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感染后,急性症状约持续4周左右,也有些患者的症状可以持续12周,如果12周后还存在一种或多种呼吸系统及其他系统的症状或脏器功能障碍,就被定义为新冠遗留症状。国际上常用的名词为LongCOVID,即长新冠综合征。LongCOVID的定义,它是既往确诊或可疑的新冠感染史,感染症状起始后3个月,存在至少持续2个月且不能被其他已知病因所解释的症状,这些症状可以是新发或持续存在的,且会随时间波动出现。常见的longCOVID症状包括疲劳,呼吸急促和认知功能障碍,呼吸困难、胸痛等呼吸系统症状和疲劳、无力等为longCOVID的核心症状,一般会影响日常的生理机能。越来越多的“阳过”“阳康”正式回归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但身体状态似乎还未能跟得上。除了咳嗽,不少人仍旧感到全身乏力、食欲下降、失眠心慌、鼻塞流涕……如何通过适当调理,尽快恢复良好状态?“阳康”后的睡眠尤为重要,这是从新冠彻底恢复的最重要方式之一。那么,“阳康”之后失眠,中医药有什么好办法呢?一、失眠多梦,心悸不安,烦躁,咽干口燥新冠感染后因发汗退热,导致体内津液耗损,阴虚内热,上扰心神,以致虚烦不得眠。此时应养心安神,清热除烦。推荐用方:酸枣仁30克、知母15克、茯神30克、百合30克、北沙参30克、麦冬30克、甘草10克等,5剂,日一剂,水煎服。二、畏寒,怕风,四肢怕冷,夜间尤甚,难以入眠许多中医专家都认为,感染新冠病毒属于外感风、寒、湿之邪。风寒湿邪易伤阳气,因此有部分“阳康”患者仍畏寒怕冷乏力,因而影响夜间睡眠。对于此类患者需要温阳散寒补气,推荐:黄芪15克、干姜10克、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用养生壶煮水,代茶饮。三、很多人转阴之后总感觉很乏力。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这种疲乏主要表现为气虚。感染新冠的过程本身就比较耗正气,是一个体内“正邪”斗争的过程,出现这种疲乏、精力不济,很可能是阳气虚的表现。建议:可选择北芪、党参、西洋参、人参等药材煲汤;如果是偏阳虚体质的人群,还可以用鹿茸等药材煮水代茶饮,或搭配瘦肉、鸡肉等煲汤,但要注意不能太油腻。对一些上班族节奏比较快的朋友,建议随身带个保温杯,用适量人参或西洋参、北芪等泡水喝,坚持三、五天到一个星期,会有助于改善。感染新冠转阴之后,如果体质比较弱,或者平时体质就比较虚,属于偏虚寒体质的人群,有疲乏、气短,但没有明显的咳嗽、痰多等症状,可以选择适当的食材来进补,人参、北芪等有助于帮助人体恢复元气。但如果是明显的痰湿体质,如咳嗽、痰多等,这时候进补难吸收,而且可能会加重症状。因此,阳康之后可否马上进补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情况来分析,即使合适,也建议选择比较缓和的方式慢慢来,所选药材、食材方面剂量可以小一些,让身体能够吸收为度。虽然这个时候营养很重要,但“阳康”后不少人出现食欲下降,包括味觉消失,疲乏疲倦等等,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是脾胃的运化功能受到影响的表现。虽然病后补充营养很重要,但也要有讲究。比如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可以吃些容易吸收的五谷杂粮粥、稀饭汤,是恢复身体较好的选择。不要过多摄入高油高脂高热量的食物,以免容易出现症状反复。所以,从中医的角度来讲,“阳康”后饮食需清淡而不失营养,关键是要有利于脾胃的吸收,可煲一些相对比较清淡的汤,比如选用一些健脾益气的食材,如淮山、五指毛桃、芡实,以及白萝卜、红萝卜等,用点瘦肉或不太肥腻的排骨、鸡肉煲汤,帮助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四、咳嗽为新冠感染后最常见的一个症状,根据咳嗽的中医学证候分型特点来进行分类调理:第一类咳嗽:主要特点是咳嗽频繁,尤其是咽喉痒的症状明显,咳白色粘痰,痰液量少,这种咳嗽可称之为“风痰犯肺”,对应调养的原则是祛风化痰,可以用枇杷双杏饮来进行调养。调养方:枇杷叶5克,北杏5克,南杏5克,桔梗5克,陈皮2克,适量水煎煮后当茶饮。第二类咳嗽:主要特点是咳嗽,干咳无痰,口干舌燥,这类咳嗽可称之为“燥邪犯肺”,调养的原则是润肺止咳,可以用百合无花果菊花饮来调养。调养方:百合10克,无花果3克,杭菊2克,雪耳10克,用炖盅炖汤后,以少量蜂蜜或冰糖调味饮用。另外,本次疫情,让不少人元气大伤。不建议大家过早运动,尤其还有明显的疲乏、胸闷、咳嗽症状的,再多静养观察一段时间。晚上早睡觉、不熬夜,保持健康的饮食、平和的心态,恢复会更快一些。运动时机、运动强度都有讲究,建议大家要量力而行。一般来讲,转阴一到两周之内,不建议从事比较剧烈的球类、快跑,或者比较大负荷的健身等运动。因为运动是一个耗体力、耗正气的过程,身体机能没有恢复到最佳的状态之前,运动出汗太多也易复感“新邪”,不一定说是二次感染新冠,也可能易感风寒邪气。身体条件比较好、已经基本恢复的朋友,可选择相对和缓的运动方式,比如散步、稍快走、打八段锦、太极拳等,这些都是比较舒缓的运动,可以活动肢体、舒展阳气。总之,以身体能够耐受为前提,运动之后不会出现明显的疲乏、胸闷加重、虚汗不停等类似表现,可因人而异、量力而行,选择适合的运动时机、强度和方式。
支气管哮喘(Asthma)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疾病,是以反复发作气道变应性炎症所导致的气道反应性增高阻塞(AirwayObstruction)为特点的临床常见疾病[1]。临床表现为发病时气道广泛性缩窄而造成的呼吸困难、急促、胸闷、咳嗽、张口抬肩、鼻翼煽动,兼有哮鸣音[2]。支气管哮喘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缓解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逐年上升,全球约有3亿病例[3],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同时大大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质量和情绪,因此,关于哮喘的防治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目前西医广泛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气管扩张剂治疗,部分患者通过吸入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能够让病情维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但是部分患者却对激素高度依赖,甚至应用口服及静脉应用激素仍不能控制病情。而中医在治疗哮喘方面积累了数千年的经验,近年来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得到肯定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中医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减轻患者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对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人在临床治疗中观察发现,采用“补益肺肾、祛风化痰”法则治疗难治性哮喘,临床效果显著。能够让激素依赖型患者摆脱激素依赖,病情稳定。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哮证”、“喘证”、“咳嗽”、“痰饮”等的范畴。文献显示,古代医家将其病因病机归纳为四点:①宿根论:明·戴思恭首先提出哮喘有“宿根”,正如《秘传证治要诀·哮喘》曰:“喘气之病,哮吼如水鸡之声,牵引胸背,气不得息,坐卧不安,此谓宿有此根,如遇寒暄则发,……。”清·陈修圆《时方妙用》曰:“哮喘之病,寒邪伏于肺俞,痰窠结于肺膜,内外相应。裘生梁等[4]认为在哮喘发作期与缓解期,脾虚才是贯穿哮喘的核心病机,能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宿根”本质。肺脾肾三脏的虚弱是哮病正虚的具体表现,其中“脾为生痰之源”“伏痰”产生的源头系于脾,而肺肾二脏在哮病的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是决定痰邪之势消长的关键。因此,支气管哮喘病程中“痰”的客观存在使中医治疗中肺肾二脏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痰”、“瘀”是哮喘反复发作的病理因素,脾胃虚弱是哮喘缠绵难愈的病因病机,因此培土生金是哮喘的治本方法。名老中医周仲瑛教授“补益肺(脾)肾、祛风化痰”为哮喘慢性持续期治疗大法,并制定温养化痰方和清养化痰方为基础构成治疗方案,在名中医组和常规组进行远期疗效、生活质量、及ECP、IL-2、IL-4、IL-13、IFN-γ等指标改善方面的比较,名中医组具有明显优势。“补益肺(脾)肾、祛风化痰”是从肺脾肾辨治支气管哮喘的主要治则。徐艳玲[1]用中药哮喘康治疗支气管哮喘60例,组方:人参、麻黄各10g,黄芪30g,甘草、补骨脂、陈皮、地龙、川芎各15g等。日1剂水煎分3次服。总有效率达95.5%。赵皓[5]自拟纳气定喘汤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两组均39例,本组用本方:麻黄6g,鱼腥草、茯苓各20g,苏子、紫苑、半夏、杜仲、诃子各12g,橘红、五味子各10g,黄芪、党参各30g,补骨脂15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服。总有效率93.4%。本人临床上采用益气健脾、温阳法治疗难治性哮喘,尤其是加用干姜、桂枝等温阳药物时,临床效果非常显著。能够让激素依赖型患者摆脱激素依赖,病情稳定。概因“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典型病例举隅典型病例1女性,杜某某,38岁,既往有支气管哮喘多年,予舒利迭、信必可粉雾剂吸入,平时症状控制尚可,近1年来,病人活动后胸闷气短明显,伴喉中哮鸣,吸入舒利迭及信必可效果不明显,病人仍喘憋,周身乏力,纳眠差。遂来我院求中医治疗。根据辩证经予以清热化痰、补益肺肾中药汤剂治疗后病人喘憋明显减轻,周身乏力、纳眠差等症状也逐渐减轻。后根据辩证予以清肺滋肾膏方治疗,患者病情一直比较稳定。未再出现喘憋症状,周身乏力、纳眠差等症状逐渐消失。这是患者多次门诊就诊的病历及处方资料。典型病例2:男性,42岁,大学教师,既往有支气管哮喘史10余年,近1年反复咳嗽、夜间呼吸困难,病人一直应用信必可吸入,间断服用某名中医开的中药治疗,病人仍时有喘憋,痰粘难咳,夜间时有憋醒,遂来我院求中医诊治。来院后我根据其辩证予以清热化痰、补益肺肾中药,并加用干姜、桂枝等温性药物治疗后,病人咳嗽、喘憋明显减轻,夜间呼吸困难逐渐消失。病人仍时有咳嗽果冻样粘痰,粘痰咳出后感胸闷气短减轻,后经中药治疗3月,病人喘憋消失,未再有粘痰咳出。信必可吸入量也逐渐减少,患者病情稳定。这是患者门诊就诊的病历资料及处方单以及病人的舌像。这是病人在好大夫网站把自己的治疗感受进行了分享的图片。中医对哮喘的研究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且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较之西医的治疗有明显的优势。应发扬中医的辨证论治与整体调理的优势,借鉴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重视中医药在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以达到从根本上控制哮喘发作。尤其是清肺化痰、补益肺肾药物的应用,能够明显改善病人咳痰喘等症状,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并能改善部分病人的纳眠差、大便干或者稀等症状。配合清肺滋肾膏方服用,能够使稳定期哮喘患者病情较好地控制,并能减少激素的应用。
面对新冠病毒肺炎,保持“吃好,睡好,心情好”很重要 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肆虐一年多,到现在还没有像SARS、禽流感那样,随着气候变化,传染性下降,疾病突然消退。 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是以发热、干咳、乏力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轻型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嗅觉、味觉障碍等。而重症患者在发病一周内出现重症肺炎,以呼吸困难、低氧血症。 这是最关键的控制病情的阶段,如果没有有效手段控制病情,就会迅速进展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应急性休克、出凝血功能障碍,最终多脏器功能衰竭导致死亡。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的出现,特别是德尔塔、奥密克戎等毒株传播又给人类带来新的挑战。 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新冠病毒的药物。疫苗的接种效果,也还达不到预期,得到彻底控制病毒传播的效果。我们有效控制病情的手段,还是古老的“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 通过自1988年用中医药治疗这种病毒变异导致的重症急性呼吸疾病的过程,体会到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最终战胜病毒损害的,还是我们自己身体的“正气”,就是人类自身体内的抗炎抑炎机制系统。 除了有效的隔离手段外,怎样才能有效控制在我们身边的病毒不会损害我们的身体,导致发病和迅速进展呢?也就是这样有效提高我们身体的抵抗力呢? 说来也很简单,就是“吃好,睡好,心情好”,规律的生活规律,良好的情绪状态才是对抗新冠病毒的最有力的武器。一,“吃好‘“吃好‘“,并不是指吃营养价值高的或者是有特殊营养价值的食品。相反病毒感染后,我们的胃肠道粘膜也会受损,食欲会下降。这时吃任何不易消化吸收的食品,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也会降低人体抗病能力。建议吃易消化吸收、营养丰富的食物,并且细嚼慢咽,使之有充足的唾液帮助,易于吸收。”吃好“就是“吃完了胃里不难受”。二、“睡好”“睡好”很重要,我们身体的抗炎抑炎系统,都是在深睡眠中发挥作用,并得到休养生息的。三、“心情好”,“心情好”,只有把心情调节好,才能达到入静的状态,这时我们的抗炎抑炎机制状态是最强大的。如果能做到真正的“忘我”,“放下”,即使是有了难治性疾病,都会自愈,在病毒性急性呼吸道疾病感染过程中,就会显得更加重要。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感染的重要的法宝,就是“吃好、睡好、心情好”。 面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新的变化,中医中药应该发挥其作用。服用中药汤剂调理身体体质,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处方:金银花15,黄芪15,桔梗12,北沙参15,苏叶9,陈皮9 功效:益气养阴,清热化痰 适宜人群:适用于有轻微恶寒、乏力、咳嗽、咽部不适人群。
肺癌又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对于早期发现的非小细胞肺癌首选手术治疗。对于中晚期肺癌患者多采用放化疗治疗,很多患者往往由于不能耐受放化疗,或者是年龄大的患者不想接受放化疗治疗,这时会寻求中医药的治疗。 肺癌的形成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诸如先天禀赋差异、外感六淫、情志所伤、饮食劳倦,作用于机体,致使使正气虚损,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肺失宣降,水液输布失常,津聚为痰,肺气阻遏,气滞血瘀,痰瘀互结,久聚成块,肿块久积酝毒恶变终成毒瘤。概括言之,肺癌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正虚邪实,主要发病机制不外乎虚、痰、瘀、毒。肺癌是整体虚、局部实的疾病,正虚”与“邪实”贯穿始终,故以扶正与祛邪并举为治疗总则。益气养阴、培土生金、金水相生以扶正; 化痰利湿、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抗癌毒以祛邪。 下面是我经治的典型病案举隅: 典型病案1:女性,68岁,于2016年9月查体时发现2*2.0cm大小左肺占位,经穿刺检查诊断为肺腺癌,病人家属考虑患者年龄较大,不愿意手术及放化疗治疗,遂于2016年10月来我院求中医治疗。当时病人来诊时咳嗽、咳少许白痰,伴周身乏力、汗出明显,舌红,苔少,脉细弱,辩证气阴两虚,予以健脾益气、清热化瘀散结中药汤剂及益气补肾膏方治疗,病人咳嗽减轻,周身乏力及汗出明显等症逐渐改善,经过半年治疗后,病人于2017年4月复查胸部CT示左肺占位较前变化不明显。后病人坚持长期服用益气补肾膏方及清肺滋肾膏方等中药膏方治疗,随着病情发展,渐加大膏方里黄芪、党参、红参等健脾益气的剂量,病人一般状况可,咳嗽、咳痰不明显,周身乏力等症也不明显,汗出明显等症也较前减轻。病人于2019年2月于家里发生猝死,猝死前一周来院复诊时一般状态还挺好,考虑其猝死原因为心源性猝死。病人在确诊肺癌后到猝死的2.5年时间里一直保持比较好的状态。 这是病人门诊就诊病历资料以及胸部CT报告及影像资料。 这是病人中医药治疗半年后复查胸部CT,提示肺内占位大小(2.4*1.7cm)较前变化不明显。 这是病人中医药治疗1年半以后复查的胸部CT,提示肺内占位大小(2.4*1.7cm)较前变化不明显,其内实性成分增多。 这是病人中医药治疗1年半以后复查的胸部CT。 典型病案2:患者,女性,78岁,因左肺上叶结节2年,于2020年4月复查结节较前增大,诊断为肺癌,予以靶向药物治疗后,病人出现周身乏力、纳差、恶心、口干、眠差等症状,因病人不能耐受靶向药物治疗,其家属遂带病人来我院求中医治疗。经予以健脾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后,病人纳差眠差、恶心、口干、周身乏力等症逐渐改善,且半年后复查胸部CT提示肺内占位大小变化不明显,其肿瘤标志物CEA由2020年8月的100.40ng/ml降至2020年11月的49.53ng/ml,病人一般状况饮食、睡眠及其他一般状况等症一直保持较好状态。 这是病人门诊就诊的部分病历资料。 这是病人第一次就诊时的舌苔提示气阴两虚征象明显。 这是病人门诊的部分中药处方单。 这是病人2020年的胸部CT报告,提示左肺上叶21*18mm结节,有毛刺及胸膜牵拉征,经活检诊断为肺腺癌,予以靶向药物治疗。 这是2020年5月13号在我院复查的胸部CT报告。提示左肺上叶20*18mm结节。 这是病人服用中药治疗3个月后于2020年8月复查的胸部CT报告,提示左肺结节较前变化不明显。 这是病人服用中药治疗半年后复查的胸部CT,提示左肺上叶结节较前变化不明显 这是病人2020年8月复查的肿瘤标志物,提示癌胚抗原明显增高(100.40ng/ml,正常值为5ng/ml以下) 这是病人2020.11.17复查的肿瘤标志物,较前明显下降,降至49.8ng/ml 这是病人服用中药治疗后的舌苔,阴虚征象改善。 典型病例3:患者女性,64岁,左肺上叶腺癌术后、化疗后2天于2018年6月22日来诊,当时病人感周身乏力、恶心、眠差。大便干,咳嗽不明显,伴胸闷、气短,口干,舌红,苔少,脉细弱,辩证气阴两虚。予以健脾益气滋阴滋阴汤剂口服,经治疗后,病人胸闷气短、口干、眠差、大便干等症改善。后病人于2018年12月发现右肺转移性腺癌,加用易瑞沙服用。服用易瑞沙后,病人出现皮肤瘙痒、肝功能异常,周身乏力明显,活动后气短,加用保肝药,并加大健脾益气力度及清热等中药,病人皮肤瘙痒消失,周身乏力减轻,病人到目前为止,一般状况可,右肺转移腺癌大小未变化。 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是晚期肺癌的基本治疗手段念。中医治疗肺癌主要是扶正补虚,软坚散结,其疗效往往也是较为显著。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同时有整体调节的原则。中医能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增加机体对放化疗的耐受性、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医药治疗能够改善病人的食欲不振、恶心、口干、睡眠紊乱、周身乏力等症状。对于年龄大,又不想接受放化疗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中医药治疗在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抑制肿瘤的生长速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方面疗效确切。
间质性肺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肺间质炎性和纤维化疾病。间质性肺炎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常表现为发热、干咳、咳痰、胸痛,进行性呼吸困难。 间质性肺炎目前尚不能治愈,以药物治疗为主,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氧化剂等。间质性肺炎目前尚不能治愈,为终身疾病,需要终身持续性治疗。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炎症及免疫过程,对部分患者有效,可改善症状和肺功能,但因长期使用激素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故糖皮质激素在治疗间质性肺疾病中是一把双刃剑,而且很多病人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容易引起病情反复,甚至难以减量,这时如配合中医药治疗,往往能够改善病人的症状,明显减少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减少激素的副作用。 典型病案1:男性,赵某,40岁,因胸闷气短1月余,活动后胸闷气短加重,伴发热,在烟台某三甲医院经检查诊断为间质性肺炎,予抗感染及甲强龙200mg/日静滴治疗1个月后,病人热退,将激素减量至160mg/日静滴治疗1个月后,胸闷气短略缓解,将激素减量至120mg/日,配合环磷酰胺治疗1个月,病人仍感活动后胸闷气短,激素难以减量,病人经治医师推荐至我院中西医结合治疗。病人于2020年6月11日来我院后予健脾益气清热化瘀中药治疗,激素用量改为60mg/日静滴治疗6天,环磷酰胺50mg/日,病人活动后胸闷气短减轻,于2020年6月17日将激素量减至40mg/日治疗3天,病人胸闷气短较前进一步减轻,遂于2020年6月20日将激素减量至24mg/日,于7月5日减量至20mg/ 日,病人胸闷气短较前进一步减轻,周身乏力等症亦明显减轻,经进一步中西医结合治疗,一般状态明显好转,面部肿胀感明显减轻,胸闷气短不明显,周身乏力亦明显减轻,遂于2020年8月19日将激素减量至2片/日,环磷酰胺用量改为50mg隔日一次服用,后环磷酰胺渐减量至1片/周,病人一般情况可,肿胀的面部(因服用激素引起的满月脸)逐渐恢复到接近正常。 这是病人入院时的入院记录 这是病人第一次来我院住院期间的医嘱单(2019年6月11日~2020年6月19日),激素用量由入院前的120mg/日,入院时在应用中医药治疗的保驾下将激素用量由60mg/日减量至40mg/日,到出院时减为24mg/日,病人胸闷气短及口干等症减轻,周身乏力亦减轻,食欲改善。 这是病人第一次住院期间根据辩证开的中药汤剂 这是病人第二次住院及第三次住院时的医嘱单(包括治疗方案及激素的逐渐减量) 这是病人多次门诊复诊的病历内容,激素逐渐减量至2片/日,环磷酰胺减量至1片/周,病人胸闷气短明显减轻,活动耐量增加,面部及周身肿胀感减轻,周身乏力明显好转。 这是病人来我院前的胸部CT 这是来我院经中医药治疗配合小剂量激素治疗后复查的胸部CT 典型病案2:张某某,男性,65岁,因发热、胸闷、气短在烟台多家医院诊断为间质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予抗病毒、抗感染治疗及甲强龙80mg/日治疗10余天,病人热退,予以泼尼松15片口服治疗,病人出院后2周将激素减量至13.5片,未再发热,但病人仍感胸闷气短,步行距离可缓慢行走50米左右,为求中医治疗病人于2019年8月7日来我院住院治疗。予以清热化瘀、健脾益气补肺中药治疗,病人胸闷气短明显减轻,激素用量由入院时的13.5片/日渐减至8片/日,病人胸闷气短较入院时明显减轻,周身乏力、口干、纳差等症也逐渐改善。后病人多次门诊随诊服用中药治疗及多次住院用中医药方案巩固治疗,病人激素于9月6日减至2片/日,病人一般情况较前明显好转,胸闷气短明显好转,步行距离由入院时的缓慢行走50米左右到一下行走1000米无不适。 这是病人2019年8月7日第一次来我院住院时的医嘱单,在应用宣肺清热化瘀、健脾益气中药基础上,病人激素的用量由入院时的13.5片/日在住院期间的8天时间内逐渐减量至8片/天,病人胸闷气短减轻,周身乏力改善。 这是病人刚入院时的舌苔以及根据辩证开的益气清热化瘀中药汤剂服用,病人口干、纳眠差及周身乏力等症逐渐改善。 这是病人2019年9月6日第二次住院时的医嘱单,在中医药汤剂及中药膏方治疗保驾基础上激素用量减至2片/日。病人胸闷气短进一步减轻,活动耐量增加,步行距离渐由原来的可行走50米左右增加至1000米左右。 这是病人当时住院时的舌像及根据辩证开的中药汤剂。 很多间质性肺炎病人需要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由于长时间服用,病人往往会出现面部及周身肿胀感(即俗称满月脸、水牛背~由于长期服用激素引起的),同时还会引起血压升高,水钠及电解质紊乱、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有的病人还会出现食欲减退,周身乏力,睡眠差等症状,病人往往不能耐受。这时如根据辩证配合健脾益气、清热化瘀中药汤剂及中药膏方,病人的激素能够快速减至最少用量(一般是1~3片/日),病人的一般状况同时也会改善,周身乏力、头面及周身肿胀感减轻,胸闷气短也会明显改善,有的病人胸部CT也会改善。
迁延性肺炎在临床上很常见,这时有的病人仍然有慢性咳嗽、胸闷气短等症状,但是病人已经没有抗生素应用指征,这时恰好是发挥中医药优势的时候。中医上认为,迁延性肺炎是由于病人正气虚衰、瘀血阻络、邪气恋肺造成,所以采用益气扶正,健脾活血化瘀治疗往往能产生神奇的疗效。典型病案举隅:王某某,女性,58岁,因发热咳嗽胸闷气短一周到烟台市某大型三甲医院住院治疗,经过抗感染、呼吸机机械通气支持治疗20余天,病人体温恢复正常,血象恢复正常,医院予以病人出院。但病人出院1个多月仍活动后胸闷气短,胸部CT仍有双肺弥漫性实变影,在家里上厕所仍需要吸氧,指脉氧吸氧状态下在87%左右,病人非常痛苦。病人后慕名来我院治疗,经给予清热化痰、益气活血化瘀治疗1周后,病人指脉氧即恢复到92%(不吸氧状态下),可以随意到处活动,后配合我科特色清肺滋肾中药膏方治疗2个月,病人一般情况良好,肺部阴影基本完全吸收。
咳嗽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症状,按其病程分为急性咳嗽时间<3周、亚急性咳嗽3~8周、慢性咳嗽(≥8周,胸片无明显病变)。慢性咳嗽病因较为复杂,不仅涉及呼吸系统,有些还与耳鼻喉、消化系统疾病等有关。 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包括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型哮喘、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等,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和变应性咳嗽亦是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 对于胸部影像学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患者,大量使用抗生素治疗而无效,有些病人因诊断不清反复进行X线胸片、CT等检查,辗转多家医院服用复方甲氧那明、右美沙芬糖浆等多种止咳药治疗效果不佳或者无效,不仅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还极大地影响了病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祖国传统中医学对咳嗽的认识由来已久,一般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不论外邪从外入,或自内发,均可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外感咳嗽咳分为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等证型;内伤咳嗽则可分为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等证。二者可相互为病,外感咳嗽如前言失治,邪伤肺气,更易反复感邪,而致咳嗽屡作,肺脏益伤,逐渐转为内伤咳嗽。内伤咳嗽,肺脏有病,卫外不强,易受外邪引发或加重,早气候转冷时尤为明显。久则肺脏虚弱,阴伤气耗,由实转虚。 一、 整体辩证、五脏兼顾 中医认为咳嗽多由肺失正常的宣发肃降等生理功能而引起,但原因又非单独在肺脏,即《黄帝内经》中所讲:“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因此我们从“五脏相关、五行生克”的理论出发,结合表里、虚实的证机,制定了一系列如“散寒解表、疏风清热、健脾补肺、清肺泻肝”的治法,辩证施治,灵活处方。 二、 重视体质、因人施治 中医更加强调病人的个体化差异,遵循的就是体质学说,一般讲人分为“平和质、偏阴质、偏阳质”三种,不同的体质对于病邪以及药物的耐受性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这里时我们常常会出现“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的现象,以人为本、因人施治才能让每位病人得到最有效的治疗。 三、 固本培元、扶正祛邪 中医治病的一大特色在“调理”二字,许多慢性咳嗽患者病机多为“本虚标实”,也就是自身正气不足,虚不胜邪,我们不能单纯止咳治标,而应从本入手,或补肺、或健脾、或益肾,通过益气扶正,而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使咳嗽自消,病情缓解。“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在健脾益气基础上,加上干姜、桂枝之类温性药物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久治不愈的慢性咳嗽病人往往能在短时间内咳嗽明显缓解,甚至消失。病案举隅: 病案1:女性,68岁,咳嗽1年余,到多家医院就诊,服用多种止咳药物无效,病人非常痛苦,因咳嗽剧烈影响睡眠及食欲,口干明显,遂来找我院就诊求中医药治疗,我根据辩证给予中药1周,病人咳嗽明显减轻,睡眠及食欲明显改善,口干明显减轻,再予中药服用一周,病人咳嗽基本消失。 根据舌苔脉象辩证为肺脾肾气虚,遂给予健脾补肺益气纳肾、温化痰饮之中药治疗 病人服用中药治疗1周后咳嗽明显减轻,睡眠及食欲明显改善,病人非常高兴。后又继续服用中药一周,咳嗽基本消失。 病案2:女性,69岁 因咳嗽8月余,服用多种止咳药物治疗无效,遂于2019年9月11日来找我院求中医药治疗,予健脾补肺益气,清热温肺化痰之中药治疗,1周后病人咳嗽明显减轻,后又再予中药1周治疗一周,病人咳嗽基本消失,我给病人开了一料中药膏方1料服用,病人咳嗽消失。 这是病人当时就诊时的舌苔 这是病人当时就诊时,写的自己的症状以及服用过的多种抗生素及止咳化痰药物,仍然无效 这是病人第一次就诊时的病历 病人经过3周治疗咳嗽基本消失,我又给她开了一料清肺滋肾膏方治疗,病人咳嗽消失。 病案3,女性,39岁,从事针业加工工作多年,因咳嗽咽痒明显2个月,经多种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经予以中药治疗2个月咳嗽咽痒基本消失 这是第一次就诊时的病历 经过近2个月的中医药治疗,病人咳嗽基本消失。因其工作环境有粉尘,嘱其工作时要佩戴口罩,避免粉尘接触,继续服用中药膏方巩固治疗。 病例4 男性,33岁,因咳嗽2年,闻异味及接触冷空气后咳嗽明显,在烟台市多家三甲西医院就诊,给予吸入激素及孟鲁司特口服以及多种止咳药物治疗无效。后于2020年9月18日来我院求中医药治疗,根据辩证给予健脾益气温肺化痰治疗1月,病人咳嗽明显减轻,闻异味及接触冷空气后咳嗽明显等症状基本消失。 由此看来,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并不慢,能够让很多患者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解除痛苦。对于很多慢性咳嗽患者,在应用多种抗生素、吸入激素及各种抗炎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以配合或者应用中医药治疗,能够快速缓解症状,减轻痛苦,少走弯路。
一、大便习惯和形状发生改变:排便习惯发生改变,出现腹泻或便秘,有排便不尽感,便前有肛门下坠感,大便进行性变细,在晚期还可能伴有下腹痛。 二、便血:是早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虽然常见,但不典型。在早期瘤体较小时,通常不会发生便血症状,但是随着肿瘤的生长,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粘膜发生糜烂、溃疡或肿瘤破裂发生出血现象。 三、脓血便和粘液便:直肠癌粪便检查不仅有潜血阳性而且粪便中混有脓细胞和黏液,肿瘤表面粘膜破损时容易因肠道内的大量细菌而发生继发性感染,还因为组织脱落、肿瘤大量渗液等原因,所以脓血便和黏液便发生的几率会相当高。 四、急慢性肠梗阻:这是因为肿瘤侵犯导致肠管狭窄,就会引起肠腔阻塞完全或者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为进行性加重。 五、腹痛:那是因为肿瘤局部侵犯、肠道刺激或肠梗阻、穿孔等原因导致的直肠癌患者发生腹痛症状,发生慢性肠梗阻时,可以出现腹部膨胀,肠鸣音亢进和阵发性绞痛。 六、贫血:主要是因为急性或者慢性出血导致的,还有就是因为肿瘤导致摄入障碍或者胃肠功能紊乱及肿瘤对造血系统的破坏,都是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的原因。 七、全身恶病质:这是直肠癌晚期会出现的主要症状,患者会有食欲减退、消瘦、乏力、贫血、黄疸或者腹水等症状表现。
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种病因不明、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为主要改变,并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慢性、进展性的肺部疾病。这个名字可能对很多人来说还比较陌生,但它却有着“亚癌症”之称,患者平均生存期2—6年。早期常规胸片较难发现,随着病情进展,病人会出现咳嗽、胸闷、气短等症,活动耐量下降,胸部CT检查能够明确诊断。 对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目前西医没有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肺病科在国家级名老中医陶凯教授指导下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系统的中医特色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体质、疾病的虚实、疾病的分期等,施行个体化治疗,具有标本兼治的效果。本人自2013年起一直跟随国家级名老中医陶凯教授学习用中医药的方法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疗效显著,受到广大患者及同行的好评。肺间质纤维化为本虚标实证 ,肺脾肾气虚为本虚,痰瘀热为标实,痰瘀互结贯穿疾病始终;故根据辩证及疾病的不同分期采用健脾补肺纳肾益气清热活血化瘀疗法治疗肺间质纤维化,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延长生存期。 典型病案举隅:病案1、患者王某,男,64岁,河南农民,因胸闷气短4个月,在当地医院经胸部CT检查诊断为肺间质纤维化,予激素、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服用,病情无好转,病人步行50米即感胸闷气短;患者慕名于2018年11月5日来我院找我就诊,经查体号脉辩证后,给予中药汤剂及中药膏方治疗,一个月后病人胸闷气短明显减轻,纳眠差等症亦明显好转,激素及环磷酰胺也逐渐停用,病人家属很高兴,给我写来感谢信。因病人路途遥远,其儿子一直微信与我联系,把病人的舌象发给我,把病人的症状告诉我,我给其开中药汤剂及中药膏方服用,经半年治疗,病人状态明显改善,胸闷气短等症消失,能够步行2000米无明显不适。病人于2019年5月24日在当地医院复查胸部CT较前明显好转,病人家属非常高兴。 这是病人于2018年11月从河南开车过来找我看病的病历资料,当时病人活动后胸闷气短,缓慢步行不到50米,纳眠差 这是病人经过中药及膏方治疗一个月以后症状改善,胸闷气短减轻,吃饭及睡眠也好转给我在好大夫网站上写的感谢信 这是病人家属平时与我微信联系给病人调整中医药治疗方案的截图 这是病人于2019年5月24日复查胸部CT提示肺间质纤维化有改善后找当地医生看了以后的感想以及西医院大夫觉得中医药治疗能达到如此效果感到不可思议。 这是当时病人2018年11月5日第一次找我就诊时的胸部CT表现 这是当时病人2018年11月5日第一次找我就诊时的胸部CT表现 这是病人经过半年的中医药汤剂及中药膏方治疗后于2019年5月24日复查的胸部CT,肺间质纤维化较前明显好转。 病案2 患者郝某,男性,58岁,因胸闷气短1月余,在烟台某三甲医院经胸部CT检查示:肺间质纤维化,予以激素每天8片口服治疗,病人症状无改善,稍微活动即感胸闷气短明显,并且感周身无力,步行10余步就需要坐下休息,病人慕名来我院求中医治疗。根据辩证予中成药静滴及中药汤剂口服治疗一个月后,患者胸闷、气短等症明显减轻,周身无力明显改善,后继续服用中药膏方治疗,患者激素渐减量至停用;经治疗半年后,病人胸闷气短症状消失,能够步行10000多步没有不适,复查胸部CT肺间质纤维化也较前明显改善。 这是病人多次门诊找我就诊的病历资料,经过半年的中药汤剂及中药膏方治疗,病人咳嗽、胸闷气短等症逐渐消失,从最初就诊时能走10几步就需要坐下休息,到现在每天能走1万多步。 这是患者家属经过半年中医药膏方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写给我的感谢信。 典型病案3:一墨西哥病人,大学教师,肺间质纤维化多年,在国内服用激素及止咳平喘药物无效,病人慕名从美国乘飞机来我院住院治疗,根据辩证予以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汤剂口服及静滴丹红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以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治疗,经治疗1月后,病人胸闷气短逐渐减轻,需要的吸氧流量逐渐由入院时的5l/分降至2l/分,心率也由入院时的100次/分左右降至72次/分左右,6分钟步行距离逐渐增加,由来我院之前的能步行十几米到出院时步行400多米无不适。出院后服用3个月的益气补肾膏治疗后,能够自行到美国参加学术会议。 这是病人刚入院时的胸部CT,提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病人住院期间静滴丹红注射液及参芪扶正注射液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治疗 病人刚入院时的舌苔,提示病人存在气阴两虚。 由此看来,使用中医中药治疗间质性肺疾病并不是束手无策,而是大有可为。以辨证论治为特点的中医对于各种证型的间质性肺疾病有着不同的治法,其疗效也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所以请诊断为间质性肺疾病的患者不要灰心。在有效的中医药治疗下,间质性肺疾病不再是“亚癌症”,大家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