿。- 得了肾囊肿,我会「肾虚」吗?-首先,「肾虚」是一个中医概念。从西医的临床表现来看,单纯性肾囊肿大多没有临床症状,多在体检中被发现,一般也不会引起肾功能不全。但当囊肿较大时,可能因压迫周围组织或导致肾积水而出现腰部胀痛不适,或是在合并囊内感染时,出现畏寒发热等表现。体检发现了肾囊肿,我还要做别的检查吗?正如前文里的小王是通过B超发现肾囊肿的,肾脏超声是肾囊肿筛查的最普遍手段,能探测出5mm以上的囊肿。至于是否还需其它检查,建议到泌尿外科就诊,医生可能会开具肾脏CT、磁共振或尿路造影等检查以进一步了解囊肿位置、数量、是否导致肾积水、是否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等等。-「泡泡」越吹越大,这可怎么办?-单纯性肾囊肿是一种肾脏良性病变,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也不存在特效药物,建议每6-12个月随访B超即可。若是囊肿像越吹越大的「泡泡」一样,直径超过4cm,或是明显压迫周围脏器,腰酸症状显著,才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基本采用的是腹腔镜下囊肿去顶减压术,也就是把作为「房顶」的那部分囊壁给掀了,而微创手术则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毕竟要开刀,是否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肾囊肿呢?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手段可以预防肾囊肿的发生,如果已经长了肾囊肿,我们要做好的就是定期随访复查,避免腰部受到剧烈外伤。- 这些肾脏「囊肿」可要当心了 -肾脏囊性病变中,除了我们前面介绍的单纯性肾囊肿,还有复杂性肾囊肿、囊性肾癌和多囊肾等。遇到这些「泡泡」病变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听从泌尿外科大夫的专业意见,及时接受正规的治疗。所谓复杂性肾囊肿是相对单纯性肾囊肿而言的,它的形态有别于单纯性肾囊肿的特征,囊壁有增厚、钙化,囊内可有分隔,与肾实质边界不清楚。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复杂性肾囊肿常常与恶性肿瘤有关,有些其实是一个「善于伪装」的囊性肾癌。当超声检查发现的肾囊肿不是那么「单纯」的时候,就需要进一步做增强CT等检查以排除肾脏恶性肿瘤的可能。如果把我们的肾脏比作是半个「柑桔」的话,单纯性肾囊肿就好比是「脐橙」顶部的小果实一样,长得「好看」;而囊性肾癌就好比是「丑橘」顶部的突起,长得「丑陋」。而当肾脏从「脐橙」变成一串「葡萄」的时候,也就是肾实质里长出了数不清的囊性病变,这很有可能是一种家族遗传性疾病,医学上称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多囊肾的发病率为1/400-1/1000,是由于编码多囊蛋白的PKD1/2基因突变所引发,这类肾囊肿的特点是数量多,肾脏体积巨大。大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多在40岁后出现临床症状,可以表现为腰痛、血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有一半会发展为终末期肾病,需要进行透析或肾移植。-「囊肿」检查报告的正确打开方式 -我们的小王拿着肾囊肿的体检报告来到了泌尿外科,医生给他安排了一个肾脏CT检查,我们一起来看下报告是怎么说的吧!左肾上极一囊性病变,大小2.2×2.0cm,囊壁薄而均匀,轻微点状钙化,囊内未见分隔,密度均匀,与周围正常肾实质分界清晰,BosniakⅠ-Ⅱ级。Bosniak分级又是什么?作为评价肾脏囊肿好坏的「裁判员」,Bosniak分级主要是依据囊肿数量、形态,囊壁厚薄、有无钙化、有无强化,囊内成分、有无分隔,与肾实质关系等因素来评价肾脏囊性占位的良恶性。BosniakⅠ-Ⅱ级为良性,III级为良恶性不定,IV级为嚢性肾癌。这下悬在小王心头的石头终于可以落地了,只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B超就可以了,长舒了一口气的小王又做回了一名「打工人」!
如果体检发现身体某个部位长了肿块,大家都几乎知道有良性和恶性之分。恶性肿块即是肿瘤,其危险性令闻者无不忧心忡忡,迫切的寻求治疗。而肾结石则是一种区别于肿瘤的良性疾病,体检发现了肾结石,会有患者不以为然。殊不知,这群拿着“良民证”的结石中混杂着不少心怀不轨的“肾脏杀手”,它们的目标就是破坏甚至毁灭肾脏。经常有肾结石患者问我,“刘医生,我的肾结石一点都不痛,是不是不用/不着急处理?”可见很多患者是依据疼痛程度判别肾结石的严重程度,这其实不可靠。同患肾结石,病人的预后却可能是天壤之别,原因在哪里?这里我想教患者朋友们辨别哪些是可以择期处理、预后良好的“良性”结石,而哪些是急需处理、后患无穷的“恶性”结石(注意这里的“恶性”是一种类比,不同于恶性肿瘤危及生命)。首先我们需要对泌尿系统的构造和运作有个简单的了解。肾脏像极了体内的废水处理站,源源不断的将血液中的代谢产物等过滤至尿液。尿液通过肾脏的肾小盏、肾大盏及肾盂汇集起来,肾盂呈漏斗状,漏斗内的尿液流经输尿管,再存储于膀胱,通过排尿反射间断完成排尿。健康人这一尿液生成、汇集、运输通道似山间小溪,尿液宛若涓涓溪水。图-1 肾脏构造及肾结石示意图而结石的出现则可能打破肾脏内的宁静祥和。一般认为,肾结石起源于肾脏内的钙斑,成熟后如蔬果破土而出,在肾乳头的部位凸向肾小盏。待到体量剧增,瓜熟蒂落般落入肾盏或肾盂内,成为我们通常所指的结石。这些结石,有些安静如美男子,享受肾盏角落里的流光岁月而与世无争,对于肾脏的危害并不显著;有些则不甘寂寞,一有机会便流窜至肾盏口、肾盂口或是输尿管,将这些尿液流通的交通要道堵塞,造成局部或整个泌尿系统的洪涝灾害,即是医生所定义的“肾积水”状态。肾积水形成具有两层意思:一是肾脏功能已经受到损害,不能正常工作;二是肾积水将反作用于肾脏,导致肾脏部分或完全的萎缩,彻底失去功能。图-2 肾结石与肾积水CT图(左为肾结石不伴肾积水,右为肾结石伴肾积水和肾萎缩)肾结石治疗的重要目的就是解除其对肾脏的损害风险,医生的工作类似于“拆弹”。因此,判断结石的危害程度,第一考量因素应该是结石是否合并了肾积水。一颗很大的结石没有引发肾积水,我们可以认为它是“良性”结石;一颗很小的结石引发了肾积水,危及肾脏的“生命”,我们就认为它是“恶性”结石。肾积水不一定会引起患者不适,在这些“恶性”结石中,有一类特别值得警惕防范的结石,它们不会引发任何疼痛,直至肾脏完全萎缩都悄无声息。患者无意中检查才知道一侧肾脏已经名存实亡了(医生称其为“功能性孤立肾”),这类情况在缺乏良好医疗条件和不注重体检的人群中并不少见。这些结石像沉默的杀手,一旦获得机会将残酷迫害肾脏。当然,“良性”结石在各种因素作用下,也可能“恶变”。因此,在结石处于“良性”阶段时将其清除,病人所付出的肾功能代价会最小。再回到结石疼痛的话题,我经常告诉患者,一颗引发了肾绞痛的结石是有“良心”的结石,因为它在替肾脏向我们发出求救信号,病人往往会及时寻求治疗。我们最需要警惕的,反而是那些不痛不痒的结石,它们中就潜伏着沉默的杀手,病人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肾脏(特别提醒:为方便普通读者理解,本文简化了肾结石疾病的复杂背景。对于肾结石危害的判别需要大量专业知识,还是需要交由医生负责。当您拿到一张超声报告或者影像报告后,应当及时寻求专科医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