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当前,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丰富多样,不少患者加入了病友群。然而,这些病友群质量参差不齐,群内成员目的各不相同,且大多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部分肌萎缩侧索硬化论坛中,充斥着不实、情绪化甚至反智的言论。患者及其家属面对各类患者群和论坛中的繁杂说法,往往感到无所适从。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及家属在群里传播的疾病知识往往荒诞离奇,比如常说好心情比利鲁唑更有效,还称依达拉奉、熊去氧胆酸会加重病情。这些说法给新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让患者和亲属焦虑不安。时常会有患者家属或朋友提出一些激进的治疗方式,他们认为现行医疗系统过于保守,拒绝接受干细胞等所谓的“救命治疗”,可他们连干细胞的具体作用都不清楚。有些患者在各类患者群中待了数年,却连利鲁唑的正确服用方法都不知道,其中很多人甚至从未使用过利鲁唑和依达拉奉。现在还存在一种现象,部分患者不符合依达拉奉的适用范围,只因听闻该药被美国、日本药品监管机构批准用于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便不管自身是否适合,都想尝试。要知道,欧盟至今未批准依达拉奉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正是因为欧洲的研究显示其治疗效果不佳。医生给出的专业处理意见,能帮助患者及家属少走弯路。阅读真实的咨询问题和专业回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肌萎缩侧索硬化疾病,提高面诊、图文及电话咨询效率,本文汇总了大量实际咨询案例,编写成《肌萎缩侧索硬化咨询实录》,为读者提供了了解疾病现状及他人应对方式的新途径。咨询活动历经十余年,咨询者涵盖各种疾病类型、社会各阶层及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基本涵盖了大多数病友关心的问题,还有许多患者未曾想到的问题。本文内容来源于好大夫在线李晓光大夫个人网站咨询实例、QQ李晓光大夫病友随访群及微信病友群。在整理以往回答实录时发现,由于咨询者文化程度、理解能力以及患病时长存在差异,许多问题被反复询问,有些问题比较简单。为照顾不同情况的读者,本书保留了意思相近但咨询方式和角度不同的内容,读者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阅读。可与《肌萎缩侧索硬化(渐冻症)手册》互补。《肌萎缩侧索硬化咨询实录》按主题分类整理,共分为八个章节,可对照自身或家人的实际病情及需要,依据标题提示进行选择性阅读。---目录---C1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疾病知识(未分类)(4)C1.1运动神经元病与肌萎缩侧索硬化有什么不同?C1.2渐冻症后代是否会遗传?C1.3球麻痹是否就是延髓麻痹?C2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临床表现(未分类)(6)C2.1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肌肉跳动C2.2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肌肉萎缩C2.3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肢体无力C2.4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言语不清C2.5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行为及认知异常C3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断(未分类)(15)C3.1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C3.2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肌电图C3.3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血液化验C3.4肌萎缩侧索硬化的核磁共振C3.5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基因检测C3.6肌萎缩侧索硬化的通气功能检查及病情评估C3.7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临床分型C3.8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临床分期C3.9渐冻症基因检测的困惑C3.10当地医院会不会把渐冻症诊断错误?需要做哪些检查才能确诊?C3.11不想告知患者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断怎么办?C3.12患者进行性双下肢无力,发硬12年。他是运动神经元方面的疾病吗?C3.13患者的症状不发展就不是渐冻症吗?C3.14肌萎缩如何检查诊断,会不会遗传?C3.15四肢活动不协调三十几年,有医生可疑原发性侧索硬化,对吗?C4肌萎缩侧索硬化治疗篇(未分类)(13)C4.1肌萎缩侧索硬化与利鲁唑利鲁唑的临床研究,疗效,剂量及疗程,副作用,服药注意事项,合并用药及药物选择C4.2肌萎缩侧索硬化与依达拉奉依达拉奉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的适应症,服用时间及疗程,副作用C4.3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试验治疗药物C4.3C美西律C4.4肌萎缩侧索硬化经验性药物治疗丁苯酞;甲钴胺;新斯得明的;辅酶Q10;艾地苯醌;丙球;肌酸;肌力康;地塞米松;肌生注射液;骁悉C4.5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基因治疗C4.6肌萎缩侧索硬化与干细胞治疗C4.7以色列干细胞治疗渐冻症,现在怎么样了?C4.8肌萎缩侧索硬化中医中药针灸治疗C4.9肌萎缩侧索硬化康复理疗及锻炼C4.10肌萎缩侧索硬化的治疗选择C5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呼吸支持篇(未分类)(5)C5.1肌萎缩侧索硬化呼吸困难C5.2肌萎缩侧索硬化与氧,制氧机及面罩C5.3肌萎缩侧索硬化与无创呼吸机C5.4肌萎缩侧索硬化与气管切开C6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营养支持篇(未分类)(4)C6.1肌萎缩侧索硬化的饮食与营养C6.2肌萎缩侧索硬化与吞咽困难C6.3肌萎缩侧索硬化与胃造瘘C7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症状治疗篇(未分类)(12)C7.1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心率,血压波动及出汗C7.2肌萎缩侧索硬化的流涎及口水,口腔溃疡及干燥C7.3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C7.4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肢体僵直,抽筋及肌张力高C7.5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强哭强笑C7.6肌萎缩侧索硬化的浮肿及肢体肿胀C7.7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疼痛及痒C7.8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痰及肺部感染C7.9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胃肠功能及大小便异常C7.10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出现疼痛,痛苦万分,怎么办?C7.11渐冻症患者两个月没睡觉,怎么办?C8肌萎缩侧索硬化疾病管理策略?(10)C8.1肌萎缩侧索硬化没有解冻药C8.2关于肌萎缩侧索硬化治愈,突破及攻克的对话C8.3希望能常给渐冻症病友带来一些好的消息C8.4利鲁唑和肌生注射液两个各有什么特点C8.5渐冻症患者家属可做什么?C8.6对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有什么建议?C8.7渐冻症的合并用药与用药选择C8.8接受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坚持治疗C8.9渐冻症患者出现四肢无力、气短、呛咳,怎么办?C8.10关于渐冻症新药及解冻药的对话--更多内容,点击下方链接---A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及家属必读目录B肌萎缩侧索硬化百问百答目录D深度了解肌萎缩侧索硬化相约星期二总目录
肌萎缩侧索硬化II期及III期临床药物试验系列介绍-苯丁酸钠牛磺熊去氧胆酸苯丁酸钠-牛磺熊去氧胆酸临床药物治疗试验参与者长期生存分析研究?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的研究者在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II期试验中,提出口服固定剂量的苯丁酸钠-牛磺熊去氧胆酸配方显著减缓了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功能下降。?为了进一步验证II期临床实验结果,他们进行了参与者长期生存分析。?进一步研究显示,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的成人以2:1的比例随机分为苯丁酸钠-牛磺熊去氧胆酸组和安慰剂组。完成6个月(24周)随机期的参与者有资格接受开放标签延期的苯丁酸钠-牛磺熊去氧胆酸治疗。全因死亡率分析(随机化后最多随访35个月)纳入所有随机化参与者。最初随机分配在苯丁酸钠-牛磺熊去氧胆酸治疗组的137名参与者中,有135名依然存活。最初随机接受苯丁酸钠-牛磺熊去氧胆酸治疗的受试者中位总生存期为25.0个月,而最初随机接受安慰剂治疗的受试者中位总生存期为18.5个月(危险比为0.56;95%置信区间,0.34-0.92;P=0.023)。与安慰剂相比,在基线时开始苯丁酸钠-牛磺熊去氧胆酸治疗可使中位生存期延长6.5个月。?结合苯丁酸钠牛磺去氧胆酸的II期临床药物试验研究结果及本次分析结果,表明:苯丁酸钠-牛磺熊去氧胆酸对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功能维持和延长生存都有好处。临床使用解读及意义:费用昂贵,需根据病情选择使用。条件允许可使用苯丁酸钠牛磺去氧胆酸。------------------------------------------------------------------------------------参考文献:NEnglJMed.2020Sep3;383(10):919-930MuscleNerve.2021Jan;63(1):31-39--------------------------------------------------------------扩展阅读:渐冻症治疗新添利器--苯丁酸钠-牛磺去氧胆酸可以减缓肌萎缩侧索硬化神经功能的下降正在做临床试验的药物理性服用苯丁酸钠牛磺熊去氧胆酸利鲁唑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减缓肌萎缩侧索硬化发展的药物----------------------------------------------------------------温馨提示:本文为肌萎缩侧索硬化药物治疗研究进展介绍,不代表任何组织和团体的认可及否定。临床使用解读及意义仅代表本人观点,并非针对具体患者的处方。读者是否适合使用,需要全面评估后决定。
肌萎缩侧索硬化II期及III期临床药物试验系列介绍---左西孟旦左西孟旦对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呼吸和整体功能的治疗研究左西孟旦是一种钙增敏剂,通过其与心肌肌钙蛋白C的钙依赖性相互作用促进心肌细胞收缩。近20年来一直静脉给药用于治疗急性和晚期心力衰竭,并在以低心排血量为特征的各种治疗环境中维持心功能。左西孟旦对非心肌的作用提示可用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治疗。ALS是一种以进行性无力和最终瘫痪为特征的神经肌肉疾病。以往研究试图改善ALS患者的肌肉反应,从而维持呼吸功能和延缓残疾进展,有一些不同的结果。左西孟旦已被证明在体外增强非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膈肌纤维的收缩力,并在健康受试者体内提高膈肌神经肌肉的效率。II期临床试验中发现,左西孟旦可能对ALS患者的呼吸功能产生积极影响。正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以评估口服左西孟旦对ALS患者呼吸和整体功能的潜在益处。------------------------------------临床使用解读及意义:2020年12月III期临床试验初步报告认为左西孟旦对ALS患者呼吸和整体功能的益处与安慰剂无差别。最后结果需要等正式报告。-----------------------------------------------------------------参考文献:JCardiovascPharmacol.2019Nov;74(5):389-399JNeurolNeurosurgPsychiatry.2019Oct;90(10):1165-1170----------------------------------------------------------------扩展阅读:正在做临床试验的药物利鲁唑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减缓肌萎缩侧索硬化发展的药物----------------------------------------------------------------温馨提示:本文为肌萎缩侧索硬化药物治疗研究进展介绍,不代表任何组织和团体的认可及否定。临床使用解读及意义仅代表本人观点,并非针对具体患者的处方。读者是否适合使用,需要全面评估后决定。
不少帕友会问我:帕金森病有没有好的治疗办法?在医疗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更新及时透明的时代,帕友们对干细胞、免疫疗法、神经调控这些词汇都已经不再陌生,对各种新药的关注程度也不亚于临床专科医生。还有些有条件的帕友们积极地寻找着各种国内外临床药物试验,跃跃欲试。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王含有机会参加治疗研究是好事,但是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干细胞治疗研究为例,很多患者在门诊找到我,直接地表达了想要参加干细胞治疗的强烈意愿。但是经过评估后发现不符合入组的条件,此时建议考虑DBS或其他治疗时百般不能接受。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国外某种“神药”,当听说并非传说的那么神乎其神,或者国内没有时。给人的感觉是,似乎把所有的希望如赌注一般加在某个方法上,一旦幻想破灭,就万念俱灰,连本能唾手可得的治疗方式都不屑一顾。其实医疗的进步与现有的经验并非矛盾。前者代表着未来的方向或趋势,通常是锦上添花;后者是现实的基石,多数是雪中送炭。忽略了现有的治疗而盲目追求或等待科技进步带来的奇迹,如同水中望月。首先是活着,生命才会有所附丽。关于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目前大家了解的已经不少了,但是很多帕友都忽略了非药物治疗的部分。2021年第一期内容,我们就来一起盘点一下,针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都有哪些可以辅助应用的非药物、非手术治疗。一、运动症状PT:物理治疗;OT:作业治疗;LSVT BIG:励协夫曼“放大”治疗技术(一种专门针对运动功能的治疗技术)从列表中可以看出,我们专科医生对付运动症状的法宝主要就是多巴胺替代治疗了。对于像冻结这样的症状,这招还时灵时不灵。但是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症状几乎都有对应的非药物治疗的内容,特别是康复训练。或许有些帕友不以为然,觉得这又不是根治的办法,也不能替代药物和手术。其实是帕友们有所不知,已经有很多研究结果显示,康复治疗对于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有着非常好的改善作用。因此康复治疗是很好的药物治疗辅助手段,能够延缓药量增加的速度,客观上起到修饰病程的效果。二、非运动症状LSVT:励协夫曼治疗技术(一种专门针对发音的治疗技术);CBT:认知行为治疗提到非运动症状,专科医生总会有一脑门子的官司,因为非运动症状实在太多了,而且有的问题并没有很好的治疗,例如言语障碍。说来凑巧,此时非药物治疗的辅助价值也刚好体现出来了——LSVT(Lee Silverman Voice Treatment)是一种针对发言障碍的专病康复治疗技术,因Lee Silverman是接受这个治疗的第一个人而得名。除了言语障碍,康复训练对于认知、便秘也有一定的帮助。如果您以为非药物治疗仅仅是指康复治疗就错了,生活方式改变、饮食调整、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CBT)对于很多非运动症状的改善也十分重要。如果我是一个帕金森病患者,我会在认真执行我的专科医生的药物调整方案的同时,仔细梳理当前可获取的种种非药物治疗方式,把自己可管理的因素最大限度地管好。为自己打造可接受的、有质量的生活,对未来从长计议。经过了2020年的疫情,愿我们都学会珍惜当下的幸福。2021年,愿大家一切都好。参考文献:Sarah C. Lidstone , Mark Bayley & Anthony E. Lang (2020): The evidence for multidisciplinary care in Parkinsons disease, Expert Review of Neurotherapeutics, DOI: 10.1080/14737175.2020.1771184
做一个帕金森病专科医生,我经常感觉到帕金森病患者的不容易。每每就诊接近结束,患者和家属都舍不得离开,我总是不得不收起笑容和眼神的对视,以免没有时间留给下一个患者,但也深感歉疚和无力。尽管做了不少的科普,不过似乎总是不能穷尽患者的问题。也难怪,帕金森病的症状的确太复杂了,处理起来往往又不是一个动作就可以完成的。让患者浩瀚的科普文章中搜寻和拼凑信息,估计也并不容易。在医学教学中有一种方式叫做“标准病人”,即扮演具有某种疾病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以便让医学生加深感性认识。受此启发,我来扮演一下“模范患者”,让患者朋友们增加代入感,更好地了解如何应对疾病带来的问题。今天我们先来说说当帕金森病患者遭遇血压波动时,我们该如何应对。【背景知识】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血压波动,表现为血压过低(体位性低血压)或过高(卧位高血压),虽然相当多的患者是无症状性的,但仍然有一部分患者可以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导致站立位头晕,严重的反复出现晕厥,不仅限制活动,还可能造成外伤等恶性后果。血压过低除了在站立位容易出现,也容易出现在餐后,特别是进食过饱或淀粉类食物过多时,称为餐后低血压。由于帕金森病的药物多数也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因此会带来额外的血压波动机会。【日常生活的应对策略】既然血压的波动是随着体位变化、进餐、服药而出现的,如何安排一天中的生活就显得尤为关键。不妨做如下参考:「早上6点」——该起床啦!饮水400-500ml,可以是淡盐水或者是功能性饮料;在起床前做一下下肢肌肉收缩的练习,例如勾脚、绷脚;穿好弹力袜,弹力袜可以增加15~20mmHg的血压;如果觉得弹力袜特别不舒服,也可以考虑佩戴腹带;如果医生开了升压药(如米多君),起床前是最合适的服药时机「早上6:30」——晨练和服药起床后的洗漱活动结束,开始服用第一顿帕金森病药物,服药后别忘了记录守帕哦;为了配合药物起效,可以适当做一点康复老师教的伸展动作,这个时候如果药物还没有起效,建议坐位完成动作,以保证安全「早上7:30」——早餐时间服用早餐,注意不要吃太饱,食物构成也不要都是淀粉类食物,以免加重餐后低血压「早上8:00」开始工作或者上午的活动吧!「上午10:00」——上午休息稍事休息,补充点水分,可以适当加餐。忙里偷闲做些肌肉收缩的训练哦「中午11:00」——服药准备吃午饭了,午餐前一个小时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如果血压在午餐后容易出现偏低,可以在这个时候同时服用升压药物服药后记录守帕,并记录早上那顿药物的效果,别忘了记录是否有低血压的发作(例如头晕及出现的时间)「中午12:00」——午餐时间吃午饭。和早餐时一样,注意不要吃太饱,食物构成也不要都是淀粉类食物进餐后适当休息,可以在躺椅上靠一靠,以减少餐后血压低造成的疲劳感「下午4:00-5:00」——服药和康复训练准备服药第三顿帕金森药物了此时可以做一些康复训练动作,例如下肢的肌肉收缩练习。下肢力量的加强有助于体位性低血压的改善,也可以减少升压药的使用「下午6:00」——晚餐时间吃晚饭。和前两顿时一样,注意不要吃太饱,食物构成也不要都是淀粉类食物。通常晚餐可以安排一些蛋白质略微丰富的食物,以补充一天中需要的蛋白质。晚餐后仍然要稍事休息「晚上7:00-8:00」——康复训练时间可以做些康复训练「晚上9:00」——服药有些人要准备服用一天中的最后一顿帕金森药物了此时别忘了清点一下今天的守帕记录是否都记完整了,回顾一下今天是否发生了体位性低血压或者相关的症状,记录下来「晚上10:00-11:00」——准备就寝避免睡前饮水;如果有夜间高血压的患者,酌情服用短效的降压药物;弹力袜或者腹带用了一天了,是时候解放一下了;如果想要泡个脚或泡个澡,千万时间要控制,水温不要过热;头高位休息(30-45度),尽量避免平卧【其他注意事项】除了上述日常可借鉴的时间安排,帕友们还需要留意其他合并用药,因为有些药物可能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或协同降压作用,因此可能会加重日间的体位性低血压,或造成更多的血压波动机会。最好的方法是,对您的药物心中有数,可以记下所有的药名,必要时请医生协助进行药物的筛查。(原文发表于微信公众号“PUMCH帕友家园”,更多好文敬请关注)
肌萎缩侧索硬化疾病知识患者教育视频系列:V1.4哪些因素影响肌萎缩侧索硬化存活时间?---扩展阅读---A1.4肌萎缩侧索硬化能活多长时间?---更多内容,点击下方链接---A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及家属必读目录B肌萎缩侧索硬化百问百答目录C肌萎缩侧索硬化咨询实录目录相约星期二总目录
帕金森病相关的就诊小知识 1.出现以下症状时就应该怀疑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主要的早期表现是动作变慢,肢体僵硬、不灵活,手抖或腿抖,早期还可能有嗅觉减退、情绪低落、兴趣减退、面部表情少、睡眠说梦话伴肢拳打脚踢等。如果出现这样的症状,建议及早就诊检查,以明确诊断。 2.得了帕金森病怎么办? 帕金森病是由于脑内黑质纹状体系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变脱失,导致左旋多巴神经递质不足引起。本病是缓慢加重的,病程往往十余年或二十余年以上,目前所有治疗尚不能根治。但是有可以改善病情的手段和药物。 目前帕金森病治疗的药物和手段比较多,药效也比较好,能帮你减轻症状。因此得了帕金森病不用惊慌,需要来医院就诊。由于帕金森病是个慢性病,最好找一位帕金森病方面比较有经验的医生,定期长期随诊。你只需要把所有症状告诉医生就好,医生会根据病情制定适合你的用药方案。你需要遵守医嘱长期服药,定期复诊。手术是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添加治疗手段,到了需要手术的时候,医生会向你推荐,必要时会转诊到神经外科评估手术事宜。 3.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 目前帕金森病治疗的药物和手段比较多,帕金森病需要联合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手术等方法的综合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常常需要多个药物联合应用。用药原则:早诊断、早治疗;剂量滴定;小剂量达到满意的疗效;个体化治疗。手术治疗是中晚期部分帕金森病患者的添加治疗,康复锻炼应长期坚持,贯穿在日常生活中。 帕金森病的治疗药物分几大类: ● 左旋多巴制剂:美多芭(多巴丝肼)、息宁(卡左双多巴控释片) ●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泰舒达(吡贝地尔)、森福罗(普拉克索)、力备(罗匹尼罗)、优普洛(罗替高汀贴剂) ● MAOB抑制剂:咪多吡(司来吉兰)、雷沙吉兰 ● COMT抑制剂:珂丹(恩他卡朋), ● 抗胆碱药物:苯海索(安坦) ● 复合制剂:达灵复(相当于息宁+珂丹) ● 金刚烷胺 3. 病人的用药注意事项及常见误区: ● 不坚持长期用药的原则,症状好转就停药。长期服药的病人,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擅自停药,否则容易出现病情加重,严重者可导致恶性撤药综合征。 ● 自行按说明书用药。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是非常个体化的,根据不同的症状药量和品种都会有变化,同一个药物在不同的症状严重程度下剂量并不相同,用药过小不能有效改善症状,用量过大,容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长期下去容易导致运动并发症如症状波动、异动症等。由于本病病理改变是逐渐加重的,因此,需要按医嘱用药,并定期复诊,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用药。 4. 医生很忙,关于病情我有千言万语都想跟医生说,不知从何说起,怎样帮医生尽快了解我的病情? 如果是初诊尚未诊断帕金森病,得病时间短,病情比较容易说清楚,请携带已有的病例资料包括头核磁共振、血的化验等,如果没有也没关系,直接带病人就诊就行。 如果是确诊帕金森病的老病人,如果想说的事情多,可以提前想好,记在纸上,包括以下信息: 得病多少年了?你目前所服的药物及用法、用量、服药时间,药物是否对你有效、药物的不良作用等,你的震颤、僵硬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肌肉酸痛、夜间翻身情况、情绪、便秘、腹胀、睡眠、是否摔跤、幻觉、记忆力减退等,目前哪些症状困扰你,症状是否时好时坏,是否有多动,每次服药后药效维持多久?你用药是否报销及经济承受能力?(因需长期服药,需结合症状和经济承受力,便于选择合适药。)
一,肌萎缩侧索硬化是遗传的吗?小部分肌萎缩侧索硬化在家族中直接遗传的。10%-20%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会有另一个家族成员患肌萎缩侧索硬化,称为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家族性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有相应的诊断标准,相对比较专业,需要将家族中的相关信息提供给医生,有专业人员分析判断。这种分法,比较细,通常用于研究。肯定的FALS(DefiniteFALS):ALS患者至少有两个一或二级亲属患ALS;ALS患者至少有一个亲属患ALS或患确诊的额颞叶痴呆,与阳性基因共分离。很可能的FALS(ProbableFALS):ALS患者有一个一级或二级亲属患ALS;ALS患者具有C9ORF72基因第一内含子GGGGCC六核苷酸重复数异常增多和一个一级或二级亲属患确诊的额颞叶痴呆。可能的FALS(PossibleFALS):病史:ALS患者有一位远亲患ALS;无家族史的散发性ALS患者,但FALS基因阳性;ALS患者有家庭成员患确诊的额颞叶痴呆。通常在判断ALS家族病史时必须考虑假阴性或假阳性:报告家族史假阴性的原因:1,缺乏上一辈的信息2,患者在其家庭中第一个患这种疾病,亲戚被诊断后没有通知医生3,亲属误诊为其他疾病4,亲属早死于其他原因5,基因外显率低或家庭规模小造成疾病的表现为散发病例6,否认报告家族史假阳性的原因:1,诊断ALS后在患者亲属中过度宣染2,死亡证明过度报告ALS成年发病的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80%-90%没有家族病史,他们的家族中只有一个孤立病例。这就是所谓的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虽然可能有遗传倾向,但在一个家族中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不直接遗传。有些情况下,患者可能会表现为散发性病例,但可能是因为不知道家族史(如前述)。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患者是领养的,或患者父母死的比较早。目前区分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和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的方法就是家族病史。神经科医师或遗传咨询师会询问家族中是否有其他人曾经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以及家族中的其他人是否有逐渐加重的走路或讲话问题。如果有的话,可能会询问更多问题,分析相关的表现是否就是肌萎缩侧索硬化或其他原因。也会询问家族成员去世的年龄,看看是否有任何血缘亲属在很年轻就过世了,这意味着无法获得以往的医疗记录。个人家族的医疗信息不完善非常常见,年长的亲戚都是家族史中医疗信息的来源,医院的医疗记录也有帮助。由于研究的进展,肌萎缩侧索硬化家族史的含义现在扩展了,如果家族里存在其他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也算有家族史,这些疾病包括额颞叶变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自杀等等。二,肌萎缩侧索硬化如何遗传?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了解遗传学的背景知识。人体的每个细胞都包含基因。基因有很多功能,相当于细胞的“说明书”。有些基因决定眼睛和头发的颜色等性状,而其他基因负责制造蛋白质,确定我们身体的血液如何循环或将神经信号发送到肌肉。当一个基因损害,基因序列发生变化(所谓基因突变),基因就无法正常运作。基因包装在染色体上,染色体是成对的,人类的基因也是成对的。每对染色体,一个来自母亲,一个来自父亲。人类有23对染色体,总共46条染色体。前22对染色体男性和女性均有。只有第23对染色体男性和女性之间有所不同,这就是性染色体,女性有两个X,男性有一条X和一条Y染色体。有几种遗传模式,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最常见的遗传方式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遗传意味着女性或男性同样可能遗传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基因突变,因为该基因位于男女均有的染色体上。显性遗传是指患者只要一个肌萎缩侧索硬化基因有突变就有患肌萎缩侧索硬化的风险。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有一个拷贝基因有突变和另一拷贝基因没有发生突变。因此,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出生的孩子有50%几率遗传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基因突变,相反,有50%几率不遗传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基因突变。这1比2,或50%的机会,来自于父母随机遗传他们基因对的一个拷贝,所以,无论是突变的基因或无突变的基因都会被遗传。父母往往觉得应该为孩子的健康负责,但他们无法控制,就像他们的父母无法控制这种基因通过他们遗传一样。同样重要的是要记住,遗传的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基因并不一定使后代出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状。另外,如果孩子没有遗传到肌萎缩侧索硬化基因突变,他们就不会将疾病遗传到他们的孩子。三,肌萎缩侧索硬化是否有基因检测?有的。国际上75%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家族可发现肌萎缩侧索硬化基因突变。这意味着余下的25%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虽然有基因突变,但还没有确定,因此无法检测。目前已知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最常见的基因,包括SOD1基因,TDP-43基因,FUS基因以及C9ORF72,UBQLN2基因。熟悉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神经科医生及遗传咨询师会在患者的神经系统检查和具体的家族史基础上,决定受累的家族成员检测哪一个或几个基因。在家族内存在已知的基因突变时,可进行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突变的产前基因检测。患者及家属应和相关的神经科医师和遗传咨询师讨论这一复杂的和个体化的问题。没有任何当前已知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基因突变的家族,正常的基因检测提供不了更多信息。未受累的家族成员无法寻求症状前检测以确定他们是否携带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突变基因。虽然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寻找其他基因,但无法给这些家族提供基因检测。参与正在进行的研究是为了确定新的遗传基因,是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帮助研究人员找出更多基因的最好途径。全外显子组检测是发现新致病基因的手段。四,做了基因检测能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吗?由于绝大多数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不是遗传性肌萎缩侧索硬化,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断并不由基因检测确定。通常神经科医师充分分析患者症状,神经系统检查,神经和肌肉功能测试的结果后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上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和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表现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如果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状,做基因检测,阳性结果可以尽快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避免由于临床症状不全或不典型延迟诊断的情况,要知道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延迟诊断时间有14个月之多。五,基因检测的结果会告诉我什么吗?检测阳性就意味着确定了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的遗传原因。目前大部分阳性的结果不会改变治疗。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具有相似遗传改变的小鼠模型,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如何在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基因的改变可以导致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症状。正在尝试新的治疗方法对这种动物模型,以减缓或停止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进展。基因疗法来修正基因突变也正在研究中。但SOD1基因突变的治疗试验已初步获得成功,有望进入临床应用。检测阳性可能会或可能不会提供预后信息,特定的突变可能影响疾病的病程。即使有明确遗传的家族病史,患者可能会为是否携带基因突变困惑,担心后代出现症状。受累家族成员的检测阴性的意思是导致肌萎缩侧索硬化的遗传还没有确定。然而,这并不能排除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因为还有其他不明的基因导致其他的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六,谁适合做基因检测?基因检测适合于所有有肌萎缩侧索硬化家族病史者的任何人,如父母,祖父母,姨姨姑姑,舅舅叔叔或兄弟姐妹等。此外如果个人家族史不详或父母去世时较年轻的患者,检测也合适。无肌萎缩侧索硬化家族史的患者也可以进行基因检测,这非常重要的,发现具体突变后,遗传咨询师或神经科医生会将原以为的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病例确定为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家族中没有问到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史也许父母去世时较年轻,也许与父母没有血缘关系。还有肌萎缩侧索硬化也有新发的基因突变,就是说不是遗传来的,是自己自身的基因突变造成的。七,如果我有肌萎缩侧索硬化家族病史,即使我没有什么症状,我应该进行基因检测吗?这种情况称为症状前检测。是否进行症状前基因检测的决定是高度个体化的,在同一个家族中每个人往往意见不一。然而为了使检测有意义,需要在首先发病的家族成员中进行基因检测。如果有症状的患者未发现基因突变,就不可在其他家族成员中进行症状前基因检测,因为肌萎缩侧索硬化可有一种不明的基因造成,目前无法检测。在肌萎缩侧索硬化家族中进行症状前基因检测的益处因为没有较好的预防性治疗和无法预测突变基因携带者得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发病年龄而受限,甚至无法预测突变基因携带者是否一定会得肌萎缩侧索硬化。由于在一个家族中已知突变的阳性或阴性症状前检测结果有较大的情绪影响,通常必需进行遗传和心理辅导,然后再进行检测。家族成员经常会考虑做症状前检测后,遗传或没遗传易感基因的信息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他们会告诉谁检测结果,以及检测结果会如何改变自己的社会关系。得知未携带家族遗传基因的成员常常感到极大的安慰。虽然他们有时会问,为什么他们逃脱,而另一家族成员没有。他们会后悔过去基于假定风险状况做出的决定或放不下自己的遗传风险。得知自己携带易感基因的成员通常更困难,可能需要持续的专业支持。迷惑是无法抹去的,问题可能会从“我会携带突变基因吗?”改变到“我会出现症状吗?”朋友和家人的支持可能要加强。遗传咨询可以进一步讨论相关问题。八,如果我已经诊断了肌萎缩侧索硬化,但没有家族史,我应该进行基因检测吗?这种情况是否进行基因检测,完全取决于患者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了解及知识背景,也要考虑家里人的意见。和有家族史的患者一样,在同一个家里每个人往往意见不一。肌萎缩侧索硬化目前靠临床表现及除外性检查诊断,基因检测是唯一出现阳性结果可以确定诊断的检查。由于基因检测有三个类型结果,明确阳性,意义不明,阴性。阳性或阴性结果给患者的参考意义较大。但也会带来许多心理困惑或后续需要进一步处理的问题。未携带致病基因的话,常常也感到安慰。但对依然不知自己的致病原因会很困惑。依然面对有可能进行的各种除外性检查。得知自己携带致病基因通常感受会非常不好,常常会疑惑“为什么我会携带突变基因?”,“为什么家里人没有这个病,我也会遗传上?”。会对后代是否有遗传风险忧心忡忡。九,基因检测是如何做的呢?血液样品中的DNA被送到专门的实验室。实验室利用特别的技术确定是不是有基因突变。目前通常用的方法叫二代测序。最终确认结果通常使用一种称为Sanger测序的方法。十,基因检测需要做哪些?多长时间?需要多少费用?ALS相关基因将近100个,一般包括了ALS最常见基因SOD1基因,TARDBP基因,FUS基因及ANG基因等等,目前基本以全外显子二代测序完成。通常C09ORF72基因,ATAXN2基因,HTT基因不在二代测序检测范围,用其他的方法完成。如果只有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症状的患者要先检测SMN基因缺失情况及SMN基因拷贝数。男性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症状的患者还要做雄激素受体(AR)基因检测。之后再做二代测序检测ALS相关基因及C9ORF72基因,SCA基因。出报告时间取决于检测的基因项目和实验室条件。平均而言,检测通常需要一个月左右,大部分机构不超过两个月。检测费用也取决于检测的基因项目和实验室条件。目前大多数机构完整的ALS相关基因费用大概5,000元左右,包括二代检测项目,而C9ORF72基因,SCA基因等。---进一步阅读---肌萎缩侧索硬化基因检测能有什么样的结果?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进行基因检测的益处。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为什么要进行基因检测?运动神经元病进行基因检测有意义吗?诊断运动神经元病一定要做基因检测吗?家有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哪些人要做基因检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进行基因检测的四个原因怎么看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基因检测报告?如何判断是否为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参考文献---李晓光基因检测在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中的意义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8;4;387-390李晓光等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协和医学杂志?2012;3;291-294ChiaR,Chi`oA,TraynorBJ.Novelgenesassociatedwith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diagnosticandclinicalimplications.LancetNeurol2018;17:9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