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为身材矮小?2岁至青春期前儿童大致估算正常身高,可用公式:岁数×7+75(厘米)。低于正常身高2个标准差(大约相应年龄正常身高的6~7%),或身高低于同龄、同性别儿童平均身高3个百分位(通俗的讲,就是一百个同龄、同性别儿童按大小个子排队,最后3人为矮小)称为身材矮小。各年龄组正常身高与矮小症诊断标准可参阅“各年龄组男女儿童、青少年正常身高标准表” 二.身材矮小有哪些原因?内分泌、疾病、遗传、营养等因素均可造成身材矮小,其中较常见的原因是生长素缺乏、特发性矮小和性早熟及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当然,运动、睡眠、精神因素也与长高有关。三.发现身材矮小该怎么办?首先应去正规医院的儿童内分泌专科作相关检查,分清原因,做针对性治疗。目前已知有300多种疾病与身材矮小有关,不分原因乱服药无疑是可怕的。市场上有些增高药物含有性激素,有“拔苗助长”之嫌,并可促进骨骺(骨骼生长线)提前融合,导致骨骼生长过早停止,最终身高反而下降。四.身材矮小应做那些检查?首先要拍左手X光骨龄片,以了解骨龄大小,并做成年身高预测。通常骨骼正常发育时,骨龄与年龄大致相等。骨龄与年龄相差过大或预测身高过低时,应积极寻找原因。骨龄大于年龄(如8岁儿童骨龄为10岁)多见于性早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骨龄小于年龄(如8岁儿童骨龄为6岁)多见于生长激素缺乏症、性发育迟缓等。并查看骨骺是否已闭合,若骨骺已闭合则再无长高可能。对于需要治疗的儿童,需做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检查甲状腺素、性激素、染色体(部分女孩)等,应用生长激素前,一般还需要检查头部磁共振(MRI)、肝肾功能、血糖、血常规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IGFBP-3)等。五. 目前对身材矮小治疗效果如何?根据不同原因效果不同,若因甲状腺素缺乏,只需口服甲状腺素片,在小年龄儿童每年平均可增高8~16厘米,并可改善智力;若系生长激素缺乏,注射生长激素效果也相当好,每年平均可增高8~14厘米;对于性早熟,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安全有效,可抑制性成熟,改善终身高。同时由于身高增长主要与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GH-IGF)轴有关,有很多病因引起的矮小,是通过影响GH-IGF轴的分泌规律、GH、IGF的活性或其受体的敏感性而造成的,其中包括一部分家族性矮小患者,也是生长激素治疗的适应症,但非生长素缺乏者治疗效果稍差于生长激素缺乏者。六.身材矮小孩子什么时候治疗最合适?治疗越早效果越好,特别是甲状腺功能减低儿童,不及时治疗,会影响智力发育。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矮小都是“晚长”或营养不良造成,这样很容易耽误最佳治疗时机。我国近二、三十年来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而食品安全下降,环境污染,保健品泛滥,加上各种不良信息的传播,孩子的发育比上一代人明显提前。矮小儿童由于生长慢,生理需要量少,食量常常较小。为了尽早发现,除与同龄儿童比较身高外,平时还应注意孩子的生长速率,3岁至青春期每年小于4~5厘米,青春期每年小于5.5~6厘米,视为生长迟缓,应及时去医院找儿童内分泌专科医师检查咨询。如:女孩骨龄超过12岁后身高增速开始减缓,骨龄14岁后更锐减至每年1~2厘米,女性初潮后一般平均再长5~7厘米。一旦青春期结束,骨骺闭合再无长高可能。当然,过早使用也不合适,正常人在不同生长阶段,生长调节方式是不一样的。1周岁之前,延续宫内生长调节方式,以代谢轴调节,1周岁之后逐步向生长激素调节过渡(因而生长素缺乏者1周岁前常常不矮),2周岁以上基本以生长激素调节为主,极个别需要到3周岁左右才完全由生长激素调节,因而虽然目前也有人主张2岁后可开始应用,但多数人观点还是3岁以上再用更好。七.注射生长激素副作用是不是很大?生长激素与一般所说的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同,它由脑垂体合成,定时释放,平时在血中浓度很低,释放时血中浓度可突然增高30-50倍,消失也很快,半衰期仅20-30分钟。目前人工合成的生长激素与人体自身的生长激素完全一致,而且在选择注射时机时尽量与人体生理过程吻合,特别是补充自身生长素不足时,至少有有利于健康的一面。另外,通过详细检查,定期监测,也可减少一些副作用的发生。生长激素用于儿童增高国外已有50多年历史,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是被目前国际上对药品审查最为严格的机构--美国药品食品管理局(FDA)认可的增加身高唯一安全有效药物,每年可使矮小儿童增高8~14厘米。欧洲小儿内分泌协会(ESPE)总结几十年的治疗试验结果,于1993年正式宣布“rhGH在应用于常规治疗时具有令人吃惊的良好疗效和安全性”。八.正常人对自己身高不满意是否可用生长激素?正常人身高正常,当然不建议使用生长激素。不过,对于身高偏矮,骨骺尚未闭合的儿童,在家长有强烈时,详细检查,排除一些不适合治疗的因素后,恰当使用生长激素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终身高,但非生长素缺乏者,治疗效果不如生长激素缺乏者明显。用药前需摄骨龄X光片,以了解骨骺是否闭合,对骨骺已闭合或成年人绝对无效。2003年7月25日,FDA放宽了对重组人生长激素的使用范围,允许让身材异常矮小的,非生长激素缺乏儿童通过生长激素治疗,改善成年身高。但应用生长素治疗费用仍然较高,并需通过皮下注射才能起效,有一定痛苦。国外有研究显示:“人的身高70%由遗传因素决定,30%由后天因素决定”。充足的睡眠、有氧运动(中等强度、有规律、连续性、每次不少于20分钟、尽量在户外)、平衡的饮食都很重要。九.家族性矮小者有无治疗办法?父母身高与子女身高密切相关,遗传身高计算方法:男孩=(父身高+母身+13)÷2±5cm;女孩=(父身高+母身高-13)÷2±5cm。此处的±5厘米不可小视,对最终身高来说,可认为差别“巨大”。这主要与营养、运动、睡眠、慢性病,甚至精神因素等有关,适当注意有可能达到高限。当然,家族性矮小,目前可归为特发性矮小类,多数情况下,只要骨骺未闭合,详细检查,排除不适合治疗的因素后,可通过适当治疗,在一定程度提高终身高。同时,由于父母过去都未进行过任何矮小方面的检查与治疗,不代表家族中肯定没有影响身高的疾病,有些疾病现在可以检查,并可得到有效治疗,如果孩子也有相同疾病,完全可能通过检查、治疗达到比较理想的终身高。如果发现孩子矮小,应用时找儿童内分泌专科医生做适当检查咨询。十、生长激素是否会促进骨龄增长?时常有人说,生长激素会促进骨龄增长,其实,这种观点明显是一种误区。之所以有人有这样的看法,主要还是片面理解造成的。生长激素更多地应用于生长激素缺乏儿童,这样的儿童,骨龄常常偏低,应用生长激素使生长激素基本正常后,落后的骨龄有向正常骨龄靠近的趋势,容易误认为是促进骨龄增长,还有不少应用生长激素儿童,已经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骨龄快速增长也容易误认为是生长激素造成。因为用药期,出现任何问题都容易往药物影响上考虑。目前已经有足够证据表明,男孩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使雄激素不能转化为雌激素后,骨龄几乎可以做到不增长(由于尚未正式批准用于性早熟治疗,主要用于科研和部分少见病治疗),但芳香化酶抑制剂量并不象GnRHa那样会抵制生长激素分泌,和抑制生长激素受体的敏感性。说明骨龄增长,主要与雌激素有关(男孩体内一样有雌激素)。再说,如果生长激素会促进骨龄增长,也就起不了提高张身高的作用,FDA也不会批准使用它来提高终身高。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巨人症”,“巨人症”又称生长激素分泌增多症,常常是由于垂体瘤而大量分泌生长激素造成的,如果生长激素会促进骨龄增长,“巨人症”患者骨龄就会早闭合,也就成不了“巨人”。
孩子身高理想了吗?期望孩子长多高孩子排队总在前三名;座位总在第一排;身高一年长不了5厘米;比同龄孩子矮半个头;孩子的裤子1年都穿不短。孩子偏食、挑食、不长个;父母不高,孩子一直偏矮;孩子发育过早。孩子身高达标了吗?家长的常见误区30%的家长在孩子生长迟缓时盲目乐观等待,固守“晚长”老观念;65%的家长在孩子身高偏矮时,会考虑使用增高保健品等,甚至盲目进补;75%以上的家长无法提供目前孩子准确身高;97%的家长不知道孩子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好消息来了☆冬季儿童生长发育科普讲座走进长春儿童医院您的孩子是否正被矮小、肥胖、早熟等生长发育问题所困扰呢?快去看看。长春市儿童医院儿科将举办“儿童生长发育”公益讲座。对孩子身高、发育有困扰的家长们千万不要错过,可以前往参加科普讲座,现场还可以为孩子进行免费生长发育评估、矮身材筛查。假如您的孩子有以下情况之一,欢迎亲临本次活动现场,聆听科普讲座,接受专家义诊咨询:1.孩子身高明显落后:3岁儿童低于90cm;4岁儿童低于97cm;5岁儿童低于107cm;6岁儿童低于109cm;7岁儿童低于115cm;8岁儿童低于120cm;9岁儿童低于125cm;10岁儿童低于129cm;11岁男童低于133cm,女童低于135cm;12岁男童低于138cm,女童低于140cm;13岁儿童低于145cm;14岁男童低于153cm,女童低于148cm;15岁儿童低于158cm;2.孩子有性早熟困扰:女童8岁前乳房发育或10岁前月经来潮;男童9岁前睾丸阴茎开始明显发育,9-12岁明显窜个子,长喉结,变声。活动时间2018年1月1日-2月28日活动地点长春市儿童医院二楼9诊主讲医生刘静主任活动内容免费的科普讲座、生长发育评估、矮身材筛查、生长发育咨询身高低于第三百位矮小患者可享免费测骨龄活动报名报名电话:0431-89332147或扫描二维码统一发送科普讲座时间和地点专家简介刘静,主任医师,内科门诊主任。1986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从事儿内科工作28年,精通小儿内科各种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擅长治疗儿科内分泌疾病。诊治各种原因引起的矮小、肥胖、性早熟及青春发育延迟。现任东北三省儿科内分泌学会委员,吉林省内分泌学会委员,吉林省风湿学会委员。主持引进的新技术骨龄评定及成年身高预测在儿童生长发育性疾病的应用获得长春市卫生局新技术二等奖。完成省卫生厅科研1项,参加国际级科研1项,发表国家及省级论文20余篇。矮身材可以改善:寻求专业干预,莫信虚假增高广告,尽早干预费用少、疗效好,遵医嘱安全有效改善身高。
骨龄是判断儿童骨骼发育年龄的标志,骨龄提前意味着骨骼的发育提前,对孩子的身高有很大的影响。骨龄越提前孩子的生长空间越小,骨骺闭合时间越提前,严重的甚至使孩子停长。所以延缓骨龄的增长速度是帮助孩子长高的一个重要途径,孩子晚发育一年就能多长2-3cm,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延缓骨龄呢?首先,如果孩子骨龄与年龄相差不多,大概在一岁以内,现在的身高已经到了该骨龄所对应的身高,并且排除了疾病,那么生活中注意以下几方面,会有助于延缓骨龄的增长。1控制体重儿童体型分三种身高=体重:匀称型(标准),身高生长一般会相对平稳身高>体重:苗条型(稍偏瘦),身高生长一般会相对较快身高<体重:粗壮型(肥胖),身高生长一般会相对较慢在这三种体型中苗条偏瘦体型的孩子相对来说会长的更好,而那些粗壮偏胖体型的孩子往往骨龄会偏大极易早发育,因此控制体重可延缓骨龄生长速度。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合理饮食,避免摄入过多高热量、高糖的食物,保持均衡偏瘦的身材,保持体重增长速度低于平均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身高发展,尤其青春期前效果更佳。一般来说:2—12周岁的儿童每年体重增长控制在2千克以内青春期每年体重增长控制在3千克以内16周岁以后一般不建议再长体重2良好生活习惯避免让孩子接触过多情感喜剧或两情相悦的画面,看多了容易诱发性腺激素分泌,引发早发育。保持良好的情绪能使儿童的心情娱悦,增加生长激素的分泌,反之长期处于抑郁、悲伤情绪,容易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导致正常的生长发育也受到抑制。3适当运动如果孩子的骨龄稍微提前,可以通过加强体育锻炼来调整和改善。平时选择一些跳跃类、自由伸展的体育项目,比如游泳、舞蹈、跳高、篮球、羽毛球、跳绳等,每天至少保持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通过这些运动可以有效促进骨骼生长。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骨龄较实际年龄提前超过一岁或更多的话,生长潜力受损,成年终身高不理想,最好带孩子去医院做个详细的检查,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干预骨龄。
身高是关系着孩子一辈子的大问题,越来越多的父母对孩子身高问题重视起来。有调查显示35%的宝妈对孩子目前的身高不满意。为了让孩子们长高,家长们也都挖空心思的补钙、试偏方却效果甚微,其实帮助孩子长高并没有那么难,日常生活中做好以下几件事就能帮孩子多长几厘米!一、定期测量身高和体重并做好记录儿童体格的生长是连续的过程,从出生开始父母就应该定期为孩子测量身长或身高还有体重,并记录好数据。科学测量身高方法1.将在医院等身高管理机构专业测量的数据,标记在身高尺上。2.示意孩子松掉辫子,脱掉鞋子、外套(头发的厚度会影响身高测量准确度,厚重的外套会影响体重的测量准确度)3.让孩子站到身高测量尺前,脚后跟靠尺脚跟并拢,脚尖打开45度。4.家长可以手轻轻碰触下颌上下左右调整头部位置,站在孩子的正前方,调整眼角与耳朵上缘在同一水平线上。5.用书本(或其他工具)的直角,靠墙直角滑下至头顶(横向放置书本是不正确的,容易因书本弯曲造成测量误差)。6.在测量尺上标记数据,确保同一测量尺,同一测量人,标记身高及测量年月日时,下个月再进行对比。二、定期对儿童身高发育水平进行评估家长需要把每次测量后的结果记录到生长曲线图上,并对照不同性别和年龄儿童的身高生长标准,评价孩子目前的身高所处的水平和生长趋势。生长曲线的意义在于连续动态观察,可以观察孩子在一段时间内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果生长曲线下降,往往提示生长发育出现问题,需要积极找出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否则时间太长了,很有可能不能恢复到原来的生长轨道了,导致成年后身材矮小。如发现生长过快现象,对早发育的发现有提示作用。同时连续的记录孩子每年的身高增长还能观察出孩子每年身高的增长速率,这对孩子身高的评价非常重要,因为孩子身高的增长是有规律的,在青春期开始之前的儿童期,也就是女孩9岁男孩10岁之前这段时间,身高增长占成年身高的80%,整个青春期才长20%,所以想让孩子长的高,每个阶段特别是儿童期需要孩子的生长速率不掉队甚至比同龄人高出一些。如果孩子每年的身高增长低于以下标准的最低值,意味着孩子需要及时就诊查明生长缓慢的原因。出生后第一年身高可以增长25cm;第二年增长10-11cm;三岁至青春期前期每年增长5-8cm;青春期每年增长不少于6-8cm。三、定期检查骨龄骨龄是能够真实反映孩子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家长必须对孩子的骨龄重视起来,定期监测骨龄并预测成年身高,在青春期前每年应为孩子测一次骨龄,进入青春期后每半年测一次骨龄,这样才能及时掌握孩子的身高增长与骨龄增长之间的关系,了解孩子的生长潜能,并根据骨龄和身高预测情况进行适当干预,防止由于骨龄提前、骨骺提早闭合,导致孩子生长空间缩短,终身高受损。遗传只影响身高的60%,后天环境因素对孩子身高增长的影响作用达到40%,因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创造良好的后天环境,除了以上几项重点工作以外,给予孩子合理营养、充足睡眠、适当运动、心情舒畅和疾病预防等等措施都可以有效地促进身高的增长。
能被偷走的东西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比如孩子的身高,很有可能在家长不知不觉中被“偷”走了!孩子身高的增长是有规律的:出生后第一年身高可以增长25cm;第二年增长10-11cm;三岁至青春期前期每年增长5-8cm;青春期每年增长不少于6-8cm。如果孩子每年的身高增长低于这个标准,孩子的身高则很有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偷”走了。要想揪出偷走孩子身高的“元凶”,必须要了解哪些因素会对孩子的身高造成影响。孩子的身高只有60%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的,剩下的40%受到后天的营养、运动、睡眠、情绪以及内分泌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孩子身高的后天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偷”走孩子身高的“凶手”。一、营养缺失营养是孩子长高的物质基础,营养的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儿童正常的长高过程。要想实现身高的增长,需要补充获取多达28种营养元素,如赖氨酸、钙、蛋白质、生物素、维生素、磷、钾、镁、铁、锌、硒、锰、膳食纤维、叶酸、泛酸、胆碱、钠、饱和脂肪、烟酸、多不饱和脂肪等。任何一种元素的缺失都将导致营养成为“偷”走孩子身高的凶手。父母对孩子的每日食谱,应做到多种食品搭配、营养均衡。二、缺乏运动运动是促进孩子长高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跳绳、篮球等跳跃类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来说,还能刺激骺板和骨骼,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使骨骼生长更旺盛。据医学专家调查研究:同龄儿童经常参加运动的比不爱运动的平均身高相差4-8厘米,有的甚至更多。家长每天应让孩子进行适量的跳跃类运动,运动以第二天不感到疲惫为宜。三、睡眠不足睡眠与身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夜间深睡眠状态下,生长激素会出现分泌的高峰,分泌量是白天的5倍。其中,有两个时间段至关重要:一个是晚9点至第二天凌晨1点,特别是晚上10点前后,生长激素的分泌量达到最高;另一个是早上6点前后的一两个小时,生长激素也有一个分泌小高峰。要想让睡眠不成为“偷”走孩子身高的因素,最好让他们在晚上8:30前就上床,最迟也不能超过晚9:30,并在早上7点以后再起床。四、情绪忧郁情绪忧虑或沮丧的少女的生长激素分泌低于一般水平。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少女的情绪与身材的高矮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处于青春期和青春期前的少女如长期忧虑,其身高将比其他少女平均矮2.5-5cm。因此,家长应适度缓解孩子忧虑的情绪,避免施加过大的压力,导致孩子情绪不佳,影响身高增长。五、早发育很多家长会有疑问,为什么我的孩子长个儿早,到后来反而长不高?事实上孩子长得早多半是早发育引起的。早发育的孩子由于性激素的提前分泌,此时生长速率比同年龄、同性别儿童明显加快,身高明显增加。但同时骨骺提前闭合,身高增长提前结束,长高时间大大缩短。当同龄孩子开始蹿个时,早发育儿童因为提前“透支”而停止了生长,成年后身高矮小。有研究表明:早发育一年,身高少长7cm。家长应避免孩子食用含激素的补品或引起肥胖的快餐、接触超越其性心理年龄的行为画面,防止孩子出现早发育的症状。
时常有人说,生长素会促进骨龄增长,其实,这种观点明显是一种误区。2007年美国、欧洲、亚太等全球主要儿童内分泌学会的主要专家在墨西哥会议上达到共识:正常剂量生长素不促进骨龄的增长和性发育。 之所以有人有这样的看法,主要还是片面理解造成的。生长素更多地应用于生长素缺乏儿童,这样的儿童,骨龄常常偏低,应用生长素使生长素基本正常后,落后的骨龄有向正常骨龄靠近的趋势,容易误认为是促进骨龄增长,还有不少应用生长素儿童,已经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骨龄快速增长也容易误认为是生长素造成。因为用药期,出现任何问题都容易往药物影响上考虑。目前已经有足够证据表明,男孩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因为女孩不适合用,易造成男孩化)使雄激素不能转化为雌激素后,骨龄几乎可以做到不增长(由于尚未得到正式批准用于治疗性早熟,目前较少用于临床,主要用于科研),但芳香化酶抑制剂量并不象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那样会抑制生长素分泌,和抑制生长素受体的敏感性。说明骨龄增长,主要与雌激素有关(男孩体内一样有雌激素)。再说,生长素也常常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联合治疗真性性早熟,如果会明显促进骨龄增长,也就无法用于性早熟治疗了。 还有巨人症,也就是生长素分泌增多症患者,一般也无早熟或骨龄提前闭合现象,如果生长素促进骨龄增长,巨人症患者也就成不了巨人了。且如果生长素会明显促进骨龄增长,也就无法用于提高终身高了,FDA还会批准使用它来提高终身高吗?还会有那么多人花那么大的代价长期使用吗?
不少身材矮小孩子的家长,为了让孩子长高而四处求医,矮小症由哪些原因引起?什么样的矮小症不可能再长高?以及怎样正确治疗矮小症?矮小可由许多原因引起,除家庭性矮小外,多由疾病所致。常见的病因有:(1)内分泌疾病,占我们接诊病人的50%以上,如垂体性侏儒症、甲状腺肾上腺功能低下症、性早熟患者早期生长超前,而成年身高反而矮小;(2)染色体疾病常见Turner综合征,女孩发病,为一条X染色体缺失或结构异常所致,主要表现为身材矮小,及青春期第二性征如乳房不发育;(3)骨骼疾患如软骨发育不良、成骨不全;(4)宫内生长发育迟缓;(5)长期性营养不良;(6)体质性生长落后即我们常说的晚长;(7)各类遗传代谢性疾病,常伴智力低下。在内分泌疾病引起的身材矮小中,垂体性侏儒症最常见,此症是由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障碍所致,表现为匀称性矮小,智力正常常伴发性腺发育不良如小阴茎、隐睾及尿崩症等,90%以上的患者有出生异常史如臀位产、新生儿窒息等。可见异常生产时,颅内压增高及脑垂体细胞缺血、缺氧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故对非头位胎儿应采取剖腹产,预防本病的发生。目前小儿内分泌疾病治疗效果均好,用基因重组技术合成的生长激素(rhGH)治疗垂体性侏儒症,每年可增加身高8cm~16cm(平均12cm),部分病人经过治疗后已接近正常成人身高。用甲状腺素制剂治疗甲状功能低下症,中药调理结合西药(RHGHa)治疗性早熟等疗效均好。近看来 ,国内外许多资料亦表明生长激素对Turner综合征、软骨发育不良等均有促生长作用。而一些遗传性疾病目前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可见矮小由许多原因引起,对求治者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明确病因后,一些疾病可以治疗,有些疾病不需要治疗或目前尚无法治疗如家族性矮小、晚长。另外要拍左手腕骨平片,了解骨龄,但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矮小,骨骺闭合后均无法治疗。
几年前,性早熟只是一个医学名词,而如今已悄然逼近了孩子,而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儿童性早熟已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少儿内分泌疾病。女孩8周岁以前乳房开始发育,10周岁以前出现月经;男孩9岁以前出现阴茎、睾丸增大,身材迅速增高,可谓性早熟。性早熟的原因,有的是由于营养过剩而导致;有的是孩子的母亲使用了一种丰乳霜,在哺乳时,含有大量的雌性激素的丰乳霜被孩子部分吸收;有的则是孩子竟然把妈妈的糖衣避孕药丸当作糖吃了,导致了性早熟。除上述原因外,还有如下几种:动植物中残留的激素,反季节蔬菜和水果大部分都是激素催成的,常吃这样的水果对孩子的身体不好;环境类激素作祟;盲目进补和摄入保健品;过早的心理刺激,随着电视、影碟等的普及,一些儿童很早就可以从影视里接触一些超越其心理年龄的行为画面。性早熟的主要危害就是影响孩子正常发育,孩子青春期和生长期都提前,骨骺提前闭合,提前终止骨骼生长,发育开始身材较同龄儿童高,成年后身高往往却不够理想。同时,性早熟也影响孩子的性格及心理,患儿可能因自己在体型上与周围小伙伴不同,而产生自卑、恐惧和不安。过早来月经的女孩子往往精神十分紧张,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学习。也有一些孩子虽然不够诊断性早熟的标准,但存在性发育提前,对孩子也造成一定的影响,这类孩子也应及时干预,延迟性发育,促进身高增长。
性早熟是青春发育异常的一种表现,其特征为过早的出现性征并发育成熟(如女孩的乳腺、男孩睾丸),伴随着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和生长的突增。一般认为女孩8周岁前,男孩10周岁前出现性征,女孩在10周岁前出现月经,可诊为性早熟。近年来本病发病率明显升高,已成为最常见的小儿内分泌疾病之一。性早熟的分类:临床上分为真性性早熟与假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发动所致,也叫中枢性性早熟,其发生机制于正常情况相同,内外生殖器都提前成熟,伴有身高、体重加速增长、骨骼闭合提前,生长早期停止,最终身材较矮。假性性早熟:指第二性征发育出现在卵巢发育前,即可有乳房发育,阴毛及腋毛生长,而生育能力不提前,或有无排卵性月经,不伴有生长的加速及骨龄的成熟。病因:中枢性(真性)性早熟:多因颅底骨折、严重产伤、下丘脑肿瘤、结脑、麻疹脑炎后遗症等导致。假性性早熟:多因肾上腺皮质增生、肿瘤,性腺功能性肿瘤,胚胎瘤,误服避孕药,误用含性激素的食物、营养品、化妆品等导致。儿童性早熟可使儿童产生心理行为和体格发育两方面的危害。患儿可能因自己在体形、外表与周围伙伴不同而产生自卑、恐惧、不安。过早月经来潮而生活上不能自理及其智力、性心理尚未成熟,容易导致精神紧张,影响其正常生活、学习,甚至产生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性征提前出现的同时,多伴骨骼生长加速,但其骨骼提前闭合,故成 年后身高往往不到154cm。绝大多数性早熟可以治愈,但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对肿瘤病人,早期诊断并手术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采用甲状腺素治疗。特发性性早熟病人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GNRH类似物,可使患儿乳房退缩,抑制骨骼增长,最终提高身高,亦可用甲孕酮。总之,不管哪种药物,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应用。假性性早熟则需避免接触、应用含性激素的食物、药品等,加强对患儿的心理指导,消除其精神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