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图现象,可在1% ~13%的人群检测出,多见年轻男性,尤其时儿童。 心电图上出现早期复极综合征的人多数无任何不适,仅在常规体检心电图检查中发现,一部分患者可能有心慌、胸痛、心前区不适等症状。有症状的患者常常需要与急性心肌梗死、变异性心绞痛、急性心包炎和一些遗传性心律失常(如Brugada综合征和特发性室颤)相鉴别。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特点:1,ST段的J点抬高0.1~0.4mV,多见于胸前导联;2,ST段抬高呈凹面向上,于V3导联最为明显;3,部分J点不明确而呈R波下降支粗钝或类似γ波;4,T波常与升高的ST段融合,T波增高,两支对称;5,多伴有逆钟向转位;6,运动和给予异丙肾上腺素后ST段下移或恢复正常,QT间期缩短。曾经认为,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一种预后良好的心电图现象,多数人长期存在心电图上的J点抬高而不会出现心律失常,无需任何治疗。但近年来一些研究提示,一部分早期复极综合征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相关。2008年,法国的Haissaguerre教授报道了一项研究,该研究发表在著名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他们发现某些导联早期复极综合征与特发性室颤的发生相关。该研究引起了医学界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重新认识,开始警惕一些高危患者。那么,是不是所有早期复极都是猝死高危人群?回答是否定的,大部分早期复极都是良性的。哪些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是猝死高危患者呢?比如,患者曾发生过不明原因的晕厥或心脏骤停;有猝死家族史;心电图上J点抬高幅度大;心电图上广泛的早期复极现象。以上均提示,患者出现室颤猝死的风险可能性大。早期复极综合征治疗现状:一级预防:暂时没有一级预防的有效办法。二级预防:1,ICD植入适用于心脏骤停幸存者;2,消融诱发室早可能是治疗药物反应差的早期复极室颤患者的潜在方法,但目前缺乏长期随访结果的证据支持;3,接受上述药物治疗并植入ICD的患者,心律失常电风暴顽固发作,也可选择左心辅助装置或心脏移植。射频消融可能是重要的有效治疗手段。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心肌酶谱检查结果异常的家长来咨询。应该如何认识心肌酶谱呢?先认识心肌酶谱的组成。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及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其中以CK、CK-MB意义较大。CK有三种同工酶,分别是CK-MM、CK-MB和CK-BB,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肌中,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CK-BB主要存在于脑组织中。正常血清中主要是CK-MM(肌型CK),约占95%,其次是CK-MB(心脏型CK),CK-BB(脑型CK)最少,可忽略不计。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较高的是CK及CK-MB,CK-MB是诊断心肌炎性损伤、心肌坏死的较敏感的指标,所以在临床上也将CK-MB称为特异性酶,其它四项称为非特异性酶。临床工作中一旦发现心肌酶谱升高,不管是心血管专业医生还是非心血管专业医生首先想到的是心脏疾病:心肌炎、心包炎、急性心肌梗死(儿童常见于川崎病)等。由于对非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心肌酶谱升高认识不足,常导致家长过度紧张。下面列举一些在临床上可能引发心肌酶谱升高的常见疾病。心血管疾病如心肌炎、心包炎、心肌梗死(儿童常见于川崎病)骨骼肌疾病如肌营养不良、肌肉损伤、肌无力、肌炎、运动后甲状腺功能减低,在年长儿可发生脑、脊髓组织损伤,如脑炎、脑膜炎、新生儿窒息脑缺血缺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肺炎轮状病毒性肠炎肝脏疾病如肝炎过敏性紫癜尿毒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毒、电击伤儿童特发性肌酸肌酶增高
小婴儿动脉导管未闭急诊介入封堵术(Emergency occlusion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in infants)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儿童时期常见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随着的先心病介入技术的普及,经皮介入封堵术已成为治疗此类患儿的主要手段。由于PDA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对于低年龄的小婴儿,如果动脉导管的直径较大,肺循环充血明显,则临床上可能出现反复的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出现这种情况后患儿对内科治疗效果反应较差,病情往往反复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生长发育,住院费用也相应增高。如果及早对未闭动脉导管进行干预,阻断来自未闭动脉导管的血流,则肺部充血的情况可能会减轻,患儿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也会得到相应的控制。我科自2006年起对患有PDA的小婴儿合并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时尝试及早地干预未闭动脉导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一般资料:近几年间共收治PDA患儿162例,其中15例婴儿合并反复的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心功能IV级(纽约分级)],2/15例合并右上肺不张,2/15例需呼吸机持续辅助,所有患者均经内科保守治疗后肺部感染迁延不愈,心力衰竭的症状持续存在,3/15例在病程中心衰突然加重,其中1例术前因心衰而死亡,14例患者得到了及时的干预。14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7例,年龄3月~12月(平均6.7月),体重3.5~8kg(平均5.6 kg),3/14例合并小型室间隔膜部缺损(VSD)(2.5-4mm)。术前内科治疗包括持续面罩或头罩吸氧、控制心衰、抗生素应用、雾化吸痰、营养支持、呼吸机辅助等。2,介入封堵方法:一般常规穿刺右侧的股动脉和股静脉,沿股动脉插管行降主动脉造影,观察PDA的形态并测量其直径,进而选择合适的PDA封封器,沿股静脉送入输送长鞘进行PDA封堵术;PDA封堵器在尚未完全脱离输送钢绳前须借助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是否存在左向右残余分流,测量肺动脉及分支、降主动脉血流速度。3,术后内科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转入ICU监护。由于这类小婴儿术前存在着心力衰竭,术后继续应用正性肌力药(包括洋地黄类强心药和环腺苷酸依赖性正性肌力药)3~5天;酌情使用抗生素;4例患者术中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术后继续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分别于术后4-10小时内给予撤除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4,术后观察:主要观察心率、呼吸、血压、尿量、肺部罗音等。于术后第一天复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酌情复查胸部X线。出院后所有患儿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回院复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5,术后治疗及随访:患者术后均转入ICU监护,继续应用正性肌力药3~5天;酌情使用抗生素;术中使用呼吸机辅助者于术后4-10小时内给予撤除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心电监护提示患者心率由术前的平均150次/分,下降到120次/分以下。滞留ICU时间6-12小时,术后继续住院时间3-7天。因患儿术前存在着心功能不全,出院后继续口服地高辛1个月。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门诊复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未见残余分流,肺动脉干及分支血流速度均正常,仅1例患者降主动脉血流速度增快,最高达2.15mm/s,该例患者目前仍在随访中。所有患者未见血管破裂、血栓形成、动静脉瘘等血管并发症。合并小型室间隔膜部缺损3例患者,1例室缺接近闭合,左向右分流较术前明显减少;另2例室缺直径无明显变化。6,风险:由于年龄偏小,穿刺血管可能会导致血管并发症如血栓、动脉-静脉瘘等;另外,在选择封堵器时应考虑年龄、导管直径等因素。而对于病情较重的患儿,手术结扎动脉导管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男性患儿,12岁学龄儿童。于1年前乏力在当地医院检查提示心动过缓,心电图检查除了心率低于正常外,没有其他缺血表现。化验心肌酶也正常。当地医院给予中药口服,未见效。在咨询到我时,我给予检查了动态心电图,提示心率普遍减慢,尤以夜间下降最明显(夜间最低35次/分),可见室早9935次/24小时。心动过缓总数占总心率的1/3。查体发现患儿面色较黄,稍显肿胀,但四肢未见肿胀。皮肤稍粗燥。心率55次/分,节律规整。未闻及杂音。测量体重55kg(超重),再次追问病史,其父母诉说患儿于1年前发现体重增长,当时未予重视。甲状腺区亦未见异常。再检查了甲状腺功能,提示TSH明显增高,T3、T4、FT3、FT4显著下降。至此,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诊断可以成立。所以,医疗实践中,甲状腺功能紊乱(甲亢、甲减)的疾病由于症状不典型,尤其是疾病初期,更难以识别,很容易误诊、漏诊,延误诊断。
心血管科的门诊和病房经常遇到一些年长儿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主诉心跳快,以心跳快到心血管专科看病。而不是首先到内分泌专科门诊就诊。这些孩子们不一定有多食、消瘦,甚至汗多等,也并没有突眼等。可能只有心跳快,心悸。这时一定要想到甲亢。应常规检查化验甲功五项。或加甲状腺抗体。这样的病例男孩、女孩都有可能发生。我们通过筛选,对这样的病例常规化验甲功,都得到了早期确诊,并及时转到了内分泌科。没有一例出现延误诊断。2016年8月中旬,又遇到了一例。是一个10岁左右的小女孩。其母亲带到我面前时诉说:当地院医生检查发现心跳快,已经一年了,就是找不到原因,此次是趁暑期来看病。我则看到了这个小女孩皮肤黝黑、比较消瘦。其母亲还诉说,这个孩子吃的较多,就是不长肉。我摸了一下她的脉搏,心中就有了大致的诊断。该例小女孩的颈部并未见肿大、眼睛突出等,身上也未见出汗多。等到第三天,化验结果出来后,证实了我的诊断。
一3岁多女童,出生时即被检查出先心病室间隔缺损,其家长一直在门诊复查随访,并坚持要求行介入封堵术,以此避免胸部的手术瘢痕。本次入院后给予介绍手术的方法,包括常规的开胸直视手术和目前的介入封堵手术,家长了解了手术风险后,开始犹豫了:既想做介入封堵手术,从而避免瘢痕,又不想出现手术知情书中所罗列的各种风险。但最后家人还是在手术方法上达成了一致意见:选择介入封堵。手术按计划进行。先进行心导管检查和造影,发现缺损口并不大,只有3.0mm,但缺损口距离主动脉瓣不足2mm。这时如果按照室缺介入指南,则可选择偏心型封堵器,我根据缺损口大小选择了5号的偏心型室缺封堵器,又选择了与之匹配的6F输送长鞘。轨道建成并成功的将输送长鞘送入左心室后,却发现封堵器难以推送入长鞘。在与长鞘对接前,为了确保封堵器成形良好,一般都是把递送钢缆做适当的塑型,我想是不是我把钢缆塑型后改变了角度,从而导致钢缆难以送人长鞘。此时,为了进行下去,只有再次建立轨道。所以,再次建立轨道后选择7F的输送长鞘,推送入左心室,这次就轻松的把这个偏心封堵器顺利的释放,X光下和超声下均可见到封堵器成形良好,位置固定。经造影确认后,成功释放。心电图未发现异常。
[注:因查找资料,就附带着总结了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相关问题。首先声明,以下内容均来自网络,而且每一个问题均由该领域的知名专家做了回答,本人的点评只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仅供患友们参考,毕竟病友们的医学知识有限。也请同行们指正,不要齿笑。]咨询标题:患者先心病,房缺封堵术,术后半个月后出现头痛,胸闷症状。问:先心房缺介入封堵后半月。口服药中。如头痛,胸闷症状不好转,能否开胸取出封堵器,再修补好房缺?北京协和医院 心外科 大夫答:为什么要取出封堵器?如果没什么异常的话不一定非得取出来。虽然技术上讲取出封堵器再重新修补房缺是很容易的,但没必要一定要那样做。问:患者刚做完封堵术后感觉很好,可是没几天就出现几次剧烈头疼伴恶心,后加大阿司匹林剂量(由400毫克加大到600毫克)一周内没有发作,减量后又发作,目前一直吃600毫克。从前两天开始,又出现胸闷症状,胸口憋得慌,我担心是是放入封堵器的原因,怕以后再出现其他不良症状,影响身体、生活。因此如果风险不大,想取出封堵器,外科手术修补房缺。不知孩子头疼、胸闷症状是否是封堵术后的正常反应?是否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好转。北京协和医院 心外科 大夫答: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出现头痛是一种少见甚至说是罕见的情况。具体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都能自行缓解,但平均要持续2年。目前除了对症止痛治疗之外没什么太好的办法。你说的方法太极端了,不可取,创伤太大。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到门诊进行当面咨询,这其实主要靠向患者解释病情和进行心理疏导。一切会过去的。药物方面可以试试一些新型抗凝药物,有文献报道可以显著降低头痛的发作比例和病程持续时间。需要的话可以打电话给我。问:教授:您好!孩子今天上午突然头疼,视力模糊,持续半小时后逐渐好转。另外,这两天胸闷次数增多,感觉胸口还有些疼。该怎么办?您昨天说换药可可以减轻症状,不知药名是什么?该怎么吃?急求回复!(本人点评:可能需开刀取出封堵器,手术修补缺损。)咨询标题:房缺术后胸闷,早上呕血问:本人去年9月份因房缺进长海医院住院治疗,由您做房缺封堵手术,2个星期后出院。至今工作繁忙,常常感到很疲惫,胸闷,严重时早上刷牙时会呕血,血色鲜红,胸口隐痛,十分担心,特向教授您咨询。教授:牙齿出血还是其他部位出血?可复查心脏超声,检查有无肺动脉高压.每周一门诊。问:我注意了很久,不像牙龈出血,因为是呕出来的,且血色粘红。我下周一去拜访你,谢谢您!问:教授,我最近工作特别忙,老是出差,特别感觉劳累,感觉好像是后背好酸,脸色也不大好看。这是我缺乏锻炼的原因,还是房缺的原因?会不会是肺动脉高压?我老是觉得就是身体里大概肺部和心脏接触的位置特别容易劳累。主任,我说了些外行话,请别介意啊(本人点评:应尽快入院检查,查明原因。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策略。)咨询标题:先天性房缺五六岁时,封堵术后有窦性心律;现九岁,近来常患淋巴炎,胸闷,胸痛,请问是否正常问:07年做封堵手术,近段出现胸闷胸痛现象,淋巴经常发炎,(右下腹,腮腺)心电图显示1度心房传导阻滞,窦性心律不齐。07年封堵术后复查结果基本正常。现在出现这种症状是否正常,需要做什么检查么?河南省胸科医院 - 心外科- 副主任医师答:你好,这种情况应该是介入封堵的并发症,建议复查心脏超声,个别人不排除取出封堵器可能。在发达国家,介入封堵仅限于肌部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以前发达国家也做介入封堵房间隔缺损,因问题多多,把这种方法淘汰。希望以上答复对你有所帮助。(本人点评:密切观察,定期随访超声,如果胸闷、胸痛症状加重,则真应该考虑取出封堵器。另外,中国先心病介入的病种中房缺占第一位,中国先心介入量在全世界第一,大量实践证明,介入封堵房缺和室缺是可行的,但一定要选好适应症。)咨询标题:21岁女生,三年前做了房缺封堵术,现三尖瓣轻度反流问:患者女,21岁,三年您帮我做过心脏房缺封堵手术,手术后一直感觉良好,最近心慌,有时气短。此次病情:1、心肌缺血,心电图窦性心律,T波改变;2,房水平无残余分流,三尖瓣轻度反流。:请问这是手术并发症吗?要怎么治疗?答:如果无残余分流,三尖瓣轻度反流无意义!最近不适不一定与心脏有关,必要时就诊!问:非常感谢您,我还想咨询一下,房缺封堵术的并发症风险是不是伴随一生的?我现在很担心这个。。。再次谢谢您武汉同济医院 -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答: :房缺封堵术并发症通常只是发生于术后短时间内,如果当时没有并发症,之后通常不会再发生!问:您好,我想咨询您一下。自从我做了封堵术后,有时候会眼睛突然看不清东西,眼前发白,然后头痛,一般睡一觉就好了。上次医生给我打了七天的盐酸川穹秦,这两天眼前又有些发白了,头也有轻微疼痛,睡觉也不管用,连续这样好几天。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应该怎样治疗呢?武汉同济医院 -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答 :必要时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如果该检查无明显异常,则与心脏关系不大。建议到相关科室就诊。(本人点评:房缺封堵术后的并发症可能发生于几年后。继续密切观察,定期随访超声。)咨询标题:女,8月前做过房缺封堵术,现在肺动脉增宽,再进一步问:8月前做过房缺封堵术,现在做了心彩超结果是:肺动脉增宽,右心室,左心正常,左室室壁不厚,运动正常,右室壁运动幅度正常,房间隔延续完整,可探及补片回声,室间隔延续完整,各瓣膜形态结构启闭大致正常心包腔(未)探及液性暗区双侧胸腔(未)探及液性暗区。这是在通辽市医院检查的结果。需要进一步检查吗?北京阜外医院 - 成人外科中心- 副主任医师答:梅兰你好!根据你的检查结果,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肺动脉增宽是原来疾病所致,不会对你有什么影响。请放心!(本人点评:继续观察,定期随访超声和心电图。)咨询标题:房缺8毫米。介入封堵,会有后遗症吗问:先天房缺,直径8mm,平时无明显症状,就诊于沈阳陆军总院。目前尚没有治疗。想得到怎样的帮助:介入封堵后会怎样?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 心外科-副主任医师答 :目前还未发现与房缺治疗明确相关的并发症。(本人点评:介入封堵术有并发症,严重者有生命危险。)咨询标题:我有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有3.5厘米大是个大房问:我有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有3.5厘米大,是个大房缺,但请了国内很有名的教授在20岁做了封堵术,伞是4.0厘米,最大的,做手术时肺动脉压为58mmHg,应属中重度了吧.作手术至今有两年半了,也做了三次彩超都正常。请问我能怀孕吗?有危险吗?应注意些什么?谢谢您!答:你好:根据你的这种病症是无法怀孕的。但你做了手术后一切都很正常是吗,建议你到你们当地妇幼保健站咨询一下。(本人点评:如果多次超声和心电图均正常,还是有机会妊娠的,不能剥夺了一个女性的权力。)咨询标题:做房缺的封堵术,听同医院的病友说,手术前要给主治医、主刀医、麻醉师塞红包!得给多少?问:做房缺的封堵术,听同医院的病友说,手术前要给主治医、主刀医、麻醉师塞红包!得给多少?呵呵,听病友说要是不给红包,到时就用非医保的东西,包括在ICU的时间也长!正常应该给多少啊?答:你好,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建议外科手术治疗,而不是介入。依据如下: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住院总费用约1万8到2万,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可能不同。 你可以百度一下“开胸验心脏”。可能做介入你会有新的认识。 在技术成熟的大型心血管外科中心,“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成功率基本是100%。治愈后和正常人一样。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如果手术,建议到开展右腋下美容小切口的医院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右腋下美容小切口(如图)。 术后和正常人一样。没有后遗症。 介入封堵仅限于肌部室间隔缺损(极少)和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相对于比较成熟的心血管外科手术而言,风险非常大啦,所以发达国家目前严格限制介入封堵治疗。只有肌部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等少数外科手术风险更大的疾病才采取介入治疗。不要因为害怕皮肤切口大一些而忽视介入的更大危险(包括射线的危害)。 更多有关介入治理的风险可以看一下参考资料。 希望以上答复对你有所帮助,祝病人健康。(本人点评:医院不准许收受病人的红包,而且最近卫生部也要求医院:凡是住院的病人,在住院第一天就要签定拒收红包的协议书。至于房缺和室缺能否适合做介入封堵,这要看具体情况。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做先心介入封堵例数最多的国家。事实胜于雄辩。)咨询标题:41岁,女,房间隔缺损(中央型)封堵手术问:因长期感觉胸闷,2011年5月在西京医院检查彩超,超声提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中央型)。在西京查后又到交大附二院找朋友帮忙检查,缺损口13-15mm,房隔上缘长13mm,下缘距二尖瓣前叶根部约14mm,距三尖瓣隔叶根部16mm,主动脉侧缘6.0mm,后缘9.5mm。肺动脉高压(轻度)。目前尚未治疗。想得到怎样的帮助:网上看到李大夫的介绍,擅长看先天性心脏病,请问以上病例需要手术吗?如做手术风险大吗,做完手术能根治吗?是否长期服药,住院时间和恢复需要多长时间?西京医院 - 心脏内科- 副主任医师 答:能做房缺介入封堵术。是根治手术。手术相对安全。费用大约2.5万元左右。住院4~5天。(本人点评:是可以做介入封堵术。当然,也要对病人说明,还有一个开胸手术。让病人自己选择是开胸还是介入术。不要让病人觉得,只有介入封堵一种方法)咨询标题:做房缺封堵术问:1.11孔型房缺《左向右分流》2.轻度肺动脉高压伴轻中度三尖瓣反流。大夫你好?不做手术,吃药可以吗?因为我很害怕,怕有后遗症,或者有生命危险。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 心外科- 副主任医师 答:现在房缺手术都非常安全,很少有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方面你不用太担心。你需要考虑的是选择那种手术方式:1、房缺封堵术,创伤小,但仅限于房缺本身,如果合并中-重度三尖瓣反流的话还是开刀比较合理。另外,如果房缺的周缘如果比较薄,或者比较窄的话,封堵用的封堵器容易脱落,脱落后就需要急诊手术取封堵器,风险较大。2、胸腔镜下房缺修补术,三尖瓣成形术,比较适合你的这种情况,创伤小,恢复快,采用的是美容切口,术后基本不留疤痕。3、传统开刀手术,非常成熟、安全,就是创伤稍微大点,术后留下一个比较长的疤痕。综合而言,我建议您选择胸腔镜下房缺修补+三尖瓣成形术。病人:谢谢大夫,胸腔镜下房缺修补术,三尖瓣成形术,和房缺封堵术,有区别吗? 存在封堵用的封堵器容易脱落吗? 我就怕做手术后有后遗症,大夫我不做手术可以吗?吃什么药能控制?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 心外科- 副主任医师 答:理论上大于1厘米的房缺是需要做手术的,药物只能缓解症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最终需要手术。手术时机一般是越早越好,你已经有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压力越来越高,症状只会越来越重。手术的风险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加大,所以我建议您有条件的话还是早点手术。房缺封堵只能解决你房缺的问题,三尖瓣关闭不全还是需要手术解决的。建议你及早接受手术,可以是胸腔镜下房缺修补术+三尖瓣成形术,创伤小,恢复较快。如果胸腔镜下手术困难,就接受传统开刀手术。病人: 大夫,我已上专了心电图,谢谢你在百忙之中给我看看,不做手术行吗,或着是怎么治疗,我现在能大幅度的活动吗,因为我是个舞蹈演员,现在当教练,经常舞蹈排练,我非常感谢你,期待您的回答!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 心外科- 副主任医师答:彩超结果已阅。从彩超的检查结果看,房间隔缺损有1.6cm,目前对你的心脏大小和功能影响较小。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心脏大小、功能以及肺血管系统的病变会逐渐加重,目前也没有药物能逆转或治疗这些变化,手术应该还是及早做的。根据你的工作性质和要求,治疗方案首选房缺封堵术,如果封堵术比较勉强的话,胸腔镜下房缺修补术不失为最佳治疗方案。如果决定治疗的话,可以和我联系,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外科,电话:XXXXXXXXXXX。(本人点评:各种方法都有风险,只是哪个方法的风险相对较小,而且又适合这个病人。)咨询标题:请问这个病人有必要试行房缺介入封堵术吗?问:房缺(继发孔型)边缘距主A后壁0.2厘米。目前无明显症状。也未治疗。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有个医院说做房缺介入封堵术试试,不知道成功可能性如何?有没有必要做?化验、检查结果:心超(经胸和食道)大血管短轴观房缺口径约1.3厘米,缺口边缘距主动脉后壁约0.2厘米。心尖四腔观,房间隔上中部连续中断缺口约1.5厘米,上缘距心房顶部0.5厘米,下缘距二尖瓣环2.3厘米(其中1.8厘米为软边),剑下二房心观:房缺口径约2.0厘米,距上腔静脉约1.4厘米,距下腔静脉约1.5厘米。最后一次就诊的医院: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长海医院 -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答:可以封堵治疗,缺损大于0.5cm应行介入治疗,你的房缺孔较大,应早做治疗。病人:谢谢 主任百忙之中给我回复。 这个病人房缺口是大,主要是缺口边缘距主动脉后壁只有0.2厘米,我看到边缘要4毫米以上才能做的,是这样吗?上海长海医院 -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可以成功封堵。(本人点评:各种方法都有风险,只是哪个方法的风险相对较小,而且又适合这个病人。超声心底短轴切面示缺损距离主动脉较近,可以试封堵,但也要做好失败的思想准备。另外,据长期的随访观察,少数房缺介入后病人出现了封堵器磨蚀致心脏穿孔,可能与主动脉侧残端不足有关。关于这一点,一定要向患者讲清楚。如果患者有疑虑,则建议开胸手术修补。总之,一句话:有关先心病的任何介入术,不能勉强,否则,出了意外并发症,大家都不好看。)咨询标题:房缺封堵术咨询问:先天性房间隔缺损10mm。今年30岁以前无明显症状,分娩时做过B超,诊断结果:继发孔、肺动脉压力稍增高、三尖瓣关闭不全(中度)。产后三个月后B超结果:右房,右室扩大、继发孔(中央型)、三尖瓣返流(中量)、左室功能未见异常。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问山西目前有无能熟练操作介入封堵术的大夫?去阜外找哪个大夫好?在阜外做介入封堵手术全部费用是多少?一般从就诊到出院需多长时间?(工薪阶层想了解是否有这个能力。)北京阜外医院 - 小儿心脏外科- 主任医师 答:山西方面的情况不大了解。阜外医院有好几位专家可做此手术,阜外医院做介入封堵手术费大约在2.5万元(国产封堵器)~4.5万元(进口封堵器),一般住院2~3天。(本人点评:现在介入封堵疗法在很多地方都已开展了,而且技术逐渐成熟。但相对来讲,广州、上海、北京三个大城市仍是国内医学最发先进的)咨询标题:49岁女性 有先心病 继发孔型房缺 接受房缺封堵术 问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问:先天心脏病 继发孔型房缺 心功能差。患者 女 49岁 因 “心悸反复 气促10余年 加重2年”就诊金华中心医院,主要症状 先天心脏病 继发孔型房缺 并患有甲状腺肿瘤(良性)。根据研究 决定先治疗心脏, 等心功能回复达到合理状态, 再接受 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于6月24日 接受房缺封堵术, 术后一般情况良好 无心悸感 稍感右股穿刺处疼痛 无发热 无头晕眼花等不适 自感有胸闷感。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问术后有胸闷感是否为正常术后不适症状 会有什么危害?另外 术后还有可能出现什么正常的不适症状 谢谢。包头市中心医院 - 心血管外科 - 主治医师 答:介入封堵术后患者部分可出现胸闷、心悸、气短等不适,属于正常反应,若术后复查心电图、彩超未发现异常不必担心;若有心功能不全表现,适当的强心治疗是必要的。(本人点评:部分接受介入封堵治疗的成人患者,在术后可能会感觉胸部不舒服,所以,应定期复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咨询标题:能否做房缺封堵术问: 先心病房缺。17岁,女,患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宽13mm】、右心增大、肺动脉内径 右室流出道增宽、三尖瓣反流【轻度】、心功能测值减低。想得到怎样的帮助:1、能否做介入治疗。2、能否做胸腔镜微创封堵术?3、费用、康复时间需多久?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 心外科- 主任医师答 :可以选择介入封堵和外科封堵治疗,费用大概2万5左右,住院时间大约1周(本人点评:房缺能否行介入封堵,除了看直径大小,还看缺损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如果缺损距离某一处周围结构<5mm,则难以行介入封堵。所以,介入医生首先要自己熟悉超声,最好自己操作超声。)咨询标题:6周岁男孩,房缺继发孔中央型约3.7mm,要介入吗问:房间隔缺损。6周岁男孩,两年前在浙江省台州医院发现房缺继发孔中央型约4.1mm,今年复查约为3.7mm。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没有治疗。想得到怎样的帮助:1、数据是否说明房缺在减小?2、需要做介入治疗吗?何时合适?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 心内科- 主任医师答 :至少没长大,目前因房缺不大,介入手术可做可不做,家长决定,技术相当简单。(本人点评:房缺直径两次不一样,可能不是同一个人做的超声。但可以认为是一个小型缺损。技术简单,但任何手术都是有风险的,家长应明白)咨询标题:小儿继发孔房缺心脏病8.7mm必须手术吗,什么时候何时做问:小儿继发孔房缺心脏病8.7mm。患者年龄:一岁半 性别:男。超声检查(2008年10月30日)图像描述:主动脉瓣结构正常,根部内径15.8mm脉动脉 瓣结构正常,根部内径11.7mm。左心房前后径13.0mm,右心房大27.3*26.6mm,房间隔中断。左心室 舒张末期前后径26.5mm 收缩末期前后径15.2mm 后壁厚度4.9mm右心室 前后径11.7mm 前壁厚度2.5mm 右室流出道14.4mm。室间隔 厚度3.5mm与左室后壁运动呈逆向 延续性完整。二尖瓣结构正常,三尖瓣结构正常 左室舒张末期容量25.8ml。收缩末容量6.2ml 每搏量19.6ml 射血分数75.7% 缩短分数42.7%。B型及彩色多普勒检查所见:1.右房室腔增大。左室腔内可及一索条样强回声,2.室壁不厚,运动规律正常。3. 房间隔中部可及一8.7mm回声缺失,CDFI可探及房水平左向右红色分流信号。室间隔完整,CDFI未未探及分流信号。4.各瓣膜形态结构未见异常。CDFI探及三尖瓣口兰色返流信号,Vp2.49m/sPg24.8mmHg.。5.大血管位置结构及内径正常。6.流速测值:主动脉:Vp120cm/s 二尖瓣:Vp105cm/s。肺动脉:Vp107cm/s 三尖瓣:Vp73cm/s。超声提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继发孔) 左室腱索发育异常 三尖瓣关闭不全伴轻度返流 左心收缩功能正常。请问专家:我的小孩病情严重吗?是否必须手术,或者是否需要马上手术?还有自动闭合的希望吗?如果必须手术,多大做合适?在手术前,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是否介入适合治疗?费用大概是多少?北京阜外医院 -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答:从我的经验,是需要手术,他已经1.5岁自己闭合可能不大,在成人这个缺损不算大,但对这么小的孩子已是较大了,外科手术现在可以做了,略大些做也可以,费用大概2-3万,介入手术年龄太小不易操作,可等2-3年再看,费用5万左右。先心病主要导致心力衰竭,易发生感染,避免体力负荷和感染。如果还有问题,你可咨询外科。(本人点评:这个房缺自然闭合的可能性不大,治疗是早晚的事,不过晚一点,可以选择介入封堵术)咨询标题:做过心脏手术,“房缺封堵术”的人能不能体育锻炼?里面放有封堵器,做什么锻炼好。希望专家给建议问:先心病房缺,已行房缺封堵术。能否行体育锻炼?做什么锻炼较好:答:1.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目前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方法主要为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行房缺缝合或修补。但手术创伤大,手术切口的长度可达数十厘米,而且手术的过程中由于体外循环的应用,对机体的应激反应大,产生一系列的炎性介质,对人体可造成极大的伤害。手术后的恢复期也较长。病人的痛苦较大。 2.介入封堵法。近年来兴起的介入封堵方法是经皮穿刺通过导管,将房缺封堵器置入房间隔处将缺损封闭。这种治疗方法的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但是手术的适应症窄,仅限于单纯的中央型房缺。而且,由于封堵器与导管之间的纵向应力的原因,手术的成功率较低,术后封堵器脱落的可能性大。另外,由于封堵器较软,其横向凸起较大,对血流有一定影响,对血细胞的破坏也比较大。还有,这种治疗方法的费用高,一般人无法承受。成功率98.1%。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9%(包括封堵器脱落0.5%,心包堵塞0.4%),死亡率仅0.2%。 3.非体外循环下微创房缺封堵术。无需体外循环,手术切口仅需2~3厘米。从右侧第三或第四肋间小切口进入胸腔,切开心包,在右心房上缝“荷包”后,在“荷包”中央切开小口,将外科专用封堵器经输送装置送入右心房。在B超的引导下,将外科专用封堵器安入房间隔缺损处。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仅需半小时即可完成。切小口,无需体外循环,病人的痛苦小。病人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地自由活动,术后三天即可出院,手术费用与传统治疗方法差不多。手术的适应症宽泛,可适用于所有的继发性房缺。由于手术的操作直接,封堵器的质地较牢固,术后不易脱落,手术成功率达100%。(本人点评:运动是可以的。美国每年行微创介入治疗的病人超过100万人次,他们一样的运动,生活。不过,建议少一些直接对抗性的运动如橄榄球等,避免撞击胸部。)
昨日下午成功的为一例巨大动脉导管未闭的小男孩做了介入封堵术.术前超声检查时,不同的医院给出的动脉导管的直径不同,有5mm,有5.5mm.昨日麻醉师给孩子麻醉后,孩子进入了深睡状态,我测量的动脉导管直径有7mm.因为我是按照<6mm的设想进行准备封堵器的.现在我测出了7mm,我心情有点急了.等我给孩子做完心脏造影,再进行测量动脉导管直径,结果更令我吃惊,达到了8.1mm,这需要至少16-18号的封堵器,但我准备的最大的型号只有12-14型号的.我立刻决定让厂家尽快送过来一个大型号的封堵器.他们也很给力,不到半个小时(路上已是高峰时刻了)就送来的三个大型号的:14-16;16-18;18-20。但大型号的封堵器需要相应大号的输送长鞘,面对这个一岁半、体重尚不到9公斤的的孩子,大号的输送长鞘可能会损伤静脉血管,容易并发静脉血栓。这是任何人都不愿看到的。考虑到这个孩子还有重度肺动脉高压(实测值81mmHg,主动脉压力为86mmHg),所以我最后选择了18-20的封堵器,用的是8F的输送长鞘。完全释放后的封堵器形态刚刚达到理想的成形状态。超声检测提示左、右肺动脉分支血流速度和降主动脉血流速度均正常。如果按照标准的要求,18-20号的封堵器需配用10F的输送长鞘,而这10F的长鞘,会大大的增加静脉血栓的形成机率。所以,做为一名临床医生,需要的是实践,而不是那些“出色的论文”。这些经验的获得完全是自己一点一点在慢长的充满了危险的的临床工作中积累,没有他人会指导你。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15例转归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简称心内弹)临床转归。方法:15例心内弹患儿曾经在我科住院治疗,初发年龄2~10月,第一次住院期间均给予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纠正心力衰竭的口服药物治疗(包括地高辛﹑螺内脂﹑氢氯噻嗪﹑卡托普利)﹑泼尼松口服和辅助心肌的营养药如辅酶Q10﹑果糖二磷酸口服液﹑左卡尼汀口服液及维生素C﹑维生素B1等。出院后继续口服上述药物,并视患儿的体重相应的增加纠正心力衰竭的药物剂量;泼尼松口服一年后停用。对于心功能在II~III级的患者加用美托络尔(剂量1~2 mg/kg/d,分两次)口服半年到一年。随访时间4~10年。随访期间定期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4例进行了地高辛浓度的监测。5例随访中定期给予丙种球蛋白输注。结果:1例因呕吐误吸窒息而死亡,1例因反复心衰合并肺炎死亡,该两例死亡时年龄均在1岁以内。1例在1岁复查超声心动图时发现降主动脉缩窄并及时手术矫治,从而诊断为继发性心内弹。1例在随访中仍有心脏扩大﹑心衰的表现。1例患儿超声检查提示心功能已经正常,其身高﹑体重均在正常范围内,但左心室内径仍为正常高值,其余10例患儿心功能已恢复正常,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均提示心脏无增大,测量身高和体重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小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经长期、综合治疗可达到临床治愈。
中国每年211万人死于癌症:“穷癌”高发“富癌”增多2015年10月17日 02:17。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日报记者 李红梅在16日召开的首都国际癌症论坛上,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王瑛说,据2012年癌症有关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37万,死亡约211万。“癌症已成为我国死亡第一大原因,死亡人数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四分之一。”2012年世界癌症报告显示,每年癌症新发病例约1400万,死亡约800万,我国新发病例占全球新发病例22%,死亡人数占26%,超过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男性当中肺癌发病率最高,女性是乳腺癌。“近两年,癌症的发病谱有一些变化,发展中国家的‘穷癌’依然高发,如胃癌、食管癌等。同时发达国家的‘富癌’也在增多,如乳腺癌、肺癌、直肠癌等。出现发展中国家癌谱和发达国家癌谱并存的局面。”王瑛说。发展中国家的“穷癌”,是指由饮食、生活条件差等原因诱发的癌症,由高脂蛋白饮食、缺少运动等原因诱发的癌症多在发达国家出现,被称为“富癌”。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发展快,开始流行西方生活方式,即高脂肪、高热量、少运动的生活方式,让西方的一些高发癌症在我国开始增多。王瑛说,癌症已成为一种慢性疾病,大多可防可治。重视预防、重视筛查,可以使大部分癌症得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从而降低癌症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