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玫瑰痤疮诊疗专家共识(2016)玫瑰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面中部、主要累及面部血管及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曾称为酒渣鼻。2015年俄罗斯与德国联合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病率分别为12.3%与5%,美国为2.0%~2.3%,目前缺乏中国人群玫瑰痤疮患病率的研究。临床主要表现为面部皮肤阵发性潮红以及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等,少部分出现赘生物(常见于鼻部),主要累及20一50岁的成年人,但儿童㈨和老年人同样可以发病。然而,由于过去国内教科书及很多皮肤病专著将“玫瑰痤疮”称为“酒渣鼻”,致使很多医生误认为只有“鼻部发红、肥大”的表现才是“酒渣鼻”。根据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数千例玫瑰痤疮临床样本分析结果显示,真正出现“酒渣鼻样改变”的玫瑰痤疮只占5%左右,大部分玫瑰痤疮患者的皮损主要发生在双颊部或口周,或只出现鼻部红斑、丘疹,并没有鼻部肥大、增生的表现。很多皮肤科医生将这种常见病、多发病误诊为脂溢性皮炎、痤疮等,甚至模糊诊断为“过敏性皮炎”,而误诊误治现象又导致了不科学、不规范的治疗,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治疗后又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产生。 谢红付教授、李吉副教授起草了《中国玫瑰痤疮诊疗专家共识》,然后经过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皮肤美容亚专业委员会十余位专家的广泛讨论和激烈争论,对共识的各部分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并由各位专家分工负责修改。后期通过邮件的形式对于各部分的内容又进行了反复沟通和修改,形成了最终版《中国玫瑰痤疮诊疗专家共识》。当然,玫瑰痤疮的临床诊疗还存在许多难点和争议,有待于更多的临床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促进《中国玫瑰痤疮诊疗专家共识》的进一步完善,规范玫瑰痤疮的诊疗。一、发病机制 本病可能是在一定遗传背景基础上,由多因素诱导的以天然免疫和血管舒缩功能异常为主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生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天然免疫功能异常:天然免疫反应异常激活在本病炎症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各种外界刺激包括紫外线、蠕虫感染等主要通过Toll样受体2(TLR2)途径n3及可能的维生素D依赖与非依赖通路随、内质网应激途径阳1等直接或间接导致丝氨酸蛋白酶激肽释放酶5(KLK5)活性增强“引,KLK5加工抗菌肽使其成为活化形式LL一37片段,从而诱导血管的新生和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 2.神经免疫相互作用:神经免疫相互作用是玫瑰痤疮发病的重要基础,与血管高反应性形成和炎症扩大化密切相关。多种刺激因素(如饮酒、冷热、辛辣刺激食物、过量咖啡、巧克力及甜品等)、皮肤屏障损害以及天然免疫效应分子不仅作用于皮肤神经末梢,也激活角质形成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释放大量神经介质。通过神经末梢表面的TLR及蛋白酶激活受体,又反过来促进天然免疫的激活,维持并扩大炎症过程。 3.神经脉管调节功能异常:神经脉管调节异常被认为在玫瑰痤疮发病中起关键作用。玫瑰痤疮累及的脉管包括血管和淋巴管,其异常表现为通透性增高、血管网扩大、血流增加以及炎症细胞聚集。长期的炎症因子刺激及血管生长因子(VEGF)表达增加可促进血管增生。上述的血管异常是神经介导的,多种精神因素如抑郁、焦虑及A型性格以及月经周期均会引起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引起激素受体下游的相关通路变化,导致血管通透性改变,这也被认为与玫瑰痤疮的发生发展有关。 4.多种微生物感染:大量毛囊蠕形螨可通过天然或获得性免疫加重炎症过程,特别是在丘疹脓疱型及肉芽肿型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但蠕形螨与玫瑰痤疮直接的因果关系仍然存在争议。其他微生物如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幽门螺杆菌都可能参与发病过程。 5.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有研究表明,玫瑰痤疮患者面颊部皮损处角质层含水量下降,多数患者皮脂含量减少,经皮水分丢失增加。导致屏障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是慢性炎症反应。其他如慢性光损伤、皮肤滥用糖皮质激素都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6.遗传因素:部分玫瑰痤疮患者存在家族聚集性,GSTMl和GSTFl基因被发现与玫瑰痤疮的风险增加相关,提示遗传因素也可能是其发病的原因之一。二、临床特点 玫瑰痤疮多发于面颊部,也可见于口周、鼻部,部分可累及眼和眼周,根据不同部位、不同时期、不同皮损特点,玫瑰痤疮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但两种以上型别可相互重叠: 1.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此型玫瑰痤疮多数首发于面颊部,少数首发于鼻部或口周。首发于面颊部患者,最初一般表现为双面颊部阵发性潮红,且情绪激动、环境温度变化或日晒等均可能明显加重潮红。在潮红反复发作数月后,可能逐步出现持续性红斑或毛细血管扩张,部分患者可出现红斑区肿胀。面颊部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敏感症状如干燥、灼热或刺痛,少数可伴有瘙痒,极少数患者还可能伴有焦躁、忧郁、失眠等神经精神症状。首发于鼻部或口周患者,最初一般无明显阵发性潮红,而直接表现为持续性红斑,并逐步出现毛细血管扩张,随着病情发展,面颊部也可受累,但面部潮红及皮肤敏感症状相对于首发于面颊部的患者较轻。 2.丘疹脓疱型:在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患者中,部分患者可逐步出现丘疹、脓疱,多见于面颊部;部分患者可同时出现红斑、丘疹、脓疱,多见于口周或鼻部。 3.肥大增生型:此型多见于鼻部或口周,极少数见于面颊部、前额、耳部。在红斑或毛细血管扩张的基础上,随着皮脂腺的肥大,可能逐步出现纤维化,表现为肥大增生改变的皮损(鼻部的肥大改变皮损亦称为“鼻瘤”)。 4.眼型:很少有单独的眼型,往往为以上三型的伴随症状。此型的病变多累及眼睑的睫毛毛囊及眼睑的相关腺体,包括睑板腺、皮脂腺和汗腺,常导致睑缘炎、睑板腺功能障碍、睑板腺相关干眼和睑板腺相关角膜结膜病变,表现为眼睛异物感、光敏、视物模糊、灼热、刺痛、干燥或瘙痒的自觉症状。三、诊断 诊断玫瑰痤疮的必备条件:面颊或口周或鼻部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潮红,且潮红明显受温度、情绪及紫外线等因素影响,或出现持久性红斑。次要条件:①灼热、刺痛、干燥或瘙痒等皮肤敏感症状;②面颊或口周或鼻部毛细血管扩张;③面颊或口周或鼻部丘疹或丘脓疱疹;4.鼻部或面颊、口周肥大增生改变;5.眼部症状。排除明显诱因例如口服异维A酸胶囊或化学换肤或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皮肤屏障受损而导致的阵发性潮红或持久性红斑,必备条件加1条及以上次要条件即可诊断为玫瑰痤疮。四、鉴别诊断 1.痤疮:痤疮与玫瑰痤疮都可能出现丘疹、脓疱,但痤疮常有粉刺,而玫瑰痤疮有阵发性潮红及毛细血管扩张。另外,玫瑰痤疮与痤疮重叠存在的情况并不少见, 2.面部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与玫瑰痤疮都可出现红斑和光加重现象,但皮损发生部位不一样,脂溢性皮炎一般发生于前额部、眉弓、鼻唇沟或下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而玫瑰痤疮一般发生于面颊部、鼻翼或口周;脂溢性皮炎表现为黄红色斑片,玫瑰痤疮有阵发性潮红和毛细血管扩张。 3.接触性皮炎:有明确的接触药品或化妆品病史,起病突然,瘙痒明显,红斑表现为持续性,无明显阵发性潮红现象。 4.激素戒断性皮炎(或称激素依赖性皮炎):可出现玫瑰痤疮样皮损,是因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或含糖皮质激素的护肤品后形成的一种激素依赖状态,在停用后3 d左右出现明显的灼热、干燥、瘙痒等“难受三联症”(主观评分≥7分)。而玫瑰痤疮不会出现“难受三联症”,灼热、干燥常见,偶见瘙痒,但玫瑰痤疮患者长期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逐步出现激素戒断性皮炎的症状。 5.颜面粟粒性狼疮:皮损特点为面颊部、鼻部或眼周圆形坚硬的丘疹或结节,呈半透明状,表面光滑,无阵发性潮红,无毛细血管扩张,用玻片按压时,呈苹果酱色。病理诊断可鉴别。 6.红斑狼疮:表现为持续性红斑或红斑块,无阵发性潮红。血清自身抗体检测或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可进一步鉴别。五、治疗 (一)局部治疗: 1.一般护理:修复皮肤屏障是玫瑰痤疮的基础治疗。经临床验证,对皮肤屏障具有修复作用的医学护肤品,不仅可以缓解干燥、刺痛、灼热等敏感症状,而且能减轻阵发性潮红等临床表现。无论哪种类型玫瑰痤疮,均应使用保湿润肤制剂,防晒(戴宽檐帽子、用SPF≥30 PA++~+++防晒霜),避免理化刺激(含碱性、乙醇的洗护用品,冷热,风吹,大量出汗),减少紧张等情绪波动。 2.局部冷敷或冷喷:使用普通冷水湿敷;也可使用冷喷仪。每次冷敷或冷喷15~20 min,适用于红肿灼热难受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患者。 3.外用药物治疗: (1)甲硝唑:具有杀灭毛囊蠕形螨的作用,外用甲硝唑对中重度红斑及炎性皮损有较好疗效,但对血管扩张无效。常用浓度为o.75%乎L剂,每日1~2次,一般使用数周才能起效。 (2)壬二酸:能减少KLK5和抗菌肽的表达以及抑制紫外线诱导的细胞因子释放,改善玫瑰痤疮炎性皮损。常用浓度15%~20%凝胶,每日2次,少部分患者用药初有瘙痒、灼热和刺痛感,但一般较轻微且短暂。 (3)抗生素:玫瑰痤疮非感染性和感染性炎症并存。部分抗生素对此两种炎症均有治疗作用。常用的有1%克林霉素或2%红霉素,可用于炎性皮损的二线治疗。 (4)过氧化苯甲酰:具有抗微生物作用,但常见红斑、鳞屑及局部瘙痒等不良反应,故仅用于鼻部或口周丘疹脓疱型患者,点涂于皮损处。 (5)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对红斑效果优于丘疹脓疱,对血管扩张无效。建议用于糖皮质激素加重的玫瑰痤疮或伴有瘙痒症状的患者,瘙痒症状缓解后停用,此类药品不宜长期使用,一般不超过2周。注意药物最初的刺激反应。常用吡美莫司乳膏和0.03%他克莫司软膏。 (6)外用缩血管药物:a肾上腺受体激动剂能特异性地作用于面部皮肤血管周围平滑肌,收缩血管,减少面中部的持久性红斑,但对已扩张的毛细血管及炎性皮损无效。目前认为该药对红斑的改善可能只是暂时性抑制。常用0.03%酒石酸溴莫尼定凝胶,每日1次。不良反应包括红斑或潮红加重、瘙痒和皮肤刺激等。 (7)其他:5%~10%硫磺洗剂对玫瑰痤疮炎性皮损有效,但应注意其对皮肤可能有刺激性。菊酯乳膏及1%伊维菌素乳膏具有抗毛囊蠕形螨作用陉“,研究发现其对炎性皮损有较好疗效,但对毛细血管扩张无效。 (8)眼部外用药物:包括含激素的抗生素眼膏(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蠕形螨感染性睑缘炎同时需抗螨治疗,包括局部涂用茶树油、甲硝唑等;并发干眼时,需给予优质人工泪液及抗炎治疗。(二)系统治疗: 1.抗微生物制剂: (1)口服抗生素: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的一线治疗。常用多西环素0.1 g/d或米诺环素50mg/d,疗程8周左右。美国FDA批准了40mggd亚抗微生物剂量多西环素用于治疗玫瑰痤疮,该剂量具有抗炎作用而无抗菌作用,最大程度避免使用抗生素可导致的菌群失调和细菌耐药发生。少数患者可能有胃肠道反应、头晕及嗜睡等。对于16岁以下及四环素类抗生素不耐受或者禁用的患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克拉霉素0.5 g/d,或阿奇霉素0.25 g/d。 (2) 抗厌氧菌类药物:可作为玫瑰痤疮的一线用药。常用甲硝唑片200 mg每日2—3次,或替硝唑0.5 g每日2次,疗程4周左右。可有胃肠道反应,偶见头痛、失眠、皮疹、白细胞减少等。 2.羟氯喹:具有抗炎、抗免疫及抗紫外线损伤三重作用。对于阵发性潮红或红斑的改善优于丘疹和脓疱。疗程一般8~12周,0.2 g每日2次,治疗2~4周后可视病情减为0.2 g每日1次,酌情延长疗程。如果连续使用超过3~6个月,建议行眼底检查,以排除视网膜病变。 3.异维A酸:有抗基质金属蛋白酶及炎症细胞因子作用,可以作为鼻肥大增生型患者首选系统治疗以及丘疹脓疱型患者在其他治疗仍效果不佳者的二线选择,常用10~20 mggd,疗程12~16周。应注意异维A酸可加重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患者阵发性潮红;还要注意致畸以及肝功能和血脂影响等。同时,需警惕异维A酸与四环素类药物合用。 4. β肾上腺素受体抑制剂:卡维地洛兼有α1受体抑制和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血管周围平滑肌上β肾上腺受体而起到收缩皮肤血管的作用,同时可以适当减慢心率,减缓患者的紧张情绪,主要用于难治性阵发性潮红和持久性红斑明显的患者。常用剂量3.125~6.250 mg,每天2—3次。尽管患者耐受性良好,但需警惕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5.抗焦虑类药物:适用于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紧张、焦虑过度的患者。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每次1片,每日早晨、中午各1次;或阿普唑仑0.4 mg/d;或地西泮片5 mg/d。一般疗程为2周。(三)光电治疗: 1.强脉冲光(IPL,520~1 200 nm):靶目标为血红蛋白、水分子、皮脂腺,可以改善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等症状,抑制皮脂分泌,刺激胶原新生旧。 有研究显示,IPL联合双极射频治疗对玫瑰痤疮的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有显著疗效乜。同时也可应用于丘疹脓疱型患者,但对急性肿胀期皮损应慎用。 2.染料激光(PDL,585 nm/595 nm):靶目标为浅表毛细血管内血红蛋白,可以改善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以及瘙痒、刺痛等不适汜7。28I。PDL对肥大增生型患者可以通过抑制血管增生,间接抑制皮赘的形成和增长。主要不良反应:紫癜和继发色素沉着。亚紫癜量PDL对玫瑰痤疮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改善的临床效果与IPL无显著差异 3.Nd:YAG激光(KTP,532 nm/1 064 nm):靶目标为血红蛋白、水分子,可以改善症状,对皮损局部较粗的静脉扩张或较深的血管优势明显b1。32:。不良反应:紫癜和炎症后色素沉着,能量过高有形成瘢痕的风险。 4.CO:激光或Er激光:靶目标为水分子。通过烧灼剥脱作用,祛除皮赘等增生组织,软化瘢痕组织,适合早中期增生型患者。主要不良反应:破溃结痂,误工期长,炎症后色素沉着,皮肤纹理改变。 5.光动力疗法(PDT):疗效不肯定,相关文献较少。有限的几项研究显示,PDT对丘疹脓疱型患者的疗效优于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以PDL为光源的PDT治疗在近期疗效上优于单纯的PDL治疗,但远期疗效两者并无差异。PDT主要的不、良反应是有加重玫瑰痤疮红斑的风险。 6.LED光(蓝光、黄光、红光):靶目标为原卟啉Ix、血红蛋白。蓝光对丘疹脓疱有显著的改善作用;黄光可改善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但临床效果弱于IPL、PDL和KTP;红光更多结合光敏剂进行光动力学治疗。(四)手术疗法: 对于不伴丘疹、脓疱,而以毛细血管扩张或赘生物损害为主的玫瑰痤疮,药物治疗很难奏效,需酌情选用手术治疗 1.划痕及切割术:适用于毛细血管扩张及较小的鼻赘损害。手术时需根据鼻部毛细血管扩张程度、局部皮损增生肥大程度调节三锋刀或五锋刀露出的刀刃长短。疗效不满意者,间隔3~6个月可行第2次手术 2.切削术及切除术:对于单一或数个较大的鼻赘(鼻瘤)损害,需采用切削术或切除术治疗。术前需参考病前鼻部形态照片,作为切削塑形的依据,或根据患者鼻孔的大小、形状,粗略估计出患者大致正常的鼻部形态。近年来亦有采用超声手术刀进行切除、切割,其切割速度快,止血好,没有过热现象,并且不影响切口组织的愈合。(五)中医中药: 1.辨证论治:①肝郁血热证:治宜疏肝解郁,清热凉血,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或选用丹栀逍遥散等中成药;②肺经风热证:治宜疏风清热,解毒宣肺,方选枇杷清肺饮加减,或选用枇杷清肺饮冲剂、黄连上清丸等中成药;③脾胃湿热证:治宜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方选黄连解毒汤合除湿胃苓加减,或选用西黄丸、新癀片等中成药;(蓟痰瘀互结证:治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方选通窍活血汤合海藻玉壶汤加减,或选用大黄蟓虫丸、海藻玉壶丸等中成药。 2.外治疗法:①皮肤潮红、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以复方黄柏液冷湿敷或冷喷,每日1—2次;②丘疹、脓疱,以新癀片研碎,凉开水调成糊状外敷,每日1次。六、不同类型玫瑰痤疮治疗方案的选择 临床上可能两种以上类型的玫瑰痤疮重叠,如毛细血管扩张基础上发生丘疹脓疱,肥大增生型也可能伴有轻度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或丘疹脓疱。处理原则可以某一型别为主,根据皮损转归情况序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见表1。(一)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1。局部治疗:①外用药物:对红斑型可考虑外用壬二酸、菊酯乳膏或1%伊维菌素乳膏(对毛细血管扩张无效);外用这些药物应注意对皮肤的可能刺激反应;对于面部潮红或红斑明显的皮损,可使用0.03%酒石酸溴莫尼定凝胶;对伴有瘙痒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吡美莫司乳膏或他克莫司软膏;(④局部冷敷、冷喷:针对皮损潮红肿胀、有明显灼热不适感的情况尤为适用;③光电治疗:在皮损稳定期,可考虑使用IPL、PDL或Nd:YAG激光治疗毛细血管增生。注意这些治疗方法能降低皮肤屏障功能,可能会诱发玫瑰痤疮红斑、丘疹或脓疱。2.口服药物:羟氯喹、抗微生物类药物(如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甲硝唑或者替硝唑等)。’对于皮损潮红明显、灼热感强烈的患者,可服用卡维地洛;对有明显焦躁、忧郁、失眠等的患者,可短期服用抗抑郁药物。(二)丘疹脓疱型:1.局部治疗:①外用药物:甲硝唑、壬二酸、菊酯乳膏、1%伊维菌素乳膏、1%克林霉素或2%红霉素。对口周以及鼻部丘疹、脓疱患者,可考虑选用过氧苯甲酰凝胶,但面颊部慎用;②光电治疗:LED光(蓝光)、IPL,光动力治疗可慎重选用。2.口服治疗:①抗微生物类药物,首选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次选克拉霉素、甲硝唑或替硝唑;②异维A酸胶囊:在抗微生物类药物无效的情况下,可次选异维A酸胶囊;③羟氯喹:对同时伴有明显红斑或毛细血管扩张的患者可与抗微生物类药物联合使用。(三)肥大增生型:1.局部治疗:①对伴有丘疹、脓疱者,可外用甲硝唑、壬二酸、菊酯乳膏、1%伊维菌素乳膏、l%克林霉素或2%红霉素;②对伴有毛细血管扩张者,可采用PDL、IPL、或外科划痕术;③对形成结节状肥大者,可采用CO:激光、Er激光治疗或外科切削术及切除术。2.口服治疗:首选异维A酸胶囊,但必须配合使用保湿润肤制剂。伴有丘疹、脓疱,可同时选用抗微生物药物。(四)眼型:如果并发明显干眼症状,给予优质人工泪液;睑板腺相关角膜结膜病变时,外用含激素的抗生素眼膏、人工泪液等。七、患者教育1.防晒、防过热因素:以打遮阳伞、戴墨镜、戴帽子等物理防晒措施为主,皮损基本控制后可考虑试用温和的防晒霜,尽量不用过热的水洗脸。2.心理安慰及睡眠:放松心情,避免紧张、焦虑或情绪激动,有利于病情康复。少数患者具有焦躁、忧郁、失眠等症状,可选用抗焦虑类药物。3.饮食:清淡饮食,忌烟酒及咖啡或过冷过热饮食,避免辛辣、油腻。4.护肤:患者需长期使用保湿护肤品以保护皮肤的屏障功能,减少该病的复发或加重,慎用BB霜、隔离霜及各种彩妆。选择护肤品时应咨询医,必要时进行化妆品过敏试验。中重度患者建议护肤简单化,如面部干燥者,仅外用保湿护肤品。5.月经期加重的患者:必要时排除内分泌及生殖系统疾病。经前注意饮食、睡眠及心情调节,有助于防止玫瑰痤疮复发。八、疾病转归及预后 玫瑰痤疮一般经过3个月左右的治疗可以得到基本控制或明显好转;多数患者在数年或数十年内有反复发作性,需反复间断治疗;特别是阵发性潮红症状容易反复发作。
治疗原则目前对黄褐斑仍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 >基本策略:①避免诱发因素②强调防晒③注重保湿和修复皮肤屏障④合理选择外用药⑤恰当联合系统用药、激光和中医药治疗。>治疗目标:色斑变淡或恢复正常,面积缩小或消失>治疗策略:抑制黑素细胞活性,减少黑素合成及转运,促进黑素降解破坏>治疗应考虑的因素:发病病因及诱因、年龄、病程、伴发疾病>结合无创性皮肤检测:如Wood灯、玻片压诊、皮肤共聚焦显微镜和皮肤镜,观察色素颗粒的位置、黑素细胞是否呈树枝状增殖及血管改变等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Wood灯及玻片压诊色斑,可见到几种不同变化:色斑在Wood灯下色素增强,玻片压诊不褪色,治疗应以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以减少黑素合成及转运,促进黑素降解为主;色斑在Wood灯下色素大部分增强,玻片压诊时少部分色斑肉眼观察颜色变淡或色斑色素在Wood灯下少量增强,玻片压诊时大部分色斑肉眼观察颜色变淡,说明有血管及炎症因素参与,应在抗炎、改善微循环(如用灯盏细辛、甘草酸昔等)的基础上再行抑制黑素合成的治疗。>皮肤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观察黑素细胞树状突起多少和色素的分布,有助于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色素颗粒以表皮分布为主,黑素细胞树状突起较多,且近期有曝晒史,应以药物治疗为主,不建议激光治疗。>皮肤镜检查:黄褐斑色斑处血管数量增加并有血管形态改变。对于血管改变明显的患者应考虑给予氨甲环酸及激光治疗。>治疗细则基础治疗局部药物治疗全身药物治疗中医中药激光/强脉冲光治疗基础治疗:>避免诱发因素,调整生活方式:① 避免服用引起糖皮质激素水平变化的药物② 避免服用光敏性药物③ 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充足④ 调整心境,缓解紧张焦虑⑤ 规律而适宜的饮食⑥ 对于敏感性皮肤患者,化妆品的正确选择和使用十分重要⑦ 患者年越大或病程越长,治疗难度越大,建议及早治疗> 防晒:日光照射是黄褐斑发生的主要因素,防晒是所有黄褐斑的基础治疗,也是其他治疗必须配合的重要措施> 建议使用SPF230, PA+++广谱(UVA+UVB)防晒剂,需要每日使用,每隔3~4h涂搽1次,每次2mg/cm2,以减少由日光照射所引起的皮肤屏障受损及黑素细胞活性增加> 修复皮肤屏障:研究显示,黄褐斑皮损屏障异常,对日光暴露部位的皮肤色斑在使用脱色剂的同时还应注意皮肤保湿和屏障功能修复> 治疗相关疾病:积极治疗可能诱发或者加重黄褐斑的相关慢性疾病如肝脏疾病以及某些妇科疾病局部药物治疗:> 氢醍及其糖昔衍生物:被认为是黄褐斑的一线治疗药物。常用浓度是2%~5%,浓度越高脱色效果越强,但皮肤刺激也越大。通常每晚使用1次,治疗后4~6周可有明显效果,6~10周效果最佳,好转率可以达到37%~72%o> 氢醒的不良反应: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永久性皮肤白斑、外源性褐黄症和甲漂白、指甲褐色病变等。> 将氢醍、维A酸及糖皮质激素局部联合使用可提高疗效(又被称作Kligman三联配方)。>壬二酸:临床上常用15%~20%的乳膏。每日2次,疗程约6个月。1%~5%患者可出现瘙痒、烧灼感、针刺感和麻木感,1 %患者有红斑、干燥、脱屑、刺激,可引起接触性皮炎。> 果酸化学剥脱术:果酸是治疗黄褐斑一个有效的辅助方法,其浓度< 35% o治疗频率为2周1次,4~6次为1个疗程。> 不良反应:术中治疗区域暂时性红斑、肿胀、刺痛、灼热等不适感;术后1~2d,局部轻度发红、疼痛:术后3~7d可能出现结痂或脱屑。> 治疗禁忌证:拟治疗区有过敏性或感染性疾病;局部为创面或近期拟作其他手术:近3个月接受过放疗、冷冻及皮肤磨削术者;术后不能严格防晒者;免疫缺陷患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果酸过敏者。此方法具有一定的皮肤刺激性,可导致炎症后色素沉着,尤其是深肤色的患者应慎重。> 其他:外用左旋维C、熊果昔、谷胱甘肽、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氨甲环酸等均能抑制表皮黑素合成,均可作为外用制剂。全身药物治疗:> 维生素C和维生素E:维生素C能阻止多巴氧化,抑制黑素合成,维生素E具有较强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两者联合应用疗效更强。推荐口服为主,维生素C0.2g每日3次,维生素E0.1g每日1次。> 谷胱甘肽:谷胱甘肽常与维生素C联用,均可口服或静脉注射中医中药:> 内治法:应根据病程长短、皮损色泽、面积、伴随症状、舌苔等不同表现综合分析,辨证论治,随症加减> 外治法:临床常用中药磨粉制成膏霜剂外涂、面膜、或配成倒膜粉,或以内服方之药渣先熏后湿敷等等> 其他疗法:包括针灸、刮痞、脐贴、穴位埋线、拔罐、中药等离子导入及中药熏药等激光/强脉冲光治疗:> 激光和强脉冲光(IPL)治疗黄褐斑的关键在于对皮损炎症反应程度的控制,无论选择激光还是IPL,参数设定都要比较温和。> Q开关的大光斑低能量或点阵模式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且复发程度较轻,可在临床应用,但是目前不推荐作为临床长期维持治疗的手段。> 调Q和点阵激光:可供选择的波长:1064、694、1450、1540、1550, 1927nm等,建议2 ~ 4周1次,治疗6~10次。临床实践表明,大光斑低能量或点阵模式的调Q1064nmYAG激光效果相对较好,不过连续治疗次数不宜超过15次> IPL:对于某些黄褐斑有一定的效果,一般每3 ~4周治疗1次,治疗不超过5次小结>因黄褐斑的确切发病机理不清,目前的治疗不能保证所有患者取得满意疗效。>共识中引用的国内外治疗方案,大多数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仅为色素病学组专家们的认识及经验。>中医中药治疗黄褐斑有效,但需要加强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
各位静脉曲张患者及家属,大家好! 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准备,现通知大家,"下肢毛细血管扩张,静脉曲张,淤积性皮炎,淤积性溃疡的微创治疗" 拟于九月底至十月国庆节后开始。 在开始前会陆续通知联系各位患者及家属,请大家做好术前准备,在治疗当天带上以前的检查结果,并准备好医学弹力袜,到院就诊,完善各项检查后接受治疗,治疗当天即可下地行走活动。 特此通知!! 祝您身体健康!!
下肢静脉曲张一般经历十多年的病程后,会逐步造成下肢水肿、小腿皮肤颜色变黑(色素沉着)、淤积性皮炎、静脉血栓疼痛,甚至溃疡。 静脉曲张与长时间坐位及雌激素还有一定关系。和男性不同,女性的静脉曲张大多发生在办公室人群。因此,预防静脉曲张,要从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开始。 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会使下肢血液回流减少,要通过间断改变身体姿势来确保良好的下肢血液循环。建议每30分钟改变一次姿势,有条件的可在办公室里走一走或简单舒展下肢。坐立时抬高下肢或保持膝关节伸直状态,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下肢静脉的压力。建议坐立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双脚放在另外一个凳子上;睡觉时脚下可以垫高10厘米。 适度的锻炼既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也可以保持肌肉张力,建议每天走路或慢跑30分钟。含果蔬的均衡饮食可以提高纤维素水平,从而稳定血压和减缓静脉压力。吸烟和饮酒可以导致静脉管壁扩张,从而加重静脉曲张的发生和发展,因此要戒烟限酒。 选择鞋跟较低的鞋子和宽松的衣裤,尽量避免穿高跟鞋,太紧的衣裤也会阻碍局部血液循环。医用弹力袜可以给下肢提供持续的压力,从而促进血液回流,既可以预防静脉曲张的发生,也可以减缓静脉曲张的症状。 如果出现下肢静脉曲张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治疗。(转载)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病患处有明显的渗出倾向,瘙痒剧烈,同时非常容易复发,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夏季,总伴随着一些烦恼归来。天气逐渐升温,多风,导致皮肤水分丢失加剧,皮肤干燥皱裂,皮肤屏障功能减弱。皮肤防御力低下,加之个体内外部因素(如内部免疫失衡、父母有湿疹史;外部天气升温、接触过敏原、社会压力过大等),极易患上湿疹! 临床上,凡是具备了红斑、瘙痒、丘疹、水疱、脱屑、肥厚等特点,有渗出及融合倾向的皮疹,均可诊为湿疹。 湿疹,防大于治 湿疹作为常见皮肤病,当病情稳定后,尤其是湿疹高发的春季夏季,科学的日常皮肤护理能达到三个目的:控制湿疹症状、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也就是所谓的“防”。 湿疹日常护理三部曲之一:树立正确认知 经医生治疗稳定后便认为湿疹已经痊愈无后顾之忧,湿疹有传染性、不少人自行购药治疗等,都是是错误的认知。湿疹本质上是过敏性皮肤病,但发病原因因个体因素大不相同。发现皮肤问题首先请寻求专业皮肤科医生进行治疗,急于求成而“病急乱投医”切不可取,不听信网络或其他偏方,坚定长期治疗和科学护理皮肤才是正确认知。 湿疹日常护理三部曲之二:避免诱发或加重 湿疹之所以令人苦不堪言就在于其易受刺激反复发作,给人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少困扰。因此,查找可疑刺激因素必不可少,记录并注意避开可疑过敏原有助湿疹病情的缓解和治疗。常见过敏因素有: 吸入式过敏原如花粉、柳絮、粉尘、螨虫、动物皮屑等; 接触式过敏原如冷热空气、紫外线、辐射、化妆品、洗洁精、染发剂、肥皂、化纤用品、塑料、金属饰品、寄生虫等; 食入式过敏原如牛奶、鸡蛋、鱼虾、牛羊肉、海鲜、动物脂肪、异体蛋白、酒精、毒品、抗菌素、消炎药、香油、香精等。 湿疹日常护理三部曲之三:保护皮肤屏障功能 湿疹正是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的基础上,因刺激过敏和继发感染而加重的。及时修护受损皮肤屏障,尤其在春季要做到保湿锁水,增强皮肤对外界刺激的防御力。(转载)
夏天对于白癜风患者是个尴尬的季节,穿短袖、短裤、短裙,白斑就会暴露,逛街、挤公交、时不时会引来别人的目光。同样是女孩,别人谋划着去打美白针,我们白癜风一族,只祈祷神赐点黑色素给身上的白斑。 导演冯小刚回应自己的白癜风问题时,并没有把这当回事,反而自嘲道:“即使治愈,我也变不成黄晓明。”显然,我们比不上冯导过人的自信,白癜风影响颜值和心理这是毋庸置疑的。 很多人对白癜风缺乏科学认识以致一度被带入“沟里”,认为白癜风是传染病,治不好。还有人在短期治疗后未看到明显效果后被‘江湖郎中’忽悠了…… 白癜风易诊难治,第一道治疗关卡便是摆正心态,屏蔽谣言,绕开治疗误区。 误区一:“身上出现白斑,一定是白癜风” 虽然白癜风的典型皮损是皮肤上分散的、边界清楚的白斑,但是,并不是每一块皮肤上的白色斑块都是白癜风哟!临床上能够引发白斑的疾病除白癜风外还有很多,例如:白色糠疹、花斑癣、贫血痣、无色素痣、炎症后色素减退、特发性点状白斑等。所以发现白斑的患友请及时就医,切勿自诊自治。 误区二:“白癜风根本治不好” 这种说法大错特错!白癜风的确易诊难治,但大多数患者经过科学的治疗还是可能治愈的。除此之外,治疗白癜风的方法也很多,因此要因人施治,安全第一,注意副作用。 误区三:“要治好白癜风,那就必须多晒太阳” 阳光中的紫外线的确对皮肤中色素的恢复有帮助作用。但是,阳光中紫外线只占治疗量3%左右,达不到有效的白癜风治疗剂量。同时,过度曝晒反而容易引起晒伤,从而诱发新的白斑。 误区四:“姜、蒜、辣椒能治疗白癜风” 由于白癜风治疗过程比较漫长,有一部分人希望短时间内达到治愈的效果,于是轻信市面上的游医所谓的白癜风“偏方良药”,其中就有患者未经认真考虑就接受“使用姜、蒜、辣椒等去擦白斑杀菌”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因为白癜风与细菌的感染并没有关系。 误区五:“电线杆上找专家” 部分患者还存在由于轻信一些“广告说辞”而盲目用药的情况。殊不知,如果药物使用不当很容易引起各类副作用,包括外用药使用后发生局部皮肤萎缩及毛细血管扩张等,口服药使用后则可能引起肥胖、多毛、肝肾功能损害等后果,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误区六:“维C会加重白癜风” 普通大众认为得了白癜风就不敢吃富含维C的蔬菜水果。有些医生也认为维生素C因具有美白功能,不适合应用于白癜风,建议患者忌口。 其实印度学者在2011年曾进行过一项临床平行对照实验,研究发现禁食维生素C和每日口服维生素C1000mg对白癜风的进展并无差异。实验还证实,维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保护黑素细胞。 因此白癜风患者可以安心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西红柿、西瓜、酸枣、猕猴桃、石榴、掐不齐、决明子、鲜枣、沙棘、野苋菜、辣椒、柿子椒、苜蓿、歪头菜等。 医学上推荐每天补充维生素C的剂量为0.5~2.0克,所以上述蔬菜水果,咱白癜风患友可以放心吃起来。 所以,除了科学就诊之外,大家应着眼实际,调整好心态、规律作息,做好皮肤日常保养。(转载)
1.毛发的生长周期 (1)生长期:毛母质细胞生长旺盛,毛发每月约生长1厘米,可持续2-6年。 (2)退行期:持续2-4周,此时毛发停止生长,也不产生黑色素,毛囊的底部开始向皮肤表面移动。 (3)休止期:持续3-4个月,此期内毛发脱落毛囊开始长新的毛发。 2.毛发的脱落 老的毛发随着毛囊底部向上推移而自然脱落或易被拔出而不感疼痛。梳头或洗头脱落的头发多是这一期的头发。 在任何时候头部大约1/10毛囊是在休止期。 头发的正常脱落 人体头部大约有10万根毛发,通常头发的85%~90%处于生长期,1%在退行期,只有10%-14%处于休止期,正常平均每天掉发的数量为50-100根 在生长期毛发每日生长的速度随年龄、性别及季节有少许差异。毛囊实际密度随年龄增长而相应降低 脱发的信号! 平均每天掉发超过100根,并持续2~3个月以上! 需咨询医生,查明病因 脱发与哪些因素有关? 遗传、内分泌、神经精神因素 某种疾病 饮食 药物 化学品接触、放射线、外伤 某种微生物感染 1、遗传因素 男性型脱发(早秃)患者中一部分的人可发现有家族遗传史。 男性型脱发,其遗传基因是在雄激素作用的条件下才表现出来,在医学遗传学上称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II型5a-还原酶活性,T DHT 一些斑秃也与遗传有关 约10%~20%斑秃患者家属中有同样病史 2、内分泌因素 脱发部位的头皮内双氢睾酮(一种雄性激素代谢物)的浓度均高于正常人。 科学家发现头皮内有一种5a还原酶的蛋白酶可将睾酮转化为双氢睾酮。 斑秃与甲状腺素代谢异常有关. 3、精神因素 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繁忙工作环境中的人,可出现弥漫性或局限性脱发现象,这种精神刺激可能使自主神经或中枢神经发生功能发生紊乱,影响毛囊毛乳头微血管循环,从而导致毛发生长功能受到抑制 4、内脏疾病 患有某些疾病常可伴有脱发表现,如贫血、白血病、癌肿等,这种脱发称为症状性秃发。 5、头皮疾病 有些发生在头皮上的皮肤病,如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疣状痣等因可引起局部毛囊的破坏导致毛发的脱落且难以再生------假性斑秃. 6、饮食因素 由于饮食中缺乏某些营养要素可引起脱发,如长期缺乏毛发的主要原料胱氨酸以及形成毛发所必须的维生素A、B2、B6、C,钙、磷、叶酸等均可导致毛发生长不良或脱发 7、药物因素 口服或注射某些抗癌或免疫抑制药物,特别是在长期或大量应用后,由于毛囊生发功能受到抑制,常可引起弥漫性脱发,停药后即可逐渐恢复正常。 8、放射线 X线、镭、90锶、32磷等放射线或放射性核素已广泛用于恶性肿瘤或其他某些疾病的治疗,当达到一定的累积量时可能导致脱发。 9、头皮局部损伤 机械性外力因素或意外接触一些高温或化学品所引起,如一些女孩子因扎辫子妇女因用卷发夹过紧均可引起脱发,成为牵引性脱发 10、感染因素 头皮的细菌性或真菌(霉菌)性感染,如果病变累及毛囊或皮肤深层组织(真皮、皮下组织),造成结构破坏,则常导致头发不能再生,为瘢痕性秃发,秃发性毛囊炎、疖、继发性脓皮病及头癣(黄癣、脓癣)等。 男性型脱发 男性型脱发又叫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脱发,是在遗传基础上,由于雄激素水平高而引起的脱发。本病通常于18-25岁开始发病。本病不仅见于男性,也可见于女性。 本病的正式和非正式名称还有很多,如:雄激素源性脱发、早秃、遗传性脱发和脂溢性脱发等。 男性型脱发通常在头发过早脱落的同时伴有头皮皮脂溢出、头皮屑较多等情况。 发病因素 多基因遗传的证据: 1)本病具有遗传性状的流行病学特征。 2)在人群中秃发的轻重程度呈正态分布 3)随家庭成员受累人数的增加,患病的危险度也增加。 4)严重秃发的妇女较轻度秃发的妇女携带更多的易感基因。 5)秃发女性比秃发男性携带更多的易感基因。 男性型脱发的发病年龄 本病发生于青春期后,有的甚至在17岁时就出现明显的脱发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为常见,大约40%年届40的男士和50%年届50的男士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 男性型脱发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方法(口服、外用) 手术治疗方法 美容法 头发的保养和护理 调整好生活习惯 生活有规律,安排好作息时间,保证良好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消除心理压力,积极乐观,避免烟酒过度。 调整好心情 各种类型的秃发,尤其是斑秃、全秃及男性型脱发患者,除了接受必要的药物或其他治疗外,保持心情舒畅,消除不必要的紧张情绪,克服自卑心理,至关重要。 合理摄取营养素 通过多种营养素的协调配合,才能发挥各自独特的营养功能;每日膳食中包括下列五大类食物:①谷类、薯类、干豆类;②动物性食品如肉、禽、蛋、鱼、乳等;③大豆及其制品;④蔬菜、水果;⑤动植物油脂、食用糖。 多吃鸡蛋、牛奶、瘦肉、豆类、鱼贝类、玉米、香菇、青菜、芝麻、核桃等。 局部按摩 用双手十指指端在头皮上向前或向后梳理头皮头发,故又称“梳头疗法”。通过头皮的梳理按摩,起到行气活血、理筋顺络之功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保健按摩术,可促进头部头皮内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改善毛囊内毛乳头营养状况,有助于毛囊内生发功能的恢复。 选用合适的洗发香波 选择适合自己发质的香波。掌握正确的洗发过程。适宜的洗发频率 正确应用护发素 使头发变得柔软、顺滑、易梳理、赋予自然光泽、防静电 少用烫发剂 烫发过程中发生在纤维上的化学反应是从发表面开始逐渐进入发内部,就造成了发膨胀,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化学结构(二硫键)处于断裂状态,这就降低了毛发的抗张强度,发的弹性也会降低,烫发时引起毛发表面粗糙,并很容易出现剥蚀,或出现毛干的纵向开裂,应尽量减少梳头,吹发和洗发等修饰头发的频率和强度。 慎用染发剂对苯二胺易致敏 不用漂发剂黑素氧化脱色,破坏角蛋白降低张力----纤维断裂无光泽 脱发患者应该如何护理头发? 调整好心情 -合理摄取营养素 -局部按摩 -选用合适的洗发水 -正确应用护发素 -少用烫发剂 -慎用染发剂(转载)
长时间的站立和行走会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从而使下肢出现肿胀、浅静脉隆起、扩张、变曲,甚至迂曲。 日常工作中可以不时做一些腿部保健的“小动作”: 1.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自我调节站立姿势,适当活动左右脚,轮换承担身体重量或以脚尖为中心,做踝部旋转运动,以缓解长时间站立引起下肢麻木水肿,减轻体重对双足的压力,既减轻疲劳,又增加脚踝关节韧带和皮肤柔韧度。此外还应经常做踮起脚跟,保持2~3秒,重复2~3次,通过双侧小腿后部肌肉收缩、挤压,促进血液回流。 2. 经常抬高双腿,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腿部血液循环。 3. 避免经常提超过10千克的重物。 4. 保持正常体重,以免因超重使腿部静脉负担增加。 5. 按摩小腿10~15分钟,可以减轻下肢肌肉的酸疼,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6. 戒烟。 7. 保持脚及腿部清洁,避免受伤。 8. 如腿部皮肤比较干燥,应遵医嘱涂药。 9. 每晚检查小腿是否有肿胀情况,晚上睡觉时,将腿垫高约15厘米。 10.参加体育锻炼,如经常走动、踝关节的屈伸活动,会促进小腿肌肉的收缩。养成运动腿部1小时的习惯,散步、快走、骑自行车、跑步皆可。 医用弹力袜 巧妙来帮忙 养成每天穿着医用弹力袜。选择正确的弹力袜压力对于预防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十分重要,选择的压力过低起不到预防或治疗的目的,压力过高则会阻断动脉血液供应。小腿静脉压过高的人,应在每天起床后,就穿上弹力袜,晚上睡觉时再脱下。正确的梯度压力是由脚踝处逐渐向上递减,即踝部压力最大,小腿次之,膝往上最小。 小贴士: 穿弹力袜的最佳时间是在早上起床之时,此时腿部血管系统处于启动最大功能的状态,肿胀还没有发生。由于医用弹力袜压力较高,建议患者在睡觉休息前脱掉弹力袜。 正确的方法: 穿医用弹力袜要讲究方法,应该一手伸进袜筒,捏住袜头内二寸的部位,另一手把袜筒翻至袜跟,把绝大部分袜筒翻过来、展顺,以便脚能轻松地伸进袜头。拇指撑在袜内侧,四指抓住袜身,脚伸入袜内,将袜子拉向踝部,循序往回翻并向上拉,穿好后将袜子抚平。 穿或脱弹力袜时,不要让饰物或指(趾)甲刮伤弹力袜。在干燥的季节,要预防脚后跟皮肤皲裂,以免刮伤弹力袜。 此外,弹力袜也需要定期清洗,爱出汗的人更应该注意清洁。洗涤时要用中性洗涤剂,在温水中洗,不要拧干,用手挤或用干毛巾吸除多余的水分,于阴凉处晾干,勿置于阳光或人工热源下晾干或烘烤。(转载)
腿上的静脉曲张困扰许多人。不仅仅带来外观不雅,更是因为长期的静脉曲张往往伴随着系列临床并发症:下肢沉重、午后水肿、小腿皮炎、溃疡、出血和血栓形成等。 但从专业术语来讲,静脉曲张并不是“病”,而是一种肉眼可视的临 床 体 征。其背后的病因,才是真正的“病”! 哪些疾病可以发生静脉曲张呢? 最常见的就是单纯性浅静脉曲张(没有深静脉阻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静脉曲张”)。 单纯性静脉曲张主要有三类静脉瓣膜倒流的情况。大部分医生对于大隐静脉的处理比较熟悉,但是很容易遗漏小隐静脉和交通静脉的病变,因为后者往往比较隐蔽。因此,临床上绝大部分的术后复发病例,和小隐静脉和交通静脉的病变有关。纠正了静脉曲张后,可以预防后续的并发症。 不是所有的静脉曲张都适合手术。比如在深静脉阻塞的情况下,浅静脉曲张是一种代偿的结果,不能轻易手术。 下肢动静脉瘘也可以表现为“静脉曲张”。这种静脉曲张是因为动脉血流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因素直接灌入静脉,高压的血流长期冲击静脉,导致缺乏周围组织支撑的浅表静脉扩张扭曲。 还有一种疾病很容易被忽略,它就是布加综合症。由于下腔静脉阻塞,部分患者也能表现腹壁和双下肢的静脉曲张。 生面对静脉曲张,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超声扫描 (2)检查腹壁有无扩张扭曲的静脉。 (3)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需要处理吗? 浅静脉曲张的早期处理,可以改善深静脉瓣膜的返流。因此,对于深静脉瓣膜返流的患者,一般只需要处理浅静脉就可以达到治疗效果。过去针对深静脉瓣膜的手术,由于创伤大、并发症多、效果差,已经被逐渐弃用。 得了静脉曲张怎么办? 静脉曲张的治疗专业性很强。过去传统的手术由于并发症多、复发率高、需要住院等缺点,已经开始逐渐被替代。取而代之的,是静脉曲张治疗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1)局麻 (2)无切口或微孔 (3)全程超声监控 (4)精准闭合 (5)术后即刻行走 (6)无需禁止冲浴 (7)无需长期穿弹力袜 (8)性价比更高 (9)64法则 有静脉曲张困扰的患者,欢迎咨询西南医院皮肤科罗娜医生给您进一步排忧解难。微信号: RonaLuo2013
一、手部湿疹(hand?eczema)是一类发生于手部的 炎症性皮肤病,囊括了手部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 等原发皮损及糜烂、渗出、鳞屑、结痂、苔藓样变、角?化过度、皲裂等继发皮损,伴有或无瘙痒等症状的?手部湿疹皮炎样改变,国际上有称其为手部皮炎(handdermatitis)。皮损组织病理可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海绵水肿、棘层肥厚,真皮浅层?血管周淋巴细胞浸润。因临床表现多样、病因复杂、病程迁延、治疗困难等特点,且手部与外界环境接触频繁,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心理状态造成严重影响。 二、手部湿疹病因复杂,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外源性因素多为接触因素和机械损伤,包括:①接触性变应原,如金属制品(镍、铬、钴)、天然橡胶、芳 香剂、食物蛋白(生肉、动物内脏、谷物)等;②接触 性刺激物,如酸、碱、有机溶剂或其他化学制品等强 刺激物,或水、肥皂、洗涤剂、机油、印刷品等弱刺激物;③机械损伤,如外伤、搔抓、长期摩擦等。内源性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特应性体质、精神状态、激素水平、机体免疫状态、微量元素变化等。超过半数的患者由职业接触导致,见于长期接触机械?润滑油、有机溶剂的工人,频繁洗手、接触消毒剂的?医务人员,长期接触洗涤剂、长期湿水的家庭主妇,?接触洗发水和染发剂的理发师以及接触水泥等材?料的建筑工人等。特应性体质在内源病因中占?主导地位,有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病史者患手部湿疹的风险显著高于无AD病史的人群。 手部湿疹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且不同亚型的发病机制存在差异。一般认为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由Ⅳ型超敏反应引起,而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则由外?源刺激物诱发的细胞毒作用导致。聚丝蛋白基?因突变、角质层脂质及神经酰胺含量下降、经表皮?失水率增多以及皮肤菌群定植率升高可能与特应?性手部湿疹的发病相关。皮肤暴露于刺激物?和变应原后激活体内炎症反应,启动固有免疫细胞?并活化T?细胞,释放多种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导?致组织细胞损伤并加剧皮肤屏障破坏;而屏障功能下降后又使得外界物质及病原微生物更易进入皮肤,加重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形成恶性循环。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是手部湿疹反复发作的中心环节,这使得病情迁延不愈。 三、辅助检查 1.?斑贴试验:为明确潜在的致敏因素,建议对所有手部湿疹患者做斑贴试验,尤其建议对职业相?关性皮炎以及顽固性、难治性、慢性患者进行检查。除常用的基础斑贴筛查项目,必要时还需对?患者日常接触的护肤品、外用药和工作环境中的化学物质以及手套等进行针对性斑贴试验检查。斑?贴试验结果应在第2-3天及第5-7天进行评估,如果只评估1次,会丢失将近 20%的阳性结果。对斑贴试验结果应根据患者实际暴露接?触史做相关性分析,相关或可疑相关的斑贴试验阳?性结果可作为ACD?的诊断依据。斑贴试验阴性不?能作为排除特定变应原的标准。 2. 点刺试验:主要用于诊断CU/PCD,即在疑有?Ⅰ?型超敏反应时使用点刺试验明确病因。为明确?特应性体质是否为发病因素,可对吸入变应原也进?行点刺试验。对于经常使用乳胶手套的患者,可单?独针对乳胶变应原进行点刺试验或放射过敏原吸 附试验。进行点刺试验前应准备肾上腺素注射液?以防个别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3. 特异性 IgE 测定:血清特异性 IgE 测定主要?用于明确特应性体质,同时对?CU/PCD?有一定诊断?意义。 4.?感染相关检查:疑诊为手部湿疹的患者均建?议进行真菌涂片或真菌培养检查以排除原发或继?发真菌感染可能。细菌革兰染色涂片检查可排除?细菌感染相关性疾病,皮肤刮片镜检用于排除疥?疮,免疫荧光染色、病毒培养或PCR可用于排除单?纯疱疹病毒感染[4?5]。 5.?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可为鉴别银屑病、毛发?红糠疹、扁平苔藓等疾病提供参考,但不能用于确?诊病因,也不能区别ACD?和ICD[5,17,19,21?22]。 6.?皮肤镜检查:可用于鉴别其他手部有特殊表?现的皮肤病,如银屑病、扁平苔藓、多形红斑、环状?肉芽肿等。对于部分因特殊原因不能接受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的患者,皮肤镜检查对诊断有一定提示?意义。 四、手部湿疹的防治应结合病因、病程、严重程度、?皮损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制定个体化方案,积?极寻找病因、明确诊断、控制并发症、尽快改善症状?并延缓和减轻复发。 手部湿疹常常反复发作并难以治愈,对患者的?身心影响较大,因此健康教育及完善的预防措施尤?为重要。预防的重点是手部皮肤保护,避免接触刺?激物/变应原,加强润肤保湿。皮肤屏障受损是手?部湿疹反复发作的中心环节,加强润肤可有效促进?屏障功能恢复,是手部湿疹的基础治疗。 1.?合理使用手套:对于工作中频繁接触变应原、刺激物以及长期湿手作业的人群,应在工作时?佩戴防护性手套,手套应完好无损,保持内部清洁?干燥。手套的材料和使用方式十分重要,长时间使?用密闭性橡胶手套引起皮肤发热和出汗可导致刺激性接触性手部湿疹的发生,而橡胶添加剂与乳胶也是引发变态反应性接触性湿疹和接触性荨麻疹的常见变应原。因此应尽量缩短戴密闭性手?套工作的时间,若?>?10min,应在内层加戴棉布质?手套以减轻出汗对皮肤的损伤。除职业性防护外,日常做家务时也需注意使用防护手套,并在冬季使?用保温手套。在使用手套的基础上加用润肤剂可?达到最佳防护效果。 2.?润肤保湿、适度清洁:合理使用润肤剂可改善角质层水合状态,维持皮肤脂质平衡,对于健康?人群可降低手部湿疹发病风险,对于患者则有助于?减轻瘙痒、红肿等皮肤症状,同时促进屏障功能恢复。建议每天工作结束后以及睡前多次使用润肤剂。但潮湿环境下或湿手工作时使用润肤剂可?能会增加变应原和刺激物的渗透,从而引发疾病或?加重症状。应选择不含芳香剂或防腐剂等的?润肤剂,富含脂类的皮肤屏障修复乳可能更有利于?皮肤屏障的修复。建议在白天使用含亲水性基质?的润肤剂,在睡前选择富含脂质的无芳香型润肤?剂。使用时均匀涂满整个双手,包括指尖、指缝和?手背。洗手最好避免使用肥皂等清洁剂,可用温?水冲洗双手后彻底擦干,并及时润肤。含甘油的乙?醇类消毒剂比肥皂和水对皮肤的刺激性小,因此在没有明显污渍时,可选择此类消毒剂代替肥皂洗手。湿手工作时不要戴戒指等饰物,以避免水渍?在局部残留,损伤皮肤。 3.?健康教育:应教育患者积极寻找任何可能的病因和加重因素并尽量去除。高风险人群(美发师、建筑工人、厨师、家庭主妇、医务人员等)需在工?作中合理使用手套及润肤剂、改善工作环境或替换?致病性材料以尽量避免接触刺激物/变应原,必要?时可更换工作。出现皮肤症状后应及时治疗,以避?免发展为慢性。需向患者强调坚持长期润肤的重要性,以减少疾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