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夫网站中刘志华医生的原创文章,大多属于医学科普,为了能让更多人获益,对人们健康有点滴贡献,只要是出于公益目的,欢迎朋友关注阅读、转载分享,在此表示感谢!
当年的七月被称为“红七月”或者“黑七月”,因为它是人生的一道坎,颜色完全取决于你的结果。对于那些揣着录取通知书走进“象牙塔”的幸运儿们,有一点只有他自己才清楚,高考“志愿”是我的“自愿”吗? 如果是,他是幸福的,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他可能会忍受一生的煎熬。我的高考志愿简单到别无选择,只有一条,那就是“学医”。原因大概有两个吧,我父亲是教师,母亲是儿科医生,我从小在县医院家属院长大,那时没有太多了解外界的渠道,我熟悉的职业只有医生和教师,在这两个备选答案中,我更喜欢当医生。再一个,小时候的我就是一只“病猫”,重度扁桃腺炎每个月都会和我有几次约会,输液是家常便饭,终于在7岁时,我全麻躺在手术台上,做了在当时算是比较大的手术——“扁桃腺摘除术”,后来身体还是一直不太好,我就更坚定了学医的决心。这理想,有为“小我”的私心,也有“济世救人”的宏愿。高三的学习生活单调而紧张,就在我全力以赴为高考备战时,有一件事却改变了这个轨迹,班主任老师找我谈话,我所在的淮阳中学是省级重点中学,有几个可以保送河南大学的名额,他说我的性格适合当老师,准备选送我去,我突然迷失了。但毕竟保送是在高考前进行,不影响当年的高考,等于多了一次“跳龙门”的机会,我答应了。但保送也是要考试的,于是就有了我有生以来的第二次开封之行,第一次是去看病——“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这个病名是我学医以后才知道的,通俗地讲就是吃饭张不开嘴,与精神紧张有关,这个疾病让我高中二年级不得不休学半年。河大之行我没被选中,回校继续我“激情燃烧的岁月”。高考在七月的7、8、9三天进行,我失眠加腹泻,考试时状态很差。记不清是先下分数还是先填报志愿了,只清楚地记得那时填报志愿是按重点大学、本科、专科分等级的,我的高考志愿清一色填上了医学院校:中山医科大学、河南医科大学、洛阳医专。可见我当年学医的愿望是多么强烈。临交志愿表的前一天,父亲突然改变了主意,他说按我的成绩,考取中山医科大学有一定难度,放弃重点大学挺可惜的,几乎强制让我改成长春地质学院。也许应该感谢高考时的不良状态,才成就了我的理想,我以差重点大学分数线8分的成绩考上了河南医科大学,让我最终成为一名医生。以后我常常感叹,有时少考几分也不都是坏事,没有让我拿着探杖在山中寻矿,却圆了我多年的学医梦想。而今当医生已二十多年了,从以前抽象的理想,到一个个具体的临床工作,其中甘苦自知,我反而更加热爱我选择的这个职业。但不得不承认,行医环境却变的越来越恶劣,满眼充斥着暴力还有不让子女学医的衷告,“谁解其中味”啊?但每当我在门诊或病房看到家长带着孩子看病或探望亲人,孩子那一双清澈的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医护,我知道他们心里或许在崇拜,或许在想长大了也要穿上白大衣,当一名医生或者护士,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少年时的自己,眼里就湿湿的。十年后的果子都是今天种下的,现在的孩子将来就是为我们看病的医护。政策制定和舆论导向,一切的一切,是该改变的时候了,别蒙蔽了孩子们清澈的双眼,别让热爱医学的孩子对医学望而却步,让更多优秀的学生能成为医学生,因为生命科学是最至高无上的。我是一个敏感和神经质的人,习惯反思过去,常常后悔做过的很多事,我妻子说我,“你一辈子,不后悔的事情不多,可能只有学医这一件事是你从来不后悔的”,她这话,我认可,如果让我重新填报一次高考志愿,我还会填上一串医学院校,唯一和当年不同的是,我不会再听父亲的劝告,改去任何一个,原因简单到只有两个字——“热爱”。
忙碌一上午,临近下班,陈大夫到我办公室,“主任,想给您说件事……我想辞职。”她是我们科的针灸医师,已在脑病科工作了15个年头,医术好,善沟通,很受患者喜爱。“为什么?”面对这位优秀医生突然提出的辞职,我颇感意外。“家庭的事,我老公身体一直不好,前段时间到广西巴马长寿村,感觉状态好了很多,要我和他一起去,我答应了。再说,我自己心脏也不好,每天工作强度太大,也着实吃不消,退休还有6年时间,我坚持不到那个时候了。请医院选派其他同志,别影响了正常工作。”心有不舍,絮絮劝说,但去意已决,无挽留余地。也是啊,医院工作强度大,风险高,离职潮早已在医界汹涌澎湃,拍打到自己身边也是迟早的事。但我还是有点诧异,这么一位优秀大夫离职,竟没有看出她有太多的伤感,是真心的厌倦?还是强作的欢颜?刚办完离职手续一周,有一天她突然打电话给我,她在豫东老家的母亲突发脑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量很大,命悬一线,当地医生讲,已没有太大的救治希望。此刻,她又想到了自己的科室,我看了她发来的CT片,建议再努把力试试看。病情十分危急,转来的当天下午,我们就给她做了脑动脉瘤栓塞手术,介入术后随即又做了微创侧脑室前角引流术。每天引流的脑脊液中积血浓度很高,又连续做了多次脑脊液置换。一周后,第一根脑室引流管达到时限,脑室内仍有积血,为防止颅内感染,拨除脑室前角穿刺针,又做了脑室后角穿刺引流。她的抢救过程,用尽了目前医学上所有的手段:药物治疗、脑动脉瘤栓塞、两次脑室引流、脑脊液置换。由于交通性脑积水,又到我院神经外科做了脑室分流手术。走过一座座独木桥,闯过一道道生命坎,病情终见曙光,结果超出了预期。快出院时,科室几位同志再次去探望她,结束走出病房很远了,手机响起,又传来了陈大夫的声音:“主任,让大家回来一下,和我们家老太太合张影吧。”陈大夫说:“虽然与大家朝夕相处,由于针灸大夫不上夜班,没有亲历过夜班工作的一面,对科室只能算了解了一半,通过陪伴老母亲抢救的日日夜夜,进一步切身体会到了医护工作的艰辛,也充分理解了患者家属的不易。”“母亲这次能熬过这场灾难,也受益于自己的医学职业,了解我们的科室,信任我们的医护。从事临床工作数十年,医治过无数患者,这次母亲的成功救治,也算是对我职业的一个最好回报吧。全家人都很感谢科室同事的付出和关照!”她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与当初离开医院的坚强相比,也许这才是一位女医生内心的真实独白。前几天与她通电话,她母亲状态良好,她和老公已到了长寿村,大自然如母亲的手亲切抚慰,他们身体状况也在改善中。她说眼前常常浮现夕日繁忙工作的场景,心中常常想念朝夕相处的同事。她说她还带着针炙的全套家什,有需要随时为当地村民治治病。我知道,她离开医院,真不是表面上显露的那种洒脱,那种情如乡愁一般,剪不断,理还乱。而对于忙碌在临床一线的医护,从心里也羡慕他们,那种清幽的世外桃园,也许只是现在的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精神家园。人这一生,从出生到终点都离不开医院,一生中或深或浅都会与医院结缘。而对于曾经在医院工作过的同志,无论您因何种原因离开自己的岗位,无论您离开时是多么的义无反顾,在骨子里,与医学、与医院,与同事,始终都会有一种永远割舍不断的情缘,因为你们曾经是一体,早已血脉相通了。
元宵节的中午,河南省中医院脑病一区值班的姬大夫接诊一位年轻男性患者,年龄才24岁,突发急性脑梗塞,偏瘫失语。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上午十一时,这个小伙子刚洗完头即感觉全身不适,急忙给女朋友打电话,女朋友回家即发现他右侧肢体偏瘫,说不成话,紧急拨打120,送到我院后,迅速完善各项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塞,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女朋友听了大夫讲的病情后,同意采用目前最先进的介入取栓手术,外地父母也急忙赶来郑州。 手术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全脑血管造影术支持术前诊断,左侧大脑半球供血消失,侧支循环代偿不良,全麻,导引导管到位,微导管微导丝到位,取栓支架到位……支架第一次取栓,血管即部分开通,但观察5分钟后再次闭塞,第二次展开支架,血管再次开通,介入小组的同志再次讨论了病情,认为应该将支架放植在较长的病变处,但考虑到患者年龄太轻,将我们讨论意见反复与外地赶来的父母商议,最后他们同意此方案,即行支架植入术,手术台上又观察半小时,脑血管通畅,成功完成手术。麻醉醒后,小伙子肢体语言即恢复正常。 手术结束后,大家回到家已经很晚了,元宵佳节又成功救治一位患者,程大夫心情很好,即兴写了一首《元宵平安赋 》:正月元宵祈团圆,病魇袭来倒春寒,二四青年瘫倒地,一家老幼悲悯天。甲胄裹身汗如雨,天堑通途须弥间,花灯初上回家路,回眸明月天际间。 作为科主任,我看了程、姬两位医生的手术和诗词,也由衷地为他们高兴点赞:手术好!诗词好!节日好!是啊,医生的辛劳和汗水能换来患者的健康平安,是最大的心愿和满足。高兴之余也不忘提醒各位朋友,这一个月,我们科室已为三位年龄不足30岁的急性脑梗塞患者行介入取栓手术,脑中风不再是中老年的专利,还是再次呼吁:关注大脑,关爱健康。 窗外爆竹声不绝于耳,朋友,元宵节快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脑中风又叫“脑卒中”、“脑血管病”、“脑血管意外”,中医称其为“中风”,“中”为打击之意,又为矢石之中;“风”善行数变,又如暴风疾至,古人用比喻的方法命名为“中风”。因其发病来势较快,病势凶险,变化多端,又名“脑卒中”。由于疾病是脑血管本身出现的问题,又称“脑血管病”。疾病发生突然,难以预料,因此又叫“脑血管意外”。该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四高”特点,已经成为我国致死致残的首要病因。2014年中国脑卒中预防指南指出: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病例>200万人,每年死亡病例>150万人,幸存者2/3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常常导致“一人中风,全家瘫痪”的悲剧,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要认识“脑中风”,就像我们了解一栋楼房一样,先要了解它的框架,然后再了解它的内部结构。“脑中风”大的框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缺血性中风又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医学简称TIA),又叫“小中风”,发作后短时间内可能会自行缓解,很是迷惑人,往往由于重视不够导致严重后果,从而使30%以上的患者最终发展为脑梗死。脑梗死又分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脑血栓形成是由于血管本身的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外伤等,引起脑血管局部堵塞而发病。脑栓塞则是身体其他疾病产生的栓子,像“泥石流”一样,瞬间冲到脑血管内堵塞血管,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是心房纤颤引起的栓子脱落。出血性中风主要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脑出血系脑实质内出血,常见出血部位有基底节、小脑、脑干、脑叶等,主要原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瘤、血管畸形破裂引起。随着“脑中风”发病率的逐年增高,人们也日益认识到,防治中风迫在眉睫,2006年由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每年的10月29日定为“世界卒中日”,目的是通过大力宣传加强人们对卒中的关注,从而防治卒中。河南省中医院脑病科也是共同抗击“脑中风”的重要一员,我们将和大家携起手来,让更多的人能认识它,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去预防它,用科学的手段去战胜它,共同实现“关爱大脑,健康一生”的美好愿望。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脑病科系国家级脑病重点专科,卫生部推广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全国先进单位,建立有“卒中绿色通道”及“卒中单元”。科室既有全国名老中医,省级名中医,也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更有一批德才兼备、积极奉献的中青年人才队伍。弘扬祖国医学,中西医并重科室立足中医为本,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中风病为重点特色病种,疾病全程康复介入,昏迷患者醒脑灌肠液应用,脑出血活血化瘀疗法早期干预,针炙、推拿、穴位贴敷、吞咽功能、语言功能训练等综合应用,减少了并症症及后遗症。眩晕、失眠等亦为重点病种,制定了优化方案,效果确切。集医院名老专家经验研制的院内制剂有:醒脑灌肠液、血管软化丸、血肿消、蠲痛丸、萸竹定眩丸等,疗效显著。科室以中风病为重点,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康复—预防三者并重,树立了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规范化诊疗体系,取得了优于单纯西医和单纯中医的临床疗效。同时兼顾神经内科其他疾病,如眩晕、高血压病、感染性疾病、脱髓鞘、痴呆、脑积水、帕金森病、抑郁症、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癫痫、头面痛、肌病、神经免疫病等。博采现代科技,开拓创新在传统医学基础上,博采现代科技,以脑血管病急危重症及并发症诊疗为重点,开展了目前国内外治疗脑病的多种先进技术: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脑室钻孔伴脑室引流术、脑脊液置换术、腰大池引流术、全脑血管造影术、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及介入动脉取栓术、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脑动脉瘤栓塞术、脑血管畸形栓塞术等。开展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17年,已为1500名患者施行手术,连续十年荣获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全国先进单位,成为该技术河南省指导中心及培训基地,培养了很多优秀医师。神经介入依托“卒中绿色通道”,分秒必争,急性脑动脉闭塞介入取栓术,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为患者在第一时间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脑病一区门诊设在门诊楼二楼第4、第8诊室,由临床经验丰富的脑科专家应诊。病房设在2号住院部13楼,三级医师负责,整体护理,为患者早日康复提供保障。脑病一区特色鲜明,拥有一支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团结协作的专业团队。科室以“健康所系,生命相托,责任重于泰山;团结进取,求实奉献,患者高于一切”为科训,竭诚为您服务。地址:郑州市东风路6 2号住院部13楼 脑病一区联系电话:0371—60905745,60973039
脑动脉瘤破裂会引起一种严重的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需要面对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动脉瘤再次破裂引起致命性再出血,二是脑内积血对脑组织及脑血管的影响。 首要的问题是防止再出血,靠两种手术来实现,即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而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大量脑内血肿的患者,开颅是首选方案,因为它既可夹闭脑动脉瘤,又可同时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 但开颅手术并不适应所有患者,例如:高龄患者,Hunt-Hess分级高的重症患者,全身状况差及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后循环动脉瘤,家属不同意开颅者。 “双微创技术”就成为此类患者的一种选择。所谓“双微创技术”即介入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或侧脑室引流术。先行全脑血管造影,明确脑动脉瘤的位置、大小、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全面评估后,行介入栓塞术使脑动脉瘤达致密栓塞,解决再次破裂出血的问题。随后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或侧脑室引流术,解决脑内血肿或脑室积血问题。 动脉瘤栓塞术是成熟的微创手术,只在患者大腿根部开一个5mm的穿刺口即完成手术,颅内血肿微创清术也只在患者颅骨上钻一个3mm的小孔即完成手术,两种微创术式的结合即为“双微创技术”。 “双微创技术”的优点:①临床适应面广:上述所讲的不适合开颅的患者即可选择。②时效性强:造影后即可进行脑动脉瘤栓塞术,随后可开展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或侧脑室引流术,环环相扣,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两种手术。③微创:微创+微创=双微创,是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由于其微创伤,患者术后恢复快,乐以被患者或家属接受。④开创了一种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内血肿新方法,经过我院脑病科临床应用,具有可行性及技术突破性,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双微创技术”的应用要把握严格指征,对于血肿量大,占位效应明显的患者,不能替代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和减压效果。我们科室应用“双微创技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该技术被评为河南省中医院2013年度医疗创新奖一等奖,并且科室连续十年荣获“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全国先进单位”。 最后,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的一个病例吧。患者女性,60岁,主因“头痛、呕吐、意识不清10小时”,急诊入院,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右侧额叶血肿、脑室积血、前交通动脉瘤。行“双微创技术”治疗,恢复良好。
(刘志华主任医师整理原创)一、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说到脑出血,大家都不陌生,俗称“脑溢血”,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所引起的一类疾病,医学上分为脑实质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其实,大家所熟悉的脑出血都是脑实质出血,当与患者家属谈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发现了解的人还真不太多。 要弄清蛛网膜下腔出血,要先说明白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在人脑的表面被覆着三层膜,由内及外依次是软脑膜、蛛网膜、硬脑膜。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腔隙就是蛛网膜下腔,正常由无色透明的脑脊液充盈。当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发生破裂时,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即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英文简称SAH。 和大家打个形象的比喻,脑实质出血就像一杯水,聚在一起,能看出具体形态,而SAH不成形,就象一杯水泼到地上,分布广,容易存在于沟洼的地方。二、SAH的病因SAH按病因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外伤性是由于头部外伤引起的,这里我们只谈论自发性SAH。自发性者最常见的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约占75%,脑血管畸形,约占5~10%,其它脑血管病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烟雾病(Moyamoya病)等也可以引起SAH,还有约10%的患者查找不到原因。 脑动脉瘤在脑中很长时间了,但破裂的高发年龄是40~60岁,女性比例偏高,其诱发破裂的原因有:剧烈运动、过度疲劳、用力排便、情绪激动等。但也有在安静睡眠状态下发生的。三、SAH的临床表现 患者发病时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自我感觉为“撕裂样”或“电击样”头痛,教科书上描述的是“一生中经历的最严重的头痛”。常伴颈项强直、恶心、呕吐,严重时抽搐、意识不清,甚至呼吸、心跳停止,大约15~20%的病人来不及送达医院即死亡。头颅CT表现为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出血量较少时头颅CT可能也不能辨别,有的需要做腰穿来确诊。 需要说明的一点,SAH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轻者可没有明显症状,重者突然昏迷甚至死亡。我见过自己开车来院就诊的SAH患者,仅有轻微的头痛,更多的患者是以严重症状入院,对轻症患者更要注意,由于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可能出现动脉瘤再次破裂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四、SAH的治疗 在这里,重点说一下动脉瘤性SAH的治疗,有两个方面内容:基本治疗和病因治疗。基本治疗包括控制血压、降颅压、止血、镇静、止痛、防治脑血管痉挛、营养支持等。病因治疗是最重要的,即明确SAH的病因,给予针对性治疗。 明确SAH的病因可以采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像(CTA)等无创检查,但目前国际“金标准”仍然是有创性的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通过全脑血管造影等检查,医生可以明确导致SAH的原因,如果是脑动脉瘤引起的,能明确脑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瘤颈、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制定出下一步治疗的最佳方案。 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SAH,需要急诊手术干预,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为什么一定要急诊处理呢?据统计,动脉瘤破裂性SAH的病人有20%会在第一次出血后2周内发生再出血,我们形容动脉瘤是脑内的“不定时炸弹”,再次破裂出血的后果有时是灾难性的,因此,一旦明确为动脉瘤性SAH,应尽早行手术治疗。临床上会遇到患者家属对进一步治疗犹豫不决,在商议和等待中出现致命性再出血。 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有两种方法,一是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一是介入动脉瘤栓塞术,如何选择?是医患共同关注焦点内容,原则上根据患者病情分级、脑动脉瘤的部位、出血量、所在医院设备条件、临床医师的技术专长,患者家庭的经济状况综合分析判断。如果综合判断,开颅和介入都可选择,神经介入治疗由于其微创特点可作为首选方法。 有些SAH找不到病因,即脑血管造影结果是正常的,可能是由于动脉瘤过小、局部血栓形成、血管痉挛、血管迂曲干扰、硬件设备无3D成像功能、临床医生经验不足等原因造成,建议在发病后半个月至1个月进行复查,仍可部分患者查找到病因。 动脉瘤性SAH是脑病科急危重症,其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诊断—基本治疗—手术—后续综合治疗等,环环相扣,细致入微,才能将患者从危险境地中解救出来。
(刘志华主任医师原创) 每当与患者或家属谈到烟雾病时,都是一脸茫然,好奇怪的病名。什么是烟雾病呢?烟雾病是一种特殊的脑血管疾病,又称脑底异常血管网病,是一种以颈内动脉末端血管逐渐狭窄以至闭塞,脑底穿支小动脉代偿性增生为特征的疾病,脑血管造影时,增生小血管的形态酷似吸烟吐出的烟雾,故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烟雾病”,也称为Moyamoya病。 讲到这,没有学过医的人还是没有听明白,我就给大家打个形象的比喻吧。在农村,人们习惯在冬天将树头锯掉,防止其一直向上长而不长粗,第二年春天,人们会发现树头上长出许多细小的嫩枝,这就类似于医学上讲的烟雾病,大家想一下,如果这些树枝是向人脑供血的血管,会出现什么情况?一种是大血管不存在了,靠小血管供血,会出现脑部供血不足的情况,临床上就是脑缺血或者脑梗塞,另一种情况,那些新生的血管如同嫩树枝一样,很容易破裂形成脑出血。这样一讲大家基本都能明白了吧。 烟雾病的病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可能为先天性血管畸形,可能与遗传有关,也可能与炎症、外伤、钩端螺旋体感染有关。一般只波及颈内动脉系统的血管,很少影响后循环血管。 临床表现上面已经说了,可以是脑缺血发作或脑梗塞,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肢体偏瘫、失语。也可表现为脑出血或者蛛网膜下腔出血。部分患者表现为智能减退、痫性发作,头痛等症状。 影像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可以行头颅CT,脑磁共振,明确脑部梗塞或出血情况。也可以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可CT血管成像(CTA),清楚看出血管的病变。当然最好的诊断还是脑血管病诊断的“金标准”——全脑血管造影术。 本病的治疗,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遵循通常的治疗原则。发作频繁,颅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可行旁路手术,即通常所说的搭桥术,建立新的旁路血管,改善脑部血供。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提高,在体检或者检查其他疾病的过程中,会发现平时看起来很健康的人,颅内竟长有动脉瘤,医生可能会告诉您,动脉瘤象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会引爆严重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 从您查出颅内动脉瘤的那一天开始,您可能一直在纠结,治还是不治?治吧,现在没有任何症状,况且医生说了,任何手术都存在风险,更何况脑部手术呢?即便介入治疗属于微创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不治吧,万一动脉瘤破裂,后果与命运真的不在自己手中掌握。 其实这个问题也一直使临床医生很纠结,每年开学术会的时候也讨论这个问题,并且达成部分共识,以下几种情况建议手术干预:①曾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②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家族史;③直径大于7mm的动脉瘤;④形状不规则的动脉瘤;⑤有症状的动脉瘤;⑥后循环动脉瘤;⑦年轻患者;⑧心理压力巨大的患者。 单从动脉瘤大小来说,大于7mm的动脉瘤破裂的风险较大,是要及时治疗的,可临床发现比这小的动脉瘤也存在破裂的风险,将这个标准降至5mm,5mm的动脉瘤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是与绿豆的大小差不多。但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发现更小的颅内动脉瘤会破裂,每年都会遇到很多直径在2mm左右微小动脉瘤破裂的病例,有的出血量还很大,病情相当危重。而且这么小的动脉瘤介入与手术治疗的难度都相对大些。 因此,我个人认为,不能完全以动脉瘤的大小去判断,还要看动脉瘤的形态及部位,如果动脉瘤形态好、位置处于非血流冲击面的小动脉瘤可以进一步动态观察。如果动脉瘤形态不好,如动脉瘤呈分叶状,或者瘤体上有小的突起,或者位于血流冲击特别大的部位等,就有必要考虑行介入或者手术治疗。 即便您选择保守观察,也不能听之任之,要控制好血压,禁烟酒,避免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防止紧张情绪或便秘,并且要定期做相关影像检查,了解动脉瘤的发展趋势,必要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