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是造成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但许多家长,特别是低龄儿童(5岁以下)的家长认为,扁桃体是免疫器官,切除后会影响儿童免疫功能,咽部的第一屏障
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及术后辅助治疗 ————头颈部肿瘤系列科普文章 301医院 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 王嘉陵 我们根据患者在好大夫上经常提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如下: 什么样的情况下甲
患者:今年五月份,突然感觉右侧下颌部有些疼,摸了摸有一个淋巴结,但是摸到的这个淋巴结不疼。去医院做了个彩超是这样的,说是颈部有多发淋巴结肿大,较大者为15*5mm,颌下有一个15*7mm.结构正常,皮
在精密医学发展的今天,肿瘤靶向治疗对于很多患者来说要比单单治疗瘤体本身要好的多,最近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维罗非尼这种药物对于1/3的甲状腺癌转移的患者具有抗肿瘤的活性,最初这种药物应用于黑色
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初始甲状腺切除术后,无论是否进行放射碘疗法,所有患者都需接受左甲状腺素(优甲乐)治疗,以预防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并最大程度地减少TSH对肿瘤生长的潜在刺激。我们对初始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左右,而BRAF V600E突变是乳头状癌最常见的基因突变,12年前首先在黑色素瘤患者中检测出来,随后发现在PTC中突变率非常高。 BRAF
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主要依赖针吸细胞学检查(FNA),但有部分患者通过细胞学检查确诊存在困难,甲状腺癌相关基因的检测,能否为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提供帮助呢? 随着分子检测技术发展,对于一些诊
常用治疗方法有哪些? ●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腺切除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分为甲状腺全切除术、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其中,甲状腺 全切除术是将一侧甲状腺全部切除,并非将两叶甲状腺全部切除;部分切除指的是保留对侧全部或部分甲状腺组织,从而维持所需的生理功能的切除术。在手术过程中,除了切除甲状腺组织外,医生还可能会切除肿大的淋巴 结,用以检测是否有已经癌变的细胞; ●甲状腺激素疗法 在接受甲状腺全切术后,患者需要 终生服用左旋甲状腺素,这样既能够补充让生理功能正常运行的甲状腺素,还能够抑制刺激癌细胞生长的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 ●放射性碘治疗 该疗法常在甲状腺全切术后进行,用于 去除未完全去除的甲状腺组织,从而降低复发的风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口干、眼睛干涩和疲乏等; ●外放射治疗 如果在接受甲状腺切除术和放射性碘疗法后体内仍存在残留病灶的话,那么可以考虑外部放疗。另外,外放射治疗还能降低局部复发率,所以复发风险高的患者也可以考虑这种治疗方法; ●化疗 化疗在甲状腺癌的治疗中并不常用,但如果患 者在接受其他类型的治疗后效果不佳,化疗对他们也许是有帮助的; ●靶向药物治疗 靶向药物能够识别出癌细胞生长和增 殖的信号,从而实施定向攻击,通常用于晚期患者的治疗中。常用药物包括:卡赞替尼索拉菲尼 和凡得他尼。 过度治疗的危害 过度诊断,也就是患者被诊断出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病症;癌症中的过度治疗,指的是忽视患者的整体情况,盲目地进行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这样不仅仅会让患者 在生理、心理上忍受更多痛苦,甚至还会缩短患者的寿命。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在甲状腺癌患者中都是非常常见的。 甲状腺癌可分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和未分化型甲状腺癌,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占患者总人数的90%以上,恶性 的未分化型甲状腺癌则占不到10%。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多数患者的甲状腺癌属于低危甲状腺癌,如果盲目接受手术的话,那么手术产生的副作用——比如声带损伤、长期缺钙——要远远超过给患者带来的益处,已经有研究表明,甲状腺切除术导致并发症的风险要比我们以往认为得更高,而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更是年龄低于65岁的患者的3倍。不仅如此,接受甲状腺全切术后,由于不能再分泌甲状腺素,患者需要终生进行甲状腺激素制剂的替代治疗,从而导致不必要的经济压力。 如何治,看分级 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指南将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复发风险分为低(复发)风险、中等(复发)风险和高(复发)风险三类,其中低风险意味着没有向局部侵犯或远端转移,周围组织和甲状腺床区外没有癌细胞,且原发病灶被完全切除。除此之外,低危甲状腺癌患者还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没有家族甲状腺癌史; ●无颈部放射暴露史; ●肿瘤不属于侵袭性病理型。 另外,中等风险意味着在手术时或放射性碘显影结果中发现肿瘤侵犯甲状腺周围软组织,肿瘤属于侵袭性病理型或存在血管侵犯;高风险则意味着肉眼可见肿瘤侵犯甲状腺周围软组织且伴有远处转移,且肿瘤未完全切除。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微小癌不等于低危癌,有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可能很早就出现局部侵犯和远处转移。所以肿瘤的大小并不能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是否有转移才 是唯一标准。 手术治疗须谨慎 总而言之一句话,低危患者靠观察,高危患者要手术。符合低危甲状腺癌全部条件的患者,可以适当考虑观察治疗。美国甲状腺协会于2015年发布的新版《ATA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推荐:低危甲状腺癌患 者可以将观察作为手术以外的选择;新指南还将肿瘤分为1cm、1~4cm、大于4cm三种情况,仅把大于4cm作为全切的必须推荐项,1~4cm可以做全切或腺叶切除,小于1cm仅推 荐做腺叶切除。这也就是说,新版指南对于甲状腺癌患者接受手术的态度变得更加保守了。虽然这与我国的实际情况还有出入,但是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对于高危患者和恶性程度高的未分化型甲状腺癌来说,通过手术并配以后续的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和放射性碘疗法进行治疗仍然是他们的不二选择,因为这样才能够 防止癌细胞的进一步转移,并帮助预防日后复发。如果接受手术和放射性碘疗法后仍然没能消灭癌细胞,还可以通过化疗和靶向药物治疗等方法继续治疗。不过幸运的是,大部分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后预后情况均良好。
儿童扁桃体切除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扁桃体切除术和腺样体切除术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外科手术。扁桃体切除术切除术的两大类适应证包括梗阻和复发性感染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常见于儿科人群。若未治疗,该病可导致许多心血管和认知并发症。手术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作为对2岁以上无其他健康问题的腺样体扁桃体肥大患儿OSA的一线治疗方法。2.复发性喉部感染—对于复发性喉部感染患儿(即扁桃体炎、咽炎和扁桃体咽炎),扁桃体切除术(伴或不伴腺样体切除术)的获益取决于之前感染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1)重度受累的儿童—对于复发性喉部感染程度严重的患儿,即1年内感染发作不低于7次,或连续2年每年感染发作不低于5次,或连续3年每年感染发作不低于3次,我们建议将扁桃体切除术(伴或不伴腺样体切除术)作为一种治疗选择。(2)轻度或中度受累的儿童—对于轻度或中度受累的儿童,即比上文描述的严重受累儿童的感染发作频率更低或严重程度更低,我们建议不进行扁桃体切除术。3.其他情况—在其他一些情况下也可能需行扁桃体切除术(伴或不伴腺样体切除术),但通常缺乏来自前瞻性对照试验的证据。这些情况包括:●扁桃体梗阻口咽部影响吞咽。●扁桃体梗阻导致音质改变。●扁桃体的恶性肿瘤(或疑似恶性肿瘤)。●无法控制的扁桃体血管出血。●其他措施治疗无效的口臭。●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慢性扁桃体炎(与复发性急性扁桃体炎不同)。这种情况在青少年和成人中不常见,在幼儿中罕见。●患儿咽部长期携带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且:曾发生过风湿性心脏病或与曾发生过风湿性心脏病的人有密切接触,前一年中至少发生过2次清楚记录的链球菌性喉部感染发作,且抗生素治疗(包括克林霉素、头孢菌素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奇霉素,或是青霉素联合利福平)不能有效根除链球菌本文系王嘉陵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儿童腺样体切除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腺样体切除术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外科手术。腺样体肥大的主要表现是鼻塞。其他临床情况,如鼻-鼻窦炎、咽鼓管功能障碍和中耳炎,也可能由腺样体疾病引起或并发腺样体疾病。一、适应症