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是感冒与肺炎症状相似,所以家长容易混淆。二者主要区别为:感冒时,宝宝精神状态较好,而肺炎患儿时常烦躁、哭闹或昏睡;感冒时食欲尚正常,肺炎时食欲明显下降;感冒时咳嗽一般较轻,没有呼吸困难.肺炎时可有气促、喘憋,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婴幼儿可有口周发青和鼻翼扇动等情况出现。
宝宝们应该在六个月左右开始添加辅食。 在六个月之前,母乳或者配方奶粉完全可以满足宝宝的所有营养需求。在六个月之后,由于宝宝的营养需求增加(特别是铁的需求),需要通过添加辅食来满足。如果过晚添加辅食,不仅宝宝面临营养不良的风险(特别是缺铁性贫血),还可能出现偏食,厌食等喂养困难的问题。 另外,考虑到婴幼儿吞咽功能和胃肠道功能的发育特点,辅食添加过早也是不妥的。 如何添加辅食 第一阶段:尝试食物的味道(六至七个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给宝宝尝试各种不同食物的味道,通常是少量的糊状辅食,可以在喂完母乳或者配方奶之后,等一个小时再喂辅食。刚开始的几天,可以是比较稀的糊状辅食;然后,慢慢增加稠度;最后进展到夹杂有少量细软小疙瘩的糊状食物。 辅食添加开始的时候,建议每天一次;等宝宝慢慢习惯之后,便可以增加到每天两到三次。 六个月开始,宝宝的铁需求会增加,因此辅食里,至少包含一种含铁丰富的食物。例如,铁加强米粉(注意,自制的米糊或者麦糊,没有铁加强,因此不属于含铁丰富的食物),肉泥,豆腐泥,豆泥等。除了这个准则之外,其他的食物通常没有严格的规定,妈妈们可以自行决定辅食添加的次序以及种类。 可能妈妈们会发现在刚刚开始添加辅食的时候,宝宝会用舌头把食物顶出来。这是一个正常现象,它并不代表宝宝就不爱这种食物。有时候,某种食物可能需要尝试8-10次之后,宝宝才会开始接受。 在这个阶段,母乳或者配方奶仍然十分重要。辅食应该在喂完母乳或者配方奶之后再喂。 第二阶段:学习咀嚼(七至九个月) 大多数宝宝,在开始添加辅食之后不久,便可以接受比较粘稠或者带有软疙瘩的糊状食物。一旦发现宝宝自己可以独坐并有咀嚼的动作出现,那么即使宝宝还没有牙齿,也可以开始鼓励宝宝进行咀嚼的练习了。带有软疙瘩的糊状食物或者小块的柔软食物通常是很好的帮助宝宝练习咀嚼的食物。练习咀嚼不仅有助于锻炼咀嚼肌也可以帮助将来宝宝的语言发育。 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会通过观察妈妈的动作而模仿。因此,妈妈们可以给宝宝做咀嚼的示范动作,从而慢慢教会宝宝进行咀嚼。当宝宝刚开始接触粘稠或者带有颗粒的食物时,可能会出现作呕的动作,这个是正常的现象,妈妈们无需惊慌。 在宝宝七至九个月大的时候,一天可以吃三次辅食,大概类似于成年人的早,中,晚餐。当宝宝一次能吃较多的辅食时候,那么妈妈们可以尝试先喂辅食,然后再喂母乳或者配方奶粉了。 第三个阶段:学习自己进食(九至十二个月) 通常,宝宝在八至九月大的时候开始喜欢自己喂食。妈妈们应该尽量鼓励,喂宝宝准备一些可以用手指抓著吃的食物。学习自己喂食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虽然刚开始宝宝们会把地板,桌子,凳子都弄得一塌糊涂,但是妈妈们仍然应该鼓励和支持。 在这个阶段,妈妈们可能还会发现宝宝会拿着食物把玩,这是宝宝认知的一个过程,所以只要不是过度的浪费,请妈妈们不要制止。同时,妈妈们应该尽量做到让宝宝自己决定每次进食的多少,不要过度或者强迫进食。 从九个月开始,大多数宝宝已经开始一日三餐辅食,在这个阶段,妈妈们也可以考虑给宝宝添加一到两顿的加餐。另外,在这个阶段,母乳或配方奶仍然十分重要。 第四个阶段:融入正常的家庭饮食(十二个月及以上) 当宝宝一周岁之后,宝宝的饮食应该以少量多餐为准则。每日三餐,外加一至二顿的小餐。妈妈们仍然需要注意宝宝进食时发生窒息的危险。 一周岁之后,宝宝可以喝全脂的牛奶(注意,必须是全脂,因为宝宝生长需要一些额外的能量)。同时,也要注意每日牛奶的摄入量,过量的牛奶会导致宝宝不愿意进餐,从而导致喂养困难。这个阶段,每天的奶量应该控制在500毫升以内。 宝宝最佳的饮料仍然是母乳,配方奶,全脂牛奶和白开水。不建议让宝宝喝果汁,让宝宝食用新鲜水果远比喝果汁有营养(果汁糖分过高,纤维过少)。如果您一定要给宝宝喝果汁,那么建议稀释的果汁(果汁和水的比例:1:3),控制在120毫升以内。另外,大量的果汁是禁止的,因为可能会导致蛀牙和腹泻。 在这个阶段的宝宝,每天的胃口变化很大。妈妈们不需要因为宝宝偶尔的食量变小而紧张。在不同的日子,甚至同一天的不同时间段,宝宝的食欲和食量都可能出现很大的差异。妈妈们应该尽量让宝宝自己决定每次吃多少,强迫喂食和过度喂养都不可取。
儿童从出生到青春期结束,差不多要经历20年左右(女性17岁,男孩20岁左右),而身高在整个过程中都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增长过程,但这一过程并非匀速,有2个快速增长期,即婴儿期(出生~1周岁)和青春期(女童一般10~18岁,男童一般12~20岁)。 各年龄段生长速率见下表1,各年龄段儿童身高、体重百分位数值表见 第1步:首先计算孩子的实际年龄=阅表当天(或测得身高)的日期-出生日期,比如女孩2000年9月1日出生,2017年9月1日测身高为113厘米,体重17kg,,则计算出孩子的实际年龄2017.9.1-2000.9.1=7周岁。 第2步:了解P3、P50、P97,所代表的含义:比如100名7周岁的女孩按身高从矮到高进行排队,依次排列为P1、P2、P3……P50……P97、P98、P99、P100。第一名为最矮的即为P1,最后一名为最高者,即为P100;P50代表在最中间水平。 第3步:查找7周岁女孩113厘米的所在表内位置范围,
预防癫痫病发作的措施有以下几条: 1、足够的睡眠:确保有足够的睡眠;如睡眠太少会增加癫痫发作的可能性。 2、勿大量饮水及多盐:癫痫病人进食过多的水和盐有可能诱发疾病,因钠离子可导致神经元过度放电而诱发癫痫发作。因此,减少食量,勿一次喝下大量的液体和过多的盐是癫痫病人的饮食原则。 3、预防感冒 4、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酒精饮料、动物蛋白质、咖啡因、人工甜味剂、尼古丁、糖、精制食品,忌食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 5、避免劳累 6、保持肠胃通畅 如果肠子未每天蠕动,可在睡前喝些柠檬汁(2粒柠檬加2.3升的水),每天还可以服用2汤匙橄榄油润滑疏通肠胃。 7、适当运动: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是很重要的,运动对患者极佳,但要适量,并避免太过剧烈的运动,并应尽量避免情绪紧张及压力。 8、识别选择:如烦躁或兴奋,而在立刻发作前出现一些警告“先兆”,可能是一种味道或气味,出现这种先兆时你可以及时地躺倒以免摔伤。如果开始表现为抑郁、易激惹或头痛等。 9、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心情 10、禁用某些药物:如奎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
癫痫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绝大多数通过药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在临床实践中,癫痫治疗失败的病例仍不少见。其常见原因有: 1、诊断错误。如晕厥、低血糖、抽动障碍、睡眠障碍、异常动作、癔病等非癫痫性疾病误诊为癫痫。 2、选药不当。因发作分类及综合征诊断不正确导致选药错误,不仅不能控制发作反而会加重发作。如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妥泰可加重肌痉挛发作。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可加重儿童失神发作。 3、治疗晚。尽早进行恰当的抗癫痫治疗是癫痫治疗成功的关键。 4、用药剂量不正确,未检测药物浓度。 5、依从性差。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增加患儿依从性的关键。 6、非个体化治疗。 7、不合理联合用药。 8、忽视药物的不良反应。 9、未重视病因和诱发因素的治疗。 10、停药过早或撤药速度过快。
自闭症的病因不明确,其发病率很高每59个孩子就有一个。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系 1,生物遗传因素 自闭症的发病与130多个基因相关而且分布于十多条染色体上。存在着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单卵双生和双卵双生中的发病率差别很大,单卵双生发病率更高。 2,大脑神经功能障碍是自闭症发病的原因之一大脑结构的异常在影像学上可以查到证据。 3,神经生物化学的改变,神经生物化学研究发现神经递质出现了异常。 4,围生期的异常。母亲生育年龄比较大,出生时体重轻,早产,怀孕时感染,怀孕时出现严重的妊娠反应,宫内缺氧等 5,感染或者是免疫功能缺陷。某些病毒感染可能诱发自闭症。 6,金属代谢异常。一个是重金属的中毒,第二个是微量元素的缺乏。 7,环境因素 8,神经心里因素。有专家认为自闭症存在认知障碍,不能理解表达心理状态的词汇的语义,存在沟通缺陷。不能理解心理状态如何影响行为,所以存在社交缺陷。
是可逆性气道狭窄,导致气流受限和呼吸困难,属于慢性过敏性疾病。当患者受到炎症因子刺激时,呼吸道会发生过度的炎症反应,表现粘膜肿胀,粘液分泌增加,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阻碍正常的气体通过。哮喘发作症状是胸闷,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和肺内哮鸣音,尤其是呼气时明显。 哮喘发病有季节性,春秋发病率较高。 目前,通过治疗可以使哮喘控制,不出现急性加重。如果控制不住,可以使气道结构发生改变,或发展成为阻塞性肺气肿,出现肺功能不可逆的下降,影响患者生存状态。
临床上将听力障碍分为两类: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感音性)耳聋。传导性耳聋是指外耳道至中耳的“鼓膜-听骨链”系统损害引起的听力下降;神经性耳聋属于感音器病变,是指内耳中的耳蜗或听神经至听觉中枢有关的神经传导径路损害,导致听力减退或消失,也称为感音性耳聋。前者声波还可由颅骨通过骨传导传至内耳引起感觉,后者因神经损害,听力均减弱或丧失。耳鸣是自觉的听到耳内有响声,是耳蜗神经干或神经末梢的刺激性病变。 目前多数学者也主张归类于听力障碍范围症状:耳道流脓耳前庭听觉失衡学习困难幻听语言发育迟缓听力下降听力缺陷复听病理性听觉适应波动性听力减退。 听力障碍原因 (一)发病原因 主要叙述耳蜗神经及其中枢因为各种疾病而受损,如炎症、肿瘤、中毒等而产生的耳鸣、耳聋。 (二)发病机制 因感音器病变(内耳末梢感受器、位听神经、中枢通路、听觉皮质等)导致的感音性耳聋,根据病损解剖部位的不同分为: 1.耳蜗性耳聋。2.神经性耳聋。3.中枢性耳聋。 感音性听力障碍的共同特点为高音频率听力减退、气导大于骨导、骨导偏向健侧、可发生完全性的听力减退。 听力障碍有什么症状 1.耳蜗性耳聋由于耳蜗部位血液供应比较脆弱,很容易受损。凡是位于耳蜗的病变,都能引起耳蜗性耳聋。通常以高频听力首先受损,出现山谷状的听力缺损,典型的听力图在4000Hz处呈陡峭形下降。耳蜗性听力障碍的电测听试验的特点为: (1)复聪现象:听力损失的程度因为刺激的声强增加而减轻或消失;强声耐量降低,患者在未达到正常人的强声耐量(105~110dB)时就感到耳部疼痛。 (2)复听:对于同一种音调病人感到听到的声音不一致,一高一低。 (3)病理性听觉适应:在持续性的声音刺激时,听阈显着增高。 2.神经性耳聋损害耳蜗神经的病变均能导致神经性耳聋。临床特点为: (1)高频听力首先受损,逐渐向中低音扩展,最后普遍降低。 (2)气导大于骨导,但均缩短。 (3)具有明显的病理适应性现象。 3.中枢性耳聋病变位于脑干与大脑,累及蜗神经核及其中枢传导通路、听觉皮质中枢时导致中枢性耳聋。 (1)脑干性中枢性耳聋:累及耳蜗神经核产生一侧性的耳聋,程度轻;如果累及一侧耳蜗神经核与对侧的交叉纤维则产生双侧性耳聋,以部分性感音性耳聋多见,常见于脑桥、延髓病变。 (2)皮质性耳聋:皮质性耳聋对于声音的辨距、性质难以辨别,有时虽然一般听觉不受损害但对于语言的审美能力降低。由于一侧耳蜗神经核纤维投射到双侧的听觉皮质,一侧听觉皮质受损或传导通路的一侧受损产生一侧或双侧听力减退。 听力障碍可导致儿童在接受语言和语言表达技能上的终身损害。障碍的严重程度由几个因素决定: ①发生听力丧失的年龄; ②听力丧失的性质,即它的持续时间、受损的频率; ③听力的精确评价,即丧失的程度; ④每个儿童的易感度,包括共同存在的病毒损害、智力发育迟滞、基本语言缺陷。 对有感觉神经性听力丧失的儿童,传导性听力丧失的额外负担可严重降低其对说话的鉴别能力。听力丧失对另有感觉、语言和认知缺陷儿童的影响,比其他健全儿童更为严重。 听觉障碍常见的临床症候有耳鸣、听觉过敏、耳聋、幻听及听觉失认。 如何治疗听力障碍 西医治疗 1.首先对因治疗如对于中耳炎并发迷路炎的患者应用抗生素、外科手术治疗;脑桥小脑角肿瘤导致的耳聋,应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由于药物中毒导致的耳聋,应立即停药。尽量避免鞘内、脑室、脑池内注射庆大霉素、链霉素等药物。 2.药物治疗目前缺乏肯定疗效的药物。应根据临床适当给予B族维生素、血管扩张药(烟酸、地巴唑、钙离子通道阻滞药等)治疗。 3.必要时可试行高压氧治疗。 4.其他针灸也有一定的疗效;佩戴助听器可以改善患者的听力状况。
婴儿痉挛症又称 West 综合征( West syndrome,WS) 、点头样癫痫,是一种多种病因引起的癫痫综合征,是婴儿期最常见的难治性癫痫,约占婴儿期严重癫痫的一半,在活产婴儿中的发生率为 0.016 % ~ 0.042 %。属于年龄依赖性癫痫,发病越早,预后越差,且起病后有智力运动发育的停滞或倒退,多数预后不良。95%的患儿有智力缺陷,且多为重度;此外,精神、行为障碍也较常见,如多动综合征、孤独症、继发性癫痫等。多在1岁内起病,其发病高峰期年龄为3~6个月。发作时间多在入睡前和刚醒来阶段,每日发作数次至数十次,甚至上百次。婴儿痉挛症按病因可分为症状性、隐源性和特发性。症状性婴儿痉挛症占85%~90%。临床表现为反复的痉挛发作,通常为成簇(成串)发作;脑电图高峰节律紊乱,特征为随机、高波幅棘波和慢波;伴有明显的精神运动发育迟滞(80%~90%)。大样本随访研究结果证实其病死率为 10% ~ 24%。WS虽对病因总结了一些常见的相关因素,但对发病机制认识不足。对于 WS 病因曾有很多观点,目前集中于两种意见:起源于脑干或大脑皮层。认为脑干是WS 的责任结构;婴幼儿期 WS 同时有皮层受损和脑干功能异常及结构改变;但脑干严重障碍与 WS 的智力发育迟滞及认知功能障碍关系更为密切。 目前已知100多种病因可致婴儿痉挛症。婴儿痉挛症患儿出生前可能的致病病因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形、先天性脑发育异常(皮质发育不良,胼胝体发育不良、巨脑回)、神经皮肤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等)、代谢性因素[氨基酸代谢病(苯丙酮尿症)]、感染等;出生时可能的致病病因包括:缺血缺氧性脑病、产伤、颅内出血等;出生后致病的可能病因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外伤等。临床痉挛发作的特征:痉挛发作表现为短暂、同步的头部、躯干和肢体运动,有时头、躯干或肢体独立运动。这种运动可以是屈肌、伸肌,或屈、伸肌混合型运动[3]。脑电图的典型或变异型高峰节律紊乱是其特征。典型高峰节律紊乱表现为几乎持续杂乱不规则棘波、多棘波、棘慢波、尖慢波、慢波。变异型高峰节律紊乱可表现为不对称性高峰节律紊乱,即一侧波幅较对侧更低,或波率较对侧更慢;也可表现为相对对称性高峰节律紊乱;还可表现为局灶性异常的高峰节律紊乱,出现局灶性棘波和尖波活动;也有表现为一侧高峰节律紊乱,或类似暴发-抑制的脑电图等。 尽管婴儿痉挛症的治疗目前已有很大的进展,各种治疗方案的应用提高了痉挛的有效控制率。但起病后患儿智力运动发育的迟缓仍不能得到改善,且较起病前更差。西药治疗的副反应,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