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患者顺利入组,最长随访时间16个月国内首个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临床研究进入规范化流程(通讯员 赵楠 姚小英 吴恒趋)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迎来了一批特殊的患者,他们都是慕名前来参加干细胞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研究的。据悉,此项研究于2019年5月正式启动,是由仁济医院神经内科管阳太主任发起的国内首个脐带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该项目自启动以来,经过严格的入组筛查,一共有8位患者接受了治疗,最长随访时间为16个月。随着入组患者人数的增加,也标志着仁济医院神经内科干细胞研究流程体系的成熟建立。患者张女士6年前得了脊髓炎,确诊为NMOSD,经过标准治疗后仍遗留有胸口束带样的刺痛感,她就诊于多家医院,服用过多种药物,但刺痛感始终没有好转。自发病以来,胸口刺痛的感觉已经陪伴她6年了,“虽然说不影响活动,但总是感觉不舒服,就希望能把这个刺痛治好。”抱着这样的目的,张女士来到神经内科每周四下午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专病门诊,主动要求参加干细胞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临床研究。通过详细了解张女士的病史,查阅张女士带来的报告,姚小英医生初步判断张女士可能符合入组标准,因此将张女士收入院进一步评估。神经内科的医护人员对张女士进行了严格的入组筛查后,于6月初为她进行了干细胞输注,整个输注过程不到10分钟。在院观察2天后,张女士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顺利出院回家。在随后2个月的随访中,张女士也没有任何不适。8月初,该研究迎来了另一位受试者,40岁的李女士。李女士确诊NMOSD已长达18年,期间经历了多达9次的复发,每次发作都让她痛苦不堪,虽然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但疾病仍然让李女士失去了行走功能,左眼也完全失明。“我还年轻,不想就这样被疾病击垮,希望干细胞治疗能为我们这样的患者带来转机”。李女士的第一次干细胞输注也已经顺利完成。在随后的1年内,张女士和李女士还将进行3次干细胞的输注以完成一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结束后,仍需继续随访观察1年,以评价干细胞治疗的效果。据神经内科主任管阳太介绍,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NMOSD)属于神经免疫性疾病,是一种罕见病,好发于中青年。但目前治疗手段有限,而且效果一般。更重要的是,该病极易复发且遗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对患者和家属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临床上急需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与神经营养及修复作用,可以降低复发率并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是一种治疗NMOSD的新方法。神经免疫疾病的治疗一直是仁济医院神经内科的学科特色,由管阳太发起的国内首个将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SCs,hUC-MSCs )用于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大型多中心临床试验,旨在探讨hUC-MSCs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该新疗法在临床治疗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近年来,干细胞治疗的研究呼声甚高,但由于涉及伦理等多种原因,国家相关审批备案要求极其严格,虽然干细胞治疗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正规且符合标准的干细胞治疗大多在临床研究阶段,真正获得国家备案的少之又少。为了确保受试者的安全,本研究使用的每一批次的干细胞制剂都由正规干细胞制剂公司提供,全程液氮保存,输注前进行免疫活性、内毒素等多项放行检测,合格后才能用于患者的输注,能最大程度保证受试患者的安全健康。此外,该研究还为每位患者购买了保险,以确保受试患者的利益。社会的进步是为了让更多人获得幸福的生活,医疗的进步是为了让更多人获得健康的机会。该项目将继续招募更多的受试者,力求为NMOSD患者寻找新的有效治疗方法。管阳太主任及其研究人员与患者合影干细胞输注前静脉使用地塞米松交接确认干细胞制剂运送合规,制剂状态良好使用的干细胞制剂被保存在恒温条件下运输护士长进行输注留样检测护士长为患者输注干细胞输注过程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管阳太主任与研究人员讨论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
近日,仁济医院神经内科召开了“人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缺血卒中的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启动会。仁济医院院长李卫平、副院长戴慧莉,科研处处长顾乐怡及合作单位负责人等出席会议。会议由神内科主任管阳太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管阳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管阳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管阳太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是目前我国首位致残病因,由于治疗时间窗等因素限制,目前仅有10%左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在急性期获得溶栓、取栓等血管再通治疗。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脑卒中患者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目前临床治疗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改善卒中患者预后治疗手段的探寻。神经干细胞治疗是最具前景的帮助病人恢复、减少残疾的治疗方法之一,但目前国内外仅有部分机构有能力开展合规的干细胞临床研究。此项研究是仁济医院神经内科继由管阳太牵头开展的干细胞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后,获得国家备案的第二项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相信它的开展将在不久的将来为广大脑卒中患者、特别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康复带来福音。李卫平对该项目的启动表示祝贺,提出“顶尖的医院应有顶尖的临床研究”,希望该研究启动后能顺利开展,发挥对学科的示范引领作用,并真正造福于患者。戴慧莉强调了研究中的质量管理和流程管理,要求研究人员严格做好质量控制和流程管理,力争让该项目成果顺利进入临床转化,造福广大病患。目前,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依然是世界性的难题,特别是在保障生命的同时,要积极改善患者的预后,除了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外,仁济医院神经内科近年来还针对神经免疫性疾病开展了血浆置换、靶向药物等临床研究。干细胞治疗卒中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结果显示:在中国脑卒中依然是导致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ears of life lost,YLLs)最高的原因。▲脑卒中类型卒中发生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随着时间的延后而减退;虽然为了尽可能实现功能的康复,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结果显示在卒中稳定期后通过促进内源性神经修复改善肢体功能的尝试都是失败的。以神经干细胞(NSC)、间充质干细胞(MSC)等为代表的干细胞疗法在卒中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也有多项临床研究正在开展。顾名思义,神经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增殖活性,并且可以在特定条件下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多能干细胞。▲传统神经干细胞治疗脑卒中多采用脑内注射的方式动物实验发现神经干细胞主要通过直接细胞替代、旁分泌抑制炎症、旁分泌神经营养、促进血管再生机制发挥治疗作用▲神经干细胞的作用目前的临床研究绝大部分应用产品化的人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脑卒中,绝大部分采用脑内注射的方式。但是脑内注射有引发脑出血、癫痫等的风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准备开展人源性NSC鼻腔滴注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
近日,仁济浦南分院神经内科成功完成了首例双重血浆置换治疗,为一位异地求医的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患儿点亮了希望之光。来自江西的患儿小胡年仅12岁,今年3月份,出现了双下肢无力症状。起初症状很轻,随后症状越来越重,小胡开始出现行走困难,6月初他已无法独自站立,伴有双下肢感觉异常,家长心急如焚,开始辗转求医。在当地市及省级医院通过大剂量激素和丙球治疗后效果不明显。为了能让孩子尽早康复,家长四处打听,了解到仁济医院浦南分院管阳太教授是神经免疫领域的权威专家,于是带着孩子来到上海就诊。管阳太教授接诊后,发现患儿已不能独自站立,需坐轮椅。神经系统检查发现患者四肢对称性肌力下降,以远端为主伴肌肉萎缩,遂决定立即收住院诊治,团队人员对患儿进行全面深入的检查和评估,经过抽丝剥茧的分析,最终患儿确诊为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CIDP是一种常见的周围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往往隐袭起病,主要危害在于周围神经的髓鞘受到免疫攻击破坏,而髓鞘是包裹在神经细胞轴突外面的一层膜,如同电线外面的绝缘层,能起到保护和加快神经信号传导的作用,髓鞘破坏后导致神经功能障碍。CIDP异质性高、诊断复杂,易被漏诊或误诊而导致呼吸麻痹或严重后遗症,一部分患者对于常规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治理效果不佳。根据检查结果,患儿脑脊液蛋白高达2628.9mg/L,是正常上限(<450mg/L)的近6倍,外周血补体C1q、C3、总B淋巴细胞百分比、CD20+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明显增高,其治疗难度无疑更大,迫切需要更为精准且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经多次研讨,管阳太教授团队决定为患儿施行双重血浆置换治疗。该疗法犹如空气净化器去除空气中的雾霾,通过巧妙分离而有效去除患者血浆中的致病物质(如抗体、补体和炎性因子),而且不需要补充正常人血浆,有效降低治疗费用和避免了交叉感染,并可根据患者体内的致病性物质的种类进行个体化精准置换。鉴于浦南医院神经内科首次开展此类治疗,管阳太教授、王宇卉主任团队迅速组建了治疗小组群,并得到医院多部门多科室的通力协作。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护团队紧密协作,落实每一个环节,从血浆置换血管通路的建立、血液的采集、分离再到置换,每一个步骤都严格遵循标准流程,力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医护人员还时刻保持警觉,密切关注患儿的身体状况和心理变化。他们不仅在生理上给予患儿精心的护理,还给与患者心灵上的关怀和抚慰。经过3次血浆置换治疗,患儿的病情逐渐好转,改善显著。原本软弱无力的双下肢逐渐恢复了力量,行走能力也明显提高。目前,对于侵犯中青年或儿童为主的神经免疫性疾病的关注,相较于神经系统其他疾病如神经变性疾病(阿尔茨海默和帕金森等)和脑血管病还较少,随着新技术和靶向药物的应用,神经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脑炎、多发性硬化、视神经炎、脊髓炎、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炎等)可治性更强。在仁济医院,管阳太团队已用改良的双重血浆置换技术治疗多种神经免疫性疾病1000余人次,许多神经免疫性疾病患者经过正规和系统治疗回归了正常生活和工作。仁济浦南分院神经内科首例CIDP双重血浆置换病例的成功,标志着仁济医院托管浦南医院以来,医疗技术能级上的一次重大提升和突破。一年多来,仁济医院着力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专家团队帮扶和医疗技术支持等推动浦南医院发展,促进浦南医院结合自身特色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尤其在神经内科等优势学科方面,积极发挥辐射引领及传帮带作用,浦南医院神经内科获评浦东新区新质专科。同时,仁济医院带领浦南医院不断强化联动示范效应,夯实仁济-浦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级联动举措,全力构建神经系统疾病医联体网络建设与分级诊疗,致力于提升浦东新区疑难危重神经疾病诊治水平,服务保障区域内百姓健康。专家介绍管阳太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浦南分院神经内科主任。曾先后荣获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协同创新团队(神经病学)带头人等荣誉称号。主要擅长脑血管病、神经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脑炎、多发性硬化、视神经炎、脊髓炎、重症肌无力等)和周围神经病(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免疫介导性周围神经病等)的诊断与血浆置换和干细胞治疗。在国内较早提出及开展缺血性卒中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治疗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开展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检测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中anti-AChR抗体的新技术;用改良的血浆置换、靶向药物和干细胞等治疗多种神经免疫性疾病取得满意效果,已牵头开展2项通过国家卫健委备案的干细胞临床研究。还担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神经修复与再生分会主委、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副主委、中国卒中学会免疫分会副主委、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免疫学分会副主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委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和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第九届主委、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委会第七届主委等学术任职。专家门诊时间:周三下午(隔周)地址:浦东新区临沂路289号浦南医院南院三楼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一、周四上午地址:浦东新区北园路33号仁济医院(东院)门诊大楼
2023年10月26日,是“视神经脊髓炎”(NMO,2007年后也称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MOSD)命名129周年,但是,了解此疾病的人们并不多,能正确面对此疾病的患者及家属也很少。但此疾病亚洲人群高发,年轻女性更易发,有易复发、高致残性特点,可能会给家庭、社会带来较大负担。因此,需要有更多的人去了解它从而正确应对哦。NMOSD的前身,名为视神经脊髓炎(NMO),之前一直被认为是多发性硬化(MS)的一种亚型,随着AQP4抗体的被发现,在2004年被明确是一种独立疾病。到了2015年,国际上明确了成人NMOSD的诊断标准。终于,100多年后,此疾病可以被明确诊断了。它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免疫性疾病,因为免疫系统故障,会影响身体多个部位而出现视物模糊、肢体麻木乏力、大小便功能障碍、恶心呕吐等多种症状。它可能会像感冒一样,抵抗力减退时,会发作一次;但它又不像感冒那样简单,需要长疗程治疗。若应对不好,可能会导致残疾甚至死亡。因此,除了患者自己,NMOSD患者家属,也是一起战胜克服此疾病的主力军。1、和患者一起了解此疾病、共同面对此疾病。NMOSD是一种可能会复发,需要长期规范治疗的疾病,但它不是癌症,是可治的,积极面对、规范治疗,就可以克服疾病回归正常,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2、与患者做好沟通。在疾病发作时,尽量不要过度询问症状恢复情况,安心陪护、适当关心,不引导焦虑情绪,要给予积极心态。要知道,患者本身已经很紧张焦虑了,但此疾病急不来,一起慢慢面对才是硬道理。3、与患者一起积极正确应对病痛。患者病情急性发作后,立即就医治疗,尽量早治疗早恢复。急性期治疗后,肢体功能障碍可能不会立即完全恢复,给予患者积极的心态早期康复锻炼,同时遵医嘱随访调整药物。4、特殊人群的特殊关怀。1)育龄期女性NMOSD易发病于年轻女性,但它并不是遗传性疾病,疾病本身对胎儿也没有影响,因此NMOSD患者可以怀孕。但是,作为家属,可不能太过着急哦。保小的同时,还需要保大。因此,育龄期NMOSD患者,若有备孕计划,需要与专业医生沟通,病情良好控制后再选择备孕。妊娠和产后可能有复发风险,但不要过于紧张,怀孕及产后注意休息,避免疲劳、情绪紧张及感染,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在不同阶段调整用药后,NMOSD患者同样能顺利怀孕生娃。2)老年患者NMOSD主要是因为免疫异常引起,而老年患者本身免疫力低下,可能有较多合并疾病,因此在长期用药及预防方面,需要有更多注意。比如,治疗与日常生活期间更需要注意预防感染、注意保暖;老年患者本身易骨质疏松,部分情况下需要使用激素,就可能更容易发生骨折等,因此,老年患者需要更注意补钙、避免摔跤等。另外,老年患者的功能残障恢复相对会慢些,家属更需要有耐心,选择规范的康复方式鼓励功能恢复,同时注意加强护理,预防比如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总之,认识疾病、正确面对、有效沟通、积极心态,我们一起努力,终能一起战胜病痛。最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一直是为NMOSD患者开辟诊疗绿色通道,长期规律随访,积极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一起积极面对,终能点亮你的生命色彩!
杨先生,46岁,双下肢活动不利18年、双眼视力下降、二便障碍7月,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饱受疾病痛苦但因各种原因未规范诊治随访,首次于我院就诊时,已因疾病反复发作、进行性加重,导致长期卧床,留置导尿,严重压疮感染。中青年男性,已生活无法自理、无法正常进入社会工作。 刘女士,43岁,同样得了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同样经历了数年数次发作,后遗视力稍有下降、肢体麻木。期间经历过因为免疫抑制剂不耐受而感染高热等副反应,但患者及家属以积极心态应对疾病,定期规律复诊随访,遵医嘱调整预防复发药物,目前已3年未复发,生活不受影响,每次门诊随访乐观开朗,已与随访医生成为好朋友。同样经受了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这一高复发、高致残性的好发于中青年的神经系统疾患,两位患者却有截然相反的结局,其中只因刘女士坚持一件事,那就是正视疾病、定期规律随访、遵医嘱用药,因为坚持这件事,她不仅与医生成了好朋友,还与病痛说拜拜。什么是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位列国家《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因为致病抗体水通道蛋白4(AQP4)特异性自身抗体分布的特殊性,可以累及视神经、脑、脊髓等多个部位损伤,主要有视力下降、肢体麻木、瘫痪、排尿困难、便秘、呃逆等症状。有高复发、高致残性,90%以上患者为多时相病程,60%患者在1年内复发,90%患者在3年内复发,多数患者遗留有一定程度的功能残疾,严重影响患友们的正常生活。不幸患病,不是我们自身能控制的,但正确对待、与疾病友好共处是我们可以自己来决定的。正视疾病,正确治疗随访,也可以有很好的预后。如何规范治疗,随访应该关注哪些指标?首先,一旦有上述可疑症状出现,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及时医院就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由管阳太主任为领衔的神经免疫团队,有着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和专业的技术水平。一旦有急性发作的神经免疫性疾病患者就诊,比如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急性复发,会“绿色通道”优先收住院,及时诊断及治疗。以尽量尽早减少神经系统损伤、减少失明瘫痪等严重后果,改善预后。NMOSD的治疗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治疗,急性期包括大剂量激素冲击、丙种球蛋白、血浆置换治疗,缓解期主要有吗替麦考酚酯、硫唑嘌呤、利妥昔单抗等预防复发的药物。由于NMOSD疾病本身高复发性,预防复发用药起效时间不同、且患者有不同耐受性、部分患者可能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急性期治疗好转出院后,仍需定期规律复诊随访,主要关注的指标就是疗效和安全性。出院后,需要进行比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副作用指标的定期监测、还有临床症状评分、淋巴细胞亚群、CD20、AQP4抗体等血免疫指标、磁共振影像等体现疗效的监测。随访期限根据不同患者特殊性决定,刚用药时需要短期两周左右频繁复诊复查,后期稳定后,仍需至少半年一次随访。根据疗效和安全性指标的监测,会调整用药剂量等,以达到最好的预后。我科专业医生会定期随访,更需要患者对随访重要性的高度认识及配合。希望更多的NMOSD患友,能够像刘女士一样,虽然得此严重罕见病,但并不可怕。与随访医生一起,以乐观积极心态正视疾病,定期规律随访,与疾病痛苦说拜拜!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管阳太团队在国际期刊CNSNeuroscience&Therapeutics(《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科学与治疗》)、Frontiers in Neurology(《神经病学前沿》)在线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泰它西普联合血浆置换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MOSD)患者的复发次数,延缓疾病进展。管阳太团队长期致力于NMOSD等神经免疫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自2017年以来,团队采用改良的血浆置换、双重血液滤过,并在国际上首次探索性开展血浆置换联合靶向药物泰它西普治疗复发性NMOSD的临床研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MOSD)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以视神经和脊髓受累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青壮年人群。NMOSD的致残率和复发率均较高,约60%NMOSD患者在症状出现的第一年内复发,超过90%的患者在三年内复发,导致患者丧失行动能力或失明。据统计,超过三分之一的NMOSD患者处于长期失业状态,部分患者日常生活无法自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针对NMOSD的治疗主要是在急性期大剂量的激素或丙球冲击治疗和血浆置换,在缓解期进行免疫抑制治疗预防复发。然而,现有的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存在较多的副作用,血浆置换虽能过滤致病性抗体和细胞因子等,但无法抑制新的致病性抗体的产生。因此,积极寻找既能有效缓解NMOSD疾病进展,又能避免激素及免疫抑制所带来的副作用的治疗方案是降低NMOSD患者致残率的关键,也是提升NMOSD救治水平的关键点。泰它西普作为一种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是我国近年来新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合成蛋白类免疫抑制剂。作为一种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泰它西普通过同时抑制BLyS和APRIL两个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双管齐下”阻止异常B细胞的分化和成熟,从而降低机体免疫反应,在增加治疗有效性的同时提升了药物的安全性,已于2021年获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然而,在NMOSD这一类明确与B细胞异常增殖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中尚未见相关报道。在本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血浆置换过滤去除NMOSD患者体内的致病性抗体后,使用泰它西普可抑制NMOSD患者体内自身免疫反应和抗体的产生,从而延长患者的复发间期,降低残疾功能评分,且安全性良好。这项探索性研究克服了现有的NMOSD治疗缺乏有效干预靶点、复发率高、副作用大的难题,为NMOSD患者新的治疗选择奠定了学术基础。近十年来,管阳太教授团队深耕于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率先开展了干细胞治疗NMOSD的临床研究,并获得202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资助,本项研究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在临床实践中,团队不断完善神经免疫性疾病的诊疗规范,发展基于指南和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的诊疗模式,大大改善了患者的残疾程度,让更多患者重获新生,回归社会。
每年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是“世界多发性硬化日”,以唤起全世界对该疾病的关注。今年的主题是“连接,我们一起连接”,旨在加强多发性硬化患者之间、患者与社会之间的连接,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理解和关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她比烟花寂寞》这部影片,讲的是20世纪天才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蕾的故事。她的音乐生涯如烟花般绚烂,她的一生却比烟花寂寞。28岁的她被诊断为多发性硬化,与病魔顽强搏斗的十多年后,永别舞台,卒于盛年。《她比烟花寂寞》剧照每年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是“世界多发性硬化日”,以唤起全世界对该疾病的关注。该疾病日由国际多发性硬化联盟(MSIF)于2009年设立,今年的主题是“连接,我们一起连接”,旨在加强多发性硬化患者之间、患者与社会之间的连接,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常见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为特征的免疫介导性疾病,因其病灶在病理表现上为多发的“硬化斑块”故而得名。中国每年发病率为0.235/10万人,女性多见,女:男约1.4~2.3:1,好发于青壮年。随着疾病的进展,症状反复发作会影响患者的运动、感觉、视觉、认知等功能,导致残疾的发生。1868年,让·马丁·夏科特(JeanMartinCharcot)首次提出了多发性硬化的概念,自此已有150年的历史。髓鞘是包裹在神经纤维外的细胞膜,通俗一点讲有点类似于包裹在电线外的绝缘胶(电线漆皮),它可以保护神经纤维并保证神经冲动的传导。当髓鞘受到破坏时,即发生脱髓鞘改变,髓鞘神经纤维就不能有效传导冲动,出现一系列症状。正常的神经类似于一条外面包裹绝缘体(髓鞘)的电线,异常的神经类似于包裹电线的绝缘体(髓鞘)受损MS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种族、环境、病毒感染、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MS发病率存在种族差异,欧洲及北美的高加索人种发病率较高,高纬度地区的居民患病率也要高于低纬度地区。感染性疾病是其发病的可能诱因,其中EB病毒感染相关性最高。MS的发病可能还与遗传有关。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100多个可能与MS有关的基因,但并不是每个有这些基因的人都会患病。得了多发性硬化会有什么不适?MS可急性或隐匿起病,症状轻重不一,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与受累部位有关。感觉障碍是最常见的表现之一,见于半数以上患者,可有感觉异常,如麻刺感、蚁走感、针刺感、烧灼感。50%的患者首发症状为一个或多个肢体无力,不对称瘫痪较常见。30%-40%患者有共济运动障碍、步态失衡、断续性或爆发式言语。约50%的MS患者称有排便障碍,多达75%的患者存在膀胱功能障碍,其中便秘(>30%)较大便失禁(<15%)更为常见。此外,部分患者可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缺陷以及一些精神症状。患者可能因病致残,严重者会失去独立行走能力,甚至危及生命。MS为终身性疾病,但并非不治之症,一旦发现有MS的早期症状,应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致残率,获得良好预后。MS的治疗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期治疗、缓解期预防复发和对症治疗以及康复治疗。急性期以减轻恶化期症状、缩短病程、改善残疾程度和防治并发症为主要目标,缓解期治疗以控制疾病进展为主要目标。对伴有肢体、语言、吞咽等功能障碍的患者,应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多发性硬化的治疗不容忽视,通过规范的治疗达到减少复发、控制疾病进展的目的上海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为首批国家综合卒中中心、国家综合癫痫中心、国家神经免疫与感染疾病研究分中心、国家周围神经病规范诊治中心及上海市脑卒中救治中心。神经免疫性疾病是仁济医院神经内科的优势与特色,科室近年来开展了多项治疗多发性硬化等神经免疫性疾病的新技术和方法,为众多神经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带来福音。
为探索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新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预后。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注射用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复发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临床试验》(注册号:ChiCTR1800019427)正式启动。 什么是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是一种由B淋巴细胞产生抗AQP4抗体(AQP4-Ab)引起的神经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好发于亚洲人群、中青年。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激素、丙种球蛋白及免疫抑制剂等只对部分患者有效,而且疗效欠佳。更重要的是该病极易复发且遗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预后较差,给社会带来很大负担,亟需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该研究有什么特点?新型靶向药物 注射用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是一种完全由国内自主研发的新药。由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房健民教授自主研发。 此新药物是一种针对B淋巴细胞的靶向治疗药物,通过阻断细胞因子BLyS或APRIL的生物学活性来抑制B淋巴细胞产生AQP4-Ab。目前已完成的Ⅰ、Ⅱ期临床试验,已在305例患者上长期用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用药48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4周)。与传统的免疫抑制药物相比,其给药方式更便捷,仅需皮下注射,且该药能高效阻断B淋巴细胞的增生和T淋巴细胞的成熟,有望从源头上阻断疾病的发生与进展,预期达到更好的疗效。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 该研究先利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有效去除血液中存在的包括AQP4-Ab在内的各类异常抗体等物质。和传统的单重血浆置换相比,双重滤过血浆置换通过选择膜孔径不同的血浆滤过器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致病物质进行清除,能够精准地清除致病的抗体、免疫复合物,减少营养物质丢失。同时无需输注血浆,经滤过净化的血浆与血细胞一起回输患者,每次分离血浆3~4L,仅丢弃500~600 ml致病血浆,保留了大部分白蛋白,在给患者提供更好治疗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白蛋白、凝血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丢失,也减少交叉感染,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少的副作用。 在血浆置换后,再使用注射用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抑制B淋巴细胞产生新的AQP4-Ab,从而达到有效治疗复发性NMOSD的目的。 入选标准 按照设计的入选标准,年龄在18-65周岁、病情处于复发急性期的AQP4抗体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在符合入组标准的前提下,如同意治疗,将有机会获得该疗法的治疗。而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及一些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其他近3个月内使用过美罗华或米托蒽醌的患者,则不适合接受该治疗。在未来的研究中,按计划将有8名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接受该疗法治疗,预计受试者最长给药时间是48周。该研究已通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研究相关的保险、检查和试验药物费用由申办方承担。 关于临床研究团队该研究由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管阳太教授团队牵头开展,通过与房健民教授团队长达3年多的合作,完成相关基础研究,成功拓展了注射用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的应用范围至NMOSD,并通过FDA审批。经检索Clinical Trials官网证实,该研究是目前国内首个采用双重滤过血浆交换联合注射用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临床研究,旨在初步观察该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该新疗法在临床治疗应用中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以管阳太教授为核心的神经免疫团队长期从事神经免疫性疾病包括视神经脊髓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研究。在管阳太教授带领下,仁济神经内科在神经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开展了多项原创性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目前仁济神经内科开展了靶向药物、血浆置换、干细胞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极大改善了NMOSD等神经免疫性疾病患者的残疾程度和降低复发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 编辑:叶佳琪 来源:上海仁济医院官方微信
转载自上海科技报 2019年04月25日 作者:陶婷婷 编辑:chunchun 审核:刘纯 版面:B4 4月16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正式启动。当日上午,一名35岁的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接受了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易被误诊为眼科疾病 患者是一名年轻女性,因行走困难和视力障碍6年反复奔走于各地医院就诊,却一直被误诊为眼科疾病,始终没能查明病情。1年前,她来到仁济医院神经内科,经过全面诊断,最终明确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经过严格的筛选,排除了干细胞治疗的禁忌,并获得患者充分知情同意后,医护人员开始了对她的首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治疗。在此后1年内,她还将接受3次干细胞治疗。治疗结束后,仍需继续随访观察1年,才能评价干细胞治疗的效果。 据神经内科主任管阳太介绍,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属于神经免疫性疾病,好发于中青年,且女性发病率远高于男性。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只对部分人有效,而且疗效欠佳。更重要的是该病极易复发且遗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预后较差,亟需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干细胞治疗有望造福更多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仁济医院神经内科管阳太教授团队牵头开展的临床研究是首个将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用于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大型多中心临床研究,旨在探讨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该新疗法在临床治疗应用中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经过十多年的基础研究积累,历经3年的前期准备,2018年5月,由管阳太牵头的干细胞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按照《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国卫科教发〔2015〕48号)的规定通过了国家卫健委备案。相关工作已逐步开展,随着首例患者的治疗启动,未来将有更多的患者参与该研究项目。 这项由仁济医院团队牵头的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项目,使用的干细胞来源于脐带,排异性小,且避免了伦理问题。“用于治疗的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需经过100多项检测,确保来源健康和安全性后方能用到病人身上。一根脐带可以制成上千份用于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间充质干细胞。”管阳太主任介绍说。 据悉,按照设计的入选标准,年龄在18—75周岁经治疗后病情处于缓解期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在符合入组标准的前提下,如同意治疗,将有机会获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的治疗。而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及一些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高风险患者,或不适合接受干细胞治疗。在未来的研究中,按计划将有至少40名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接受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 这一进展意味着仁济医院在神经疾病诊疗和干细胞临床应用领域向国内乃至国际领先地位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专家透露,该研究的结果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预计还要经过3年左右的临床试验后,最终造福广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 干细胞和药物、手术一样是治疗手段 据悉,该项目是目前国内首个通过国家卫健委备案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干细胞治疗临床研究,也是国际上首个采用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临床研究(通过检索国家卫健委备案及Clinical Trials官网证实)。 近年来,国家对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的支持有所升级,企业、医院与科研机构之间怎样加快协作,加速干细胞从基础科研到临床应用的转化?管阳太主任说:“首先要正确认识干细胞的治疗价值,干细胞不仅用于美容、抗衰老方面,如同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样,干细胞是一种新的治疗手段。要客观地看待干细胞治疗。既不能将它的效用过于局限,也不能夸大疗效,过于神话功效。” 他也透露,仁济医院正在筹建再生医学细胞治疗研究中心,将建设制备平台、数据中心等用于全面开展干细胞治疗临床研究。除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外,团队还将开展针对脑卒中患者并基于康复治疗的神经干细胞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