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经常见到高泌乳素血症患者,觉得基本常识缺乏,现简单普及一点儿常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 采血时间采血时间 血泌乳素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饮食、运动、睡眠不好、紧张、情绪激动、用药(某些药物)等等,这些因素一般会引起泌乳素升高,或者说非安静状态下的很多因素均可以引起泌乳素的升高,所以采血一般规定在空腹并安静状态下(休息半个小时以上)进行。第二 泌乳素计量单位 泌乳素的计量单位 有那克每毫升(ng/ml)、豪单位每升(mIU/L)、微单位每升(μIU/ml),其换算方法如下:1mIU/L=1000μIU/ml=21.2ng/ml 。第三 明确是否存在垂体微腺瘤一般泌乳素不大于23 ng/ml,最高不大于30 ng/ml,如果泌乳素水平过高,大于80-100 ng/ml以上,要进行脑垂体的磁共振检查,明确是否有微腺瘤存在。如果有微腺瘤或巨大腺瘤存在,要请脑外科会诊。第四 药物治疗 适用于不需要手术治疗的高泌乳素患者,尤其是不孕症患者。用特效药物溴隐亭(2.5mg/片)。由于泌乳素有头晕、恶心等明显的付作用,治疗应该从为小剂量开始。大多从半片(1.25 mg)开始,如果病人没有感觉到不适,逐渐增加剂量,至治疗量5-7.5mg/d,分2-3次服用,持续用药1-3个月,复查血泌乳素水平,如果降至正常,则渐减至维持量,一般为半片或1片直至怀孕。第五 停药一直用药直至怀孕,一旦确认怀孕即可停药。第六 孕期泌乳素孕期泌乳素 可以渐渐升高,至足月孕时,可达200-400 ng/ml。所以孕期泌乳素升高时要结合妊娠周数进行综合分析,以免误诊或漏诊。
卵泡期检测:是在月经周期的第2~3天内测定血清中的性激素,目的是为了了解卵巢的“基础状态”。而检测的内容是全部的六项,不可缺少。因为各项性激素可以反映不同的情况。如促卵泡素(FSH)过高,说明卵巢的储备功能差,这时可先用药增加卵巢储备,保护卵巢内的激素受体;如雌二醇(E2)过高,考虑病人可能有残存的卵泡,提示不宜进行促排卵治疗;如促黄体生成素(LH)过高,就会影响卵泡质量,卵泡受精力下降,流产率增加,可先行降LH治疗;如催乳素(PRL)过高,也会影响排卵和黄体功能,这时主要用溴隐亭对症治疗即可;如睾酮(T)过高,会影响卵泡的发育,造成无数的小卵泡竞争性发育迟缓或根本不发育。而如果FSH、LH、E2均太低,就可能是下丘脑-垂体性的功能低下,可考虑用促性腺激素替代治疗。六项激素的临床意义1、雌二醇(E2):E2是雌性激素中活性最强的一种,主要产自卵巢的卵泡和胎盘,少量产自肾上腺和睾丸。血清E2测定对评价各种月经异常是非常有用的指标:如女孩青春期提前或延迟、原发性或继发性闭经、卵巢早衰等。在不孕症患者中,血清E2的监测对于监控诱导排卵及随后的治疗,如用克罗米芬、LH释放激素(LHRH)或外源性的促性腺激素的治疗是非常有用的。在体外受精(IVF)中,对卵巢进行过刺激时,通常每天对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使用和卵母细胞的收集进行最佳的调整,也需要检测血清E2浓度。2、孕酮(P):女性主要由卵巢和胎盘产生。孕酮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子宫内膜增厚,腺体增生,为受精卵植入做准备。从孕酮浓度的升降可以推测卵巢滤泡和黄体的活动,因此血液中孕酮测定在临床上用于监测未怀孕妇女的排卵和黄体的正常功能,孕酮疗法监控及早期妊娠的评价等,在判断黄体功能状态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不怀孕妇女和反复自然流产妇女可帮助查找原因。在月经周期中,孕酮的浓度:滤泡期:0.14~1.61μg/L。排卵期后明显上升,黄体期达:2.41~31.2μg/L,并与血中E2的增加平行。妊娠足月时可高达:150~200μg/L。血清孕酮的升高:见于葡萄胎、轻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孕妇、多胎、继发性高血压、先天性17-a羟化酶缺乏症、先天性肾上腺增生、卵巢颗粒层膜细胞瘤、卵巢脂肪样瘤。孕酮的降低:见于先兆流产、黄体功能不良、胎儿发育迟缓、死胎、严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在月经周期第18~26天,测三次血P,如均小于15.9nmol/L(5ng/ml)可诊为黄体功能不健。3、睾酮(T):T是人体内最重要的雄激素。女性主要来源于肾上腺皮质,卵巢也能分泌少量。女性中高水平的睾酮一般见于多毛症、男性化、多囊卵巢综合症、卵巢肿瘤、肾上腺瘤和肾上腺增生。 4、催乳素(PRL):PRL在人体内主要是发动泌乳,使已充分成熟的乳腺小叶向腺腔内泌乳。对乳腺的发育有一定的作用。在妊娠中期与雌激素、孕激素、糖皮质激素等协同作用。对卵巢激素的合成、黄体生成及溶解有一定作用。对胎儿的发育和成长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胎儿肺的形成。在机体的应激反应中也有重要作用。PRL的分泌受下丘脑的控制。正常的哺乳和对乳房的机械刺激也能导致PRL的释放,身体和情绪的应激反应、低血糖、睡眠也可引起PRL升高,能抑制性腺功能,因此,它也为测定不孕症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育龄妇女,血清中PRL增高可引起“非产性”溢乳、闭经及月经失调等;PRL过高的原因有:甲状腺机能减退、垂体或下丘脑肿瘤、肾功能衰竭、手术、服用某些药物(雌激素、利血平、甲基多巴、安宁、酚噻嗪等)、性交等;PRL减低的原因有:垂体机能减退、Sheehan综合征、服用某些药物(溴隐停、多巴胺等)。绝经后妇女的PRL下降,低于正常月经周期的妇女的数值。催乳素(PRL)是由垂体前叶所产生,成人女性的正常值在4~21μg/L范围。高催乳素血症:PRL>1.2nmol/L(30ng/ml)一般少于50ng/ml)不需治疗PRL>2.0nmol/L(50ng/ml)应予治疗。PRL>4.0nmol/L(100ng/ml),提示微腺瘤。5、促卵泡刺激素(FSH):FSH由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并受下丘脑产生的黄体激素释放因子(LHRH)的控制。育龄妇女的月经期内,血中FSH水平随雌二醇和黄体酮的水平变化而变化。在排卵前FSH明显升高,达一峰值。FSH的增高还见于原发性卵巢衰竭、妇女绝经后期及性腺切除后。FSH下降提示下丘脑垂体轴机能异常,可见于垂体功能障碍引起的闭经、Sheehan综合症、多囊卵巢综合症、肾上腺肿瘤、卵巢肿瘤等。在月经第3天测量血液中卵泡刺激素(FSH)的浓度,可用来预测受孕能力。如果FSH高于15mIU/mL,则代表着生育能力较差,如果高于40mIU/mL,在临床上代表着卵巢功能衰竭。6、促黄体生成素(LH):LH的分泌受下丘脑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的控制,并随血清中雌激素、孕激素的水平变化而变化。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减少,解除了对下丘脑的负反馈,故血清中LH升高。临床LH升高常见于: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垂体或下丘脑肿瘤、卵巢发育不全、Turner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症。LH水平降低,可引起不育,常见于:垂体功能障碍、Sheehan综合症、垂体切除、肥胖性生殖器退化综合症、神经性厌食及使用雌激素后。FSH与LH皆由垂体前叶所产生,在月经周期内呈脉冲式分泌,有明显的时间差异。在女性,FSH可促进卵泡成熟,是诊断不孕症的重要项目。月经中期的LH高峰可促成排卵,在预测排卵时间上具特殊重要性。LH与FSH在月经周期中呈“同步变化”,常同时检测。其正常参考值: 滤泡期排卵高峰黄体期FSH(IU/L)5~2012~305~15LH(IU/L)2~3040~2000~20=============若FSH和LH水平很低,说明是垂体功能不足;如果FSH和LH正常或增高,说明垂体没有问题而是卵巢本身的问题,它存在功能早衰的可能性。这时仍需继续坚持人工周期治疗,以保持卵巢和子宫功能。高促性腺激素症:FSH>40IU/L(40miu/ml)LH>25IU/L(25MIU/ml)E2<110pmol/L(30pg/ml)若见于40岁以下妇女,应考虑是卵巢早衰或卵巢不敏感综合症。若FSH特别高,则可认为不能生育。若LH也高,则卵巢功能衰竭的诊断可以确定。内分泌参考标准值: 单位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绝经期男性FSH促卵泡激素mlU/ml3.4-9.35.7-22.31.7-6.418.2-140.20.7-23.7LH促黄体生成素mlU/ml2.9-12.46.9-1660.6-9.713.5-55.50.1-9.3PRL泌乳素ng/ml绝经前0.3-18.8绝经后6.5-17.20.3-11.2E2雌二醇pg/ml12-48153-23748-17210-4510-45PROG孕酮ng/ml0.19-0.901.6-18.60.09-0.730.18-0.9TESTO睾酮ng/ml0.1-.12.6-13.61.促卵泡成熟激素(FSH)是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其主要功能是卵巢的卵泡发育和成熟。血FSH的浓度,在排卵前期为1.5-10U/L,排卵期8-20U/L,排卵后期2-10U/L。FSH值低见于雌、孕激素治疗期间、席汉综合征等。FSH值高见于卵巢早衰、卵巢不敏感综合征,原发性闭经等。2.促黄体生成素(LH)也是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的一种糖原蛋白激素。主要功能是促进排卵,形成黄体分泌激素。血LH浓度,在排卵前期2-15U/L,排卵期20-100U/L,排卵后期4-10U/L。低于5U/L比较可靠地提示促性腺激素功能低下,见于席汉综合征。高FSH如再加高LH,则卵巢功能衰竭已十分肯定。LH/FSH>=3,则是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依据之一。3.催乳素(PR1)由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之一的泌乳滋养细胞分泌,是一种单纯的蛋白质激素,主要功能是促进乳腺的增生乳汁的生成和排乳。在非哺乳期,血PR1正常值为0.08-0.92nmol/L。高于1.0nmol/L即为高催血症。4.雌二醇(E2)则卵巢的卵泡分泌。主要功能是使子宫内腺生长成增殖期,促进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血E2的浓度在排卵期为48-52lpmol/L,排卵期370-1835pmol/L,排卵后期272-793pmol/L。低值见于卵巢功能低下、卵巢功能早衰、席汉综合征。5.孕酮(P)由卵巢的黄体分泌。主要功能是促使子宫内膜从增殖期转变为分泌期。血P浓度在排卵前期为0-4.8mnol/L,排卵后期7.6-97.6nmol/L。排卵后期血P值低,见于黄体功能不全、排卵型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6.睾酮(T)女性体内睾酮,50%由外周雄烯二酮转化而来,25%为肾上腺皮质所分泌,仅25%来自卵巢。主要功能是促进阴蒂、阴唇和阴阜的发育,对雄激素有拮抗作用,对全身代谢有一定影响。女性血浆睾酮水平在0.7-2.1nmol/L,T值高,称高睾酮血症,可引起女性不育。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不孕门诊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是引起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网友们交流之后往往谈之色变,那么,PCOS真的是洪水猛兽吗?让我们来了解PCOS吧。1、什么是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以稀发排卵或无排卵、高雄激素或胰岛素抵抗、卵巢多囊样改变为特征的内分泌紊乱的征候群。临床表现包括月经稀发或闭经、慢性无排卵、不孕、肥胖、多毛及痤疮等。PCOS的异质性很明显,临床表现多样。诊断标准:由于本病的异质性,诊断标准不一,多数学者根据月经和排卵异常、多毛、血LH或LH/FSH比值异常,结合雄激素水平过高,超声检查有多囊卵巢征象,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后,可确定诊断。2、PCOS患者的治疗 有一部分患者在经过药物治疗后能恢复自主排卵,达到妊娠的目的。但是,众所周知的是,PCOS目前病因不明,且涉及多系统的病变,目前的技术手段并不能治愈它,因此,很多患者在停药之后不久月经紊乱、排卵障碍和血清指标异常再次出现。由此,在药物预处理之后,如果患者有生育欲望,医生一般会建议进行促排卵治疗。 用于治疗PCOS的药物主要分为3类:(1)抗雄激素药物,主要包括达英-35、螺内酯、氟他胺、非那雄胺等;(2)胰岛素增敏剂,主要包括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等;(3)促排卵药物,主要包括克罗米芬、促性腺激素、来曲唑等。三类药物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避孕药有达英-35、优思明、妈富隆等。达英-35又称炔雌醇环丙孕酮,是一种抗雄激素类药物,PCOS患者在服用达英-35后,能有效改善PCOS患者临床征状,其中睾酮明显低于治疗前,从而达到恢复排卵及月经周期,降低胰岛素抵抗及高雄激素血征。3、为什么PCOS患者要监测OGTT(葡萄糖耐量试验)、肝功能、血脂等?PCO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病理生理改变范围非常广泛, 涉及神经内分泌、糖代谢、脂肪代谢以及卵巢局部调控因素等多方面的异常变化,有30%的患者至少出现一种代谢的异常,可以说,PCOS是代谢障碍在生殖方面的表现。因此,同时检测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很重要。4、PCOS患者怀孕后为什么容易流产? 研究表明PCOS 孕妇自然流产的发生率是增加的。PCOS引起流产的可能原因有:1)肥胖。约35% 的PCOS患者发生肥胖,与高雄激素血征和高胰岛素血征的代谢紊乱有关。研究表明,在PCOS 妇女中,体质指数高,流产风险增加。研究表明肥胖是流产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肥胖引起流产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可能是肥胖相关的代谢紊乱,包括高雄激素血征、高胰岛素血征、高瘦素等,产生了对卵细胞和胚胎有害的环境。2)高胰岛素血征。高胰岛素血征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 PAI-1) 升高有密切联系,PAI-1 能促进血栓形成导致胎盘功能不良从而导致流产。同时,胰岛素抵抗可使母体向胎儿转运血糖过多,引起早期流产,胰岛素浓度升高还引起血糖和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 的降低,而IGFBP-1降低表示子宫内膜在围着床期受到损害。胰岛素抵抗是流产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3)LH 的过度分泌。高的LH 浓度使卵泡过早的成熟,以致于卵泡质量下降,而且造成卵泡发育与内膜不同步。另一个可能的机制是高LH 对子宫内膜有不利的影响,从而影响了胚胎的植入和生长。也有研究者提出,LH 和流产率之间即使可能存在关系,须更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4)高雄激素血征。可能的机制是升高的雄激素导致子宫内膜的异常生长,或者高雄激素对卵细胞质量和胚胎生命力有不利影响,另外的解释是,在PCOS 中高雄激素血征常与高胰岛素血征伴随出现,高雄激素血征可能通过改变胰岛素类生长因子受体间接影响子宫内膜。严密监测和适当的安胎措施可以减少流产的发生,减轻体重、改变生活方式对减少PCOS 早期流产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受精卵滋养层形成(受精后第6日)时,开始分泌微量HCG,受精后10日能在母血中检出。 受精卵植入1周内,血清β-hCG水平从5IU/L上升至50IU/L。 排卵后14日约100IU/L。 正常妊娠前6周,HCG水平约36~48小时增长一倍。 妊娠6周后,当HCG水平达到6000~10000IU/L时,HCG上升速度开始减慢。 HCG于妊娠8~10周达到高峰,约为100000~200000IU/L,持续10日后(约1~2周)迅速下降,约在妊娠20周下降到最低值,持续至分娩;产后明显降低,分娩后若无胎盘残留,约在产后2周内降至正常水平。 中、晚妊娠时,血HCG浓度约为高峰时的10%。 自然流产、异位妊娠时,hCG水平通常低下。 多胎妊娠、Rh血型不合溶血的单胎妊娠、葡萄胎或绒毛膜癌,母体血清HCG水平异常增高。 妊娠中期,唐氏综合症胎儿母体血清Free-HCG水平也异常增高,因此,HCG可作为产前筛查的血清生化标志物。 妊娠早期,HCG增加迅速,倍增时间约为1.4~2.2日。一般认为,正常宫内妊娠,血清β-hCG水平每天最低或至少增长24%,2天至少增长53%,故妊娠早期可动态测定β-hCG水平,利用倍增特点判断预后。当初始HCG水平低于2000IU/L时,若为正常宫内妊娠,48小时的HCG水平多数倍增;若48小时HCG水平增幅低于50%,HCG水平仍未达到2000IU/L,提示胚胎死亡。 通常,完全流产时,HCG水平明显下降(48小时HCG水平下降超过50%)。葡萄胎时,滋养细胞高度增生,产生大量HCG,血清HCG滴度通常高于相应孕周的正常妊娠值;而且在停经12周以后,随着子宫增大继续持续上升,HCG在10000IU/L以上,常超过100000IU/L,且持续不降,利用这种差别可辅助诊断。在正常情况下,葡萄胎排空后,HCG稳定下降,首次降至正常的平均时间约为9周,最长不超过14周。葡萄胎排空9周以上,或流产、足月产、异位妊娠后4周以上血HCG值持续高水平,或曾一度下降后又上升,排除妊娠物残留或再次妊娠,结合临床表现可诊断为滋养细胞肿瘤。 若HCG水平正常翻倍上升,当HCG水平达到1000~1800IU/L时,阴道超声检查能显示大多数宫内妊娠,宫腔内可见2~4mm液性暗区(孕囊)。β-hCG1800~2300IU/L时,经阴道超声可100%显示宫内孕囊。根据β-hCG的变化可预测妊娠失败。β-hCG比(β-hCG48h:0h)<0.87(或β-hCG下降>13%),预测妊娠失败的敏感性92.7%,特异性96.7%。β-hCG比>2,预测未确定位置妊娠最后为宫内活胎妊娠的敏感性为77.2%、特异性为95.8%、PPV86.6%、NPV90.9%。在人工受精后第16~18天,若HCG水平可达到300IU/mL,获得活胎机会有88%;若HCG水平<300IU/mL,获得活胎机会降低为22%。 异位妊娠时,HCG值通常比正常妊娠时低。动态测定HCG,若无阴道流血,48小时HCG上升少于50%,或血HCG下降缓慢,半衰期大于1.4天,异位妊娠风险增大;如β-HCG>2000IU/L,阴道B超未在宫腔内探到孕囊,多可诊断为异位妊娠。 非妊娠期出现HCG,提示存在直接或异位分泌此种激素的肿瘤,如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卵巢未成熟畸胎瘤、卵巢无性细胞瘤、卵巢腺癌、下丘脑绒毛膜瘤、肝胚胎瘤、肝癌、肠癌、胰腺癌、胃癌、肺癌、乳腺癌、肾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