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肠息肉?有哪些类型?肠息肉是一类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的临床诊断。从病理上可以分为:①腺瘤性息肉;②炎性息肉;③错构瘤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及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④其他:化生性息肉及黏膜肥大赘生物。息肉数目在100枚以上称为息肉病,反之则称为散发性息肉。2.肠息肉会发生癌变吗?一般来说,肠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并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会发展成肠癌。一般认为炎性息肉的癌变风险最低,而其中腺瘤性息肉,是肠息肉中最常见的,占70%~80%,对身体的危害也最大,因为它有癌变可能。(据统计,单发肠腺瘤癌变率是5%左右。)3.发现肠息肉一定要做手术吗?前面已经提到,肠息肉大部分是肠黏膜的一个赘生物,在未做病理检查这个“金标准”之前,一切诊断只是猜测,不切除它,留在体内毕竟是一个“定时炸弹”。若是恶性,危害自不必说;如果是腺瘤等癌前病变,则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随着息肉的增大,数目的增加,癌变机会也迅速增大,直径超过2cm的腺瘤近半数会恶变成癌。即使是炎症性息肉,对身体的危害性虽然小些,但随着息肉的增大,也可能带来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长期便血、腹泻、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因此,发现肠息肉应将其切除。4.切除息肉一定要开刀吗?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在,大部分结肠息肉的切除已不需要开刀。近几十年,随着纤维内镜、特别是电子内镜的问世,内镜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内镜下治疗技术发展得最快,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已是很成熟的一种治疗方法。其适应症如下:(1)各种大小的有蒂息肉和腺瘤;(2)直径小于2cm无蒂息肉和腺瘤;(3)多发性腺瘤和息肉,分布分散,数目较少。可以说,内镜下肠息肉切除已成为肠息肉治疗的常规方法,除了极少部分直径过大、内镜下形态明显恶变或数目过多者外,一般均可在内镜下将肠息肉完整切除。对比开刀,内镜下进行息肉切除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减轻、恢复快、疤痕细小等优势。美国Bernard曾报道剖腹手术后,病人恢复正常生活平均要28天,而内镜下切除息肉,恢复正常生活平均仅需2天,且费用也仅是开刀的1/3。内镜下进行息肉切除对身体损伤小、痛苦少,对年老体弱或婴幼儿均适用,因此该方法现已广泛普及。5.肠息肉的内镜下切除有哪些术式?(1)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EMR常用于切除无蒂息肉,通过注射缓冲液到黏膜下层的空间,使上皮与底层组织分开,使病变分离。EMR比单纯使用圈套器或电凝术切除病变更安全。EMR通常用于<20mm的息肉,这是因为用这种技术整块切除更大的息肉是有难度的。然而用黏膜分片切除法(EPMR)对更大的息肉是可行的。EPMR先从病变周围注射液体使病变隆起,然后用圈套器分片将病变切除,先切除病变中央部,再切除残余病变。EPMR对于结直肠大而无蒂的息肉是一种安全的方法,但是由于其高复发率应谨慎用于恶性息肉。如果EPMR术后有残留的息肉组织,可用氩离子凝固术清除。分片切除后3~6个月内应该复查病灶处有无残余息肉组织。(2)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ESD是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是指利用各种电刀对>2cm病变进行黏膜下剥离的内镜微创技术。该技术可实现较大病变的整块切除,并提供准确的病理诊断分期。ESD相对于EMR而言,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肿物的残留和复发。ESD通常应用于>20mm、非颗粒样侧向发育病变。ESD相对于传统的分片黏膜切除术来说是一种复发率低、可获得更好的病理标本的技术。ESD的不足是穿孔率高、过程耗时。由于ESD有较高的技术困难和常见并发症,结直肠的ESD应该在高水平的内镜中心执行。(3)氩离子凝固术(APC)APC是一种非接触性凝固技术,通过电离的氩离子体,对病变组织发挥凝固作用,术中伸出内镜头端至病灶上方0.3~0.5cm处,以每次1~3s的时间施以氩离子凝固治疗,治疗后病变泛黄、泛白甚至变黝黑,治疗的次数根据息肉的大小、位置等情况而定。APC治疗息肉最大的优点是不易出现穿孔,这是由于其凝固深度有自限性,一般≤3mm,其次是氩离子束可以自动导向需治疗的组织表面,可以进行轴向、侧向和自行逆向凝固。缺点是APC术是一种毁灭性治疗,不能取得完整的组织标本。APC适用于扁平、广基息肉,尤其是不易进行圈套治疗的息肉。此外,APC联合高频电切可有效根除无蒂或粗蒂大息肉,并且,APC可以安全、有效地处理结直肠息肉,高频电切术后残基,能够有效地降低息肉的复发。(4)活检钳息肉切除术活检钳息肉切除术包括冷活检钳息肉切除术和热活检钳息肉切除术。冷活检钳通常用于微小、无蒂息肉的切除。在常规肠镜检查中发现的绝大多数息肉是微小息肉(≤5mm)或小息肉(6~9mm)。冷活检钳由于其应用广泛、设备使用方便、易于操作、可轻松处理难以圈套小息肉等特点而具有很大的优势。与圈套器息肉切除法相比,冷活检钳对术者和助手的协调性要求低,而且避免了与电凝有关的并发症和切下的样本被烧灼。另外,在一些操作困难的肠腔位置,活检钳更适用,因为活检钳比圈套器更易操作。冷活检钳的缺点是会有不完整的息肉切除率,随之而来的是息肉复发率和结肠癌发生率的增加。不完整切除的原因可能是第一次钳夹息肉后出血导致视野模糊,遮盖了息肉的剩余部分,增加了息肉残留的风险。(5)圈套器息肉切除术传统的息肉切除术即热圈套器息肉切除,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与传统息肉切除术区别是手术过程中没有使用高频电流,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冷圈套器适合病变面积小的息肉,病变大时术中创面大,易出血,同时也不利于息肉的根除,当冷圈套器无法完整切除或出现并发症时,还应该追加高频电切除或其他方法进行处理。用冷圈套器切除小息肉并发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概率小。总之,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是一种能显著降低结直肠癌风险并且正在不断发展的治疗措施。冷圈套息肉切除是对小或微小息肉最好的办法,活检钳清除只能用于极小的息肉,热圈套或热活检钳对这些病变已经不再优先选用,内镜下清除大的病变可以选择EMR或ESD,这两种方法的成功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可接受范围内,减少了外科手术的必要性。
消化道狭窄可分良性狭窄及肿瘤阻塞性狭窄,其中良性狭窄经过扩张,均可达到扩张目的;消化道恶性狭窄常由食管癌、胃癌、小肠癌和结肠癌向腔内生长或管壁浸润所致。患者常表现出不同部位的消化道梗阻症状。手术为解除消化道恶性梗阻的首选方法,但不少患者就诊时已处于癌症的中晚期,手术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采用放疗或化疗治疗,患者梗阻症状消退慢。使用支架置入术能快速有效地开通进食通道,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能迅速解除患者的梗阻症状并重建胃肠营养通道,为后续的综合治疗作准备。1、什么是支架置入术?消化道狭窄的支架置入术是指通过X线或X线联合胃镜引导,经口将金属支架植入狭窄或瘘道部位,再通管道或封堵瘘道,从而迅速解除患者的消化道梗阻症状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微创治疗手段。支架选择极为重要。食管癌、胃癌、小肠癌和结肠癌患者选择覆膜防滑式支架能延缓肿瘤长入支架腔内的时间。治疗消化道、胃肠吻合口瘘必须用覆膜支架。良性狭窄置入支架后易移位,故以防滑、可回收支架为宜。直径17~20mm为目前临床常用支架,支架两端均应超出病灶2cm左右,治疗食道瘘时适当增加支架长度。球囊预扩张后沿硬交换导丝送入支架准确定位后释放。立即经导管注入对比剂,观察支架位置、展开程度以及是否通畅、有无穿孔等并留存资料。预扩张球囊直径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病变性质和范围以及支架直径、支撑力和顺应性等特点。既要有利于支架的顺利释放,充分膨胀,又要兼顾支架释放后的稳定。一般球囊直径较欲置入的支架直径小2~3mm,狭窄较轻的病人也可不用球囊预扩张。2、支架置入术有哪些适应症?哪些禁忌症?支架置入术的适应症有:(1)各种良、恶性病变引起的消化道管腔或胃、肠吻合口狭窄或闭塞。(2)各种原因(包括良、恶性病变)引起的消化道、胃肠吻合口瘘。虽然支架置入术对消除消化道梗阻症状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也非所以的情况都适用。以下情况不能实施支架置入术:(一)绝对禁忌症(1)胃肠道穿孔。(2)腹膜广泛转移、远端小肠或结肠另有无法疏通狭窄。(3)胃肠道腔内异物、粪石性梗阻。(二)相对禁忌症(1)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重度静脉曲张出血期。(2)严重的心、肺功能衰竭。(3)广泛的肠粘连并发多处小肠狭窄。(4)小肠瘘病人未经内科保守治疗或具备外科手术的指征和条件。3、支架置入术效果怎么样?有哪些优势?技术操作成功率较高,支架置入后患者可有胸骨后钝痛感,约1~3天后多数能消失,但少数病人疼痛持续时间较长。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症状均有改善,特别是对食管-气管瘘的食管癌病人,术后瘘口封闭,防止进一步肺部感染,饮食改善,提高了生存质量,也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优势如下:(1)患者可恢复饮食,接近自然通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达到饮食营养支持,延缓患者病情恶化程度。且由于身体情况恢复,部分患者得到了进一步行动脉灌注化疗的机会,延长了生存期。(2)效果明显,迅速解除患者的消化道梗阻症状。(3)安全性高。基本无失败情况,目前该项技术比较娴熟,操作安全,并发症少。4、支架置入术安不安全,有没有并发症?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都很高,但并非没有并发症产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1)消化道出血:支架术后消化道出血,可因肿瘤生长或血管损伤所致,严重者可致死。(2)食管穿破:少见。但若不能及时发现,后果较严重。(3)支架移位:良性狭窄多见,支架可向上移或向下移;吻合口支架、贲门支架移位发生率高,支架多向下滑落入胃内。支架移入胃内无症状者可以观察,多能自然排出。(4)返流:当支架放在食管胃连接部或食管空肠吻合口部时,易发生返流性食管炎,引起胸骨后烧灼痛等症状。这类病人宜选用防返流支架。(5)支架阻塞:可为食物阻塞,也可为肿瘤长入造成,肿瘤常在支架的一端长入,可再放一支架使其再通。5、支架置入术后有哪些注意事项?术后2~3天流质饮食,逐渐改为半流质、软食,普食。忌吞咽粘稠、质硬大块食物,如完整蛋黄、大块鸡骨等。应建议患者坐位进食,充分咀嚼,餐后多饮流质或水。严重呕吐能导致支架移位。支架包括塑料支架及金属支架。塑料支架术后护理无特殊要求,金属支架则需特别注意,临床中使用的金属支架为钛镍记忆合金支架,此支架置放时属收缩状态,置入消化道内感应周围温度,体温37℃情况下逐渐扩张,因对温度记忆较好,护理需特别注意患者不可饮用冰水,避免饮用低于37℃的饮料,记忆支架温度降低,可自动回缩出现滑脱。此外正常体温条件下,支架存在一定宽度,饮食应避免进食不易消化或体积较大食物。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医师潘亚敏安神定志,行医求道;大医精诚,大爱无疆。查房、持镜、畅游医海,借内镜的一双慧眼,怀天使般一颗爱心。精细的操作,露出仁爱的真情。无暇的白衣中,深藏着一片高尚的情怀;她是健康的使者,是著名的消化内镜中心医生,本期名医访谈,我们有幸邀请潘主任一起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常见问题●做ERCP创伤大吗?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是目前微创治疗胆胰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将内镜经口插入十二指肠降部,经十二指肠乳头导入专用器械进入胆管或者胰管内,并在X线透视下注射造影剂造影、导入子内镜/超声探头观察,完成对胆、胰疾病的诊断,并在诊断基础之上实施相应介入治疗的技术的总称,其创伤一般不大。● ERCP可以做哪些治疗?ERCP治疗有危险吗? ERCP可以做乳头切开术,碎石术,取石术,塑料支架植入术,并行鼻胆管引流术,乳头括约肌扩张术,胆管扩张术等治疗。虽然ERCP是一个微创治疗,但其毕竟是侵入性操作,所以仍会有一定的危险。其并发症主要包括急性胰腺炎、胆管炎、脓毒血症、药物过敏、出血或肠穿孔,少见并发症包括低血压、低血氧、空气栓塞等。因此做ERCP应到正规医院,向经验丰富的医生咨询。●什么情况下可以做ERCP?什么情况下不能做ERCP?一般同是胆胰疾病的患者都可以做ERCP,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临床、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支持胰腺或胆道疾病;症状或表现提示胰腺恶性肿瘤;原因不明的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或胰腺假囊肿的术前评价;由于胆总管结石、乳头狭窄、Oddis括约肌功能不全、Sump综合征、胆总管囊肿以及无手术适应证的壶腹癌需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良恶性狭窄、瘘管、术后胆瘘或大的胆总管结石的支架治疗;胆管狭窄的气囊扩张鼻胆引流管放置;胰腺假性囊肿引流;胰管或胆管组织活检;胰腺疾病的一系列治疗等。但需注意的是,ERCP作为一个侵入性操作毕竟仍有其适用范围及危险性,也因此在以下几种情况不能做ERCP:有类似上消化道狭窄等疾病而致使内镜无法进入十二指肠降部者;身体素质极差,比如心肺功能不全,导致无法支撑完成手术者;非结石嵌顿导致的急性胰腺炎等。●为什么有的做乳头括约肌切开而有的做乳头扩约肌扩张?两者皆是由于胆管造影后显示胆总管内有结石或胆管下端狭窄等,为了扩大乳头开口便于结石用网篮取出,或利于放置支架或胆管内操作而使用。两个操作的目的一样,但由于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毕竟是一种创伤的治疗方法,故乳头括约肌扩张术(EPBD)可以作为代替乳头括约肌切开的另一种处理方式,具有降低术后出血并发症、操作相对容易、有可能部分保留括约肌功能等优点,尤其适合年轻患者、胆囊未切除、肝硬化或凝血功能差、憩室旁乳头、乳头有效切开困难以及毕Ⅱ式胃切除术后患者等;但同时EPBD可能会增加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风险。故应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以及病人的意愿选择适宜的方式。● 结石是否能直接取到体外而不放于肠道.?一般不能。毕竟患有结石的患者体内常不止一颗结石,由于内镜的局限性,若想将结石直接取到体外则一次只能取一颗,来回反复的内镜进出会使患者更加痛苦,同时也会对患者消化道产生较强的影响,甚至并发出血和肠穿孔,不利于其恢复。即使是单个结石,取石后一般要放置鼻胆管,若内镜因取石退出则亦需要再次进镜,会增加操作时间及患者痛苦。而利用碎石技术将无法移动的大结石碎开并将其取出胆管放于肠道随大便排出则不会发生上述情况。● 什么是支架置入术?植入塑料支架与植入金属支架有何不同?支架置入术指的是对于内镜下难以清除的胆总管结石病例,尤其是高龄、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在胆管内留置特制的塑料或金属管支架,有助于引流胆汁、控制感染、减少发作频度,起到一定的姑息性治疗作用,部分较疏松的结石还有可能逐步缩小通过内镜技术置入到胆管内狭窄处,扩大胆汁流过的通道,以解除胆道梗阻从而达到减压减黄的治疗目的。植入塑料支架与植入金属支架两者的治疗目的相同,仅材料不同。金属支架优点:光洁度好细菌不易生长,管径较粗,不易阻塞、移位及脱出;同时分为覆膜支架与非覆膜支架,覆膜支架用于肝外胆管良性狭窄,可以取出;非覆膜支架用于恶性胆管狭窄,放置后不可取出。缺点:无论是覆膜支架还是非覆膜支架,其价格均较昂贵。塑料支架优点:便于更换,通畅期平均4个月左右,价格一般都能接受,良恶性患者都可使用;缺点:管径细易阻塞,易移位和脱出,3-4个月要更换一次。● 什么是鼻胆管引流术?为什么食道静脉曲张不能放置鼻胆管?鼻胆管引流术是一种临时性引流措施,将一根特制细长的塑料管通过内镜技术将一端置于胆管内,另一端经上消化道、鼻腔引出体外,使胆汁通过鼻胆管引流到体外。主要适用于已存在胆管化脓性感染、结石尚未取净需要再次内镜介入或手术治疗、怀疑尚有结石残留或担心发生胆道感染的病例。由于鼻胆管引流术必须将胆汁从特制的塑料管经食管引出,在这个引出的过程及之后放置的时间内,塑料管必将与食管内壁反复摩擦,若患者患有食管静脉曲张,则很容易造成出血。●支架引流管与鼻胆管引流如何选择?两者均属胆管引流术,治疗目的相同,但各有其优缺点:支架引流:属内引流术,术后无需特殊护理,可长期放置。但其观察不便,取出必须再次经内镜操作;鼻胆管引流:属外引流术,术后观察方便,但已造成胆盐丢失过多,同时护理困难,容易并发感染,且引流管易于与消化道内壁摩擦可能造成出血。故临床上应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及病情需要来选择。比如对于患有食道静脉曲张和胆胰管肿瘤的患者不宜选择鼻胆管引流术,而对于胆道疾病较轻,预计一个月可恢复的患者则不必选择需重复内镜才可取出的支架引流术。●鼻胆管引流术后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只能放置一个月左右?术后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引流管应体外妥为固定,以防脱出;②需观察并记录引流胆汁量及性状。③如取石后留置的引流,待术后恢复正常,造影证实无残留结石可择期拔管;如结石尚未取净,应安排第2次内镜取石或建议手术治疗;④因胆管梗阻留置的引流管通常为短期临时性引流,可择期接受手术,如近期无手术计划,条件许可建议更换为支架内引流;⑤不能长期放置,最长一个月左右;⑥不影响进食和饮水,但要特别注意口腔的护理。由于鼻胆管引流术毕竟属于体外引流,一是其长期放置会加大护理难度,容易并发感染;二是长期的体外引流会导致胆汁大量引流至体外,不能参与消化,导致机体难以适应;三则是胆盐大量丢失会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故不能长期放置,最多一个月左右。
炎症性肠病(IBD)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二者具有许多共同的临床特征,如均呈慢性经过、反复发作等。IBD可见于任何年龄,是北美和欧洲的常见病,在我国近十余年来就诊人数呈逐步增加趋势,已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炎性肠病患者该不该摄入膳食纤维?听听专家怎么建议克罗恩病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透壁性炎性疾病,该病可累及肠黏膜至浆膜层,临床表现以腹痛和腹泻症状较为常见,并往往伴有肠梗阻和肠道瘘管形成等并发症。病变主要累及回肠末端,其次为结肠、回肠近端和空肠等处,其肠道病变多呈特征性的不对称性与节段性分布特点。溃疡性结肠炎炎性肠病患者该不该摄入膳食纤维?听听专家怎么建议溃疡性结肠炎是IBD的另一种亚型,病变主要限于结直肠黏膜与黏膜下层,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IBD患者该不该摄入膳食纤维由于炎症性肠病主要累及肠管,肠管粘膜发生溃疡,而肠管又是人体中营养吸收的主要部位,因此许多患者肠道不能正常吸收进食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加上肠道炎症或服用的药物可能造成食欲不佳,炎性肠病常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甚至影响小孩正常的生长发育。炎症性肠病中又以克罗恩病的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因为该病主要累计小肠,为消化吸收最主要场所。因此,许多患有IBD的患者都经常会碰到一个问题:这个东西究竟我能不能吃?本文将重点介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东院内镜科主任潘亚敏主任医师关于IBD患者该不该摄入膳食纤维一些建议。膳食纤维是什么?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一种多糖,它既不能被胃肠道消化吸收,也不能产生能量。因此,曾一度被认为是一种“无营养物质”而长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然而,随着营养学和相关科学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了膳食纤维具有相当重要的生理作用。以致于在膳食构成越来越精细的今天,膳食纤维更成为学术界和普通百姓关注的物质,并被营养学界补充认定为第七类营养素,和传统的六类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与水并列。炎性肠病患者该不该摄入膳食纤维?听听专家怎么建议根据是否溶于水,膳食纤维可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如果胶、藻胶、魔芋,主要成分为葡甘聚糖,是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能量很低,吸水性强。可溶性纤维在胃肠道内和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交织在一起,并延缓后者的吸收,故可以起到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还可起到延长肠传递时间的作用,且由于吸水能力强,可改善便溏(大便不成形,形似溏泥,俗称薄粪)的症状。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不可溶性膳食纤维最佳来源是全谷类粮食,其中包括麦麸、麦片、全麦粉及糙米、燕麦全谷类食物、豆类、蔬菜和水果等。不可溶性纤维对人体的作用首先在于促进胃肠道蠕动,加快食物通过胃肠道,减少吸收,另外不可溶性纤维在大肠中吸收水分软化大便,可以起到防治便秘的作用。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在肠道中保持粗糙结构,能在移动过程中带走肠道上的老细胞,使肠道细胞得以更新。专家建议尽管有膳食纤维有这么多作用,但对于处于活动期的IBD患者来说,还是需要保持低膳食纤维的饮食(活动期,又指炎性发作期,出现腹痛、腹泻、便血,发热等症状)。炎性肠病患者该不该摄入膳食纤维?听听专家怎么建议原因1 IBD患者常有溃疡形成,机体会对其产生修复反应,形成瘢痕组织,造成肠管狭窄,特别是对克罗恩病的患者,常伴有小肠狭窄梗阻,粗纤维不易通过,加上损伤范围广,一旦过多膳食纤维进入小肠会引起收缩而出现腹痛,因此应避免吃粗粮、玉米饼、坚果、蔬菜等高膳食纤维食品,以免食物残渣过多加重梗阻2 大量的膳食纤维会刺激肠道,并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由于IBD患者本身吸收功能就存在一定障碍,因此会加重病情,不能使肠道得到适当休息3 水溶性膳食纤维在肠道内可产生凝胶状物质,吸收水分,增加营养物质吸收的时间,影响吸收。而非水溶性膳食纤维不溶于水,会加速粪便通过肠道的速度,导致腹泻等症状4 纤维到达大肠后,部分被最终消化,不是被消化酶消化,而是被寄居于肠道的与我们互利共生的有益细菌消化。我们以水溶性纤维的形式为细菌提供食物;反过来,细菌将纤维转变成短链脂肪酸为结肠细胞提供能量。结肠依靠短链脂肪酸保持活力和健康。然而,细菌消化纤维也会产生水和气体,加重肠道负担,加重症状因此,对于活动期的IBD患者不应该,或者说应该保持低膳食纤维饮食专家建议但对于缓解期或恢复期的患者,膳食纤维对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时应该摄入膳食纤维。对于缓解期,有便秘症状的患者,适当增加可溶性纤维的摄入也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必须注意,由活动期到缓解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的过程中,必须缓慢增加摄入的量,要给肠道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防止肠炎急性发作,此外还需饮用大量水,使得膳食纤维吸收水后变软,有利于粪便通过肠道。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活动期IBD患者要低膳食纤维饮食,而恢复期或缓解期患者要摄入膳食纤维,具体膳食纤维摄入量宜遵医嘱,或与医生讨论分析。炎性肠病患者该不该摄入膳食纤维?听听专家怎么建议IBD患者饮食的注意事项1 少食多餐,每日宜4-5餐,并尽量养成记录自身饮食摄入量的习惯2 饮食应易消化,富营养,高能量3 饮食忌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注意不要吃产气食品(扁豆、大豆、卷心菜等)4 烹调多以烩、蒸、煮、炖为宜,烹调中尽量少用油,易清淡
1、什么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从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发展而来,内镜黏膜切除术是从黏膜大块活检(big particle biopsy or strip biopsy)发展而来,是近25年内镜治疗最具意义的进展之一,EMR在国内外已被广泛应用于消化道浅表病变的治疗,其治疗效果与外科手术相近,又可避免开腹手术带来的创伤和并发症,术后恢复快。1996年,日本研制出末端绝缘体电刀(insulation tipped knife,IT knife)等专用器械后,国外逐渐开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及黏膜下肿瘤。2、ESD和EMR有什么区别?EMR是内镜粘膜下切除术的简称。EMR是应用较为成熟的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性病变的一种方法,具体是指在内镜的引导下行黏膜切除操作。然后送病理活检的一种内镜操作技术。可以获得较大的标本以便对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的病变进行病理诊断。而ESD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简称,是在EMR基础之上发展的,可以适用于直径超过两公分的病变,采用电刀在黏膜下大块剥离、切除的内镜操作技术。ESD比EMR切除的范围更大,切除的深度更深,范围可以超过两公分,深度可以达到黏膜下层。 3、胃镜除了可以诊断疾病,还能治病吗?是的,伴随着医疗技术及医疗设备的发展,胃镜除了可以做为诊断工具,对于内镜医生还是一个很好的治疗工具。利用胃镜专用的手术器械,内镜医生可以用它们来做注射、切除、剥离等来切除病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使某些疾病不需要进行开腹手术,在胃镜下就能完成。4、如何区分消化道癌前病变还是早癌? 可以应用电子内镜、放大内镜、染色内镜、窄带成像、超声内镜等手段发现个评估消化道病变,通过病理检查判断病变性质。超声内镜可以明确癌细胞的浸润深度,进行病灶的分期。5、如何获知自己消化管道内是否有定时“炸弹”? 在消化道癌前病变和早癌时期,因为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导致很容易忽视。尽管目前各种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取得了一定得进步,但目前还没有一种实验室检查能确诊消化道癌,消化道内镜(胃镜、肠镜)检查仍是目前诊断早期消化道癌唯一有效的手段,定期消化道内镜检查是发现定时消化道定时炸弹的很重要的方式。特别是针对家族中有消化道肿瘤患者的高危人群。6、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优势有哪些?内镜粘膜下剥离术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 , 其创伤小,减少了手术操作时间 , 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 减少了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恢复快,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质量。且手术效果与传统手术无差别。
7、ESD手术为什么叫没有切口的胃癌手术? ESD手术是在内镜下利用专用器械进行操作的,过程类似于胃镜,直接从胃腔内将病变组织切除,不须要开腹从外面切除。8、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是什么?ESD即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其适应证为:①分化型腺癌,浸润深度限于黏膜层,不合并溃疡,不论病灶大小;②分化型腺癌,浸润深度限于黏膜层,虽合并溃疡,但病灶直径小于3厘米;③分化型腺癌,浸润深度已达黏膜下层浅层,但不合并溃疡,病灶直径小3厘米;④低分化型腺癌,不合并溃疡,但病灶直径小于2厘米。其禁忌证为非抬举征阳性,即在病灶基底部的黏膜下层注射盐水后局部不能 形成隆起,提示肿瘤可能已浸润至肌层。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9、内镜下切除的方法安全吗?内镜下切除的治疗与外科手术疗效及预后相当,且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并发症少,故在全面评估并严格把握适应证的情况下行内镜下切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首选使用。10、什么是内镜粘膜下隧道技术? 内镜下粘膜隧道技术(STER)是黏膜下隧道技术(POEM)基础上衍生出来一种新技术,黏膜下隧道技术是利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在黏膜层与肌层之间建立通道,利用该隧道空间进行内镜下治疗的技术。内镜下将道化管道管壁由一层分离成两层,利用隧道获取常规内镜无法取得的标本或实施内镜下手术,而不破坏消化管道的完整性,配合内镜下各种缝合技术,避免气体和消化液进入其他间隙,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手术的效果。11、ESD手术后能生存几年?ESD手术主要适用于消化道良性疾病(胃肠道良性息肉或者粘膜下的良性肿瘤),病灶范围直径一般不超过2CM,还适用于早期胃癌或者是早期结直肠恶性肿瘤,前提是癌症病变浸润深度不能超过粘膜下层,所以对于良性疾病来说没有术后生存期一说,而对于早期恶性肿瘤,其治愈率与开放外科手术的治愈率相同,早期胃癌、或者早期结直肠癌行ESD切除术后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
12、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术前准备有哪些? 患者在做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之前需绝对禁食,对于肠道下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除了禁食还需清肠。还要向医生告知自己的既往史,血压、血糖情况及服用药物的情况。而对于医生而言需要判断患者是否适合做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肺功能检查等。1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手术过程是怎么样的?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于病灶周围采用黏膜下层一点或多点注射1∶200 000的肾上腺素盐水 2~6 mL,使病变组织连同周围黏膜隆起。再将圈套器置于隆起边缘,将病变及少许周围正常黏膜套入,行高频电切除。14、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食管癌、肠癌的效果如何? 对于早期胃癌、食管癌、肠癌,其治愈率与开放外科手术的治愈率相同,早期胃癌、食管癌、肠癌行ESD切除术后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15、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腹痛正常吗? 对于多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腹痛是正常的,因为在做手术的过程中肠道里打了很多气体,部分病人做完手术后,气体还没有完全排出,患者可能会感觉腹胀、腹痛。这种情况是正常,排气后,腹胀、腹痛会得到缓解。还有在手术过程中,会出现固有肌层的损伤甚至有部分患者有小穿孔,尽管穿孔在术中已经夹闭,但由于肠壁很薄,可能会影响到肠壁外的浆膜层,造成炎症。术后会感疼痛,针对这种情况医生会采取一些预防性措施来防止疼痛,这种疼痛感往往在术后1-2天之内,即可恢复。如果术后疼痛明显,同时有腹部压痛,这时要小心,可能出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并发症,即穿孔。所以出现比较严重的腹痛,甚至伴有发热,需及时告知医生。让医生来评估病情进行处理。16、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需注意什么?注意事项有: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应该24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24h小时内绝对禁食、禁饮,家属、护理人员及医生需做好病情观察,一旦出现呕血、恶心、血压异常、心率异常等情况,需立即处理。术后3天禁食,可适当饮水,第4天食物以无渣软食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经过一个月的过度,才能逐渐转为正常饮食。术后常规应用止血、预防性感染、补液治疗。17、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后有哪些并发症?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腹痛消化道出血及穿孔,部分可能发生食管狭窄。
1、什么是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是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造影剂,从而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目前可用于诊治肝胆胰疾病,包括胆总管结石、急性胆管炎、胆管良恶性狭窄、慢性 胰腺炎等疾病。在清除肝外胆管结石、缓解梗阻性黄疸等方面, ERCP的疗效、 安全性得到广泛认可。2、ERCP的应用及难度分级ERCP能治疗的常见疾病有:(1)胆道疾病:胆管结石;胆管癌;胆道蛔虫病;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SC)(2)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3、ERCP怎么做?(1).术前准备: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前常规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全套以及心电图、胸部X 线检查。术前 6 ~ 8 h 禁食、禁水,术前口服 2% 利多卡因胶浆 10 mL,静脉注射山莨菪碱 10 mg, 地西泮 5 mg, 哌替啶 50 mg。(2).术中麻醉: 部分患者接受经静脉镇静镇痛麻醉,用药主要包括丙泊酚、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等,麻醉等级为轻-中度镇静麻醉, 术中动态监测指尖血氧饱和度、血压、脉搏等。(3).ERCP术步骤:患者取左侧俯卧位,常规插镜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 从内镜活检孔道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拉式弓形刀, 导丝超选胆管,如反复插管失败( 插管时间超过 10 min 或反复插管 10 次以上) ,可采用双导丝技术或针状刀乳头肌预切开。术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行胆管造影、胰管造影、置入鼻胆管、乳头肌球囊扩张、乳头肌切开、胆管取石、胆管狭窄扩张、置入胆管支架、碎石、置入鼻胰管、胰管狭窄扩张、置入胰管支架、胰管取石、乳头肌预切开、管腔内超声、胆管细胞刷检等操作。4、ERCP手术时间要多久?一般ERCP所需时间为30分钟左右,涉及更多的操作时,时间会相应延长,约60分钟。ERCP需要麻醉,故病人不会有疼痛感,但还是与个人体质及病情有关。一般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地。5、ERCP检查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在ERCP之前,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进行凝血功能检查,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药物预防胰腺炎,并做好镇定与监护。在术前,还会建立动脉通道。6、ERCP手术适应症是哪些?ERCP主要应用于胆系疾病及胰腺疾病,有时也可用于不明原因的腹痛、体重减轻、食管或胃静脉曲张、腹水等。胆系疾病主要有对梗阻性黄疸的评价、胆汁瘀积、急性胆管炎、胆石症、胆系手术后并发症、Oddi扩约肌狭窄或功能障碍、胆道或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等疾病。胰腺疾病主要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损伤、胰腺癌等疾病。
7、ERCP手术有哪些禁忌症?ERCP绝对禁忌症(即绝对不能进行ERCP的):(1).病人拒绝内镜治疗;(2).上消化道梗阻,十二指肠镜不能达十二指肠乳头处;(3).急性的、严重未稳定的心血管或心肺疾患ERCP相对禁忌症(即不建议进行ERCP,但在进行综合考虑后可进行ERCP):(1).不能合作的病人:可给予全麻或较强的镇静药物后进行操作;(2).严重贫血或有出血倾向;(3).胃大部切除BillrothⅡ式吻合术后,输人肠袢较长时,十二指肠镜不能达到十二指肠乳头处,可用小肠镜行ERCP;(4).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十二指肠镜可至十二指肠乳头部对胰腺疾病及胆总管残端综合征进行诊治,但不能达到胆肠吻合口处,可用小肠镜行ERCP;(5).胰腺假性囊肿8、ERCP手术的优势及特点有哪些?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重复性、疗效肯定等优点。9、ERCP取石成功率是怎么样的?目前,我国ERCP成功率在91%以上,已逐步接近或赶上了国际先进水平,成为胰胆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10、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原因有哪些?ERCP 并发症的发生与很多因素相关, 主要包括疾病相关因素与操作相关因素等。 疾病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急性胰腺炎病史、 胆管狭窄、 胰管汇流异常、 口服抗凝药等; 操作相关因素包括插管的难易、造影剂注入胰管的量及速度、 内镜操作熟练程度、乳头切开速度过快、 切缘凝固不足等。术后胰腺炎发生与胰腺造影、 胰管括约肌切开术、 胰管支架置入术、胰管狭窄扩张术等因素相关。11、ERCP取石需要放T管吗?不需要,T 管应用相关的并发症较高,并且带管时间较长, 患者住院时间长, 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T 管在术后胆管残留结石处理、胆管狭窄的预防、保证胆总管良好愈合、感染胆汁的引流、胆道减压防止胆漏等方面有肯定的作用。但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T 管引流也有一定的固有弊端: 如胆汁大量丢失导致水电解质紊乱、食欲不振;胃肠动力障碍; T 管压迫所致胆管壁缺血性坏死; T 管刺激胆管壁致胆管增生狭窄; T 管引起胆道出血或腹腔内粘连;T 管滑脱引起胆汁性腹膜炎;拔管时可能发生出血、胆漏以及窦道等并发症。12、ERCP术后需要禁食多长时间?术后应根据患者血淀粉酶、脂肪酶的检查结果及腹部体征决定禁食水的时间。患者能进食后 ,饮食应严格遵循全流食一半流食一软食一清淡普食逐渐过渡的原则 。 一般来说,术后24小时无异常情况即可逐渐进食,但还是要遵从医嘱。13、ERCP鼻胆管引流的作用是什么?鼻胆管能有效引流胆汁, 减少胰液返流, 同时能将嵌顿于共同通道的结石推开, 有效防止急性胰腺炎重症化, 对共同管、胰管均有支撑引流作用。也就是说,鼻胆管引流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4、ERCP术后有哪些并发症?如何预防?ERCP并发症主要包括急性胰腺炎、 胆管炎 / 脓毒血症、 出血和肠穿孔, 少见并发症包括低血压、 低血氧、 空气栓塞等。并发症的预防需要注意完善术前准备,根据病人体质及具体的情况合理应用术前药物,医生应对病人的具体情况有一个了解,并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呼吸抑制及低氧血症:术中应根据病人的反应调整镇静剂的应用。当出现低氧血症时,应进行吸氧。助手应协助保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引腔内的分泌物。如处理后仍不能改善缺氧情况,应终止内镜操作,即行复苏指施。(2).休克:此时应积极补充血容量,在抗休克、抗感染的前提下,简化内镜操作,胆管深插管,鼻胆引流减压,尽量少注造影剂,胆管内结石择期取出,否则操作时间过长,会引起严重后果甚至死亡。(3).烦躁不安:躁动可能是一些并发症如低氧血症或重度疼痛的信号,此时应密切监视患者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判断患者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可以短暂给予鼻管吸氧。同时密切检查可能的并发症。对于胰管扩张引发的胰腺炎、扩张狭窄胆管或气囊过度扩张胆管引起的剧痛,可加大镇痛药的剂量。如果患者仍躁动不安,建议停止操作,即行复苏扭施,待患者病情平稳后,再择时进行检查和治疗。(4).ERCP后胰腺炎:术中要尽量减少造影剂过量充盈。使用这些器械时要轻柔,密切监视这些器械在胰管内的位置,以避免机械性创伤。(5).肠穿孔:往往因内镜操作不慎所致。应注意操作。(6).其他:可见药物不良反应及碘过敏反应,对症处理即可。15、ERCP后会复发吗?复发了怎么办?可能会,有临床数据表明,在ERCP后仍有部分患者手术后胆总管结石反复复发,需多次取石。研究表明,各种胆总管结石取石手术术后复发率在5%-25%。复发了怎么办?可再次进行ERCP术。在进行ERCP后,也可以使用中药等进行预防,减少结石的复发。16、如何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术后并发胰腺炎了怎么办?目前减少和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方法有:胰管支架的使用、鼻胆管的引流及药物预防等, 药物包括抗生素、蛋白酶抑制剂、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操作技术改进也可起到预防的作用,如在导丝引导下插管,避免过快推注造影剂,应用鼻胆管引流术、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的合理应用、放置胰管支架等。术后并发胰腺炎了怎么办?应进行监护,并进行器官支持以维持患者的器官功能,并应禁食、采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来减少胰液的分泌,此外,还应控制炎症、镇痛、抗感染等治疗。早期肠内营养也有助于帮助减轻炎症反应。17、ERCP手术费用是怎么样的?ERCP可分为单纯性的检查及治疗两种。所需操作不同,费用也不同。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医院定价不同。此外,ERCP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耗材,所收取的治疗费和耗材费也不同。费用一般为15000-20000,但根据具体情况也有不小的变动。18、ERCP手术后的饮食生活习惯应该注意些什么?患者能进食后, 饮食应严格遵循全流食→半流食→ 软食→ 清淡→普食逐渐过渡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